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本教师用书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师用书介绍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师用书介绍2021年新版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师用书介绍教师用书,也叫教学参考,主要是给教书的老师看的,最重要的是指导老师怎么教这本教材。
可能会有课本习题的答案和详细说明。
教师用书最主要有以下群体使用:一:在校教师二: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及相关内容的考生三:学生家长。
家长可以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教孩子的课程。
四:学生。
因为课本习题有详细的答案,学生也可以参考,但是学生普遍用的比较少。
教师用书是从老师的角度写的书。
总的来说,它们比教科书厚得多,也深得多。
总的来说用的人比较少,但是作为重要的教材参考书,其实很重要。
一:说明:教师用书电子版截图仅作为举例,为用户提供教师用书的相关信息。
教材可能会修改,教师用书也会修改,但一般修改后的教师用书出来的比较晚。
耐用型教师用书属于一种特殊的图书,一般是根据学校的需要进行预约的,也就是说大部分教师用书已经在学校预约了。
市面上流通的教师用书不多。
二:版本描述:只介绍2021年的最新版本。
因为出版社不可能每年都更新版本,所以可以参考一下:首先看封面和书名。
如果封面和书名一样,基本可以确定是这个版本。
查询教师用书时,一般请结合教材确认用书。
在确认具体版本时,你可以参考:A:版次。
例如2016年7月第1版。
这个非常重要。
因为有时版本修订,封面,书名全部一样,修订后版次不一样,课本就会有部分不一样。
如果能够确认封面,书名和版次一样,基本能够99%确认就是这个版本。
B:目录。
如果您实在要100%确认这个版本,可以再将目录比对一下。
如果书的目录一样,就是百分百是您找的版本。
C:本介绍来自美英桥课本信息网(textbook-info),最主要为大家提供相关的课本信息,您可以直接向其索取。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01.高清版电子课本彩色版_
kQi
在 江 河 里 奔 跑, 在 海 洋 里 跳 舞、 唱 歌、 开
dS huK
大会。
yGu shI hou wG hDn wEn hR
yGu shI hou wG hDn bSo zSo
wG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
zuH guo xL duT hAo shK
guSn gSi tiWn dK
fQ dHng jU qK
bQng
做 过 许 多 好 事, 灌 溉 田 地, 发 动 机 器, 帮
zhM rRn men gTng zuH
wG yD zuH guo xL duT huSi shK
yQn mH zhuQng
助 人 们 工 作。 我 也 做 过 许 多 坏 事, 淹 没 庄
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说一说。
shang
披着碧绿的衣裳
3
露着雪白的肚皮
3
鼓着大大的眼睛
3
甩着长长的尾巴
3
读一读,记一记。 脑袋 口袋 袋子 欢迎 迎接 迎风 水塘 池塘 鱼塘
shL
袋鼠
迎面
荷塘
4
wG shK shRn me
2 我是什么
wG huK biSn
tSi yWng yI shSi
wG jiM biSn chRng qK
本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写。
5
pIng chWng wG zSi chI zi lJ shuK jiSo
zSi xiAo xU lJ sSn bM
平常 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
zSi jiQng hR lJ bEn pAo
zSi hAi yWng lJ tiSo wL
chSng gE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八角楼上)说课稿
《八角楼上》说课稿一、说教材《八角楼上》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交代了毛主席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苦时期,在茅坪村的八角楼上,每天晚上苦苦思考着中国人民的出路,该怎么走下去,怎么战胜身边的困难。
写下了指明革命道路的光辉著作,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说学生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
但学生对井冈山艰苦年代了解不够,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1.能按一定的顺序抓重点观察图画。
2.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每当……时候……”造句。
四、说教学课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查闼有关资料,莸取有关信息,为学好课文奠定基础。
1.收集资料,了解人物让学生收集有关毛主席生平的资料,并进行阅读,了解毛主席。
2.收集故事激发兴趣让学生收集反映毛主席光辉一生中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收集诗词,生发情感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和革命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总体上感知”毛主席右手握笔,左手拨灯芯,在油灯下写文章”然后再到局部,毛主席穿着什么,动作、神态怎样,桌子上都有些什么,最后再作一次回归的整体观察,弄懂整幅图的意思。
此时,图文结合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读就是再适时不过的了。
三、悟、读思结合要让学生充分读书,自主参与,多读多思才能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积累语言。
1.初读感知阶段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第三单元儿童生活教师用书(教案)单元说明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
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有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比如,《玲玲的画》中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有通过比较,谈自己想法的,比如,《曹冲称象》中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一封信》中,“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课文中,《曹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封信》要求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进行写话练习,共安排了3次,分别是纪实类、应用类、想象类。
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并且提示了写话最基本的要求:“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要求。
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
