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教师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含解析1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含解析1

4 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

B.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C。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D。

以乱易整,不武.武:威武.项,“武”应为“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即“武德”.2。

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

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行李”,文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今天通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相同.项,《左传》中的“传"不同于“志”“记”,是解说经义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选择题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是哪位历史人物?A. 秦昭王B. 赵括C. 孙武D. 烛之武2.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使用的策略是什么?A. 武力对抗B. 外交谈判C. 心理战术D. 经济制裁4. 根据故事,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是什么?A. 秦军被彻底击败B. 秦军撤退C. 双方达成和平协议D. 秦军继续进攻5.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的身份是:A. 普通士兵B. 军事将领C. 外交使节D. 谋士二、填空题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通过_________的方式,成功说服了秦军撤退。

2. 在这个故事中,烛之武展现了他的智慧和_________,使得秦军不敢轻易进攻。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_________比武力更为有效。

4. 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_________,当时的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5.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中国_________的外交智慧。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内容。

2. 烛之武在故事中使用了哪些策略来达到目的?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现代有哪些启示?四、论述题1. 论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2. 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现代外交策略的启示。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1. 假设你是烛之武,面对秦军的进攻,你将如何制定策略?2. 请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于现代领导者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启示。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的个人品质对成功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现代管理学理论进行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同步测试 第1单元 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同步测试 第1单元 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基础巩固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军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C.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D.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盟誓)【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驻军;B项,出使的人;D项,结盟。

2.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解析】①③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⑥结构助词,的;⑤代词,这件事,指秦、晋围郑这件事。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B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吾其还也C.秦伯说,与郑人盟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A项“共”通“供”;C项“说”通“悦”;D项“知”通“智”。

4.下列加点的词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肆其西封.B.朝.济而夕设版焉C.越国以鄙.远D.烛之武退.秦师【解析】B项中的“朝”与例句中的“东”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封”是疆域的意思;C项,“鄙”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退”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C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A项,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

古义:东行道路上的主人。

B项,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义:使者。

C项,戍,古今同为“戍守”;D项,夫人,今义:对一般人妻子的敬称。

古义:那个人。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解析】B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教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教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一、选择1 .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秦军汜(仿n )南佚(yi)之狐夜缱(zhui)而出B .越国以鄙(bi)远君之薄(b6 )也共(gong)其乏困C .朝济(ji)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e )失其所与(yu)D .假设不阙(ju4 )秦,将焉取之使杞子、逢(pSng )孙、杨孙戍之2.以下句子,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夜缱(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 .越国以鄙(边邑)远C .行李之往来,共(同"供”,供应)其乏困D .阙(损害凑以利晋,唯君图之3.选出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A.①无能为也已②且贰于楚也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①共其乏困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何厌之有C .①秦伯说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D .①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失其所与,不知4.以下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 ."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为哪一项[]A .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B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 .以为得之矣6.以下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D.郑既知亡矣7.选出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例:晋军函陵A.秦伯说,与郑人盟B.因人之力而敝之C.朝济而夕设版焉D.既东封郑8.以下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无事9.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以其无礼于晋吾祖死于是B .以其无礼于晋扶苏以数谏故C .许之高可二黍许D .吾其还也吾视其辙乱10.选出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日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C.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D.朝济而夕设版焉焉用亡郑以陪邻11.以下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C.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12.以下几项中,不是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理由的一项为哪一项()A.郑是小国,对秦无多大用处B.亡郑对泰有害而无益C.放过郑国对秦有益而无害D.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必将犯秦13.以下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秦伯说,与郑人盟B .失其所与,不知C .朝济而夕设版焉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A 项“说”通“悦”;B 项“知”通“智”;D 项“共”通“供”。

答案:C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郑人盟.盟:结盟 B .既东封.郑封:封地 C .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D .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解析:B 项“封”,把……当成边地。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A .夜.缒而出,见秦伯 B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C 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都是意动用法。

A 项,夜,名词作状语;B 项,军,名词用作动词;D 项,亡,使动用法。

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敢以.烦执事 C.⎩⎪⎨⎪⎧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D 项,两个“焉”都是句末语气词。

A 项,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 项,以:介词,因为/介词,拿。

C 项,其:代词,代指郑国/语气词,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答案:D5.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解析:A 项,“不能”的古今意思均指不能够。

