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碰撞,导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
(2)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适用性和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3)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进一步练习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4)知道求初、末动量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动量变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表达式、适用范围和守恒条件【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守恒条件的判定【教学思路】首先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再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守恒条件及适用范围,即用实验法、推理法、归纳法、举例讲授法。
【教学器材】多媒体、碰撞试验装置。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面已经学习了动量定理,下面再来研究两个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系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二者发生相互作用前后各自的动量发生什么变化,整个物体系统的动量又将如何 ?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动量守恒定律。
它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定律之一。
小游戏:两个同学穿上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甲推乙一下,两人都会向相反的方向离去,两个人都有了动量,总动量为多少?它们的动量变化遵从什么样的规律呢?◆新课展示一、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关系2.理论探究:课件展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1和m2。
沿同一直线向相同的方向运动,速度分别是v l和v2,且v l> v2,(1)两个小球的总动量为多少?一段时间后碰撞,碰后的速度为v1’和v2’,(2)则碰撞后的总动量为多少?(3)碰撞前后的总动量p和p’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碰撞之前总动量:P=P1+P2 = m1 v l + m2 v2碰撞之后总动量:p’=p1’+ p2’ = m1 v1’+ m2 v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碰撞过程中两球的加速度分别是a1=F1/m1 , a2=F2/m2 (1)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 F1=-F2所以 m1a1=-m2a2(2)又由加速度公式a1= v1’- v l/t a2= v2’- v2/t (3)由以上(1)(2)(3)得m1 v l + m2 v2= m1 v1’+ m2 v2’即P= p’通过定量计算得出结论:碰撞前后的总动量相等二、动量守恒定律(通过上述两个例子教师总结给出结论)1、内容: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它们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南海市大沥高级中学刘桂斌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比牛顿定律发现的早,应用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如可以适用于牛顿定律不能够解决的接近光速的运动问题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内的某些问题,如碰撞、反冲及天体物理中的“三体问题”等,动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够体现它简单、方便的优点。
动量守恒定律作为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课(人教版)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基本体系的了解,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层教学目标选修物理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扎实,教学要求必须达到学生参加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但由于学生基础、兴趣、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可以依据平时学习和前提测评的考查,把学生分为A、B、C三类层次。
A类为基础、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少部分学生;C类为基础、接受和自学归纳能力突出的少部分学生;B类为剩余的大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
在教学中注意他们的不同特点,确定目标如下:动量守恒定律分层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应用广泛的自然规律,要达到这目的,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特点,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成立的条件。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二、教法分析为了做到“教学得法”,让不同的学生达到各自的目标,最后达到相同的大纲要求。
本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1.采用目标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
根据前提测评大致对学生分为A、B、C三层;认定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本课的目标;在导学达标中对各层次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达标测评中让各层次学生有个恰当的评价。
这样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2.采用循序渐进法安排教学内容。
首先介绍从实验总结出来的动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条件,而后,A类学生识记和练习;B、C类学生学习牛顿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动量守恒定律和得出成立条件;然后根据练习由B、C类学生归纳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特点,进而得出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解题步骤,最后是各层次学生的应用解题。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2篇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精选2篇(一)大家好,我是XX中学的物理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堂关于动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课。
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定律,通过这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一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动量的定义。
动量是一个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即动量=质量×速度。
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通常记作kg·m/s。
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密切相关。
那么,什么是动量守恒定律呢?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总的动量将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动量之和在任何时刻都保持不变。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请注意,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在实验中将简化条件,并忽略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我们将使用一个平滑的轨道和两个小车来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使第一个小车以一定的速度A撞击第二个小车,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第一个小车撞击第二个小车时,第一个小车的动量传递给第二个小车,从而使第二个小车具备了原来的速度。
这说明动量在碰撞过程中得到了守恒。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体的动量守恒。
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的动量的减少必然导致另一个物体的动量的增加,动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计算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假设我们使用A、B两个物体表示系统中的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速度分别为vA和vB。
根据动量的定义,物体A和物体B的动量分别为pA = mA × vA,pB = mB × vB。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得到pA + pB = (mA × vA) + (mB × vB),即初始时的总动量等于最终时的总动量。
接下来,我们通过另外一个实验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我们使用两个弹簧连接的小车,并为其中一个小车设置弹射装置。
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12=-F21即
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得多少动量另一个物体就减少多少动量
上式表明,对于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如果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就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பைடு நூலகம்量守恒定律。
一.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1.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或△P1=△P2
2.动量守恒的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的作用
2)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F=0
3)F外<<F内(如爆炸等)
4)F外≠0,但在某个方向上Fx=0则在x方向上动量守恒
复习提问:1、动量和冲量的概念?