对学生写话的内容不作过多要求,能写几句就写。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4 曹冲称象教材解析《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
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葡萄沟精品PPT课件
11 葡萄沟
11 葡萄沟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枝叶 味道 钉着 城市 一份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枝叶 味道 钉着 城市 一份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喜欢葡萄沟的理由。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
妙手画家乡
画一画淄博的风景、特产,与同学交流。
枝叶 味道 钉着 城市 一份
种葡萄 好客 葡萄干 水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4第四单元教师用书
第四单元家乡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2首古诗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3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这是对一年级下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训练点的巩固与提升。
本单元在《黄山奇石》《葡萄沟》中以“陡峭”“五光十色”为示例,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并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中加以运用。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这种方法,遇到不懂的词句,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这种阅读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
本单元以写景的文章为主,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教科书在《黄山奇石》《葡萄沟》等课文中安排了仿写的练习,在《古诗二首》《日月潭》等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积累,在多篇课文后安排背诵课文或片段的练习。
本单元写话安排的是学习写留言条,通过例文让学生感受写留言条是来自现实生活交流的需要。
通过例文旁的提示,让学生明白留言条的基本格式。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8 古诗二首教材解析《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
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
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两首诗均配有插图。
第一幅配合《登鹳雀楼》的诗意,画的是在山上的古楼,诗人登上最高层,眺望黄河的情景。
第二幅画的是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情景。
以下为诗句解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5第五单元教师用书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5第五单元教师用书第五单元思维方法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一主题,安排了“井中观天”、“冷角鸟”和“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
本单元的故事内容简单,意义深刻。
静观天空突出了全面看待问题的必要性;《冷喇叭鸟》强调我们不仅要关注当下,还要有计划和安排:“我要的是葫芦”强调我们在看待问题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关系。
故事短小、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坐井观天》可以围绕课后题“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理解课文内容,在开展“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的讨论中明理;《寒号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只顾眼前,不想将来带来的不良后果,指导现实行为;《我要的是葫芦》可利用课后题,思考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都没得到的原因,促进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生活的一些基本道理,获得初步的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
“感受和体验文本中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的重要学习内容。
下课后,你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冷鸟”的意思;在“我想要的是葫芦”课上,通过课后对第二个问题中的句子进行对比阅读,我们可以体验到相同的意义,可以用感叹句或陈述句、反问句或陈述句来表达,不同的情绪表达不同的情绪;《中国园林》中的第二个问题“单词和句子的使用”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学习如何更具体地表达句子。
最新优质教育word文档教学点和班级安排分类内容班级教学点1。
认识35个生词,准确阅读3个复调词,能写24个单词和21个单词。
2.分角色阅读课文,阅读好对话;阅读不同句子的语气。
3.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文本的真实性。
4.结合课后提问,感受和体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会表达。
在与他人讨论问题时,使用咨询语气,并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1.能根据词义猜偏,进一步了解汉字形面义的特点,认识9个生词。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一年级做好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二年级上册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体概况和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由24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由4篇识字课组成1个识字单元。
每个单元由3-4篇课文(包括课后思考练题)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栏目,其中“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在各单元语文园地中穿插安排。
口语社交”穿插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共编排4次。
从本册开始编排“写话”栏目,穿插安排在语文园地中,共编排3次。
承接一年级教材的编排体例,“康乐读书吧”编排在第一单元的后面。
本册课文(除两篇特殊课文)全文注音,有些字根据普通话在语流中的读音,标注为轻声或变调。
