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土地资源调查图的编制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学53第五章土地调查(备课2012),3S技术

土地资源学53第五章土地调查(备课2012),3S技术

3、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应用有哪些特点?
RS: 即遥感技术。可客观、全面、立体、实时放映 地物地貌景观,可通过遥感成像特征及土地资源自 然要素的对应关系,快速解译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 类型及空间分布界线,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了省时、 省力、快速、准确的技术手段。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可对RS和实地调查和相关资 料提供信息数据处理的平台,可对调查区的土地单 元建立属性数据库和空间属性数据库(图形),可 对数据进行编辑、存储、组织、空间查询和分析, 直接为用户提供调查成果。
通过对遥感资料的初步研究以及对有关图件和 资料的分析.便可大致辨别出研究区的地形、 地表组成物质、地表覆盖物(包括土地利用)和水 体等。地表覆盖物类型如森林、草地、耕地等 主要依靠影像的灰阶或色调的变化加以识别。
(灰阶)
即若干大小不同并按顺序排列的一系列灰度组 合。是遥感影像目视判读的一种工具,用来帮 助人眼辨别影像的灰度变化。
3.空间查询及分析 用户可以就某个地物 本身的直接信息进行双向查询,即根据图 形查询相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按照属性特 点查找对应的地理目标。
土地资源调查是针对土地的各种资源、各 种自然属性进行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建立 各种自然属性的空间和统计数据库,信息 来源有土壤图、气候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自然灾害图等。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这些 图的叠加建立起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库,存 储大量的土地资源及其背景信息,为土地 资源的自动化管理服务。
对土地的光学特征研究,即分析太阳辐射及地 球表面不同地段的相互作用规律。地球表面不 同地段的光学特征是各不相同的,同一地段的 光学特征在不同时间(春、夏、秋、冬,上、下 午等)也是各不相同的。
土地的光学特征决定于构成该土地各成分的相 互关系和动态变化,其中特别决定于地貌起伏、 土被特征(腐殖质含量、湿度、矿物和机械组成、 外貌等)、植被特征(颜色组成、群丛构造等)、 太阳高度角、天气条件、水文特征等的相互关 系。

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

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

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6.17•【文号】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施行日期】2009.06.17•【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已经2009年5月31日国土资源部第9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徐绍史二○○九年六月十七日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土地调查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调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第三条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全国土地调查,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国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并定期进行汇总统计。

土地专项调查,是指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专门调查,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勘测定界等。

第四条全国土地调查,由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遵照要求实施。

土地变更调查,由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

土地专项调查,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条例规定落实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调查所需经费。

必要时,可以与同级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土地调查经费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等土地收益中列支的管理办法。

第六条在土地调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 绪论
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2.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分为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属属性
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工作成果:县、乡(镇)、村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表;县、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说明书;县、乡(镇)土地边界结合图表。
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
A、准备工作——编写调查任务书、组织调查专业队、培训和试点、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仪器与工具
4.土地资源的价值: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劳动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与土地资源天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相联系却相对独立的另一类价值。
5.土地资源的价格: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因素——一般因素(行政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经济因素)、区域因素(土地资源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个别因素(地块本身的条件和特征)。
? 原则:
? 选择土地分异特性的原则:①分异特性必须是对土地分类目的有重要作用的性状 ②分异特性应具有尽可能多的斜边特性 ③分异特性必须是土地对象本身的性状 ④分异特性必须是易于观测或获取的土地属性
? 应用土地分异特性进行土地分类应遵循的原则:①分异特性必须分类一个群体的所有个体 ②不同大区域的同一等级土地分类需要不同的分异特性 ③土地群体中同一分类等级的所有类别应使用相同的分异特性划分 ④分异特性逐级积累的原则 ⑤分异特性的重要性应与概括水平相当 ⑥分异特性的间隔应保证类别的均一性 ⑦分异特性的定量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72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72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72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5.08•【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72号•【施行日期】2017.05.08•【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72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5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姜大明2017年5月8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2017年5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和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严格保护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保护土地资源,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城乡建设、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查、实施、修改和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及其相关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编制第五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和乡(镇)五级。

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具体承办。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原则。

第七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现行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基础调查、土地调查成果资料收集、重大问题研究等前期工作。

