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自创·所属子类:

·所属专题:教案·年级类型:高三·科目类型:物理·录入人:刘祖省

·关键字:中学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

·点击数:219

·内容简介:

论文内容

中学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刘祖省

摘要:本文从当前教育形势出发,对思维能力及其重要性作了说明,总结了物理思维的特点,阐述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维能力、物理教学

一、引言

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如何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界讨论的课题。物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物理教学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首先是思维能力。物理学家劳厄曾指出:“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把一切学过的知识都遗忘掉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因此,在教学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进而运用思维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实验,解决物理问题,这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思维能力及其重要性

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所为思维能力,就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鉴别、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假设和想象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通过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的一种能力。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没有科学的思维,人类就不会有理性的认识,也就不会有科学理论的建立。

就物理学的研究和教学来说,思维能力,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是物理规律的发现,物理基础理论的创立,还是对前人累积的理性认识的掌握,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思维能力特别强的学生,他们不论学习哪门学科,都是效率高,成绩好。这说明,培养思维能力,既是物理教学的任务,又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保证。

三、物理思维的特点

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形成,还是物理规律的得出,都必须经过人的思维加工过程。要提高物理思维能力,首先得研究物理思维本身的特点。物理思维有与一般思维的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㈠建立理想模型

客观事物、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不是孤立的,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物理学常采用先忽略某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把问题理想化的方法。如,质点、刚体、理想气体、光滑面、点电荷,原子模型••••••这些研究对象都是理想化的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抛体运动,简谐运动,等压等温变化,绝热变化••••••这些过程都是理想过程。这些理想模型的建立,推动着物理学的发展,而物理学的发展,又不断地改造着这些模型本身。

㈡等效思维方法

所谓等效思维是指这种绕过原问题的困扰,构造与原问题具有同解的新问题进行思维的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广泛地被运用于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之中。

例如,在力学中重心概念建立,一个物体可看成为由无数个微小的部分组成,实际上每个部分都要受到微小的重力,这些微小重力的作用点都不相同,若是这样来研究重力,复杂得无从下手。我们设想把无数个微小的重力用一个等效的重力来代替,重心就是这个等效重力的作用点。

另外,如力的合成、分解,波的迭加、电路的等效变换,电容的串并联计算等都属于等效思维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㈢假设的验证

假设是指人们在研究某一个问题时,根据现有的论据(包括实验),提出的一种推断认识,但这种认识并不是确定的,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凡假设都必须进一步经过验证才能成立。它只是人们在研究问题中的一种思维方法。

物理假设的形成大体可分三种方式:

第一,根据已有的物理论和物理事实对未知的事实做出假定性的说明,很多物理假说都属于这一类型,如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假说,就是综合了开普勒和伽利略等物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加上他本人的研究才形成的,欧姆研究了大量电路中电阻(R),电压(U),电流(I)的关系,提出了I=U/R,就是用归纳法提出的假设。

第二,从物理理论的整理和研究中,通过逻辑推导,作出某些推测和预见。如1868年,麦克斯韦关于电磁理论的假说。

第三,当已有的物理理论无法解释新的物理事实时,根据新的物理事实提出与已往理论观念根本不相容的假定性说明。如1900年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

人类的科学史都是人们在一定认识阶段提出的各种假说。经历实践与理论的检验,错误的被否定,正确的被保留,不断完善,形成更为合理的假说,再接受检验......如此往复,促进进步。

㈣运用数学模型求解物理问题

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之间的转换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得到广泛的使用。下面举一个简例说明。如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函数极值问题。如右图,至少要用多大的力将质量为m物体

拉动?首先对这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很快得到:μmg-μFsinθ

=Fcosθ式子变形得:F=μmg/(cosθ+μsinθ)这是一个数学

模型,整理可得:F=μmg/ sin(θ+ψ)≥μmg/ ,

通过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对问题得到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四、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㈠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关键性的场所,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中,思维活动的结构图如下:

物理学家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思维活动

自上课

学生的思维活动反馈

下面谈几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体会:

1、重视物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杨振宇博士说过“世界上第一流的学者,往往站在问题的最原始的出发点”在进行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时,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问题的最源头,鼓励学生模仿物理学家的样子,在实验或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直觉,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在教师进行点拔、引导,让学生在原有思维层次上,进一步展开理论推理,从而获得物理规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与学生一起演示伽利略理想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与探索规律活动,使之身临其境,再现当年伽利略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发现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熏陶了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训练和发展了思维能力。

2、将物理概念、规律进行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教课本中的物理概念、规律都是经过物理学家概括、总结而成的。在充分展现物理学家思维过程并得出物理概念规律后,我们要进行深刻理解它,细细去体味概念、规律中的每一个词。教给学生从规律中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