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2019年备考的启示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地理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地理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地理试题分析试卷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方向,注重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材料注重创新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际合作的大国形象,试题灵活性强。

这是每年高考试卷的“灵魂”,也是高考试卷的指导思想,所以是基本稳定的、很少发生变化的。

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呈现出的高考试卷是有差异的。

下面做具体分析。

不变:①试卷的“育人功能”无处不在,如综合题第36题以“中国与俄罗斯合作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为材料,体现我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也引导学生体会合作的发展理念。

综合题第37题以“乌裕尔河的变化”为材料,试题贯穿可持续发展思想,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②试题注重学科素养的考查,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的考查也比较全面。

如第4--5题根据材料推测该城市的人口特点,考查了学生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根据该城市的人口特点确定是哪座城市,体现区域认知的考查。

试题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表现比较明显的试题,第6--8题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2、10、11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第37题(2)(3)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第37题(4)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变:今年试题变化的细节很多,①知识点的变化:今年没有考查往年常考点“农业”的相关知识,但增加了对人口的考查(第4--5题)、对交通的考查(第9题和第36题部分)和对河流整治的考查(第37题)。

还涉及到了板块边界的分布(第2题))和地球运动(第10题)。

今年增加的这几个考点都属于隔年考查的知识,可能隔1年或多年才考查。

②难度的变化:与去年相比,今年试题较易;选择题中人文地理所占分值也略有提高,由去年的3道增加到今年的6道。

③考查区域的变化:去年应该考查中国区域的第37题,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材料没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高考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及对教学与复习备考的启示——以2018年全国课标Ⅰ卷旅游地理试题为例

高考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及对教学与复习备考的启示——以2018年全国课标Ⅰ卷旅游地理试题为例

2018年6月,笔者参加了全国高考江西省文综卷地理学科的评卷工作。

本文以2018年全国课标Ⅰ卷“旅游地理”试题为例,在品读试题的基础上,对高考考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归纳考生答题中常见的错误,据此,谈谈高考总复习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复习。

一、试题品读(2018年全国课标Ⅰ卷)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

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地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有利于增加景区内居民收入,可减少对旅游收入的过度依赖,优化景区旅游环境;适度减少旅游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聚区面积,可降低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便于地震发生时游客疏散和安置,有利于保护游客的安全、降低财产损失,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试题品读】对地理文字信息进行分析,本题属于措施类问题,问题设置精细化,切口小,涉及具体区域并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分析,规避答题模板。

此题不是让学生列举措施,而是分析措施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命题手法在常规考查手法上有一定突破。

解题需要从材料入手,分清列举了哪些措施,然后再进行分析,考察了学生灵活处理知识的能力。

如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就减少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促进地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二、考生答题分析1.基本情况参考考试总人数:149843人,其中选考43题学生人数:84464人,占56%,平均分:4.73;选择44题学生人数:65379人,平均分5.26;判别卷(未填涂题号):9701人。

2.考生得分分布图(抽样)下图表是对选做“旅游地理”的考生进行抽样1万份的统计情况。

2018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备考启示

2018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备考启示

2018 年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2019 年备考的启迪地理:试题“深而广”,选项诱惑性强试卷概略2018 年全国一卷试题难易划分度较大,选择题选项有较大的诱惑性,学生很简单纠结半天都选不出答案。

综合题自然和人文地理的考察各占“半壁江山”。

试题持续了上一年的出题风格和表现形式,设问构造上仍是环绕同一主题递进式的设问,深层次、多角度考察。

素材内容选用导向特别明确,侧重从现在我国的伟大建设成就、生活中实用的地理两个主要方面选用素材,经过素材详细化以及层层设问指引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剖析此中包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育学生用地理思想剖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点明学习地理的适用性。

试题特色特色一:各模块考察趋于平衡由 2017 年与 2018 年考察的模块对照可看出,考察“自然地理”的比重降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邻近,各占“半壁河山”。

并且区域地理的考察占比增添,说明试题以地区作为载体,侧重考察对地区特别性的剖析,考察学生建立骨干知识间联系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迁徙能力。

也就是突显了“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从空间——地区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剖析、比较与评论”的要求。

特色二:知识涵盖面广今年的试题都是以“预料以外的情形资料”,侧重考察“情理之中的骨干知识”。

到处表现出对骨干知识的考察,内容波及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运动、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整体性和差别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关系。

