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的江上 (2)

合集下载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这两首现代诗的教学基本按空课的思路上的,教学目标落实如何,现反思如下:一、字词的学习重点指导“巢、苇、霸、穗”等生字,通过看图理解“芦苇、剪秋罗”等词语的意思。

二、诗歌的学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自读提示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下面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1)《秋晚的江上》在学习《秋晚的江上》时,先圈景物,学生基本都能找出“鸟儿、斜阳、江上和芦苇”等景物。

然后,让他们说说这些景物和诗的题目有什么联系。

小朱说,归巢的鸟儿和斜阳和秋晚有关,因为傍晚,太阳落山了,鸟儿要归巢了。

小沈说,江上和芦苇都是江上的景物,都和江上有关。

最后,结合插图,让学生描述诗中景物构成的画面。

学生基本理解了诗意,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绘的画面。

(2)花牛歌先自读,让学生思考这首诗写了花牛分别在草地里做什么呢?圈出动词。

圈动词对孩子们来说很简单。

接着,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下,想象花牛的生活画面,尝试介绍喜欢的画面。

学的过程,先学第一节,再学第二节,最后学习三、四节。

现在回过头来看,上得太拘谨,不够放开,这个地方如果放手让孩子学,就更好了,比如“坐、卧、走、梦"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自己试着说一说,不一定非要按次序一步步学。

最后,再读诗歌,让学生思考诗中的花牛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有的学生说它是可爱调皮的,有的说它是自在悠闲的。

无意间,看到一篇同行的《现代诗二首》的课堂教学手记),她就是完全放手让孩子们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学生自问自答不理解的地方,说说看到的画面,交流自己的感受,最后带着感受朗读诗歌。

如果让我重新上一次,我也会放手让学生学。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导语】《秋江的晚上》描写了⼣阳西下,江⾯上的美丽景⾊,表达了作者⽆⽐喜悦的⼼情。

《花⽜歌》写了⼩花⽜在草地上发⽣的⼀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花⽜的活泼、可爱。

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三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三课《现代诗⼆⾸》练习题1 ⼀、读⼀读,连⼀连。

归巢 芦苇 霸占 压扁 冬眠 wěi cháo bà mián biǎn ⼆、选字填空。

【罗萝】( )⼘ 绿( ) ( )汉 ( )罗 【甩⽤】( )法 ( )头 利( ) ( )开 【青清】( )草 ( )醒 ( )闲 ( )菜 三、选择填空。

A.⽩云霸占了半个天B.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C.⼩尾巴甩得的溜溜D.压扁了⼀穗剪秋萝 花⽜在草地⾥坐,______________。

花⽜在草地⾥眠,______________。

花⽜在草地⾥⾛,______________。

花⽜在草地⾥做梦,______________。

四、判断下⾯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1.《秋晚的江上》⼀⽂,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对⽣活的抱怨。

( ) 2.“霸占”的“占”读⾳是“zhān”。

( ) 3.《花⽜歌》这⾸诗歌写出了花⽜在草地上的各种淘⽓事情,表达了诗⼈对⽣活的热爱和对⾃由的向往。

( ) 4.《花⽜歌》的作者是刘⼤⽩,《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 ) 五、根据课⽂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赏析(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赏析(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赏析(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①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②的芦苇③,也妆成一瞬的红颜④了。

作品注释①斜阳: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②头白:用拟人的手法,指芦苇顶端已呈白色。

③芦苇:一种高大的禾草,具匍匐的根状茎,叶宽而扁平,大型刷子状圆锥花序,广布潮湿地带,用作编制席子、帘子、格子。

④红颜:此处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

创作背景20世纪20年代,写作新诗的诗人受旧诗词的影响很大,所以那个时候的新诗都有很浓重的旧诗词风格。

除了是用白话来抒写之外,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往往和旧诗词没有多大差别。

这是当时诗歌的一大特色。

刘大白也正是如此,他虽想试着去写纯粹的白话诗,但这首诗在格律上还些许遵循古典诗歌原来的要求,所以还是可以看出来其受旧诗词影响的痕迹。

《秋晚的江上》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作品赏析(一)刘大白是中国新诗最早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早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已开始用白话写诗了,常为文学史家们称道的代表作有《红色*的新年》、《卖布谣》等等。

