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话中的古文化

合集下载

潮汕话简介

潮汕话简介

谢谢观赏!

对潮汕人来说,潮汕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 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便 是‚自己人‛。据说在异地,人们很忌惮潮汕 人,因为一句潮州话,就把原本陌生的潮人拉 到了一块儿,扭成了一股绳。潮汕话成为民系 认同的重要纽带,在这一点上,广州方言没法 相提并论,因为它已经完全失去了维系民系族 群的功能。古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这一思想落实在潮人的行动上,并得到了彻头 彻尾的贯彻。潮人在外面的成功,潮汕话的纽 带功能虽不是唯一的原因,无疑是很重要的原 汕地区地处‚省尾国角‛,由于特殊 的地理位置,潮汕话中至今仍保留大量 的古汉语,保留了大量的古音古词古义, 也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和神传文化的内 涵。 由于它分化、形成的年代比较早,分化 出来以后其发展、变化又较为缓慢,所 以保存了较多的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 远远超过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姓氏专用音‛:那就是潮汕话的‚一 字多音‛充分体现在了姓氏上,如 ‚王‛、‚许‛、‚谢‛、‚陈‛等, 和正音相差都比较大,这同样是为了避 免姓名和字本义在读音上产生歧义。如 ‚王府井‛,到底是郡王的府,还是王 氏人家的府,至今北京人也有混淆的。 但换在潮汕话,这绝不会混淆。
特点三:凝聚力的纽带


表达方式:据考证,在现今潮州方言语汇 中有不少是见之于秦汉或唐宋的古籍中, 如:‚东司‛、‚翘楚‛、‚姿娘‛、 ‚腰佝‛、‚书册‛、‚眠起‛、‚起 厝‛……等等。

口语:潮汕话中有许多口语和古汉语相同, 而与现代汉语不同,如:食茶(现在的汉 语叫喝茶或饮茶)、沽酒(打酒)、行 (走)、走(跑)、勿(不要)、伊(他 或她)、打秩(收拾、教训)等等。

变调规则:潮汕话八声,每声放在另一个 字前都有其对应的变调,它虽然让外地人 掌握得最为头痛,但其实它却有着一个相 当好的作用,那就是断句的时候相当明确, 避免了歧义。比如说‚老黄狗肉‛,到底 是‚老黄卖的狗肉‛还是‚老黄狗的肉‛? 那就看‚黄‛字变不变调:变调,那就是 跟‚狗‛字,‚老黄狗‛成为一词;不变 调,那就是不跟‚狗‛字,‚老黄‛、 ‚狗肉‛各为一词。而普通话、粤语也有 其变调,但是非常简单,无非就是为了强 调某个音或者某个字。

潮州方言:语言文化中的“古汉语活化石”

潮州方言:语言文化中的“古汉语活化石”

潮州方言:语言文化中的“古汉语活化石”语言(方言)是一种文化(亚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方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族群的文化标志,文化信息重要载体,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

位居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东翼的潮汕地区,语言(方言)比较复杂且又比较特殊,流行的方言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有:“潮州话”(又称“潮汕话”,俗称“福佬话”,“即潮汕闽语”)、“广府话”(俗称“白话”)、“客家话”、“尖米语”(畲语)等多种方言。

其中,以潮州方言为标准音的“潮汕话”,作为广东省内三大民系中的潮汕民系母语方言的代表,是潮汕地区分布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主体语言,是联系海内外广大潮人的精神纽带和共同的精神家园。

据有关专家研究认为:“民系是民族的分支,语言决定着文化,民系文化是以方言为主要特征来区分和传承的”。

有鉴于此,从民系文化的视角来认识潮州文化,首先应该明确潮州文化是汉话文化中个性特征尤为突出的子文化,而潮州方言(“潮州话”)则是潮州文化形成的历史基础,是潮州文化的根本载体。

它是一种维持了千百年文化生态,具有独特语言特征、民俗习惯的汉族民系语言的一种地方变体。

属汉语方言七大语系中的闽方言语系在广东省内的潮汕闽语、雷州半岛闽语、海南岛闽语(现为海南省)等三大闽方言支系之一。

主要流行于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等4地级市所辖各县(市、区)的平原地区以及大埔、丰顺、惠来等县的部分地区。

除此而外,潮州方言还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诸国广大海外潮人聚居区和各种社团的交际语言之一。

潮州方言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肇始于两千多年前秦汉之际的中原汉族人民南迁移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等地的历次移民高潮。

在这几次移民高潮中的中原汉族移民经福建南部进入潮汕地区带来了河南中州一带的中原汉语,与潮汕地区原住民所流行的语言乃至异族的语言等多元语言文化互相交融、求同存异之后而逐渐演化成为闽方言的一大重要支系。

潮州话的起源和演变

潮州话的起源和演变

潮州话的起源和演变早在商、周年代,粤东已有人居,是为今天潮汕人的先民。

和居住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五岭以南的众多族属一样,史书上统称“百越”。

越人“被发文身,错臂左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渔猎,多居水边,喜食稻米。

大约在战国时,已进入阶级社会。

战国前期,楚在吴起改革之后,势力逐步发展到长江下游和岭南地区,越人大部分纳入楚的统治之下。

此后,越人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较大,发展也较快。

当时的岭南地区,地广人稀,自给自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是未开发地区。

始皇33年(前214年),秦王政统一六国以后,继续向岭南进军,征发了大量的中原居民迁屋,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相当长久的时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潮汕古代先民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词汇,并逐渐形成了词法、语法都十分奇特的独一无二的语言体系。

和中原地区的语言体系相比较,这种语言体系具有发音复杂、声情并茂、形象化等语言特点,有别于北方语言浑厚、正统的特点,而更多地接近于今天南方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如瑶语、苗语等。

时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挨砻”(推磨)“叩臼”(舂米)“三叔”(父亲)“奴仔”(小孩)等原味原汁的潮语词汇中,依稀看到我们的祖先在这片被称为“蛮荒之地”的土地上艰难地生存、生活和劳动的情景。

汉族和越族的融合,给古老的潮汕古语增添了许许多多源于中原语言的词汇,日臻丰富。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位。

当时,越地分东越、南越两大部分,赵佗为南越王。

元鼎5年(前112年),因南越发生政乱,武帝遣楼船(水兵)十万人进攻南越,置九郡。

自此开始,南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开始与中原接轨。

据《汉书·南粤传》记载,赵佗时已从中原地区输进铁器、农具、马、牛、羊等,置郡后南海、番禺是珠玑、犀、玳瑁、布匹、果实的集散地,也是海外贸易的中心。

当时,逐渐形成粤语语系,并使用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西、粤北以及广西的部分地区。

