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崩溃的历史根源
浅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浅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20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
那么,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呢?下⾯就由店铺浅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前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的原因苏联解体是震撼全世界的⼤事,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解体是“诸多因素的社会合⼒作⽤的结果”。
这其中⼤多认为苏联⾃⾝内部的原因是主要原因,⽽以美国为⾸的外⼒也只是起到了⼀定的推动作⽤。
在诸多内部因素中,多数学者倾向于从历史根源上去寻找答案,认为“苏联传统体制由于弊病太多,已⾛不下去了,已经进⼊了死胡同。
苏共的⽡解,苏联的解体,总体来说是⼏⼗年不断积累下来,潜伏着⽭盾恶化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在众多历史积弊中尤以经济上的弊病最为重要。
(⼀)经济上的弊病所起的根本性作⽤这⽅⾯主要指苏联在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经济建设没有搞好。
有⼈将它视为众因之根,认为“政治的因素和其他上层建筑的因素⽆疑是⼗分重要的,但是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
众所周知在苏联建⽴初期,为巩固新⽣的苏维埃国家政权,逐渐形成了偏重重⼯业和军事⼯业,忽视轻⼯业和民⽤⼯业的发展的⾼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作⽤。
但是⼆战后,这种经济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在1953年斯⼤林去世后,这种经济模式已经发⽣了危机。
主要表现为:⽇⽤消费品严重匮乏,质量差,消费者宁愿买外国货也不愿意买本国货;不少集体农庄甚⾄整个地区的农业处于⽆⼈过问状态,集体农庄的实物和现⾦收⼊很少;畜牧业发展不顺利,⽜栏的存栏数甚⾄还没有恢复到战前的⽔平;马铃薯和蔬菜⽅⾯⽣产落后;粮⾷产量仍徘徊在⾰命前的⽔平。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这种经济体制有以下弊端:⾸先、经济发展缺乏内在的动⼒机制;其次、⼈作为⽣产⼒第⼀要素不能充分解放;再者、抑制科技发展进步;第四、经济规模⼤浪费⼤,⾼消耗低效益;第五、与世界脱节。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内部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否定党的领袖,否定党的历史“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十月革命,从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到否定苏共的光荣历史。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中咒骂斯大林是“凶手”、“强盗”、“赌棍”、“俄国最大的独裁者”、“混蛋”、“白痴”等,把一切最丑恶、最肮脏的语言加在斯大林头上。
同时诬蔑斯大林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战前“丧失警惕”,战争爆发后“惊惶失措”,战争中“靠地球仪指挥”。
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又把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进一步造成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混乱,并且为帝国主义攻击苏共提供了炮弹。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走得更远。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一股“重新评价历史”的运动,从否定斯大林开始,继而攻击和诽谤列宁,歪曲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最后否定苏共70年的执政历史,右派在把斯大林灵墓搬出红场之后,把列宁的墓也要移出莫斯科红场。
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终于导致了苏共党亡政息。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的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
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反斯大林,说斯大林是俄国历史上最大的独裁者,提出了一系列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
这样一来,整个苏联舆论、社会心理、思想界就开始发生变化,把苏共党员以及苏联人民的思想搞乱了,也为后来戈尔巴乔夫搞“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埋下了伏笔。
赫鲁晓夫改变党和国家的性质,提出“全民党”、“全民国家”,搞“工业党”、“农业党”,造成了严重混乱。
勃列日涅夫虽然对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但基本上坚持了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路线。
而且当时的苏联的宣传体制很僵化而此时,讲到西方就是一片漆黑,什么都不好;讲到苏联就一片光明,什么都好。
苏联解体的根源与历史背景探析
苏联解体的根源与历史背景探析1989年,苏联帝国解体,打破了冷战时代的平衡格局,也为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解体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仍在学者们的争论中。
本文将从苏联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等方面探析解体的根源。
一、历史背景苏联是一个担负了大国使命的社会主义国家。
1917年10月俄国革命成功后,苏联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逐渐崛起为一个超级大国。
苏联在二战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势头开始迅猛,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然而,苏联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苏联社会制度的缺陷、经济结构的问题、外交挑战、民族问题的冲突等影响苏联的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的领导层在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上存在严重错误,加之进一步加强对外扩张和军备竞赛,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二、社会制度的缺陷苏联成立之初,斯大林对苏联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改革,它的背后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性追求。
然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控制意识形态过于强烈,这些改革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出现粮食危机,北约国家的主导地位得以加强。
在经济体制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对苏联国家体制似乎是两面性的:一方面由于推翻了前苏联的特殊利益群体,使工人在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自由化,这使得企业一度出现了“自主预算(基金)”,也使行政、技术、商业经济三方面职能分离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苏联的工业化和国防建设得以迅速发展,但工业化和军备竞赛占用了苏联本应用于社会福利及科学发展的资源,因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高科技的落后性。
这就是苏联悲惨的社会制度不良转化的根源。
三、经济结构问题苏联过于强调军工业的建设,导致一些民生领域的发展缓慢,如医疗、粮食供应等。
由于计划经济下的政策失误,企业利润率偏低,令企业难以盈利,出现了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能以改革新增长来补偿,甚至遭受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崩溃。