B 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C 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基础专练1.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解析:选 C A 项,“知”通“智”; B 项,“说”通“悦”; D 项,“已”通“矣”。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军:驻军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C.以乱易.整易:交换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解析:选 C 易:替代。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庞然.大物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解析:选 D A 项,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

B 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

C 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

D 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子亦有不.利.焉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选 B B 项,古今同义,不好。

A 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 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 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5.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解析:选 C A 项,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B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C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 D 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6.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50分钟,56分)一、基础达标(3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曰:“臣之壮也。

” 辞:推辞B.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只有选D。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选C。

连词,因为/介词,用。

A项,语气词,表陈述;B项,连词,表假设,假如;D项,代词,它。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晋军函陵A.越国以鄙远B.邻之厚,君之薄也C.与郑人盟D.以乱易整,不武选C。

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结盟”和“驻军”。

A项是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B项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

D项是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名词。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选C。

有益,有好处。

古今义相同。

A项,夫人,古义是那人,今义是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B项,东道主,古义是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是请客的主人。

D项,行李,古义是出使的人,今义是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选C。

A项,“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应是“于晋无礼”。

B项,“贰于楚”状语后置,应是“于楚贰”。

C项,“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应是“有何厌”。

D项,“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应是“于君有益”。

6.下列对本文有关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B.“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C.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名,古代婴儿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成人冠礼时取字。

人教课标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课时练

人教课标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课时练

第1页 共6页 (人教课标版)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课时练 (武邑县第二中学)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一、选择题( )A.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夫晋,何厌之有D. 失其所与,不知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朝济而.夕设版焉//舍生而.取义者也 B.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 阙秦以.利晋//以.塞忠谏之路也 D. 吾其.还也//必先苦其.心志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 行李..之往来 C. 子亦有不利..焉 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 夜.缒而出,见秦伯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朝.济而夕设版焉 5. 从句式特点的角度分析,下列各句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D. 夫晋,何厌之有6. 下列对文学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丘明,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因其世代为左史官,所以人们尊其为左丘明。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信奉儒家思想。

B.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所以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他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国别体史书《左传》,和《国语》一起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C.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因为它与《公羊传》和《穀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作品,所以又被人们称为“《春秋》三传”。

D. 《左传》主张重人事、轻天命,提出“社稷无常俸,君臣无常位”的进步历史观,但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活动却予以否定和诬蔑,也表现出了它的局限性。

二、填空题“之”字分类,把序号在写横线处。

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惟君图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用作代词的是。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选择题1.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是何人?A. 一位古代书法家B. 一位古代军事家C. 一位古代政治家D. 一位古代外交家2. 在故事中,烛之武是如何成功退秦师的?A. 通过武力B. 通过外交手段C. 通过贿赂D. 通过暗杀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4. 以下哪个成语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有关?A. 画龙点睛B. 以柔克刚C. 望梅止渴D. 破釜沉舟5. 烛之武在故事中使用了哪些策略?A. 军事策略B. 心理战术C. 经济制裁D. 政治联姻二、填空题6.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利用了________的智慧,最终使秦军撤退。

7. 故事中,秦军原本计划攻打的是________国。

8. 烛之武通过________的方式,说服了秦军,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9.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________的重要性。

10. 在故事中,烛之武的行动展示了________的外交策略。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

12. 烛之武在故事中展现了哪些个人品质?1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现代外交有何启示?14. 烛之武是如何利用智慧和策略,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战争?15. 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哪些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方法?四、论述题16. 论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古代外交策略的影响。

17. 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智慧与勇气的关系。

18.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在今天是否仍有现实意义?请结合现代国际关系进行论述。

