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统计概述

合集下载

统计基础知识--模块1统计概述

统计基础知识--模块1统计概述
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 或者说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的一种定量认识活动。
统计的研究(认识)对象——社会经济现象的 数量方面。 统计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目的是 为了认识其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性。
X
Every dream is worthy of respecting
1.统计的研究 对象和特点
(2)统计的特点 X 本课程特指社会经济统计
1.数量性。统计以社会经济 现象的数量方面为研究对象, 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包括: ①数量多少;②数量关系; ③数量界限。
2.总体性。统计以认识社会 经济现象总体为目的,排除 了以认识个体为目的的研究。 统计必须遵循“从个体到总 体”的认识过程。
3.具体性。统计研究的是具 体的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时 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 现、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
任务二 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2.标志和指标
指标与标志的关系
两点区别:
⑴说明的对象范围不同(总体/单位);
⑵具体表现的表示方式不同(数/文)。
两点联系:
⑴标志是计算指标的基础; ⑵二者之间存在变换关系。
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
指标------指标值(数字) 品质标志(文字)
标志 数量标志(数字)
任务二 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统计分析是实现统计研究目的、 发挥统计职能作用的关键阶段。属 于定性认识阶段。
统计数据提 供与管理
统计资料系统化、信息 化、社会化,实现统计
工作的价值
© 陈西设计之家
X
三、统计的特点和职能
1、统计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3、统计的基本职能
1.统计的研究 对象和特点
(1)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本课程特指社会经济统计)是人们对社

第1章-非参数统计概述

第1章-非参数统计概述
拒绝 H0
总体实际情况
H0 为真 结论正确
H1 为真
第二类错误
(概率为 )
第一类错误 (概率为 ) 结论正确(功效)
例1 某厂生产的螺钉,按标准强度为68克/mm2,
而实际生产的螺钉强度 X 服从 N ( m ,3.6 2 ). 若 E ( X ) = m = 68, 则认为这批螺钉符合要
求,否则认为不符合要求.为此提出如下假设:
与 的反向关系
希望所用的检验方法尽量少犯错误,但不能完 全排除犯错误的可能性。理想的检验方法应使 犯两类错误的概率都很小,但在样本的容量给 定的情形下,不可能使两者都很小,降低一个 ,往往使另一个增大。
当实际分布 的均值为未知时, 无法计算出犯第二

类错误的概率。因
此,我们通常只控
NNoo 制犯第一类错误的
H0 : m = 68
原假设的对立面:
H1 : m 68
称为原假设或零假设 称为备择假设
现从该厂生产的螺钉中抽取容量为 36 的样本,
其样本均值为 x6.8 5,问原假设是否正确?
例1 中
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P(拒绝H0|H0为真) (5 .3 ) (1 .3 ) 1 7 0 .9 1 0 .04 8
若H0为真, 则
3.62
X ~ N(68, )
36
所以,拒绝 H0 的概率为 , 又称为显著性 水平, 越大,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越大, 即
越显著.
下面计算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 P ( 接受 H0 | H0不真 ) H0 不真,即 m 68, m可能小于68,也可能大于
68, 的大小取决于 m 的真值的大小.
定类尺度数据没有顺序和大小区别

统计基础知识第1章试题和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第1章试题和答案

统计基础第一章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量观察法2.统计指标3•标志表现4•离散变量5.统计机构二.填空题(0.5 X 40=20 分)•.统计具有、和等职能。

其中是其基本职能。

2•统计一词包括、和三种涵义;其中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3•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征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

其中基本特征。

••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等阶段。

5•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其中后者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6•统计总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______ 许多个体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特征。

7•统计标志值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按其变异情况不同可分为和_____________ 。

8•变量按期取其是否连续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9.统计机构是从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等活动的组织。

我国《统计法》规定设立的统计机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三种。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于________________ 年制定,于 _____________ 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于________________ 年制定,于 ______________ 年修改。

