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开通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案)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6cf6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4.png)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二、内容分析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武帝的大一统,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
两汉在强化了统一国家的政权之后,对内加强民族之间的交往,解决北方匈奴族的威胁,又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对外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
三、教学目标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对西域的管理的基本事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放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学习张骞、班超的事迹,感受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体会“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二)讲授新课1.张骞通西域(1)教师活动阅读下则材料,概况张骞通西域的背景。
材料1: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至匈奴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后汉书》材料2: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2)学生活动①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②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3)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77—79及视频观看,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4)学生活动(5)教师活动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6)学生活动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丝绸之路的开通
![-丝绸之路的开通](https://img.taocdn.com/s3/m/f029deb1f524ccbff121844c.png)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
3、丝绸之路
(1)开通:张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以至更西地区的交 通路线逐步开辟出来,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2)路线: ①南道---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西逾葱岭,可至中亚 南部、西亚和地中海东岸,或至南亚; ②北道---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西逾葱岭,可至中亚 北部,西至东欧。 (3)商品交流: ①汉朝运往西方:丝织品、漆器、铁器等 ②西方运来汉朝:良马、橐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 胡麻、核桃、玻璃、水晶等物品。
成都 四 川 南 部 印度 缅甸
云南境内
西汉时,一条以成都为起点的 “南方丝绸之路”也已经形成
二、班超经营西域
讲一讲: 你知道“投 笔从戎”的故 事吗?说说你 对班超投笔从 戎的看法。
班超(32-102),扶风 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 年轻时为官府抄 书以养家。日久劳苦, 曾投笔叹曰:“大丈 夫应该像张骞那样, 在边疆建功立业,怎 么能总是和笔墨打交 道呢!” ,遂投笔从 戎。
1.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对开 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 ) A张骞 B卫青 C班超 D甘英 2.汉朝时,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 路”,其路线是( A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3.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 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由此可推断当时已开辟了 ( B ) 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南方丝绸之路 D西方丝绸之路
投笔从戎
二、班超经营西域
1、东汉明帝时,重设西域都护,命班 超出使南道各国。 2、经过长期斗阵,东汉先控制了南道 各国,又排除匈奴势力,控制了北道。 东汉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得以恢复。 3、班超任西域都护等管30年,为维护 各改善丝绸之路做出了贡献。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bbbee06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d.png)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学目标】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关史实。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②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西汉管理西域的相关措施,学习张骞、班超等人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路线。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观察地图,对比秦与西汉的疆域,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呢?答案提示:多了西域地区。
教师指导:通过地图可以看到,与秦朝相比,西汉疆域有了较大拓展,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将河西走廊至西域的广大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
那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学习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本课共分为几个子目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提示:教师指导: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张骞通西域后,一方面形成了后来的丝绸之路,另一方面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版图,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阅读教材,描述西域的地理位置。
答案提示: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教师指导:①【史料实证】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78思考,匈奴与西域各国、西汉的关系如何?答案提示:匈奴控制奴役西域各国;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
教师指导:通过解读材料“由于苍天降福保佑......现已消灭了月氏,其部众已全部被杀或投降,月氏已被我征服;楼兰、乌孙、呼揭及其附近的二十六国,都已归匈奴统辖。
”可知当时西域各国备受匈奴压迫。
通过关键词“不断侵犯、抢走、毁坏”可知当时匈奴仍然不断进攻中原。
②【史料实证】基于上述关系汉武帝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https://img.taocdn.com/s3/m/86910057c850ad02de804148.png)
3、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传出的物品、技术 丝绸、铁器、漆器、 麻织品、冶铁技术 传入的物品、技术 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瓜果、 音乐、舞蹈、宗教
4、丝绸之路的作用 :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 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欧 洲
西 亚
今新疆
课堂小结
张骞出使西域
外 交 民 族
丝绸之路 (路线)
西域都护 (意义)
张骞不仅在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重要作 用,而且在中外交往史上有重要地位。
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合作探究)
材料一 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 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 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 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 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维基百科 材料二1990年9月,新亚欧大陆桥(又称第二亚欧大陆桥)全线 贯通,东到连云港,西到荷兰鹿特丹港。由于所经路线很大一 部分是经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又称现代“丝绸之路”。
岭—河西走廊—今x疆地区—安息—大秦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1、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世界上最著名 的一条商路,在今天仍发挥着作用。请回答: (1)“丝绸之路”的路线: 从 往西,经 ,越过今 境内,运到 ,再由此转运 到 和欧洲 。 (2)根据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输出、输入简表,你能看出有什么特点或问题吗? 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张骞出使西域有何意义?“丝绸之路”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 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丝绸之路”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丝绸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8f23432e227916888586d737.png)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开通:①张骞通西域时和这之后,中国和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
这条商旅要道,就是“丝绸之路”。
②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斯里兰卡的“海上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①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沟通了东西方的交通。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③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由印度经中亚、西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3、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路线及历史意义