成为岭南地区的主要语系。

因潮汕和广州距离甚远,虽然有隶属关系,两地的语言差别甚大。

潮汕话中的古汉语

潮汕话中的古汉语

潮汕话中的古汉语古汉语:论语言之重要性潮汕话是中国南方广东地区的一种方言,它源于古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汉语作为一种古老而庄重的语言形式,在潮汕话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潮汕话中古汉语的重要性,并说明其对人们生活和文化的影响。

古汉语作为潮汕话的基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古汉语的使用,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

潮汕话中的古汉语词汇和短语,常常与传统文化和历史事件相关联,如“孝顺”、“忠诚”等。

这些词汇和短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古代智慧和道德准则的体现。

通过使用古汉语,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

古汉语在潮汕话中的运用,赋予了语言更深刻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古汉语词汇和短语的使用,使得潮汕话更具有诗意和艺术性。

例如,在潮汕话中,人们常常使用古汉语中的成语和谚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成语和谚语富有意境和哲理,能够更好地传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思考方式。

同时,古汉语的运用也丰富了潮汕话的表达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古汉语的使用对潮汕话的发展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潮汕话面临着被其他语言取代的风险。

然而,古汉语的运用使得潮汕话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进一步促进了潮汕话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使用古汉语,人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潮汕话这一重要的语言文化遗产。

总结起来,古汉语在潮汕话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不仅承载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赋予了潮汕话更深刻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古汉语的运用对于潮汕话的发展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尊重古汉语在潮汕话中的地位,努力传承和发扬这一重要的语言文化遗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潮汕话,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 汕尾市(Shanwei、 swabue)又名海陆丰、汕美,是中国华南广 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莲花山南麓。汕尾市海 岸线长达455.02km,占全省岸线长度11.06%;辖内海域有93个岛 屿、12个港口和3个海湖,汕尾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是全国沿海 开放第一类口岸。海洋国土面积2.38万km,占全省海洋国土面积 的14%;水产资源分为海洋、淡水和海淡水三大类。汕尾市下辖 市城区、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四个县区级单位,民族主要为 汉族、疍族、畲族等23个民族。汕尾市造船、轻工业和手工业发 达,鱼钩畅销国外;市区三面临海,依港而立,是全国首批对外 开放口岸之一,具有亚热带海滨独特风光,有“广东沿海旅游黄 金海岸”之誉;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13块革 命根据地之一。
潮汕美食
舌尖上的潮汕 红粿桃鼠壳粿挑逗你味蕾
• 每年春节前后,潮汕地区各类节日轮流上场。这时候,红粿桃和 鼠壳粿也成为最受欢迎的祭拜美食。盐鸿镇的红粿桃和鼠壳粿, 在潮汕部分地区也被称为“红桃粿”和“鼠曲粿”。
潮剧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 示于对“老爷”(指 神明) 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 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 日气氛更加浓厚,因此,潮 剧要比其它剧种更具浓郁的 民俗色彩。 。
汕尾凤山妈祖
• 凤山妈祖石像建于一九九四年,是中国大陆目前最大型 的妈祖艺术石雕像之一,也是汕尾港的标志。
领略汕头
潮州功夫茶
• 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亦称“潮州功夫茶”,是中国古老的汉 族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 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 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 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潮汕话,古方言的“活化石”

潮汕话,古方言的“活化石”

潮汕话,古方言的“活化石”潮汕话潮汕话,广东第二大方言,近2000万人使用,仅次于粤语,俗称“福佬话”。

潮汕方言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

潮汕方言与其它方言一样,都是从古代汉语分化出来的。

由于它分化、形成的年代比较早,分化出来以后其发展、变化又较为缓慢,所以保存了较多的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远远超过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非潮汕人,是很难掌握和听懂拥有如此繁多复杂音节的方言的。

当年,韩愈在潮州时也对此深感不便,有“无可与愈者”之叹。

他试图以中州音取代它,最终没能成功。

潮汕话是古方言的“活化石”。

如“物”字单独作动词用,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见不到了,但在潮汕话中,某个动作行为找不到贴切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用“物”字来代替。

又如厕所,潮汕话中称“东司”,唐朝就是这样叫的,因为唐朝的厕所都是建在屋的东面。

许多古代词汇也沉积在潮汕方言中,如粥曰“糜”,筷子曰“箸”,晚曰“晏”,瘦曰“疮”,泥曰“涂”,晒曰“曝”,婆婆曰“大家”,儿媳曰“新妇”,扫墓曰“过纸”等,难怪有人赞叹它是我国古方言的“活化石”。

潮语和粤语外来词甚多。

粤语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潮语外来词除英语外,更多的来自马来语。

例如,斟(接吻)、洞角(手杖)、罗山(饼干)、吗淡(警察)、巴特(合理、事情)、朵隆(可怜)、巴萨(市场)等。

那是因为明清以来,大批潮汕人到南洋谋生、引入侨居地语言。

在异地,一句潮州话就能把原本陌生的潮人拉到了一块。

古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这一思想落实在潮人的行动上,并得到了彻头彻尾的贯彻。

潮人在外面的成功,潮汕话的纽带功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试论潮汕方言词语与古代汉语的历史渊源关系

试论潮汕方言词语与古代汉语的历史渊源关系

试论潮汕方言词语与古代汉语的历史渊源关系陈英如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4级(4)班 200424061401摘要潮汕方言属于闽南语的支系,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语词,是考释古词古义的重要依据。

本文通过结合古代文献中的例子和现今潮汕方言词汇的特点,说明了潮汕方言词语与古代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无愧于“古代汉语活化石”的美誉。

关键词潮汕方言词;古代汉语;渊源关系潮汕方言是对广东省东部闽南区流行的闽南方言的通称,也叫粤东闽语、潮汕话,是一支独特而古老的汉语方言,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潮汕方言的来源是古代中原汉语,但由于千百年来的移民活动,使它离开原生的主体而大有变化。

