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首师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方向
学位课
必修环节
方向课
任课
教师
课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英语
108
4
一、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一
专业英语
张敏杰
36
2
三
开题报告环节
1
四
实践环节
2
四
参加学术活动环节
1
3
二
050105028
元明清文学史研究导论
张庆民
54
3
三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050105031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题研究
左东岭
54
3
二
备注:1-3学期学生自愿选修3-4门课程,每门计2学分,共计6-8学分
一-六
中国古代文学
各方向
中国文学批评史
050105002
左东岭
54
3
一
文学史研究方法
050105003
赵敏俐
54
3
二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前沿
050105004
赵敏俐等集体
54
3
三
先秦两汉文学
050105005
诗经研究
鲁洪生
54
3
二
050105007
楚辞研究
赵敏俐
54
3
三
050105050
乐府诗专题研究
张煜
54
3
三
唐宋文学
050105015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富的内涵,民族的苦难与辉煌熔铸其里,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渗透其中。
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旗帜之一。
加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可以沿着先人的足迹,追寻中国文学的过去,展望中国文学的未来,缅怀昔日的荣光,创造未来的辉煌。
这是历史的重托,这是民族的期盼,这是中华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要求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品德良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和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所主攻的领域内,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争取有新的突破。
努力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史及其它艺术门类,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及相关实际工作的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材料,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以文献为基础,研究唐五代及宋代多体文学的发展规律及其创作成就,重点研究唐五代及宋代文学的创作、传播与接受过程及其规律。
.元明清文学研究元明清文学思潮的演变及其内在规律,重点研究明清小说与诗文,尤其是重要作家与作品。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与演变,重点研究诗歌与辞赋。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
一至二年为硕士必修课程和指定专业课程的学习,三年级进行教育实习、撰写毕业论文与进行论文答辩。
实行以二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附表)六、课程介绍(见附录):七、教学与社会实践一至二年级各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在导师指导下赴外地查阅学术资料与进行学术交流等),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教育实习两周。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一、学科概况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
它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又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嬗变发展、作家作品、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文学理论批评等。
研究方向按时代划分为三段: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
该硕士点学科特色与优势:本校地处兰州,西北地域既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发祥传承之地,又是多民族文化交融最为频繁之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学术研究空间极大。
本学科将传统的古代文学研究与西北民族地域文学研究相结合,拓展传统古代文学的视野,并且紧紧依托地域优势和民族优势,着重研究多民族集聚的古代西北地域文学及其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文学现象,以深入发掘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学发展规律。
师资队伍:本学科目前有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
其中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6人。
年龄45-55岁3人,35-45岁3人,35岁以下3人。
是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团队。
教学科研:古代文学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古代文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
近5年来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目前在研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规划课题2项。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
还有完成和正在完成的横向项目多项。
拥有项目经费65万(不含配套经费)。
出版著作《北朝民族文学叙论》、《山水诗词论稿》、《清代浙江进士群体研究》、《唐诗题材类论》、《秦汉政治与文学》等12部,大型文献集成2种,发表于核心以上刊物文章30余篇,获省厅级以上奖励5项。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机构、政府机关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积极为国家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培养具有广阔旳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系统旳专业理论、独立旳科研能力、较高旳外语水平、良好旳人文素质、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旳,可以从事古代文学及相近学科旳教学、科研,以及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旳高层次人才。
详细规定是: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党旳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遵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较强旳事业心,和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为科学教育事业献身旳精神。
2、刻苦学习、勤于思索,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全面而系统地理解本学科研究旳历史、现实状况及其走向,掌握坚实广阔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旳专门知识,具有较强旳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和科学,以及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旳能力。
3、外语水平到达规定原则,能纯熟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旳外文书刊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进行国际语言交流旳能力。
同步,还应具有较强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旳能力。
4、具有较高旳科学素养和健康旳身心。
二、研究方向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2、唐宋文学3、元明清文学三、学习年限本硕士点硕士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硕士硕士旳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一般为3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二分之一。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毕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容许其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到达学校培养规定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4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1、本硕士点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3个学期,总学分不低于34分(含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
课程构造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
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国语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其中学位公共课程共8学分,学位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跨专业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50104 授予文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专业点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设置是2001年,2002年开始招生。
本专业点自设置以来已取得显著成绩,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和方法,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整理与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本学科注重文献学基本功的训练,关注出土文献的整理,强调文献学与文学史、文艺学的结合,硕士论文的选题应尽量体现文献学特色。
师资力量雄厚,著名学者张三夕、高华平、王齐洲等教授为导师。