19.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哪些领导力的要素?20. 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如何理解“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五、案例分析题21. 假设你是烛之武,面对秦军的威胁,你将如何制定策略以保护你的国家?22. 如果烛之武没有成功退秦师,你认为可能会发生哪些后果?请结合当时的政治局势进行分析。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精选十三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精选十三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精选十三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C、秦军旦暮渡易水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驻扎军队)B、何厌之有(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若毒之乎(怨恨)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地位低下)D、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认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越国以鄙远A、秦伯说,与郑人盟B、既东封郑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共其乏困【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因击沛公于坐②因人之力而敝之B、①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C、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②夫晋,何厌之有?D、①人君当神器之重②当是时,项羽兵十万,在新丰鸿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划线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道芷阳间行A、夜缒而出B、先破秦入关者王之C、使使以闻大王D、渔樵于江渚之上【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失其所与,不知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往而不反者竖子也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况阳春召我以烟景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大块假我以文章【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教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教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教师版)一、基础知识梳理:(一)注音:秦军汜()南佚()之狐夜缒()而出共()其乏困许君焦、瑕()若不阙()秦秦伯说()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无能为也已 ___已___同___矣____2、共其乏困 __共____ 同____供____3、失其所与,不知__知___同_智____4、夫晋,何厌之有?____ 厌_同___餍___5、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说____同___悦____(三)解释古今异义词1、贰.于楚也(句中义:从属二主今义: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句中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主人)3、行李..之往来(句中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句中义: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今义:儿子)5、越国以鄙.远(句中义:边邑今义:粗鄙、低下)6、以烦执事..(句中义:办事的官吏今义: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句中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8、微夫人..之力(句中义:那个人今义:妻子的尊称)(四)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现象1秦师使动使撤退 2.氾南名动驻军 3于楚也数词活用作动词 4、又欲肆其西封名动,疆界,这里是动词 5缒而出名状,在夜里 _6、困.形名,缺少的东西_ 8远名意动,把远地当做边邑9秦以利晋使动,使秦国土地减少。

阙,侵损,削减 10设版焉名状,在早上,在晚上11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郑国灭亡(五)解释下面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如人副词,尚且寡人之过也这,代词焉用邻介词,出使的人矣为,给予,动词;赐,恩惠,名词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动词既.东封郑其西封扩张,延伸,动词若不阙秦侵损,削减。

动词与郑人盟之因,依靠,介词整替代,动词(五)解释下面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以 (1)以其无礼于晋因为,介词(2)敢以烦执事用,把,介词(3)越国以鄙远表目的,连词(4)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目的,连词(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以为连用,把……作为2、而(1)今急而求子表顺承,才(2)夜缒而出表修饰(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4)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却3、焉 (1)子亦有不利焉表陈述语气(2)焉用亡郑以陪邻?何,疑问副词(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疑问代词(4)朝济而夕设版焉表陈述语气(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一、挖空练习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4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二、文化常识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烛之武退秦师试题(教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试题(教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试题(教师版)————————————————————————————————作者:————————————————————————————————日期:2017届高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一)《烛之武退秦师》1、请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动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如果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你,代词 说.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动词,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一种文体,名词, 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动词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动词 停数日,辞.去 告别,动词 不辞.劳苦 推托,动词 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远的地方,名词 越国以鄙.远 把……当作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形容词2.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C )A .吾不能早用子B .子亦有不利焉C .子犯请击之D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解析】 C 项“子犯”是人名,其它均为尊称。

3.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①师.必退 师:军队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亡:灭亡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接济 B.⎩⎨⎧①唯君图.之 图:考虑②以乱易.整,不武 易:交换③(两军)相去.四十里 去:距离C.⎩⎨⎧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使:派②无能为也已.已:同“矣”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如果 D.⎩⎨⎧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②(晋军)亦去.之 去:离开③君之所知.也 知:通“智”【解析】 A 项中的“济”意为“渡河”,B 项中的“易”为“替代”,D 项中的“知”意为“知 道,了解”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 B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既:既然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D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伸展,扩张【解析】 B 项“既”意为“已经”。

烛之武退秦师的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的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商朝C. 春秋时期D. 汉朝2. 烛之武是以下哪个国家的使者?A. 秦国B. 齐国C. 楚国D. 晋国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军撤退的?A. 通过武力B. 通过贿赂C. 通过智慧和言辞D. 通过求情4.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秦军撤退后,晋国的军队采取了什么行动?A. 追击秦军B. 继续进攻C. 撤退D. 保持原地不动5. 以下哪项不是烛之武退秦师故事中的主要人物?A. 烛之武B. 晋文公C. 秦穆公D. 孔子二、填空题6.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______年,当时晋国与秦国发生了冲突。

7. 烛之武是晋国的使者,他通过______的方式,成功说服秦军撤退。

8. 秦军撤退后,晋国的军队选择了______,避免了进一步的冲突。

9.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______的重要性,即通过智慧和言辞解决问题。

三、简答题10. 请简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是如何通过智慧和言辞说服秦军撤退的。