潮汕人的祖先是从福建莆田辗转入潮的中原汉人,时间上始于西晋的八王之乱。

潮汕由于远处东南海隅,限山阻海,与外界交流殊少,因此原有的语言风貌大体保存下来。

也由于北方方言演变速度比较快,历代多次动乱大都发生在北方,与外族语言接触融合的机会比较多,所以保留的古音古义较少,而闽南以往比较闭塞,古音古义保留较多。

用潮汕方言朗读古诗词,其平仄和押韵清晰而富有韵律。

由于这些原因,潮汕方言受到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

李新魁先生说:“广东各方言都较多地保存了古代汉语的特点。

因为广东各方言都是较早时代从古汉语分化出来的,分化以后,由于地域的隔绝,人群流动和交往的相对减少,各种方言又都有一定的保守性,因此,它们的变动都不很大。

从古汉语接受下来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许多都保留不变。

古代汉语的许多要素都保留于这些方言之中,相对于汉语的其他方言来说,它们保留古代汉语的特点更多。

”[1]这句话揭示了潮汕方言的特点。

作为广东三大方言之一的潮汕方言古朴典雅,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被誉为研究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起潮汕话来,更是让其中的古音古韵显露无馀。

在潮汕话语里,俗语与雅言交融,许多古代汉语的事实就包含其中,这些事实完全可以作为沟通古今汉语的可靠证据。

潮州话的形成

潮州话的形成

1.潮州话历史概述潮州话,又称潮汕话,河洛话,岭东话。

汉语方言之一,与闽南方言基本同宗但有较大区别。

本土集中分布地区为现潮州,揭阳,汕头三市,海陆丰地区,丰顺南部及大埔县小部分地区,福建云霄,诏安,东山等县亦通行潮州话。

潮汕本土地区于秦汉时期多为越人所居,风俗保留古越遗风并受中原文化影响,文化尚未兴开,仅设揭阳一县,其时之语言为何已不可考证,以理推之,当时应该有两种民系的人存在,一种为古越遗民,一种是秦皇开发南方所迁中原移民,语言并未很好融合。

至于魏晋时期,来潮北方遗民渐多,语言开始融合但与今天的潮州话却存在较大差异。

南北朝时期,北方汉族躲避战火难逃,部分至闽,小部分到达潮汕地区,因此今天的潮州方言仍保留部分南朝古语。

隋唐时期是潮州这个名字正式出现的时期,而今天的潮州话很大部分来源于隋唐时期的中州官话。

宋代是潮州话真正形成并稳定下来的时期,一方面是大量闽人到潮为官,另一方面则是十几万莆田人为避战火而逃至潮汕地区。

这一部分人的后裔也成为今天潮汕地区民众的主体,因此他们所带来的古莆仙方言也奠定了今天潮州话的基础,此后的潮州话虽然也经历了与客家话等语言的融合,但基本保持了南宋原貌。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分的莆田人同样是在魏晋至隋唐期间移民至福建的,因此在语言上与唐朝中州官话差异较小,这也是今天认为潮州话是中州官话的遗存的原因所在。

从宋元之后,潮州地区与中原地区再无大规模人口沟通,因此语言变化较小。

但与海外联系的密切,使得明清时期的潮州话里出现了部分舶来语。

2.潮州话分区片介绍广义上的潮州话可以分为三片:潮州片,葵普片以及闽南片。

所谓潮州片指今天潮州市以及汕头市区,揭阳市区,澄海,南澳及丰顺地区。

葵普片指今天惠来(古为葵谭),潮阳,普宁地区。

闽南片则指海陆丰地区及靠近潮州的福建云霄,诏安等县。

三个语言区片的划分方法众说纷纭,但很明显这三个区片里的潮州话存在着明显差异。

例如:在潮州片发e的音往往在葵普片发U的音而在闽南片发i的音。

潮汕话与潮汕习俗介绍

潮汕话与潮汕习俗介绍

潮汕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潮州先人主要是闽南的莆田人,从9至18世纪期间陆续移民潮州汕头,规模最大的在南宋末期间,十几万闽南的莆田人集体向南移民到广东东部,即今潮汕地区。

所以潮汕话和莆田话大体相同,都是遗留下来的古汉语,同时也受到越族等少数民族方言的影响。

潮州话源自闽南语-莆田话。

莆田人移民原因主要是从唐朝后期开始莆田人口过多,土地不足和为了逃避南宋末期,元朝后期、明朝中后期的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清朝中前期的严酷的沿海迁界。

潮汕话主要来自于闽南方言莆田话,而莆田话本身就和泉州话、漳州话有区别,所以潮汕话开始就和泉州话等有很大区别,潮汕话已经严重偏离泉州话等。

由于潮州和漳州相邻,所以有受到漳州话的影响。

虽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移民广东海南,但仍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留在了莆田,而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的莆田话则继续受福州话的影响,和潮州话有了一些差距。

潮州话名称的由来是在古代潮州府使用的语言,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揭西、潮州、汕头、揭阳、潮阳、普宁、潮安、饶平、惠来、澄海等。

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都有说潮州话的居民。

而饶平等主要潮州话分布区,也有说客家话的居民。

另陆丰三甲地区附近也有说潮州话。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

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操潮汕话潮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而潮汕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南人。

分布潮汕话各个地区的语调有所不同,不过大部分都能顺利交流,相互通话按照城市可以分作以下几种:1.潮州音;2. 汕头音;3. 澄海音;4. 潮阳音;5. 揭阳音;按照江河流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韩江流域语调;2. 练江流域语调;3. 榕江流域语调;潮汕习俗潮汕具有悠久历史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

潮汕善堂堪称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

潮州菜享誉全国,是国内最高端的菜系,其作为粤菜(即潮粤菜)的中坚力量,有最上得厅堂菜式之称;潮剧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之一,而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俗称《荔镜记》可谓是用潮州话编写第一文学巨著。

潮州俗语大全潮州方言文化潮州民俗文化潮州话汕头话课题研究资料老娼打拳唔就势识字掠无蟛蜞放屎画大猪

潮州俗语大全潮州方言文化潮州民俗文化潮州话汕头话课题研究资料老娼打拳唔就势识字掠无蟛蜞放屎画大猪

潮汕俗语大全1.【老娼打拳唔就势】俗语“老娼(对老妇的贬称)打拳唔就势”形容做事没有按部就班,却歪打正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前潮州有一老妇人,以为人挨砻(推磨碾米,音“笼”)为生,练就超人的臂力。

有一天,老妇到街上买东西,低头看到鞋子弄脏了,就把贴在墙上的纸撕下来擦鞋子。

就在这时,小巷中冲出几名彪形大汉说:你好大胆,竟敢揭我们的“比武榜文”!原来他们是一群走江湖比武卖艺赚钱的人,谁揭了他们贴的‘比武榜文’,就得与他们比武,羸者有赏,败者赔钱。

