江西传统民居的天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传统民居的天井
摘要:江西民居遗存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类型,特别是在经过几百年的自然破坏和人为损毁,能保留下来还有如此众多的数量,在全国应是非常珍贵的。江西民居的建筑形式、构造特点和装饰风格都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天井式民居是此类型民居中最丰富,最完整的一种类型,并且可以追溯跟踪到其发展和消失的脉络,具有科研价值。
天井民居在我国江西传统民居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类型,而且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段中被群众广为接受,可以看出,天井民居有它非常优秀的特征,从各方面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
关键字:江西天井民居
一、江西自然地理环境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南岭以北,位于北纬24。29 7 14”--30。4 7 41”,东经113。34’36”一118。28’58”之间。东南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向北开口,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全省山多地少,素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之说。江西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7.6叫9.8度之间。最高气温39.1℃,最低气温仅一4℃。全年降雨量为868.3—1862.2毫米。全省气候特点为夏热、秋爽、冬阴、春寒。在这样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中生活,其主要矛盾要解决建筑的隔热和防潮问题,而且还要适应许多山地建筑中所遇到的微气候特殊情况。
江西的先辈在长期的自然斗争中寻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居住模式,这就是天井民居。这种民居,可能不需要依赖更多不可再生能源,就能获得比较适宜的人居环境。江西传统民居大概可以划分类三个类型:赣东北到赣中的天井式民居:赣中一部分地区的天井院民居;赣南的围楼民居。总量和分布都以天井式民居为主,而且天井院民居和围楼民居都带有天井民居的要素和特质。
二、何为天井?
1、天井的定义
“天井”一词最早见于《孙子行军篇》中:“凡地有绝涧天井、天陷、天隙,必然远之勿近也”。天井通天接地,使居住建筑中热环境不断新陈代谢。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天井在建筑的空间和平面中,都处于核心的部位,它由过厅壁、堂屋、厨房与外墙壁围合而成,其面积不大,宽度通常相当于正房中央开间,而长度只有厢房开间的尺寸。小天井的大小一般是4.0m×1.8m左右,富裕人家或者大家庭也有多进天井的。天井除了应用于民居,也应用于村落的公共建筑(如祠堂),设置的目的和作用与民居基本相同。天井联系起了建筑的内外空间,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上最好的诠释。(如图1所示)
图1
而由井田“定民之居”所限定从住屋“井屋”、“井庐”、“井囿”、“井圃”到聚落“井里”、“井邑”、“乡井”以及前面提到的井田规划的各种社区单位,以井和井田为平面原型,就再自然不过了。事实上,中国古代上至宫殿、坛庙、寺观,下至寺观、民居,形成鲜明同构特色的合院式布局。以“天井”即庭院为中心,以所谓“八宅”围合,同井田“八家共一井”的原型性图式如出一辙,就很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天井”在风水中又直喻为明堂。向来有“四水归明堂”的讲究,并且如唐李善注疏晋代陆机《挽歌》说:“天井,天象也,........《官星占》曰:东井,一名天井。”实际还包含了《周易》所谓制器尚象的“崇效天”观念。
2.天井的结构特点
天井式住宅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组成,正屋三开间居中,两边各为一开间的厢房,前面为高墙,墙上开门,中央的天井可以随着间数的加多而增大。另一种是四面都是由房围合而成的天井院。这里的正房称为上房,隔着天井靠街的称为下房,大门多开在下房的中央开间。正房多为三开间,
一
图2
图3
层的中央开间称为堂屋,是全家人聚会、待客和祭神拜祖的场所,因而是全宅的中心。同时,天井起着采光、通风、积聚和排泄雨水和吸除尘烟的作用。天井的长宽比不单由天井形制所决定,还由天井的宽高比所限制。适宜的天井高宽比可使房间获得良好的风效果。理想的天井高宽比一般为1 : 1 . 5 - 1 : 2之间,良好三维空间比例的天井就可以形成稳定的负压区。
.
三、天井的功能特点
3.1 联系室内外空间,调节室内小气候
天井可以说是中国民居的一大特色,它在民居内气候环境的改善中起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相对于外部空间而言,民居中的天井是一个外封闭、内开敞的独立空间体系。相对于内部环境而言,这个空间体系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体系。天井与纵横交通的廊道形成了一个气流循环系统,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在岭南民居的通风系统中,天井、厅堂、廊道三者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而天井担负着组织和纽带的作用。
北京四合院等民居的天井也运用得非常娴熟。在冬季,天井顶部加上透光材料制作的顶棚,整个天井就如同一个温室,不仅隔绝外界的恶劣气候,也使天井成为大暖房,吸收阳光,加热的空气又可以传递到周围的房间里,充分体现了“温室效应”的原。到了春秋两季,打开顶棚,使之充分开敞,此时舒适的空气及阳光纳入了建筑内部。到了夏季,顶棚结构依旧开启,此时加上遮阳的百叶,既保证气流通畅,又能够遮挡阳光。如果在天井中设置水井和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通过水井,利用地能调节天井内部空气的温湿度。
3.2 合理控制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除了在建筑整体的布局中体现对通风散热的特点外,建筑内部的设计对内部小环境也是非常重要。天井式民居大都坐北朝南,单座宅院往往以天井为核心,周围布置厅堂、卧房、厨房和杂屋间等,各功能用房都面向天井开窗,对外不开窗或只开很小的窗户。这样,房屋的通风与采光主要来自天井。天井具有进出口通风的作用,结合开敞的厅堂,贯通的廊道,形成一个通风系统。天井在阳光的曝晒下热空气不断上升,两侧的冷空气向天井不断补充,增加内外的空气对流。这时,天井尤如烟囱,具有向上拔风的功能,形成热压通风。
具体来说,白天,阳光照射房屋,天井部分在太阳直射下温度升高快,空气上升,天井内气压低,室内各房间由于有屋顶和楼板遮挡,温度增温少,空气压力大,室内空气流向天井。夜间,天井上空散热较快,成为冷源,空气压力大,而室内散热较慢,温度较高,空气压力小,形成由天井流向各室内的风,天井内的水使风更加凉爽。
另外,天井四周都比较通透,敞厅与过厅均为开放场所,两侧厢房多以雕花隔扇窗装饰,便于通风采光。民居建筑中有单天井和多天井之分。单天井只有进风口,需要在别的地方再开口来解决出风口的问题,于是,就有了与廊道等的结合的做法。多天井可以自行解决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问题,再结合开敞的厅堂和贯通的廊道,很好地解决了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3.3 有效发挥集水和排水作用
天井四周房屋皆向内坡,雨水顺屋面流进天井,而在天井中央往往设一个水池容纳雨水。这种将雨水集中于住宅内的作法被称为“四水归一”,或者“肥水不外流”,对于将水当作财富的老百姓来说,当然是件吉利的事情了。
在排水方面,天井与阴沟之间设有通道,雨水经过坡屋面,直接进入天井后,继而迅速从阴沟流走。天井水池的深度足以积蓄雨水,缓解暴雨给阴沟带来的排水压力。水少时则多往底部出口排出,当积水达到一定深度时,便会流向阴沟排出室外。后天井的水也可以先通过管道流往前天井管道,经过屋檐上的雨管排至地面,再经天井四周的地沟泄出屋外。所有屋檐的雨水排到天井小巷,自“渗井”泄入暗渠,经暗渠全部排入水塘。
3.4 丰富空间,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