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见药物介绍——丸剂
医院常见药物介绍——丸剂
![医院常见药物介绍——丸剂](https://img.taocdn.com/s3/m/0ae5296f102de2bd97058856.png)
丸剂
中药药剂教研室
第一节 概述
• 1、定义 • 丸剂是药物细粉或者药物提取物加入适宜的粘合剂或者 辅料制成的球形制剂或者类球形制剂。 • 丸剂属于传统剂型,它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 存在问题 • 对成品的主药含量,崩解度也比较难以控制; • 经常引起微生物的污染; • 由于含水量掌握不好,以比较容易霉变。
• 常用赋形剂的选用 •水
• 水本身虽无粘性,但能湿润溶解药物中的粘液质、糖、淀粉等,湿 润后产生粘性,即可泛制成丸。
•酒
• 具有活血通络,以及降低药物寒性的作用,所以舒筋活血之类的处 方,常用酒做赋形剂泛丸。酒有黄酒、白酒。
第六节 滴丸
• 基质与冷却剂的要求
• 滴丸中除了主要以外的其他附表成为基质。 用来冷却液滴,使之凝固成为固体的液体称 为冷却剂。
第六节 滴丸
• 基质的要求: • 不与主药发生作用,不破坏主药的疗效。 • 熔点低,但在室温下又能凝固成固体,加入一定量的药 物后仍然能够保持上述性质。 • 对人体无害。
•醋
• 醋能够散瘀活血,消肿止痛,入肝经散瘀止痛的处方用醋为做赋形 剂。
• 药汁
• 如果处方中在纤维丰富的药材.质地坚硬的矿物、树脂类、浸膏类、 粘性大难成粉的药材可以其药汁为粘合剂
• 水丸对药粉的要求
• 药材本身的粉碎度,对水泛丸的质量至关重要,一般水 泛丸的药粉应该通过100--120目筛,用细粉泛丸,泛制 丸粒表面细腻光滑。如果药粉比较粗糙,丸粒表面粗糙 有花斑,并且不易成型。
药物分析之中药分析——丸剂
![药物分析之中药分析——丸剂](https://img.taocdn.com/s3/m/b802edc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9.png)
A. 丸剂 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分为蜜丸、⽔蜜丸、⽔丸、糊丸、浓缩丸和微丸等类型。
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或根据制法⽤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粘合制成的丸剂。
糊丸系指药材细粉以⽶糊或⾯糊等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浓缩丸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蜂蜜或蜂蜜和⽔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根据所⽤粘合剂不同,分为浓缩⽔丸、浓缩蜜丸和浓缩⽔蜜丸。
微丸系指直径⼩于2.5mm的各类丸剂。
丸剂在⽣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除另有规定外,供制丸剂⽤的药粉,应通过六号筛或五号筛。
⼆、蜜丸所⽤蜂蜜须经炼制后使⽤。
按炼蜜程度分为嫩蜜、中蜜或⽼蜜。
制备蜜丸时可根据品种、⽓候等具体情况选⽤。
除另有规定外,⽤搓丸法制备⼤、⼩蜜丸时,炼蜜应趁热加⼊药粉中,混合均匀;处⽅中有树脂类、胶类及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时,炼蜜应在60℃左右加⼊;⽤泛丸法制备⽔蜜丸时,炼蜜应加开⽔稀释后使⽤。
三、浓缩丸所⽤清膏或浸膏应按制法规定,采⽤煎煮、渗漉等⽅法,取煎液、漉液浓缩制成。
四、除另有规定外,⽔蜜丸、⽔丸或浓缩⽔蜜丸、浓缩⽔丸应在80℃以下进⾏⼲燥;含较多挥发性成分或多量淀粉成分的丸剂(包括糊丸)应在60℃以下进⾏⼲燥;不宜加温⼲燥的应⽤其他适宜的⽅法进⾏⼲燥。
五、凡需包⾐和打光的丸剂,应⽤各该品种制法项下规定的包⾐材料进⾏包⾐和打光。
六、外观应圆整均匀、⾊泽⼀致,⼤蜜丸和⼩蜜丸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
七、⼀般应密封贮藏。
【⽔分】 取供试品照⽔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蜜丸、⼩蜜丸、浓缩蜜丸中所含⽔分不得过15.0%;⽔蜜丸、浓缩⽔蜜丸不得过12.0%;⽔丸、糊丸和浓缩⽔丸不得过9.0%;微丸按其所属丸剂类型的规定判定。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https://img.taocdn.com/s3/m/8cf5948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8.png)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中成药是指采用中草药或中草药制剂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物,按一定剂量和配方制成的固体或液体制剂形式。
中成药常见的剂型有片剂、丸剂、颗粒剂、糖浆剂、浓缩丸剂、膏剂等,下面对这些常见剂型进行简要的介绍。
片剂是利用药物与辅料制成的块状制剂,外形多呈圆片状。
片剂常使用淀粉、蔗糖、乳糖等粉末状物质作为辅料,并辅以胶凝剂使其凝结成片状。
片剂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用药方便,服用时易于控制剂量。
丸剂是利用药物与辅料混合后制成的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丸剂通常使用淀粉、蔗糖等粉末作为辅料,并添加适量的水使药物与辅料充分混合。
丸剂服用时需要嚼碎或用水送服,药效较片剂更容易释放出来。
颗粒剂是将药物颗粒与辅料混合制成的制剂。
颗粒剂可分为散剂和袋装剂两种。
散剂颗粒剂中药物颗粒包裹在辅料中,通常需要加水冲服;而袋装剂则是将颗粒剂装入小袋中,服用时直接撕开袋口倒入口中。
糖浆剂是将中药制剂与含糖溶液混合制成的液体制剂。
糖浆剂有着较好的口感,易于服用,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等服用困难的患者。
糖浆剂在服用时需根据医嘱用匙具取相应剂量。
浓缩丸剂是将中药制剂经过提取、浓缩后制成的固体制剂。
浓缩丸剂的主要特点是药效较浓缩,需视药物性质决定服用剂量。
服用时一般需要将丸剂用水冲服,确保药效的释放。
膏剂是将中药浸膏或制剂与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膏剂质地软膏状,色泽均匀。
膏剂的质地使其易于附着在皮肤表面,通过皮肤渗透达到治疗作用。
膏剂使用前需搅拌均匀,涂抹在患处并轻轻按摩使其渗透。
以上介绍了中成药常见的剂型,不同剂型适合不同的患者和病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剂型。
同时,在服用中成药时,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正确使用,以确保药效的发挥,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https://img.taocdn.com/s3/m/890452c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f.png)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中成药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研制出的药物,常见剂型包括丸剂、片剂、散剂、针剂等多种形式。