但真正从诗的角度来看,最为精美之作大概还要数这首《秋晚的江上》。

在《红色*的新年》、《卖布谣》等诗作中,作者对“不公!”“不平!”;“夺布充公”、“押人太凶”之类社会黑暗现象的揭露与控诉,虽极具现实意义,但因文字毕竟太过直白,意蕴太过简陋,而导致了诗味的贫弱与寡淡。

《秋晚的江上》则大不同了,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

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

碧彻秋空,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渡,小诗第一节创造的意象,就气势非凡,就诱人瞩目,就叫人生出这样的遐思:那鸟儿,尽管是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吗?是渴望与太阳日夜厮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吗?是害怕黑暗的夜色*,而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吗?仅凭可以诱发的这些遐思,作品的第一节,已可谓一首独立完美的小诗了。

《秋晚的江上》作品赏析及仿写小练笔(精选9篇)

《秋晚的江上》作品赏析及仿写小练笔(精选9篇)

《秋晚的江上》作品赏析及仿写小练笔《秋晚的江上》是我国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的刘大白代表作。

作品锁定秋天黄昏时的江面这一特定地点,描写了归巢的鸟儿在斜阳的烘托下行动的情景,同时附带展现了江边的芦苇在斜阳的映照下颜色的变化。

从诗人的描绘中,我们欣赏到了秋天黄昏江上的美丽画面,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小诗语言简洁,句式活泼,注重了情与景的契合,真正达到了诗画结合、情景交融的境界。

【原文回放】秋晚的江上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作品赏析】傍晚时分,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

这时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飞鸟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

鸟倦了吗?不可知,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诗人情感的折射。

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

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

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诗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飞鸟和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但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

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

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

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

情景十分动人。

这两句是第一节情景的继续与开展。

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

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

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望过上自由的生活。

“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

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

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人教统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同步练习D卷

人教统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同步练习D卷

人教统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一、填空题 (共8题;共56分)1. (6分)根据偏旁写新字再组词。

口 ________ ________ 氵 ________ ________ 亻 ________ ________木 ________ ________ 心 ________ ________ 广 ________ ________2. (8分)查字典填空“寓”字如果不认识,我们要采用________查字法;如果不理解它的含义要采用________查字法。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字典里寓字的解释有:①居住;②住的地方;③寄托,含蓄在内。

“寓言”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公寓”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3. (12分)照样子写词语。

①无影无踪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②趔趔趄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4. (6分)用“慕”字组词,并填入下列句子中。

(1)桃子把鲜红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________之心。

(2)小时候,我很________别人家里有在城里上班的。

(3)听说这里的泉水清凉甘甜,许多人不远千里,________。

(4)王教授德高望重,业务精湛,我们非常________他。

5. (3分)读句子,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恨——________ 增添——________6. (7分)把下面的词语整理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

只有才有种自己吃不完的菜________7. (12分) (2019六上·嘉陵期中) 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填空。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________举行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________。

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

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

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
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整理如下:
《秋晚的江上》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诗词赏析: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那么诗人通过描写鸟儿归巢,驮着斜阳来展现疲惫感;后又描写双翅一翻,妆成红颜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的向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秋晚的江上》现代诗二首PPT说课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秋晚的江上》现代诗二首PPT说课课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斜阳
美景
白色的芦苇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内容,培养了读诗的乐趣,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秋晚的江上》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 诗二首》中的其中一篇,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 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 江水之中。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 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 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
是一种审美的阅读,这种阅读有利于提高文学整体的鉴赏水平。 以诗歌为文学基础的图画书,更是画家的挥毫写意,他们通过对 诗的理解,创造了新的意象,帮助了我们对诗的理解,同时,也 帮助我们感受绘画的神韵。
课堂教之处:
这堂课里,我太过于重视课堂设计的完整性,教学环节的完 成不自觉的在个人意识的主宰下实现,因此也忽视了课堂上出 现的细节。细微之处见真功,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不容忽视,细 节的处理得当与否,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 : 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
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的倡 导者之一。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 有力,通俗易懂,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而 在“五四”时期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一、教材分析:《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

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二、学情分析:对儿童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三、教学建议: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课时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爽的秋天,说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说找到的有关秋天的诗。

