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艺体生备考百日突围+专题14+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解析
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课件】-高考一轮地理单元复习(通用版)
原来的农牧界 线向西北推移
荒漠化趋 于严重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知识点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知识点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B.人口增长快,工业发达C.耕作技术和方式落后, 作物品种少
D.滥垦滥伐,破坏地表植被10.黄土高原A小流域综合
治理的重点是( )A.保持水土
B.提高中、
低产田的产量
11.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B)A. 甲处通常用作耕地 B.乙处C适.宜改开良垦土成壤梯田,种D植.水解稻决C农.村丙燃处料应不大力足植树 造林 D.丁处打坝建库
C
6.贵州省石质荒漠化面积和潜在石质荒漠化比例都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大风日多 B.工农业发达,植被破坏严重C.石灰岩广布,易
溶蚀 D.地质灾害频发,易引起缺水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当堂检测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 来防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见下图),可增强沙 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 人。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 ,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知识点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林体系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作业(20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作业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作业)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作业的全部内容。
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读图,回答1~3题.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气候变暖B.土地荒漠化C.旱涝灾害D.水土流失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用水B.沙漠广布C.过度放牧D.气候干旱3.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①放弃全部耕地②合理调水③加强能源建设④恢复自然植被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民勤县由于过度用水导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从而使该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要进行治理就必须找准方向,“对症下药”,因此主要解决由于过度用水所导致的问题。
答案:1。
B 2.A 3。
D(2016·沈阳质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国际公约》数据显示,在过去30年里,蒙古国约有850个湖泊和2 000条河流完全干涸,整个国家有四分之一变成了荒漠.据此完成4~5题。
高考地理艺术生专题十四环境保护
专题十四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下图为某区域简图,在流域的综合开发过程中,指出A地区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简述其理由。
2.【环境保护】近年来“生态浮岛”技术发展迅速。
浮岛上可种植水稻、美人蕉、空心菜、芦苇等多种植物。
下面左图是“生态浮岛”景观图,右图示意“生态浮岛”原理。
说明“生态浮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3.【环境保护】(10分)读‘‘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6分)(4分)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东方网2011年8月9日新闻:“近些年来,我国从自身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已逐步认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上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轨道。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A山和B湖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
(4分)(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6分)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城市“蓝化”是指城市建设中保留和增加水体面积,使水面与城市建筑、绿地有机结合共同组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如下图所示)清洁干净的水体主要反射蓝光,因而把城市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称为“蓝化效应”。
简述城市“蓝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6.[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多见于城市新住宅区园林设计,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指出雨水花园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7.环境保护尾矿是矿石经选矿厂选出精矿后的剩余物,尾矿库是用以堆存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一般由堆存糸统、排洪糸统、回水系统等部分组成。
尾矿库是矿山企业最大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也是矿山企业生产最大的危险源。
说明尾矿库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措施。
高考地理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共28张PPT)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清单
考点一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基础知识 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形成原因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其成因既有 自然原因 (干旱的气候背景及 气候异常),也有 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原因起主要作用。 (2)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
教师用书专用 知识拓展 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图示
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成因 ①自然原因(潜在因素):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夏季降水集中、多暴 雨, 土质疏松 、黄土直立性强,地表植被稀疏。 ②人为原因(主导因素):开垦坡地、毁坏树木、 过度放牧 、开矿、 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2)危害 水土流失发生地: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下游地区: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如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 含量剧增,形成“地上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 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2020高考地理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共28张PPT)高考 复习课 件高考 复习PP T课件 高考专 题复习 训练课 件
2020高考地理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共28张PPT)高考 复习课 件高考 复习PP T课件 高考专 题复习 训练课 件
④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荒漠,也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条件下形成的, 但其形成是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受不到西风的影响,因而降水稀少造 成的。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被毁的原因
直接原因: 人类开发 (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
伐、焚耕开垦,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等)
亚马孙热带雨林 开发利于当地人在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