管理统计学1 第一章 管理统计学概述

管理统计学1 第一章 管理统计学概述
星蓝海学习网
1.1 统计、统计学与管理统计学
1.1.1 统计
统计学的定义 (1)统计数据的搜集活动——统计工作 (2)统计活动的结果——统计数据 (3)对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统计学
统计工作的过程 可分为设计调查方案、实际搜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对整理结果进
行统计分析等几个环节 数据的类型
绝对数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期数和时点数
(1)时期数是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如产品产量、产值、出生人口数
等,时期数的特点是可以连续计数,并可以累积
星蓝海学习网
1.3 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1.3.4 统计指标及其形式
(2)时点数是反映现象在某一瞬间时刻上的总量,如人口数、股票价格和股 票价格指数、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等,时点数只能间断计数,各时点数不能累积
如果一个变量是由品质数据来记录的,称为品质变量,如“性别”、“产品
等级”等
如果一个变量是由数量数据来记录的,称为数量变量,如“产品产量”、
“商品销售额”等
(2)根据取值的不同分: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离散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而且其取值都以整数位断开,可以一一列举,如
“企业数”、“产品数量”,“房屋个数”等
管理统计学 [第四版]
星蓝海学习网
第一章 管理统计学概述
星蓝海学习网
案例导入
近年来,网络上经常曝光女司机开车事故,女司机的驾驶能力遭到严重质疑, 从而被冠上“马路杀手”的恶名。目前,广东东莞市驾驶员数量男女比例约为7:3。 然而,东莞交警部门对本市交通事故进行统计:2014年全市共发生涉及驾驶员一 般以上事故4212宗,其中涉及女司机447宗,仅占事故总量10.6%;同时全年发生 死亡的交通事故为462宗,女司机涉及死亡的事故仅为20宗,大大低于男司机的 442宗,还不到男司机的5%。

统计基础知识第1章试题和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第1章试题和答案

统计基础第一章概述一、名词解释⒈大量观察法⒉统计指标⒊标志表现⒋离散变量⒌统计机构二.填空题(0.5×40=20分)⒈统计具有、和等职能。

其中是其基本职能。

⒉统计一词包括、和三种涵义;其中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⒊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征可概括为、、等。

其中基本特征。

⒋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和等阶段。

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和。

其中后者又可分为、和。

⒍统计总体是由的许多个体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它具有、、等特征。

⒎统计标志值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变异情况不同可分为和。

⒏变量按期取其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⒐统计机构是从事、、、、等活动的组织。

我国《统计法》规定设立的统计机构分为、、三种。

⒑.《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年制定,于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于年制定,于年修改。

三.单项选择题(1×8=8分)⒈数理学派的代表人是()①康令②阿亨华尔③配第④凯特勒⒉在统计学发展过程中,被称为统计学创始人的是()①康令②阿亨华尔③配第④凯特勒⒊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在要求总体个单位在某方面具有()①综合性②同质性③变异性④大量性⒋在调查某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时,总体是()①该市全部农民工②该市每个农民工家庭③该市全部农民工家庭④该市农民工家庭户数⒌在调查某校0605班48名学生的学习的学习情况时,总体单位是()①该班48名学生②该班每一名学生③该班48名学生的学习成绩④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⒍某公司员工王海燕的月工资额为2580元,则“工资”是()①标志②品质标志③数量标志④数量指标⒎在进行工业普查时,若以一个工业企业为调查单位,那么所有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①品质标志②数量标志③指标④数量指标⑤质量标志⒏随机抽样某公司六名员工进行调查,获取其月工资额的数据分别为1730、2750、2280、2186、1190、1550元。

这些数字是()①标志②指标③变量④变量值或标志值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质量指标不一定可量②标志必须可量③指标必须可量,标志不一定可量④指标不一定可量,标志必须可量⒑一个统计总体()①只能有一个标志②只能有一个指标③可以有多个指标④可以有多个标志⒒我国的企事业组织()①必须设立统计机构②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立统计人员③是否设立统计机构由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④是否设立统计机构由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规定⒓()所搜集的统计信息是我国统计信息的重要源头①政府综合统计机构②部门统计机构③企事业统计组织④个人四.多项选择题(2×5=10分)⒈以全国所有高校为研究对象,其中某所高校的“学生人数”是()①数量标志②数量指标③变量④变量值⒉指标的主要特点是()①可量性②综合性③客观性④具体性⒊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①大量性②数量性③同质性④差异性⑤客观性⒋以某校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下列统计数据中()等是统计指标①男生所占比重为54﹪②女生人数为1250人③某学生的身高为1.78米④学生的平均数身高为1.66米⒌连续变量的数值()①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只之间可取无限数值②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③以整数断开的④可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⑤只能用计数方法取得⒍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①工业增加值②从业人数③进出口贸易总额④新增开发区面积⒎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①标志②数量标志③指标④数量指标⑤变量⑥连续变量⒏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①人口性别②工资级别③考试分数④商品使用寿命⑤固定资产用途⑥企业所有制⒐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是相对的,若研究目的不同,则()①总体有可能变成总体单位②总体不可能变成总体单位③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成总体④总体单位不可能变成总体⑤总体于总体单位可以同时发生相互转化⒑研究某市的工业生产情况,则()①总体是该市的全部工业企业②总体单位是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③该市个工业企业的“工业企业增加值”是数量标志④该市“工业增加50亿元,劳动生产率10000元/人”是统计指标⒒在社会经济统计实践中,总体单位可以是()①自然人②企事业单位③学生④机器设备⒓我国统计法规定设立的统计机构有()①政府综合统计机构②部门统计机构③企事业组织统计就够④民间统计机构五..判断题(1×10⑤⑥=10分)⒈指标与标志的表现形式完全相同()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我国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⒊统计是从整体上研究失误的数量表现,不考虑个别事务的特征()⒋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⒌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开始,也是统计人士活动的起点和基础()⒍总体和总体单位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⒎统计工作过程有前后之分,但在实践中是不能交叉进行的()⒏统计指标的作用是用具体数量来反映总体现象存在的客观事实()⒐用文字表述的指标是质量指标,用数字表示的指标是数量指标()⒑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都是用来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但两者在综合性方面还是存在着差别()⒒强化统计法治就是为了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⒓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是指国家各部门、各类型的统计机构在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领导或协调下所共同组成的统计机构的统一体()⒔统计学不是研究现象的纯数量关系,而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现象的数量关系()⒕变量时指标值和数量标志值的统称()⒖数量标志和即为指标()六.简答题(10分)⒈统计为什么要从总体上研究现象的综合数量特征?(分)⒉统计工作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分)⒊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有何区别和联系?(分)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何要发挥同级监督职能的作用?(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答:大量观察法就是对现象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单位进行观察与研究,以消除个体单位的偶然性差异,使现象的数量表现显示出必然状态和本质特来。