苏联提出的合作社经济(改革)与计划经济之间互动不足之故,实际上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脚步。
苏联解体原因简单概括
苏联解体原因简单概括简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解体原因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直接原因: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得解决导致了苏联解体。
拓展:第一,苏共脱离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原因。
斯大林的残暴专制,赫鲁晓夫的全盘否定,勃烈日涅夫的腐败,戈尔巴乔夫的总统制和新思维等,无不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戈氏新思维,完全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直接把苏联送上了解体的道路。
第二,搞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经济是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苏共乐于和北约搞军备竞赛,导致苏联经济畸形发展,最终影响和制约了苏联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引发国内各种矛盾和社会混乱,被叶利钦等人利用和煽动,是苏联最终解体的主要原因。
第三,戈氏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总统制从组织上削弱了苏共对国家和军队的领导,破坏了苏共的组织路线,让极端分子叶利钦摇身一变成了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总统,为叶利钦蛊惑民众和反对苏共提供了权利和方便。
同时新思维破坏了苏共的思想路线,搞乱了苏共的思想,给苏联民众提供了反对苏共腐败的机会,成为苏联解体的思想基础。
第四,叶利钦倒戈和叛变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作为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总统,叶利钦的叛变和倒戈对苏联的解体是致命,在叶利钦煽动和带领下,苏联几个主要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而彻底抛弃了苏联和戈尔巴乔夫。
第五,西方的忽悠和插手是苏联解体不可忽视的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美国及其西方通过叶利钦闹政变,起到了里应外合的作用,最终达到了他们解体超级对手苏联的目的。
苏联解体,主要是苏共内部出了问题,政治腐败、个人崇拜、经济困境、政改失败、民怨四起,让叶利钦和西方国家有机可乘,把苏联送上了被解体的道路,教训非常深刻!。
苏联解体的原因
第一种回答角度:一、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苏联剧变和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复杂的现实原因。
可以说,历史原因是根本性的原因,没有历史上各种问题、矛盾的积累,不可能有后来的爆发和剧变;而现实原因则无疑是直接原因.它主要表现为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
苏联的“亡”正是所有这些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1.历史原因。
从国家发展史角度看,带有古老的“直接民主制”特点的村社制度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影响。
俄罗斯村社制度是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增添了鞑靼蒙古人200多年的统治使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中的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倾向得到了大大的发展。
正是这种漫长的“独裁传统”影响,使得俄国历史上缺乏渐进、改良的社会实践。
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对苏联后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不仅有来自国内、国际资产阶级的反抗和颠覆,更重要的是旧制度的残余,植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系列旧习俗、旧的思维模式对新制度、新体制的侵蚀。
其中最关键的是始终贯穿于苏联领导层决策、国家管理以及社会控制过程中的专制主义残余。
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
但其垄断性、强制性随着时代的变化,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而这种缺陷、弊端却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革和创新,因而也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历史的根源。
2.现实原因。
苏联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斯大林体制、本身的各种问题和弊病,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但戈尔巴乔夫这一代领导人错误的、不成功的改革无疑是苏联剧变和解体的现实原因。
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看到了必须对苏联模式和斯大林模式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无疑是正确的。
问题在于改革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由于苏共领导人在改革战略、改革的目标选择以及改革的具体政策、策略方面的一系列错误和失误,使得改革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苏联解体的历史
苏联解体的历史苏联解体是二十世纪末最重大的国际事件之一,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苏联成立于1917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逐渐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并在二战结束后与美国展开了冷战对峙。
然而,苏联内部也存在着各种潜在问题。
经济体制的僵化、民族矛盾的激化、中央集权体制的缺陷,以及军队与情报机构的庞大化等因素,逐渐侵蚀着苏联的强大。
二、解体原因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因素:1. 经济崩溃: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不足。
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面临着失去盟友和市场的压力,国家财政亏空日益严重。
2. 民族矛盾激化: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存在着语言、文化和宗教差异。
这些矛盾在解体前逐渐激化,导致了各个加盟共和国对独立和自治的要求日益高涨。
3. 领导层危机:戈尔巴乔夫的上台以及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和开放政策使得苏联面临了一系列挑战。
改革措施的推行并未收到期望的效果,反而加速了国家的瓦解。
4. 经济极化和贪污腐败:苏联解体时,很大一部分国家财富和资源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普通民众生活困难,腐败现象严重。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和抗议。
三、解体过程苏联解体的过程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和转变,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阶段:1. 塞尔维亚纳戈尔斯克和波罗的海国家的独立:1990年,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相继宣布独立,引发了南斯拉夫的内战。
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也相继宣布脱离苏联独立。
2. 莫斯科政变:1991年,苏联内务部特种部队发动政变,试图推翻戈尔巴乔夫并保持苏联的统一。
然而,政变以失败告终,这一事件进一步削弱了苏联政府的威信。
3. 新联邦条约:1991年末,数个加盟共和国签署了新联邦条约,确定了各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和独立地位。
这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
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与影响
