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共35页
西北地区(共73张PPT)
草原
东部 森林
主导因素 ——水分
年降水量50毫米 以下对应荒漠地
区
降水量逐渐减少
年降水量50-200 毫米对应荒漠草
原
年降水量200-400 毫米对应温带草
原
森林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三、西北地区人文地理特征
评价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
①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
发展绿洲农业、
温 ②新疆山麓绿洲、河西走廊有冰
• 山脉:
A___阴__山______;B___祁__连__山____;C_阿__尔__泰__山___; D___天__山______;E___昆__仑__山____;F_阿__尔__金__山___。
• 山脉
•
H___贺__兰__山____。
• 地形区: I_宁__夏__平__原__;J_河__套__平__原__;K_内__蒙__古__高__原 ;
二是扭转了靠天养畜的落后生产方式,通过建设人 工草场,减轻了对天然草场的压力,提高了单位面积草 场能放牧牲畜的头数。
锡林郭勒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新疆山地牧场: 新疆主要形成山地牧场,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
夏季牧场在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在山麓地带。优良畜种 有伊犁马、新疆细毛羊等。
夏季牧场
冬季牧场
天山牧场
邻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
吉克斯坦接壤。
一、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 3.范围:新疆、内蒙古大部分,甘肃、宁夏 北部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气候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气温年较差和 日较差大。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气候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自东向西 减少 ,
中国的西北地区
三、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
(1)农业生产条件:
①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
发展绿洲农业、
温 ②新疆山麓绿洲、河西走廊有冰 灌溉农业
带 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
大 原有黄河水灌溉。
陆 ③干旱、半干旱的气候使本区草 发展畜牧业基
性 原广阔
有利条件 地
气 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候 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灌溉水源不足。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在有河流水、冰川融水和地下水的平原地区 可以发展种植业:
如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塞上江南”); 甘肃河西走廊、新疆的高山山麓等地区,有冰川 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成为西北地区的粮棉瓜果之 乡。 (“坎儿井”)
主要农产品:小麦、棉花、瓜果(吐鲁番葡 萄、库尔勒香梨、哈密瓜)、甜菜
新疆的长绒棉驰名中外,成为我国最大的棉 花生产区(五大商品棉基地之一——南疆棉区)
②交通运输:
陆地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 有兰新—北疆铁路、南疆铁路。
③资源配置——矿产资源丰富
4、居民:地广人稀,面积占30%,人口只占4%
少数民族集聚地,汉族人占2/3,主要少 数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 古族等。
农田、村镇、城市多呈带状(河流、山 麓、铁路线)或点状(工矿区)。
③地表植被少,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
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不利条件
三、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
(2)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全国最重要的
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 最大的长绒棉基地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绿洲农业(河西走廊、高山山麓) 温带水果产地(新疆) 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演示文稿
当井的数目不很多,而且间隔很远的时候,在以井为 中心的裸地之间还有大片正常的牧场以维持牲畜的生存。
第四十六页,共96页。
当人口和牲畜的数量增加时,不得不打更多的井以 满足人畜用水需要,而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导致整个牧场 的毁灭。
第四十七页,共96页。
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源 灌溉。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 农田规模。
荒漠
荒漠草原
第二十五页,共96页。
草原
5、西北地区的土壤类型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物理风化和风
力作用明显 平地多疏松沙质土壤
第二十六页,共96页。
6、西北地区的水文情况
多内流河,气候干旱河流短促,欠发育
第二十七页,共96页。
二 、
干
旱
为 主 的 自 然 特 征
第二十八页,共96页。
1、地理 位置
荒漠化
人为因素
第四十三页,共96页。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 不当
破坏防风沙的植被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使沙化土 地连片发展
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 漠化
图2.4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人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樵采天然植被
为 过度放牧 超载、掘井,破坏草场,影响牧草
因 素
过度农垦 开垦草场,加快风蚀
2、地形
3、气候
4、植被
5、土壤 6、水文
①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75°E-120°E,37°N-50°N) ②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③范围(大致边界、行政分区、气候区)
大致以贺兰山为界①东部是辽阔的内蒙古高原②西部是山脉和盆 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阻挡水汽进入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34张PPT)(推荐课件)
沙障一般由柴草或作物秸秆做成 网状(方格)沙障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境内,当地多流动沙丘。人们 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在沿线设 置沙障。
40%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 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1、改善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C )
D 原因有( )
