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设计.doc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的背景知识和剧情。
2.掌握小说的文学语言和描写手法。
3.分析小说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4.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5.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当代社会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小说的文学语言和描写手法。
2.小说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小说中的道德问题以及其深层含义。
2.如何深入分析小说中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向学生介绍《雷雨》的作者和小说背景。
2.分享本教学将重点讲解的文学语言和描写手法,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语言和手法对表达小说主题有何帮助?第二步:阅读1.学生阅读小说第一段,并思考导演为什么将这一段落作为开头。
2.将学生分组,每组阅读指定章节,并思考(1)章节背景和情节(2)人物特点(3)道德问题和主题。
3.邀请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归纳学生的看法和观点。
第三步:分析1.导师分析小说文学语言和描写手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别和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
2.在学生阅读中指导学生从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的角度分析小说,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主题和道德问题。
3.学生分组展示分析的结果。
每组学生讨论分析此章节的难点,并与导师讨论解决方案。
第四步:总结1.学生回答在第一步的问题。
2.学生通过学习,总结小说发人深省的道德问题和深层含义。
3.学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探讨当代社会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和展示反应了学生在阅读和分析中的积极性。
2.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展示了在阅读和分析中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教师的教学反馈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思1.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对于学生深度理解小说主题和道德问题非常重要。
2.在学生分组讨论时,注意时间管理和组织,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展示和讨论。
3.从各个角度帮助学生思考小说的含义和主题,包括文学语言和描写手法,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道德问题和主题。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精品4篇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模式】读思互导式。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把握,体会戏剧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具】投影片录音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
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明确:暴风骤雨教师述: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过渡)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你对这部话剧作品有了多少的了解呢?我想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教师述:这一部《雷雨》创作于1932年,迄今为止刚好是70年。
这么长的历史,但它仍然不断地活跃在国内外的各大舞台之上,据说最近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荧屏。
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录象或电影。
那么我想,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总要有它一些独特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总要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三、复习戏剧的有关常识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雷雨》教案篇一一、学习任务1、能力项目(1)学会把握戏剧冲突,并体会其集中化、尖锐化的特点。
(2)学习品味剧本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以及蕴涵丰富的潜台词。
(3)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人物性格、命运及其生产的根源,把握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的关系。
2、语文积累(1)了解戏剧常识,识记有关作家、作品等。
(2)把握外国戏剧的发展脉络,认识莎士比亚。
(3)把握戏剧特殊的结构方式。
(4)掌握部分经典台词及附录词语表中本单元词语。
二、学习建议1、抓矛盾。
戏剧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人物的性格冲突,以及人物对事件的不同观点态度、处理方式等形成的外部冲突。
另外,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形成戏剧的结构。
2、抓语言。
戏剧语言又分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中的人物外形与内心的活动,更富有言外之意__潜台词)。
3、抓人物。
鉴赏戏剧始终要围绕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三方面来理解分析,而人物是其核心。
矛盾冲突是粗线条地理,人物语言是慢慢地品,人物形象则要深入地思。
4、提倡个性化地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雷雨》教案教学设计(高一必修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识记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
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曹禺。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戏剧《雷雨》的背景和作者鲁迅;2.理解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塑造;3.掌握剧本的基本情节,能够准确复述故事线索;4.学习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对剧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5.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心理活动;2.分析人物形象塑造。
三、教学难点1.掌握剧本的基本情节,能够准确复述故事线索;2.学习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问答、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剧本主题的兴趣;2.讲解法:讲解剧本背景、作者鲁迅,以及剧本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3.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讨论;4.归纳总结法:通过课堂讨论,归纳剧本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5.表演欣赏法:观看相关剧目录像,学习欣赏和评价剧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讲解1.导入(5分钟)–列举学生熟悉的中国现当代戏剧名称,并简要介绍其中的一部作品,引发对戏剧的兴趣。
2.讲解剧本背景与作者(10分钟)–介绍《雷雨》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简要介绍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以尖锐的批判意识和细腻的描写手法著称。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塑造分析1.学生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通过言谈举止和其他方式如何展示人物特点等。
2.回顾与总结(10分钟)–邀请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归纳总结不同角色的形象特点。
第三课时:剧本情节复述1.故事线索整理(10分钟)–将剧本的关键情节列成大纲,让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