老妇至此才明白自己不知还觉闯了祸,但事已至此,也只有应会就是。

可是她又没练过拳,只好使出她“挨砻”的本事,拉开弓马,用最大的力气,将他们一个个拖来推去。

他们见都没见过如此打法,使不出拳路,反应不过来,一个个被推得东倒西歪,晕头转向。

那头儿暗自叫苦:“这老娼打拳唔就势,即不像南拳,又不象北腿,不对拳路,不知使的是哪家套式。

”只好认输。

这样,“老娼打拳唔就势”这句俗语就传下来了。

2.【识字掠无蟛蜞】“识(音“北”)字掠无蟛蜞”是广泛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句俗语。

意思是指循规蹈矩、照书行事者反而干不好事情。

康熙年间,清政府为了对付郑成功的复明活动,遏止海上武装力量与沿海民众的联合,实行了消极的靖边政策——海禁。

当时潮汕沿海居被内迁五十里。

整个韩江三角洲的饶平、澄海、潮州人民,皆在迁徙之列。

沿海地带,划地筑堤为界,限期迫迁,边民越界出海捕捞者杀。

告示出后,识字怕死的不敢越界到海滨谋生;有些不识字的深夜照样越界,捕了鱼虾蟛蜞,卖了钱,勉强度日。

这样,识字的反倒吃亏。

于是,这句话就这样传开了。

3.【放屎画大猪】俗语“放屎画大猪”意指异想天开,靠幻想过日子。

从前,某村有一个好吃懒做的人,整天只图享受,却不想干活,常常在家里呆着异想天开。

邻居辛辛苦苦养了一头猪,年底卖了一笔钱,他十分羡慕,但又怕脏不肯养猪。

一次上厕时,他用小竹枝在地上画了一头小猪,心里又想,小猪还要养大,太麻烦了,画大点更好,于是就画了头大点的猪。

潮汕文化的八大特色

潮汕文化的八大特色

潮汕文化的八大特色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潮语“讲古”潮语“讲古”,是以潮汕方言讲故事,形式与北方评书基本相同,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娱活动,既有群众自发聚集在一起讲的,也有专门请讲古为业的民间艺人讲。

潮汕以前没有像北方一样的专门说书场,故讲古艺人便利用宫庙、公园、广场等人多的公共场所开讲。

2、潮汕工艺潮汕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说来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辞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词,必须贯以“潮”字方可查到。

“潮汕木雕”成为专有名词,可见其艺术性之强、影响面之广。

潮汕木雕在唐宋时已初具规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潮汕建筑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

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

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4、潮汕人文潮汕善堂是最具潮汕人文色彩的代表,它是一种带有民间信仰性质的慈善机构。

在这种善堂文化的熏陶下,潮人多乐于做慈善事业。

5、潮汕民俗潮汕民俗繁多,且保留着很多中原传统文化,这也是潮汕人一直引以为荣的地方。

除了传统的节日外,潮汕人还保留着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中原已消失的习俗。

另外较有特色的还有“人节”食七样羹、澄海赛大猪、陇尾抢石榴和盐灶拖神等习俗。

6、潮汕饮食潮菜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潮菜可追溯到汉朝。

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

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道:“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

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

至明末清初,潮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

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

潮汕文化考(五)之,潮汕方言、歌册、讲古

潮汕文化考(五)之,潮汕方言、歌册、讲古

潮汕文化考(五)之,潮汕方言、歌册、讲古第七章潮汕方言潮汕方言也称为潮汕话、潮语,是广东潮汕民系使用的语言,是潮汕人的母语,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有华人的地区,使用人口约4500万人,是现今全国最古老、最特殊的方言之一。

潮汕方言属于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具有音韵独特、词汇丰富、语法特殊、古语义多、幽默生动、富有表现力等特点,保留了汉语的古音古义,对潮学研究、古籍古诗等方面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潮语也是潮汕人鲜明的标记,潮汕人之间以其为重要的沟通纽带。

潮汕方言的学术称谓是“粤东闽南方言”,属于闽南次方言的一种,它也叫潮州话、汕头话、潮汕话或潮语,与台湾话、泉州话、厦门话、漳州话、雷州话、海南话的性质一样,其实只属于闽方言的闽南次方言的一种土语。

在标志着现代音韵学史开端的著作《中国音韵学研究》中,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曾经对三十三种中国方言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出“汕头话是现今中国方言中最古远,最特殊的”的结论,是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

对于潮汕话,七弦从听着像天书一样,渐渐的能听懂一些,依稀觉得,其语言逻辑,似乎跟吴语有些相像,可能是因为都保留了较多古汉语的元素吧。

开始的时候,是从李小珍的《十八姑娘》入坑的,七弦把这首歌全部用普通话音译了出来,至今在酷狗的留言版上还能看到,其中不少字的发音,跟吴语很相似,于是有了那么一点亲切感。

一、起源参见前面史话部分,潮汕语分布的粤东地区,早在商、周年代,已有人居,是潮汕人的先民,和居住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五岭以南的众多族属一起被统称“百越”。

越人“被发文身,错臂左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渔猎,多居水边,喜食稻米。

战国时,楚在吴起改革之后,势力逐步发展到长江下游和岭南地区,越人大部分纳入楚的统治之下。

此后,越人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较大,发展也较快。

当时的岭南地区,地广人稀,自给自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是未开发地区。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向岭南进军,征发了大量的中原居民迁屋,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试论潮汕方言词语与古代汉语的历史渊源关系

试论潮汕方言词语与古代汉语的历史渊源关系

试论潮汕方言词语与古代汉语的历史渊源关系陈英如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4级(4)班 200424061401摘要潮汕方言属于闽南语的支系,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语词,是考释古词古义的重要依据。

本文通过结合古代文献中的例子和现今潮汕方言词汇的特点,说明了潮汕方言词语与古代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无愧于“古代汉语活化石”的美誉。

关键词潮汕方言词;古代汉语;渊源关系潮汕方言是对广东省东部闽南区流行的闽南方言的通称,也叫粤东闽语、潮汕话,是一支独特而古老的汉语方言,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潮汕方言的来源是古代中原汉语,但由于千百年来的移民活动,使它离开原生的主体而大有变化。

