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作者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作者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作者全

七上:

国内: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景》《欧洲杂记》《您我》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微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王昌龄(?-约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马致远(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与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人(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国外: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康德拉·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善于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作品出处: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七下:

邓嫁先:(1924-1986),安微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与技术专家,中国研制与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与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杨绛(1911-2016),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人(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开创“诗话”这一文学体裁。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人,(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ān],浙江仁与(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

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国外:

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端木蕻[hóng]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等。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她的创作对俄国文学与语言发展影响很大。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德彪西(1862-1918),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创者。

作品出处: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

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全部教案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 的情况? 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 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四、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 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 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初中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说课设计 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 李彬

一、说课程标准与单元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欣赏文学作品能复述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阅读小说,能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而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 ②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②通过诵读、表演、合作、探究,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②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如:《心声》一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辩证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对矛盾冲突的分析,运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二、说教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单元的四篇小说,兼及古今中外,情节生动,引人入胜。阅读本单元的四篇不禁让我体会到编者在选编教材中的思维之缜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具体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语感和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构建知识树

(新课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小说阅读 新人教版

小说阅读 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对小说这部分的要求是: 1、了解小说特点 2、掌握小说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小说所表达的内容 小说知识点概述: 一、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二、小说要素 1、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2、完整的故事情节 3、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三、方法归纳 解答小说阅读题,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一、看背景思人物。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二、观描写重细节。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三、读情节理构思。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四、获主旨多思考。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常见考法 小说在这几年的高考中占的分量比较重,一直是考纲要求的文学体裁,注意鉴赏小说的角度。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把握主题等,我们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小说的考试形式多问答题。 误区提醒 看病 一碟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就被并不认识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呱儿。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生字词(带拼音)30876教学教材

七年级下册生字词 1《邓稼先》 元勋yu ánx ūn 奠基di ànj ī 选聘xu ǎnp ìn 谣言y áoy án 背诵b èis òng 昼夜zh òuy è 昆仑k ūnl ún 挚友zh ìy ǒu 可歌可泣k ěg ēk ěq ì 鲜为人知xi ǎnw éir énzh ī 至zh ì死s ǐ不懈b úxi è 鞠躬尽瘁j ūg ōngj ìncu ì 当之无愧d āngzh īw úku ì 家喻户晓ji āy ùh ùxi ǎo 锋芒毕露f ēngm ángb ìl ù 妇孺皆知f ùr úji ēzh ī 2《说和做》 梳头sh ūt óu 抱歉b àoqi àn 秩序zh ìx ù 深sh ēn 宵xi āo 伴侣b ànl ǚ 小楷xi ǎok ǎi 硕果shu ògu ǒ 卓越zhu óyu è 迭起di éq ǐ 澎湃p éngp ài 大无畏d àw úw èi 锲而不舍qi èérb ùsh ě 目不窥园m ùb ùku īyu án 沥l ì尽j ìn 心血x īnxu è 心不在焉x īnb úz àiy ān 慷慨k āngk ǎi 淋漓l ínl í 气q ì冲斗牛ch ōngd òuni ú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 ǎo 揩k āi 碟di é 捆k ǔn 咳嗽k ésou 调羹ti áog ēng 绞ji ǎo 肉r òu 薪金x īnj īn 校对ji àodu ì 草率c ǎoshu ài 洗澡x ǐz ǎo 悠然y ōur án 吩咐f ēnf ù 抹杀m ǒsh ā 疙瘩g ēda 深恶痛绝sh ēnw ùt òngju é 不以为然b ùy ǐw éir án 5《黄河颂》 巅di ān 劈p ī 气q ì魄p ò 狂ku áng 澜l án 浊zhu ó流li ú 宛w ǎn 转zhu ǎn 屏p íng 障zh àng 哺b ǔ育y ù 榜b ǎng 样y àng 浩h ào 浩h ào 荡d àng 荡d àng 6《最后一课》 捂w ǔ 踱du ó 婉w ǎn 转zhu ǎn 喧xu ān 闹n ào 气q ì氛f ēn 诧ch à异y ì 懊ào 悔hu ǐ 惩ch éng 罚f á 奴n ú隶l ì 钥y ào 匙shi 字z ì帖ti è 祈q í祷d ǎo 7《土地的誓言》 碾ni ǎn 誓言sh ìy án 胸膛xi ōngt áng 嗥h áo 鸣m íng 山涧sh ānji àn 高粱g āoli áng 斑斓b ānl án 缠绕ch ánr ào 亘古g èng ǔ 默契m òq ì 田垄ti ánl ǒng 埋葬m áiz àng 镐头g ǎotou 土壤t ǔr ǎng 禾h é稻d ào 丰饶f ēngr áo 污秽w ūhu ì 耻辱ch ǐr ǔ 9《阿长与<山海经>》 搁g ē 掷zh ì 脐q í 憎恶z ēngw ù 菩萨p ús à 竹竿zh úg ān 烦琐f ánsu ǒ 土匪t ǔf ěi 辫子bi ànzi 胸脯xi ōngp ú 疮疤chu āngb ā 诘问ji éw èn 哀悼āid ào 茉莉m òl ì 书斋sh ūzh āi 霹雳p īl ì 震zh èn 悚s ǒng 粗拙c ūzhu ō 守寡sh ǒugu ǎ 10《老王》 蹬d ēng 绷b ēng 捎sh āo 惶hu áng 恐k ǒng 肿zh ǒng 胀zh àng 荒hu āng 僻p ì 取q ǔ缔d ì 降ji àng 格g é 镶xi āng 嵌qi àn 门m én 框ku àng 滞zh ì笨b èn 侮w ǔ辱r ǔ 愧ku ì怍zu ò 11《台阶》 啃k ěn 蹦b èng 撬qi ào 磕k ē 门m én 槛k ǎn 厚h òu 道d ào 糟z āo 糕g āo 醒x ǐng 悟w ù 晌sh ǎng 午w ǔ 烦f án 躁z ào 头t óu 颅l ú 自z ì言y án 自z ì语y ǔ 言y án 外w ài 之zh ī意y ì 微w ēi 不b ù足z ú道d ào 大d à庭t íng 广gu ǎng 众zh òng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修xi ū润r ùn 生疏sh ēngsh ū 商酌sh āngzhu ó 恳切k ěnqi è 譬如p ìr ú 朦胧m éngl óng 累赘l éizhu ì 别扭bi èniu 拖沓tu ōt à 妥帖tu ǒti ē 诲人不倦hu ìr énb úju àn 不耻下问b ùch ǐxi àw èn 颠沛流离di ānp èili úl í 以身作则y ǐsh ēnzu òz é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和文言文

