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文中的信息
如何搜索文件中的内容
如何搜索文件中的内容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文件管理器中的搜索功能来查找特定文件中的内容。
在Windows系统中,我们可以直接打开文件夹,然后在右上角的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系统将会自动筛选出包含该关键词的文件。
在Mac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Spotlight搜索来快速定位需要的文件。
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知文件名称的情况,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内容。
其次,对于文档类文件,我们可以利用文本编辑器或办公软件自带的搜索功能来查找内容。
在打开文件后,使用快捷键Ctrl + F (Windows系统)或Command + F(Mac系统)来打开搜索框,然后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
软件会自动定位并高亮显示匹配的内容,方便我们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文档类型,如Word、Excel、PDF等。
除了本地搜索,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来查找文件中的内容。
将关键词输入到搜索引擎中,加上"filetype:文件类型"的限定条件,就可以快速找到特定类型文件中的内容。
例如,我们可以在搜索框中输入"site: filetype:pdf 关键词"来搜索某网站上的PDF文件中的内容。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查找特定网站或特定类型文件中的内容的情况。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文件格式,如代码文件、日志文件等,我们还可以使用专门的工具来进行内容搜索。
例如,对于代码文件,我们可以使用集成开发环境(IDE)或代码编辑器中的搜索功能来查找特定代码片段;对于日志文件,我们可以使用日志分析工具来快速定位特定信息。
这些工具能够提供更精确和高效的搜索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文件管理器、文本编辑器、互联网搜索引擎以及专门的工具来搜索文件中的内容。
掌握这些搜索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有效地定位所需信息,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内容。
如何辨别筛选文中的信息
作.甚至之乎也者等一十盎宇, 也要 用明璃有出典 .呜呼嗟夫等一声浩
叹 .也须古人 叹过 才能启 口。此 外曲
种风雅.鄯不是俗人做得采的事
起承转合.伏 句提句结句等神种法
规 .更加 可 以不必 说 了.一 行 违反 . 就 不成 文 伫想 ,在 遮 煎 熏拭 接 之
情 。那 滋味 显 然 只可 意奢 ,不 可言
中 的重要甸 子。而对 此甸的理 解 ,突
①人进入商原常常产生高原反应{ @
高原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 让你承
认自 己的渺小。 2 、喻体期面明义式 ; i 探充喻体的含义.找们必先弄清 喻体的本体是什么.弄清了本体,其
破点在于对 “ 此 指代含义的理解 根据文意. 找出 “ 此”的最近属的关
传 .胡喝杜 傲之辈 也就 只能用 舌击舔
喀 嘴唇 . 随便说 一声:好}
的痛苦” .为什么说 这种痛苦无法
躲藏”? 答:— — … 这题看似筛选有奖 “ 无法躲藏” 的原因. 其实原因就在代词 “ 那 中
中, 我们还写得出 好的散文采幺 文中的 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
是一样 ” 。以此为据 应该 可以探求 出 答 案。从文章学角度来看 , 句应为 此 过渡句。 “ 从前 的散文 的心 是如此 ”
是对上文的小结 ,那么 “ 如此 ”指代
通过整合信息可得 “ 处处天天人人都
能创造 ” 。 再如 20 年全国卷 。 03 乡土情结
柯 灵
什么呢? 应是上文所说 的 “ 、卫道 尊君 和孝 亲” “ , 古圣昔贤的gi ” ,J ,概括 ql l
维普资讯
所谓信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 知识、 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重要内 容的词语、 符号、 数据、图形等。 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 筛进出自己 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罔
文言文筛选信息——查找原文[1]讲解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 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 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 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 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