2.学生复述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大纲逐段复述剧情,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补充。
第四课时: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1.讲解描写手法(15分钟)–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剧本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如对白、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雷雨》教案(精选5篇)
《雷雨》教案(精选5篇)《雷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
(用多媒体帮助理解)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
“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渐渐地,渐渐的。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高中课文雷雨教案
高中课文雷雨教案教案标题:高中课文《雷雨》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雷雨》,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戏剧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介绍雷雨这部戏剧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戏剧文本的探索欲望。
第二步:文本理解(15分钟)1. 分发《雷雨》的文本片段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标注关键词语和情节。
2. 引导学生讨论文本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演绎,展示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步:戏剧分析(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雷雨》的戏剧结构、舞台布置和角色刻画。
2.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分析,包括角色关系、情节发展和表演技巧。
3.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分享不同组的观点和见解。
第四步:表演实践(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表演。
2. 学生可以自行分配角色,或者教师指定角色。
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排练,并注意角色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
4. 学生表演完后,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点评,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五步:总结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他们对《雷雨》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讨论戏剧表演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
3.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教学资源:1. 《雷雨》的文本片段2. 图片或视频介绍《雷雨》的背景和作者3. 分组讨论和表演的材料和道具4. 学生笔记和评价表格教学评估:1. 学生对《雷雨》的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评估,包括课堂讨论和小组表演。
2. 学生在表演中的角色刻画和情感表达能力的评估,包括同伴评价和教师点评。
3. 学生对戏剧表演过程的反思和总结能力的评估,包括课堂讨论和教师评价。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演员或戏剧导演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戏剧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课文为《雷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详细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掌握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通过剧情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困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雷雨》的作者、背景,掌握课文第一、二幕的主要剧情,学会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反思人性,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意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戏剧中提炼出普遍的人生哲理,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戏剧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简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剧情,解读剧中主要人物形象,讲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扮演剧中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雷雨》的戏剧鉴赏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角色扮演和例题讲解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雷雨》剧作家:曹禺2. 剧情简介:第一幕、第二幕3. 人物形象分析: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4. 戏剧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剧情,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体现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进一步了解曹禺的创作风格和戏剧艺术。
《雷雨》公开课教案必修四
《雷雨》公开课教案必修四第一篇:《雷雨》公开课教案必修四雷雨(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
2.在作品的戏剧冲突中真实、鲜明的体现人物个性3.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5.认识旧中国封建性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
学习重点:1.通过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学习难点:理解人的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学习方法:(1)分角色朗读法:通过表演,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合作探究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了解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第一课时一、介绍戏剧常识 1.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艺术;它是借助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2.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
3.戏剧的结构:(主要以语言为主)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
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
4.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第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第二,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第三,丰富的潜台词;第四,易懂、上口。
5.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6.戏剧鉴赏的方法:把握戏剧冲突揣摩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二、作业布置1.初读课文,理清人物关系2.分角色朗读,根据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并分析人物性格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雷雨》教案(通用5篇
《雷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雷雨》这篇课文。
该课文选自教材第四章“戏剧欣赏”部分,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剧情梗概、人物关系分析、语言特点以及戏剧冲突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的剧情,把握主要人物关系,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现象。
