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
读于漪的《岁月如歌》有感
![读于漪的《岁月如歌》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347b3a1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c.png)
读于漪的《岁月如歌》有感在生活的某个角落,总有那么一群人,透过日月轮转的轮廓,品味岁月带来的忧喜,捕捉生活带来的真情实感。
他们被朝气蓬勃的时代浇灌,拥有权力与智慧,却无法逃脱岁月剥落的无情。
就像读于漪所写的《岁月如歌》,它记录了一个老一辈作家人生的历程,让读者领略到了人生的荒诞与无奈。
在我的心中,读于漪的《岁月如歌》是一部充满感性和细腻的散文,让我在阅读中领略到了时间的奇妙和生命的珍贵。
首先,读于漪的《岁月如歌》所呈现出的是一个细腻、感性却有深度的作家形象。
读者可以从书中了解一个做作家的人生轨迹,感受到时间对于他的残酷打击。
但是他依然不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年轻人去学习和铭记的。
其次,《岁月如歌》寄托着对时间的感悟。
时间,是一个如流水一样的东西,从指尖间滑落而过,无人能够挽回,也无人能够预测。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当下,时间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每个人都不由得深思,自己的人生也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自己是否曾经为真正珍视的事物去奋斗过?再次,《岁月如歌》给了我启发。
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是如此,时光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不能在辈分高低、阶层贵贱、职务安危上彼此猜疑,更不能紧紧抓住错误和挫折的经历,因为错综复杂的人生经历所带给你的不仅仅是痛苦,更是力量和成长的阶梯。
最后,《岁月如歌》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价值。
人的一生,总有一个挑战,一个永不放弃和热爱人生的机会,机会越大,也就意味着难度越大,但只要我们肯拼搏,用尽全力,哪怕失败,也能在未来自己身上找到宝贵的财富。
而一旦拼搏了,无论成败,只要我们心里有这种感觉,都是成功的轨迹。
在经历了《岁月如歌》这本书的阅读,我的心灵得到了深刻的洗礼和感悟。
我内心中的深处被激进了,然后我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
细节构成了生命中的光彩,而时间却常常把它们夺去,所以,在漫长的岁月中,若每个人都能把握住细节,用心去储存发现,这就是一生中的最佳回味。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7d16dd12af90242a995e5d9.png)
岁月如歌读后感岁月如歌读后感800字(通用5篇)岁月如歌读后感1收到学校的赠书是在九月,匆匆忙忙里,三个月的日子也就这么流淌而去。
如果这时候惊心时光的飞逝,想起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那我的便是“触目惊心”了吧!阅读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断断续续地延绵了三个月,在灯下时,回想书中的情景,依旧热血沸腾,世间竟有如此至真至纯之人,活得那么自我,那么纯粹,用一片热爱浇灌三尺讲台,以一片赤诚教书育人,于漪,真不愧“经过英雄”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日寇铁骑踏中华,家中父老多病痛,这便是于漪老师的童年生活环境。
大环境下的恐怖,家中的贫穷,都没有击倒作为长女的于漪老师,她说,“奋斗才能生存”,于是她告别母亲去苏州求学。
战乱纷飞的年代,都德《最后一课》的小弗朗士深深打动了年幼的于漪,炮火击毁了美好的童年,却留下了“一切为民族”的心灵震撼,这不仅是于漪老师进入镇江中学时所学到的校训,更是铸造师魂的基因,她说:“这五个大字掷地有声,镌刻我心。
”是啊,不管生活的炮火有多猛,对教书育人的热爱与执着,于漪老师的赤诚如滔滔江水,哪管你“东西南北风”,我自笑傲“千磨万击还坚劲”!春风十里,不如有你于漪老师在书中说:“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
”学生之于于漪老师,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朋友,亦是老师。
不论是奋力救火的班长小郑,还是郑重地说出“我当老师,就一直想到要爱学生”的小肖,于老师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看到了闪光点,她说:“我也是学生”,孩子们的身上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求知欲都让于漪老师感动并从中汲取力量进行学习。
我想,这也是我们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吧,学会与孩子们相处,不仅仅看到他们的“美丽”,还要学习这份珍贵,“春风十里,不如有你”,亦师亦友,我们共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浮士德说:“要有那么一刹那,停住吧,你是多么美好!”那时也就敲响了我的丧钟。
”于漪老师的教育梦是虔诚的,她谦虚地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带着虚心求教的愿望,处处都是学习的广阔天地。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9aaf00edd36a32d73758141.png)
岁月如歌读后感导读: 岁月如歌读后感(一)《岁月如歌》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
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
“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感受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
”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
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感受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个所追求的。
我想,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若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感受三、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
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与其说学生在学习语文,不如说是在享受语文,享受语文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
于漪《岁月如歌》的读后感范文
![于漪《岁月如歌》的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41a64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4.png)
于漪《岁月如歌》的读后感于漪《岁月如歌》的读后感范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于漪《岁月如歌》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于漪《岁月如歌》的读后感范文1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教海沉浮,岁月如歌,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久久凝视于漪老师写在扉页上的这几句话,细细咂摸品味,“教海沉浮”是于老师对教学经历快乐与辛酸的回顾;“岁月如歌”是于老师对教学生涯的经久怀念;“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是于老师对教育矢志不移,毕生追求的信念!怀着虔诚、敬畏的心,捧读《岁月如歌》,边读边圈点勾画,边作读书笔记。