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与影响苏联是20世纪的一个大国,虽然它是以共产主义的名义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但其经济和政治体制长期以来都存在着重大的缺陷。
在苏联成立的初期,苏联的领导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由于过度忽视了经济的自主性,加上冷战后期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制裁,导致苏联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崩溃的迹象。
本文将详细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与影响。
一、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1. 政治体制的缺陷苏联的政治体制是建立在共产主义的思想基础上,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的政治体制的确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利益,但是在后期,它的缺陷也显现出来。
在苏联的政治体制中,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是持续不变的,导致思想僵化,不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社会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同时,苏联的政治体制缺乏党内民主,没有真正实行党内选举制度,党领导人的合法性建立在革命胜利上,而非选举结果上,这样造成了软弱无力的领导,使得苏联的决策失去了时代性和前瞻性。
2. 经济体制的缺陷苏联经济体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上。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过于集权化,一切都由中央政府来控制,而没有真正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样导致了苏联的经济发展缺乏灵活性,不善于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过度集中化。
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联的权力机构和政治机构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离。
3. 民族问题的矛盾苏联是由多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国,但由于苏联政府采取了不同民族融合的政策,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
苏联内部大部分民族都有其独立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但在苏联的领导层中却缺少相应的代表,这样就容易产生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
同时,在苏联的政治体制中,各族之间没有真正实现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一些民族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待遇不公,也让各族之间的矛盾愈发剧烈,这些问题也成为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二、苏联解体的影响1. 国家政治制度的变革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国家瓦解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制度上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但总的来说,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行了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加强了制度和体制的改革,这样才得以摆脱原苏联留下的政治痕迹和弊端。
历史事件解读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
历史事件解读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对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后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1. 政治原因苏联领导层的腐败和脱离群众是导致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战后的几十年间,苏联领导层权力高度集中,缺乏透明度和民主制度。
严格的政治控制和言论审查限制了个人自由和民主发展,在经济和政治上造成了严重扭曲。
此外,苏共内部的权力斗争和领导人的更替也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动荡。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试图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但改革的过程中却失去了统治的控制能力,导致了政权崩溃的局面。
2. 经济原因苏联经济体制的缺陷和经济效益的下降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
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过度集中的决策制度使得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导致生产力的下降和物质短缺。
此外,军费开支的巨额支出也给苏联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
冷战时期,苏联不得不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剧了经济衰退和负债累累的局面。
3. 民族矛盾和地区分离主义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纷争成为解体的一大因素。
苏联的民族政策未能有效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加剧了民族主义情绪。
某些地区出现了强烈的地区分离主义倾向,如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等地。
此外,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和干涉,以及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也给苏联本身带来了经济和军事上的沉重负担,削弱了苏联的实力和国际声誉。
二、苏联解体的后果1. 政治后果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形成了15个新的独立国家。
这导致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地位的削弱,同时也加剧了地区冲突和民族问题。
例如,克里米亚危机和俄乌冲突等都是苏联解体后的政治后果。
2. 经济后果苏联解体后,各独立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挑战。
许多国家在转型经济体制时遇到了困难,出现了经济萧条和社会动荡。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接班人,继承了苏联庞大的经济体系,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和转型。
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或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或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第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社会背景是苏联传统体制特别是传统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政治蕴育着深刻的危机。
第二,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社会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而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在此以前矛盾已长期积累,达到只需一根导火线的程度。
第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执行的是一条右倾路线,因为“左”的路线长期统治,造成的问题相当严重,以致于能让右倾路线祸国一时。