![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路线及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e90ff4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3.png)
丝绸之路(Silk Road)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贸易网络之一,也是东西方文明间文化、经贸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
自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4世纪中叶,丝绸之路跨越了数千英里,连接了我国、印度、中亚、伊朗、中东、地中海地区以及北非地区。
其开通的背景、路线及历史意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
一、背景丝绸之路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2世纪,汉朝皇帝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首次实现了我国和欧亚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而此前,西域羌人的传书驿站也成为了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
由于政治、宗教、商业等多方面的需求,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政治经济因素上,比如通过丝绸之路,我国的丝绸、陶瓷和茶叶等产品不仅进口到西方,而且还输出了一系列商品如香料、珠宝、铁器、长毛织物等。
二、路线丝绸之路从我国伊朗高原到地中海沿岸地区,总长度为7,000英里。
在我国的西北部,它从西安的陕西省开始,并经过敦煌、哈密、喀什、塔什干和撒马尔罕等城市,在那里分成北线和南线。
北线经过塔什干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一路向西。
南线则经过喀什、喀拉喀尔、南疆的克孜勒苏河谷,然后穿越帕米尔高原,并进入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山口。
而在中亚部分,丝绸之路共有五条主要通道连接我国和西方。
三、历史意义1. 经济交流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不仅有丝绸、茶叶、瓷器等我国特产,还有来自西方的香料、珠宝和玛瑙等产品。
通过这一贸易通道,我国和西方之间建立了长期的经济通联,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换,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丝绸之路也成为了繁荣中华、促进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2.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它不仅每年通过贸易往来传递了大量我国的丝绸、茶叶、瓷器、铁器,也传播了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使各国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丝绸之路文化。
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历史教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
![历史教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d456c4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b.png)
历史教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古代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连接了东方和西方,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商品贸易和科技创新。
本文将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时期、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以及对经济发展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时期古代丝绸之路是在汉代开始兴建的。
汉武帝时期,西汉朝廷为了开拓西域和加强对西夏、乌桓等民族的控制,派出了张骞等使者,首次开辟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可以到达西亚和地中海地区,而西域的玛瑙、珊瑚和金银等奢侈品也流入中国市场。
丝绸之路的兴起为当时东西文化和贸易交流提供了便利。
二、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众多,其中包括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罗马等国家。
这些国家通过丝绸之路实现了繁荣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在贸易方面,中国主要输出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而印度、波斯、阿拉伯和罗马则输出宝玉石、黄金、香料等商品。
这些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在文化交流方面,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贸易的桥梁,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通过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传播到了东方,而中国的文化,如丝绸、茶文化等也传播到了西方。
这些文化交流为东西方的文明交融提供了契机。
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繁荣。
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商品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古代丝绸之路也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传播。
沿线国家的学者、艺术家和工匠之间的交流激发了创新和发明,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最后,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也为各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沿线国家通过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建立了友好关系,这对于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高考聚焦中外关联专题1丝绸之路下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高考聚焦中外关联专题1丝绸之路下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70810ce009581b6ad9eb1b.png)
3.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1)概况: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 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 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2)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的原因 ①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 ②陆上丝绸之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 ③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以陶瓷为主,不易陆路运输。 ④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 ⑤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 ⑥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 4.明清丝绸之路的萎缩:郑和下西洋后,包括整个清朝时期,政府的海洋政策走向保守。因为 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 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文化交流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古代技术如造纸术、印刷术开始 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在西域使用,并 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 3.宗教传播之路: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 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明末清初之际,为传播天主教,大批传教 士来到中国。传教士作为西学东渐的桥梁,给中国带来了有关地理、火炮、水 法、钟表、机械、建筑、医药、绘画和音乐等方面的新知识。同时也担当起 了中西学交流的任务,他们是最早中国文化和思想西传的媒介。 四、明朝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丽诗篇 1.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 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 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cee65be65ce0508763213a5.png)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丝绸之路是指汉唐以来以中国首都为核心,向世界呈网状分布的交通路线。
因为中国的首都往往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东部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朝鲜半岛同样也与这个网路联系在一起,而传统的丝绸之路更多的是强调中国与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
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国际交通网络,首先是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物产和文化的交流,才渐渐向外发展开来的,最后在中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因张骞出使西域而获得全线开通。
从此以后,丝绸之路空前繁荣起来,它把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主要文化地区,如东亚、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联系起来。
不仅在物产上实现了互通有无,比如佛教东传、中国四大发明西传等,也使得各个地区的文化通过相互交流而蓬勃发展起来。
长期以来,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族和国家,不仅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也都成了丝绸之路的受益者。
在人类各地区文明日益联系紧密的今天,回顾丝绸之路的历史不仅是一种古代知识的积累,也代表着不同地区文化之间宝贵的交流,因此,丝绸之路不仅成为凭吊历史的旅游热线,也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人类文明的重要课题。
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848f7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6.png)
丝绸之路
欧洲、北非
中、西亚
今新疆地区
河西走廊
长安
今新疆地区
欧洲 北非
西亚
中亚
河西走廊 长安
1.找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地方。 起点:长安
2.描述丝绸之路的路线
最远到达:中亚、西亚
丝绸之路
1.阅读教材归纳,沿着丝绸之路,中国从西域带来了那些“好物”? 又向外传播了什么?