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
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
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
——查找原文
考点映射
考纲解读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实际上是考对命题者所筛选提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判断
的能力。 “信息”:在传记文考查中,常常就是指文中传记的对
象(人物)的言谈举止对这一对象(人物)的表现作用。
常见题型
给出5~6条“信息”,交叉省缺排列编为四组,要求 学生选择出能够表现传记对象(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 特征、行为特点等的一组。
写萧燧生活节俭。
5、正误夹杂。如果内容是两点则会一点是合乎 题干要求的,另一点不符合。
(2012辽宁卷)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周凯性格同一侧面
如何在Word中进行文字的排序和筛选操作
如何在Word中进行文字的排序和筛选操作文字的排序和筛选操作在编辑和整理文档时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Microsoft Word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排序和筛选功能。
本文将为您介绍在Word中进行文字排序和筛选的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一、文字排序的操作方法在Word中,可以按照字母顺序或者数字大小对文字进行排序。
以下是文字排序的具体操作步骤:1. 打开Word文档,选中要排序的文字。
2. 在菜单栏中选择“开始”选项卡,找到“段落”组。
3. 在“段落”组中点击“排序”按钮,弹出排序对话框。
4. 在排序对话框中,可以选择排序的方式,例如按字母顺序、按数字大小等。
还可以选择升序或者降序排列。
5. 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排序操作。
二、文字筛选的操作方法文字筛选是指根据特定条件过滤文档中的文字,以便找到所需的信息。
以下是文字筛选的具体操作步骤:1. 打开Word文档,选中要筛选的文字。
2. 在菜单栏中选择“开始”选项卡,找到“编辑”组。
3. 在“编辑”组中点击“查找”按钮,弹出查找对话框。
4. 在查找对话框中输入要筛选的关键词,并点击“查找下一个”按钮。
5. Word会自动选中匹配的关键词,并高亮显示出来。
可以通过点击“下一个”按钮查找下一个匹配项。
6. 如果要筛选多个关键词,可以重复上述步骤。
7. 筛选完成后,可以通过点击“取消查找”按钮取消筛选。
三、排序和筛选操作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文字排序和筛选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请确保选中要排序或筛选的文字,在进行操作之前,仔细检查已选中的文字。
2. 在排序对话框和查找对话框中,务必填写正确的排序方式和关键词,以免出现错误的结果。
3. 如果需要对文档中的多个文字进行排序或筛选,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A选中整个文档,然后按照上述操作进行操作。
4. 当文档中存在较大量的文字需要排序或筛选时,可以先备份文档,以免操作失误导致文档内容丢失。
文言信息筛选题解题技巧
②其衣无故新 ,而浣濯缝纫必洁 以完 ③入 则见吾妻 之怡怡而忘其 忧 ④ 闻其 贤者 也 则 悦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1 3
3 把 握规律 ,识 别干扰 。熟 知信 息筛 选题 干扰 . 项的常见错误类 型 ,把握命题规律 ,有利于 决速准确 地排 除错误 ,筛选正确答案 。考题 中常见 的干扰错误 类型有 五种 :主体混淆 、答非所 问、角度正误 、事件
A ①③⑥ B ①②⑥ . .
C ③④⑤ .
D ②④⑤ .
题干 以能 “ 直接表现吴汉激励 士气 ”为标准 ,让
预教大本堂, 明理达 , 经 善开导。 召对殿廷 , 必赐坐, 从容 宴语 。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 , 命棉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 , 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 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 馆别室。 他 日, 又谕 日: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 , “ 不欲歼于锋刃。 若
筛选准确信息 打下 一个坚实 的基础 。 2 审清题 干 ,明确要 求 。审 清题 干是 解题 的重 . 要环节 ,题 干的要求就是解题方 向。明确要求则是要 明确题 干要求 中的重要环节或隐含信息 ,然后找 出对 应 的阅读区 间 ,再结 合上 下文理 解意 思 ,并对 照 比
较 ,作出准确 的判 断。
邱
伟
建
⑧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 也 ,其势不得 不骄 惰
④ 一 遇 凶 岁 ,则 州郡 吏 以尺 度 量 民之 长 大 而试 其 壮 健 者
⑤ 则南亩之 民不得 不 日减也
⑥故 日有诱 民之弊者 ,谓此也
A ①②⑤ .