2.动量定理?
引言:对如下过程应用动量定理:以小球碰撞为例(设小球为对心正碰,保证碰撞前后在一条直线上,其它外力被平衡或可忽略)用语言描述碰撞过程。碰撞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碰撞前、碰撞时和碰撞后。如图所示:
小球m1因受到作用力F21,动量发生了改变,小球m2因受到作用力F12,动量发生了改变,由动量理得:
三.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各种满足条件的相互作用;既适用于低速运动也适用于高速运动
2.不需要了解相互作用的具体情况,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规律
练习:
在列车编组站里,一辆质量为1.0×105千克的货车在平直轨道上以0.50米/秒的速度运动,碰上了静止的、质量为1.5×105千克的货车,它们挂接在一起并一同向前运动,求它们前进的速度。
3.规定正方向,确定作用前后物体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再列方程求解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之一,在自然界中,大到天体的相互作用,小到基本粒子间的作用,都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它是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都遵循的共同规律,应用非常广泛.因而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
它比牛顿定律发现的早,应用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可以适用于牛顿定律不能够解决的接近光速的运动问题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在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内的某些问题,如碰撞、反冲及天体物理中的“三体问题”等,动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够体现它简单、方便的优点。
动量守恒定律作为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课(人教版)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基本体系的了解,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内容提出了如下要求:1、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
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2、通过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结合三维教学目标,提出本次教学设计的目的:1、知识与技能:掌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应注意的问题,并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爆炸等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学习本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应用广泛的自然规律,要达到这目的,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特点,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成立的条件。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一节的知识(提问学生,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系统:相互作用的一组物体通常称为系统。
外力:系统内的物体受到系统外的物体的作用力。
内力: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XX教育集团的XX。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动量守恒定律》,它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学定律,是理解物质运动规律和一切动态现象的理论基础之一。
好,让我们来看看《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它可以概括为物体系统的总动量不变。
也就是说,假如没有外力的作用,物体系统的总动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这称为动量守恒
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被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它的定义,可以概括为物体系统的
总动量不变;第二部分是它的启示,可以说明:动量守恒定律是物体系统总运动量不变的
定律,可以解释动态现象中很多做功原理,也可以解释重要的物理学力学现象。
动量守恒定律有许多应用,例如我们简单的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运动学中的应用,
要求我们用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的情况下的运动来求解物体的运动参数(包括动量和动能),从而解释物体的动态现象,比如撞击、转弯、爆炸等等。
简而言之,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物理定律,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运动
规律,并在许多领域提供解决问题的基础。
好了,今天我就讲解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
2024年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2024年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2024年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1高中一年级物理新教材按知识的逻辑性重新把高三年的一些内容放到起始年段来讲述,当然在难度、深度方面有所不同,讲述的方式方法也有巧妙的安排,如该回避的尽量不予提及、该简化的毫不保留、大胆下放一些内容作为选修教材等等,故把握好高一物理教材的度至关重要,下以一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教学法为例,加以阐述,以食读者。
一、教材地位:1、本课是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七章第四节;主要内容是讲授“动量守恒律”在碰撞、爆炸等内力?>外力这类题型中的应用。
2、地位:“动量守恒律”是大自然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普适基本规律之一。
它反映了系统相互作用对时间的累积(F?t)总和为零的这么一个定律,近代研究表明守恒律________于对称性;考虑教材编排的系统性,书上从牛顿运动定律中导出动量守恒,然而其适用范围却比牛顿运动定律广泛得多----不论是变力还是恒力、不论是哪个参照系、不论是高速或低速,宏观或微观系统等都可以使用;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无需虑及中间细节,只需注意始、末态,具有简捷方便的独特优势,为处理力学(含后续学习的电力、磁力)问题辟开了一新的思维方法。
本课是“教纲”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故应教好本课。
3、编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继学生学习了“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之后,通过应用守恒定律解决碰撞等实际问题达到掌握该定律的一节习题课-----旨在加深对动量及守恒条件的理解、进而熟练地应用守恒定律列式求解相关定量问题。
4、依据教纲对本节的“B”级要求、教材的编排,本节教学目标可定为:〈1〉知识目标:学生要会用动量守恒律处理一维碰撞、爆炸等两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即会确定系统、分析相互作用过程(初、中、末态)物体的受力,从而判定系统动量为什么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律的矢量性、同时性(“一边一时”),正确写出已知条件、守恒方程、求得未知量;知道守恒律解题优点所在。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说课稿范文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说课稿范文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引言概述: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解释和预测物体运动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篇说课稿将围绕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展开,通过引入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该定律的实际应用。
一、交通事故中的动量守恒1.1 阐述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