必修所波及的大多数知识都有所涵盖,各模块的考察趋于平衡;既有上文说起的深度,还有必定的广度。

备考建议1、增强信息提取能力训练,注意信息与知识点的联系“审题——获取文字提示——获取图像提示——答题模板——联合资料和地区背景剖析”是解答地理试题的思想主线。

在平常学习中,我们应要注意将文字与图表资料有机地联合,以获取完好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

在审题目和资料的时候要注意画出“重点词”,如时空观点,新观点,地理术语等等,思考重点词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可否进行类比和知识迁徙。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

A .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品质
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日本的地震灾害 频繁,而大连地 质条件比较稳定。
第二组材料考察人口,以坐标图形式结合人口的知 识点,从某个直辖市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 的变化切入,这并不陌生,平时我们已经进行了相 关练习。值得思考的是第二问直接让选择出是哪个 直辖市,学生可能会陷入纠结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 复习备考策略
内容提要:
一、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全国卷1试题分析
二、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江西省近五年地理高考数据比较(新课标全国卷1)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选择题 24.13 24.44 26.08 18.9
36题 8.45 13.89 9.87 10.72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 2.51
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3分) 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3分)
工业分散?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
37题 10.51
6.7 7.62 6.04
选做题 5.04 4.58 5.66 4.19
总分 48.13 49.65 49.23 39.85
2018年 23.25 10.75
8.55 4.92 47.56
2018年全国卷I图表难度有所降低,选择题四组材料搭配 三个图,并且没有经纬网定位图,这就降低了定位的难度。
各自的优势区位 条件,而不是有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三地理试题之我见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三地理试题之我见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三地理试题之我见
又一年高考落下帷幕,考题也都公布于众。

各种评论不绝于耳,在一遍赞扬声中,站在考生和老师的角度,我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纵观全国卷三的地理试题,卷面都很简洁,图文内容都很精练,这节约了考生的阅读时间。

就内容板块而言,自然和人文知识各占一半左右,具体仍以主干知识为主。

特别是我一再强调的地名也涉及到了,由原来考查国内地名变为世界分区地名。

就试题难度而言,除37题外(问答题第二大题,4个小题共24分),其余各题与往年基本一致。

但就是这个37题,陡然增加了整套试题的难度,也改变了大家的许多预期。

作为带考老师的我听到考生刚考完下来就说“没想到锋面也能作为一道大题来考!幸好我复习到了”,我赶紧提醒不要讨论考过的题了,充分准备下午的考试吧,只是心中很担心啊。

一周了也鲜有对该题的详细解析。

现在来看,全国卷三的地理试题难度总体恐怕超过了全国卷一和卷二,跟往年颠倒了一下。

愿西南地区的考生不畏艰险,勇者无惧。

从2018高考地理的命题变化谈2019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年7月)

从2018高考地理的命题变化谈2019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年7月)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 出现“红色荒漠”(图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 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一)“ 一点四面”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2016年高考命题指导思想) 国家考试中心主任 姜钢 《中国高等教育》 2015年07月 1.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4.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 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5.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 促进作用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 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 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 稳定。
原文摘要 地理可通过反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引 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化视野。 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 试题可以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 前沿问题为背景和切入点,比如核能的利用及存在的风险…… 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 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 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
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 容改革姜 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分析高考真题对高三地理教学的启示

分析高考真题对高三地理教学的启示

分析高考真题对高三地理教学的启示摘要: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就是讲述被动式的教学已经无法适应高考的新思想;第二部分组要讲述高中地理的教学应该回归到生活化的教学,才能抓住高考的核心点;第三部分讲述高考真题对教师教学的启示总结。

关键字:高考,真题,高三地理,教学启示引言:近几年高考地理的命题一直坚持着育人的思想,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社会人才的选拔做了指导和引领。

在高考地理试卷的命题中,近几年都是保证试卷稳中带新,在原本基础知识上又呈现出多种的形式和风格,这样的设定,不仅让学生在高考中有书本的亲切感,而且同时也考察了学生是否具备了更加全面和完善的人格思想。

而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透彻的了解高考的风向标,找出高考地理试卷中“稳”与“变”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为学生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指引出一条更加清晰明了的前进方向。

一、被动式教学,无法适应高考的新思想。

在地理的实际教学中,更多的是采用被动的教学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很快的让学生吸收了课本上的知识点,但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做脱离课本之外新颖的题目时,他们就会犯难,不知道从何下手。

这个现象就足以暴露出被动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去提高学生多思维的空间,更不用说去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了。