下面将对这些常见剂型进行简述。
1. 丸剂:丸剂是将草药粉末或浸膏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艺混合后制成的固体制剂。
丸剂因其方便携带和服用的特点而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
其中,水丸剂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胶凝剂,如蜂蜜、蜂蜡等,以使其具有更好的粘合性和成型能力。
丸剂的主要优点是不易损坏、易保存、使用方便。
但缺点是分散剂性能较差,易受热湿影响。
2. 片剂:片剂是将草药提取液或干燥粉末加入胶凝剂,经过制粒、压片等工艺制成的固体制剂。
片剂的主要特点是易于控制剂量、携带方便、不易受潮或变质。
它的形状扁平,容易咀嚼和吞咽。
片剂主要分为常规片剂和糖衣片剂两种,糖衣片剂具有较好的外观和口感,更易被患者接受。
3. 散剂:散剂即由中药草本干燥研磨而成的粉末,直接用于配制中药方剂。
散剂的特点是易溶于水,溶液易于吞咽、吸收、利于药效的发挥。
散剂可直接服用,也可通过煎煮等方式制成煎剂或调剂使用。
散剂的优势是用药灵活,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剂量。
4. 针剂:针剂是将中草药提取液或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后,通过注射器注射入体内的一种剂型。
针剂能够绕过肠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药效迅速、强效,适用于病情紧急或无法口服的情况。
针剂的优点是剂量准确、给药途径多样灵活,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医护人员配制和使用。
5. 口服液:口服液是将草药提取液或浸膏加入适量的溶剂后,制成可直接口服的液体制剂。
口服液通过口腔黏膜的吸收和消化系统的吸收,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
口服液常用于儿童、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不佳的患者,因其易于吞咽和吸收。
6. 膏剂:膏剂是将草药粉末研磨后加入油脂等成膏剂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膏剂质地柔软,外用于皮肤病、创伤愈合等。
膏剂的特点是易涂抹、易吸收、作用迅速。
常见的中成药膏剂有清热解毒膏、消炎止痛膏等。
总之,中成药的常见剂型包括丸剂、片剂、散剂、针剂、口服液和膏剂。
丸剂的功能主治
![丸剂的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78b348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f.png)
丸剂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丸剂?丸剂是中医药中常见的一种剂型,其制备方法简便,易于携带和使用。
丸剂是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后,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与辅料混合后制成的固体药剂。
丸剂通常呈现球状,口感较软,一般需要通过口服方式使用。
丸剂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药效稳定等特点,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
2. 丸剂的功能和主治丸剂在中医药中有着多种功能和主治,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丸剂及其功能主治。
(1) 补益丸剂•参芪丸: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久病体虚、失血过多等。
•四神丸:可补气养血、健脾益肺、强筋壮骨,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面黄肌瘦、四肢乏力等。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的功效,适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2) 祛病丸剂•逍遥丸:可疏肝理气、解郁安神,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失眠等。
•金鸡纳霜丸:具有清热解毒、解表退热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等。
•血府逐瘀丸:可活血化瘀、调经止痛,适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痛经、瘀血性癥病等。
(3) 化痰丸剂•苏合香丸:具有平喘化痰、开窍醒脑的作用,适用于痰热壅盛、晕眩失眠等。
•二陈丸:可健脾化湿、行气止痛,适用于湿热阻滞引起的腹痛、咳嗽痰多等。
•清开灵片: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喉咙肿痛等。
(4) 止血丸剂•血塞通丸: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内外出血、月经不调等。
•伤科止血丸:可活血止痛、消肿止血,适用于外伤引起的淤血、肿痛等。
•千金止血散:具有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出血不止、肿痛等。
(5) 安神丸剂•安宗丸:具有安神镇静、安定情绪的作用,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易醒等。
•安神定志丸:可安心安神、镇定安神,适用于心神不安、睡眠质量下降等。
•灵丹夜舒丸:具有安神养心、镇静安眠的作用,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等。
3. 结语丸剂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具有方便、剂量准确、药效稳定等优点,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丸剂
![丸剂](https://img.taocdn.com/s3/m/728f93375a8102d276a22fe8.png)
丸剂定义: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赋形剂制成的类球形或球形剂型,主要供内服。
