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中学物理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中学物理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中学物理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运用于现代社会的实际环境,掌
握物理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任务。

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有效地处理复杂问题,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抽象分析、逻辑推理、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等综合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加强学习积极性、探究精神、灵活性思维,能够较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环境和要求。

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是在教学设计
上加强引导,通过提出足够高难度、复杂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加大在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的完成实验,发展自己的探究能力;三是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合理构建相关的语境,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四是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多设计拓展性的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结合科学家的影响、物理法则的变化,发展问题解决的能力。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要在不断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和竞争能力,为日后的就业、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重视概念教学、规律教学的同时,要把教学重点放在物理解题的思维过程上,以此来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

把学生的解题过程看作是“获取信息、思维启动、思维逻辑、思维深化”的过程。

针对高中物理教学难度很大的现状,加强开发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便显得十分重要。

一、重视准确思维能力的训练。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概念有严格的科学界定。

同一物理概念在不同的物理学识水平阶段严密的程度不同。

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思维混乱,解题注意分配不合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教学中,应强调运用比较、分辨等方法加以区别。

应结合阅读课文,对两个重要概念画表进行比较、区分、总结,并选编一些判断题、选择题给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在教学时,应详细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学生种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认识,选编相应的系列习题供学生练习。

学生解习题做实验时,往往照套,模仿性很强,不善于独立思维。

对此,应强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书面作业,自已动手做实验。

对一题多解、实验操作正确利索分析独到的学生,应及时鼓励和表彰。

这是训练、发展和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极好机会。

二、引导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这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根据教学进度,选编一些想象题发给学生,每道题都提出要求、规定范围,正确引导,及时总结。

可利用物理辅导课,按周、月举行组、班的科学想象汇报会,活跃学生的学习空气,激发其学习物理的情趣,拓宽学生想象思维的广度,促进科学想象思维的不断深化.三、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思维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

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

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

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改后,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方法。

本文深入探究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氛围;启发式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改后的教学目标。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必须在实验观察后,经过思维加工,才能把得到的各种材料提升为概念和规律,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1]。

就是说,物理学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和物理学科间发生互相反应的过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对学生开展提升思维能力的训练。

一、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乐学,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1.从师生关系入手,为学生创造出积极的思考情境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渊博的学识、谈吐的机智幽默和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会让你的亲和力倍增,拉近师生距离,更会让学生对你所教授的学科发生兴趣。

教师要真心爱自己的学生,并把爱融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让学生的注意力跟着教师走。

当然教师表现的方法要得当。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不是只对某个人,应该是整个班级,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关注的权利。

教师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既要照顾到较差的学生,多鼓励表扬;又要让好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很高,平衡二者的关系。

教学中要增加二者之间的交流的机会,促进共同发展。

2.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是学生获得发展思维能力的途径初中生在观察实验时,目的性不强,不会带着问题去看,所以实验效果往往不是很好。

物理的实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演示性实验,这种实验中学生看的还是比较好的,注意力集中,但大多数无目的地去凑热闹,实验完毕后,大脑一片空白,没有什么收获。

一种是学生亲自实验,相互配合,这种实验效果较好。

但无论哪种,我们在实验前都应该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重点提醒他们主要观察的现象是什么,让他们有目的地观察;对一些实验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我们还可以让的同学亲自动手操作。

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学 参考
钱力培 养
浅 议 初 中物 理 教 学 中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 培 养
广 西 百 色市乐业县 一 中( 5 3 3 2 0 0 ) 陈德 标
思维能力是人们从理性 上间接 、 概括 地认识事 物的 能力 , 即人们 在感性 认识 的基础上 , 通过大 脑一 系列活 动, 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 律认识 的能力 。中学物理 教学 中无 论是物 理概念 、 定律 的掌握 , 还 是物理 理论 的理解 对物理学科 的兴趣 。为此可采取 以下 方法 : ①做好 一个 有趣 实验 。如浮力 的实验 、 摩擦起 电实验等 。② 提 出几 个 日常生活 中常见 问题 , 制造悬念 。如太 阳为什 么会发 光?彩虹是 怎样产生 的?③举 一些 生活 中物理 知识 应 用的实例 。如 照相机 、 电灯 等 。通过 几方 面讲 解 , 使 物 理科在学生的心理获得一个重要 位置 , 激发学生 学习 的
兴趣 。 2 . 把 物 理 学史 融 于教 学 中 , 激 发 学 习兴趣
和运用 , 都离不开思维 。本 文就 中学物 理教学 中学 生思 维能力 的培养 , 谈几点粗浅看法 , 求教 于方家 。