【 试题解释】
B . ①③⑥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杂糅 、品德不清 。 ( )主体混淆。这类错 误将 别人 做的事或说 的话 1 说归属于主要人物 ,致 使陈述主体不 一致 ,或把 主要 人物在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 、不同官职上 的言行混编 到干扰项 中 ,从 而造成 干扰 。 下列句子 中 ,全部体 现周维城美好德行 的一组是
3年考点析与练(中册)高考语文考点19信息筛选与辨别
考点19 信息筛选与辨别【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2013·全国大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杜慧度,交阯人也。
本属京兆。
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
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阯太守。
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遯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
除龙骧将军。
遯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
遯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
时遯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
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
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
慧度,瑗第五子也。
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
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
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
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
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
循虽败,馀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
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
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
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
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
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
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
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
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解析】②说的是杜瑗杀了占据广州的卢循所派遣的使者,属于立场问题;③说的是滕逊之;⑤说的是卢循战败被杀,以上三句均与表现杜瑗、杜慧度父子的军政才干无关。
高考语文《文内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专题复习
文内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一、(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思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 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为证此言,举个背信弃“意”的例子。
《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用了一个较长的段落交代自己的写作目的,并说明选用“甄士隐”和“贾雨村”作为人物姓名的缘由,为读者理解整部小说进行铺垫。
学案7:.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穿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必考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包含两层内容:筛选文中的信息;整合文中的信息。
按照思维的一般规律,应是先筛选,然后整合。
所谓“筛选”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次留主,通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所谓“整合”是指把筛选出来的有用的语言材料按题干要求进行分类,用准确的语言对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描述或总结概述。
“信息”是指作者通过阅读得到的知识、内容、事实、理论、观点或设想等。
“文中的信息”主要是指文章中介绍的最新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进行阐释的语言材料、作者的观点等。
可以是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也可以是能够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形式和手法,如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和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等。
主要是指: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有力反映作者的观点、集中表现文章主旨的内容。
往往表现为文中现成的词语、句子,或者是隐藏在语句里面的深层含义,闪烁在字里行间的隐含的意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对文章进行有一定阅读目的的分析,按照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选出来。
筛选,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中的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查找对应的信息源,是在阅读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答题中是去伪存真的过程,辨析正误;整合,即“调整组合”,是将提取出来的零散的信息,按要求分类,经过加工,形成比较系统的内容的认知的过程。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
题型主要是单项选择,有些是简答。
论述中的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就是新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整合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理清关系,如同一、包容、从属、并列关系等等。
特别要注意隐含的信息的辨识,并能将其明示化。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七大方法助你快速浏览与筛选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七大方法助你快速浏览与筛选信
息
在快速浏览非连续性文本并找到关键信息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直接提取法:直接从文段中提取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作答。
2.概括引用法:先提取文段中的关键词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引用恰当的
词语进行概括,形成答案。
3.概括组合法:先提取关键词句,然后按照合理的逻辑组合在一起,形成答
案。
4.分析组合法:先提取文段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它们的内涵,再结合题干要
求将它们组合或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5.回忆法:通过回忆的方式,以脑图的形式形成具有自己记忆特点的场景或
图像,形象鲜明便于记忆。
6.检索法:通过扫视在文本中检索自己所需要的关键词和相关内容,筛选需
要的信息。
7.跳读法:根据题目涉及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跳跃式阅读,避免无效或干扰
信息的影响。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不断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和信息筛选能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教师版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预习案】一、什么是筛选信息?什么是整合信息?(P146-147)二、研读“核按钮”P147页的典型题例,分析解题方法【探究案】一:类题笑的价值 [英]伍尔芙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
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
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
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
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
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
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
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
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
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
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
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
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
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
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
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五);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 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 ?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 《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 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 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 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 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 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 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 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 反。 “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 松果。
脱离文本,无 中生有 答:山不高,却蓊郁,青翠,生机勃发。
答:1)山形:山不高。2)山树:高高矮矮 的松树。3)山土:红色土壤,不长杂草荆棘。4) 地上遍布松果。(一点1分)
19、原文第八段中说,“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 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 上一座‘高山’更虚幻” ,作者为什么会感到踏实, 作者又为什么会感到虚幻?(4分)
(2)原句移用法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 想。 有一些题目,原文里确有内容可以直接作为问 题的答案 ,我们只需把原句移用过来即可。
(3)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
有些题目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几段文字中,很难 找出现成的原话,就应该根据题目要求,首先从原文 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提取的关键语句、 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重新“组装”,最后 作恰当规范地表述。
琼瑶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 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坐山,使我 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 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 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 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 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 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 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 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 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着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
高考语文《从文言文中筛选并提取信息》课件
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
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复请饥,通籴淮南