如果长时间的去实施这种被动式教学方式,学生长时间一味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他们的感受只会是枯燥乏味,随后的也会对地理的学习变得机械冷淡,更不说让学生对地理充满学习的兴趣了。

出现这样的状态,是因为学生脑子笨?是因为学生不认真去学?之前就是这样教学生的,现在为什么就不适应了?其实这些都只是一小部分的外因,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还未惊醒和重视起来。

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只是将知识一味的给学生进行讲解,并未真正的走下讲台去看看学生到底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掌握了多少。

如果教师每堂课都是延续这样的教学模式,慢慢的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误的学习定位,学生就会觉得学习地理就是把课本的知识点死记硬背就行了,他们也更不会说是将生活实际与地理的学习之间联系起来,那自然在考试中也只是一个答题机器,遇到变形的题目只会犯难。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近三年来,云南省高考地理试题的内容和形式有了较大的改变。

2018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贴近考生的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首先,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在全国Ⅲ卷第44题中,考生需要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在全国Ⅰ卷第43题中,考生需要对震后重建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措施进行认识。

其次,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体现了服务人才选拔功能。

试题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提高试题探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例如,在全国II卷37题中,考生需要通过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的运用,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总的来说,云南省近三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明显的改变。

试题的改革不仅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更为重要的是,试题的改革将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地理试卷在2018年扩大了开放性试题比例,考查内容和方式具有多样性。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充分表达,而答案也是可控的。

例如,全国II卷43题第2小题要求学生设计依托“佛手山药”的旅游项目。

考生可以从旅游的游览、饮食、购物等多方面思考,提出策略、建议等,这样的设问和作答要求指向不唯一答案,留给考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考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考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2018年高考新课标地理全国I卷、全国II卷试题的设计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的。

试题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则,以图形为载体,生活为案例,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试题在题型、题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的命题思路,重视基础,考察能力。

以下是试题的主要特点。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特点分析本次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地理学科素养的综合能力。

试题涵盖了人地关系、综合思维运用和区域认知等方面,体现了地理与生活的实践应用。

1、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

试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体现了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例如,全国I卷44题强调了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全国II卷44题则涉及到白洋淀的生态保护,这些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发展关系。

除此之外,全国I卷37题涉及到乌裕尔河的发展,全国II卷37题则涉及到美国龙卷风频发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些试题都渗透了人地协调的理念。

2、强调综合思维运用综合性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性质。

试题强调综合思维运用,主要是引导学生能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全面的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特点与地理原理、概念。

例如,全国I卷37题涉及到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全国II卷37题则涉及到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与机制,在中部大平原高发的原因和影响等,这些都是综合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需要考分析各个地理要素,最终认识地理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除此之外,客观题中全国I卷6-8题涉及到河流阶地的相关知识,全国II卷9-11题则涉及到汾河流域降水等,这些试题也都体现了需要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从而得出答案的这一综合思维。

3、依托区域认知理念区域性是地理教学的另一特点,地理知识在呈现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区域为依托,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各种人地关系。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工作总结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工作总结

2018届高三备考工作总结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全体高三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高考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这一成绩的取得令全校师生为之振奋,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因为我和这届高三师生共同拼搏奋斗了一年,也更能深深体会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付出了大家太多的努力和汗水。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心里有太多的感受,焦虑、喜悦、希望、还有丝丝的遗憾。

一、指导思想1、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立足学生,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2、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为核心,切实提高课堂实效;3、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途径,激发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做题能力。

二、复习方法和策略1、把握高考的复习方向对比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与2018年考纲,研究考纲变化,更好地把握2018年新高考的命题走向,理清高考备考思路,增强备考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应对高考的能力。

2、复习流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总体要求是:(1)抓纲务本,夯实三基一标(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理论;标——课程标准);构建网络,形成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读图能力、应用能力、表达能力);按章节复习,做到全——稳——实。

(2)讲透高中自然地理,认识世界地理区域;活用人文地理观点,解决中国发展问题。

(3)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部分则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

(4)紧抓主干,突出重难点,精炼考点。

第一阶段具体方法与策略:(1)抓中间,促两头。

中间学生是主体,占到班级的大多数,抓住中间就是抓住整体。

同时对两边学生有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

(2)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对于学科主干知识尽量安排充足的时间,并放在复习的前期。

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2018高考全国Ⅰ卷地理真题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2018高考全国Ⅰ卷地理真题解析