高二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1.图为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是A.②①③B.①②③C.③②①D.②③①【答案】D【解析】由图中的因果关系,②和③造成了水土流失,所以②和③是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故而①为地表侵蚀;而土壤退化会造成植被条件差,推出③是植被条件差;所以②为地表起伏大。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A.植被条件变差B.地表起伏增大C.河道泥沙淤塞D.土壤质地变差【答案】C【解析】水土流失使得河流泥沙含量增大,致使河道因为泥沙淤积,而造成通航困难。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某生态调查小组对某区域进行了生态调查,其地表植被状况如右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A.滥采矿产B.滥伐森林C.过度放牧D.滥垦耕地【答案】C【解析】读图,在草原区主要的人类活动是放牧,水井周围出现沙地,只能是牧业发展导致过度放牧,大量牲畜在水井处饮水,将草地踏坏,导致草地沙化。
这种状况也称斑点状荒漠化。
C对。
采矿受矿产分布的影响,不会形成以水井为中心的圆形沙地,A错。
图示区为草地,没有森林,B错。
图示区是草地,不是耕地分布区,D错。
【2】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答案】C【解析】云贵高原地表崎岖,降水较多,水井设施少,多溶洞、地下河等,不可能在牧区打水井,A错。
江南丘陵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不需要水井设施,B错。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后易发生水土流失,不会以水井为中心形成沙地,D错。
只有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是我国主要牧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可以会过度放牧,导致图示情况发生。
C 对。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生态环境问题。
3.(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项选择题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
读黑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黑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A. 黑河属于内流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 图中乙处最有可能形成冲积扇,丙处可能有大面积沙丘分布C. 受降水、蒸发、下渗等因素影响径流量从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D. 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森林破坏严重2. 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游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水污染等,应节约用水。
B. 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
C. 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
D. 在流域内大兴水利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答案】1. C 2. D【解析】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防治。
【1题详解】根据题干和图示内容可以知道,黑河属于内流河,水源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答案A错误,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的地方,甲处最容易形成冲积扇,图中乙处出山口较远,不可能形成冲积扇,故答案B错误,从中游向下游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幅增加,沙质土壤,水分下渗增加,所以受降水、蒸发、下渗等因素影响径流量从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答案C正确,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而森林破坏属于人类活动,故答案D错误。
所以选C。
【2题详解】黑河流域为干旱的荒漠地区,由于人为破坏植被,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荒漠化严重,所以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同区域应该结合当地存在的严重的环境问题,采取合理措施,中游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水污染等,应节约用水,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减少水资源的用量,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努力保护植被,河流径流量较少,在流域内大兴水利设施,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大兴水利设施”不合适,应适当建设,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D。
2018年新课标高考地理(全国卷)艺考生文化课冲刺课件:课时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共39张PPT)
【答案】
(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
气候区。 (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 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 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 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 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 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特性:比本地原 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 沙。 (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 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因此,这一 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
(2016· 上海卷)(十六)撒哈 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 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 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 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 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课堂导学】
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措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荒漠化的成因 我 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 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 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 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 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 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 常起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 如下:
【思维拓展】
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思维拓展】
高考地理专题提升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 2)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读以下图“世界某地区图”,达成以下各题。
1.与图中荒漠形成主导原由同样的地域是( )①阿拉伯半岛的荒漠②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荒漠③澳大利亚中西部的荒漠④塔里木盆地荒漠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图示季节 ,沿河流各段及周边地区地理现象的描绘不正确的选项是( )A. ①①③② ②河段正当丰水期B.②①③② ③河段水量减少C.③①③② ④河段沿岸草木枯黄D.④①③② ⑤河段丛林茂盛答案: 1.A; 2.C分析: 1.读图 ,依据经纬度能够判断 ,图示区是尼日利亚 ,荒漠位于北部 ,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形成的。
阿拉伯半岛的荒漠,澳大利亚中西部的荒漠 ,都是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形成,①、③对。
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荒漠 ,是因位于山地背风坡 ,降水少 ,形成的 ,②错。
塔里木盆地沙漠是因深居内地 ,大海水汽难以抵达形成的,④错。
A 对。
B、C、D 错。
2.依据图中的风向剖析 ,此时北半球应是夏天 ,气压带、风带北移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超出赤道形成的图示的西南风。
风来自大海,携带水汽多 ,给沿岸地域带来许多降水。
①→②河段正当丰水期 ,A 正确。
②→③河段流经荒漠区,蒸发、下渗水量多,又缺乏水源补给,所以水量减少,B 正确。
③→④河段此时是雨季,沿岸草木旺盛,C 不正确。
④→⑤河段是热带雨林天气 ,丛林茂盛 ,D 正确。
所以选 C。
土壤在水微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损坏、剥蚀、搬运的过程 ,称作土壤侵害。
读印度土壤侵害强度空间散布图,达成 3-5 题。