加之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揭露了苏
联的一些丑事和不应该让百姓知道的
秘密,60年代赫鲁晓夫否定揭露
斯大林的一系列错误及血腥的手段,必然乌克兰大饥荒,大清洗等。
使社会主义阵营中出现了大麻烦,东欧小国,对苏联有看法,斯大林不再神圣,他们都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从总结经验教训和解决根本问题的角度考虑,重点应是分析苏联解体的根源,分析传统体制的弊病,提出相应对策,确保国家统一和繁荣昌盛。
俄罗斯历史中的苏联解体
俄罗斯历史中的苏联解体在20世纪的历史舞台上,苏联解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事件。
苏联作为一个历史性的国家,它的解体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俄罗斯及国际社会的影响。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1. 经济问题: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境。
其集中管理和计划经济制度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生产力的低下,导致了经济停滞。
同时,军备竞赛和对外援助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负担。
2. 政治体制问题:苏联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权力集中和缺乏民主制约的问题。
斯大林时期的集权统治以及后来的领导层腐败和权力滥用,导致了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和不信任。
3. 民族问题: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不同历史、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民族。
这些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和不平等的关系,尤其是中亚和高加索地区。
苏联解体后,这些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加剧了苏联内部的分裂。
二、苏联解体的过程1. 列宁与斯大林时期:苏联的解体问题可以追溯到列宁和斯大林时代的政权建立和经济政策。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允许了一定的市场经济和私有财产,但在斯大林时期,集体化和大规模工业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 格拉斯诺斯塔时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总书记后,提出了改革和开放的理念。
格拉斯诺斯塔(言论自由)政策带来了社会和政治变革的风潮,但也暴露出国家对内的问题和不稳定因素。
3. 共和国独立运动:早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浪潮就开始兴起。
波罗的海三国率先宣布独立,随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苏联其他共和国纷纷效仿,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4. 八一九事件与叶利钦上台:苏联1991年发生的八一九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关键节点。
一群保守派政治家试图发动政变推翻戈尔巴乔夫,但最终失败,导致了戈尔巴乔夫的权威受到严重削弱。
此后,鲍里斯·叶利钦成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苏联逐渐走向瓦解。
三、苏联解体对俄罗斯及国际社会的影响1. 经济影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了困难的转型期。
苏联解体历史分析
苏联解体历史分析苏联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在1985年至1991年间迅速解体。
苏联的解体迅速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给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苏联解体的历史进行分析。
一、起因苏联解体的起因有多个方面。
首先,苏联的经济实力逐渐衰退。
长期以来,苏联的经济模式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由政府集中统一的方式进行经济管理。
然而,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市场需求。
经济困境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动摇。
其次,国内民族矛盾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苏联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联邦国家,其中俄罗斯族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苏联的实际掌权者往往由俄罗斯族组成,导致其他民族对政治和资源分配感到不满。
这些民族矛盾在解体前引发了一系列民族独立运动。
最后,国际环境也促使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后,苏联发现自己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和民主制度在苏联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希望脱离苏联的统治,追求更自由和繁荣的生活。
二、进程苏联解体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事件。
首先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试图重振苏联的经济和社会。
然而,这些改革却引发了更多的问题,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
1989年,波兰和匈牙利领导了东欧剧变运动,打破了苏联在东欧的影响力。
这鼓舞了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民众的民主呼声,许多地方政府宣布独立。
苏联政府试图通过武力镇压这些独立运动,但却进一步加强了各地民众的反抗情绪。
1991年,莫斯科发生了一次政变,一些高级军官试图推翻戈尔巴乔夫政权。
然而,政变失败后,苏联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苏联的统一已经岌岌可危。
同年12月,苏联政府正式宣布解体,结束了近70年的联邦体制。
三、后果苏联解体对全球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进一步削弱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结合历史知识,系统反思苏联解体前国家政治安全崩溃的历史原因。
结合历史知识,系统反思苏联解体前国家政治安全崩
溃的历史原因。
苏联解体前国家政治安全崩溃的历史原因有如下几个:
1. 政治制度失控
苏联制度下,和政府掌握了全部权力,缺乏相应的监管和制衡机制,导致腐败和官僚主义严重。
同时,国家官僚机构庞大,信息闭塞,导致决策缺乏智慧和敏捷性,难以有效应对社会问题的改变和不断增加的民众诉求。
2. 经济困境
苏联经济体制采取计划经济模式,由国家掌控一切资源和生产力,缺乏市场机制配备和用户需求,经济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同时,西方国家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化改革,导致苏联在世界市场地位下降,无法占据有利位置。
3. 民族矛盾激化
苏联政府曾在苏联领土内推行「民族政策」,创造了苏联主义的政治象徵,但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语言和传统差异,以及經济分配的不公,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同时,苏联扩大对其卫星国家的控制和干预,使得民族问题越发严重。
4. 对外交错政策
苏联在其外交政策中膨胀和侵略性强,试图通过与西方国家「对抗」来保护自身利益,但在冷战结束后,苏联面临国际压力和经济危机,而它的外交政策导致国际孤立和居高临下的处境。
总之,以上几个因素相互交织,导致苏联解体前国家政治安全崩溃的历史原因。
关于苏联亡当亡国的原因研讨
关于苏联亡当亡国的原因研讨(实用版)目录1.苏联亡国的背景和过程2.苏联亡国的主要原因3.苏联亡国的影响和启示正文一、苏联亡国的背景和过程苏联,全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 20 世纪世界上的一个庞大国家。
它成立于 1922 年,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而成。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工业和军事强国。