土地调查条例

土地调查条例

土地调查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规范土地调查工作,提高土地调查质量,保障土地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全境范围内的土地调查活动,并适用于土地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三条土地调查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加强信息共享和应用,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条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特点和状况进行系统调查、测绘和评价的工作。

第五条土地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分布状况,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第二章调查内容和方法第六条土地调查应当包括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条土地调查应当采用综合调查和分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调查的全面和准确。

第八条土地调查应当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和先进的测绘技术,保障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

第九条土地调查应当充分调查土地的基础信息,如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所有权等。

第十条土地调查应当关注土地的质量问题,如土壤性质、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

第十一条土地调查应当评价土地的利用潜力和限制条件,为土地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章调查组织和责任第十二条土地调查工作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配合和协助。

第十三条土地调查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第十四条土地调查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调查技能,保障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十五条土地调查工作应当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第十六条土地调查工作应当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第四章数据管理和保密第十七条土地调查结果应当及时整理和归档,建立土地信息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19年修正)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19年修正)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09年6月17日国土资源部第45号令公布根据2016年1月5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9年7月16日自然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自然资源部关于第一批废止和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土地调查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调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永久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第三条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全国土地调查,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国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并定期进行汇总统计。

土地专项调查,是指根据自然资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专门调查,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勘测定界等。

第四条全国土地调查,由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遵照要求实施。

土地变更调查,由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

土地专项调查,由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条例规定落实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调查所需经费。

必要时,可以与同级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土地调查经费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等土地收益中列支的管理办法。

第六条在土地调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土地调查机构及人员第七条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然资源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1)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1)

第一章绪论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②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3.面对21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①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②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④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①拓展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③严谨对待科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重点探讨和规范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影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质量特征和利用的气候学因子有哪些方面答: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

土地调查条例全文_条例_

土地调查条例全文_条例_

土地调查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土地调查,保障土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土地调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四条:土地调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

土地调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从严控制支出。

第五条: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及时开展土地调查工作的宣传报道。

第二章-土地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第六条: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根据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进行土地变更调查。

第七条:土地调查包括下列内容:(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二)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三)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

第八条:土地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综合运用实地调查统计、遥感监测等手段。

第九条:土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统一的技术规程和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制作的调查基础图件。

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章-土地调查的组织实施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土地调查工作。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土地调查工作,依法提供土地调查需要的相关资料。

社会团体以及与土地调查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配合土地调查工作。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1)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1)

土地资源调查(diào chá)与评价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xùlùn)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píngjià)概念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yǎnbiàn)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kèchéng)具有四方面特点(1)对象宏观性。

土壤资源,面广量大,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

(2)实践应用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和应用性特点。

(3)技术技能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项技术性、技能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4)专业综合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作用(1)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2)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高低。

(3)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4)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土壤确定的利用方向,确定种植何种作物,确定施用何种肥料,确定采用何种灌溉方法,确定采取何种耕作制度,确定使用何种农业机械等等(děnɡ děnɡ),提供决策依据。

4、中国开展(kāizhǎn)第一、二次土壤普查时间(1)1958 - 1960年,中国(zhōnɡɡuó)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2)1979 -1985年,进行全国(quán ɡuó)第二次土壤普查5、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zhǔyào)的存在问题(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

第五章城市规划调查研究与分析

第五章城市规划调查研究与分析
及发展用地、职工人数、客货运量等。 (6)各类仓库、货场现有和发展用地等。 (7)高等学校及非市属中等技术学校现有和发展师生员工人
数、用地面积等。 (8)科学研究机构现有和发展职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9)非市属行政机关、团体现有和发展职人数、用地面积等

(1)现有住房建筑面积、居住面积、建筑层数、建筑质量、建筑 密度等。
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收集资料清单
一、城市规划量化分析概论 较之于传统的基于经验和感性判断的描述,量化分
析能更准确地表达客观现实的状况。 1、单位数值化方法 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2、类比的方法 在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预测时,往往选取一个各方
面条件类似的参照物进行比较。
3、数理统计的方法
2010年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7.2+6)/[1-(10%+50%)]=13.2/40%=33万人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N+u+x N:现状人口数 U: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 X: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数
城镇规划期末总人口 =单身职工数+带眷职工数×(1+带眷系数) =单身职工数+带眷职工数×(1+带眷系数)-1/2×双职工
×1000‰
1、劳动力平衡法 依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根据按计划所
需的基本人口和各类人口间的比例关系推算城市总人口。 步骤: 确定基本人口发展绝对数 分析城市现状人口构成:年龄构成、劳动构成、劳动力来源
、社会就业及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 确定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比例 推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2)现有公共建筑,包括行政、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生活 福利设施等建筑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等。
(3)现有市政工程、公共事业资料。 (4)现有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名胜古迹的资料。 (5)现有重要建筑物,工程构筑物的设计资料。 (6)城市人防设施的资料。