四、论述题1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故事内容进行分析。

五、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

烛之武,晋国之使者也。

晋国与秦国交战,晋国处于劣势。

烛之武奉命前往秦营,以言辞说服秦军撤退。

烛之武对秦军将领说:“晋国与秦国,本是兄弟之邦,今因误会而交战,实为不智。

若秦军撤退,晋国愿与秦国重修旧好。

”秦军将领听后,觉得烛之武之言有理,遂下令撤军。

12. 根据段落内容,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军将领的?13. 烛之武提到了“兄弟之邦”,这在文中有何含义?14. 秦军将领为何会接受烛之武的建议?六、案例分析题15. 假设你是烛之武,面对秦军将领,你将如何运用智慧和言辞来达成和平的目的?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给出你的策略。

七、写作题16. 以“智慧与和平”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阐述烛之武退秦师故事中的智慧如何促进了和平的实现。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氾.南(fán) 栖.息(qī)游说.(shuō) 跌宕.多姿(dànɡ)B.函.陵(hán) 官宦.(huàn) 更.改(ɡènɡ) 摇曳.生姿(yè)C.宫阙.(què) 窥.视(kuī) 讽谏.(jiàn) 寝.食不安(qǐn)D.涕唾.(tuò) 翁媪.(ǎo) 沟壑.(hé) 恃.才傲物(shì)解析:A项,“说”应读shuì;B项,“更”应读ɡēnɡ;D项,“壑”应读hè。

答案:C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B.以乱易.整,不武(容易)C.许.之(答应)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解析:B项,易:替代。

答案:B3.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解析:①④⑨⑩是代词;②⑤⑥⑦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是助词,的;⑧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4.下列加点的词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肆其西封.B.朝.济而夕设版焉C.越国以鄙.远D.烛之武退.秦师解析:A项,“封”是疆域的意思;C项,“鄙”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退”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日前,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工作。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敢:自言冒昧的谦辞B.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厌恶C.讵能若是乎讵:怎么D.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翻然:迅速转变貌(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夜缒而出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B.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C.行李之往来鸡、豚、狗、彘之畜D.讵能若是乎异乎三子者之撰(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4)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内容全面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内容全面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教师版)1.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2.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3.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4.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5.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

”6.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7.《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8.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9.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10.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11.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12.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13.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教师版)1.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夫晋,何厌之有?2.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3.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练习知识题(教师)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练习知识题(教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夜缒.(zhuì) 秦军氾.(sì)南函.(hán)陵B.共(ɡònɡ)其乏困逢.(pánɡ)孙朝.(zhāo)济而夕设版焉C.失其所与.(yù) 不知.(zhì) 若不阙.(quē)秦D.夫.(fú)战,勇气也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匹夫.(fū)之勇【解析】A项“氾”读“fán”;B项“共”通“供”,读“gōng”;C项中“与”读“yǔ”。

【答案】 D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所与:结盟。

【解析】“与”意思是结交、亲附,“所与”即同盟者,所字结构,应是名词。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解析】B项说—悦,C项知—智,D项厌—餍。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这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既然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伸展,扩张【解析】B项“既”意为“已经”。

【答案】 B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B.殚其地之出.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D.晋军.函陵【解析】A、C、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只有B项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出产的东西”。

【答案】 B6.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B.子亦有不利焉C.子犯请击之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解析】C项“子犯”是人名,其它均为尊称。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基础训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⑥/②④/③⑤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你②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邑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认为④行李之往来行李:外交使者⑤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⑥又欲肆其西封肆:肆意,放肆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人⑧亦去之去:离开A.①②③⑤⑧B.②④⑤⑦⑧C.③④⑥⑦⑧D.①②⑤⑥⑧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夜缒而出②越国以鄙远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与郑人盟⑤晋军函陵⑥共其乏困⑦既东封郑A.①③⑥/②⑦/④⑤B.①③⑤/②⑦/④⑥C.①③⑦/②⑥/④⑤D.①③⑦/②④/⑤⑥4.下列句中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见:接见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还是D.今急而求子急:着急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技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

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

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教师版)2017届高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一)《烛之武退秦师》1、请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动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如果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你,代词 说.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动词,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一种文体,名词, 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动词 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动词 停数日,辞.去 告别,动词 不辞.劳苦 推托,动词 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远的地方,名词越国以鄙.远 把……当作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形容词2.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C )A .吾不能早用子B .子亦有不利焉C .子犯请击之D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解析】 C 项“子犯”是人名,其它均为尊称。