然而,在 1991 年,这个曾经强大的国家宣告解体,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记忆。
二、苏联亡国的主要原因1.政治制度的缺陷: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权力制度,政治体制僵化,缺乏民主和开放。
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政治决策的失误和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经济体制的弊端:苏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科技发展滞后等问题。
此外,军事开支巨大,使国民经济负担沉重,进一步削弱了苏联的经济实力。
3.民族问题: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其政治稳定的隐患。
随着民族意识觉醒,各个民族纷纷要求独立或自治,苏联的民族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国家的解体。
4.思想意识形态的困境:长期以来,苏联对民众进行高压统治,对民众的思想和言论进行严格控制。
然而,随着信息的传播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苏联的意识形态开始受到质疑,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苏联的意识形态逐渐失去支持。
三、苏联亡国的影响和启示苏联的解体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冷战的胜利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胜利,以及共产主义运动的低谷。
同时,苏联的解体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即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民族问题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平衡和改革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苏联亡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民族问题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积累和恶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结合历史知识,系统反思苏联解体前国家政治安全崩溃的历史原因。
结合历史知识,系统反思苏联解体前国家政治安全崩溃的历史原因。
苏联解体前国家政治安全崩溃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经济衰退、民族问题和领导层的失职等方面。
首先,苏联的经济问题是导致政治安全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面临着极度的经济困境。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苏联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
此外,苏联军费开支庞大,削弱了民生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经济衰退导致了物价上涨、工资减少和失业率上升,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其次,民族问题也是苏联政治安全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是由众多不同民族组成的国家,其中俄罗斯民族占据主体地位。
然而,在苏联解体前,各民族间的关系日益紧张。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要求自治甚至独立的声音不断增加。
苏联政府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失策,没有妥善解决不同民族的利益纠纷,加剧了民族矛盾,进一步分离了苏联。
再次,苏联领导层的失职也是导致政治安全崩溃的原因之一。
在苏联解体前的时期,苏联的领导层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高层官员的腐败现象严重,使得苏联的政府领导者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其次,领导层内部的权力斗争和腐败现象分散了苏联政府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精力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
最重要的是,苏联领导层没有跟上快速变革时代的步伐,缺乏对改革的远见和决策能力,导致苏联政府在经济、民族和社会问题上无力回天。
苏联解体前国家政治安全崩溃的历史原因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其中经济衰退、民族问题和领导层的失职是主要原因。
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回顾苏联的历史教训,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发展、民族和谐以及领导层的高效执政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
只有保证国家的经济繁荣、民族和谐以及良好的领导能力,才能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稳定。
关于苏联亡当亡国的原因研讨
关于苏联亡当亡国的原因研讨苏联亡国的原因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苏联亡国原因的研讨,探讨了苏联内外因素对其亡国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的原因1.领导层的腐败和权力斗争:在苏联的后期,高层领导人发生了多次权力斗争,导致政治体制的混乱和腐败问题的恶化。
领导人的腐败和争权夺利意识使得国家无法有效地进行经济和政治,导致人民对政权的失望和反感。
2.缺乏政治:苏联政府在经济的同时,对政治持保守态度,没有实施真正的民主,权力集中于党和高层领导人手中。
这限制了人们的政治参与和言论自由,加剧了国内的不满情绪。
3.民族问题和分离主义: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民族问题和分离主义势力。
各个加盟共和国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无法实现真正的团结统一、苏联领导层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采取强硬手段,而非民主谈判的方式,加剧了民族问题的恶化。
二、经济方面的原因1.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苏联以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这种经济体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国家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经济体制僵化,导致国有企业效益低下,市场竞争不充分。
2.经济衰退和危机: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进入了衰退和危机期。
资源短缺、生产效益低下、工业品质量下降等问题持续加剧,国家财政面临困境,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这使得人们对中央计划经济的信心丧失,对市场经济的呼声日益高涨。
3.对外贸易失衡和资源浪费:苏联经济长期依赖对外贸易,对农产品和能源资源的出口收入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贸易失衡和资源的浪费使得经济面临严重危机,国际货币收入无法覆盖对外债务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
三、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原因1.社会权益不平等:在苏联的后期,社会权益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特权阶层享有巨大的财富和权力,而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则长期停滞不前。
财富和机会的不公平分配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满情绪。
2.意识形态和信仰危机:苏联始终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但在20世纪80年代,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国内失去了吸引力。
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崩溃的历史根源