第三章--统计整理-幻灯片(1)

第三章--统计整理-幻灯片(1)

如某班学生按年龄分组:17岁,18岁,19岁, 20岁, 21岁,22岁。
组距式分组
将作为分组依据的数量标志的整个取 值范围依次划分为若干个满足互斥性
和包容性的区间,用这些数值区间作
为组的名称。
某班学生统计 学原理成绩分 组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以上
组距式分组中的一些概念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对教师 的分类
按性别分类
男性 女性
高级 按职称分类 中级 共计7组
初级 2+3+2
青年 按年龄分类
中年
复合分组体系
对教师 的分类
按性别 分类
按职称 分类
按年龄 分类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共计12组 男 2×3×2
女 高级
中级
初级 青年 中年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统计资料的再分组
• 统计资料的再分组就是把统计分 组资料按某种要求,重新划定各 组界限,再将资料中的单位数或 比重分布重新做出调整。
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即将性质相同的 个体组合起来,在同一组内则保持着相同的性 质。
分组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25%
33%
分组前
分组后
42%
作用:1·区分事物的性质
例:按所有制性质划分,我国现有8种经济类型: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 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 澳台投资经济
将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
统计整理 学的分类和汇总,使之成为系统化、
条理化的综合资料,以反映研究总 体的特征。
地位 是统计调查的继续,统计分析的前提 和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年级下数学课件-统计-人教

二年级下数学课件-统计-人教

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不同对象的数据 ,发现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数据分析的常见错误
数据解读错误
数据源不准确
对数据的误读或误解,导致错误的结论。
数据来源不可靠或数据质量差,影响分析 结果。
样本偏差
忽略变量间的相关性
样本选取不具有代表性,导致分析结果偏 离总体特征。
在分析过程中忽略了变量间的相关性,导 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05
练习与巩固
基础练习题
总结词
巩固基础概念
详细描述
基础练习题主要针对统计的基础概念,如分类、整理数据、制作简单 统计图表等,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总结词
培养基本技能
详细描述
通过基础练习题,学生可以逐步培养对数据的观察、分类、整理和简 单分析的能力,为后02入题
详细描述:综合练习题注重统计知识的综合运用,题 目涉及多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03
详细描述:综合练习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分析 和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04
总结词:培养创新思维
THANKS
感谢观看
特征。
统计的基本步骤
统计通常包括明确问题、设计调 查方案、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和解释结果等步骤。
统计的重要性
决策依据
指导实践
统计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数 据支持,帮助他们做出科学、合理的 决策。
统计结果可以指导实践工作,例如在 市场营销中,企业可以通过统计了解 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从而制定更 加精准的营销策略。
02
统计图表
柱状图

统计概述总结

统计概述总结

统计概述总结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统计概述旨在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向读者展示数据的特征、趋势和关系,以便做出准确的推断和决策。

本文将总结统计概述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帮助读者了解统计学的应用。

数据收集和整理统计概述的第一步是收集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例如实验、观察或调查。

数据的收集需要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

一旦数据收集完成,接下来的步骤是整理数据。

数据整理的目的是将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组织,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汇总等。

数据清洗主要涉及处理数据中的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值。

缺失值是指在数据集中某些数据项缺失的情况,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删除缺失值或使用插补方法填充缺失值。

异常值是指与其他数据明显不符的数值,可以通过删除或修正异常值来减少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重复值是指数据集中出现重复的数据项,需要进行去重操作。