七年级古诗文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译文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10.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生字表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生 字表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攒(cuán):凑在一块儿。 2拗(ǎo):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3确(què)凿(záo):确实。 4菜(cài)畦(qí):菜地。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 5桑(sāng)葚(shèn):桑树的果实。 6轻(qīng)捷(jié):轻快。动作轻快敏捷。 7蟋(xī)蟀(shuài):蟋蟀。 8臃(yōng)肿(zhǒng):肌肉肿胀。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9脑(nǎo)髓(suǐ):脑浆。 10相(xiāng)宜(yí):适宜。 11书(shū)塾(shú):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12方(fāng)正(zhèng):正派。 13博(bó)学(xué):知识渊博。 14蝉(chán)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所脱下的壳。 15人(rén)迹(jì)罕(hǎn)至(zhì):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16人(rén)声(shēng)鼎(dǐng)沸(fèi):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形容人群的声音嘈杂喧闹,像烧开的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17肿(zhǒng)胀(zhàng):指身体某一部分体积增大. 18叮(dīng)嘱(zhǔ):再三嘱咐。 19恐(kǒng)惧(jù):害怕。 20骊(lí)歌(gē):告别的歌。 21花(huā)圃(pǔ):花园。 第3课:《丑小鸭》安徒生 22丑(chǒu)陋(lòu):难看。 23讪(shàn)笑(xiào):讥笑。 24嫉(jí)妒(dù):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25来(lái)势(shì)汹(xiōng)汹(xiōng):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第4课:《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26瞬(shùn)息(xī):比喻极短的时间。 27幽(yōu)寂(jì):幽雅寂静,孤独寂寞。 28延(yán)绵(mián):绵延伸展。 29荒(huāng)草(cǎo)萋(qī)萋(qī):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

2015最新版人教版初中新课标语文教材目录(最新版、及时修订、最准确) (1)