3.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①师.必退 师:军队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亡:灭亡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接济 B.⎩⎨⎧①唯君图.之 图:考虑②以乱易.整,不武 易:交换③(两军)相去.四十里 去:距离C.⎩⎨⎧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使:派②无能为也已.已:同“矣”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如果 D.⎩⎨⎧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②(晋军)亦去.之 去:离开③君之所知.也 知:通“智”【解析】 A 项中的“济”意为“渡河”,B 项中的“易”为“替代”,D 项中的“知”意为“知 道,了解”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 B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既:既然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D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伸展,扩张【解析】 B 项“既”意为“已经”。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见:拜见。

B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只有。

【解析】D项,“唯”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驻扎军队)B.何厌.之有(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若毒.之乎(怨恨)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地位低下)D.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认为)【解析】B“厌”是“满足”,C“微”是“如果没有”,D“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解析】B项说—悦,C项知—智,D项厌—餍。

8.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所与:结盟。

【解析】“与”意思是结交、亲附,“所与”即同盟者,所字结构,应是名词。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A.秦伯说,与郑人盟.B.殚其地之出.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D.晋军.函陵【解析】A、C、D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只有B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出产的东西”。

10.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①项“亡”意为“灭亡”;②“亡”为使动用法;③“封”为意动用法,“以……为疆界”;④名词“疆界”。

11.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A.夫晋,何厌之有B.是寡人之过也C.唯命是从D.微斯人,吾谁与归【解析】B项为判断句,其它几项为宾语前置句。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解析】《左传》为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开纪传体先河。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困难的。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1、请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动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代词(我怜悯他,并且说:“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捕蛇者说》)说.诣太守,说.如此陈述,动词,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种文体,名词,(所以为了这件事写了这篇说,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动词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动词(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人)停数日,辞.去告别,动词不辞.劳苦推托,动词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名词(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形容词2.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C )A .吾不能早用子B .子亦有不利焉C .子犯请击之D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解析】 C 项“子犯”是人名,其它均为尊称。

3.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①师必退 师:军队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亡:灭亡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接济B.⎩⎪⎨⎪⎧ ①唯君图.之 图:考虑②以乱易.整,不武 易:交换③两军相去.四十里 去:距离c⎩⎪⎨⎪⎧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使:派②无能为也已.已:同“矣”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如果D.⎩⎪⎨⎪⎧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②晋军亦去.之 去:离开③君之所知.也 知:通“智”【解析】 A 项中的“济”意为“渡河”,B 项中的“易”为“替代”,D 项中的“知”意为“知道,了解”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B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既:既然C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D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伸展,扩张【解析】 B 项“既”意为“已经”。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见:拜见。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然而。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只有。

【解析】D项,“唯”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驻扎军队)B.何厌.之有(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若毒.之乎(怨恨)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地位低下)D.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认为)【解析】B“厌”是“满足”,C“微”是“没有”,D“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把……当作。

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A.因人之力而敝(伤害)之,不仁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解析】B项说—悦,C项知—智,D项厌—餍。

8.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所与:结盟。

【解析】“与”意思是结交、亲附,“所与”即同盟者,所字结构,应是名词。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 )A.秦伯说,与郑人盟.B.殚其地之出.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D.晋军.函陵【解析】A、C、D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只有B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出产的东西”。

10.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①项“亡”意为“灭亡”;②“亡”为使动用法;③“封”为意动用法,“以……为疆界”;④名词“疆界”。

11.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A.夫晋,何厌之有B.是寡人之过也C.唯命是从D.微斯人,吾谁与归【解析】B项为判断句,其它几项为宾语前置句。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解析】《左传》为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开纪传体先河。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且贰(从属两国)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越国以鄙(意动用法,把……作为边境)远(形作名,远方的郑国),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困难的。

3、既东封(意动用法,把……当做疆界)郑,又欲肆(扩张)其西封(名词,疆界)。

已经在东部把郑国当作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使秦国削弱来使晋国获利,希望您考虑者件事。

5、且君尝(曾经)为(给)晋君赐(恩赐,恩惠)矣,许(答应)君焦、瑕(名作动,以焦、瑕作为酬劳),朝济(渡河)而夕设版(修筑工事)焉,君(您)之所知也。

您曾经给过晋君恩惠,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您是知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