①距海远,得不到充足的水汽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得不到丰富的光照条件 A. 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①③
9、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 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
直接经济损失大540多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防治
2.1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防治
思考: 1、荒漠化的概念(分布区、实质、成因、 表现形式); 2、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类型、 特点、植被、水文; 3、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荒漠化的原因; 4、荒漠化的防治(内容、原则、措施); 5、案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防
C、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治
2、防治原则:
A、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B、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重点: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 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有效措施: 恢复天然植被
沙枣
胡杨
柽柳
锦鸡
木麻黄
狼尾草
4、对策、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1、干旱的气候 Nhomakorabea使生态脆弱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19)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218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19)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21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可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2、2015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山地冰川发生移动,造成当地1.5万亩草场消失,70户牧民房屋受损。
据此,回答下题。
1. 导致冰川移动的原因是A. 土地荒漠化B. 酸雨污染C. 全球变暖D. 臭氧层破坏3、读图“中国东部沿海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或一年中主要风向的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为白天,吹陆风B. 乙为夜晚,吹海风C. 甲为冬季,吹冬季风D. 乙图风向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4、4月16日北京时间15:30,王先生在武汉某动车站拍摄照片,此时正好一列动车启动出发,据图判断该列车的行驶方向是A. 东南B. 西南C. 东北D. 西北5、下列有关晨昏线(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 晨昏圈就是经线圈B. 晨昏圈与纬线圈平行C. 若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则全球各地昼夜等长D. 晨昏圈永远与极点相交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读“中国地形图”,回答:(1)填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主要地形区名称:A B CD E FG H IJ K(2)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呈阶梯状分布。
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的影响是。
(3)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4)习惯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风成地貌》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三页。
2.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区别
固定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的结构是由里向外逐渐变新的堆积。
流动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基本上是和陡坡平行的,沙丘移动方 向与风向一致。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三页。
3.风向的判定 (1)利用流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 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 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 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 图所示:
第六页,共五十三页。
三、风积地貌 1.定义: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___降__低____时沉降在地面所 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常见的风积地貌——沙丘 (1)定义: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__丘___状或__垄___状地貌。 (2)影响因素:受_风__力__大__小__、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植被、沙 源等条件的影响,往往形成形态多种多样的沙丘。__新__月__形___ 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
第十七页,共五十三页。
10.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答案:B
第十八页,共五十三页。
风成地貌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风成地貌景观图。
第十九页,共五十三页。
(1)据图,结合相关知识填写下表。 地貌名称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三页。
【核心考点突破】
1.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
形成过程
风蚀蘑菇、风蚀城 风中挟带的沙粒吹蚀和磨蚀岩 风蚀
堡、风蚀柱、风蚀 石,天长地久,形成风蚀柱、风 地貌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PPT课件
绿洲向河流上游退缩。
.
19
农牧过渡带也称 农牧交错带,即以农 耕业和以牧业为主经 营地带的交叉过渡带。 我国农牧过渡带在向 北推进,这个地方也 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 的地区。
.
20
参考答案:
1、农牧界线向北推进,标志着人类生产方式的 改变。以牧业活动为主时,对草原的破坏程度差;以 农业活动为主时,草原被开垦为耕地,极易造成风力 侵蚀,形成沙荒地。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位
干
人农矿
城
土
置
旱
口、 业 藏
镇
地
和
为
民
和
和
荒
范
主
族
工
铁
漠
围
的
和
业
路
化
自
习
然
俗
特
征
.
1
一、位置和范围
50º 73º
位于_大_兴__安__岭__以 西,_长_城__和_昆__仑__山、 __阿_尔__金__山、祁__连___32º 山以北
经纬度位置: 73 ºE-123 ºE, 32 ºN-50 ºN
.