2. 掌握戏剧的基本元素,如人物、情节、场景等,学会分析戏剧冲突。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戏剧冲突,理解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把握剧情发展,赏析戏剧语言,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雷雨》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雷雨天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剧情,梳理人物关系。
3. 精读课文:分析戏剧冲突,讲解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戏剧的基本元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其他剧作中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关系,绘制人物关系图。
(2)从戏剧冲突的角度,赏析《雷雨》中的一个片段。
2. 答案:(1)人物关系图见附件。
(2)示例:选取《雷雨》第一幕中周朴园与鲁妈的对话片段进行赏析。
此片段通过周朴园的傲慢与鲁妈的谦卑,展现了封建家庭中的主仆关系,为后续剧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基本掌握了戏剧的基本元素,但部分学生对戏剧冲突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戏剧作品,如《茶馆》、《哈姆雷特》等,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戏剧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引言: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雷雨》,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清晰透彻的人物性格描写以及揭示社会现实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话剧中的杰出代表。
在高中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雷雨》时,如何制定经验丰富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基本情节,掌握常规剧本的解读方法。
2、全面了解《雷雨》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情感变化,掌握角色铺排技巧。
4、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学生能准确表达语言中的表达情感等细节。
5、让学生了解白先勇的《台北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点:本部分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剧本基本情节,深入掌握每个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同时,要让学生掌握戏剧语言运用的技巧,使学生在表演时能够生动地表现角色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本部分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雷雨》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因为,本剧集涉及到的内容较为丰富,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入理解,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应注重让学生自我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雷雨》剧本作者通过介绍曹禺以及他的代表作品《雷雨》,让学生了解该剧剧本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步:引言引入课文,简要介绍剧情和人物关系,并让学生猜测故事的结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三步:剧情解读详细解读剧本中的情节,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每个环节的意义和影响。
对于一些重要的情节,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
第四步:人物塑造针对剧中的一些关键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等方面。
同时,让学生对不同角色的互动关系进行剖析,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剧本思想。
第五步:情绪表达讲解戏剧语言运用的技巧,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表达情绪和体现角色特点的方法。
通过针对剧中一些情感高潮部分的表演让学生进行小组创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戏剧语言。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1【教学构想】戏剧,高考一般不设题考查。
因为高考不考,所以戏剧教习就可以“玩一玩”。
过去,比如《雷雨》教学,讲讲剧情,分角色读读课文,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处理处理课后习题,有条件放一放《雷雨》电影,如此而已!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欣赏戏剧,教师如何教的有“戏味”,教了十几年,似乎未深究。
其实,学生乐于表演,尤其时下演艺追风的热潮。
有的学校也热衷排演课本剧。
人物的台词与小说的语言有何区别,戏剧的台词有自己什么样的鲜明特色,学生有获知的热情!曹禺有幸就读于富有戏剧传统的南开中学,爱看戏,爱演戏,爱写戏,所以就有23岁时的处女作《雷雨》,并且震惊文坛。
在教学中,尝试点燃阅读戏剧的热情,激发兴趣、促发潜力,也许今日的教学尝试就会促成另一个“曹禺”的诞生,于是就是抱着这样的奢望,我开始了戏剧知识及作品的研读。
我的导师赵杰老师一直对我强调“文体意识”,我知道他一直在尝试,在践行。
从《长亭送别》的古典戏曲的教学到《别了,不列颠尼亚》,他一直在关注“文体”教学。
芜湖“名师大讲坛”倾听即教学“的教学理念也让我耳目一新。
如何扣住戏剧的特色,如何弯下身子倾听学生是我备课重点思考的问题。
几番思量,我确定了“台词”这个教学的核心,通过精选语言片段,尝试从品味台词的针对性、个性化、内蕴性为教学重点,感受戏剧台词对营造戏剧冲突、塑造舞台形象、形成潜台词的独特魅力,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的戏剧氛围、角色意识,通过品读精彩台词、分角色表演台词、尝试改编“宝玉摔玉”等活动努力体现戏剧教学的“实演性”独特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戏剧学习的热潮中,且各有所获。
努力实现课堂解读由语言到形象、由情节到内蕴、由表层到深层的课堂解读框架,由《雷雨》小世界到戏剧大世界的拓展!【教学目的】1、通过指导学生品味戏剧台词,体会戏剧语言的针对性对营造戏剧冲突的作用;2、通过深入挖掘个性化和包蕴性的对话,感受人物复杂心理与人物的鲜明个性;3、通过对必修课文的指导研读,从欣赏戏剧语言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戏剧知识与能力,为提高学生对戏剧的兴趣以及独立学习选修课程打下基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教案雷雨一、教学目标1.1、领悟如何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2.2、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3.3、认清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吃人本质以及它的必然灭亡趋势4.4、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1、文本主旨以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大背景,通过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本质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和必然灭亡趋势。
2、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作用何在?2.是怎样通过矛盾冲突和人物语言展示XXX复杂的内心世界?该如何评价这一人物形象?3.3、XXX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三、教学方法1.1、情境感悟法2.2、分角色朗读表演法3.3、分组讨论法4.4、提问点拨法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自制课件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先播放约三分钟的《雷雨》话剧片段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刚才播放的是著名剧作家XXX先生的代表作《雷雨》,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XXX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在《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雷雨》)二.简介及《雷雨》1910年9月24日,XXX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