数据转换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更适合分析的形式。

常见的数据转换方法包括标准化、离散化和正态化。

标准化是指将数据按照某种比例进行缩放,使得其数值范围在指定的范围内,常用的标准化方法包括Z-score标准化和最大最小值标准化。

离散化是将连续的数据转换为离散的数据,常用的离散化方法包括等宽离散化和等频离散化。

正态化是将数据转换为符合正态分布的形式,可以通过对数转换或指数变换来实现。

数据汇总是将数据进行聚合和汇总,以便进行更高级别的分析。

常用的数据汇总方法包括求和、计数、平均值、方差和百分位数等。

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整理完成后,接下来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旨在揭示数据的特征、趋势和关系,以便做出推断和决策。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

描述统计分析用于总结和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

描述统计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和百分位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数据的中心位置、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七册《统计》教材分析与建议数学教案设计一千五百字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七册《统计》教材分析与建议数学教案设计一千五百字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七册《统计》教材分析与建议數學
教案設計一千五百字
对不起,由于文本生成的限制,我无法直接为您撰写一篇1500字的文章。

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七册《统计》教材分析与建议以及教学设计的大纲,您可以根据这个大纲来扩展和编写您的文章。

一、引言
1. 教材的重要性
2.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七册《统计》教材的基本情况
二、教材内容分析
1. 教材内容概述
2. 教材的知识点解析
- 统计的基本概念
-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计算
3. 教材的特点和优点
4. 教材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三、教学建议
1. 建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2.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4. 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设计案例
1. 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和过程
3. 教学方法和策略
4. 教学评价和反馈
五、结论
1. 对教材的总体评价
2. 对教师的期望和建议
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大纲,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在撰写过程中,要尽可能详细地分析教材的内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展示这些建议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实施。

希望这个大纲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认识统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统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统计统计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和整理数据,了解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认识统计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开始,介绍一年级数学中的统计概念和相关知识。

一、收集数据统计的第一步是收集数据。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周围的事物。

比如,在班级里收集同学们喜欢的水果,可以用一个表格来记录。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观察和收集数据。

二、整理数据收集到数据后,就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可以使用简单的方式来整理数据。

比如,将收集到的数据放在一张表格中,每一栏表示不同的数据项,每一行表示不同的观察对象。

学生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呈现数据。

三、图表的应用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常用的图表包括柱状图和折线图。

学生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

比如,用柱状图来展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水果的数量,并进行比较。

折线图则适合表示一段时间内某个现象的变化趋势。

通过图表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

四、数据的分析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来提升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比如,在对同学们喜欢的水果进行统计后,学生可以回答一些问题,如哪种水果最受欢迎,哪种水果最不受欢迎等。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五、实际应用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统计的应用。

比如,在学生家长会上,可以通过统计家长们的职业和工作地点,制作一个地图,展示不同职业和工作地点的分布情况。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认识统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观察、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学生可以培养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统计学第一章总论李静萍版_PPT幻灯片

统计学第一章总论李静萍版_PPT幻灯片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数据”
–统计学是一个围绕数据的全过程研究,该过 程始于数据的获取,经过对数据的分析,最 终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得到结论
–统计学的原理是一门“硬”科学,其应用则 兼具艺术性
–对数据的分析,有两个过程,即描述统计和 推断统计
6
例子
某城市有1000万人口,随机抽取100万人口调查 收入情况,通过调查发现1000万人口的人均收 入是1800元/人;100万人口的人均收入是1900 元/人
• 连续型数据:取值是无限不可列的,即取 值为区间。既可以取小数也可以取整数。
• 例如:年龄、工资等
三、统计数据的收集
1.实验设计 2.抽样调查 (1)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抽样 (3)整群抽样 (4)系统抽样 (5)多阶段抽样
数据的搜集方法
• 数据的搜集方法
询问调查
观察实验
访邮电电座个 观

问寄话脑谈别
调调调辅

查查查助会访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使用统计方法
• 统计学是一个中立性的工具,作为一个工具, 谁都可以使用它,但必须遵守统计方法的规 范
• 统计方法只是从表面上的数量关系来分析问 题,完全不触及问题的专业内涵,其结论不 可混同于因果关系,对统计规律的专业解释 必须由各学科自身的研究来完成
• 一、统计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 二、统计数据的类型 • 三、统计数据的收集
一、统计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数据 • 数据:是指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进行测量
的结果。 • 2.统计数据的特征 • (1)表现形式:文字和数字 • (2)统计数据带有随机性,而不是确定的
二、统计数据的类型
是给出现实状态与未来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这种概 率分布即为统计模型。 –根据统计模型,人们可以对不确定性有一个定量