,A遂.得①商贾③往还,B彼.此②兼④济,⑤水陆之C利.,③通于④河北。D.①②⑤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 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 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 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 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 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 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 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 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比较的重要性】
因为命题者常常会故意掺杂一些错 误的信息以增加试题的迷惑度,所 以,我们必须把选肢归还到原文之 中进行仔细的比较分析,找到选项 信息与原文有关信息的对应点,一 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 的含义,即“题文对应,由文解 题”,可见比较是做题中最关键的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 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 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大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 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 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 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 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 ,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 ,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 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 ?”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 来送。颊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 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颖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 ,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 。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 府君。”琼曰:“一身获罪 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 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除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 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 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筛选、提取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类题目的解答技巧
“筛选、提取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类题目的解答技巧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阅读文本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获得各种知识。
这就需要阅读者具备筛选、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在言语理解能力的测试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考查的一项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一般来讲,“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
【基本考点】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言语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
这一能力点的基本要求: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基本考点指向以下几方面:一是从名词概念出发,要求考生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
二是抓住重要的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要求考生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其中包括体现概念和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原因或相关因素)。
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
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相关知识】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从语言文字材料中准确而迅速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
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筛选信息既是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也是舍弃无用信息、干扰信息的过程。
文中哪些信息是值得筛选的呢?从答题的要求来说,符合答题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
文言文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攻略
的是他 的 自 和沉着 。所 以答案选 D 信 。
一 ■一^
一
1 ‘ 对应比较、 l。 排除的方法
() 1对应 比较 : 出语料与文章 内容 的对应点 , 找 两相
比照 , 从而做出你的正确选择 。 () 2 排除法 : 20 如 0 9年 全国卷 l第 9题 : 以下句
桂 败殁 于安 定 门外 。满桂 者 , 大 同总兵 官 , 故 宿将知 名
面人物传记 , 语言简 洁, 选材往往典 型 , 文章篇 幅不长 , 意在表现传主的品行 , 或孝义 , 勤学 , 或 或清廉 , 或爱 民 , 或抗上等。总之 , 、 、 , 人 事 理 是传记文章的核心要素 。
.
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一致 。 不符合要求 的选项一般有两 类: 一是将别人做 的事或说的话说 成主要 人物做的或说 的, 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 ; - -是答非所 问。若话题是“ 诚 信”若完全等同于“ , 诚信” 就不对。
系, 事件的前 因后果 , 以及不同事件各 自的发展情况 。
萋
)1 >
卷 1: 3 下列句子 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 的一组是 :
yn 读 tg 致 l 略 el i de o 阅 g o
) > 文 文惑文 的 息 略 亩 霉 中豁 攻
已而瘗 其书 嵩山下, 出游颍 州, 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 刘翁 , 故颍 州大侠 也 , 门下食 客数 百人 , 皆好 言兵 , 然无
卿 , 不见 听信 。 愍帝 即位 , 常 北兵 自大安 口入 , 薄京 遽 师 , 门皆昼 闭。于是庶 吉士刘公之 纶 、 公声之 知事 九 金 急, 遂言甫 于朝 。愍帝招致便殿 , 劳以温 旨, 甫感泣 , 叩
首殿俯 下, 日: 臣不 才, 意思 自 。 遂立授 刘公 为 呼 “ 愿 救 ”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和概括分析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 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 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初,州郡望人 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 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 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 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 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 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 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
原文信息: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 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 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得与 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 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 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 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 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 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 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原文信息: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十 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 “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 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 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 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 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 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 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 宋。
筛选文中的信息与分析综合
皇上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就让他们的家人作为前锋,使用他们原来的旗帜,
(宋忠的)众多将士远远看见那些旗帜,知道父母、兄弟、孩子都还活着,高兴地说: “啊,我们本来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是宋都督在欺骗我们,差一点被他误导了。”
于是调转枪头前来归降。宋忠和余下的众人仓惶摆兵布阵。没有成功,皇上指挥军
队渡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宋忠大败,逃入城池。我军趁机攻入城 池,宋忠急忙藏匿在厕所,被王师搜查抓获。并且还擒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 泰,其余的人全都投降了。 诸位将领擒获宋忠以后,面带笑容,非常高兴。皇上说:“宋忠本来就是一个 平庸的人,凭借着能说会道,阿谀奉承,用财物贿赂奸恶之人,刚获得官职,执掌 军权,便骄躁放纵,他能够迷惑一般的将士民众,但是(我们)看待他就好像是狐鼠而 已。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大家都磕头说皇上说的对。
(
)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 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亡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 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 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 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2.明确题旨要求,特别注意把握题旨的隐含信息。 题干的要求是解题方向,理清题旨要求是解题的首要环节。虽然题目要求在语言 表述上一般都简练而准确,但考生却往往忽视了其要求中的重要环节或隐含信 息,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迅速选出正确选项或错选。 3.从全文内容出发,在具体语境中明辨材料。 从全文内容出发,抓住有标志性的句子,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段末 的总结句、作者评述性的文字等。再把所选语料放回原文中,看看其前后联系,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著追求中挺立起 来的独立人格。
4、本文以“天地苍茫一根骨”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 不屈精神。
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可行步骤:
一、通读全文,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
剔肉存骨:将体现散文”神“的抒情议论性 语段保留,其他部分剔除。文章的整体思路 就清晰了。常见做法:
1、中心主旨句移用法(舍偏取正法) 2、分层归纳法 (每段要点、中心句的提善于寻找分散的、隐蔽的、潜在 的信息,确认出重要信息,并在分析之后, 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
3.人无论境遇如何,都要从容面对,努力实现 自我价值。
回望昨日的感伤
1、第1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2.茨威格将维也纳视为“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 的原因?