3.甲、丁两地土壤侵害强度差别较大的主要影响要素有( )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4.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害危害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5.为防治土壤侵害 ,甲地域可采纳的举措是 ( )①平坦土地 ,鼎力发展栽种业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少水土流失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举措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3.C; 4.B; 5.B分析: 3.图中甲处土壤侵害强度显然大于丁处 ,联合丁位于德干高原 , 地势平展 ,降水较少 ,以及甲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量大等知识 ,可判断答案。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专项选编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解析版-文档资料
2019年高考模拟地理精选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一、选择题,每题4分(22)图甲和图乙是我国某地区近二十年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图甲图乙1.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南方地区D. 西北地区2.从图1可知,该地早期土地利用导致的生态问题是()A. 土地沙漠化B. 水土流失C. 土地次生盐碱化D. 湿地锐减3.该地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是()A. 湿地的保护B. 红壤的改良C. 盐碱地的治理D. 风沙的治理【小题1】C【小题2】B【小题3】B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和土地利用情况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图可知,该地区治理前后草灌木丛比例,常绿植被比例增加,说明该地为亚热带地区,C正确;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均为温带地区,ABD均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图1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且种植业土地利用比例较大,山区土地利用比例较高,林业比例较小,植被保持水土功能较弱,所以易发生水土流失,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上题结论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且据图1可知,该地区山区种植业土地利用比例较大,可判断应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广布低产酸性红壤,因此该地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是红壤的改良,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4.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 土壤、水源B. 地形、河流C. 风向、地势D. 光热、降水5.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土地盐碱化C. 沙尘暴D. 洪涝灾害【小题1】D【小题2】B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甲地区位于欧洲西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多雨,光热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条件;乙地区位于中亚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故水资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条件。
2018版高考地理《600分考点+700分考法》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法4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的分析1来自 湿地的功能 2. 湿地减少的原因
3. 湿地问题分析方法
主要从降水量及季节变化、蒸发量(与纬度位置、气温、空气饱和度等有关)、下渗
能力(与植被覆盖度相关)以及排泄能力(与地形有关)等方面。
[山东文综2014·45](10分) 考例剖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 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 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 植被浅沟示意图。
性伐木;③过度的迁移农业; 需求;②发达国家的无度
3.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
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 (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变暖。 (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锐减。
专题15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考点41 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综合考法 生态环境问题的答题思路
考点41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考法1 区域荒漠化成因与防治措施分析 角度1 荒漠化成因分析 角度2 荒漠化措施分析
考法2 我国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考法1 区域荒漠化成因与防治措施分析
01 角度1 荒漠化成因分析
1.人为因素 从人口规模、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 技术等方面分析 2.自然因素 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疏松的沙质沉积 物(物质基础)、多大风条件(动力因素)
02 角度2 荒漠化措施分析
2018高考地理考前押题环境保护(含解析)
2018高考地理考前押题:环境保护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石家庄市是华北地区的大型城市和工业聚集区,冬季大气污染比较严重。
下图示意石家庄市城区SO2浓度随高度变化。
(1)结合材料,描述石家庄市上空SO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
(2)石家庄市冬季SO2浓度高的原因是什么?该日上空1.5千米左右SO2浓度出现极大值可能与什么因素相关?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可得出石家庄市上空SO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石家庄市冬季SO2浓度高的原因主要与冬季燃煤取暖有关;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石家庄市上空 1.5千米左右SO2浓度出现极大值,最可能是由逆温现象导致。
答案:(1)高度在1.1千米以下,SO2浓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高度在1.1~1.5千米,SO2浓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高度在1.5~2.3千米,SO2浓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高度在2.3千米以上,SO2浓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2)石家庄市冬季气温低,生活供暖加大了对煤炭的需求量,由于能源利用率低,使能源消费中SO2排放增多。
上空出现逆温现象,近地面的SO2气体不断在1.5千米处高空集聚,出现SO2浓度极大值。
2.(10分)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几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水域面积从1996年的67平方千米缩小到现在的41.8平方千米,水质也不断恶化,pH由7.4~7.8上升到9.0~9.42。
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
读“红碱淖湖区域图”,分析红碱淖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湖泊湿地问题。
湖泊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
答案: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河流上游修建大坝拦水,使进入湖泊的水量减少;过度开采矿产和抽取地下水,使得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工业向湖泊及河流中排放大量污水,导致水质变坏;牧民在湖泊周边过度放牧,导致土地退化。
专题2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16年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原卷版)
【课标解读】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2.森林的生态效益,现存的原始森林的主要分布地区3.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脆弱性的表现4.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及采取的保护措施【自主梳理归纳】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发生在及一些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石质荒漠化和。
【注意提示】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1)植被景观:图中①为温带草原,②为荒漠草原,③为荒漠。
(2)年降水量:图中A为400 mm,B为200 mm,C为50 mm。
(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气候,地表水贫乏,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分布着大片。