1.2 介绍交通事故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在交通事故中,当两车相撞时,系统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分析车辆的质量和速度,预测碰撞后车辆的运动状态。
1.3 分析碰撞后车辆的运动状态通过实例和计算,可以展示碰撞后车辆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同时,可以引入碰撞的类型,如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以及能量损失的概念,让学生深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
二、火箭的推进原理2.1 解释火箭的推进原理火箭的推进原理基于动量守恒定律。
当火箭喷射高速燃气时,燃气向后喷射的动量会使火箭向前运动。
2.2 分析火箭的动力学特点通过引入火箭的质量和喷射速度,可以计算火箭的加速度和推力。
同时,可以讨论火箭的燃料消耗和推进效率,让学生了解火箭推进的实际应用。
2.3 探究火箭在太空中的运动通过讨论火箭在太空中的运动状态,如匀速直线运动和轨道运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宇航领域的应用。
三、弹性碰撞实验3.1 介绍弹性碰撞实验的目的弹性碰撞实验旨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和动量变化。
3.2 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数据的记录方法,包括使用弹簧、小球等设备,并记录碰撞前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动量,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适用性。
同时,可以引入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的重要性。
动量定理说课稿(精选6篇)

动量定理说课稿(精选6篇)动量定理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章讲述动量的概念,并结合牛顿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定理》体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
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的问题。
这一章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
《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动量和冲量》的延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本节教学重点:(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学难点: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量定理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传感器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质疑、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关心国内、国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
补充录像资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实验、模拟建筑工人安全带的演示实验录像:排球击球动作要快、铸铁打磨时速度要快;篮球接球手臂后缩、跳高运动员落地垫厚垫子、体操运动员落地都要屈膝,图片:“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过程的一组图片,易碎品运输过程。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汇总7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汇总7篇)欢迎参阅。
人教版选修3《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3《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一、教材背景《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选修3物理课程中的一部分,属于力学的基础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3.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3.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一般用符号p表示。
动量的计算公式为:p = m * v,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通过讲解和示例演示来进行。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如小球的撞击等,引导学生了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然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实践,加深对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
2.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可以简述为:一个封闭系统内的物体,其动量在此系统内总是守恒的。
换句话说,一个系统内物体的总动量在任何时间点都保持不变。
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教师可以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m1v1 +m2v2 = m1v1’ + m2v2’。
然后,通过一些实例,如双车碰撞、弹性碰撞等,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应用。
3. 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
首先,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汽车碰撞、火箭发射等,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并形成报告或展示。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讲述法:通过讲解和示例演示介绍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实践法:通过解答例题和实例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动量计算实践。
动量守恒说课稿

动量守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量守恒”。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量守恒”是高中物理选修 3-5 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内容。
它不仅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延伸和拓展,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它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始终。
其次,通过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提高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为后续学习能量守恒定律、原子物理等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
但是,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习惯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决问题,而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不够熟练。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
(2)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碰撞、爆炸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物理规律的简洁美和普遍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2)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2、教学难点(1)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
(2)如何正确判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2023年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4篇