剂型特点:(1)传统丸剂体内溶散缓慢,作用持久,多用于慢性病(2)通过赋形剂调节,如制成糊丸、蜡丸,可延缓毒性、刺激性药物的吸收,减弱毒性和不良反应(3)制备成滴丸会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如果是药物提取的有效成分或化学物质与水溶性基质制成,可达速效,用于急救(4)通过分层泛丸或包衣等制备措施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减少某些芳香性药物成分的挥散(5)制作简单,性质稳定,应用较汤剂方便(6)服用剂量大,小儿服用困难(7)溶散时限难以控制(8)生产流程长及含较多药材原粉,易受微生物污染分类:1、按赋形剂不同分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及蜡丸(辅料:润湿剂、黏合剂和吸收剂)2、按制法分泛制丸: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塑制丸:蜜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等滴制丸:滴丸制法:1.泛制法:在转动的适宜的容器或机械中将药材细粉与赋形剂交替润湿、撒布,不断翻滚,逐渐增大的一种制丸方法。
2.塑制法:药材细粉加入适量粘合剂,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宜、可塑性较大的丸块,再依次制丸条、分粒、搓圆而成丸粒的制丸方法。
3.滴制法:药材或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与化学物质制成溶液或混悬液,滴入一种不相混合的液体冷却剂中,经冷凝而成丸粒的制丸方法。
现在工业主要采用塑制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注:虚线以上代表30万或以上洁净生产区域丸剂的包衣▪丸剂表面包裹一层物质,使与外界隔绝的过程称为包衣或上衣,包衣后的丸剂称为“包衣丸剂”。
▪目的(1)增加药物的稳定性,防药物氧化、变质、挥发。
(2)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掩盖异味。
(3)控制丸剂的溶散度,药物衣,速释,肠溶衣,缓释。
(4)改善外观,利于识别。
包衣的种类(1)药物衣:包衣的材料是丸剂处方中的组成部分,具药理作用,首发药效。
常用的有朱砂衣、黄柏衣、甘草衣、雄黄衣、青黛衣、滑石衣、百草霜衣等。
丸剂的概念
![丸剂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d117a1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9.png)
丸剂的概念丸剂的概念丸剂是一种制剂形式,指将药物加工成球形或近似球形的固体制剂,通常用于口服给药。
它是中药学和西药学中常见的制剂形式之一,具有方便服用、易于保存、准确计量等优点。
一、丸剂的历史丸剂作为一种制剂形式,在中医药和西医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唐代,中医就已经开始使用丸剂了。
当时的丸剂以手工制作为主,因此生产效率低下,品质难以保证。
直到宋代,才出现了机器制作丸剂的方法。
而西方国家最早出现的固体制剂形式是胶囊,它是由法国药商蓝斯·卡普斯(Louis Capus)于1834年发明并推广使用的。
不过胶囊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药物,因此后来也出现了其他类型的固体制剂形式,如片剂、糖衣片等。
二、丸剂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丸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式:1.按照药物的制备方法分类丸剂可以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分为手工制丸和机器制丸两种类型。
手工制丸是指使用简单的手工器具,如木棍、瓷碗等,将药物加工成球形或近似球形的固体制剂。
机器制丸则是使用专门的机器设备,如旋转式压片机、滚筒式压片机等,将药物粉末压成固定大小和形状的丸剂。
2.按照药物的配方分类根据药物配方的不同,丸剂可以分为单味丸和复方丸两种类型。
单味丸是指由一种中药或西药原料制成的丸剂。
而复方丸则是由多种中药或西药原料组合而成的复合制剂。
3.按照外观特征分类根据外观特征的不同,丸剂可以分为普通丸和糖衣丸两种类型。
普通丸表面光滑、无色透明;而糖衣丸则在普通丸基础上经过一层糖衣包裹,颜色鲜艳、味道好吃。
三、丸剂的制备方法丸剂的制备方法根据手工制丸和机器制丸两种类型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两种方法的具体步骤:1. 手工制丸(1)准备药材:将需要加工成丸剂的药材按照比例配好,并研磨成细粉。
(2)调和药材:将研磨好的药材放入一个平底碗中,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液体,用木棍搅拌均匀,形成一种类似于面团的混合物。
(3)制作丸剂:用手将混合物揉成球形或近似球形,然后放在晾干处晾干。
关于丸剂的名词解释
![关于丸剂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ed081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3.png)
关于丸剂的名词解释丸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也被称为丸子、药丸等。
它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包裹在可溶性包衣中,形成一颗固体的药物制剂。
丸剂具有便于携带、服用方便、药效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和西药领域。
丸剂的制备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制粉、调配、包衣和干燥。
首先,药物原料需要经过研磨或粉碎,使其达到细粉或颗粒状态。
然后,根据具体的处方要求,将所需的药物原料按一定比例调配混合。
调配时,需要考虑药物原料的药性、药效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接下来,混合好的药物原料会被包裹在可溶性包衣中,以保护药物不受湿气、光线等因素的影响。
最后,包衣完成后的丸剂会被置于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使其彻底干燥,以增加其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丸剂在中药领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药丸剂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制剂。
中药丸剂在制备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药物的特性和治疗需求,灵活调整药物配方和包衣材料。
这种处理方式,同时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善药物的口感和易于储存。
无论是在传统中药还是现代中药领域,丸剂都是一种非常常见和重要的剂型。
不仅在中药领域,丸剂也在西药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西药丸剂通常是将化学合成药物制成固体制剂。
相比于其他剂型,如液体剂、片剂等,丸剂具备着一定的优势和特点。
首先,丸剂易于携带,因为它们可以被包装成小巧的丸剂胶囊或粒剂。
其次,服用丸剂相对较为方便,因为丸剂无需另外配制溶剂,只需直接服用。
此外,丸剂通过包衣的方式,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从而提高药效。