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崩溃的历史根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崩溃的历史根源苏联的崩溃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变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它引发了全球对社会主义大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引起了关于斯大林模式的争议。
对于苏联的崩溃,斯大林模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斯大林模式是指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立起来的一种政治和经济发展模式。
它的核心特征是全盘国有化和计划经济体制,这使得苏联逐渐成为一个庞大、僵化、瘫痪的国家。
苏联的崩溃与斯大林模式的历史渊源密不可分。
斯大林模式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确立,它的优势在于解决了民族问题和经济问题。
但在1940年代后期,斯大林模式逐渐向僵化、顽固的方向演变,其中、它的最大问题在于把全盘国有化和计划经济作为国策,忽视了市场规律,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缺乏适应性、灵活性,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出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计划经济无法保证效率和效益。
由于制度的局限性,苏联计划经济下的某些行业和企业,生产效率得不到保证。
因为政府强制实行计划,企业无法灵活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调整,政府无法了解市场信息,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去设置计划,生产过剩或过丰都无法避免。
大量资源被浪费,制度劳动力资源移动能力得不到发挥。
第二,政治环境僵化。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时期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迫害和“肃清”行动,使苏联深陷恐惧之中,公民自由被限制,思想保持封闭,人们不敢说出真实的意见和看法,这使得政治体制丧失了紧密的辩论和沟通机制,中央决策者不能快速纠正问题,最终,政治体制变得僵化不堪。
第三,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滞后。
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死守中央计划和体制,拒绝采用新技术和生产设备,技术和设备陈旧不堪,缺少科技创新,这些显著地妨碍了苏联生产产块的发展,以至于不能和西方国家比拟,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优势。
第四,民族和政治问题的让步和抑制。
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对地方实力的抑制和支配,给各民族关系带来了长久的恶果。
苏联政府高压的集权体制和禁止异议的行为,组织和反作用下,逐渐导致苏联联邦和地方之间矛盾白热化。
关于苏联亡当亡国的原因研讨
关于苏联亡当亡国的原因研讨
苏联的解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经济问题:苏联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逐渐陷入
衰退。
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效率的低下。
此外,军事开支的大量投入也使得国家难以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2. 政治问题:苏联的政治制度长期以来都是集权主义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缺乏良好的领导和有效的管理,导致了腐败、腐化和一系列的政治问题。
此外,波兰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民主改革潮流也为苏联的解体提供了动力。
3. 民族问题: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民族之间在语言、宗教和文化方面存在差异,加之历史上的冲突和不和谐,导致了民族问题的加剧。
苏联政府的彻底中央主义政策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反而进一步引发了民族主义的复兴。
4. 外部因素:冷战结束和东欧剧变大大削弱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苏联一直和西方国家存在对抗关系,外交上的劣势使其难以继续维持其既定的政治和经济模式。
与此同时,苏联军费开支的巨大压力也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综上所述,苏联的解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民族问题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相互交错,导致了苏联无法应对内外的挑战,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苏联解体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1991年12月26日,苏联被宣告解体,其影响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等各方面都深远而长久。
苏联的这次解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反映了许多历史因素和社会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苏联解体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一、历史背景自19世纪中叶以来,俄罗斯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发生了两次革命,导致了帝国的崩溃。
1917年,在列宁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夺取了政权,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他领导苏联进入了工业化时期,但同时也实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净化和镇压。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胡志明成为苏联领导人,试图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但他的执政也被打压。
到1960年代,苏联已经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国。
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苏联的体制开始出现僵化和不足,其领导层的腐败也日益严重。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苏联出现了许多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到了1980年代末,苏联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
二、解体的促因在1985年,负责领导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他试图推动一系列的改革并加强民主。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被称为“Perestroika”和“Glasnost”,意味着重建和透明化。
这些改革对于缓解苏联的经济和政治压力有所帮助,但同时也揭示了苏联领导层腐败和内在的不稳定。
此外,苏联也开始面临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
美国一直与苏联竞争,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其影响力。
在1980年代末,苏联卷入了阿富汗战争,这场战争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损失,而且也耗尽了苏联的财政和军事力量。
此外,苏联也受到了来自其众多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和分离主义势力的影响,俄罗斯联邦的稳定也受到了很大威胁。
由于这些外部和内部的因素,苏联开始不稳定。
到了1989年,波兰、匈牙利、东德、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纷纷改变了他们的政治制度,苏联的地位也受到了严重的浸染。
每日一知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
根本原因:“斯大林体制”的固有弊端所积攒的历史问题.