17
过度放牧
斑点状荒漠圈
思考:掘井为什么会造成荒漠化? 因为人畜活动以水井为中心,于是在水井周
围就会因为过度利用和践踏. 而出现裸露的地面。 18
思考:与古绿洲相比,塔里木盆地中的现代绿洲 向河流的上游退缩,其原因是什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河流上游绿洲过度取
水灌溉,导致河流下游断流,下游古绿洲消失,现代
2、灌溉农业
新疆绿洲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绿洲分布在高山山麓
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青海省.doc
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青海省一、干旱现象干旱是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使农作物和牧草体内水分亏缺,影响农作物播种和牧草返青,影响农作物和牧草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农牧业减产以及河流干涸、人畜饮水困难的一种气象灾害。
青海省的气候特点决定了青海干旱的频发性和普遍性。
二、干旱特征(一)降水特征青海省深居内陆腹地,暖湿气团不易入侵,导致降水量少,是北半球同纬度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且时空分布不均,属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境内降水的地区分布:全省各地平均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从776.1毫米(果洛州久治县)逐渐减至16.7毫米(海西州冷湖镇),青南地区东南部是青海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河南—玛沁—清水河—杂多一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祁连山东段的门源、大通、互助北部、湟中、化隆一带是降水量次多地区,年降水量为500毫米左右;黄河、湟水谷地年降水量较少,在260—400毫米之间;柴达木盆地腹地降水量是青海降水最少的地区,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盆地边缘地带年降水量在160—180毫米左右;省内其余地区年降水量在300—400毫米之间。
上述降水地区分布表明:青南高寒牧业区年降水量较多,干旱发生频率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柴达木盆地降水稀少,只能发展灌溉农业;而东部农业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降水量相对较多,是青海的粮仓。
但由于降水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地区降水的差异性,干旱频频发生。
降水的时间分布也是极不均匀的。
青海降水的时间分布呈典型的内陆高原降水特征,表现在:一是降水时间集中,雨季开始一般在5月上旬,结束于9月下旬,持续约5个月时间,而10月至次年4月长达7个月的时间为旱季。
二是降水量集中,5—9月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9%—94%,全省平均占85%;而关系到农田底墒和春播季节的降水量(即10月至次年4月)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
这就是青海“春旱年年有”的重要原因。
青海东部有“安苗三分田”之说,所谓安苗,就是从播种到出苗,一般为3—5月,此时有否降水是安苗的关键。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1. 引言1.1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概述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干旱条件给树木生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抗旱造林技术在西北地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主要包括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合理设计抗旱造林方案、科学管理抗旱造林项目、引入先进的灌溉技术、开展技术攻关,提高抗旱造林技术水平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干旱地区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土壤水源,促进经济发展。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还能促进当地荒漠化治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当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完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探索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和种植方式,以更好地适应西北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特点,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局面。
2. 正文2.1 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是抗旱造林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树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造林项目的成败。
为了确保造林项目的成功,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水资源情况,科学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
对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选择耐旱性强、抗逆性强的树种进行造林。
柽柳、刺槐、沙柳等树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适合在干旱地区进行造林。
这些树种能够适应干旱环境下的高温、低水分和风沙侵蚀,有利于造林项目的生长和成活。
还需要考虑树种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在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时,除了要考虑其抗旱性能外,还应该综合考虑其木材用途、果实价值、药用价值以及生态功能等因素。
这样可以实现造林项目的多效统筹,既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改善生态环境。
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是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才能保证造林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可持续发展。
2.2 合理设计抗旱造林方案合理设计抗旱造林方案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西北地区第一节
C、鱼类和猪肉
D、面食和稻米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 D ) 是指(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8、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 路”的足迹,应该去( B ) A、贵州 B、新疆 C、山东 D、广西
小组讨论:
1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3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有哪些?
4 阅读75页的阅读,讨论如何治理西北地区土地 荒漠化?
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远 离海洋,海洋 湿润气流难以 到达; 地形——高原、 盆地、山地为 主,层层山脉 阻挡海洋水汽 的进入; 水文——多为内 流河,水量小; 气候—— 干旱,降 水少,风 大;
塔里木河
黄 河
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塔里木河
贺 兰 山
河套平原
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区
西北地区有哪些灌溉农业区? 灌溉水源是什么?
D C B
A
灌溉农业区 A.河套平原 B.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 D.天山山麓
水源 黄河 高山冰雪融水、 地下水 山地降水
灌溉农业—— 黄河水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3. 西北地区主要农牧业区、农产品种类分别 有些?
范围:西北地区
大兴安岭 以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
以北 。
甘
宁
陕
行政范围:涉及 新疆、内蒙古和宁夏 三个自治区及甘肃省、陕 西等省
阿尔泰山
准噶尔盆地
天山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第二 位于 级阶梯, 地形: 以 高原 和 盆地 为主。
地理《西北地区》精品课件
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轮廓 特点
呈环形封闭状
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
人口城市的分布 读图、分析
图上有什么?
雪山、湖泊、沙漠、绿洲……
人在哪里?
盆地边缘的绿洲
为什么?
高山冰雪融水
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
人口城市的分布
1、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镇, 说出它们的分布特点。
读图印证 2、讨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 线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
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
找到位置、感受环境
有多干旱? 为什么?
尤为干旱
塔克拉玛干——山下面的大荒漠
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
气候
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大概范围是多少?
喀什的气温与降水图
喀什的气候特征?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
分析干旱原因
海陆 位置
向四面都 距海遥远
地形 特点
高山环抱
哪一段诗句与图片展现的是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环境特征是?