激 发 学 习兴 趣 。 培 养 学 生 思维 能 力
孔子 日: “ 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 , 好 之者不如乐 之者” 。
二是利用课余 时间, 组织和引导学 生 自己动手组 装诸如 收音机 、 门铃 等小家 电。在活动 中提高他们 的动手能力 和操作 技能 , 让 他们体 会到成功 的快乐 , 调动他 们学 习 和探索物理知识 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 象力 。 物理思维过程会变得 生动有趣 , 不再 枯燥乏 味 , 学 生也更加喜爱物理 学科 。实践 告诉我们 , 在面临一些较 抽象 的 问题 时 , 凭借 丰富 的想象 力 , 很容 易联 系到知识 的重点 , 攻克难点 , 从而做 出生动 、 合理的解 释。 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的习惯 , 想象 力一方面需 要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知识的科学性要求教师要有效的利用这一工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正是新课改对初中阶段物理教学提出的目标之一。

一、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在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科学思维是关键。

应当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概念特点、学生形成概念的认识过程来确定以下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思维过程。

物理概念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引入某一概念。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识创设情境,往往能启发学生思维,产生建立概念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意义建构。

例如,初中“能量”概念教学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是不可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吹胀一个气球、爬山、真空除尘器吸除尘土等现象,让学生找出现象的共性、本质及内在联系。

从而得出结论:食物和燃料是能量的“仓库”,正是这些能量使人或机器做工。

在此基础上,再说明能量有多种形式,而且可以相互转化,来自食物和燃料中化学成分的能量叫做化学能;当把重物举高,肌体中的一部分化学能转换为物体的重力势能;释放重物后,物体运动速度变大,重力势能又转变为动能等。

2.引入实验环节,丰富感性认识。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对于缺乏建立概念所需的感性材料,教师要尽可能设置一些典型实验,并尽可能让学生动手,亲身感受,使他们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弄清物理现象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达到了解现象、取得资料、发掘问题和勤于思考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类比等思维过程将认识上升为物理概念。

3.重视思维方法,上升理性思维。

学生获得相关感性材料后,让学生参与科学思维过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智力和提高学生能力已越来越为众多教师所重视。

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思维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要求的核心,它与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等密切相关,对其它能力的发展水平起着制约作用。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为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点心得。

一、树兴趣,促求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想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去获得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先激发其学习兴趣,再调动他们潜在的求知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形成学生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学习动机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

如在教“阿基米德原理”之前先问学生:“怎样测出一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多数学生都懂得:①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G;②将用弹簧秤吊着的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③小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F。

“那么假如要测出一艘特大轮船在水中所受的浮力那是不是要造一支特大的弹簧秤呢?”“当然不能啦”,“那该怎办呢?”此时学生已处于想知道又不能解答的矛盾之中,“有办法,阿基米德原理将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接着讲“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洗澡”的故事给学生听,这时学生看着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必将激起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探究动机。

不过,由于人的生理局限,兴奋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结合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节奏有序,高潮出现得当显得极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穿插科技发展新动态、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生平甚至可以引用一两句诗词,既可调节课堂节奏,又能再次激发兴趣。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
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提高学生掌握物理实验技能的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物理
实验,学生能够积累实验经验,并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
重提高学生实验的质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思考。

同时,教师
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
力。

2. 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
物理学科紧密联系着其他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
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光
学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眼镜的原理、眼镜如何让人看得更清楚等,从而培养学生跨
学科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3. 提倡学生自主实践和创新
学生自主实践和创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
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创新来认识和探究新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组装电路,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利
用电路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思维能力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培养的重要素质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锻炼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以下从教学内容设计、实验环境营造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教学内容设计1.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在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应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使其能够从实践中获得真实的物理现象和数据,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理论。