【点睛】本题考查了气温高低的原理分析问题
考查区域认知能力
11.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大气环流
备考建议
加强信息提取能力训练,注意信息与知识点的联系 “审题——获取文字提示——获取图像提示——答题模板——结合材料和区域背 景分析”是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
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
核心考点三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 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 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3个小题。
6.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T0 B. T1 C. T2 D. T3 7.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 T3形成时期 B. T2形成时期 C. T1形成时期 D. T0形成时期 8. 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
核心考点四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 示。据此完成下面3个小题。
【点睛】本题考查了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重庆 为“山城”,毕节、遵义属于贵州省,云贵高原 “地无三尺平”,所以限速的是地形。
核心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9.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备考建议
训练读题能力。注意图文材料阅读分析,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 培养审题能力。在材料中画出“关键词”,获取有用信息,形成知识迁移。 读图能力培养。图例蕴藏着巨大的信息量,告诉学生图例给我们带来的提示。

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工作总结

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工作总结

2018年高三地理备考的工作总结2018年高考已经顺利完成,结合2018年高考题的命题特点谈一淡地理2018年备考的心得体会。

一、2018年高考题,主要有以下特点:1、试题在2017年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有新的改变;难度有所下降(1)、考查的核心知识点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与备考期间的模拟题类似,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气候特点、人口的变化、外力作用及地貌、环境保护、旅游地理等。

(2)、考法仍然是无图不成题,重点考察学生获取核心信息并加以处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材料题中体现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二、2018年备考的心得体会(一)、前期要做好备考的相关计划,要细致合理、要方便执行。

备考要有严密和详细的备考计划,而且要按计划严格执行,做好各位老师的协调,任务落实到位,切记前松后紧,要把我进度。

备考计划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第一轮:8月份至深一模考试前第二轮:深一模考试后至深二模考试前第三轮:深二模后至高考前第一轮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完成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所有基础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复习,不留死角;同时初步构建章节的知识网络,平时加强答题规范训练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第二轮主要任务是:构建章与章之间的知织串联以及模块之间的知识网络,加强答题技巧、获取有效信息、知识迁移、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三轮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加强限时训练、滚动训练、综合训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重温笔记本和错题本,进行高考前的心理辅导等。

(二)、要有明确的备考思路:1.把握增分点,加强针对性:加强选择题(44分),旅游地理(10分),非选择题的易得分点(模式化的知识)的训练。

2.基础知识常抓不懈、反复过关、常规典型题型(主要是全国卷高考原题)要高度重视;3.要引导学生精准审题,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要针对性反复强化学生书面表述能力。

学生要具备地理学科的思维分析问题,用规范的文字书写回答问题的能力;4.适当增加练习中开放性问题的数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应变能力;5.采取学案式教学,正确使用好课本、学案和资料,结合课本,重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高考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及对教学与复习备考的启示——以2018年全国课标Ⅰ卷“旅游地理”试题为例

高考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及对教学与复习备考的启示——以2018年全国课标Ⅰ卷“旅游地理”试题为例

高考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及对教学与复习备考的启示——以2018年全国课标Ⅰ卷“旅游地理”试题为例引言:高考是每个学生十分重要的考试,也是对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检验。

而学生的答题情况往往能够反映出教学内容的覆盖度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本文将以2018年全国课标Ⅰ卷中的“旅游地理”试题为例,对考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教学和复习备考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

一、2018年全国课标Ⅰ卷“旅游地理”试题概述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考试题目,是高考考生面临的一大挑战。

选择了2018年全国课标Ⅰ卷中的“旅游地理”试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考生对该学科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具体考题包括地理知识的基础性问题、综合分析与应用的较难问题。

二、对考生答题情况的分析1.地理基础知识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在选择题中,有不少考生对一些基础概念和常识性问题理解不透彻。

例如,在题目中涉及的“主客观旅游资源分类的特点和联系”的问题中,有学生将这两种具有明显差异的资源分类混淆,表明仍然存在对地理基础知识理解的盲区。

2.综合能力的缺乏在分析应用题中,绝大部分考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足。

例如,关于“云南省是我国十大旅游目的地之一,特色旅游资源丰富”这一论述,考生需要结合相关内容给出论证,但有很多考生仅仅是平铺直叙,未能提供充分的内容支撑和具体的例子,表明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三、对教学和复习备考的启示1.深化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地理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学习。

通过梳理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和关系,提高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地理相关书籍,拓宽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深度。

2.培养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外拓展活动,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

3.高效复习备考学生在备考时需要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利用各种复习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018高考地理分析,2019高考地理预测