? 干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极目高原,耸峙群峰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
西北地区为什么干旱? 地理位置 地形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
1、海陆位置:位于距海较远的 内陆 地区; 降水偏少 2、纬度位置:地处 中(高、中、低)纬度地区 热量适中 跨_中__温带 和 暖_温__带____(温度带),属于干旱 、半干旱 地 区(干湿地区)。
农业——种植业
我国西北
限制条件
(干旱) (降水少、水源不足)
农业类型
(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
农业分布
(畜牧业——内蒙古东部南部、 天山、阿尔泰山一带;
中国地理分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PPT
一、自然地理概况
3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且由东往西逐渐增大。
4
5
二、河西走廊
介于祁连山和合黎山、龙首 山之间,因位于黄河以西, 被称为“河西走廊”。
黄土高原
6
7
“西北粮仓”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历史悠久,是甘肃省重要农业区之一, 是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它是西北地区最主要 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 的商品粮、几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 料、啤酒大麦和瓜果蔬菜。平地绿洲区主要种植春小麦、 大麦、糜子、谷子、玉米、及少量水稻、高粱、马铃薯。 油料作物主要为胡麻。瓜类有西瓜、仔瓜和白兰瓜,果树 以枣、梨、苹果为主。山前地区以夏杂粮为主,主要种植 青稞、黑麦、蚕豆、豌豆、马铃薯和油菜。 河西畜牧业发达,如山丹马营滩自古即为著名军马场。
图为被沙漠侵蚀的石羊河。
14
材料二
随着石羊河中上游来水量减少,
下游民勤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导
致民勤绿洲不断退化,差一点遭
沙漠包围。武威是河西人口最多
的城市,这些年来在从石羊河上
游古浪县城到市区所在地凉州区
布局了众多产业园区和大中城镇,
再加上原有的大片农业区,这一
地区的耗水增多、打井数量增加,
导致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41
42
43
44
特色林果基地建设
45
新疆细毛羊
46
坎儿井
47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 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48
伊犁河谷
49
由西北-东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脉与西南 -东北向的南天山山脉夹峙形成的西部 宽东部窄,西部低东部高,开口向西
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2024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
随着人口总量减少,我国各省份常住人口数量也出现较大变化。
下表为我国部分省份近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人口数量(万)/年份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浙江6468.06540.06577.06627.0海南1012.01020.01027.01043.0江苏8477.08505.08515.08526.0贵州3858.03852.03856.03865.0北京2189.02189.02184.02185.8天津1387.01373.01363.01364.0四川8371.08372.08374.08368.0安徽6105.06113.06127.06121.01.关于部分省份2023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津常住人口增长势头最强劲B.北京常住人口增量由负转正C.江苏常住人口增长率大于贵州D.四川的人口流失规模小于安徽2.浙江、海南两省近年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A.人口政策调整,自然增长率上升B.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良好C.落户政策放宽,吸引人口流入D.GDP增速显著,促进人口流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4300米,地广人稀,长期以来农作物品种较单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近年来,当地与东部发达地区合作,大力发展数字化果蔬种植,成立甘孜州首个现代数字农业园区——理塘濯桑果蔬数字化农业园区。
园区位于理塘县境内地势较缓的高原宽谷地区(海拔3600米),全程采用数字化跟踪,现已成功栽培小番茄、白萝卜、草莓、香菇等20余个品种,产品主要销往港澳台中高端大型生鲜超市,走出了一条农业、农村振兴的新道路。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区域及其类型(共31张ppt)
3.基本特性
①区域整体性
指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所占据的空间
就是该区域的范围。
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
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居民生产生
活、制度组织、意识形态、文化等。
例如我国三大自然区中青藏高寒区各自 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 具有高寒特征的整体自然环境。
类型
按特征: 自然特征:高原区、雨林区、季风区等; 人文特征: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区、稻作农业区等。
按空间尺度: 大尺度区域,如大洲; 中尺度区域,如省; 小尺度区域,如村
按区域性质: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
根据下列我国几个区域性质来判断区域类型,回答3~4题。
①我国北方方言区 ②四川盆地 ③上海自由贸易区 ④西部经济地带
B 3.上述区域属于按自然要素划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4.上述区域中尺度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一)自然区域
定义:自然区域是指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气候、
水文、土壤、生物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分类:(1)综合自然区: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
(2)部门自然地理的各种分区:地貌区、气候区、水文区、 土壤区、 植被区、动物区。
冷干燥且漫长,暖季短促 较凉爽;降水较少且集中
木采伐地。但如今林场职工不再伐木了,由砍树人变成了种
于7月;秋季多早霜和冻害
树人。漠河野生动物有马鹿、驯鹿、棕熊、榛鸡、獐、狍子 等,黑龙江冷水鱼更是久负盛名。漠河的土壤以棕壤为主, 还有草甸土和泥炭沼泽土分布。这里出产黄金和煤炭,采金
西北干旱区环境与资源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资源与环境1. 干旱区整体环境中国西北干旱区系指35°N以北,106°E以西的内陆干旱区,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的地区,土地面积约占中国总土地面积的24.5%。