土地资源评价-具体内容

土地资源评价-具体内容
平行法可在较短时间内提出比较精确的结果
(4)土地评价的方法
直接法是指通过试验了解土地质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及适宜程度
间接法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种性质(这些性质对土地用途起着明显的作用)作出诊断,由此推论土地的质量。
归类法该法以针对一定利用方式的土地质量优劣为依据,判断其生产力大小(或适宜性与适宜程度,潜力高低等),也即根据各类土地在生产实践上的相似性与差别,对土地类型再次进行组合、分类和排队,并作出相应的解释或结论
2、土地资源评价阶段
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土地用途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要求
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确定土地用途的要求。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
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
3、土地资源评价汇总
土地评价报告
数值法选出决定土地生产力的诸要素,根据各要素性质的特点定出评价标准工资,以对作物的适宜性程度求得不同的指数,然后对各项指数进行算术得出总数,按指数出土地等级。
经验判断法
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逐步聚类法
(5)分级系统
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评价系统有:
①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三级序列;
层次分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对单项评价综合的早期做法大多据经验判断,如柑桔土地评价、宜农荒地评价及江西泰和县土地评价。
极限条件法
非等权累加指数法
③评价因素、因子的指标确定:
度量指标要能满足划分等级的需要,使之相互吻合。>25°的耕地应退耕还林,则以25°临界值。各项评价因子的指标分级应与土地的质量分级大体一致,如地下水埋深、潜育层深度等。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土地调查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调查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第三条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全国土地调查,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国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并定期进行汇总统计。

土地专项调查,是指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专门调查,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勘测定界等。

第四条全国土地调查,由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遵照要求实施。

土地变更调查,由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

土地专项调查,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条例规定落实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调查所需经费。

必要时,可以与同级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土地调查经费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等土地收益中列支的管理办法。

第六条在土地调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土地调查机构及人员第七条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等工作。

第八条土地调查人员包括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关事业单位的人员以及承担土地调查任务单位的人员。

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第518号令

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第518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8号现公布《土地调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八年二月七日土地调查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土地调查,保障土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土地调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四条土地调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

土地调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从严控制支出。

第五条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及时开展土地调查工作的宣传报道。

第二章土地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第六条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根据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进行土地变更调查。

第七条土地调查包括下列内容:(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二)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三)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

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调查时,应当重点调查基本农田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第八条土地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综合运用实地调查统计、遥感监测等手段。

第九条土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统一的技术规程和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制作的调查基础图件。

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章土地调查的组织实施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土地调查工作。

5第五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5第五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数量分析
土地资源均以一定量存在于地表空间。土地资源的数量分析,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如耕地、园地、林地、牧划、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规划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其次,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地资源的数量。 例:耕地 着重分析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耕地内部水田与旱地的比例关系,人均耕地占有量,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耕地的地域分布,利用差异,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
指标
1996年 (1)
2003年 (2)
增减数 (3)=(2)-(1)
年变率 (4)=(3)/(1)
1.总人口(人)
6075600
6877150
+801550
+0.132
2.农业人口(人)
4064500
4457234
+392734
+0.097
3.非农业人口(人)
2011100
2419916
+408816
1949-1996全国土地资源数量变化
第三节、土地资源结构分析
土地资源结构是在一定地域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类型给合的空间格局,或者说,在一定地域内土地资源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地域组合即土地资源在空间上的组分结构。 对土地资源结构,或土地资源组合进行分析,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土地资源系统内的组分结构(子系统结构)分析,二是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前者可称之为土地资源单项分析,后者可谓土地资源综合分析。
评价指标
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
1.城镇用地增长弹性系数
城镇用地增长率/城市人口增长率=1.074/0.203