心若扁舟,沉浮于漪老师如歌的教学岁月,为自己窥见了于老师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智慧的一隅兴奋不已。
沉甸甸的思考与总结,写满心路历程的谆谆教诲,真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读罢,在记录了一万四千字的读书笔记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收获。
教师责任大如天:一名教师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能力、人格魅力足可以让学生怀念一生,追寻一生。
于漪老师从自己的生活、求学经历出发,回忆了自己的老师用“心”歌唱,唤醒自己的爱国心,让“一切为民族”镌刻心中,成为自己铸造师魂的基因。
老师眼中藏着的对文学的热爱,对教材的了然通透,朗诵的入情入境,教学思路的一清如水,广博、深邃、浩瀚无边的知识,口若悬河的才思敏捷,成了于老师心中永恒的怀念。
教师精湛的专业技能,炽热的教育情怀,让一个学生多少年后都刻骨铭心,并愿以之为高标,奉之为楷模,用一生去追寻,用一生去实践。
一名好教师足以影响一个学生做人做事的风格。
教师责任大如天,教师专业追求永无止境。
一辈子学做教师:要有怎样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追求,才能促使一个人一辈子学做教师?寻找语文教学大门。
于老师苦苦寻找语文教学的大门,常为此夙兴夜寐一灯明,寻寻觅觅。
一方面广为涉猎,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管饭寻找借鉴,搜索入门之径。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3篇.docx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3篇.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28f44af770bf78a652954fa.png)
篇一:岁月如歌读书心得最近,非常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感触颇多。
然而,最使我心弦为之震撼的是于老师讲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每每合上书,“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总是牵动着我的神经,我咀嚼着它的酸辣,品味着它的香甜,感受着它的无穷韵味。
这句话最好的说明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
这也是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讲台的年轻教师所要理解、领悟、行动的!于漪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
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
教育事业真正就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
所以教师的追求和学习也应该是永无止境,不断的探索下去。
于漪老师一切为了民族,一切为了学生。
于漪老师对国家、对民族的爱,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深深地打动了我,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对于漪老师的敬佩。
“一辈子学做教师”,需要“五心”。
一是爱心。
教师要有爱心,没有爱的教育犹如行尸走肉,毫无生机。
二是信心。
一个非常有用的公式:信心+实干=成功,如果连做事的信心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教育。
三是专心。
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
四是恒心。
永远坚持做你的这项工作,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会得到你所希望的成果。
第五是虚心。
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心态,不要自满,这样你就能够永远的保持与时俱进的势头,永远不会落后。
所以,一辈子做老师,要具备这五心,缺一不可。
“一辈子学做教师”蕴藏着于老师豁达的胸襟,谦逊的为人。
于漪老师任教数十年,她是“育人一代师表,教改一面旗帜”,是“中国特级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当代语文教育界具有鲜明学术个性和广泛影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竟然“一辈子学做教师”,“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这样的做人,确实令我们这些后辈学子既感到汗颜,也是一种教育和鞭策。
2024年《岁月如歌》心得体会样本(4篇)
![2024年《岁月如歌》心得体会样本(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f7c50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c.png)
2024年《岁月如歌》心得体会样本于老师凭借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教学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尊重。
其教学风格独树一帜,教育思想深邃而富有启发性,尤其在语文教学领域,她以“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灵活多变著称,被誉为“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级教师”。
此等教学模式,实则是对语言教学多功能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构建了一种立体化的课堂结构,实现了讲、思、答、议、评的有机结合,并巧妙融合多种有效教学模式之精髓,自成一体,独具魅力。
于老师所创立的“点、线、面、体”教文育人立体教学体系,更是其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
她以课文为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以文体为线,既注重序列性又兼顾整体性;以全局为面,对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及训练进行科学规划;以文与道、情与理、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深度融合为体,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全面性与深刻性。
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核心在于对学生主体性的高度尊重与信任。
她坚信学生拥有巨大的学习潜能与无限的创新能力,并以此信念为指引,不断鞭策自己与学生共同进步。
在育人方面,她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于老师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更在师德师风上树立了典范。