2. 强调实验设计:教师可以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的过程。

例如,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元化实验形式:设计多元化的实验形式,如示范实验、小组合作实验、个人探究实验等。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思维能力。

二、实验环境营造1. 提供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在确定实验内容后,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确保其安全可靠。

2. 鼓励自主探究: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和实验改进的意见。

同时,教师也可以作为指导者提供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创设良好实验氛围:营造积极的实验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激励,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中。

三、评价方法1. 综合评价:除了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价外,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和口头答辩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方式。

从而准确评价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2. 引导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时,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评价过程中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促使其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进而改进实验策略和方法,提高实验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思维材料进行的思维,具有形象性、跳跃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点。

如果我们物理教学中仅仅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为核心,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导致学生大脑中构建不出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物理图景,不能形成物理过程的动态形象,进而感到物理的枯燥、难学,有可能导致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形象思维在物理学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很多物理学家都是用形象思维来思考问题的,物理学中的很多重大的发现也常常与形象思维有关。

爱因斯坦就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之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化成语言。

”有关实验也研究表明,中学生在物理活动中唤起多种物理图景以及对其变换的能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般说来,进行物理形象思维的教学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重视学生的表象储备,增加形象思维素材如,重视实验。

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不仅是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和途径,而且实验的装置、实验的过程、展示的现象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物理形象。

因此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及创造性地开展随堂实验、课外探究实验等,都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2.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教学中的难点,有些很难用传统方法讲清楚,如果改为电脑模拟,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如在“磁场”一节中,磁感应线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东西,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法,学生很难理解。

如果利用课件将磁感应线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并让小磁针置于其中,本来指向南北方向的磁针就转转动起来,直到n极与磁感应线重合为止。

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放入磁场中的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这样,本来抽象难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线形性和精确性等特点,它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指通过合理的思考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与探究物理学习中,实验观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找出规律。

例如,在学习光学时,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光的折射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调整入射角和出射角的关系来发现折射定律。

通过实验观察与探究,学生可以不断提出假设、调整实验方案、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物体静止时,不需要施加力?”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通过逻辑推理来寻找答案。

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分析与综合能力训练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进行一些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训练。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问题或案例,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综合各种信息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大小,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等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合作与交流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合作与交流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合作。

例如,在学习电路时,可以设计一个电路搭建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摘要】现代高中物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倡跨学科思维和鼓励反问精神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策略。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并形成质疑精神;通过实践探究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逆向推理思维;接着,跨学科思维的引入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边界,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鼓励学生勇于发问和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了一系列训练方法,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指导,希望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能够不断提高逆向思维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引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正文、激发兴趣、引导质疑、培养实践能力、跨学科思维、反问精神、结论、总结训练方法、展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高中物理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式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需要有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现实问题,而逆向思维能力正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前,教育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处于摸索和探索阶段。

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教师往往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急需研究和探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逆向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认知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逆向思维能力恰好能够培养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找到新颖的解决方案。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符合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方向,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物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培养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一、物理课程设置1. 深入浅出的引入在课程的开头,老师应该通过生动的引导,将物理概念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在教学《运动的本质》时,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或者有趣的示例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逻辑顺序的组织物理知识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因此,课程内容的组织应该符合逻辑顺序。

例如,在教学《力和压强》时,先讲解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然后引入压强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解释压强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1. 提问和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促使学生相互交流,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演示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理解物理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教学《光的传播》时,可以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三、学生培养1. 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例如设计小型物理模型、制作物理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 组织竞赛和讨论物理竞赛和讨论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好机会。

通过竞赛,学生可以在竞争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学会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思维碰撞和交流。

如何在中学生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如何在中学生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如何在中学生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引言:科学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在中学生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中学生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培养探索精神在中学生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培养问题意识在中学生物理教学中,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科学研究的起点往往是问题,而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解决思路。

例如,在讲解电路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用最少的电线连接多个电灯,使得只要有一个电灯损坏,其他电灯仍然能够正常工作?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激发合作精神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而在中学生物理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定律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射实验,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验能力。