手工业品
丝绸、漆器、陶器、瓷器、铁器
张骞 凿空
西 丝绸 东
汉 之路 汉
建 西域 立 都护
建 立
班超 经营
2013
“丝绸之路” 申遗成功
2014 2017
前202
25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高峰论坛
继续发展 2021
一带一路
2013年,习 近平主席提出与 有关国家共同建 设“丝绸之路经 济 带 ” 和 “21 世 纪海上丝绸之 路”,即“一带 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 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知识拓展:南海诸岛
知识拓展
西汉形势图
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
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人民
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新疆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
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
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
权和管辖权。秦汉时期,中国已有大
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 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中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ppt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0d207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e.png)
①人烟罕至、危险神秘气候干旱、荒凉苦寒。 ②坚强的意志、不畏险阻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忠于祖国、信 守承诺、不辱使命。
二、双向交流之路
二、双向交流之路 阅读教材P80,在课本地图上标出“丝绸之路”主要经过的地方?
欧洲
北非
中亚、西亚
西域
长安
二、双向交流之路
核桃 葡萄 石榴 苜蓿 香料 良种马 歌舞
丝绸
漆器 茶叶 凿井技术 铸铁技术 典籍
二、双向交流之路
阅读教材P81,在课本地图上标出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经过的 地方?
欧洲
山东 沿岸
黄 海
朝 鲜 日
本
东南
中南 沿海
①向北:山东沿岸→黄海印斯度里→半兰朝岛卡鲜、日孟加本拉湾 半岛
②向南:东湾南→沿印海度→ 半中岛南和半锡岛兰→ →马 【来转半运岛】→欧马海六马洲峡甲六地区甲海▲汉峡朝海→上孟航路加图 拉
胡萝卜
胡葱
胡蒜
胡瓜 胡麻
胡荽 胡椒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
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学习目标
1.讲述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 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增强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
2.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过程,理 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
3.识记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一、“凿空”西域
一、“凿空西域” 1.西域的地理位置
玉门关
阳关
汉朝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 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一、“凿空西域”
被匈奴 奴役 汉初西域有36国,受匈 奴控制和奴役“至匈奴 单于,杀月氏王,以其 头为饮器”。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知识点总结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e02c71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2.png)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考点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范围: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背景(1)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大月氏:被匈奴驱赶。
(3)汉朝: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十分被动。
3.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第二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经过长安出发-被匈奴抓住扣留10余年-逃脱到达大月氏,大月氏不愿联汉打匈奴-返回-被匈奴抓住扣留一年多-逃脱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汇报见闻。
长安出发-走访西域许多地方-西域各国派使节到长安。
4.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5.张骞的优秀品质:“持汉节不失”的精神和坚决克服困难的意志。
考点二、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一、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1.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北非2.货物交流(1)汉朝外传: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2)传入汉朝: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乐器和歌舞等。
3.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海上丝绸之路1.重要路线: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今斯里兰卡2.其他航线:从山东半岛出发的船只可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
3.丝路精神:友好往来、合作交流、开拓创新等。
三、丝绸之路的现实价值:①至今仍发挥着交通要道的作用。
②兴起考古热、旅游热,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经济的发展。
考点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一、设置西域都护府1.时间:公元前60年2.地点:乌垒城3.最高长官:西域都护(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建军队、征发粮草。
对西域地区进行有被治理。
)4.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双向交流的观点
![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双向交流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ec84765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9.png)
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双向交流的观点丝绸之路是一个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道,起源于古代中国,贯穿了亚洲和欧洲大陆,并沿途连接了各种文明和王国。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双向交流,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科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政治上的交流与合作。
丝绸之路的存在为东西方各国提供了一个互通有无的大通道,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作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陆地和海洋贸易路线,丝绸之路为各国扩大了领土,并为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东西方之间的政治联系也得以增强,各国形成了更紧密的政治关系,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其次,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经济上的繁荣与发展。
丝绸之路作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不仅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输出到西方国家,还将欧洲的大理石、钢铁、玻璃等产品带到了亚洲。