杜甫《绝句》,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等。

2、交流搜集到的作者资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课件出示:我们来读一读词语,把字音读正确,让我一起听看谁说得好,同学们读的很准确。

我们一起了解作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回顾相关诗歌,检验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首先,我们先来读一读词语,把字音读正确,再读一遍(同学们读的非常准确)。

接下来,我们一起放飞小鸟,看谁放得最多(你们真了不起)4、词语认会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刘大白(介绍)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课文及知识链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课文及知识链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课文及知识链接秋晚的江上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与诗相关从意境的创造和表现手法看,主要还是从宋词尤其是小令和元曲里化出。

像冰心、宗白华的小诗,注重在意象的暗示性的哲理,而刘大白则注重于情与景在自然的描写过程中的契合。

这便是旧诗里所谓的诗画结合、情景交融了。

归鸟与斜阳在空间上相距遥远,诗人却将其融汇于鸟儿在通红的残阳里寻觅归巢的大平面中。

然而作为诗,就要运用语言的力量强化景致的表现力并注人诗人情感的生命之泉。

这里“倦”、“驮”是关键二字,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

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渲染和奇丽的想象,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这样让人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第二段是第一段情景的继续与开展。

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

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人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

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冀于一种自由的生活。

最末两句,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与诗人相关刘大白刘大白(1880年10月2日—1932年2月13日),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刘大白,生于1880年,1932年逝世,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公开课教案(精推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公开课教案(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公开课教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公开课教案第【1】篇〗秋晚的江上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巢、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查阅有关秋天景色的诗句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秋天景色的)同学们,谁能吟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词?2.除了刚才同学们吟诵的这些古诗,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现代诗,让我们跟着作者刘大白一起去看看秋天的美景吧!(板书课题:秋晚的江上)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

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三、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

2.听录音,解决生字词,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3.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4.诗歌介绍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生:鸟儿、斜阳、芦苇)5.这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可以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生:秋晚、斜阳——秋天的晚上江上——江面上6.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感受到的画面。

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

四、品味探究1.指名学生朗读。

2.鸟儿要干什么?怎么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3.那鸟儿,尽管是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是渴望与太阳日夜厮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是害怕黑暗的夜色,而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4.“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渲染了绮丽的想象。

秋晚的江上-课件(共27张PPT)

秋晚的江上-课件(共27张PPT)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4日
二、第二节中第一个句子同一节中的首句 形成诗的复沓,在技巧上有着独有的特色, 成为两节诗咏唱的基础。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形容脚步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的意象:诗歌中出现了残阳、江面、白羽、飞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2 课后小结
课 后 小 结
诗歌的韵律和韵脚:这首诗采用了韵律规整的形式,韵脚优美,使整首诗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诗歌的写作技巧: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巧妙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写作技巧,使诗歌形象生 动、富有感染力。 诗歌的意义和影响: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美景的共同感受, 具有普遍的意义和影响。 综上所述,课后小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加深对诗歌主题、情感、意象、韵律 、写作技巧、意义和影响等方面的认识。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 尽管是倦了, • 还驮着斜阳回去。 • 双翅一翻, • 把斜阳掉在江上; • 头白的芦苇, •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这首诗通过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 静谧、绚丽、和谐的景象?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通过对一朵野花的孤独而短暂 的生命的体察,领悟到一种充
满诗意的人生真谛。 野花孤独,却依旧“向着太阳 发笑”,在醉人的春风里“轻 摇”,多么自信,多么乐观--这就是生命的美。这不是井底 之蛙的妄自尊大,而是直面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练习题1】一、读一读,连一连。

归巢芦苇霸占压扁冬眠wěi cháo bàmián biǎn二、选字填空。

【罗萝】()卜绿()()汉()罗【甩用】()法()头利()()开【青清】()草()醒()闲()菜三、选择填空。

A.白云霸占了半个天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C.小尾巴甩得的溜溜D.压扁了一穗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坐,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眠,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走,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______________。

四、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1.《秋晚的江上》一文,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抱怨。

()2.“霸占”的“占”读音是“zhān”。

()3.《花牛歌》这首诗歌写出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淘气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4.《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填写正确的关联词语,然后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是倦了,______________驮着斜阳回去。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这句话运用的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写一句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想一想,花牛还会在草地上做些什么?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答案一、归巢---cháo 芦苇---wěi 霸占---bà压扁---biǎn 冬眠---mi án二、萝萝罗罗用甩用甩青清清青三、D C A B四、1.× 2.× 3.√ 4.×五、1.尽管还尽管今天下着大雨,同学们还是坚持着上学。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二)(含答案)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二)(含答案)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运用。

