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文中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筛选文中的信息
许华芹
【考点指津】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如何正确处理文中信息,《考试说明》规定为“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即通读全文,找出基本信息,与题干中的内容相对照,比较出是否与所要求的题旨相吻合,并从中筛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在筛选时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逐步剔除不合要求的信息。
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⑴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⑵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⑶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⑷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信息筛选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对某一问题直接提问或是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
在辨别、筛选过程中,突出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分析,努力做到“事到理合”。所谓“事到”就是要搞清文含“何人何事”,事属“何类何质”;“理合”就是要推敲“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叙述是否合拍、道理是否有据。具体说,做到以下几点:
一、整体阅读,总体把握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以对全文整体感知和把握为前提的。事实上,在历年的高考中,所选的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就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一边阅读,整体把握人物、职官、事件、品格方面的问题。
二、局部揣摩,落实文意
对文言文的信息的筛选,必须以理解文章为前提,有些题目说到底就是对某个文言词语或是某个语句的考查。所以,必须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之中,找准与题目相关的语句进行比照分析,才能判断其正误,得出答案。
三、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阅读题干须读全、读准,切忌走马观花,草率行事。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地、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
【经典示例】
(08年江苏卷)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
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通过整体阅读,总体把握,可以读出本文写的是吴汉一生的主要事迹,将六个选项放置文中进行理解概括,以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为标准,可见题干中的主要信息主要有三点:直接(手法)、吴汉(对象)、激励士气(主要行为)。①②⑥都是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而③是从侧面表现,而非“直接”;④是吴汉不允许士兵贸然出兵,不是激励士气;⑤说的是吴汉利用时机逼成都,和激励士气无关。用排除法,可做出答案。
【答案】B
【及时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做文后的题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功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
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耶?我不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选自《明清笔记故事选译·江天一传》)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江天一英勇抗敌、爱憎分明的一组是
①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②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
③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④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
⑤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⑥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解析】通过整体阅读,总体把握,可以读出本文写的是江天一的主要事迹,将六个选项放置文中进行理解概括,以能“直接表现江天一英勇抗敌、爱憎分明”为标准,可见题干中的主要信息主要有三点:直接(手法)、江天一(对象)、英勇抗敌、爱憎分明(主要行为)。
②③⑤都是直接表现江天一英勇抗敌、爱憎分明;而①④不是说他英勇抗敌、爱憎分明;⑥是从公的角度而言,而非“直接”。用排除法,可做出答案。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