双方的贸易活动带动了各自国家的经济增长,促进了物质财富的交流和积累。
由于丝绸之路的存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出现了繁荣的贸易市镇,如大秦市、敦煌、罗马等,这些地方成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为双向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场所。
丝绸之路的开通还推动了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贸易的发展,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使得中国的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同时,西方的哲学、数学、医学等知识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亚洲,这些知识的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亚洲文明的进步。
丝绸之路又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通道,佛教的传播也丰富了中国文化。
东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双方文明的发展,也为后世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科技上的进步与创新。
丝绸之路为东西方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条件。
科学家、学者、医生等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丝绸之路上的城市,彼此交换经验、探讨问题。
这种跨文明的学术交流产生了非凡的成果,很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医学进展都来自于东西方的知识交流。
例如,从亚洲传入欧洲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技术和发明,对西方的科学进步和工业革命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63fa5af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5.png)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古代贸易路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见证,连接着各种文化与思想的交流。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探寻其中的秘密和传奇。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可追溯到公元前206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汉朝的统治时期。
当时的中国统治者汉武帝下令将远古的贸易路线与中东地区连接起来,以促进贸易与外交交流。
这样的举措给予了丝绸之路一个新的起点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丝绸之路早期的开通,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国丝绸品的需求。
当时中国的丝绸品被认为是一种奢侈品和高级货物,许多西方国家都渴望获得这样的商品。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丝绸得以通过贸易运输到西方地区,并受到欧洲贵族和中东富商的青睐。
这种商品贸易的繁荣也带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
除了丝绸以外,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还涉及到其他商品。
东方的香料、草药和瓷器,以及西方的奢侈品、宝石和黄金都在这条贸易路线上交换。
这种跨文化的商品交流不仅带来了经济利益,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除了商品贸易,丝绸之路也是知识和思想的传播渠道。
在古代,宗教、哲学和科学等知识通过丝绸之路与不同地区相互交流。
佛教,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它成了中国的主要宗教,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
同时,中国的科技和农业技术也通过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对当时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也有赖于沿途国家的合作和交往。
随着贸易的发展,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开始建立起互助和友好的关系。
各国通过贸易、文化交流和外交使节互通有无,并签署了许多协议和条约来维护双方共同的利益。
这种国家间的合作和交往也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的繁荣逐渐减退。
15世纪以后,欧洲人开始探索新的航海路线,发现了更为便捷的海上航线。
这些新航线的开辟削弱了丝绸之路在贸易上的优势,逐渐使其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异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朝丝绸之路
![异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朝丝绸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ca434a7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6.png)
异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朝丝绸之路异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朝丝绸之路引言:自古以来,文化交流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朝的丝绸之路无疑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与西方古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与融合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背景1.1 汉朝开辟丝绸之路的背景汉朝时期,中国对于世界的经济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文化典籍、精美工艺品以及丝绸等商品成为外国君主和商人的追求。
汉朝政府看到了这一商机,积极开展贸易往来,并努力寻找通往西方的贸易路线。
1.2 丝绸之路的开通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使团成功抵达西域,标志着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从此,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向了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
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路径2.1 资源与商品的交换丝绸之路为中国和西方各国之间的资源交换提供了机会。
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将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输出,而西方则通过这条贸易路线将黄金、珠宝、马匹等商品输入。
这种资源和商品的交换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也促进了彼此经济的发展。
2.2 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丝绸之路并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东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交流。
随着商品的流通,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医药知识等也传入了西方国家,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西方的文化、宗教以及语言等也进入了中国,使中国社会呈现多元化的面貌。
三、文化融合带来的变革3.1 艺术与工艺的融合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的艺术与工艺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的丝绸技术为西方提供了新的艺术表现方式,西方雕塑和绘画艺术也将希腊罗马文化的元素引入了中国。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形态,也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品。
3.2 科学知识的传播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不仅带来了商品的交换,也带来了科学知识的传播。