丸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在使用丸剂时,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进行指导和服用。
同时,患者也应注意遵守用药的注意事项,如禁忌、不良反应等。
对于患者而言,了解丸剂的名称解释以及丸剂的特点和制备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正确使用丸剂。
总之,丸剂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剂型,在中药和西药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https://img.taocdn.com/s3/m/23bf569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e.png)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中成药是指中药在制剂过程中加入某些化学药物使其更易于使用和服用的药物。
根据药物的使用方式和药物的形状,中成药通常有多种剂型。
下面将对中成药的常见剂型进行简述。
1. 丸剂:丸剂是将药物研磨成粉末,并根据需要加入一定的辅料和黏合剂制成的颗粒状剂型。
丸剂可以分为大丸和小丸两种形式。
大丸用于煮汤服用,小丸则可直接吞服或冲服。
丸剂常见的临床应用包括黄连上清丸、清开灵胶囊等。
2. 散剂:散剂是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并包装在一定容量的药品容器中,适量地取出服用的剂型。
散剂常见的有颗粒剂(如复方感冒片)、粉剂(如保济口服液)、砂剂(如藿香正气散)等。
3. 煎剂:煎剂是将药物煎煮后制成的液体剂型。
它主要是将药物放入适量的水中,煎煮一段时间后,滤去渣滓,获得清汤液体。
煎剂通常是口服剂,如四神汤、银翘解毒片等。
4. 冲剂:冲剂是将药物制成颗粒状或颗粒状药粉,供患者用水冲服的剂型。
冲剂一般是在其它适合服药的药物中加入辅料制成的。
冲剂常见的有糖浆剂(如板蓝根糖浆)、冲剂颗粒(如普乐安片)等。
5.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药物制成胶囊形状的剂型。
胶囊剂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形式。
硬胶囊一般是将药物填充到硬质胶囊中,软胶囊则是将药物填充到软质胶囊中。
胶囊剂既可以作为口服剂也可以是外用剂。
常见的胶囊剂包括罗红霉素胶囊、连花清瘟软胶囊等。
6. 茶剂:茶剂是将药物研磨成粉末或颗粒状,用沸水冲泡而成的剂型。
茶剂一般是外用剂,常用于草药浸泡或草药洗涤。
常见的茶剂有牛黄解毒胶囊、采乌搽剂等。
7. 贴剂:贴剂是指制成贴片剂或贴膏剂供外用的剂型。
贴剂的制作一般是将药物研磨成粉末或药液制成的糊状,涂在胶纸或布料上,然后加入黏合剂制成的。
贴剂在患处贴敷,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药物作用。
常见的贴剂有金匮肾气丸贴剂、跌打损伤贴剂等。
以上是中成药的常见剂型简述,不同的剂型适用于不同的疾病和使用需求。
非专业人士在选择中成药剂型服用时,应慎重,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https://img.taocdn.com/s3/m/c4d71db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2.png)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一、前言中成药是指采用中药或中药配方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成的固体、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常见剂型包括片剂、胶囊、颗粒、丸剂、口服液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二、片剂1. 说明:片剂是将药物粉末压制成扁平圆形或椭圆形的固体制剂。
2. 特点:片剂易于贮藏和携带,服用方便,可控制用量和质量。
3. 分类:(1)普通片:由单一的药物粉末或复方粉末压制而成,如感冒灵片、板蓝根口服片等。
(2)糖衣片:在普通片的基础上,外层覆盖一层糖衣,使口感更佳,并且可以掩盖苦味和异味,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对乙酰氨基酚糖衣片等。
(3)泡腾片:在普通片基础上添加泡腾剂,放入水中即可迅速溶解产生气泡,如维生素C泡腾片、云南白药泡腾片等。
三、胶囊1. 说明:胶囊是将药物粉末或液体装入胶囊中制成的制剂。
2. 特点:胶囊易于贮藏和携带,服用方便,可以避免苦味和异味。
3. 分类:(1)硬胶囊:由明胶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外壳和内部药物粉末组成,如阿莫西林硬胶囊、枸橼酸铋钾硬胶囊等。
(2)软胶囊:由明胶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外壳和内部药物液体或半固体组成,如鱼肝油软胶囊、大豆卵磷脂软胶囊等。
四、颗粒1. 说明:颗粒是将药物粉末包裹在糖果或巧克力中制成的制剂。
2. 特点:颗粒口感好,易于服用,适合儿童和老年人服用。
3. 分类:(1)糖果颗粒:由药物粉末包裹在糖果中制成,如小儿氨酚颗粒、感冒灵颗粒等。
(2)巧克力颗粒:由药物粉末包裹在巧克力中制成,如感冒灵巧克力颗粒等。
五、丸剂1. 说明:丸剂是将药物粉末或药物饮片制成小球形或椭圆形的固体制剂。
2. 特点:丸剂便于储存和携带,服用方便,可以避免苦味和异味。
3. 分类:(1)水丸:由药物粉末和蜜糖混合后制成,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水丸等。
(2)饮片丸:由药物饮片研碎后加入蜜糖和其他辅料混合后制成,如四季感冒丸、复方板蓝根颗粒等。
六、口服液1. 说明:口服液是将药物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液体制剂。
中药中的丸,散,汤,膏,丹各自的功效和特点
![中药中的丸,散,汤,膏,丹各自的功效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a8ab72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5.png)
中药中的丸,散,汤,膏,丹各自的功效和特点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形态。
目前我国中药剂型有40多种,既有汤、丸、散、膏、丹、酒、胶、露等传统剂型,又有片剂、冲剂、针剂、胶囊剂、气雾剂等现代剂型。
现将常用的几种中药剂型及特点介绍如下。
(1)汤剂:是最常用的剂型。
将一贴中药加水煎煮取汁,反复2~3次,并将各次所得滤液混合均匀,分2~3次服。
其特点是处方加减方便灵活,口服易吸收且奏效快。
但汤剂存在煎煮麻烦,不易保存等不足之处。
(2)丸剂:系药材细粉加粘合剂或药材提取物与赋形剂制成的圆球状剂型。
根据粘合剂种类的不同而分为水丸、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5种。
水丸价格低廉,但放置后往往变硬,在体内难以及时发挥药效。
蜜丸多用于慢性病或衰弱患者,但贮存日久易生虫霉败。
蜡丸服用时应加热使之熔化后温服。
浓缩丸体积小,含药量大,便于服用,但因其崩解度有时不符合要求而影响疗效。