【注意提示】我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荒漠分布纬度的不同中国的荒漠位于35°N~50°N之间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比世界上其他荒漠带的范围(南北纬15°~35°之间)偏北l5°~20°左右,这主要是由西北地区所处的特殊位置和地形所造成的。
中国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水汽主要来自由东南太平洋、南海、盂加拉湾和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的夏季风。
广大西北地区因探居内陆,距海遥远,夏季风到达那堕已是强弩之末,加之南部和东南边缘又有昆仑山。
秦岭、吕梁山、大兴安岭等高大山系和巨大的青藏高原为屏障,湿润的海洋气流(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难以进入;西部和西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对大西洋水汽和北冰洋水汽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因此夏季水汽非常贫乏,降水稀少。
冬季,由于北方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山屏障,来自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区的强大干冷气流直泻南下,导致气候异常寒冷干燥。
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4-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有答案)
【课标解读细化】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2.森林的生态效益,现存的原始森林的主要分布地区3.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脆弱性的表现4.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及采取的保护措施【思维发散训练】1.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3.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4.大部分年降水量小于300 mm的内陆地区,应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5.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沙地地区和年降水量略大于400 mm的东部旱地地区,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6.有人说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下面一些形象比喻,请说出各蕴含了森林的哪一种环境功能:A.天然“净化器”;B.天然“吸尘器”;C.天然“蓄水池”;D.天然“绿色卫士”;E.天然“消声器”;F.天然“美容师”。
7.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为什么?8.如果你是当地农民或伐木工人、当地政府官员、跨国公司木材供应商、欧洲发达国家首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巴西环保部门官员,你认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巴西热带雨林?【参考答案】1.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
2.(1)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南部有青藏高原,这样来自东南和西南的夏季风湿润气流对本区来讲,或是强弩之末,或受阻挡难以深入。
(2)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则将已经长途跋涉的西风气流阻挡在外。
(3)本区的北部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大山地作为屏障,就使得冬季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异常干燥寒冷。
这样,西北地区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
强大的风力作用吹蚀地表,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并发展扩大,广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新人教版
考纲解读考纲下载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全国卷五年考题核心知识点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的防治措森林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危统计题型备考指南2014课标I,36(2) 、(3) 、(4)题,18分2013课标n,36(1)、(3)题,14分2016课标叭36(3)题,6 分2014课标I, 7〜9题,12分2013课标n,I37(3)、(4)题,害和保护措施10分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定位1.识记: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2 .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3 •应用:针对不同区域的荒漠化问题,提出其合理的防治措施。
I多维互动课堂I考点层级突破综合题区域环境下的生态效益或者考查森林对地下水选择题综合题命题重点:1.以区域图为载体,利用图中经纬网定位,结合图中降水量等信息,考查区域荒漠化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2 •常结合示意图或统计材料,考查森林在不同及生物的影响。
考查形式:0.6左右,右。
热点探究:多以综合题难度系数在分值为8分左西北地区、南美热带雨林。
知识体系预览1 - 'rTjH."^l V 一・盘迩化卜k迤活甜M話一考点一荒漠化的含义及形成[核心知识再现]1认识荒漠化(1) 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 主要成因: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 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 渍化。
氏■-总老’ 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提示 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备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4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标解读细化】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2.森林的生态效益,现存的原始森林的主要分布地区3.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脆弱性的表现4.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及采取的保护措施【构建知识网络】【思维发散训练】1.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3.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4.大部分年降水量小于300 mm的内陆地区,应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5.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沙地地区和年降水量略大于400 mm的东部旱地地区,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6.有人说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下面一些形象比喻,请说出各蕴含了森林的哪一种环境功能:A.天然“净化器”;B.天然“吸尘器”;C.天然“蓄水池”;D.天然“绿色卫士”;E.天然“消声器”;F.天然“美容师”。
7.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为什么?8.如果你是当地农民或伐木工人、当地政府官员、跨国公司木材供应商、欧洲发达国家首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巴西环保部门官员,你认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巴西热带雨林?【参考答案】1.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
2.(1)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南部有青藏高原,这样来自东南和西南的夏季风湿润气流对本区来讲,或是强弩之末,或受阻挡难以深入。
(2)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则将已经长途跋涉的西风气流阻挡在外。
(3)本区的北部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大山地作为屏障,就使得冬季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异常干燥寒冷。
这样,西北地区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
强大的风力作用吹蚀地表,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并发展扩大,广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3.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4.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5.沙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为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相结合。
旱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6.A.净化空气;B.吸烟滞尘;C.涵养水源;D.保护农田;E.减弱噪声;F.美化环境。
7.(1)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着相同贫瘠的土壤;(2)热带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8.发散思维,言之有理即可。