苏共真正丧失群众支持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
由于苏共一系列的错误路线,造成国内经济状况恶化、民族矛盾尖锐……使人民丧失对苏共的信任。
最后造成国家的解体。
所以苏联解体的确有“苏共脱离了群众”的因素,但应说明这个因素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表现最为明显。
认为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在意识形态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
这种观点只说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苏共垮台的真正思想根源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任何事物从产生之日起,按照对立统一规律,自身一直存在肯定和否定两面。
苏共在取得伟大成绩的同时,自身某些弊端的积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教条主义、特权阶
层、脱离群众……)也日益严重,其中每一种弊端的发展都
足以致命、否定自己。
但如果说“这些弊端是导致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则略嫌简单。
因为同时苏共自身还存在“肯定”的一面。
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苏联仍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并不是某个社会在某个时期存在弊端就一定灭亡,人有重病一定会死。
前俄罗斯联邦部长米哈伊诺夫坚决否认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说法。
他认为,尽管当时的社会存在导致解体的因素,但同样存在能够消除这些因素、维护国家统一的足够有力的机制。
这里的关键,是看其领导人在制定大政方针时如何发扬成绩、纠正时弊。
为什么苏联会解体
为什么苏联会解体
为什么苏联会解体具体如下:
一、经济因素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严重落后,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原因。
而苏联经济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僵化的经济体制、结构和战略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民主、决策等方面的因素,成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是苏联解体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思想政策上的失败
苏联的解体是一个历史的悲剧,导致这场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苏共的失败,而失败的首先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
苏共后期部分领导人纵容或直接鼓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结果导致党内思想混乱,为敌对势力和西方思想的渗透打开了大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崩溃的历史根源
2012年10月19日
来源:《文史参考》
作者:左凤荣(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曾认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的社会主义,代表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
出乎意料的是,苏共只执政了74年,就在20年前轰然解体了。
苏联剧变20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究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强大的苏联会发生一夜剧变,出乎人们预料地迅速解体。
苏联的种种问题:破坏法制的大清洗、重军抑民的发展战略、农业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民族主义等等,根源都在于苏联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
苏共没有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推崇巴黎公社式的国家。
巴黎公社有两条重要的原则:一个是公职人员由普选产生;另一个是消灭作为暴力工具的国家,建立为民众利益服务的廉价政府。
苏联搞了7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始终都没有实现人民主权原则。
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可以用人民文化水平低来解释,几十年后这一理由难以成立。
苏共自认为他们所做的就是民众的需要,代表人民思考和决定一切,不相信民众自己有判断是非和选择的能力,管理人员由苏共组织部门挑选任命,还提出了“干部决定一切”这一片面的口号,造成民众与国家政权的分离,民众只是社会主义大机器上的螺丝钉。
正因为民众没有权利,对国家的决策没有影响,才使政府明显侵犯民众利益的政策,如:过分发展军事力量,不给农民以耕种土地的自由,不允许知识分子自由创作等,长期坚持不改。
也因为政府的权力不是来源于人民,民众也没有权利监督政府,机关越来越只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干部享有各种特权,体会不到民众的疾苦,民众感觉党政机关并不代表他们的利益。
因为没有成为国家的主人,在民族分离主义分子破坏国家,国家分崩离析之时,没有人站出来维护它。
斯大林“大清洗”在苏联肌体上留下的创伤,同样在苏联解体中起了重要作用。
苏联的民主没有被民众认可
形式与内容是相统一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无产阶级为自己争得了许多权利:普选权、建立自己政党的权利、集会游行向资本家抗争的权利、出版刊物宣传和阐述自己主张的权利等等。
在沙俄这个落后的国家,民众享受不到这些权利,争取自己的权益也是布尔什维克和民众奋斗的目标。
列宁说:“苏维埃政权既不是遵照谁的指令,也不是根据哪个政党的决议建立的,因为它高于各政党,它是根据革命的经验,根据千百万人的经验建立的。
”“劳
动者在不满意自己的政党的时候,可以改选自己的代表,把政权交给另一个政党,不必进行任何革命就可以改组政府。
”
列宁所设计的新政权形式是集立法与行政合一的苏维埃,这一体制是建立在全民普选基础上的,“议行合一”与“普遍选举”两条原则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人民主权。
十月革命后,苏俄进行了立法会议代表的选举,1917年11月选举产生了715名立宪会议代表,其中社会革命党370名,布尔什维克175名,左派社会革命党40名,孟什维克15名,立宪民主党(人民自由党)17名,以及其他党派和民族组织的代表,1918年1月5日立宪会议召开后,布尔什维克的政策主张在会议上难以落实。
于是,列宁宣布解散了这个代表机构,用苏维埃取而代之。
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其他社会主义政党也渐渐失去了活动的空间。
苏联的政治体制表明,社会主义民主同样需要形式上的民主。