(完整word版)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

(完整word版)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

(完整word版)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第一章概述学习目标知识点理解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和统计活动、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能力点能结合现实中所遇到的具体事例说明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量;能识别统计数据的类型本章结构图一、统计学和统计活动二、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统计学和统计活动教学目标;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3. 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4.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教学重难点: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3.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学生自学和引导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新课:一、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统计数据。

例如,教学班级每天都要统计出勤人数,同学们考试后要统计总成绩、平均成绩、及格率、优良率等;企业管理人员要统计供、产、销、利、税等数字;许多媒体要报道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证券股票指数等。

这些数字就是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室人们通过实际统计活动获得的。

统计就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也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学习统计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理论与方法。

人们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通过试验或调查来采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以便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做出统计上的解释。

例如,统计需要哪一类数据,怎样去采集和加工这些数据,怎样从复杂纷繁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并解释这个结论,没有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是无法进行的。

所以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第一章 统计学绪论

第一章 统计学绪论
统计学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统计系
郑珍远
2007年7月

第一章统计学绪论
※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 第三章 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 第四章 统计指数

第五章 时间序列分析
※ 第六章 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 ※
第七章 统计假设检验
第八章 列联分析 ※ 第九章 方差分析 ※ 第十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1.1.1 统计无时不有
封建社会我国的统计已略具规模。 如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就曾指出:“不明于计数而欲 举大事,犹无舟楫而欲经于水险也。”“举事必成,不知计 数不可”。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商鞅也指出:“欲强国,不知 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 。 秦汉有地方田亩和户口资料的记载;唐宋有计口授田和 田亩鱼鳞册土地调查制度;明清则有经常的人口登记和保甲 制度等等。 但是,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经济的落后、宗教 思想的阻挠、思维方式的局限和计算技术的笨拙,统计只在 有限的范围内应用,统计发展极其缓慢。
1.1.1 统计无时不有
统计的广泛发展开始于资本主义社会。17世纪,欧洲 资本主义发展,商业、航运、海关、外贸、交通、工业、 农业等都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为了适应社会生产 发展的需要,统计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国家管理领域扩 展到社会经济活动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工业、农业、商业、 外贸、银行、保险、交通、邮电、海关、文教卫生等专业 统计,积累了大量的统计资料和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统计 工作的广泛发展,不仅提出了创立统计科学的要求,而且也 为统计科学的创立准备了社会条件。
1.1.1 1.1.2 1.1.3 1.1.4
统计无时不有 统计无处不在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统计学的发展趋势
1.1.1 统计无时不有

高一数学统计一章的知识点

高一数学统计一章的知识点

高一数学统计一章的知识点一、统计学概述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总结和推测数据。

二、数据类型1. 定性数据:描述事物性质或特征的数据,无法直接进行数值计算,如性别、颜色等。

2. 定量数据:能够进行数值计算的数据,可以进行数值运算和统计分析,如身高、体重等。

三、频数和频率1. 频数:某个数据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

2. 频率:某个数据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相对次数,频率=频数/总次数。

四、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来推断总体的情况。

2. 调查问卷:通过发放问卷来收集数据,可以采用纸质问卷或在线问卷的方式。

3. 统计表格:以表格的形式整理数据,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分布和特征。

五、数据的表示和分析1. 条形图:通过绘制长方形的长度来表示各个数据的频数或频率,用于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

2. 折线图:通过将数据点用线段连接起来来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用于展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3. 饼图:通过将圆饼划分成若干扇形来表示各个数据的频数或频率,用于展示不同数据占总体的比例关系。

4. 直方图:通过绘制连续型数据的各个数据区间的柱状图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5. 累积频数图:通过绘制各个数据的累积频数曲线来表示数据的累积情况。

六、统计指标1.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

3.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众数特点。

4. 极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5. 方差:一组数据与其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6. 标准差:方差的正平方根,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七、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或不发生的事件。

统计一到三章重点

统计一到三章重点

第一章概述重点第一节统计的含义和特点1、统计概念:统计是人们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过程,是人们从数据上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和结果。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3、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阶段、统计调查阶段、统计整理阶段、统计分析阶段、统计数据提供与管理阶段5、统计职能:信息、咨询、监督6、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第二节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及总体单位的概念:统计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

2、统计总体的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3、统计标志概念及分类: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用数值来表示。

4、统计指标概念、六要素及种类:统计指标是各种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六要素: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指标数值。

种类:数量指标(又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质量指标5、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2)标志可以用数量表示为数量标志,也可以用文字表示为品质标志;指标都是用数量表示联系:(1)统计指标的基础是总体单位及其标志值,总体单位及数量标志值的汇总与综合(2)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不同,确定的总体和总体单位不同,标志与指标也不同6、变异的概念及种类:变异是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个单位间的差异。

种类: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7、变量的概念及种类: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