2015最新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册含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 上下册)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 1、散步(莫怀戚) 2、秋天的怀恋(史铁生) 3、*羚羊木雕(张之路) 4、*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第二单元 阅读6、我的老师(魏巍) 7、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8、*我的早年生活(丘吉尔) 9、*王几何(马及时) 10、《论语》十二章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综合性学习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阅读 11、春(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13、*风雨(贾平凹)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 文从字顺

第四单元 阅读 16、紫藤萝瀑布(宗璞) 17、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18、*短文两篇 蝉(小思) 贝壳(席慕蓉) 19、*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0、虽有嘉肴《礼记》 写作 突出中心 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第五单元 阅读 21、化石吟(张锋) 22、看云识天气(朱泳燚) 23、*绿色蝈蝈(法布尔) 24、*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25、河中石兽(纪昀) 写作条理清楚 第六单元 26、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 27、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建)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词语汇总

【七年级同步资料】七年级下册词语汇总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菜畦qí:菜地。 确凿záo:非常真切,真实可靠。 秕谷bǐ:张得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也叫秕谷子。 渊博yuān:形容学识深而广。 缠络chán luò:枝条状物互相缠绕,连续不断。 桑椹shèn:桑树的果实。 轻捷jié:轻快敏捷。 臃肿yōng zhǒng:过度肥胖。 脑髓suǐ:大脑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相宜yí:适宜。 蝉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中医可入药。 攒cuán:聚拢,拼凑。 宿儒sùrú: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人声鼎沸dǐng:形容喧闹.混乱,像水锅里沸腾一样。 方正:正直。 人迹罕至hǎn:人的足迹很少出现.到达(的地方)。 2.《爸爸的花儿落了》 肿胀zhà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叮嘱zhǔ:再三嘱咐。

油鞋:一种涂上桐油,用于下雨天穿的鞋。 挪窝儿nuó: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这里指起床。 鸡毛掸子dǎn:掸灰尘的用具,把鸡毛扎在藤或竹竿的一端制成。有的地方叫鸡毛帚。咻咻xiū: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骊歌lí:告别的歌。 雨篷péng:遮蔽雨的设备,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成。 玉簪花zān:一种庭院观赏植物,花白色,气味芳香。 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蔽雨犹豫不决。 花圃pǔ:种花草的园地。 3.《丑小鸭》 来势汹汹xiōng:动作或事情到来时声势盛大的样子。 姊妹zǐ:姐妹。 沼泽地zhǎo:木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沮丧jǔ:灰心失望。 恭恭敬敬gōng: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弥漫mí:充满;布满。 泥泞nìng:因有烂泥而不好走;淤积的烂泥。 木屐jī:木板拖鞋。 飕飕sōu:形容风声。 4.《诗两首》 镇静zhèn: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yù:忧伤.愁闷。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1 《论语》十则 ?原文和译文 1、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 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解词 : 时: 按时 ; 说: 同“悦”,愉快。 翻译 :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 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 :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解词 : 故: 旧的( 知识 ); 知: 理解、领悟。 翻译 :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 : “学而不思则闰 ;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 解词 : 罔: 迷惑而无所得 ; 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 会有疑惑。 赏析 :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解词 : 愠: 恼恨。 翻译 : 孔于说 :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公冶长》 ) 解词 : 耻: 以,, 为羞耻 翻译 : 子贡问道 : “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 : “他聪敏而又爱好学 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 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述而》 ) 解词 : 识: 记住; 厌: 满足; 诲: 教导。 翻译 :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 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 满足。“诲人不倦”,讲的 2 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 “对我 来说,有什么呀 ?”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翻译 : 孔子说 :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 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 处都有老师。 8、子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 翻译 : 孔子说 : “( 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 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 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