潮汕人的祖先是从福建莆田辗转入潮的中原汉人,时间上始于西晋的八王之乱。

潮汕由于远处东南海隅,限山阻海,与外界交流殊少,因此原有的语言风貌大体保存下来。

也由于北方方言演变速度比较快,历代多次动乱大都发生在北方,与外族语言接触融合的机会比较多,所以保留的古音古义较少,而闽南以往比较闭塞,古音古义保留较多。

用潮汕方言朗读古诗词,其平仄和押韵清晰而富有韵律。

由于这些原因,潮汕方言受到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

李新魁先生说:“广东各方言都较多地保存了古代汉语的特点。

因为广东各方言都是较早时代从古汉语分化出来的,分化以后,由于地域的隔绝,人群流动和交往的相对减少,各种方言又都有一定的保守性,因此,它们的变动都不很大。

从古汉语接受下来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许多都保留不变。

古代汉语的许多要素都保留于这些方言之中,相对于汉语的其他方言来说,它们保留古代汉语的特点更多。

”[1]这句话揭示了潮汕方言的特点。

作为广东三大方言之一的潮汕方言古朴典雅,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被誉为研究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起潮汕话来,更是让其中的古音古韵显露无馀。

在潮汕话语里,俗语与雅言交融,许多古代汉语的事实就包含其中,这些事实完全可以作为沟通古今汉语的可靠证据。

潮汕文化-潮汕话-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

潮汕文化-潮汕话-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

潮汕文化-潮汕话-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潮汕文化】潮汕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俗语...一、惯用语:无脚蟹(孤立无援的弱者)一肚火(一肚子气)大细目(偏心眼)大细胆(胆子小)半桶屎(半桶水,指知识浅薄)半路债(喻事情只办至一半而停辍)老在行(很内行)有和算(划得来二、成语:枭过鲎母(枭情绝义)俏过王莽(蛮不讲理)心不在马(心不在焉)人群百众(成千上万人)三人四姓(人心不齐)土直硬性(梗直不阿)大声百喉(嗓门大)大头好脸(好出风头,极爱面子)小微末节(小节,鸡毛蒜皮的事儿)天光大昼(天已大亮)四亲二情(泛指亲戚)亡魂丧胆(魂飞魄散)三、谚语:假力洗茶渣(指不该干的事情去干了,结果是吃力不讨好) 乌燕配青脚(形容夫妻一高大一矮小,经常用) 脚皮欠路债(做事情总是没考虑清楚,总比别多走一趟) 老实终须在(老实人终有好结果)平安当大赚(人有疾病,医病养病要花去很多钱,再加上不能做工,损失颇大) 大人弯,奴囝直(指大人说话讲究守口,小孩子天真无邪,想什么就说什么) 未学行,先学飞(讽刺学知识没有先打好基础,想一步登天者) 三斗油麻倒无粒落耳(指把人家的话当耳边风,听不进去) 父母斗咬,奴囝相捞(指父母如常吵嘴、打架,孩子也北朝鲜学会斗殴)一人主张,唔如二人参详(指人多智慧高)新正如意,橄榄粒来试四、歇后语:青夜学手电:各人各人善(各有所好)六月大菜:假有心(指虚情假意) 刀截蕹菜:二头空(指两头都落空) 秀才读弦诗:渌渌淖(指境况糟透了) 脚仓绑蛤丩:惹蛇(指自惹麻烦) 鸭仔跳东司:赶伙(喻盲目跟别人做) 竹叶包沙母:假壮(粽)(指天很冷还不穿冬服,硬充身体健壮) 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指食物要亲自尝尝,才知道滋味如何)东司头老石部:愈老愈臭(指愈老愈坏) 兴衰饭:散捞(指碰碰运气) 和尚摸头:无发青夜看镜:无望一、称呼大人--长辈奴仔--小孩仔--儿子早仔--女儿心富--媳妇仔婿--女婿父二母仔--一家子姿娘--女人姿娘仔--小姑娘侯生仔--小伙子老公--曾祖父老妈--曾祖母阿公--祖父阿妈--祖母阿伯--伯父阿叔--叔父阿姆--伯母阿婶--婶婶阿姑--姑妈阿姨--姨妈阿丈--姑丈、姨丈阿舅--舅父阿妗--舅母阿人--那个人担家--婆婆担官--公公安--丈夫亩--妻子安姐--夫妻帐人--岳父帐姆--岳母青醒姆--亲家母同门--连襟同赛(第一声)大小姆--妯娌妻姨--妻子的姐妹妻舅--妻子的兄弟耽眉仔--窝囊废好仔--乖孩子刺流仔--二流子漏仔--骗子杀仔--扒手贼仔--小偷破家仔--败家子痴哥鬼--色鬼薰鬼--烟鬼哑仔--哑巴青盲仔--瞎子乞食--乞丐二、天文: 日--太阳、日影月娘--月亮雨微--毛毛雨雨仔--小雨雷公--雷风台--台风扫帚星--彗星出日--日出落雨--下雨响雷--打雷浮风--起风透风--刮风拍雾--起雾落雪--下雪落霜--下霜天顶--天上日猛--太阳光强烈月缸--月亮很亮天时--天气天时好--晴天天缸--天亮了无日--阴天多云乌暗天--阴天风时雨--夏天的过云雨雨歇--雨停了雨仔送送--下小雨恶雨--淋雨雨淋头倒--下大雨赤西北--夏天的西北风风尾雷--台风过后的雷三、地理:涂--土、泥溪仔--小溪大水--洪水山顶--山上山空--山洞石米--沙砾、碎石石仔--小石头石部--石头石狗卵--鹅卵石沙母猴--粗沙粒路仔--小路参叉路口--十字路口巷仔--小巷船头--码头渡头--渡口涂下--地上涂膏糜--烂泥巴溪底--河床水弟--水涨、水满水可--水退做大水--发大水涌--浪、波浪风涌--风浪田洋肚--田野溪水--河水池涂--塘泥街路--马路路铃中--马路中间乡里--村子一铺路—5公里路阿妈生走仔——生姑(菇) 大炮拍麻雀——骗伊惊山柑烟筒——植目乞食过街——行李多乞食婆想食笋果——唔自量无好家神——通外鬼无事洗冲罐——假力(勤) 厅堂吊草席——唔是画(话) 电灯泡——唔通气日出露水——耐唔久牛皮灯笼——肚内光水流破布——拖拖拉拉乌蚊叮牛角——无味牛鼻堵贼手——牵了就行六月番薯——松死(双死) 心肝头迭水晶——凉凉六月大菜——假有心竹叶包沙——假粽(壮) 六月薄壳——假大头头壳生瘤——额外负担师公遇着鬼——无法火烧猪头——熟面熟面猫鼠心肝——欲食又欲搬竹槌炸腊-----硬过铁公婆拜蟹——脚手多猫鼠拖葫芦——大半在后猫鼠见着狗——不会走老婆跋落溪——妻(凄)凉猫鼠锲书——咬文嚼字猫鼠锲旧书——食老本牛仔出世——着跪别人草果别人糖——空壳人情狗母蛇——假龙秀才读弦诗——工工五六青盲照手电——各人各人善菜头面——括无血肚痛食酵果——倒好店铺木虱——食客虱母跋落涂——无食兼勒路尿缸照人影——臭像缺嘴留须——无地场沙蜢猛咬着尾——食胶己(自己) 东司头摄影——臭像雷公扣疙疮——雳斗颔下生瘤——堵着阎罗王跋落殿——笑死鬼床底下破柴——撞板炉底炭——块块亘(透) 蛤蟆垫床脚——假硬(丑) 鬼仔升城隍——小人得志鸭仔跳东司——缀(跟着)行食饱饭买包——无切要假齿——食软唔食硬尼姑择着梳——无用和尚庵借虱蓖——行错门歪嘴和尚——念无一句正经和尚擎雨遮——无发(法)无天漏屎军师捧屎糊面掠虾走蟹食肥跳AA 欲死无命家无三分皇帝生理血汗钱银百人之细盐AA生虫擎箸遮目恶嘴毒舌嘴甜舌滑龟样鳖相脚瘸手折 AA 骨落肉黄酸瘦AA 脚猛手快张样做相离家散宅单脚独手杉头AAAA 歪嘴裂目强脚硬马装面假底屎流尿滴铺陈被席烧脚烫手父老仔细土直硬性阳面正势AA散AA裂添汤落汁 AA筲锯弦大头好脸大熬小炒好看孬挟 AA虫狗蚁长衫阔裤蹲宫歇庙鱼灵鸟精扒喉抓AA 经心设事选精择白当头对面眉弯额皱兜根缚骨头烧额热发烧畏AA 单方独味欢面喜笑掠柑堵柿有切无要有相无干除三去四平流死水仔儿新妇个碗双箸人群百众锄头畚箕乌天地暗乌咸汁苦亲情朋友布田割稻麻豆菽麦书头戏尾起头煞尾肚困胆大上高落下稚鸡植鹅高冲下筛茶三酒四软涂深掘死蜂活刺三人四姓愚面植心三面六目五尽六了无款无套无下无落无魂无影无水无汁无油无济无夜无日无定无着无肠无肚无屎无尿无遮无栅无架无势无鼎无灶无消无息无心无事无神无鬼无灯无火无沙无AA 无大无细无切无要无交无代无出无入无乌无白大开大使大老大人大样大相大鱼大肉大年大节好头好面好心好想是人是鬼是三是二 AA烦AA恼成双成对哙行哙走目AA目AA 官样官相嘴灵嘴精鬼样鬼相摆头摆面软风软日硬马硬势猫声猫说空手白舌画龙画虎空脚白手有来无去学嘴学舌惊大惊细浮情躁气 AA腰拍噗报凶报急死猪AA烫做贼做套雇贼掌厝雇猫掌橱嘴笑鼻笑乌青激血门窗户扇猪头五牲银锭香烛三祖六代四乡六里大鼎大灶成模成样白AA无味哭凄哭惨针无双头利斧头孬削柄田螺屈死一肚仔好花插在牛屎堆半天吊灯笼有天无日头葫芦大AA在后冬瓜虽大还是菜牛仔晤AA虎开嘴咬着舌和尚尼姑唔同道宰相肚内好撑船欺负无脚蟹欺负无脚猴日出鸡卵影,雨落摆钵仔三斗油麻倒无一粒落耳潮州无三日好生理今年番薯唔比旧年芋潮汕方言的形容词形容词在文学上的重要作用,这是无须多费唇舌阐述的。