她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态度令人钦佩,面对荣誉始终保持谦逊与自省,不断追求卓越,努力缩短“实”与“名”之间的距离。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学而不厌,努力实践”的深刻内涵,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从于老师身上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铭记其“胸中有书,目中有学生”的教诲,学习其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作风,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情怀。
让我们以于老师为榜样,向着心中的理想而奋发前行,共同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2024年《岁月如歌》心得体会样本(二)从朋友处借到《岁月如歌》一书,我就爱不释手。
封面上辽阔无比的蓝天白云,象征着于老师的心胸与学识;于老师神采奕奕,仰望天空,双眸充盈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最新《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
![最新《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e41ee2fa1c7aa00b42acb1a.png)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利用工作之余,我认真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
该书写了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
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
“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他们具备建设四化的才干,追求真理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持久的习惯和先人后己的情操。
于漪老师认为,这种塑造学生灵魂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仅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必须坚持“目中有学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则。
“目中有学生”,看似容易,做则困难,教师在处理手中的书和台下的人——与学生的关系时常常错位,不是将人放在首位,而是将书放在第一。
于漪老师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时曾说:自己初作教师时,眼睛只盯着教科书,以为钻研了教材,写好了教案,把课文讲出点名堂来,就算完成了任务。
后来,她逐步认识到:教学、教学,“教”要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培育“人”才是教育、教学的大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于这个大目标,为实现这个大目标服务。
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犹如导演一般。
导演的胸中时时有观众,目的在于引导观众进入剧情,调动自己的感情,展开联想和想像,从而受到熏陶感染。
体会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
”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
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岁月如歌》读后感领悟心得
![《岁月如歌》读后感领悟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f7d3132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6.png)
《岁月如歌》读后感领悟心得1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自二十多年以前至今,我无数次听人提起过。
但认识与感受甚少甚浅,只知于漪老师做了一辈子中学语文教师,成就卓绝,影响广泛,如此而已。
近几日,闲来无事,遂读了于漪老师自传性质的散文集《岁月如歌》一书后,我的内心被震撼了,于漪老师的精神和真诚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很赞同徐匡迪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我想,用“求真”“奉献”“创新”这三个词语来评价于漪老师是再合适不过了,这也应该成为所有教育人的自觉追求。
一、求真,即做真人、做真学问、下真功夫师者,人之模范,民之榜样也。
做教师应该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不断提升自身的精气神。
一如于漪老师那样,是后来的已然功成名就,都始终坚守职业理想,虚心倾听,一身正气,表里如一,实事求是,敢于担当,不追风,不媚俗,淡泊名利。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语文教师更是承担着为学生明天做人、学习打底子的重任,因此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而教给其真正有用的东西,即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等。
于漪老师“板凳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积极探索,不断丰富自己,学之不足,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哲学等无一不学,取其精华,博采众长。
有句俗语:“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功夫。
”于漪老师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给了学生慈母般的温暖,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思想上循循善诱的帮助,课堂上和蔼可亲的引导。
“教人须教心,教心必知心”。
正因如此,于漪老师才赢得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称赞,更赢得了广大学生的爱戴。
二、奉献,即爱生如子、爱教如命、爱岗敬业奉献教育,是教师职业的最大魅力。
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人民教师岂能不爱“小淘气”?奉献总是根植于爱,对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研的酷爱。
于漪老师教书育人,简直着魔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奉献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是“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的欢乐,这就是我在《岁月如歌》一书中读出的于漪老师的人生哲学。
读于漪的《岁月如歌》后感
![读于漪的《岁月如歌》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41362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c.png)
《岁月如歌》读后感随着《岁月如歌》一页页地翻开,我对于漪老师的人生轨迹和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不仅是对她教育生涯的回顾,更是对教育事业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在这本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她认为,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需要用心去经营。