种类: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只能用整数表示)和连续变量(可用小数表示);按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统计的概念与计算

统计的概念与计算

统计的概念与计算统计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经济学等等。

统计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推断和描述可能存在的模式和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统计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计算方法。

概念篇统计的定义统计学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关系的学科。

统计学的目标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研究来推断总体数据的特征。

数据与变量在统计中,数据是指收集到的特定信息集合。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或图形形式。

变量是指统计分析中所关心和研究的因素或属性。

变量可以被分类为定性和定量变量。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整体集合。

由于总体往往庞大且难以完全收集数据,因此通常从总体中选择一个子集,称为样本,进行研究和分析。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提供对数据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推断统计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得出关于总体数据的结论。

计算篇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收集是统计研究的起点,可通过调查问卷、实验观察、文献调研等方式进行。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整理和编码,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

其中常用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等。

平均数是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中位数是数据中值排在中间的数,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最频繁的数。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包括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到1,表示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强弱。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用于判断研究中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

其中包括了原假设和备择假设的设定,通过计算样本数据的统计量,判断是否支持原假设或者接受备择假设。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用于研究因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回归方程来描述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进行预测和解释。

抽样与推断抽样是从总体中选择样本的过程,样本需具有代表性。

统计学基础 第一章 统计概述

统计学基础  第一章 统计概述

第一章统计概述【教学目的】1.明确统计的含义、方法及职能2.能够灵活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3.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重点】1.能够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2.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难点为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4课时【教学内容参考】第一节统计的研究对象一、统计的含义【引言】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已经对这个时代的特征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这就是信息时代。

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我们只有利用统计这一工具,才能理解世界的精彩,了解世界宏微观的经济运行状况。

为了管理好国家,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和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机构,或专门成立企业营销组织、营销策划等机构,由专门的统计人员或营销策划人员负责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为国家和企业进行各项决策提供可靠、及时的统计信息。

【案例】据统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这些都是统计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将统计的含义概括为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特征的数字及文字材料,称为统计资料;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总称,称为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

1教育统计与测量基础知识

1教育统计与测量基础知识

• 某班一次英语考试成绩分布表
见word文档
• 根据次数分布表可以绘制次数分布图。 • 绘制方法:以横轴表示分数,纵轴表示 次数。各条形高度为相应各组的次数, 就可以绘出次数分布直方图。若把组中 点位置和相对应的次数的交点进行连线, 就可以得出次数分布曲线。
某班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次数分布图
• 从上例英语成绩次数分布图可以看出该班的英 语成绩具有如下特点: • ①中间大:该次考试平均分为64.9分,在平均 分周围可能得分的人数最多。 • ②对称性:比平均分高和比平均分低的人数大 体相等。 • ③两头小:和平均分相比,成绩较好和较差的 可能人数逐渐减少,最差和最好的可能性(可 能得分的人数)最少。
标准分
• 例1:某学生期中考试的英 语成绩为80分,全班平均成 绩为78分,标准差5分;期 末考试时英语成绩为70分, 全班平均分为60分,标准差 为5分。试判断该生成绩是 进步还是后退了?
• 该生虽然期末成绩比期中降 低了10分,但是全班平均成 绩却降低了18分。标准差一 样,此时不能只看该生具体 分数的下降,就得出该生的 成绩退步了。其实,该生期 末成绩在全班的学习成绩中 的地位,应该说反而提高了。
成绩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一、教育统计与测量概述
1. 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 科学。具体地说,它是如何搜集、整理、 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 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 理和方法。
2.统计学分类
(1) 数理统计:以概率论为基础,对统 计数据数量关系的模式加以解释, 对统计原理和方法给予数学的证明。 (2) 应用统计:统计原理在某个行业的 具体应用。如工业统计学、教育统 计学等。
标准分应用
• 比较各个学生成绩在班级中地位; • 比较某个学生两科或多科测验中所得分 的优劣,精确地计算学生的总成绩。 • 确定等级评定的人数。

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第1部分

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第1部分

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第1部分(原创版)目录1.统计学概述2.统计学基本概念3.描述性统计4.推断性统计5.统计学符号与术语正文一、统计学概述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展示数据的方法和技巧的科学。

统计学的应用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从数据中获取有关现象和事物的信息,以便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和决策。

二、统计学基本概念1.数据:数据是统计学的基础,是对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的记录。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或图像等形式。

2.样本: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数据。

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可以推断总体的性质和规律。

3.总体: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

总体可以分为参数和统计量。

4.参数:参数是描述总体性质的数值,如总体均值、方差等。

5.统计量:统计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用于描述总体的数值,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

三、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通过计算各种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描述的方法。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有:1.均值:均值是数据的平均数,用于衡量数据的中心位置。