地方文化:潮州方言

地方文化:潮州方言

;穷过着火烧(屋子财产遭火劫)易过食碗水惊过遇着鬼俏(势强)过王莽走到支辫直过箭猛(快)过纸影(皮影戏)担竹椅以上举的都是“××过××”的句格,但已可略见一斑。

潮州方言中的佛教用语唐代,佛教在中国开始盛行。

即使是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也受到影响,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28年)在潮州市区中心的甘露坊建起了开元寺。

开元寺的建成,标志了佛教在潮汕地区的正式传播。

佛教文化的传播,对潮汕文化的影响颇大,不仅从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对人们产生影响,甚至从潮汕方言中,我们不难看到这种影响的痕迹。

试举数例。

窥斑见豹。

心地,指心肠。

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八云:“众生之心,犹如大地。

”唐释齐已的《移居西湖》诗:“只待秋声涤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

”后来就引申为心肠了。

人相,指人的面貌、品质、能力等诸方面。

在佛家用语中偏指人的相貌、风度。

《维摩诘经·讲经文》:“好个聪明人相全,忍教鬼使牛头领。

”宋·陈善《们虱新话·读》法华经得相法《:“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俱足。

”众生,潮州方言是指牲畜。

但佛家却用这个词来指一切有情欲生命的人和物。

佛经中提到:“众生本体,即为法身。

法身流转五道即为众生……”《法华经·序品》说:“六道众生,生死所趣。

”潮州方言的这个义项是词义缩小。

功德冥斋,民间遇到丧事,都要请和尚来诵经,超度亡灵。

法事做一天的称为“做功德”,半天的叫“做冥斋”。

这些都是佛家用语。

潮汕熟语典故的文化内涵考试用书潮州方言的熟语典故,是潮汕人民千百年来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流传下来的,是潮州方言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潮汕文化领域中灿烂的艺术结晶,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潮汕地区历来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因此,在熟语典故中有不少是反映潮汕地区的风土人物。