四、注重实践应用学生在中学生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应用。

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验或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讲解热传导时,可以设计一个小项目:如何用最少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使得热水的保温时间最长?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热传导知识,设计制作保温杯,并通过实验测试不同材料的保温效果,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论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课标指出:“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标要求的任务之一。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一个物理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此笔者作了如下探索:一、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1.立足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根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因此许多物理概念的建立,定理、定律的发展,都是在科学实验中将观察获得的现象或事实经科学思维而成的。

所以我们应该在观察实验中:①要有目的、有选择地观察各阶段的演变特点及其变化的全过程,而要防止形而上学、以偏概全。

②要注意分析各种现象变化的因果关系和制约条件。

如在研究欧姆定律时,手、眼、脑并用,动手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或更换定值电阻,动眼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动脑分析引起电流变化的因素(外部因素——电压,内部因素——电阻),最后通过思维活动总结出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欧姆定律)和相互制约的条件(局部外电路),这是一个典型的通过观察实验再经思维思考而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如果没有前面的观察和实验,我们无法获得感知也就谈不上思维,因为思维绝不是凭空想象。

所以观察和实验是获得感知、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2.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概念是学生学好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

那么怎样形成概念呢?首先,必须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作为揭露物理现象或事实本质特征的基础。

教学中学生获得感性材料的来源主要有:一是感知,主要是教具模型、演示实验、多媒体、插图等。

二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回忆和新概念有关的现象或事件,从而引起想象或再造想象。

如在摩擦力一节的教学中,课本中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就很多,让学生回忆想象或课后体验。

在这样感性十足的情况下,理性也就很容易建立。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物理是一门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学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物理教学来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实践探究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实验和观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并培养出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为了有效推动实践探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进行观察和记录数据,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创新能力物理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给予充分的探索和实践的空间。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各人的智慧能够互相碰撞,形成更创新的解决方案。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研究力与运动知识时,学生可以进行一些与力有关的游戏或者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要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各种与物理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结合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研究光学原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的解决思路,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初中物理课程的关联性探讨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初中物理课程的关联性探讨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初中物理课程的关联性探讨摘要:初中物理课程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讨论了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机会来提升物理教育质量,并为学生培养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思维能力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创新思维培训、增加实验机会、跨学科教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等措施被认为是有效的方式。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初中物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思维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学生思维能力,初中物理课程,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引言:初中物理课程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现代社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课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初中物理课程的紧密关联性,分析物理教育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同时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优化物理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 "初中物理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与作用探究"初中物理课程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物理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通过实际案例和研究结果,我们将剖析物理教育如何促进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物理课程通过引入科学方法和实验设计,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学生学习物理理论时,需要建立逻辑关系,推导出规律和原理。

同时,实验课程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从而培养了科学推理和逻辑分析的能力。

这种逻辑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学术研究中更为敏捷和准确。

物理教育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1. 引言2. 知识的综合运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电磁感应时,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电磁感应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抽水装置,通过自制电磁铁和磁珠实现自动抽水。

通过此类活动的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的启发思考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高空跳伞的人会感觉到自己在下降的速度逐渐减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力的平衡和阻力的作用等原理,得出高空跳伞的人感觉下降速度减小的原因。

通过此类问题的启发,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的动手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学习光的折射定律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使用一个水杯和一根铅笔,在不同的角度下观察铅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手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5. 结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问题的启发思考和实践的动手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物理规律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物理规律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物理规律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在物理规律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掌握恰当的思维方法、排除思维障碍和提高理解应用能力。

关键词:物理规律思维能力学生物理规律的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介绍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物理规律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相结合的产物;第二,物理规律反映了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任何物理规律,都是由一些概念组成的,通过语言逻辑或数学逻辑表达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第三,任何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物理规律,只能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足够真实但又是近似地反映客观世界。

物理规律不仅具有近似性,而且由于物理规律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或在一定的条件下推理得到的,并在有限领域内检验的,所以,物理规律还具有局限性。

也就是说,物理规律总有它的适用范围和成立条件。

由此可见,作为近似反映物理对象、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物理规律的建立,离不开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也离不开物理思维,是三者相结合的产物。