2023年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4篇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1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地位及作用: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比牛顿定律发觉的早,应用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如可以适用于牛顿定律不能够解决的接近光速的运动问题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内的某些问题,如碰撞、反冲及天体物理中的“三体问题”等,动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够体现它简洁、便利的优点。
处理方法:虽然3—5要求低,但是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物理3—5的最重要内容,做为一名物理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物理学问,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切来驾驭探讨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基于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定位为:(二)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是矢量,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含义和表达式,培育守恒思想。
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并会用它解决问题。
在讲解例题2时和学生探讨一下车辆平安问题。
培育学生的平安意识。
4、通过自主探究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剧烈的求知欲、深厚的学习爱好等。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是动量守恒条件的确立。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和学法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按部就班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老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索,通过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学生沟通展示,学生提出疑问,在自主学习中体会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物理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再进行达标训练起到巩固的效果。
(五)教学打算多媒体(展示碰撞动画)、实物展示台(供学生展示用)、学案(课前要求预习)。
最终我来详细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力对空间和时间的积累,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前一节介绍了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定理,而本节深入介绍了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这是高中学生所必修的自然界中四个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因而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教学大纲中,动量守恒定律是B类知识点,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
教材选取两体问题中的碰撞模型,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维表达式,再将结论拓展为多个物体、两维情况,较全面地介绍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它不仅和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适用于宏观低速系统,也适用于牛顿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宏观高速系统及微观系统,教材还详尽介绍了动量守恒的条件,提出在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前节教材讲述的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是全章的基础知识,在中学物理中用动量定理处理的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通常可看作质点)本节则将研究对象拓展到系统,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了封闭系统中的一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处理物理综合问题以及学习新的物理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能在一维情况下两物体的相互作用情景中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掌握定律内容及定律成立条件,了解定律的几种不同的数学表达式。
并使学生明白定律虽可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但其具有独立性、普适性。
掌握定律中“系统”、“内力”、“外力”等名词的确切含义。
2、能力目标。
能在具体问题中判定动量是否守恒,能熟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知道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科学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对定律的推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研究物理量的守恒关系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
【新编】物理说课稿3篇

Close the door of fear behind you, and you will know how fast the door of success in front of you opens.(页眉可删)物理说课稿3篇物理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物理《动量守恒定律》,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汇报。
一、说教材1、地位与作用利用动量的观点解决物理问题是高中物理重要的解题方法之一,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及原子物理各章中,有很强的综合性。
而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普遍规律之一,也是动量一章的核心内容。
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电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对训练学生思维、培养解题能力有很大作用。
在初中教材中没有涉及动量的概念,所以对高一学生来说动量守恒定律还是一个新知识。
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应注重对定律内容及适用条件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动量解题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总结归纳能力,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如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大纲对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是B级,本节教材内容包括守恒定律的导出和守恒条件的确定及对其适用的普遍性的理解。
根据以上内容确定了本节的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会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动量是否守恒,知道它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规律。
(2)知道沿同一直线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进一步理解动量定理。
(3)初步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守恒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实验验证和理论推导基础上的。
在本节的教学中安排了气垫导轨实验和用动量定理、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