如“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反映了潮汕迷人的风光。

潮汕历史文化与方言特色

潮汕历史文化与方言特色
中原古文化与闽越文化相互融合, 形成颇具特色的潮洲文化
潮州话的形成及其特色
汉民族共有七大方言, 分别是 : 北 吴 方方言 % 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 & 、 方言 % 通行于江、 浙一带 & 、 湘方 言 % 通 行 于湖南一带 & 、赣方言 % 通行于江西一 带&、 客家方言、 粤方言和闽方言。 潮州话属于闽方言里的闽南语 系,是一种次方言,它流行于粤东 本 土, 加上港、 澳、 台地区以及海外各国 的潮人社会,估计讲潮州话的人数在
识、 伦理道德、 民俗、 器用等方面得到 印证。但中原文化是作为移民文化进 入潮州的,它在长途跋涉的迁徙过程 中, 不能不受到客家文化、 闽台文化和 粤文化的融合与影响。进入潮州地区 后, 在对当地原生的闽越文化进行 “征 服” 、 汉化过程中, 也入乡随俗地反过 来接受它的影响。因此入潮后的中原 文化和中州本土的原生文化已有所不 同, 而闽越文化在被汉化后, 也以变异 的形态遗存于入潮的中原文化主体之 中。这样相互融汇交流、 聚合的结果, 就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潮州文化。 其次,由于有着得天独厚 的 水 路 交通条件, 早在唐宋时期, 潮州就有了 一定规模的对外贸易。明代以后, 通过 海上 “丝 绸 之 路 ” !樟 脑 之 路"使 外 贸 更 加发达。十八世纪七、 八十年代, 潮人 出现了向东南亚移民的第一次高潮。
#$%# 年 汕 头 开 埠 之 后 , 从 #$&’ 年一个高峰的历史进程。此时中原 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商贸经验 已传入潮州, 文化教育得到发展, 潮州 已摆脱了蛮荒浑沌状态;第三阶段则 从明代开始,潮州文化经历了元代短 暂的破坏、 停滞之后, 逐渐得到恢复和 发展。 史载, 有明一代, 潮州有 !"# 人考 林大 中进士, !"$ 人考中举人。翁万达、 钦、 薛中离、 萧端蒙、 林大春等名公大 儒都在这一时期先后涌现。进入清代, 随着工商业发展, 海运开禁, 对外交流 活跃, 潮州的商业文化、 饮食文化、 茶 文化都初步形成体系,特别是汕头开 埠之后, 这些体系更加速成长, 蔚为大 观。目前仍属这个历史阶段。 每一种地域文化或民系文 化 都 有 它独有的特征,例如巴蜀文化, 《 华阳 国志・蜀志》 对它的特征作了这样精彩 的概括: “ 多斑采文章;尚滋味;好辛 香; 君子精敏, 小人诡黠; 多悍勇。” 至 于燕赵文化, 历来都以 “燕赵多慷慨悲 歌之士” 、 “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 作了鲜明、 简洁的概括。 对潮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潮 汕 地 区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已从不同视 角作了精辟的论述。归纳起来, 一是由 于历史、地理条件形成了远离汉文化 中心的 “山 高 皇 帝 远 ” 的边陲意识, 成 为潮州文化的一个内核,对正统中心 保持某种自由心态和独立取向,处事 不拘正宗而注重实利; 二是地少人多, 生存空间的制约, 培养了敢于竞争、 勇 于向外开拓的冒险精神及精益求精的 价值取向;三是移民传统和商贸活动 造就了开放融合、 博取众长的宽容性, 少保守性,同时也形成了强烈的宗族 观念。 这些文化特征是潮人社 会 发 展 中 的优势和长处, 但当其走向极端时, 就 会导致急功近利, 行为短期化, 缺乏预 见性, 甚至误入走捷径、 寻偏门或投机 取巧等邪途,限制了其自身的成就和 健康发展。

【品读潮州·华夏遗声】最“潮”方言成古汉语活化石

【品读潮州·华夏遗声】最“潮”方言成古汉语活化石

【品读潮州·华夏遗声】最“潮”方言成古汉语活化石潮州市政府近年来以多种形式致力于方言保护潮州市致力于方言保护,焕发“华夏遗声”新活力提起潮州话,除了潮汕地区外的朋友们几乎都会夸张地说,那简直是“全宇宙最难学”的语言!确实,素有“华夏遗声”之称的潮州话,作为现今全国保留古汉语元素和特点最丰富的方言之一,古韵犹存几达神秘地步,越来越引起语言学家们的重视和研究。

尤其是近些年来,潮州市的有关部门和文化界的学者们更纷纷呼吁与采取实际行动,掀起一股保护和普及潮州话的热潮。

华夏遗声:潮语古韵犹存添神秘潮州话属于我国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次方言,是省内三大民系中的潮汕民系母语方言的代表,也多称作潮语。

由于有机融汇了中原古汉语和闽南土音,并保留了许多中原古汉语中最正宗的文化因子,直至今天,潮州话仍以蕴含深厚、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独特、表现力强等特点被誉为中国语言文化中的“古汉语活化石”。

在用词方面,潮州话可谓“句句古风习习,声声文气凛凛”。

“人客”是客人,“宽行”即慢走,“踢跎”指游玩等等皆采用了古语法;在日常生活中,仅是家庭成员间的称谓,便让人听之有如生活在一部活脱脱的现代版古装戏中:“新妇”(媳妇)是“儿媳妇”、“新妇”的公公为“大官(倌)”,婆婆为“大家”,小叔子为“少郎”。

善用单字则是潮语的另一大特点,比如一个“食”字,就几乎包括了喝、吃、饮、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饮食动作,如食烟、食酒、食水等;如铁锅叫“鼎”,筷子叫“箸”,“雅”即美丽,“咒”即诅咒……这种单字频用的现象,正是潮语较完整保留古汉语特点的重要佐证之一,它的好处是用语简约而紧凑。

最能体现潮语特色的,要数它的读音。

据研究潮语韵律的潮籍青年学者李宏新介绍,相比古代汉语而言,现代汉语仅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已没有了入声,但潮语却保留了古汉语中的八个音,并且未见明显弱化。

略懂古诗词的人都知道,填写古诗词须受制于音韵(平仄及押韵),而现代汉语对此却无法加以分辨,这给填写古诗词的现代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如果让潮州人以潮语思维来完成,则要轻松许多。

潮州话也叫潮汕话

潮州话也叫潮汕话

潮州话也叫潮汕话潮州话也叫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地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

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闽南方言泉州话漳州话有很多区别。

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汕话的人很多,有关潮州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

潮州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

尤其在异域他乡。

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古代潮州话源自古闽南语。

潮州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

9至15世纪期间,为了逃避战乱,一些闽人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向南迁徙到广东东部,即今潮汕地区。