西方的数学、天文学、医学等学科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14《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案
![3.14《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3a005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5.png)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逐字稿【导入新课】观看丝绸之路纪录片,感悟其重要作用,并设疑:丝绸之路何以出现?【新授课】一、凿空西域——张骞通西域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自学教材78-79页,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原因。
师:根据刚刚播放的视频和教材,请一位同学总结张骞通西域的原因。
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师:回答的很好,结合11、12课所学,汉初的西域受到匈奴的管控,大月氏被匈奴向西驱赶,而同时匈奴向中央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因此汉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预设学生回答:和亲政策),而到汉武帝时期,国家实力强盛,为反击匈奴,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那么西域的地理位置在哪儿呢?生: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师:没错,根据刚刚阅读教材可知,张骞共几次出使西域?(预设学生回答:两次),那么依据表格,请同学们找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关信息,找的快的同学同位互说。
第一次出使第二次出使时间目的结果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先关信息,同位互说,并请两位同学分别回答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相关信息。
生:第一次出使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是未达成目的,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生:第二次出使时间是公元前119年,目的是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结果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师:没错,回答的很好。
那么来看一下旁边的材料研读,思考为何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凿空”指什么?材料: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史记·大宛列传》翻译:不过由于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来出使西域的人都仿效张骞,称博望侯,以此来取信于外国,外国人因此而信任他们。
预设回答:出使西域。
教师补充:回答的不太完整。
“凿空”是指开通道路,西域与中原长期交通不便,张骞开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友好往来,所以被称为“凿空”。
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所产生的历史价值
![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所产生的历史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69238d0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4.png)
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所产生的历史价值
丝绸之路的开通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价值。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历史价值:
1. 促进了贸易和经济发展:丝绸之路为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提供了便利,使得各种商品、文化、技术和思想可以在不同地区之间流通和交流。
丝绸之路对丝绸、茶叶、瓷器等东方商品的输出和西方商品的引入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贸易的繁荣,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文化交流和传播: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的交易路线,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
通过商业交流,各种宗教、哲学、艺术和科学知识得以在不同文明间传播。
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以及艺术品、音乐、舞蹈、文学的互相影响和交流,都是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之一。
3. 促进地理发现和科学进步: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地理发现和科学进步。
通过丝绸之路的商人和探险家,西方世界得以了解中国和亚洲的地理、历史和文化。
著名的丝绸之路旅行家如马可·波罗,在书籍中详细描述了他对亚洲国家的探险和观察,这对西方人了解东方文明有着重要的贡献。
4. 增进了国际关系和外交:丝绸之路的建立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外交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形成。
通过商业交往和文化交流,各国之间建立了更深层次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帮助维持了地区和平与稳定。
5. 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丝绸之路的开通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它促成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打破了地理和文化的壁垒,为后来全球化的起点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被视为连接文明之间的桥梁,也被认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总而言之,丝绸之路的开通对贸易、文化、科学、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说明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的条件
![说明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1da1f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03.png)
说明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的条件嘿,咱们聊聊古代那会儿的丝绸之路吧。
这丝绸之路,说起来可真是不简单,那时候的人是怎么想出这主意来的呢?咱们得说说条件,得好好说说。
首先啊,得有政策支持。
咱们那时候的汉武帝,那可是个有远见的人。
他一看周边的国家都挺有钱的,心想:“咱也得搞点国际贸易。
”于是乎,他下令,鼓励商人和外国做生意。
这样一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就有了政治上的保障。
然后啊,还得有经济基础。
咱们那时候的经济,可是挺发达的。
农耕、畜牧、手工业,样样都有。
这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也都是这样,有货可卖。
咱们的丝绸、瓷器、铁器,外国人也喜欢,外国人的香料、宝石、马匹,咱们也稀罕。
这一来一往的,生意自然红火。
再说说地理条件。
丝绸之路从西安出发,经过甘肃、新疆,一直延伸到欧洲。
这路虽然长,但沿途地形多样,有山有水,有草原有沙漠。
咱们那时候的商人,可真是啥样的路都走得惯。
那时候没有汽车,全是马和骆驼,这运输能力也是相当厉害的。
人呢,也是关键。
那时候的商人,一个个都是行走的活地图。
他们不仅懂商业,还懂外语,能和外国人交流。
咱们那时候的使者,比如张骞,就是丝绸之路上的英雄。
他不仅带去了商品,还带去了我们的文化,把咱们的声威传遍了整个亚洲。
最后啊,还得说文化底蕴。
咱们那时候的文化,那是相当博大精深的。
儒家、道家、法家,各路神仙齐聚一堂。
这文化影响力,自然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慕名而来。
他们一来,丝绸之路的贸易就更加繁荣了。
哎呀,说了这么多,这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其实就是政策、经济、地理、人和文化,缺一不可。
咱们那时候的人,可真是聪明,居然想出了这么个妙招,让咱们国家的商品走向了全世界。
哎,不得不说,古人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