丰富的感性认识是建立物理规律的基础。

二、掌握建立规律的思维方法在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根据建立物理规律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当的途径,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认识研究对象、现象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概括出物理规律。

这是在物理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中学生在建立物理规律时,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四种:第一,实验归纳。

实验归纳即直接从观察实验结果中分析、归纳、概括而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第二,理论分析。

理论分析就是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思维或数学推理,得出新的物理规律的方法。

常见的有理论归纳和理论演绎两种。

第三,类比。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传统教育中,往往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所忽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和记忆,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无法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在学习某个物理原理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问题的背景和原理,并分析实验数据,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一些逻辑思维题和推理题来训练学生。

- 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来源:自创·所属子类:·所属专题:教案·年级类型:高三·科目类型:物理·录入人:刘祖省·关键字:中学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点击数:219·内容简介:论文内容中学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刘祖省摘要:本文从当前教育形势出发,对思维能力及其重要性作了说明,总结了物理思维的特点,阐述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维能力、物理教学一、引言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如何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界讨论的课题。

物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物理教学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能力,首先是思维能力。

物理学家劳厄曾指出:“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把一切学过的知识都遗忘掉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

因此,在教学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进而运用思维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实验,解决物理问题,这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思维能力及其重要性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所为思维能力,就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鉴别、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假设和想象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通过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的一种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如果没有科学的思维,人类就不会有理性的认识,也就不会有科学理论的建立。

就物理学的研究和教学来说,思维能力,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是物理规律的发现,物理基础理论的创立,还是对前人累积的理性认识的掌握,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思维能力特别强的学生,他们不论学习哪门学科,都是效率高,成绩好。

这说明,培养思维能力,既是物理教学的任务,又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保证。

三、物理思维的特点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形成,还是物理规律的得出,都必须经过人的思维加工过程。

要提高物理思维能力,首先得研究物理思维本身的特点。

物理思维有与一般思维的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㈠建立理想模型客观事物、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不是孤立的,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物理学常采用先忽略某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把问题理想化的方法。

如,质点、刚体、理想气体、光滑面、点电荷,原子模型••••••这些研究对象都是理想化的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抛体运动,简谐运动,等压等温变化,绝热变化••••••这些过程都是理想过程。

这些理想模型的建立,推动着物理学的发展,而物理学的发展,又不断地改造着这些模型本身。

㈡等效思维方法所谓等效思维是指这种绕过原问题的困扰,构造与原问题具有同解的新问题进行思维的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广泛地被运用于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之中。

例如,在力学中重心概念建立,一个物体可看成为由无数个微小的部分组成,实际上每个部分都要受到微小的重力,这些微小重力的作用点都不相同,若是这样来研究重力,复杂得无从下手。

我们设想把无数个微小的重力用一个等效的重力来代替,重心就是这个等效重力的作用点。

另外,如力的合成、分解,波的迭加、电路的等效变换,电容的串并联计算等都属于等效思维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㈢假设的验证假设是指人们在研究某一个问题时,根据现有的论据(包括实验),提出的一种推断认识,但这种认识并不是确定的,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凡假设都必须进一步经过验证才能成立。

它只是人们在研究问题中的一种思维方法。

物理假设的形成大体可分三种方式:第一,根据已有的物理论和物理事实对未知的事实做出假定性的说明,很多物理假说都属于这一类型,如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假说,就是综合了开普勒和伽利略等物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加上他本人的研究才形成的,欧姆研究了大量电路中电阻(R),电压(U),电流(I)的关系,提出了I=U/R,就是用归纳法提出的假设。

第二,从物理理论的整理和研究中,通过逻辑推导,作出某些推测和预见。

如1868年,麦克斯韦关于电磁理论的假说。

第三,当已有的物理理论无法解释新的物理事实时,根据新的物理事实提出与已往理论观念根本不相容的假定性说明。

如1900年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

人类的科学史都是人们在一定认识阶段提出的各种假说。

经历实践与理论的检验,错误的被否定,正确的被保留,不断完善,形成更为合理的假说,再接受检验......如此往复,促进进步。

㈣运用数学模型求解物理问题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之间的转换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