2.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3.众数: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4.方差:方差是数据与其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5.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四、推断性统计推断性统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推断的方法。

常用的推断性统计方法有:1.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通过比较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对原假设进行检验的方法。

2.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对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表示我们对总体参数的精确度有一定的把握。

3.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多元回归等。

五、统计学符号与术语1.符号:统计学中使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各种统计量和概念,如σ表示标准差,μ表示均值等。

2.术语:统计学中使用专业的术语描述各种概念和方法,如误差、偏差、峰度等。

九年级数学统计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统计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统计知识点数学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推断。

在九年级数学学习中,统计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围绕九年级数学统计知识点展开论述,分别介绍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概率等方面的内容。

一、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统计的基础步骤,主要包括调查、观察和实验三种方式。

调查是指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的访谈方式,收集样本数据;观察是指通过对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收集数据;实验是指安排实验条件进行探究,收集数据。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采样方法的选择、调查问题的设计以及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的分类、数据的表格形式展示以及数据的图表形式展示等方面。

数据的分类是将数据按照某种特征或属性进行分类;数据的表格形式展示是将数据整理到表格中,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的图表形式展示是通过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方式将数据在平面上形象地展示出来。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推理,得出结论并进行预测。

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有统计量的计算、数据的描述、相关性的分析和预测等。

统计量的计算包括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指标的计算;数据的描述是通过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图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描述;相关性的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预测是通过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

四、概率概率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概率的学习中,主要包括样本空间、事件、概率计算以及概率的运算规则等方面。

样本空间是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表示某种特定的结果;概率计算是通过等可能性原则或频率计算来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的运算规则包括加法规则、乘法规则以及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等。

综上所述,九年级数学统计知识点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概率的计算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2、变量值 、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做变量值,也叫标志值。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做变量值,也叫标志值。
例如: 例如: 固定资产额是一个变量,各企业固定资产的 固定资产额是一个变量, 具体数值是变量值。 具体数值是变量值。 思考: 思考: 三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 三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这三个成绩分 数是三个变量,此说法是否正确? 数是三个变量,此说法是否正确?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二、标志和统计指标 三、变量和变量值 四、指标体系
13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 体
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
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 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 同质性 变异性 具体性 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特点
总体单位
14
思 考
对2006年10月份某市小学生的近视情况 进行调查时,该市所有的小学生就是总 体,每个小学生就是总体单位,那么: 同质性是什么? 总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是什么? 设想,如果没有规定总体范围,在总体 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25
统计指标的分类
按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 按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
数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 数量指标 平的指标,表现形式为绝对数。指标数值均有 单位; 质量指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 质量指标 均水平的指标,表现形式为相对数或平均数。 通常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派生出来的,反映 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对比关系。
9
案例(续 案例 续)
人类社会要发展,就要保持男女人数的大 致相同,那么,新生儿男多于女,不是性别不 平衡了吗?但是,男孩的死亡率要高于女孩, 到了中青年时期,男女人数就大致相同了,进 入老年后,男性的死亡率仍高于女性,男性平 均预期寿命比女性短,老年男性反而少于女性。 从全人类看,婴幼儿时男多于女,中青年时大 致相同,老年时女多于男。这样,在中青年结 婚生育时性别大致平衡,总人口性别也是大致 平衡的,保证了人类社会的进化与发展。
6
三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统计研究方法
大量观察法 统计分组法 综合指标法
7
大量观察法

是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是统计学的基本方法,是对所研究事物 的全部或足够多数量的个体进行调查研 究占有实践资料的一种方法。 究占有实践资料的一种方法。
8
案例: 案例:通过大量观察发现规律
新生婴儿的性别比是1∶1吗? 一般人认为,新生婴儿的男女性别比为 1∶1,实际上,如果对新生婴儿的性别进 行“大量观察”,就会发现男孩稍多于女 孩,大致比例为:107∶100。这就是新生 儿性别的数量规律性,古今中外都大致相 同,它是由人类社会长期遗传和发展所决 定的。
不变标志
不变标志决定 总体的同质性
22
标志
性别 民族 宗教信仰 政治面貌 年龄 身高 体重
标志表现
品 质 标 志
男 汉族 佛教 无党派
文 字 表 述 数 据 表 述 标 志 值
23
数 量 标 志
43岁 岁 182cm 75公斤 公斤
2、 统计指标 、
• 概念: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总体数量特征 概念: 总体
第一章 统计概述
第一节 统计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
本章要点
• •
统计的含义、研究对象、特点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
第一节 统计的研究对象
下列资料中“统计” 下列资料中“统计”一词的含义是什 么? 小王是学统计 统计的 小王是学统计的。 他已经搞了十几年统计 统计了 他已经搞了十几年统计了。 统计,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某种商品物价 出现负增长。 出现负增长。 统计一下今天的到课率 一下今天的到课率。 请统计一下今天的到课率。
10
统计分组法
是根据统计目的和事物特点,按照一定 的标准把事物划分为不同性质类型的组。 是进行统计加工整理和深入分析的前提, 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发挥着重要 作用。