在她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种全面育人的理念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书中,于漪老师还提到了她的“双重任务”论,即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她认为,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应该时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种双重任务的观念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此外,于漪老师还强调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亲密的、互动的、合作的。
她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这种师生关系的观念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正意义,也让我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我还要谈谈《岁月如歌》中的教学思想。
于漪老师的教学思想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
她注重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她还注重课程建设和教材改革,积极参与各种教育研究和实验,不断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这种教学思想不仅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岁月如歌》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感悟的教育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于漪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54f64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7.png)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精选 7 篇)《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精选 7 篇)《岁月如歌》读后感 1感受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者出现涟漪,或者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
”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
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惟独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感受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个所追求的。
我想,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彻底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若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感受三、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炼,富有诗意。
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与其说学生在学习语文,不如说是在享受语文,享受语文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辈子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语文教学又未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宛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
在于漪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学校内外的沟通,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每一个当今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探索之路。
作者:一片绿叶《岁月如歌》读后感 2于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
2024年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
![2024年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0eac9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a.png)
2024年岁月如歌读书心得在网上浏览时,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岁月如歌》,吸引我的是于漪老师。
多年前在师范学校,我初次接触到她的课堂录像,她那抒情的语调和温柔的笑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那时对她的认知仅限于这位杰出且温柔的教师形象以及特级教师的称号。
我静静地读完了《岁月如歌》。
如果说于漪老师的岁月是一首歌,那么这首歌对我而言虽是遥远的时代之歌(提及的历史事件如日寇侵华、新中国成立、大炼钢铁、“”、上山下乡等),但其旋律依然深沉而动人,因为它揭示了一位献身教育事业的人的生命之歌。
作为晚辈,我无法用简练的词汇来概括于漪老师给我带来的深远影响。
我只能说,阅读《岁月如歌》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
我自问,如果处在她的境地,面对病痛的威胁,我是否还能坚守理想,不为困难妥协?在遭遇不公,被深爱的学生误解和逼迫时,我是否还能保持勇气,坚持说真话,做实事?在取得成就,赢得赞誉之后,我是否还能谦逊地审视自我,不断探索语文教育的未来方向?我生活的时代虽然充满新的挑战和问题,但整体环境稳定,教育环境自由,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我是否能确保每堂课都全情投入,备课时投入大量时间?是否能确保每篇文章都能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否能确保每一节课都有新的尝试,不断反思以提升自我?是否能抓住时间,持续阅读,不断弥补不足,拓宽视野?是否能坚持写作,让文字充满智慧和深思,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和内心世界?这样的反思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彰显出于漪老师的伟大。
热爱是成就的前提,但只有对热爱的执着努力,才能达到卓越。
许多人因缺乏热爱而失败,也有人因热爱却不愿付出努力而止步不前。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如是表达他的热爱。
同样,我也要以足够的勇气,即使作为渺小者,也要为这份热爱付出,更多地思考,更多地行动,期望我的岁月也能成为一首清新动人的歌。