基于以上内容确定了本节的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1)使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即实验探索法和理论推导论证法。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完整版)《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之一,在自然界中,大到天体的相互作用,小到基本粒子间的作用,都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它是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都遵循的共同规律,应用非常广泛.因而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它比牛顿定律发现的早,应用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可以适用于牛顿定律不能够解决的接近光速的运动问题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在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内的某些问题,如碰撞、反冲及天体物理中的“三体问题"等,动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够体现它简单、方便的优点.动量守恒定律作为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课(人教版)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基本体系的了解,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内容提出了如下要求:1、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
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2、通过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结合三维教学目标,提出本次教学设计的目的:1、知识与技能:掌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应注意的问题,并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爆炸等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学习本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应用广泛的自然规律,要达到这目的,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特点,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成立的条件.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一节的知识(提问学生,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系统:相互作用的一组物体通常称为系统。
外力:系统内的物体受到系统外的物体的作用力。
内力: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说课稿范文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说课稿范文引言概述: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一个封闭系统中动量的总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的现象。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本文将环绕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展开说课,分为五个部份进行详细阐述。
一、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1.1 动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在物理学中,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通常用p表示,动量的计算公式为p=mv,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1.2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一个封闭系统中,各个物体的动量之和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即Σpi=Σpf,其中Σpi为系统初态的总动量,Σpf为系统末态的总动量。
1.3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动量守恒定律适合于各种物体之间的碰撞或者相互作用过程,可以匡助我们分析和预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
二、弹性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2.1 弹性碰撞的特点在弹性碰撞中,碰撞先后物体之间没有能量损失,动能守恒。
2.2 弹性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碰撞先后物体的速度关系,进而计算碰撞中各物体的速度和动量。
2.3 弹性碰撞实验的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弹性碰撞过程,可以直观地展示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匡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非弹性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3.1 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在非弹性碰撞中,碰撞先后物体之间有能量损失,动能不守恒。
3.2 非弹性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虽然动能不守恒,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仍然可以得出碰撞先后物体的速度关系,进而计算碰撞中各物体的速度和动量。
3.3 非弹性碰撞实验的演示通过实验演示非弹性碰撞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碰撞中能量损失的情况,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四、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1 交通事故中的动量守恒在交通事故中,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匡助我们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进而提出相应的安全建议。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力对空间和时间的积累,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在《物理》选修本中,先介绍描述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定理,之后深入介绍了物体相互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这是高中学生所学习的自然界中四个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因而它具有特殊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下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用一维、两体模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几种不同的数学表达式。
2、能力目标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判定动量是否守恒;能熟练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知道应用动量守恒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具体应用中,能注意守恒方程的“四性”:系统性、相对性、同时性、矢量性。
3、科学思维品质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研究物理量的守恒关系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
物理学中的许多重要定理、定律,其本质上都是表达了一定的守恒关系。
动量守恒、是自然中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这四大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它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四教学方法1、引导探索式2、讲练结合式五、教学过程i.利用一维、两体模型导出动量守恒定律如图1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粗糙,两物体具有水平速度且分别为v1、v2(设v1>v2)。
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经时间t,两者速度分别为v1/、v2/。
(1)由学生分析两物体的受力情况(图中竖直方向为平衡态,所受重力、弹力未画出),指出其中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图中均用f1表示)。