由于深居欧亚大陆腹地,平原降水量在160mm以下,基本上不产生地表径流,形成世界上最严酷的干旱区之一。
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
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其中也有较低的部分,如准噶尔盆地不少地域在250—5O0米之间。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竟在海平面以下155米。
许多山地的高度超过3000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
也有不少山地高度较低,景观的垂直分异不明显。
随距海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区内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
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
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
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则有森林、山地草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
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
但暴雨之后,水力侵蚀可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
风力作用虽然很广泛,但只能对颗粒较细的松散沉积物起作用,并在风力变缓的时候发生堆积。
在高大的山岭中,以冰川作用以及冰缘条件下的寒冻风化、物质移动和流水侵蚀为主。
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
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
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即断续出现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植物逐渐旱生化,种属较少。
第四纪初曾经有过比较湿润的时期,有些地方古水系较为发育。
湖岸阶地的存在,也可以作为地质时期中气候向干旱变化的证据。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
但在与东部季风区接壤的地区,以及有流水可资灌溉的地域等,也可看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111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海拔较低
高原和盆地,海拔较高,但差别明显
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气候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半干旱,风力较强
高寒气候,气温低,风力强
河湖多,雨水补给,主要为外流河、淡水湖,绝大部分属外流区
河湖少,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多内流河、咸水湖,多属内流区
多冰川、湖泊,多大江大河发源地,内外流区兼备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第8页/共44页
1、区域的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个方面,也可以是综合的。标准不同,反映不同的主题内容。2、区域是可以度量的,范围可大可小。区域的界线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渐变的。3、区域的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第9页/共44页
区域差异
第10页/共44页
区域差异
第11页/共44页
区域差异——指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第12页/共44页
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和目的
比较法 ——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法 ——
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
探 究 ——
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方法:
选择区域发展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
目的:
第13页/共44页
第21页/共44页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第22页/共44页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第23页/共44页
三大自然区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自然区比较项目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自然地理特征差异
地形地势
气 候
水 文
植被土壤
区域内部变 化主导因素
第16页/共44页
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
以下。
西部 东部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 四、干燥度和大陆度 干燥度是表示地域干湿状况的重要指标 之一,我国以干燥度<1.0为湿润区,1.5为 半湿润区,1.5~4.0为干旱区,>4.0为干旱 区。西北区只有甘肃南部属于湿润区,准 格尔盆地和河西走廊是典型的干旱区。同 时西北地区还具有强烈的大陆性特征。 大陆度:大陆度指数的简称,表示某 地的气候受大陆影响的程度,某地大陆度 越大就受大陆度影响越大。
第二节 干旱 半干旱气候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各地纬度和 海拔不同,受海洋影响程度的差异, 因而气候十分复杂。陇南南部谷地是 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甘肃黄土 高原和北疆大部分于半干旱气候区, 但干旱仍然是西北地区的主要的气候 特征。
成因
• 地理位置: 距离海洋遥远,深居内陆,从而海洋气流 势力大大削弱,降水量少,是干旱气候的 根本原因。 • 地形: 高原面积广大,在西北地区南有青藏高原, 西有帕米尔高原等分别阻挡了南来和西来 的湿润气流; 高山环绕盆地,北冰洋气流能给准格尔盆 地一些影响但却被天山阻隔; 青藏高原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润 气流。
地理位置: 距离海洋遥远,深居内陆,从而海洋气流势力 大大削弱,降水量少,是干旱气候的根本原因。
地形: 高原面积广大, 在西北地区南有 青藏高原,西有 帕米尔高原等分 别阻挡了南来和 西来的湿润气流; 高山环绕盆地, 北冰洋气流能给 准格尔盆地一些 影响但却被天山 阻隔;
• 气压:春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撤退,地面增温出现西北低槽,在 西风推动下东移,此时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故天气多变冷热不定,且 多暴风。夏季,地面强烈增温,强烈的西风急流北支,在天山以南形 成高空热带大陆气团,使气候炎热干燥程度有增无减。秋季,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向南扩展极快,气候特征和春季具有过渡性,时间较短。 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从北方移近控制西北区大部分导致空气剧 烈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