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得到广泛的使用。

下面举一个简例说明。

如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函数极值问题。

如右图,至少要用多大的力将质量为m物体拉动?首先对这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很快得到:μmg-μFsinθ=Fcosθ式子变形得:F=μmg/(cosθ+μsinθ)这是一个数学模型,整理可得:F=μmg/ sin(θ+ψ)≥μmg/ ,通过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对问题得到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四、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㈠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关键性的场所,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中,思维活动的结构图如下:物理学家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思维活动自上课学学生的思维活动反馈下面谈几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体会:1、重视物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杨振宇博士说过“世界上第一流的学者,往往站在问题的最原始的出发点”在进行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时,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问题的最源头,鼓励学生模仿物理学家的样子,在实验或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直觉,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在教师进行点拔、引导,让学生在原有思维层次上,进一步展开理论推理,从而获得物理规律。

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与学生一起演示伽利略理想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与探索规律活动,使之身临其境,再现当年伽利略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发现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熏陶了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训练和发展了思维能力。

2、将物理概念、规律进行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教课本中的物理概念、规律都是经过物理学家概括、总结而成的。

在充分展现物理学家思维过程并得出物理概念规律后,我们要进行深刻理解它,细细去体味概念、规律中的每一个词。

教给学生从规律中总结和引出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应该从这些物理规律中去寻找,从定律本身的分析中引出解题思路是形成解题思路的基本方法。

从定律中找方法,就要求我们对定律本身作深入分析,分析定律中的各个物理量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这不但有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例如,对牛顿第二定律:ΣF=ma的剖析,m是研究对象的质量,ΣF 是研究对象对象周围物体对它的作用力的合力,a是研究对象的加速度。

ΣF这一项联系到矢量合成的法则和各种具体力的定律。

a与运动学的各种规律相联系。

即牛顿第二定律是反映物体在力作用下如何运动的问题,所以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第一步必须明确研究对象,第二步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从中确定ΣF,第三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来确定a,第四步建立牛顿第二定律方程并进行运算、讨论。

3、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容量,强化思维训练。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必须建立在思维训练的实践之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安排好教学环节,给学生一定思考空间。

如采用讨论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场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全班同学“集思广益”,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从而对症下药,予以纠正。

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讨论“力是物体运动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原因”。

㈡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就物理实验教学的几个环节中,谈谈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1、通过理想实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理想实验”是人们在头脑中塑造的一种具有理想过程的实验,它具有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是进行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得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论断。

又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是一个典型的理想(或思维)实验,该推导过程设想了一个实验装置,设想了二个过程(等温、等压)也没有任何数据记录得出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大胆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实验、展开想象翅膀、运动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多数物理实验都是学生被动地进行,只是按照实验册的步骤安排去做。

学生的思维就会显得呆板,缺乏灵活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迹一下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的实验基础上,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方案。

如,要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有哪些方法?学生想来想去只有用尺子去测量,教师可以一反常规,可以用手表、细线、小重锤来测量,让学生设计一下实验步骤,写出具体测量方法,增减学生思维能力。

(提示:测桌子的长,转为测细线的长,再转化为测单摆的摆长,然后用T=2π=>l=T2g/4π2,又如在测重力加速度时,可有哪些方法?有落体法,气垫导轨法、圆锥摆法等。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些实验,由于实验原理和方法不够完善,或者实验效果较差,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努力改进实验方法要有创新精神。

如: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通常情况下可应用公式T=2π,测出l和T再求g,但是当摆球的形状不规则,密度又不是均匀分布的情况下,摆球重心很难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可改进实验方法,避开找重心问题,进行两次测量,就可以解决。

如下图:T1=2π ...[1] 将[2]式平方减去[1]式得:T2=2π ...[2] g=4π2(l2-l1)/(T22-T12)在实验中,通过启发学生改进实验方法,不仅可以使实验效果更显著,误差减少,实验更趋于完善,主要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有益处。

4、进行误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各种物理实验在实验原理上,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际情况和理想状态的差异等一系列原因,使一般的实验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差,在教学中要善于教会学生认真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努力减少误差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就会得出不同结果的实验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