人教版(超详)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语文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语音课标要求; 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知识回顾: 音节拼音规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的规定写字母。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我看了不少鲁迅的作品。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声母b p m f 能和o 拼,不能和uo 拼。如:bō(波),不能拼成buō (三)注意拼音规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时写成"r"。如:儿童(ér tóng),花儿(huār) y、w的使用: 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y 开头。(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w开头。(3)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y开头。加y后,ü的两点要省去。 使用y、w,主要是为了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y、w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如:把"大衣"二字连写成dai,就会以为是一个音节。用了y,写成 da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省写:(1)韵母iou ,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优),ui(威),un(温)。如:牛、归、论(2)ü和n、l 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2.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号就按a,o,e,i,u,ü的顺序标记。3.i,u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如:tuī(推),qiú(球)4.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5.轻声音节不标调。如:萝卜、桌子标调歌:见了a母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五)注意使用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爱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 í'ǎo(皮袄) 正确拼读字可使用下列方法: 1、语境定音法:分析语境,了解语意,从而推断读音; 2、词性定音法:有些词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 3、记忆积累法:对特殊的,少量的要强行记忆; 4、声旁类推法:据声旁推断读音。 附:容易读错的常用字(按音序排列) A 1.挨紧āi 2.挨饿受冻ái 3.白皑皑ái 4.狭隘ài 5.不谙水性ān 6.熬菜āo 7.煎熬áo 8.鏖战áo 9.拗断ǎo 10.拗口令ào B 1.纵横捭阖bǎi hé 2.稗官野史bài 3.扳平bān 4.同胞bāo 5. 炮羊肉bāo 6.剥皮bāo 7.薄纸báo 8.并行不悖bèi 9.蓓蕾bèi lěi 10.奔波bō11.投奔bèn 12.迸发bèng 13.包庇bì14.麻痹bì 15.奴颜婢膝bìxī16.刚愎自用bì17.复辟bì18.濒临bīn 19.针砭biān 20.屏气bǐng 21.摒弃 bǐng22.剥削bōxuē23.波涛bō24.菠菜bō25.停泊bó26.淡薄bó27.哺育bǔ C 1.粗糙cāo 2.嘈杂cáo 3.参差cēn cī 4.差错chā 5.偏差chā 6.差距chā 7.搽粉chá 8.猹chá 9.刹那chà10.差遣chāi 11.诌媚chǎn 12.忏悔chàn 13.羼水chàn 14.场院cháng 15.一场雨 cháng 16.赔偿cháng 17.偿佯cháng 18.绰起chāo 19.风驰电掣chè20.瞠目结舌chēng 21.乘机 chéng 22.惩前毖后chéng 23.惩创chéng chāng 24.驰骋chěng 25.鞭笞chī26.痴呆chī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背诵默写整理

1.《春》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2.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人教版初中生字词大全

人教版初中生字词大全(一) 七年级上册 一瞬(shùn)间嶙(lín)峋(xún) 眩(xuàn) 啜(chuò)泣小憩(qì) 擎(qíng)天撼(hàn)地收敛(liǎn)聒聒(guō)宽恕(shù)卑(bēi)微忍俊不禁(jīn) 唳(lì) 濯(zhuó) 行(xíng)道树十姊(zǐ)妹窖(jiào) 泯(mǐn) 厄(è)运猝(cù)然陬(Zōu) 邑(yì) 不亦乐(yuè)乎?愠(yùn) 曾参(shēn)三省(xǐng) 传(chuán)不习乎?酝(yùn)酿(niàng) 黄晕(yùn) 髻(jì) 芊芊(qiānqiān)黛(dài)色主宰(zǎi)磅礴(páng bó)匍匐(púfú)挑(tiǎo)着绿叶栀子(zhī) 唱和(hè) 丁丁(zhēng) 肥硕(shuò) 鳊(biān)鱼乌桕(jiù) 寥(liáo)阔(或“寥(liáo)廓”)枯涸(hé) 清洌(liè) 梦寐(mèi) 碣(jié)石澹澹(dàn) 竦(sǒng)峙(zhì) 骸骨(hái) 猛犸(mǎ) 朱泳燚(yì) 峰峦(luán) 一霎(shà)那虹(hóng或jiàng) 喑(yīn)哑(yǎ) 静谧(mì) 螽(zhōng)斯莴(wō)苣(jù) 颚(è) 嗉(sù)囊喙(huì) 淄(zī)川山中蜃景(shèn) 奂(huàn)山青冥(míng) 禅(chán)院飞甍(méng) 高垣(yuán) 睥(pì)睨(nì) 连亘(gèn) 窗扉(fēi) 倏(shū)忽丫杈(chà) 粼粼(lín) 匿(nì)笑菡萏(hàndàn)欹(qī)斜尊君在不(fǒu)?滑稽(jī) 陛(bì)下赐(cì) 御(yù)聘(pìn) 爵(jué)士鲛(jiāo)人女娲(wā)莽莽榛榛(zhēn) 哞哞(mōu) 酥(sū) 踉踉(liàng)跄跄(qiàng) 孪(luán)生边塞(sài) 何遽(jù) 髀(bì) 跛(bǒ)螣(téng)蛇枥(lì) 襄(xiāng)州黍(shǔ) 场圃(pǔ) 七年级下 确凿(záo)菜畦(qí) 皂(zào)荚(jiá)树桑椹(shèn) 油蛉(líng) 斑蝥(máo) 臃(yōng)肿珊(shān)瑚(hú)珠攒(cuán) 长妈妈敛(liǎn) 人迹罕(h