本学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员会有关项目,学科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哲学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编写出版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文学史简明教程》、《中国传统文化典籍选读》等有关教材,迄今已招收近十届研究生,毕业七届研究生,成绩优良。
毕业去向较理想,其中有的考取国内重点大学(如南京大学)博士生,有的在高校任教(如武汉通讯指挥学院、四川绵阳师范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武汉长江职业学院等),有的在重点高中任教(如中山市一中、重庆八中等);也有的考取国家公务员(如中国工商联公务员等)。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理论素养,能胜任在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求掌握一门外语,并能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整理研究。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符合学校有关提前毕业的各项要求,可申请提前毕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为37学分。
其中:1、一级学位课程5门,15学分(公共课程3门,9学分;专业学位课程2门,6学分)。
2、二级学位课程(通选课)中任选2门,4学分。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古典文献学专门人才。
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中国古代文献学方面掌握坚实基础和系统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研究、教学、古籍整理及其他相关工作的能力,愿意为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服务。
二、研究方向1、戏曲文献研究2、诗歌文献研究3、出土文献研究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相关条例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考试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十、必读和选读书目1、吕思勉《经子解题》;2、皮锡瑞《经学历史》;3、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4、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5、李致忠《古籍版本学》;6、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7、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8、陈垣《校勘学释例》;9、张心澄《伪书通考》;10、冯浩菲《中国古籍整理体研究》;11、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12、姚明达《中国目录学史》;13、王重民《中国古籍善本目录》。
重要刊物:《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国学研究》;《历史研究》《文献》《文学遗产》《古籍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近代文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典籍与文化》《古籍整理学刊》。
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招)一、学科方向1、060201 专门史 History of Particular Themess2、060202 中国古代史 Ancient Chinese History3、060203 历史地理学 Historical Geography4、060204 中国近现代史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5、060205 历史文献学Studie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二、学制学制三年,内招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5年,如在学期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各方面表现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
3年制全日制优秀研究生最多可提前半年毕业,兼读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
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28-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学位课6-8学分,非学位课程14-16学分。
四、必读和选读书目(控制在20—30条左右)(一)专门史必读书目1.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黄时鉴:《解说插图中西关系史年表》,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4.江应梁主编:《中国民族史》,民族出版社,19905.陈碧笙:《世界华侨华人简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6.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专门史选读书目:1.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Christopher I. Beckwith, Empires of the Silk Roa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3、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s. III-VI, UNESCO, 1996,2000(二)中国古代史必读书目1、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丛书》(多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古代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0105(所属一级学科:0501 中国语言文学)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具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与文艺理论知识,有较强的阅读古籍、分析作品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与严谨踏实的学风。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1.古代文学与文化2.古代文论三、学习年限:2年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28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两门。
补修课程所取得的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二学期开题前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六、培养方式:采用授课和导师研究指导、论文指导、教学实践等方式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1.授课采取讲授、课堂讨论、读书报告、课题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第一学期主要讲授学位专业基础课,夯实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第二学期主要为研究方向选修课,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主要是教学和科研实践环节。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研、学位论文的写作及教学实践工作,主要培养相关文献阅读、信息的处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开阔视野,了解学术新动态;参与导师的科研立项,掌握研究方法。
(具体要求参见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七、考核方式:1.凡教学培养计划规定的研究生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都要进行结课考试或考查。
任课教师可根据所学课程特点采用灵活的考试或考查形式。
河南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河南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4)一、学科概况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文献学理论和方法而形成的学科。
2011年获得批准并开始招生。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与研究、中国古典文献与传统文化研究。
本学科注重古典文献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强化文献整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文献学与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的密切结合,达到培养能够胜任阐释、弘扬古代传统文化专门人才。
本学科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术梯队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学术研究成果较为丰厚,在国内外文献学与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占用比较重要的学术地位。
二、培养目标具有较为扎实的文献学理论基础,较好地掌握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较为细致深入地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能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文献整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独立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可在一般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古典文献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或研究工作,也可以在相关的文化、出版部门从事相应的工作。
三、研究方向A、古代中原文献整理与研究B、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学习如何对中国古代文学典籍进行校点、译注、编纂等整理研究,探讨如何对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有坚实文献学基础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文学史和文艺学研究。
】C、古代文献整理与研究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
前三个学期进行硕士必修课程和指定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至少要修满35学分。