2024年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二)《岁月如歌》凝聚了于老师数十年教育经验的深思熟虑,展示了她在培养学生成长、促进教师发展方面的真知灼见。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ca5ce7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7.png)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1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我爱不释手地读了一本又一本,其中一本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名叫《岁月如歌》的书让我懂得了感恩。
读了这本书我感悟到,感谢父母,他们给予我生命,抚养我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我知识,引领我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我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我不断进取努力。
感谢太阳,它让我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我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我有生存空间。
我清楚地记得二年级的寒假我读过的一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一棵小草因为对一滴春雨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自己绚烂的花朵;一株幼苗因为对一缕阳光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甘美的果实;一只小鸟因为对大地和蓝天的感恩,所以它有了翱翔的`翅膀;一颗心灵因为对爱和善良的感恩,所以它使自己拥有了钻石般的璀璨光芒……"感恩,其实是无处不在的。
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
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
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学会了感恩亲人,而且还让我学会了感恩祖国。
要想感恩祖国,报答社会,我们就要努力学习。
我们虽然不能像数学王子高斯那样,因为一个巧合解开了困扰人们的数学题;也不可能像罗伯特有着无比的智慧,所以我更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
《岁月如歌》中有这样一段话:捧起一把泥土,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掬起一朵浪花,我说这是我的祖国;翻开妈妈给我的《四库全书》,我说这是我的祖国;弹一曲悠扬的《高山流水》,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我在圆明园里认识了你的屈辱,你的悲愤;我是在长城上认识了你的磅礴,你的巍峨;我是在大沙漠草原认识了你的宽广,你的辽阔……伟大的祖国,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我感恩祖国,所以现在要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使自己成为栋梁之材,长大报效祖国!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
《岁月如歌》读后感(精选21篇)
![《岁月如歌》读后感(精选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9ad63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b.png)
《岁月如歌》读后感(精选21篇)《岁月如歌》篇1《岁月如歌》是一本自传体散文,作者于漪。
在参加淄博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时,曾经听于漪老师讲过课。
于漪老师已经年过半百,两鬓斑白,但依然神采奕奕。
两个小时的时间,她用温润流畅的语言,智慧而坦诚地解读了为师者的真谛,赢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
她五十余载的教育生涯,走出了一条改革和创新之路,硕果累累,被冠以“教师的楷模”,甚至成了当代教育的坐标。
在《岁月如歌》这本书中,于老师用她最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
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
“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一辈子学做教师”……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读完于老师的《门在哪儿》这篇文章时,我感触很深。
作为一名教师,我真的入门了吗?没工作以前以为当教师,只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只要把知识讲清楚,把题目讲明白,学生有问题问不倒就可以,可如今看来,仅仅如此已经远远不够了。
我们要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动的清泉。
因此,只有大学里学的知识,远远还不能胜任教育工作。
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这既包括学科知识的补充,也包括教育思想的提升。
原来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已经不适应如今的教育形势,合作学习,学生为主体才是教学的符合教育实际的。
于老师还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是通知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生“学”,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而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6篇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b348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2.png)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6篇读后感是一种对知识的积累,因为它让我们将书中的信息牢记在心,写读后感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促使我们主动探求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于漪《岁月如歌》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
![于漪《岁月如歌》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0510b3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1.png)
于漪《岁月如歌》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读〈岁月如歌〉有感》最近我读了于漪老师写的《岁月如歌》,这可真是一本让我感触良多的书呀!于漪老师在书里讲了好多她当老师时候的故事,我就像跟着她一起经历了那些岁月似的。
你们能想象得到吗?她对学生的那种关心,就好像妈妈对孩子一样,无微不至!书里有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个学生数学成绩不太好,总是很沮丧。