苏维埃政权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的一些形式,如三权分立、竞选、言论和出版自由等等,虽然苏联自己宣称,“无产阶级民主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苏维埃政权比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要民主百万倍。
”但是,苏联的民主没有被民众认可,长期存在实际上总书记的个人集权。
无产阶级的民主应该使政权“处处依靠群众的积极参与,处于群众的直接影响下,接受全体公众的监督”,人民应该有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但在苏联这不是事实。
苏联的实践表明,没有这种外壳的民主是不能实现民主内容的。
苏共逐渐蜕化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政党
苏联剧变和联盟国家的解体与苏共直接相关,苏共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没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苏共没有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而变成了只代表自己利益的权力机关,造成苏联体制僵化、问题成堆、人民不满,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
俄共(布)在列宁时期比较民主,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都经过党内充分的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
但列宁病重和逝世后,党的作风也开始发生变化,斯大林利用在党内掌握的权力,逐渐成了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的领袖。
斯大林创造性地提出:“共产党是苏维埃国家内部的一种圣剑骑士团,它指导苏维埃国家的机关并鼓舞它们的活动。
”
“圣剑骑士团”是中世纪专为掠夺和屠杀异教徒而建立的德意志天主教僧侣骑士团,它不惜用血与火征服异地,铲除不顺从者,是为封建主、为个人独裁效力的工具。
在实践中,斯大林按照“圣剑骑士团”的标准建设苏共,苏共成了听命于领袖个人的党。
斯大林建立了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无论是党内,还是社会上都不允许有不同的意见,检查机构越来越庞大,权力越来越集中,创新思想在幼芽状态下就被摧残殆尽了。
在斯大林之后,苏共虽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苏共的总书记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党内没有合法的争论与辩论,仍是层层听命于总书记或第一书记,不合总书记意者难以在政治舞台上立足。
各级党委和党委书记具有绝对的权力,经常包办代替苏维埃、经
济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工作。
这样一个缺少民主的党也不可能在苏联实现真正的民主,而没有民主自然就没有社会主义。
政党本来是群众性组织,是联系社会与国家的桥梁,苏共则蜕化成了国家机关,成了官僚化的代表。
随着干部任命制的发展,官僚主义和贪污现象也随之发展起来了,普通老百姓找不到主人的感觉,责任感自然也减退了。
同样,领导者本人对人民、对党的责任感也下降了,因为官员的提升不是靠“下层”,不是取决于人民的意志和要求,而是取决于“上层”,取决于上级领导的态度和意见,取决于档案和私人关系。
没有各阶层的平等,农民和知识分子受歧视
苏共没有建立起一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制度。
农民长期被看成是落后的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
斯大林强行推行全盘农业集体化,消灭了个体农民。
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普遍失去了对劳动的兴趣,破坏劳动纪律,不出工的现象很普遍,农民普遍不满,没有生产积极性,他们不可能生产出国家需要的东西,结果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落到了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地步,到20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不得不从资本主义美国大量进口粮食。
在任何社会,从事创造性劳动的知识分子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更是如此。
但苏共没有看到人民的文化水平在提高,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在增强,仍然坚持所谓阶级原则。
在吸收党员时,“他们只注意使工人阶级、农民、妇女在苏共中占有相应的比重,而忽视了国内工人力量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忽视了把科学技术和创作知识分子积极推向前台,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就其修养水平和在经济、科学、文化中所占的关键地位来说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司机、清洁工比记者入党更快,因为他们被列入工人之列”。
知识分子长期没有表达意见的自由,苏共对知识产品严格监督,与知识分子要求独立思想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愿望发生了严重矛盾,他们“被迫戴上紧箍咒,而施法的人却是那些对他们的专业知之甚少的党委领导。
”知识分子收入不高,又没有像在实际物质利益部门工作的工人那样的实惠,使最具创造性的这部分社会力量同苏共疏远,后来成了反现行体制最积极的成分。
干部处于优越地位,在斯大林时期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官僚特权制度,如建立内部特供商店、餐厅、医院、免费别墅,干部根据级别享受不同的工资补贴、住房、医疗照顾以及其他的福利补贴。
这一制度一直沿续下来,并在不断加强。
官贵民贱的社会不可能在现代社会生存下去。
社会主义本是人民大众生机勃勃的事业,是为民众谋福利的事业,但由于苏联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没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没有把人民主权从理念变成现实。
结果,人民对国家的政策没有影响力,对苏共没有监督权,苏共变成了向民众发号施令的机关、追求自身利益的代表。
作为议会合一机关的苏共,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只着眼于国家的强大而不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侵犯和违背民众利益的事时有发生。
如果苏共能够指导人民运用民主权利,在做决策、办事情时,能听取和尊重民众的利益诉求,苏联则不会长期固守没有生命力的集体农庄制度,不会把钱财毫无节制地浪费在发展军备和支持世界革命上。
集权僵硬的政治体制使民众丧失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了经济危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沦为最大的粮食进口国,靠出卖原料过日子,到1990年落到了满世界乞讨购粮款的地步,苏联自然难以为继了。
当苏共解散、苏联解体之时,没有民众起来抗争,这一教训足够深刻。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社会主义者应该研究苏共的前车之鉴,防止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