土地资源管理(第二版)——第5章

土地资源管理(第二版)——第5章

Part 0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5.4.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20世纪是全球经济大发展的世纪,但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 源枯竭。当全球都面临严重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时候,人类迫于现实与对未来 的担忧,不得不对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
形图、控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处理统计、分析、评 价、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工程。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存储、自动检索、 更新、三维信息共享、再生、保密等。 4.耕地动态监测预警技术 (1)警义。(2)警源。(3)警兆。(4)警度。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社会需求、人口状况、土地政策等的影响。 (4)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一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即使符合土地的自然条件,同时也
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也还不能贸然地认为它是合理的,还应当考虑是否符合生态环境优化 和持续利用的原则,这是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决策时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人类过去在 对待环境问题上失败的总结,如化学农业和城市化发展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生态恶果。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5.1.3 土地资源利用系统
钱学森将复杂的研究对象视为系统,即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 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土地资源利用系统也是由多个子系统复合而成的自 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系统内部的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交换而形成具 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介入使土地在进行 自然生产力更新的同时,也进行经济社会生产力的更新,形成完整的土地生产力系统。

土地资源学51第五章 土地资源调查(2012,10备课)

土地资源学51第五章 土地资源调查(2012,10备课)
第五章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 源调查
提 供
定义
内容
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 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手 段,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 量、质量、权属、利用现状、 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 规律和相互关系。
综合农业区划、土地资源评价、国民 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 学管理。
基础资 料和科 学依据
用于 目的
现代技术 应用
作用
土地资源调查逐步走向自动化
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土地条件调查(土地质量状况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资源 的自然条 件调查
土地 条件 调查 土地资源 的经济社 会条件调 查
土壤、植被、地貌、气象、 水文和水文地质(土地质量 自然性状)
土地投入产出、收益、交通、 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 济因素)
每个图形应当蒙图和查算两次,每次 蒙图时改变透明方格纸的方向,量算结果 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可取平均值;
求积仪使用方法
按下开关键ON/ OFF,接通电源
利用单位制选 择键,选择所 需的面积单位 安置求积仪比例尺, 通过比例尺键将量 算图件比例尺分母 置入求积仪 按下开始键(START), 沿顺时针方向绕图斑一 周,即得到被测图斑的 面积
土地 利用 现状 调查
各类用地的分布、面积和利 用状况
土地资源调查也可分为以下几种: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土地质量调查(条件); 3、土地类型调查; 4、土地权属调查(地籍调查)。


实践中,土地调查往往是综合的,交叉的。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一、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 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一般可 以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工作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检查验收等。