(3)冲剂:系指药材细粉或提取物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是汤剂、糖浆剂和浸膏剂的发展,服用方便,味道好,最适合慢性病患者及儿童。
常用的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乐脉冲剂。
治疗外感的感冒退热冲剂等。
不足之处是含糖量高,容易回潮。
(4)散剂:系将一种或多种药物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未状剂型,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
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如锡类散,内服可治结肠溃疡,外用吹喉可治口腔粘膜溃疡、咽喉溃烂等。
此外还有活血止痛的七厘散;利水通淋的五苓散;吹鼻取嚏的治中风窍闭的通关散等。
散剂加工简便、使用方便、吸收迅速,缺点是芳香性成分容易挥发而影响疗效。
(5)膏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膏剂。
内服膏剂是将药物用水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炼蜜或糖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的剂型。
其特点是质稠味带甘甜,药性平和,便于服用和吸啤,奏效快。
外用膏剂,多为膏药,用植物抽提取药物中有啤成分,加红丹炼制而成,通过外贴治疗疥癣疮疡或风湿痛等疾病。
(6)酒剂:系采用白酒(乙醇含量约50%~60%)或黄酒(乙醇含量约15%)为溶媒,浸泡药物,制作简单,久贮不坏,内外服用均可。
丸剂的概念
![丸剂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688b4c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0.png)
丸剂的概念1. 定义丸剂是指将药物制成固体球状或圆柱状的制剂形式。
它由活性药物和辅料组成,其中辅料包括结合剂、成型剂和润滑剂等。
丸剂一般用于口服给药,也可以用于舌下给药。
2. 重要性丸剂作为一种方便、易于保存和服用的药物制剂形式,具有以下重要性:2.1 方便服用丸剂通常小巧轻便,易于携带和保存。
患者可以根据医嘱随时随地服用剂量准确的丸剂,无需使用其他辅助工具。
2.2 药效稳定丸剂经过制剂工艺加工,可以使药物分散均匀、颗粒度适中,并添加合适的辅料以增加颗粒的稳定性。
这有助于保持药物的活性和长期稳定性,延长药效的持续时间。
2.3 准确剂量丸剂通过调整药物的重量和体积,可以准确控制每片丸剂中药物的剂量。
这对于需要精确剂量的药物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某些特殊人群。
2.4 掩藏药物味道和气味某些药物具有强烈的味道和气味,丸剂可以通过添加润滑剂等辅料隐藏药物的味道,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5 包装便利丸剂通常使用瓶装、泡罩、泡盒等方式包装,便于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同时,包装上可印制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方便患者使用和辨认。
3. 应用丸剂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医药、保健品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3.1 药物治疗丸剂是最常见的口服药物制剂形式之一,适用于多种药物治疗,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物等。
丸剂不仅易于服用,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3.2 中药制剂中药丸剂是传统中药制剂的重要形式之一。
中药丸剂采用中药材研磨成粗末,经过配方和工艺处理后,制成丸剂。
中药丸剂用于中医药治疗,具有中药疗效、服用方便、剂量准确等优点。
3.3 保健品丸剂也广泛用于保健品领域。
一些保健品将草药、维生素、矿物质等添加到丸剂中,以提供特定的营养补充或改善身体健康。
3.4 功能食品丸剂在功能食品领域的应用也比较常见。
某些功能性成分被加工成丸剂,用于提供特定的保健效果,如增强免疫功能、改善消化等。
中药药剂学--第十二章--丸剂
![中药药剂学--第十二章--丸剂](https://img.taocdn.com/s3/m/7ea1dcd23169a4517623a3fd.png)
第十二章丸剂 (1.5-2。
5分)❖丸剂: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优点:①传统丸剂缓释、滴丸速释. ②固体、半固体、液体药物均可制成丸剂。
③提高药物稳定性,减少刺激性,降低毒性和不良反应。
④制法简便。
缺点:①剂量大,服用不便,尤其是儿童。
②易致溶散迟缓。
③微生物易超标。
分类:①按赋形剂:水丸,大、小蜜丸,水蜜丸,蜜、水、水蜜浓缩丸,糊丸,蜡丸等。
②按制法:泛制丸—-水。
水蜜.浓缩.糊丸. 塑制丸-—蜜。
水蜜.浓缩.糊.蜡丸。
滴制丸-—滴丸。
❖水丸★:水泛丸,饮片细粉以水或水性液体(黄酒、醋、稀药汁、糖液)为赋形剂制成.1.赋形剂--润湿剂、黏合剂。
①水--制药纯水(蒸馏水、去离子水等)、新沸冷开水。
②黄、白酒-—黏性弱,助生物碱、挥发油溶出,防腐,活血通络,引药上行。
③米醋——诱黏,助生物碱溶出,活血散瘀止痛,行水消肿,入肝经。
④药汁☆--煎液:纤维性强的植物药(大腹皮、丝瓜络);矿物质(磁石、自然铜)。
溶解:浸膏、胶类及树脂类药物(乳香、没药);可溶性盐(芒硝)。
稀释:竹沥、乳汁、胆汁。
榨汁:鲜药——生姜、大蒜。
口诀:纤维矿物煎液,浸膏胶脂溶解,竹沥二汁稀释,鲜药榨汁泛丸。
2.制备:泛制法:工艺流程:原料准备→起模(关键操作)→成型→盖面→干燥→选丸→(包衣)→打光→质量检查→包装。
1)原料:泛丸——细粉、最细粉。
起模、盖面、包衣用粉-—最细粉。
2)起模:用赋形剂的润湿作用诱导药粉的黏性,使成细小颗粒,并层层增大成丸模。
起模方法:粉末直接起模(传统)-—丸模紧密、费时。
湿制颗粒起模(改进)——成型率高、丸模均匀、松散。
丸模粒径:0.5-1。
0mm。
3)成型:加大成型。
①水粉量适当,逐步增加,赋形剂的浓度逐渐提高. ②滚动时间应以丸粒坚实致密而不影响其溶散为指标。
③挥发性、特殊气味、刺激性药材——泛于丸粒中层。
④不能使用铜、铁质泛丸锅--尤其含朱砂、硫黄以及酸性药物。
中成药的剂型
![中成药的剂型](https://img.taocdn.com/s3/m/18ae42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0.png)
中成药的剂型中成药是指使用天然草药或动植物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
它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成药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浓缩丸剂、软胶囊剂、贴剂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成药各种剂型的特点和应用。
一、丸剂丸剂是中成药中最常见的剂型之一。
它是使用药材粉末和一定量的辅料,通过制粉、配方、搅拌、制粒、包衣等工艺制成的。