(43分)1、阅读凯凯的写景日记,完成练习。

(11分)清晨,薄.雾zhú jiàn( )散去,我走过kuān kuò( )的zhuāngjia( )地,一阵微风吹来,chéng shú( )的稻穗.(huì suì)向我点头。

午后的阳光下,pú tao( )像镀.(dù duó)上了一层银光,闪烁.(suò shuò)着诱人的光泽。

晚上,月光yóu rú( )流水一般,倾泻在铺满鹅卵.(ruǎn luǎn)石的小路上,静谧又美好。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词语,并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8分)(2)加点字“薄”是多音字,在日记中读。

凯凯通过查字典,知道了“薄”的意思:①不庄重;②厚度小;③轻微,少。

日记中“薄”的意思是;“薄.利多销”中“薄”的意思是。

(3分)2、下列词语中的“过”和“过故人庄”的“过”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过.访B.过.目C.雨过.天晴D. 三过.家门3、下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一艘艘货船从运河里驶来,轰鸣的马达声震耳欲聋....。

B.激烈的暴风雨过后,大海又恢复了风平浪静....。

C.瀑布从山顶直直地落下来,发出了山崩地裂....似的巨响。

D.白色石像鸦雀无声....地伫立着,保持着各种姿态。

4、下面的诗句中与《观潮》内容相关的一项是( )。

(2分)A.八月涛声吼地来B.春江潮水连海平C.海上明月共潮生D.唯见长江天际流5、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4分)(1)钱塘江大潮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 )(3)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诗歌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如“巢、苇、罗”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体会诗歌中描绘的秋晚江上的景色,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珍惜自然之美,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四、教学资源•课文《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的多媒体课件或教材。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展示秋晚江上的景色。

五、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课所学的诗歌,回顾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创设情境:播放秋晚江上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景色。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绘秋晚江上景色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标记出生字新词,借助字典或生词卡片进行初步理解。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新词,进行集中讲解和练习。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确保字音准确、句子流畅。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分段指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节):描绘秋晚江上的景色,夕阳斜照、归鸟归巢。

•第二部分(第3-4节):进一步描写江边的芦苇和江水,以及作者的内心感受。

第3课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

第3课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的基本特点、情感表达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秋晚的江上》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秋晚的江上》这首现代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认真思考现代诗的形式和情感表达。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现代诗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意识到自己在提问的开放性和深度上还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我将在设计问题时更加注重启发性和层次感。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诗歌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提高课堂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现代诗,感受文学的魅力。同时,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秋晚的江上》是自由诗体,语言富有节奏感,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抽象的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现代诗的形式特点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秋晚的江上》这一课。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秋天的江边景色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现代诗中描绘的秋晚江景的奥秘。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精推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积累“归巢”“芦苇”“驮着”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与节奏。

3.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图片一、新课导入1.出示白居易的《暮江吟》前两句,引出课题。

2.齐读诗题——《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2.学生读诗。

第一遍,读准字音。

强调巢(cháo),和苇(wěi)的读音,辨析多音字尽的读音。

图片第二遍,读出节奏,并讨论读完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过,江边的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三、赏析诗歌(一)学习第一小节1.齐读第1小节,圈出这一节描写的景物。

说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鸟儿、斜阳)2.说说看到了怎样的鸟儿?(倦了的鸟儿驮着斜阳的鸟)3.小组交流:“倦了”、“驮着斜阳”带给你怎样的画面?展开想象讨论。

小结画面:第一段写了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鸟归巢的画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1.自由读第二小节,画出这一段描写的景物。

想一想:第二节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斜阳、芦苇)图片2.在画面的描写中,你觉得这一段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妙?(翻、掉、妆、红颜)(1)做一做:请学生上台做一做“翻”的动作?理解文中“双翅一翻”的含义。