部编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点击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这些重要作用,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例如,符合时代的发展;语言文字要规范;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等等。在此主要是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 一、整体分析 1. 概况 教材承载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具体体现,所以初中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根据新课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五个内容展开,语言浅显易懂的同时也把握内涵的深度。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其编写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的同时,也注意把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优秀的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能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套教材每个年级的课本均是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的,七年级、八年级再到九年级语文课本知识及文化素养都是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的。三个年级总共有六册书,各册书围绕语文教材的总体目标与总体要求,各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层层深入。每册书均包括了不同的文体,不同风格的课文,涉及到多种主题,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侧重方面也有所不同。 2. 人教版初中教材的构成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全部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全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 的情况? 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 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四、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 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各单元单元说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各单元单元说明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同一主题的课文内容,可以融会贯通。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生命生命》,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抒写理性的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争取开个好头。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要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引导学生探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已知领域与未知领域,据以确定探究什么,怎样引导学生探究,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探究之后,还要回顾探究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生字词带拼音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生字词 1《邓稼先》 元勋yu ánx ūn 奠基di ànj ī 选聘xu ǎnp ìn 谣言y áoy án 背诵b èis òng 昼夜zh òuy è 昆仑k ūnl ún 挚友zh ìy ǒu 可歌可泣k ěg ēk ěq ì 鲜为人知xi ǎnw éir énzh ī 至zh ì死s ǐ不懈b úxi è 鞠躬尽瘁j ūg ōngj ìncu ì 当之无愧d āngzh īw úku ì 家喻户晓ji āy ùh ùxi ǎo 锋芒毕露f ēngm ángb ìl ù 妇孺皆知f ùr úji ēzh ī 2《说和做》 梳头sh ūt óu 抱歉b àoqi àn 秩序zh ìx ù 深sh ēn 宵xi āo 伴侣b ànl ǚ 小楷xi ǎok ǎi 硕果shu ògu ǒ 卓越zhu óyu è 迭起di éq ǐ 澎湃p éngp ài 大无畏d àw úw èi 锲而不舍qi èérb ùsh ě 目不窥园m ùb ùku īyu án 沥l ì尽j ìn 心血x īnxu è 心不在焉x īnb úz àiy ān 慷慨k āngk ǎi 淋漓l ín l í 气q ì冲斗牛ch ōngd òuni ú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 ǎo 揩k āi 碟di é 捆k ǔn 咳嗽k ésou 调羹ti áog ēng 绞ji ǎo 肉r òu 薪金x īnj īn 校对ji àodu ì 草率c ǎoshu ài 洗澡x ǐz ǎo 悠然y ōur án 吩咐f ēnf ù 抹杀m ǒsh ā 疙瘩g ēd a 深恶痛绝sh ēnw ùt òngju é 不以为然b ùy ǐw éir án 5《黄河颂》 巅di ān 劈p ī 气q ì魄p ò 狂ku áng 澜l án 浊zhu ó流li ú 宛w ǎn 转zhu ǎn 屏p íng 障zh àng 哺b ǔ育y ù 榜b ǎng 样y àng 浩h ào 浩h ào 荡d àng 荡d àng 6《最后一课》 捂w ǔ 踱du ó 婉w ǎn 转zhu ǎn 喧xu ān 闹n ào 气q ì氛f ēn 诧ch à异y ì 懊ào 悔hu ǐ 惩ch éng 罚f á 奴n ú隶l ì 钥y ào 匙shi 字z ì帖ti è 祈q í祷d ǎo 7《土地的誓言》 碾ni ǎn 誓言sh ìy án 胸膛xi ōngt áng 嗥h áo 鸣m íng 山涧sh ānji àn 高粱g āoli áng 斑斓b ānl án 缠绕ch ánr ào 亘古g èng ǔ 默契m òq ì 田垄ti ánl ǒng 埋葬m áiz àng 镐头g ǎotou 土壤t ǔr ǎng 禾h é稻d ào 丰饶f ēngr áo 污秽w ūhu ì 耻辱ch ǐr 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