土地资源调查1

土地资源调查1
个人 影响:价值取向、只是水平、工作能力、责任心、工
作态度
第三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系统结构
二、调查客体(P7) 客体——土地资源,对土地利用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的特性 土地资源的属性:自然与社会经济 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偏重于自然属性 土地集约利用调查:偏重于社会经济属性调查
第三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系统结构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4、查清土地利用的问题和成因 是否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风险的水平并使产出稳定 是否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及水质的
退化 经济是否可行 社会是否接受
第三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系统结构
一、调查主体(P6) 调查的执行者——调查负主要责任的组织和个人 组织:行政机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学会、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4、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规划的重 要依据。
国民经济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稳
定。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二、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P5)
1、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结构 数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GB/T21010-2007:目前按照两级
②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③权属面积及不同用地类型的 面积;④编制现状图;⑤提出合理利用的建议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概念
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
对特定区域土地资源的要素、类型、现状、开发潜力等进 行的调查,并编制相关图件
专项土地资源调查:
为特殊目的、特殊要求和特殊项目的土地资源调查 耕地资源调查:查清耕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 风景和旅游用地资源调查:查清景点位置、分布、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图编制的基本原理
土地资源调查图编制的一般过程 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土地资源图的作者原图 专题内容的转绘和编绘
一、土地资源调查图编制的一般过程 (一)制定地图设计书
1.确定对地图的总体要求:体现方针政策及其意图和目的; 确定用途、使用方式、使用对象、使用范围以及征询基本 问题的意见。
球球面的地理坐标系。 地理坐标是一种用经纬度(φ,λ)表示的球面坐标。
一般最常用的有二种:大地经纬度和地心经纬度。
① 大地经纬度
经度是参考椭球面某一点的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 夹角;
纬度是参考椭球面某一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大地高程是空间的点沿着参考椭球的法线方向到参考椭 球面的距离。
②地心经纬度 经度是M点的地心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夹角; 纬度是M点同地心之连线与地球赤道面所成的夹角; 大地高程是M点沿着正球面的法线方向到正球面的距离。
如何判断投影坐标是3度带坐标还是6度带坐标? (1)如(4231898,21655933),假如你的工作区经度在120 度至126度范围(3,6)。 (2)如(36353822),已知该地点位于贵阳市附近,而从 地图上我们看到贵阳大概的经度是东经108度左右(3)。
(二)编绘原图的编制 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内容。 一是在编绘专题内容之前,必须根据地图设计书的要
西安80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 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该坐标系 的大地原点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 安坐标系。
(1)长半径=6378140 m, 扁率e=1/298.257 (2)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72.260
数学基础—投影方式 地图投影就是研究将地球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
求,准备好具有地理基础内容的底图。 二是提供专题内容或作者原图。由于专题内容的专业
性很强,一般需要有专业人员提供专题内容或完成作者原 图的编制工作。
(三)出版准备 主要是将编绘原图经清绘或刻绘工序制成符合印刷
要求的出版原图。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图编制的基本原理
土地资源调查图编制的一般过程 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土地资源图的作者原图 专题内容的转绘和编绘
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
章节
➢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 土地类型调查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土地资源的航空遥感调查方法 ➢ 土地资源调查图的编制 ➢ 面积量算与调查成果的整理验收
第五章 土地资源调查图的编制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图编制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土地类型图、资源图、权属界线图的编制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
2.阐明地图的数学基础 3.收集、分析和选择编图资料 4.研究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5.确定分类系统,拟定图例符号 6.编写地图设计书
地图设计书
地图设计书应当对图上内容有具体的指标、方法和步 骤,并附切实可行的详图。内容包括:
编图目的、任务和要求,地图的数学基础,编图资料 和分类,评价和运用,制图区域地理特征,地图内容各要 素的表示和概括原则,某些地图符号的设计,编图技术的 方法,印刷原图和清绘整饰,制图工艺方案,地图出版要 求等方面的工作计划和技术规程。
6º带:自。 3º带:自东经1°30′由西向东每隔经差3º为一带,依次按编号 n=1-120。 任意带:以测区中心子午线为中央子午线。 带号表示:带号+横坐标值,如20345486
带号及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 1、已知带号:20345
N*6-3(N=20) N*3 (N=20) 2、已知经度:9、7、113、118
数学基础—地球椭球体
地球的自然表面是一 个起伏不平,十分不规则 的表面
大地水准面
为了寻求一种规则的曲面来代替地球的自然表面,人们设 想当海洋静止时,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 的曲面,该面上的各点与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就是 大地水准面。
地球椭球体
假想一个扁率极小的椭圆, 绕大地球体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 则椭球体称之为地球椭球体。
地球椭球体三要素: 长半径 a 短半径 b 扁率f
由于推算的年代、使用的方法以及测定地区的不同,地球椭 球体的数据并不一致,近一个世纪来,世界上推出了几十种地 球椭球体数据。
数学基础—大地控制 大地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上的位置。
位置
平面位置(经度和纬度) 高度(高程)
(1)地理坐标系 以地球的南北极、赤道、本初子午线为基本要素,构成地
(2)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 大地坐标系是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建立起
来的坐标系。地面点的位置用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 程表示。
北京54坐标系为参考大地坐标系,大地上的一点可用经 度L54、纬度M54和大地高H54定位,它是以克拉索夫斯基椭 球为基础,经局部平差后产生的坐标系。
(1)长半径=6378245 m,扁率e=1/298.3 (2)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基准=72.289
3、我国经度范围:73-135,计算6度带和3度带区间。 取整(经度/6)+1 经度/3,四舍五入
4、应用: 6度带:1:2.5万,1:5万比例尺; 3度带:1:1万
在高斯坐标系中,为了避免横坐标Y有负值,将其起算原 点向西移动500公里,即对横坐标Y值按代数法加上500000米。
此外,在计算出来的和数前面加上带号,以便识别该点位 于何带。例如位于45带之某一点,其横坐标值为Y=-126568.24 米,根据上面的规定,改变的(通用的)横坐标值 Y=45373431.76米。
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变形问题。
球面展为曲面 发生的破裂与重叠
从球面投影到平面
高斯-克吕格投影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高斯于19世纪20年代拟 定,后经德国大地学家克吕格于1912年对投影公式加以补充, 故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7种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中,规定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5万、 1:50万比例尺地形图,均采 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