课文外的其他生字一律按字注音(注:题干不注音),如“蘑菇”的“菇”,在语文园地四“我爱阅读”《画家乡》中按照注音体例,标注的是本音gū。
要求认识的字标注在课后识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多音字,它的第二个读音在文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这个多音字也标注在识字条中,用蓝色标识。
要求会写的字标注在田字格中,并附描红字,方便学生练书写。
教材最后有3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分别是本册要求认识的45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250个字,及本册要求会写的词语。
在编排上,本册教材主要体现了下面几个特点:一)进一步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天然渗透树德树人。
充分发挥教材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优势,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中。
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3《寒号鸟》人教部编版 (共35张PPT)演示课件
有一天,天气晴朗。 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 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 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 寒号鸟却只知寒号鸟,别睡了。天
天 快
气暖和,赶快做窝。
要
到
了
寒号鸟不听劝告,躺 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傻喜鹊,不要吵。太 阳高照,正好睡觉。”
冬天说到就到
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 打哆嗦,不停地叫着: “哆啰啰,哆啰啰,寒风 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摘苹果:
缝
堵腊 号枯
鹊 朗
劝
趁 且
将哀 吼 叹复
衔
当
狂
表示时间的句子:
1.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号堵缝当鹊朗衔枯劝趁将且腊狂吼复哀 思考:同样是在寒冬腊月里,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哀号 重复 趁天晴 得过且过
喜鹊第二次劝告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 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 答道:“傻喜鹊,别啰唆。天气暖和, 得过且过。”
环境描写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 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寒号 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 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
方法。 义务教育教科书 二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 凡事适时做,明日不待我。
3.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 寒号鸟 一堵 当作 一道缝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组长安排,最快分配角色;
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 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将、阵、枯、纷”等8个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3个词语。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本教师用书
目录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秘密 (2)单元说明 (2)1 小蝌蚪找妈妈 (2)2 我是什么 (12)3 植物妈妈有办法 (20)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27)语文园地一 (31)快乐读书吧 (33)第二单元识字 (37)单元说明 (37)1 场景歌 (38)2 树之歌 (45)3 拍手歌 (53)4 田家四季歌 (62)语文园地二 (70)第三单元儿童生活 (73)单元说明 (73)4 曹冲称象 (75)5 玲玲的画 (79)6 一封信 (85)7 妈妈睡了 (90)口语交际:做手工 (97)语文园地三 (102)第四单元 (105)单元说明 (105)8 《古诗二首》 (106)9 黄山奇石 (111)10 日月潭 (116)11 葡萄沟 (120)语文园地四 (125)第五单元 (129)单元说明 (129)12 坐井观天 (130)13 寒号鸟 (137)14 我要的是葫芦 (145)口语交际:商量 (156)语文园地五 (160)第六单元 (163)单元说明 (163)15 大禹治水 (164)16 朱德的扁担 (175)17 难忘的泼水节 (183)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188)语文园地六 (188)第七单元 (192)单元说明 (192)18 古诗两首 (193)19 雾在哪里 (199)20 雪孩子 (206)语文园地七 (210)第八单元 (213)单元说明 (213)21 狐假虎威 (214)22 狐狸分奶酪 (219)23 纸船和风筝 (223)24 风娃娃 (227)语文园地八................................................................................................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识字音序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21
qǐngjiàotārén
➢ 请 教 他人
cházìdiǎn
识
➢ 查字典
kànt ú cāiyīcāi
字
➢ 看 图,猜一猜
liánxìshàngxiàwén pànduàndúyīn
攻
➢ 联 系 上 下 文 , 判 断 读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略
gēnjùshēnghuóshíjiàntuīxiǎng
➢ 根据 生 活 实 践 推 想
阅读方法
zhújùyuèdú túwénduìzhào
➢ 逐 句 阅 读,图 文 对 照
yùdàoshēngzì xiǎngbànfǎquèdìngdúyīn
➢ 遇到 生 字, 想 办法 确 定 读音
dúbùdǒngdejùzifǎnfùdú fǎnfùxiǎng
➢ 读不 懂 的句子 反 复读, 反 复 想
dúwénhòuxiǎngxiǎnggǎnshòu zǒng
➢读文 后 想 想 感 受, 总
jiéshōuhuò
结收获
THE END
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21.雪孩子
小白兔玩累了,就 回家休息。屋子里很冷, 他往火里加了一些柴, 就上床睡觉了。
雪孩子从大火中救 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 了。
lèi
小白兔玩累了,就回 家休息xi。屋子里很冷,他
chái
往火里加了一些柴, 就 上床睡觉了。
jiù
雪孩子从大火中救
què