翻:把画面由天空降落到了江面,跳跃感很强。

这一翻,斜阳的余晖都掉到江面,这一翻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活泼。

(2)换一换:能不能把“掉”换成洒?不能,掉表示是一下落下,表现出瞬间的变化,洒没有这样的表现效果。

(3)猜一猜:“红颜”是指什么?1.红的颜色2.貌美的女子(4)论一论:“也妆成一瞬的红颜”的表达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①拟人,“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秋晚的江上 名师教学课件PPT课件(2)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秋晚的江上 名师教学课件PPT课件(2)

总结学法
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抓住描写景物 的关键词语,从景物的颜色、动作、样子 展开想象。
课后作业
1. 把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中的景色。
谢谢谢 谢
初读古诗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带着对秋景的喜爱之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画面。
双翅一翻,
归巢的/鸟儿,
把斜阳/掉在江上;
尽管/是/倦了,
头白的/芦苇,
还驮着/斜阳/回去。 也妆成/出这一小节描写 的景物。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怎样的 画面?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形象展现了江中夕阳 的倒影好像从鸟翅上
掉下来的一样。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拟人。写出了夕阳的 光辉洒在芦苇丛中的
景象。
“妆红颜”
“头白”
“红颜”
从“头白”到“红颜”,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芦 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了一丝情趣,给图画增加了 色彩。
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第2小节。
画面: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鸟驮着斜阳归巢了。
句子品析
鸟儿飞倦了是什么样的状态?“驮”是一种什 么样的状态?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作者采用拟人的 手法,将鸟在夕阳下 飞翔的情景写得富有
还驮着斜阳回去。 诗意化。
突出了鸟的疲倦, 劳累的状态。
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第1小节。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朗读时带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后两句, 边读边想象画面。
仿写练习
夕阳落山,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请你模仿诗歌 最后一句写一写。

四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考题

四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考题
[3]第一小节中的“驮着”一词能不能改成“带着”?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 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
[5]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_____的情怀。
7. 古诗赏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_。
[2]解释词语:
题:_______ 缘:_________ 不识:_____________
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鹿 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诗句中“闻”的意思是( )。
A.消息 B.听 C.用鼻子闻
[2]这首诗的作者是(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A.动态美 B.静态美
[2]下列说法,正确的用“√”选出。
A.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
B.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
C.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11. 古诗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晚的江上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1926年版《》诗集中。

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的,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秋晚的江上
作????者
创作时间1923年10月30日
创作地点
出????处《》
文学体裁现代诗
作品原文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①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②的芦苇③,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④了。

[1]
作品注释
①斜阳: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②头白:用拟人的手法,指芦苇顶端已呈白色。

③芦苇:一种高大的禾草,具的根状茎,叶宽而扁平,大型刷子状圆锥花序,广布潮湿地带,用作编制席子、
帘子、格子。

④红颜:此处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写作新诗的诗人受旧诗词的影响很大,所以那个时候的新诗都有很浓重的旧诗词风格。

除了是用白话来抒写之外,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往往和旧诗词没有多大差别。

这是当时诗歌的一大特色。

刘大白也正是如此,他虽想试着去写纯粹的,但这首诗在格律上还些许遵循原来的要求,所以还是可以看出来其受旧诗词影响的痕迹。

《秋晚的江上》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2]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内容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的鸟儿想回巢去。

这时候,天色已晚。

斜阳的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黄昏的景色,在诗人的笔下,带着一股悲哀的美。

“倦”、“驮”
是关键二字。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像,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

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和奇丽的想像,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

这样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3]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诗人原只注意江上的飞鸟,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

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

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

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

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

情景十分动人。

第二段是第一段情景的继续与开展。

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

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看作是诗人想像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

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于一种自由的生活。

[3]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诗人把眼光从江上转移到江边的芦苇。

夕阳的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

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红色。

构成秋天黄昏江上一个美丽的画面。

整首诗富于旧诗词的情调,寥寥数笔,即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同时又有诗人自己的风格,就像最末两句,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4-5]?[6]
结构
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

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都呈示出泰戈尔与日本俳句的风格。

刘大白注重于情与景在自然的描写过程中的契合。

这便是旧诗里所谓的诗画结合、情景交融了。

[5]
中国诗人、学者、教育家:诗人的笔下,带着一股悲哀的美,正是这一种美,叫人留恋,也叫人感伤。

恋念的是老去的斜阳,感伤的是斜阳的老去。

美总是短暂而叫人惋惜的。

[3]
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年—1932年),浙江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