丸剂的优点是服用方便,剂型稳定,容易保存。
常见的丸剂有水丸、酒丸和蜜丸等。
其中,水丸以水为主要辅料,易溶解于水,适合于煎服;酒丸以酒为主要辅料,适合于泡服;蜜丸则以蜜或糖浆为主要辅料,适合于嚼服。
二、散剂散剂是指中药经研磨或加工制成的细粉末剂型。
它通常包装在纸袋或瓶内,根据需要取用。
散剂的优点是易于吸收和溶解,药效迅速。
散剂可以直接服用,也可以冲入开水中饮用。
常见的散剂有冲剂和研末剂,冲剂适合于冲入开水或其他溶剂中服用,研末剂则适合于嚼服。
三、浓缩丸剂浓缩丸剂是一种将草药浸膏或浓缩液剂加入辅料制成的丸剂。
浓缩丸剂具有药效强、使用方便等特点。
由于浓缩丸剂相对浓缩液具有较低的含水量,因此其质量和稳定性更好,容易保存和携带。
常见的浓缩丸剂有水蜜丸、酒丸和干浓缩丸等。
四、软胶囊剂软胶囊剂是一种将中药浸膏或浓缩液剂填充入软胶囊中的剂型。
软胶囊剂具有胶囊大小合适、容易吞咽的优点。
其优越的表面张力和柔韧性使得胶囊内的浸膏或浓缩液不会泄漏。
常见的软胶囊剂有硬脂酸胶囊、明胶胶囊和植物胶囊等。
五、贴剂贴剂是一种将中药熬制浓缩后,涂敷于透气无纺布或其他载体上制成的剂型。
贴剂质地柔软、贴服方便,能够直接贴附于患处进行药物的直接透皮吸收。
常见的贴剂有膏剂贴、丸剂贴和透皮贴剂等。
膏剂贴主要以膏状药物为主要成分,常用于外科创伤和疼痛治疗,丸剂贴则以丸剂为主要成分,适用于轻度和局部疼痛,透皮贴剂则以药物熔融液剂为主要成分,可持续释放药物。
总结:中成药的剂型多种多样,每种剂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丸剂、散剂、浓缩丸剂、软胶囊剂和贴剂等剂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治疗需求。
丸剂(药物制剂课件)
![丸剂(药物制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e7d3c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4.png)
滴丸剂的特点
1.浓缩剂型,生物利用度高 2.改变剂型应用,利于携带 3.稳定性增加 4.便于生产 5.方便灵活应用
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基质较少
丸剂的赋形剂
2.米糊或面糊 3.药材浸膏 4.糖浆 (二)润湿剂 1.纯化水 2.酒:黄酒(含醇量约12%-15%)
白酒(含醇量约50%-70%) 3.醋:米醋(含醋酸量约3%-5%) 4.稀药液:既可作主药还可兼做润湿剂 (三)吸收剂、崩解剂
《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
丸剂的制备——滴制法
滴丸剂的定义
丸剂的分类
• 1.按制备方法分类:塑制丸、泛制丸、滴制丸 • 2.按赋形剂分类: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
●微丸:直径在2.5mm以下的丸剂。 微丸可作为内容物装入硬胶囊中
丸剂的赋形剂
(一)黏合剂 1.蜂蜜 按炼制的程度可将炼蜜分为: ①嫩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18%~20%,相对密度约1.34,用于 黏性较强的药物。 ②中蜜:加热至116℃~118℃,含水量10%~13%,相对密度约1.37,用于 黏性适中的药物。 ③老蜜:加热至119℃~122℃,含水量10%以下,相对密度约1.4,用于黏 性较差的药物。
滴丸剂的基质
(一)基质 • 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类(4000/6000)、聚氧乙烯单硬 脂酸酯、硬脂酸钠、泊洛沙姆等;
• 非水溶性基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 十八醇等。
滴丸剂的制备
冷却
干燥
选丸
质量检查
洗丸 包装 滴丸
丸剂的简介
![丸剂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4077a76a216147917112898.png)
丸剂六神丸、安宫牛黄丸、麝香保心丸,都是我们耳熟能详且疗效确切的中成药。
中药丸剂因其服用方便,易于保存,部分中成药品种可利用包衣来掩盖其不良臭味而受患者欢迎。
以水为媒竹匾泛丸六神丸,国家中药保密品种,剂量以毫克计,却可对咽喉肿痛,小儿热疖迅速起效。
泛制是中药丸剂制作技艺中最具特色的制法,这直径仅0.8毫米的药丸是丸剂泛制的代表之作。
泛制,是将药物细粉用适宜的液体为粘合剂泛制成丸剂。
丸剂泛制工具不过一张匾、一罐水、一碗粉、一药勺、两把刷。
先在药匾中一角洒水刷匀,再撒上少量药粉,晃动药匾使其均匀分布,而后细细刷下附着的粉末,再摇转药匾,使药粉慢慢聚集粘合成粒,通过反复多次洒水湿润,撒粉吸附,细刷粉粒,摇转药匾的操作,直到药粉成为球形小颗粒的丸模,接着继续交替加入水和药粉,配合药匾揉、撞、翻等操作,药丸逐渐变大成形。
成丸后经过干燥方可入瓶封存。
炼蜜米糊搓制塑丸除了泛制药丸,塑制丸剂也较为常见,安宫牛黄丸即是其中代表。
塑制,是将药粉与粘合剂混和制成软硬适度的可塑性丸块,然后再分割成丸粒。
常见的蜜丸与糊丸即采用塑制法制作。
蜜丸的关键是炼蜜,炼蜜的老嫩决定了丸剂的储存时间与质量,一般根据药粉的性状质地进行选择,粗纤维较多、含淀粉较少的药粉宜用中老蜜,含淀粉类多的粘液质的宜嫩蜜。
将药粉与炼蜜搅拌揉搓制成丸块,接着将丸块擂捣至外表光亮,内外一致时搓成条状,最后切割搓丸。
糊丸的粘合剂用米糊,干燥后质较坚硬,可使药物缓缓释放,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一般含有毒性或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处方多制成糊丸,如小金丸。
蜂蜡入药一物两用蜡丸,以蜂蜡为粘合剂,在肠胃中难溶从而使药效缓释,多用于含毒性药品种使其不伤脾胃。
通过调节蜂蜡用量,可令丸药在胃中不释药,而在肠中起效,从而防止药物对胃的刺激,类似现代的肠溶剂型。
制作蜡丸的蜂蜡须提前炼制,除去杂质后加热熔化,待稍凉加入药粉,迅速搅拌,混合均匀,趁热搓条切丸。
蜂蜡除了可直接作为粘合剂制作蜡丸外,还可利用蜂蜡的稳定性、可塑性制作蜡壳丸,用于封存芳香易挥发类药物或贵重丸剂以防有效成分挥发或霉变受污染,如乌鸡白凤丸、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等。
丸剂
![丸剂](https://img.taocdn.com/s3/m/fcf4332db4daa58da0114adc.png)
一、丸剂的特点 1.在胃肠道中缓慢崩解,逐渐释放药物,作用持久, 减少 毒性和不良反应。多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或久病体弱、病后 调和气血之用。 2.可制成速效的丸剂如滴丸。 丸剂丸剂是指药物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辅料 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制剂,一般供口服应用。 丸剂可以从小到油菜籽大小的微丸到每丸重达15克的大蜜丸 3.可分层制备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并可利用包衣来掩盖药 物的不良臭味,或调节丸剂的溶散时限及药物的释放。
2、制丸块 取混合均匀的药物细粉,加 入适量粘合剂,充分混匀, 制成湿度适宜,软硬适度的 可塑性软材,即称之为丸块, 中药行业中习称“合坨”。 生产上一般使用捏合机,见 图。
影响蜜丸丸块质量的因素有:
(1)炼蜜程度 炼蜜过嫩则粉末粘合不好,丸粒搓不光滑;过老则丸块发硬,难 于成丸。与药物的性质、粉末的粗细与含水量的高低及气温、湿度等因素有关。 (2)下蜜温度 一般多用60—80℃的温蜜。过热的蜜使丸块粘软而不易成形,并 且冷后则又变硬,不利于制丸;以免药物挥散影响疗效。 如药料中有大量叶、茎、全草或矿物性物质,由于粉末粘性很小则须用老蜜趁热 加入。 (3)投用蜜量 蜜粉比例一般为1:1—1.5,主要决定因素: ①药粉性质:一般含胶质、糖类等粘性强的药粉用蜜量应少;含纤维较多而粘性 差的药粉用蜜量宜多,甚至可达1:2以上。 ②夏季用蜜量较少,冬季用蜜量较多。 ③机械制丸用蜜量较少,手工制丸用蜜量较多。
(3)浆头盏面
方法与清水盖面相同。可用废丸溶成糊浆 稀释使用。但仅适用于一般色泽要求不高 的品种。
(4)清浆盖面
某些丸剂对成丸色泽有一定要求,但用干 粉和清水盖面都难达到目的时可采用此法。 本法与清水盖面相同,唯在盖面用水中加 适量干粉,调成粉浆,待使丸面充分润湿 后迅速取出。
丸药的名词解释
![丸药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81e85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a.png)
丸药的名词解释丸药,顾名思义,是指制成丸剂形式的中药。
在中医药学中,丸剂是中药制剂中常见的一种剂型。
丸药是以草药为原料,先进行研磨、筛选、提取,再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
相较于其他剂型,丸药具有药效稳定、用药方便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使用和个人养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丸药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严格遵循中药制剂的规范和要求。
首先,需要选用优质的草药作为原料,其中包括根、茎、叶、花、果、皮、皮等各个部分。
这些草药经过干燥或鲜用,然后研磨成碎末。
接着,将药末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必要的部分。
提取是制作丸药的关键步骤,通过选取合适的溶剂提取有效成分,进一步增加药效。
提取液需要进行药液处理,如浓缩、过滤等,最终得到药液浓缩剂。
通过喷雾干燥等技术,将药液浓缩剂转化为颗粒状态。
最后,将颗粒药物与辅料进行混合,加工成不同规格和形状的丸剂。
丸药的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和比例。
合理的比例能够确保丸药的药效和副作用在合理范围内。
而丸药的规格和形状也是根据不同草药的特点和药理作用来确定的。
丸剂在加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药物的易溶性、粘附性、稳定性等因素,以保证药效的稳定和持久。
丸药既可以外用,也可以内服。
外用丸药主要应用于皮肤病、损伤和创伤的治疗。
内服丸药则广泛用于调理身体、疾病治疗和病后康复等。
丸药通过口服或外用的方式,通过消化道吸收或经皮吸收,发挥药理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丸药常用于治疗中医辨证的病症,如气虚、血瘀、湿热等。
丸剂制剂有很高的药效和便利性,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
丸药在个人养生和日常保健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中药的调理作用受到了普遍认可。
丸药作为中药制剂中最为常见的剂型之一,可以方便携带和服用,成为许多人养生和保健的选择。
比如,一些常见的养生丸药有补血丸、养心安神丸、调理肠胃的丸药等。
这些丸药可以根据不同人群和需要进行选择,对调理身体、强身健体具有积极的作用。
丸剂的使用范围 -回复
![丸剂的使用范围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1838110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6.png)
丸剂的使用范围-回复丸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其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丸剂是一种将药物制成固体剂量形式的中药制剂,可口服或外用,具有方便携带、稳定性好、易于储存等特点。
在中药丸剂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水丸法、湿法丸法和炒法丸法等。
丸剂根据其形状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大丸、小丸、用母丸等。
丸剂不仅可以单独应用于治疗特定疾病,还常常与其他中药制剂相结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丸剂的使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消化系统疾病: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丸剂常常用于调理胃肠功能、增强消化液分泌、促进肠道蠕动等。
例如,丸剂中的柴胡疏肝解郁丸、消食导滞丸等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肝郁气滞、脾胃虚弱等疾病。
二、呼吸系统疾病:丸剂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丸剂,可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平喘宣肺等。
典型的例子有杏林春庆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三、泌尿系统疾病:丸剂也可以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例如,五苓散、六味地黄丸等,经证候辨证后,可用于肾阳虚、濡湿滞液等肾脏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
四、神经系统疾病: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丸剂常用于调和气血、益气助阳、平肝安神等。
如石膏地黄丸、安神补脑丸等剂型,多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健忘、神经衰弱等症状。
五、妇科疾病:丸剂在妇科疾病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调经丸、化瘀止痛丸等针对女性生理特点和群体病症,可用于诸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等疾病的治疗。
六、风湿骨科疾病:在风湿骨科疾病的治疗中,丸剂常用于活血散寒、祛风止痛等。
例如桂附地黄丸、牛黄解毒丸等剂型,可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疾病。
丸剂作为中药制剂的一种,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