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 了。
gēnjùyǔyánxíguàn kàoyǔgǎnshùnxiàlái
➢ 根据语言 习 惯, 靠 语感 顺 下 来
1
2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
第七单元想象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人情人境;《雾在哪里》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的想象美好纯真。
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隋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雾在哪里》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雪孩子》可以利用学习伙伴的提示,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美好的心灵。
本单元在《雪孩子》一课的课后题中,第一次提出了默读的要求,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默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是一种更常用的阅读方式。
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
本单元安排了第三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猫和老鼠是学生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从动画片、图画书中得到多角度的解读。
通过想象类写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18古诗二首教材解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前两句从视觉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人云,后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秘密 (2)单元说明 (2)1 小蝌蚪找妈妈 (2)2 我是什么 (12)3 植物妈妈有办法 (20)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27)语文园地一 (31)快乐读书吧 (33)第二单元识字 (37)单元说明 (37)1 场景歌 (38)2 树之歌 (45)3 拍手歌 (53)4 田家四季歌 (62)语文园地二 (70)第三单元儿童生活 (73)单元说明 (73)4 曹冲称象 (75)5 玲玲的画 (79)6 一封信 (85)7 妈妈睡了 (90)口语交际:做手工 (97)语文园地三 (102)第四单元 (105)单元说明 (105)8 《古诗二首》 (106)9 黄山奇石 (111)10 日月潭 (116)11 葡萄沟 (120)语文园地四 (125)第五单元 (129)单元说明 (129)12 坐井观天 (130)13 寒号鸟 (137)14 我要的是葫芦 (145)口语交际:商量 (156)语文园地五 (160)第六单元 (163)单元说明 (163)15 大禹治水 (164)16 朱德的扁担 (175)17 难忘的泼水节 (183)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188)语文园地六 (188)第七单元 (192)单元说明 (192)18 古诗两首 (193)19 雾在哪里 (199)20 雪孩子 (206)语文园地七 (210)第八单元 (213)单元说明 (213)21 狐假虎威 (214)22 狐狸分奶酪 (219)23 纸船和风筝 (223)24 风娃娃 (227)语文园地八................................................................................................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识字音序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写字音序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秘密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侧重于体现大自然的一些科学知识。
学生通过阅读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后,会更加喜爱大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然,去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此学习重点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现了本套教科书按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
3篇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准,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甩、迎、追、披、露、鼓、蹬、跳、蹦”,《我是什么》中的“穿、披、落、打、飘”,《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告别、乘、挂、炸”。
本单元在每一课的课后题与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并通过用动词说句子,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运用中发展思维与语言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二: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
3篇课文都配有多幅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借助图片来讲述、背诵课文。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安排了“读读童话故事”,推荐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
重在培养学生对书的认识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低学段阅读指导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组织开展跟进式阅读,可以分阶段组织分享与交流读书活动,促进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
从本册起“和大人一起读”变为“我爱阅读”,意味着由一年级时的学生和老师、大人一起读的形式,转向以学生自主阅读、伙伴间交流为主要的形式。
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1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
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文中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第一自然段寥寥数笔,既点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勾画出小蝌蚪的外貌,句子中两个叠词“大大的、长长的”和一个动词“甩”,使小蝌蚪俏皮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快活”一词描写出小蝌蚪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状态。