移民原因很可能是福建人口过剩。

由于地理隔绝,潮州话便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方言。

潮州话源于潮州府,也就是其名称的由来,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揭西、潮州、汕头、揭阳、潮阳、普宁、潮安、饶平、惠来、澄海等。

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都有说潮州话的居民。

而饶平等主要潮州话分布区,也有说客家话的居民。

另陆丰三甲地区附近也有说潮州话。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

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汕话。

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国和柬埔寨定居,成为当地最大的华人族群。

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内省、北苏门答腊省、南苏门答腊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吉打邦)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

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可是,随着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话的母语使用者逐渐减少。

受到共同文化和传媒影响,很多原以潮州话为母语的新加坡华裔青少年,都转而说英语、华语和闽南语(与潮州话有些互通)。

华语也渐渐取代潮州话,成为年轻人的母语。

尽管如此,潮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南人。

潮汕话各个地区的语调有所不同,不过大部分都能顺利交流,相互通话。

潮汕话版古诗词

潮汕话版古诗词

潮汕话版古诗词潮汕话,是潮汕地区的方言之一,也是广东省的四大方言之一。

潮汕地区包括潮州市、汕头市和揭阳市,这里的人们热爱诗词,继承了悠久的文化传统。

古代的诗词有着深厚的底蕴,而将古诗词翻译成潮汕话,则能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与情感。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些潮汕话版的古诗词吧!《静夜思》(潮汕话版)潮汕话版的《静夜思》是这样的:疯狂风吹树,细雨湿人衣。

夜半梦中闻杜鹃,呜呜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头向天仰望去,还有几星亮。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唐代诗,用潮汕话演绎,更增添了一份亲切和生活的气息。

潮汕话中的发音和韵脚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但依然能够保持原诗的意境。

《登鹳雀楼》(潮汕话版)潮汕话版的《登鹳雀楼》则是这样的:望高楼,看风景,百般变幻,美不胜收。

底下江湖人熙熙,闹市中,车马喧嚣。

四方楼台高耸入云,看不尽,美景连连。

登高远望,忍不住长吁气,天地间,尽收眼底。

这首诗形容了登上高楼俯瞰风景的美妙感受,潮汕话版中把景点描述得更加真实,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脚下的繁华与壮丽。

通过将古诗词翻译成潮汕话,不仅可以让当地人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也能够让其他地区的人们更加了解潮汕地区的方言和文化。

潮汕话版的古诗词给人一种亲切感和温暖感,让人们更加亲近自己的家乡文化。

潮汕话的韵味独特,发音清晰,重音明确。

在潮汕话版的古诗词中,运用了潮汕话特有的词汇和语法,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理解。

这不仅是对古诗词的一种创新和发展,也是对地方方言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当我们用潮汕话唱起古诗词,或许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潮汕话版的古诗词,让我们更加亲近古代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潮汕话版的古诗词,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也是对方言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

它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方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更加意识到了方言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总之,潮汕话版古诗词是一种有趣而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用潮汕话演绎古诗词,不仅能够保留传统文化的韵味,也能够传承和弘扬潮汕地区的方言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了解的一些潮汕话中的特色
每一种地方方言都是古文化延续的载体。

每个地方的方言都会或多或少都会对古文化无意识地加以保留与发扬,就广东而言,潮汕话作为广东地区的第二大方言体系,使用者近两千多万,仅次于广府方言。

潮汕人的祖先多少来源于福建各地,也因此潮汕话如同台湾话一样都是闽南语系(福佬话)的分支。

潮汕人素有中国第57个少数民族美称,原因主要是潮汕地区对于自身文化的保护十分到位,今日我们单纯语言上来分析,就能感受到潮汕话对于古文化的保留力度之强了。

潮汕话对于古文化的保护非常突出,潮汕话中现用的很多词语都是源于古语。

以下做几个词例加以分析:
现代汉语中的“傍晚”在潮汕话中叫做“晏头(仔)”。

从构字中可以看出“晏”字由“日安”二字组成,太阳下山即是“日落而安”,由此可见“晏头(仔)”一词与古汉语关系颇为密切。

现代汉语中的“他”在潮汕话口语中叫做“伊”,这一点和古汉语一模一样。

同古语一样,潮汕话中也把现代汉语中的“粥”叫做“糜”。

古汉语中已婚妇女称丈夫的父亲为“大官”;丈夫的母亲为“大家”,而潮汕话中现在虽说随着现代文化的影响,已婚妇女也同丈夫一样称丈夫的双亲“爸、妈”了,但是有时在与外人交谈时,为便于对方理解区别,还是会沿用“大官”、“大家”二词的。

有如,现代汉语把用来炒菜的东西叫做“锅”,而在潮汕话中则还是一直保持着同古汉语一样的称呼,把炒菜的锅称之为“鼎”。

现代汉语的“没有”,潮汕话中一直用“无”这个古语表示。

举个例子,在《水浒传》喝酒叫做“吃酒”;喝茶叫做“吃茶”等等,潮汕话一直保持着这种古语的表达方式。

筷子曰“箸”,晚曰“晏”,瘦曰“疮”,泥曰“涂”,晒曰“曝”,儿媳曰“新妇”,扫墓曰“过纸”等,难怪有人赞叹它是我国古方言的“活化石”。

潮汕话有古文化底蕴丰富的一方面,也有一些在我们今天分析起来觉得十分幽默的一方面。

以下通过例子加以分析。

现代汉语中的“年轻姑娘”在潮汕话中叫做“姿娘(仔)”,我们单纯从词语的字面意思就能现象一下,“姿”字所对应的曲线美。

形容一个人内心十分生气的时候,我们用现代汉语的话通常表达为“一肚子气”而在潮汕话来说,潮汕话直接用“一肚火”三个字来表达,十分形象的描述了人的那种火冒三丈的心情。

潮汕话在历经长久的发展下也形成有自己地方方言特色四字成语,以下列举几例
头直性硬(形容人性格倔强,固执不屈)
四亲六测(戚)(用来表示整体的远近亲戚)
大声母喉(形容人说话特别大声,有失体态,多为贬义)
大头好面(表示人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名声)
大头好脸(形容人好出风头,极其爱面子)
总的来说潮汕方言中对于古汉语的保留力度比较明显,或许这是潮汕人的性格与潮汕民俗风情所致的,由于个人见识不深所以了解仅此。

2012/10/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