在使用丸剂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医嘱,并有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丸剂虽然方便、易于服用,但也不乏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因此,使用丸剂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等,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醋能够散瘀活血,消肿止痛,入肝经散瘀止痛的处方用醋为做赋形 剂。
• 药汁
• 如果处方中在纤维丰富的药材.质地坚硬的矿物、树脂类、浸膏类、 粘性大难成粉的药材可以其药汁为粘合剂
• 水丸对药粉的要求
• 药材本身的粉碎度,对水泛丸的质量至关重要,一般水 泛丸的药粉应该通过100--120目筛,用细粉泛丸,泛制 丸粒表面细腻光滑。如果药粉比较粗糙,丸粒表面粗糙 有花斑,并且不易成型。
• 起模的方法:
• 药物细粉加水起模
• 湿粉制粒起模。
• 起模用的药粉量是总量的2—5%
• 成型:
•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水、加药量均匀, 经常分档,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调成稀糊泛入。
• 芳香性、刺激性的药粉可以泛入中层。
• 盖面
• 指将已经加大、合格、筛选均匀的丸剂,选用适当 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剂的表面致密、光洁、 色泽一致。
制丸。
• 炼蜜
• 是指蜂蜜加热至116--118℃ • 锅内出现区域大黄色小气泡的制剂, • 其含水量为14--16%,比重为1.37有粘性, • 适合用于含纤维量比较多,淀粉及含部分油
脂、糖类,一般性药物制丸。
• 老蜜
• 蜂蜜加热至119——122℃
• 出现比较大的红棕色气泡时的制品,含水量 在10%以下,比重为1.40
• 磨蚀转移 • 丸心在相互撞击过程中,物质从一个丸心表面剥落而粘附到另一个 表面的过程。
制备的方法
• 滚动成丸法: • 使用包衣锅
• 离心-流化造丸法 • 使用流化床制备
• 挤压-滚圆成丸法
• 制成可塑性物料,放入挤压机械中挤压成高密度条状物, 在滚圆机中打碎成颗粒,逐渐成圆球形。
• 喷雾干燥法 • 将热融物,溶液或者混悬液喷雾形成球形颗粒。
• 浓缩丸的制备分为塑制法泛制法。 • 一般膏少药粉多宜泛制法、膏多药粉少宜塑制法。
第五节 微丸
• 定义 • 指直径小于2.5mm的各类球形或类球形的药剂
• 六神丸、喉症丸
• 特点: • 流动性好 • 含药量大,服用剂量小 • 释药稳定、可靠、均匀 • 比表面积大,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 • 目前在缓释、控释制剂中运用比较多。
• 粘性强,并入冷水中成珠。
• 适合用于还有比较多纤维质及粘性差的矿物 药物制丸。
水蜜丸
• 定义
• 是将药物细粉用蜜水为粘合剂泛制而成的球形干燥丸剂。 它是在传统蜜丸的基础上根据水泛丸制作的原理而创制 的。这种方法比手工塑制法简单,生产效率高,而且丸 粒小,又光滑便于吞服。一般补益多制成小蜜丸。
• 一般药粉与炼蜜的比例是10:3,炼蜜与水的比例为1:3。 药粉的粘性的大小不同改变蜜水浓度与用蜜量。
• 存在问题 • 对成品的主药含量,崩解度也比较难以控制; • 经常引起微生物的污染; • 由于含水量掌握不好,以比较容易霉变。
• 常用赋形剂的选用 •水
• 水本身虽无粘性,但能湿润溶解药物中的粘液质、糖、淀粉等,湿 润后产生粘性,即可泛制成丸。
•酒
• 具有活血通络,以及降低药物寒性的作用,所以舒筋活血之类的处 方,常用酒做赋形剂泛丸。酒有黄酒、白酒。
• 常用方法
• 干粉盖面
• 清水盖面
• 清浆盖面
• 选丸:
• 常用的设备
• 有筛丸机 • 滚筒筛 • 检丸器 • 立式检丸器等
第三节 蜜丸
• 定义
• 密丸适宜药物细粉已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可 塑性的固体药剂。
• 特点
• 由于蜂蜜中含有比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滋补作 用,味甜能够矫味,并且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 作用。
• 水蜜丸的的制备方法为泛制法。
第四节 浓缩丸
• 浓缩丸 • 浓缩丸是将部分药材提取液浓缩成膏与某些药材的细粉或者加入适 当的赋形剂制成的丸剂。
• 优点 • 浓缩的体积较传统大蜜丸、水丸有大幅度的缩小,不用量少,并且 节约了大量的赋形剂。又适合机械化生产。
• 分类 • 水丸型浓缩丸 • 蜜丸型浓缩丸
丸剂
中药药剂教研室
第一节 概述
• 1、定义 • 丸剂是药物细粉或者药物提取物加入适宜的粘合剂或者 辅料制成的球形制剂或者类球形制剂。 • 丸剂属于传统剂型,它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 特点:
• 适合于临床治疗慢性疾病或者久病体弱者 • 可以掩盖药物的气味。 • 适合于一些急症――对于滴丸
• 存在问题:
• 在起模用药粉或者盖面包衣用的药粉,应该粉碎成120-140目筛的细粉。
• 药粉的粘性对泛丸也非常重要,应该选择粘性适中的药 粉起模。
• 水丸的制备
• 起模--成型--盖面--干燥--过筛
• 起模:
• 使药粉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并在基 础上层层增大而成丸。起模应该选择粘性适 中的药粉,粘性过大,容易粘结,粘性过小, 不容成模。
• 特点: • 在消化道中溶散快(相对与蜡丸、蜜丸),适合于中药的解表剂和消 导剂 • 泛制丸粒,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既便于吞服,又不易吸潮,有 利于保管储存。 • 操作时,根据药物性质、气味等可分层泛丸,掩盖不良气味,防止 芳香成分的挥发。 • 因为粘合剂为水溶性的,服后比较容易分解、吸收,显效比较快。
• 卫生达标 • 用量偏大
• 分类
• 按照赋形剂分类
• 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微丸
• 按照制备方法分类
• 塑制丸、泛制丸、滴制丸
第二节 水丸
• 定义
• 水丸也称水泛丸,它是将药物细粉用冷开水、 药汁或者其他液体为粘合剂制成的小球形丸 状制剂。
• 一般用于清热、解表、消导药。 • 水丸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 临床应用
• 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病。
• 蜂蜜的选择
• 蜂蜜的炼制
• 炼蜜的目的:杀微生物、水分、除去杂质
• 嫩蜜
• 是指蜂蜜加热到105--115℃而得到 • 蜂蜜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稍微带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 含水量18——20%,比重为1.34。 • 嫩蜜适合用于油脂、粘液质,糖类及动物组织等费药
• 如新康泰克中的微丸装入胶囊中制成的新制剂。
微丸的形成的机理
• 成核: • 将液体加入药粉中形成丸核,这一过程主要是靠液桥作用完成
• 聚结: • 丸核随机碰撞形成较大粒子的过程,主要通过液滴状态丸核的结合 作用完成,只有表面稍带过量水分的核才能发生有效碰撞。
• 层结过程 • 在成核体系中加入药粉使核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