后三个学期进行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撰写与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五、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本学科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类,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要求研究生在一年半的学习时间内修完规定的课程。
六、教育实习与社会实践本学科的研究生,要求在学习期间,适当安排一定的教学实践课程,主要由导师或实践指导老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并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评定成绩,获得相应学分。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古代汉字阅读能力和研究方法论素养,能够独立开展古典文献研究的高水平学术研究与教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1.系统学习汉字学、古代文献学、古代文化等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古代文献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具备扎实的古代文献阅读能力,能够准确理解、翻译和解读各类古代文献。
3.培养具备独立研究能力,能够选题、设计和完成相关课题的研究,并能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4.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相关领域的国际文献。
5.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具备独立承担项目研究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培养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古代文献学导论:介绍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
(2)汉字学:介绍汉字的形态、结构、演变和发展。
(3)古代文化与社会:介绍古代文化和社会制度、宗教、思想等相关内容。
(4)古代文献阅读与研究方法:教授古代文献的阅读、解读和研究方法。
(5)古典文献研究进展与前沿:讲授古典文献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前沿。
(6)外语(英语、日语、法语等)课程:提高学生对相关国际古典文献研究成果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可以自由选择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如古代汉字研究、古代文化专题研究、古代文学艺术研究等。
四、培养环节与要求1.学术报告与论文讨论会每学期进行学术报告与论文讨论会,邀请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要求学生参加并撰写相关学术报告。
2.学术讨论班每学期学术讨论班,学术讨论班由导师或本领域知名学者主持,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论文或研究报告。
3.科研实践学生在读研究生期间,要求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团队研究,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研究任务。
4.学位论文硕士生要求在学习期满后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博士生要求在学习期满后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论文要求有一定的学术创新和原创性。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对外汉语学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有志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发现和分析问题,理论素养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学术视野开阔并具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学期间参与学术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独立完成符合学术规范的学位论文。
毕业后能胜任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以及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相关工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一)培养方式:采用经典研读、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跨文化比较、讨论和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培养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对国外中国文学及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开展再研究的能力。
(二)修读年限:3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汉学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
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
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2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学位公共课的选修部分的课程为“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技术”、“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等,研究生可选修其中一门(2学分)。
050105古代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代码:050105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应用本学科理论、方法从事科学研究、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较好的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高尚的科研道德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2. 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
3.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
4. 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1.先秦文学2.唐宋文学3.元明清文学4.中国古典小说5.近代文学与张謇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硕士研究生提前修完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成绩优良,并在科研工作中显露才华的,可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的时间不得少于2学年。
承担原工作单位工作量超过1/3以上的定向、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其他原因休学的研究生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最多不超过2学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公共课程设置参照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公共课课程有关规定执行。
专业课课程设置考虑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结构的要求,着眼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需要,调整和更新有关课程的内容,注意改革教学方法。
实行学分制,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至少修满35学分 , 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3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注意文献查阅及综述、逻辑思维与理论分析、论文写作与表达能力等诸方面的培养,尤其是独立的工作能力、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创造性的培养。
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专业代码:050104)一、学科概况古典文献学是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与整理的学科,因此与古代文化各个分支的研究都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文献学理论和方法而形成的学科,为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其他涉古学科提供有关典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文献处理方法。
二、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文献学理论基础,较好地掌握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文献整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独立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应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相关外文资料;成为科研、教学等领域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A、先秦至南北朝文学文献B、唐宋文学文献C、敦煌文学文献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第一至第四学期用于课程学习(包括科研实践);第五学期开始进行准备材料撰写毕业论文。
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修课程由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科研实践四部分组成。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修30学分(包括科研实践1学分)。
五、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六、培养方式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培养方案要求,结合每位研究生的特长和才能,采取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
各个研究方向应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应注重同一研究方向学术群体的整体指导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课程教学为主,科研实践为辅,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