(1)宽松的生存空间,主要表现在民族与民族 之间没有感情的隔阂,能够和谐共处。 (2)宽松的文化环境,博采众长,综合了西方 一切文化。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与整合的过 程。 所谓“筛选”,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 文章进行分析,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命题 所要求的信息。 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 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 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 在表述题中,“筛选与整合”主要是根据一定的 内容要求获取相关的信息要点,并再通过语言转换达 到信息的重组;在选择题中,主要是通过对芜杂的信 息材料的比较甄别,来检验阅读理解的正确与否。
四、认真读题,明确要求
抓住暗示,明确区间 归纳整合,明晰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筛选文中的信息
许华芹
【考点指津】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如何正确处理文中信息,《考试说明》规定为“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即通读全文,找出基本信息,与题干中的内容相对照,比较出是否与所要求的题旨相吻合,并从中筛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在筛选时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逐步剔除不合要求的信息。
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⑴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⑵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⑶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⑷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信息筛选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对某一问题直接提问或是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
在辨别、筛选过程中,突出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分析,努力做到“事到理合”。
所谓“事到”就是要搞清文含“何人何事”,事属“何类何质”;“理合”就是要推敲“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叙述是否合拍、道理是否有据。
具体说,做到以下几点:
一、整体阅读,总体把握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以对全文整体感知和把握为前提的。
事实上,在历年的高考中,所选的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就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
一边阅读,整体把握人物、职官、事件、品格方面的问题。
二、局部揣摩,落实文意
对文言文的信息的筛选,必须以理解文章为前提,有些题目说到底就是对某个文言词语或是某个语句的考查。
所以,必须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之中,找准与题目相关的语句进行比照分析,才能判断其正误,得出答案。
三、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阅读题干须读全、读准,切忌走马观花,草率行事。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地、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
【经典示例】
(08年江苏卷)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
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
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
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通过整体阅读,总体把握,可以读出本文写的是吴汉一生的主要事迹,将六个选项放置文中进行理解概括,以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为标准,可见题干中的主要信息主要有三点:直接(手法)、吴汉(对象)、激励士气(主要行为)。
①②⑥都是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而③是从侧面表现,而非“直接”;④是吴汉不允许士兵贸然出兵,不是激励士气;⑤说的是吴汉利用时机逼成都,和激励士气无关。
用排除法,可做出答案。
【答案】B
【及时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做文后的题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
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
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遂筑丛山关。
已而清师功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
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
执。
有知天一者,欲释之。
天一曰:“若以我畏死耶?我不死,祸且族矣。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
”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观者无不叹息泣下。
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
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
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
其后竟与公同死。
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选自《明清笔记故事选译·江天一传》)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江天一英勇抗敌、爱憎分明的一组是
①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②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
③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④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
⑤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⑥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解析】通过整体阅读,总体把握,可以读出本文写的是江天一的主要事迹,将六个选项放置文中进行理解概括,以能“直接表现江天一英勇抗敌、爱憎分明”为标准,可见题干中的主要信息主要有三点:直接(手法)、江天一(对象)、英勇抗敌、爱憎分明(主要行为)。
②③⑤都是直接表现江天一英勇抗敌、爱憎分明;而①④不是说他英勇抗敌、爱憎分明;⑥是从公的角度而言,而非“直接”。
用排除法,可做出答案。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