11
综合指标法

是利用各种综合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 进行综合、概括的分析方法,是统计分析的 基本方法之一。
12
第二节 统计基本概念
32
四、指标体系
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 标组成的整体。
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 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
33
本章作业
1、单元测试(P16-18) 2、小测试(P6)
29


某市统计部门提供的一份统计分析报告中有如下 内容: 我市国有工业企业1500个,职工总人数 万 内容:“我市国有工业企业 个 职工总人数50万 工业总产值250亿元,人均实现产值 万元。其中, 亿元, 万元。 人,工业总产值 亿元 人均实现产值5万元 其中, 宏大电气有限公司实现总产值3000万元,职工人数 万元, 宏大电气有限公司实现总产值 万元 1000人。” 人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该报告所反映的统计总体、总体单位分别 、指出该报告所反映的统计总体、 是什么? 是什么? 2、报告中涉及的统计标志有哪些?分别说明其性 、报告中涉及的统计标志有哪些? 质。 3、报告中涉及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分别指出所属 、报告中涉及的统计指标有哪些? 30 的类型。 的类型。
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构成要素:
时间 限制 空间 限制 计算方法 指标名称 具体 数值 计量 单位
2002末 末
中国
总人口 具体性
12.85 综合性
亿人
性质: •性质: 数量性
24
•统计指标的分类 统计指标的分类
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分为: 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分为: ★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反映总体规模,通常以绝 总量指标 对数的形式表现。 ★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数之比,亦称 相对指标 为相对数 。 ★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在某一时间或空 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 。
3
统 计 的 含 义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 特征数字及文字材料
统计资料 统计 统计恘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系统论述统计工作的学科
4
统计含义的双重关系
• •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 。
如下图所示:
统计资料 统计工作 统 计学
26
两种分类的对应关系
总量指标 数量指标
相对指标 质量指标 平均指标
27
指标与标志的关系

联系: 1)许多统计指标是由各单位的数量标志 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转化关系。
28
指标与标志的关系

区别: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而标志是总 体单位特征的概念; 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有的用数字表 示,有的用文字表示; 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出来的,而标志仅是 某一个现象,未经过任何汇总; 标志不具备时间、地点条件,而指标要与具体 的时间、地点相联系。
数量标志
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 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并通过对标志的 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因此标志是统计研 究的起点。 究的起点。
21
按标志表现是否相同分类
可变标志决定 总体的差异性 可变标志 一个标志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 现不完全相同 ,即标志表现有 差别。 差别。 一个标志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 现都相同 即标志表现无差别。 现都相同 ,即标志表现无差别。
过程与 结果关系
实践与 理论关系
5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1、统计研究的对象 统计研究的对象 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 即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具体说明社会经济现 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 数量界限 数量特征、 数量界限。 数量特征 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数量性 2、统计的特点 总体性 具体性 客观性
三、变量和变量值
1、变量 • 概念:变量是指可变 概念: 可变的数量标志 。 可变 分类:按其取值的是否连续分为: 分类: ◆离散型变量:指变量值只能表现为整数 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 整数 如人口数,机器台数,桌椅数,教室数等。可以用计数 计数 的方法取得变量值。 ◆连续型变量:指变量取值连续不断,在整数之间可以无 限地取值,取整数 整数和取小数 小数都具有经济含义。如粮食产 整数 小数 量、身高、体重、资金、利润等。连续型变量的取值要 利用计量工具 计量工具,通过测量或度量 测量或度量的方法取得。 计量工具 测量或度量
19

标志的种类 两种分类方法: 1)按表现形式的不同分类 2)按标志表现是否相同分类
20
按表现形式的不同分类
品质标志 属性特征, 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 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在原始 状态下无法量化 状态下无法量化 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在原始状 数量特征, 态下能够量化 能够量化。 态下能够量化。
15
① ② ③
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16
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总体、 总体、总体单位
总体、 总体 、 总体 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 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7
二、标志和统计指标
1、标志 、 • 概念:用来说明总体单位 总体单位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总体单位
34
谢 谢!
35Βιβλιοθήκη 例如:以企业作为总体单位,则职工人数、 工资水平、所有制性质等就是标志。
18
标志表现:标志在各总体单位的具体表 现。例如:“性别”的标志表现为男、 女;“年龄”的标志表现为18岁、19岁、 20岁等。 标志值:即数量标志表现,又称变量值。 如张某年龄36岁、月工资1450元,这是 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统计上称为标志 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