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通过参加导师组织的科研项目,加强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
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选择具有较高理论意义的研究课题,强调论文中的创新意识。
尽可能和导师及研究所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生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新的见解和观点,通过论文显示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业工作的能力。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丰富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
为满足社会尤其是学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以及基础教育的需要,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生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使之既掌握本专业特有的研究方法,又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能够加以运用。
毕业生应该具有独立承担古典文献学专业课题、独立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的能力,或成为基础教育中具有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硕士生除了专业学习外,还须注重其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熟练地运用电脑,并且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献:本方向致力于先秦两汉文献的研究,通过对先秦两汉文献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研究,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唐宋文献:本方向致力于唐宋文献的研究,通过对唐宋文献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研究,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这个时期的文献与文学研究相互促进。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学制为3年。
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者,经学校批准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
本专业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时间)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1.指导教师负责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完成学位论文等工作。
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课程学习与研究计划应在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
研究生的中期检查、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答辩等工作,由学科统一组织。
学院负责研究生培养的日常管理工作。
2.课程学习与研究课题、科研论文、实践教学相结合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以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研究课题和科研论文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培养其各种实践能力。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50104 授予文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专业点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设置是2001年,2002年开始招生。
本专业点自设置以来已取得显著成绩,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和方法,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整理与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本学科注重文献学基本功的训练,关注出土文献的整理,强调文献学与文学史、文艺学的结合,硕士论文的选题应尽量体现文献学特色。
师资力量雄厚,著名学者张三夕、高华平、王齐洲等教授为导师。
本学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员会有关项目,学科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哲学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编写出版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文学史简明教程》、《中国传统文化典籍选读》等有关教材,迄今已招收六届研究生,毕业三届研究生,成绩优良。
毕业去向较理想,其中有的考取国内重点大学(如南京大学)博士生,有的在高校任教(如四川绵阳师范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有的在中职中专任教。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理论素养,能胜任在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求掌握一门外语,并能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整理研究。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符合学校有关提前毕业的各项要求,可申请提前毕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不少于36-38学分。
六、实践环节本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以本、专科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教学第一线的工作,培养硕士生的教学能力。
教学实践的形式有:1、讲授本、专科生课程若干章节或某个专题。
2、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或批改作业。
3、主持课堂讨论,指导论文写作等。
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7学时,应至少参加本学科8次学术活动,其中1次为校外学术活动,每次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理论素养,能胜任在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求掌握一门外语,并能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整理研究。
二、研究方向1.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专业知识(主要有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掌握古典文献学的综合技能(主要是考证学等),熟悉中国古典文献学史的发展以及文献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2. 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整理与研究学习如何对中国古代文学典籍进行校点、译注、编纂等整理研究,探讨如何对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有坚实文献学基础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文学史和文艺学研究。
3.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主要包括对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研究,并通过这种整理与研究来说明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化史的一些问题。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三年。
不少于38学分。
四、课程设置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老师0001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文学)36 2 1 张玉能等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 2 10003 第一外国语(含专业外语)240 6 1、2(二)一级学位课程(A类)(本专业各研究方向必修课,计9学分)3011 中国小说史文献36 2 4 王齐洲等3012 诗经、楚辞文献研究36 2 2、3 高华平、王齐洲等3013 文心雕龙研究36 2 3、4张三夕高华平等3014 史记、汉书研究36 2 张三夕、高华平等3015 杜诗学研究36 2 张三夕等3016 唐宋诗学文献研究36 2 张三夕等3017 明清小说研究36 2 王齐洲等3018 元明清戏曲文献研究36 2 王齐洲等3019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36 2 3、4 高华平、张三夕等3020 20世纪文学观念史文献研究36 2 王齐洲等3021 中国思想史专题研究36 2 张三夕、高华平等3022 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专题研究36 2 周光庆、范新干等3023 中国史学史专题研究36 2 张三夕等3024 儒释道典籍选读36 2 3、4 王齐洲、高华平等3025 清代学术史专题研究36 2 张三夕、王齐洲等五、教学实践本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以本、专科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教学第一线的工作,培养硕士生的教学能力。
教学实践的形式有:1、讲授本、专科生课程若干章节或某个专题。
2、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或批改作业。
3、主持课堂讨论,指导论文写作等。
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时间为4周左右,应至少完成8个课时的工作。
合格者计2学分。
入校前曾在高校任教达一年以上教龄者,可以免除教学实践。
六、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主要形式为:1、收集、整理某个专题的研究资料。
2、参加学术会议。
3、与学位论文写作有关的学术访问。
调研工作要突出文献学专业特点,研究生要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调研计划,调整工作结束,研究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调研一般安排在第四或五学期进行,累计时间为四周左右。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写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的直接撰写时间不得少于2个学期。