2018高考地理分析,2019高考地理预测

2018高考地理套路,2019高考地理预测今年的高考地理(全国1卷)考点、材料,全部都在意料之中。

这个节奏,真的太出乎意料了!居然没有意外!能讲到考点、材料不是因为关老师有多牛,而是考试套路太深了!今天命题套路非常深:1.政策导向。

今年高考所有地理材料,均紧密结合国家大政方针。

比如对中日精密机械工业的考察,对西南交通的考察,对扎龙湿地保护的考察,对一带一路第一个大项目,中俄合作开发亚马尔半岛天然气的考察。

2.服务生活。

地理研究服务现实生活的趋势比较明显,高考地理也是如此。

比如对地球运动考察,不再是抽象的规律,而是要解决实际生活中坐车避太阳的问题。

对人口问题的考察,考的是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别,也是传统经典地理研究中没有的,中国特色的现实问题。

旅游地理考察的九寨沟灾后恢复,环境保护考的是全球变暖。

抽象类题目只有一道河流地貌,而且背景是我国河流从大开发转向大保护。

3.常规考点。

在考察知识点上,今年高考地理依然是延续以往的套路。

没有新增之前未考过的考点,以往五年真题中可以所有的考点。

比如区位分析,自然环境分析,区域分析依然是主题。

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换汤不换药。

2019高考地理趋势预测一是考试素材,依然会是崭新的。

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社会经济热点话题。

比如一带一路的新成就,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中国特色课题。

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看新闻,分析热点,当然是关老师这样的地理老师的任务,学生负责听进行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看新闻的原因,同样的知识点每年要讲的例子都不一样。

二是考点,依然是主干知识。

高考地理,一直突出地理科学思维和科学而方法的考察。

虽然每年具体考点都不一样,但考察范围是非常小的。

关键还是主干知识,还有贯穿其中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地理思维。

所以关老师的地理课主要是讲地理思维,联系实际生活。

比如通过猪八戒讲地域文化,通过吃肉讲区域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2019年备考的启示
地理:试题“深而广”,选项迷惑性强
试卷概况
2018年全国一卷试题难易区分度较大,选择题选项有较大的迷惑性,学生很容易纠结半天都选不出答案。

综合题自然和人文地理的考查各占“半壁江山”。

试题延续了上一年的出题风格和呈现形式,设问结构上还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的设问,深层次、多角度考查。

素材内容选取导向非常明确,注重从当今我国的伟大建设成就、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两个主要方面选取素材,通过素材具体化以及层层设问引导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点明学习地理的实用性。

试题特点
特点一:各模块考查趋于均衡
由2017年与2018年考查的模块对比可看出,考查“自然地理”的比重下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相近,各占“半壁江山”。

而且区域地理的考查占比增加,说明试题以区域作为载体,注重考查对区域特殊性的分析,考查学生构建主干知识间联系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

也就是突显了“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的要求。

特点二:知识涵盖面广
今年的试题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

处处体现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运动、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关系。

必修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有所涵盖,各模块的考查趋于均衡;既有上文提及的深度,还有一定的广度。

备考建议
1、加强信息提取能力训练,注意信息与知识点的联系
“审题——获取文字提示——获取图像提示——答题模板——结合材料和区域背景分析”是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要注意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地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

在审题目和材料的时候要注意画出“关键词”,如时空概念,新概念,地理术语等等,思考关键词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能否进行类比和知识迁移。

读图时应注意图名、图例等信息,尤其是图例,全国卷与广东卷相比,图例数量大幅减少,意味着提示范围进一步缩减,所以我们更应该琢磨图例给我们带来的提示。

2、“以不变应万变”,着重主干知识的梳理和重构
教材是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应多钻研教材,落实课本知识。

尤其注意透彻理解书本上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以及结论的推理过程,高考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

把握多种地理要素、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内在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分析地理问题。

3、善于利用地图册,锻炼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学科能力。

很多地理命题都以区域地图为载体,将地理问题置于具体的区域中,考查我们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来分析、评价、论证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当中需要不断锻炼区域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

首先,我们要熟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重要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再者,我们要利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框架对书本上和地图册上典型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背景进行梳理;最后,我们还需要提炼其中的典型思路,整理到笔记本当中,在以后做题的时候可以进行知识迁移。

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专题”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措施等,可以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其他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

4、注重能力培养,积累“地理术语”
高考答题是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所以需要在复习备考中重视地理能力培养。

例如,计算能力、等值线的判读、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

通过新情景和新材料,不断练习和提高对主干知识的运用能力。

做题的时候还要注意地理术语的积累,以减少答题的文字量,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