于漪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地给他讲解,一遍又一遍,直到他听懂为止。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她也是这样的!有一次我做数学题做错了好多,心里特别难受,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呀!可数学老师却笑着对我说:“别着急,咱们一起来看看问题出在哪儿。
”然后她就一道题一道题地给我分析,那温柔的声音,让我一下子就不害怕了,最后我终于弄明白了。
我不禁在想,好老师不就是这样吗?他们就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于漪老师不就是那盏最亮的灯吗?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再想想我自己,有时候遇到难题就想放弃,和书里那些努力学习的同学比起来,我可真是太惭愧啦!于漪老师说:“只要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难道我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吗?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明白了老师的辛苦和付出。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老师的教导吗?读完这本书,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再偷懒啦!我也要像于漪老师那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做到!示例文章篇二:《<岁月如歌>读后感》最近呀,我读了于漪老师写的《岁月如歌》这本书,哎呀,真是让我感触特别深!于漪老师在书里讲述了她从教多年的经历和故事,就好像带着我走进了她的教学生涯。
这感觉,就像我在看一部超级精彩的电影,每一个画面都那么生动,那么吸引人。
我一边读,一边就在想,于漪老师得多厉害呀!她能把那么难的数学知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教给学生们。
这就好比把一团乱麻,一点点地理顺,再编织成美丽的图案。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ca1c6c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f.png)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1从事教学工作也多年了,自认为还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的,但总感觉少了一块。
备课时着重研究每一课内容,但对整个初中教学体系却没有认真思考,这样不可避免会出现“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局面,而于漪老师认为,对语文教学必须有整体的柜架结构,要考虑中学阶段的“序”,初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高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一定的年龄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含糊不得,这样思考问题的立主点高了,才能高瞻远瞩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
读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原来过去我是缺乏对一门学科的整体把握,政治课作为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其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拥有健康人格,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根据这个总的教学目标,每一阶段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形成一个序列,循序渐进。
例如,六年级侧重于在家庭和学校生活学会如何与师生、亲人相处,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七年级学会尊重生命,正确认识自己;八年级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九年级则通过国情、责任心和成才落实民族精神的教育。
这些阶段目的要求,通过每年每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来实现。
其次,胸中有书不仅仅是钻研教材,更需要读些理论,读些文史哲理经典,作为教师要有拼命汲取的素质和本质,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至微量元素,只有自己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当读到于漪老师谈到诗中用词描绘色彩的多种方法时,从古诗的例举到现代钱钟书的评论,正是这种深远的文化底蕴才使于漪老师深深地粘住了学生,这也是我有时上课觉得有些知识觉得不能说透的原因所在,平时缺乏深厚积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读到这里,也真正体会到了导师王老师冒着酷暑多次到书城为我们选购好书的良苦用心了。
《岁月如歌》的扉页上写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与其说这是于老师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注解,不如说这是对我们教学后辈的激励。
最新岁月如歌读书心得范文
![最新岁月如歌读书心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6d202b80eb6294dc886c72.png)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1第一次见到于漪老师是20年在济南大学的一次语文教师培训大会上,于老师被特邀来做专场报告,以前虽闻其名却不太在意,而这一次能与大师面对面,我很快被老人家的演讲所震撼,故此在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听了报告回来,一直想找于老师的著作拜读,正逢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推荐于漪《岁月如歌》一书,作为青年教师的必读书籍,于是,怀着好奇,怀着敬意,我开始了阅读。
读罢于漪老师撰写的《岁月如歌》一书,让我更走近了于老师。
她象大海,象高山,折服了多少人?但你看本书的扉页上写到: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这不禁让人感到于老师博大精深,又虚怀若谷,体现一代宗师风范。
那么,照她的话讲,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在学做哪一类教师呢?读完本书后掩卷长思,我觉得:做一个教人求真的老师,应该是于漪老师一生的追求。
做真学问。
于漪老师文中说,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
她说,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
“真懂”这两个字是苦出来的,于老师身染“胃溃疡、肝炎、腹部大手术、脑缺氧、血尿等疾病”,仍然“挑灯夜战,病榻苦读”,“两三年,把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该具备的文史哲,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都摸了一遍”,真可谓历尽艰难,方“胸中有书”。
书中《门在哪儿》一节中提到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个一句子:除了夜游的东西,一切都睡着。
一个“着”字有四个读音,在这儿应读什么呢?读zháo的话,后面还有一个“了”,才顺妥。
于漪老师想到,做老师不能蒙学生,碰到吃不准的地方不能绕道过去、含糊过去。