(2)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别以A、B为对象,利用动量定理导出下列方程:A:(F-f1)t=m1v1/-m1v1,B:(f1-f)t=m2v2/-m2v2。
(3)教师提出将上述两方程相加,可得:(F-f)t=(m1v1/+m2v2/)-(m1v1+m12v2)○教师结合模型介绍系统、内力、外力及动量守恒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1将前述两式加的物理意义是,把研究对象由单体扩展为系统;2内力(一对f1)只能在v系统内的体间传递动量,不能改变系统的总动量;3外力(F及f)可以改变系统的总动量,且外力的冲量等于系统动量的增量(系统动量定理,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
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我所说课的内容是动量守恒定律(一),我所使用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审核通过的高中物理选修3—5,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二节动量守恒定律(一)。
由于课改及教材改编,动量守恒定律不同于从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去认识现象,建立概念与规律的传统讲法,事实上动量守恒定律本身就具有实验基础独立的物理定律,我的教学设计基于改造实验案例二的“实验演示”教学模式实践活动突出了体现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强调物理学中“不变量”的思想,设置情景、问题与学生交流探讨,纠正对事物的理解产生错误的所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发展对学科的兴趣与热情,培养交流协作能力的教学设计思想。
正因为如此,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及教材知识板块构成,本节在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动量概念,并从物理学史角度加以认识。
通过例题提出动量的变化,加深对动量是矢量的认识,并在计算动量的变化时注意它的矢量性、动量的概念与力学系统、内力、外力的基础上导出动量守恒定律,提出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
由于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只需考虑物体相互作用前后的动量,不考虑相互作用过程中各个细节的瞬间,即使在牛顿定律适用范围内,它也能解决许多由于相互作用难以确定而不能直接应用牛顿定律解决的问题。
这正是动量守恒定律的优点和特点,同时为我们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在整个物理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该节与运动学、机械能守恒定律、原子物理等各模块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各知识的交汇点与穿插点,以及是各个知识点的思维拓宽处,所以在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中站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我所面临的学生通过前面模块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知道物体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运动类型,初步的实验设计、操作与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天津市瑞景中学彭占军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比牛顿定律发现的早,应用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如可以适用于牛顿定律不能够解决的接近光速的运动问题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内的某些问题,如碰撞、反冲及天体物理中的“三体问题”等,动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够体现它简单、方便的优点。
动量守恒定律作为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课(人教版)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基本体系的了解,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层教学目标
选修物理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扎实,教学要求必须达到学生参加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但由于学生基础、兴趣、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可以依据平时学习和前提测评的考查,把学生分为A、B、C三类层次。
A类为基础、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少部分学生;C类为基础、接受和自学归纳能力突出的少部分学生;B类为剩余的大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
在教学中注意他们的不同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动量守恒定律分层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应用广泛的自然规律,要达到这目的,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特点,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成立的条件。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二、教法分析
为了做到“教学得法”,让不同的学生达到各自的目标,最后达到相同的大纲要求。
本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采用目标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
根据前提测评大致对学生分
为
A、B、C三层;认定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本课的目标;在导学达标中对各层次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达标测评中让各层次学生有个恰当的评价。
这样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2.采用循序渐进法安排教学内容。
首先介绍从实验总结出来的动
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条件,而后,A类学生识记和练习;B、C类学生学习牛顿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动量守恒定律和得出成立条件;然后根据练习由B、C类学生归纳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特点,进而得出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解题步骤,最后是各层次学生的应用解题。
3.在知识点教学中采用重点、难点分层进行引导、设疑、提问和
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动量守恒定律及成立条件的引入,A类学生采用直接介绍,B 类学生引导其阅读课本理解,对C类学生设疑提示,尝试推导,加强知识的应用;在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和解题步骤的教学中通过练习引导、提问,由B类和C类学生完成,A类学生理解。
4、在达标测评和作业中,注意知识点和难度分层,如测评第4题,难度较大,目的是使B、C类的学生加深对选择参照物的认识。
同时注意学生完成情况的反馈和师生的交流。
三、学法分析
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际,充分调动自身心、脑、手、口、眼的积极性,更容易主动地掌握重点和难点。
在学习中,学生采用了以下的学习方法:
1、A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要贯彻两个为主。
识记为主,记忆动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条件,记忆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和一般解题方法;训练为主,自己对识记的知识能够较简单的应用。
推导、归纳为辅,知识熟练后自己在课后进行。
2、B、C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是贯彻两个为主。
学生理解为主,不仅仅是记忆动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条件,记忆动量守恒定律的特和一般解题方法,而且学生注重根据教师的引导、提问、设疑,通自己的思考、判断、归纳等达到理解的目的;训练为主,在训练中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如测评第4题,对三种解法加以比较),使自己对识记理解的知识进一步巩固。
四、教学程序
采用目标教学法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