学位论文应具有学术创新性,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行文规范,不得引用未经查证的第二手资料,不得隐瞒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应有专门章节说明与选题相关的已有学术成果和本选题的前沿动态。
鼓励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对学术前沿问题的探讨。
论文在写作格式和字数方面的要求,按国家学位委员会和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的具体要求执行。
整篇论文经过修改后应达到公开发表水平。
4、由于本专业的特点,本专业的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重视古典文献理论学习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古典文献校勘、点校、注释、今译、辑佚、考证、编纂等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本专业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并建立以导师为首的硕士生指导小组,实行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及课程教学与自学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并举的培养方法。
加强对研究生习作的指导,鼓励研究士生进行具有坚实的文献学基础的有一定新意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学术研究。
九、其他1.以同等学力录取的本专业硕士生,须补修本专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
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
不计学分。
2. 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3.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须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如学术讲座、报告、沙龙、会议等),每学期参加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备案。
4.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须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办法及标准,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6、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附录: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著作(书刊)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时间1、校雠广义(1-4册)程千帆、徐有富齐鲁书社2、四库全书总目纪昀中华书局3、十三经注疏阮元编中华书局4、史记、汉书司马迁、班固中华书局5、文选(李善注本)萧统中华书局6、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7、文心雕龙注范文澜人民文学出版社8、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中华书局9、全唐诗彭定求等中华书局10、杜诗详注仇兆鳌中华书局11、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程千帆上海古籍出版社12、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3、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4、宋元戏曲考王国维上海书店王国维遗书本15、中国小说史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本16、清人文集别录张舜徽中华书局17、管锥编钱钟书中华书局注:硕士生分方向阅读书目,不列入,由导师另行指定。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3001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任课教师:张三夕、高华平等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向学生深化古典文献学的一些专门知识,如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以提高文献考证的综合能力。
同时,也向学生评介文献学方面的经典论著,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前辈学者在文献学研究方面的治学经验和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1-4册)齐鲁书社 19992、余嘉锡《目录学发微》中华书局 19633、钱基博《版本通义》古籍出版社19574、陈垣《校勘学释例》上海书店19975、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6、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二十五史补编本7、王念孙《读书杂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8、叶德辉《书林清话》、《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课程编号:300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任课教师:王齐洲、张三夕等内容概要:本课程在学生已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就中国古代文学当前研究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向学生作较深入的讲解,加深加宽学生的古代文学基础,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比较准确的把握,以利于更好地学习古典文学文献。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王齐洲著《呼唤民族性: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郭英德等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中华书局19553.王瑶主编《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讲授方式:讲授、自学、讨论课程编号:3003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高华平、王齐洲等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通过传统文化典籍的导读,向学生概要介绍中国儒、释、道文化的基本精神,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思维方式、文学观念及审美趣味的影响。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2、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3、詹石窗《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4、张伯伟《禅与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5、汤用彤《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1—7)人民出版社7、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8、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中华书局9、熊铁基《秦汉新道家》上海人民出版社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课程编号:3004 课程名称:文史工具书与中国古典文学文献检索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任课教师:张三夕等内容概要:1.文史工具书的类型与功用;2.文学古籍中难字、词语、成语、典故和诗文出处的查找;3.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集的检索;4.古代诗、词、文评论和文学史研究论著的检索;5.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论文与研究资料的检索;6.古代人名和作家生平的查考;7.古代典章制度的查考;8.古代地理资料的查考;9.古代纪年、历日的查考;10.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献资料的检索。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文史工具书与中国古典文学文献检索》(讲授纲目)1.詹德优等编著《中文工具书使用法》(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2.徐有富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3.潘树广编著《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4.《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系统》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教学方式:讲授与检索练习相结合课程编号:3005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论文献研究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3、4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任课教师:张三夕、王齐洲等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从文献学角度研读古代文论的重要典籍,以《文心雕龙》研究为个案,通过文论典籍的解读,了解中国古代文论文献的基本情况,并进而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深化对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孙立《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3、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4、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5、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6、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7、程千帆《文论十笺》河北教育出版社《程千帆全集本》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课程编号:3006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论著导读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3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任课教师:张三夕、高华平等内容概要:本课程通过古典文献学论著的导读,指导学生研读中国古代(主要是清代)文献学家有关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的论著,有选择地继承中国古代文献学遗产,并了解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的历史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