后来,于漪老师从鲁迅作品的英译本中查到:all wasasleep而不是sleep,才吃准了是念zháo。
类似的刨根问底、独立思考的情况,还有很多,于漪老师备课时常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做真学问是她一生所追求的,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真情待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
——读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
颜菁
《岁月如歌》是著名的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献给2007年教师节的一份厚礼。
翻开扉页,是于老师的手迹:“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教海沉浮,岁月如歌,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于老师几十年教海生涯的真切体验。
阅读的感觉真好,捧着《岁月如歌》,一页页往下读,我仿佛在倾听一位长者的独白,娓娓道来,时而激越,时而平缓,时而低语,感觉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随着“岁月如歌”这个生命故事长卷的逐层释放与展开,我不断地被触动,被震慑。
如今的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经历了那样的苦难:丧父之痛;病魔缠身,差一点夺走她的生命; “文革”期间,她又遭到了怎样的欺辱……一桩桩、一件件都没有压垮这位倔强的女性。
在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坚强,怎样叫师爱,什么是责任,她的“求知、求教、求真”之路,是追求理想之路,是探索语文教学之路,是寻求教育真谛之路。
求知——明灯伴我过午夜
于漪老师说:“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
我深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
” 于漪老师上了2000多节公开课,可自己却认为没有一节是十全十美的,虽然每次开课前都考虑周全,但每节都存有遗憾。
我想,正是由于于漪老师谦虚好学、永不满足,才会有她那每节都有遗憾的说法。
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于漪“三年磨一剑”,常常是“明灯伴我过午夜”。
这种付出,这种努力,一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有一种谦虚好
学、永不满足的精神在鼓舞着她。
从教至今,于漪老师就是这样边教边学走过来的。
“如果学而思,学一点,消化一点,即使时间零碎,日积月累,真才实学也必大有增进。
”于漪老师还告诉我们:重要的理论反复学,紧扣一点深入学,拓开视野广泛学。
“人非生而知之者”,没有谁天生就可以做教师,于漪老师都在“一辈子学做教师”。
读到这儿,敬仰之心荡然升起。
求教——梦里寻它千百回
于漪老师一生与语文结缘,终于破解“人的语文能力是从哪里来的”。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只能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得来,在优秀范文的阅读中感悟、品味、思考、理解,随着所感、所悟、所得的潜移默化所生成,并具有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品格以及具有自己个性的语文能力。
因此,大量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潜移默化是语文能力生成的基本规律。
”
“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
”于老师一开始就认定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打好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底子,为此,她首先自学高中语文教学涉及的各种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并以“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为标杆,迅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于老师积极向实践、向同行和学生学习,用10小时、20小时准备一堂课,《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备30多个小时,反复钻研数十篇、上百篇教材,用规范的语言写成教案,把课上要讲的每句话背下来,再脱开教案讲课,课后写教学后记;再次结合自修语文的深切体验,关注当时语文教育思想的论争,留意教学改革的动向,初步形成自己的想法。
于老师说““声情并茂的朗读、讲解,旁征博引的议论、评析,眼神、手势、神往的表情,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我常顿然有所悟:这就是语文~”如此地下功夫研究教学,如此的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原来特级教师是这样“炼”成的。
求真——一辈子学做教师
无需我在此唠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中的一些话吧:
“做人有基本准则,贪欲最为可怕,吞噬人性,如果人德都没有,还谈什么师德,
《苏武牧羊》“这首歌不断在我胸中激荡,构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常为书中的故事激动不已,那种对祖国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执著、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精神常萦我脑际,有时难以入睡。
”
“当时我执著地想:在一个文盲和半文盲充斥的国家是不可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的。
学生只有一个青春,不能耽误,希望他们早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
“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
”
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让我读过之后久久不能释怀——
“……儿子患败血症,天天高烧,嘴唇都发焦,头上用冰袋冰着。
……一天半夜,医生找我们谈话,说明病的严重性和药效的甚微……我哭了,谁没有亲子之爱,恳求医生救救孩子的命。
那时,我正好教高三毕业班,复习十分紧张。
孩子多次病危,我陪下半夜,早晨走时,孩子总哭着不让我离开……说老实话,当时思想斗争很厉害,儿子这边舍不得,要照顾,学生那边是关键时刻,耽误不起。
咬咬牙还是去学校上课。
我不是医生,不会治病,可我是教师,关键时刻不能离岗。
此时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它虽无血缘关系,但它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一个心眼爱学生,尽心尽力培养他们成长。
”
面临选择,于漪老师是怎样的一种痛苦与愧疚,舍小我而就大我,如此的情怀只有一个字——真~
岁月曾经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壮歌,升腾的是她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成就的是她对语文教学不懈追求的情怀,唱出的是激扬飞越的欢歌。
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读完此书,让我一清如水,心无旁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