【自主梳理归纳】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发生在及一些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石质荒漠化和。
【答案】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土地沙漠化次生盐渍化【注意提示】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1)植被景观:图中①为温带草原,②为荒漠草原,③为荒漠。
(2)年降水量:图中A为400 mm,B为200 mm,C为50 mm。
(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气候,地表水贫乏,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分布着大片。
【答案】干旱流水作用戈壁和沙漠【注意提示】我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荒漠分布纬度的不同中国的荒漠位于35°N~50°N之间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比世界上其他荒漠带的范围(南北纬15°~35°之间)偏北l5°~20°左右,这主要是由西北地区所处的特殊位置和地形所造成的。
中国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水汽主要来自由东南太平洋、南海、盂加拉湾和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的夏季风。
广大西北地区因探居内陆,距海遥远,夏季风到达那堕已是强弩之末,加之南部和东南边缘又有昆仑山。
秦岭、吕梁山、大兴安岭等高大山系和巨大的青藏高原为屏障,湿润的海洋气流(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难以进入;西部和西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对大西洋水汽和北冰洋水汽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因此夏季水汽非常贫乏,降水稀少。
冬季,由于北方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山屏障,来自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区的强大干冷气流直泻南下,导致气候异常寒冷干燥。
这样,西北地区终年处于极端干燥的环境,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干旱和半干旱区。
由于流水作用微弱,风成了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疏松裸露的沙质地表受到强烈风蚀,沙土不断推移、堆积和发展扩大,便形成了今日广袤千里的荒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 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2)人类活动不当,对、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不合理的灌溉。
【答案】人口激增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古代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近代北方农牧过渡地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现代迫于和,荒漠化趋于严重【答案】过度开垦破坏固沙植被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压力管理失误【注意提示】原生荒漠与次生荒漠的区别原生荒漠:指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荒漠。
主要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
其主要特点为水资源比较贫乏或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治理难度大。
次生荒漠:指人类活动造成的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土地退化。
主要包括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小腾格里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
其主要特点为土地下伏沙层裸露,原先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水分、植物条件相对较好,治理难度较小。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影响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1)预防。
(2)扭转的退化。
(3)恢复。
【答案】日渐丧失经济和社会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与提高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答案】生态平衡经济效益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
(2)利用和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5)控制。
【答案】水资源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林、牧能源问题人口增长六、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1.重要作用:既是重要的,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又是不可替代的,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答案】自然资源环境资源2.森林分布3.现状:世界森林面积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答案】减少热带原始林【注意提示】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得以大面积保存。
七、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影响大气中的,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调节全球。
3.世界宝库。
【答案】碳氧平衡水循环水平衡生物基因【注意提示】世界最大雨林——亚马孙雨林的成因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地区。
①赤道穿过亚马孙河流域的中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高温多雨;②亚马孙河流域地势平坦宽广,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③亚马孙河流域南、西、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海上吹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④南美洲北宽南窄,略成倒三角形,亚马孙河流域位于南美大陆的最宽处。
八、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生态的优势:强烈,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脆弱性的表现(1) 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土壤一般很贫瘠。
(2)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最容易遭受破坏。
【答案】光合作用生物循环有机质分解淋洗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注意提示】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在茂密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相同的贫瘠的土壤;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九、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破坏(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2.开发计划(1)修建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政策“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和财政包袱。
【答案】人类的开发人口增长和贫困亚马孙横贯十、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当前背景下,应该把放在第一位。
2.保护措施(1)鼓励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
(3)加强,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雨林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答案】保护保护性选择性采伐自然保护区【剖析高考真题】(2016•上海卷)(十六)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
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
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3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2分)3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6分)3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2分)3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4分)35.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4分)【答案】3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3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
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3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