第四自然段既点明青蛙可以离水而居,又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句子中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和四个动词“蹲、披、露、鼓”,将青蛙鲜艳美丽的外表与神气十足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充满了童趣与温情,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蝌蚪发育成长为幼蛙的变化过程被有序地呈现出来,青蛙的样子也被清晰地勾画出来。
第二、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时间变化开头,“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不知什么时候”,给读者以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之感;小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被巧妙地分散在后半句,“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已经不见了”,清楚、有序地把小蝌蚪发育的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眼前。
第一句之后,分别叙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
随着故事的推进,青蛙妈妈的外貌被一点一点勾画完整。
比如,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心生羡慕,想要找自己的妈妈。
鲤鱼阿姨说它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看见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长着宽嘴巴,就追着乌龟叫妈妈。
乌龟妈妈说它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也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就游上去叫妈妈。
青蛙妈妈说它们已经从蝌蚪长成青蛙了,鼓励它们跳到荷叶上。
这种类似的叙述结构,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
“甩”写出了小蝌蚪灵活地摆动细长的尾巴;“迎、迎、追、游”,既写清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传达出小蝌蚪或急切或兴奋的心情;“披、露、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蹬、跳、蹦”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轻盈,动作敏捷。
这些动词,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
第六自然段写“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既展现了一幅青蛙母子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又不禁让人萌生出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的想法。
课文共有3幅插图,分别画的是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不仅生动地展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且有序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不见了。
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重点认读“捕、迎、顶、披”,强调“捕”的声母是b,避免错读成pú;强调“披”的韵母是ī,避免错读成pēi;强调“迎、顶”的韵母是inɡ,发准后鼻韵母,读准生字。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池塘、脑袋、灰色、捕食、迎上去、阿姨、宽嘴巴、乌龟、头顶上、披着、鼓着”,练习认读。
重点认读“脑袋”,强调“袋”dài在“脑袋”一词中要读轻声nǎdɑi。
完成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
通过初读词语,发现第一行是用“袋”字组词,强调“袋”在“脑袋、口袋”中读轻声,“口袋”还可以读成kǒu dai(~儿),“袋”在“袋子、袋鼠”中读dài;第二、三行用“迎、塘”字组词。
此外,还可以通过表演认读“甩、捕、迎”,利用小蝌蚪图片认读“脑、袋、灰”,利用鱼图片认读“阿、姨”,利用乌龟图片认读“龟、宽”,利用青蛙图片认读“顶、披、鼓”。
通过具体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比如,出示“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读准多音字“教”,读准易错字“捕”,读好这个句子的停顿。
2.写字。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形,可以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京”加“尤”就是“就”熟字减一减的方法:“披”减去提手旁就是“皮”;熟字换一换的方法:“该”的言字旁换成子字旁就是“孩”;形声字的方法:“肚”中月字旁表示肉,“土”表示读音,等等。
每个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记忆。
重点学习“皮”和“跳”的书写笔顺,“皮”的笔顺:横钩、撇、竖、横撇、捺,“跳”右边的“兆”的笔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重点区分“顶”右边是“页”,最后一笔是点,“宽”下面是“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
“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本课l0个字书写要点.二、课文学习1.朗读指导。
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后,读好说话的语气。
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的语气各有不同。
蝌蚪天真可爱,语音清脆悦耳,由于找妈妈心切,因此语气急切。
鲤鱼语速适中,重读“四条腿、宽嘴巴”以突出青蛙的特征。
乌龟的话要读得舒缓,强调“不是、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青蛙看到自己的孩子很高兴,说话时带着笑意,语气中充满慈爱。
读第五自然段时,要联系前面的内容才能感受到小蝌蚪经过长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妈妈的欣喜和激动。
朗读指导要兼顾前后语境。
除了对话以外,旁白部分的读法也不同。
第一自然段要注意读好偏正结构的短语,读“游来游去,,时语气延长,突出它们的悠闲与快乐。
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游哇游”语速要慢,突出时间的漫长。
过了几天终于看到一只大青蛙,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强调青蛙的特点。
第五自然段中的“游过去”要读出惊喜的感觉,和第一自然段的“游来游去”形成对比。
第六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以叙述的口吻读,最后一句读得慢一些,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