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
XXX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
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
少年时代的XXX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XXX进入XXX,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XXX,演出过XXX、XXX、XXX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根蒂根基。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教学内容,选取《雷雨》作为精讲篇目。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四幕悲剧,讲述了周、鲁两家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悲剧命运。
本节课将重点分析第一幕和第四幕,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幕: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出场,展现周家家庭矛盾。
2. 第四幕:周萍与四儿重逢,周朴得知真相,众人物命运走向悲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剧情,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戏剧的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情发展,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中的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的话剧片段,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幕,了解剧情。
3. 人物分析:分析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在剧情中的作用。
4. 剧情分析:详细讲解第一幕和第四幕,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的冲突、高潮和结局。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人物分析的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第四幕中的冲突,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关系图:展现周、鲁两家的复杂关系。
2. 剧情发展脉络:梳理第一幕和第四幕的主要情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人性的理解。
答案示例:《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复杂。
周萍忠诚善良,却因家庭压力走向堕落;周朴自私冷酷,对家人无情;鲁妈善良无私,为女儿付出一切;四儿美丽纯真,却陷入情感纠葛。
通过这些人物,曹禺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
2024年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2024年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雷雨》第一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戏剧的特点及《雷雨》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品味戏剧语言,把握戏剧冲突;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的背景知识,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能力。
3. 通过对戏剧冲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戏剧冲突,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作品主题。
2. 教学重点:通过对《雷雨》第一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戏剧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雷雨》第一幕,了解剧情发展,感受戏剧冲突。
3.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关系。
4. 例题讲解:以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为例,讲解如何分析戏剧语言,把握戏剧冲突。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雷雨》第一幕中的一段对话,体会戏剧冲突。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雷雨》第一幕:周朴园、鲁侍萍人物分析2. 戏剧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3. 社会现实:家庭伦理、阶级矛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第一幕中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体会戏剧冲突。
2. 答案: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揭示了阶级矛盾,展现了鲁大海的反抗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戏剧冲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雷雨》这一经典作品。
2024年《雷雨》教学教案(精选
2024年《雷雨》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话剧《雷雨》第一幕、第二幕,通过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剧情,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把握剧本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戏剧的艺术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简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初读课文,了解剧情: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雷雨》的基本情节,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矛盾冲突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关系图:展示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关系。
2. 矛盾冲突:列出剧本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剧本内容,从人物性格、矛盾冲突等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拓展延伸:观看《雷雨》全剧,思考如何将戏剧元素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戏剧作品,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戏剧社团,亲身体验戏剧表演,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分析人物形象2. 矛盾冲突分析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分析人物形象1. 人物性格特点:如周朴园的虚伪、冷酷;鲁妈的善良、忠诚;四凤的纯真、热情等。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雷雨》的故事梗概,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复杂关系。
2.掌握戏剧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欣赏和评价戏剧作品的能力。
3.感受曹禺戏剧语言的魅力,理解剧本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1.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人物性格。
2.理解剧本的结构安排和冲突设置。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
2.如何让学生理解剧本语言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曹禺的戏剧成就,引导学生对《雷雨》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剧本中的主要人物。
三、课堂讨论1.分析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中,分析他的虚伪、冷酷。
从周朴园对待家人的态度中,分析他的自私、无情。
2.分析鲁侍萍的人物性格:从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中,分析她的刚烈、坚韧。
从鲁侍萍对待家人的态度中,分析她的善良、包容。
四、课堂小结2.强调剧本结构的紧凑和冲突的设置。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关系。
2.提问:剧本中还有哪些人物值得我们关注?二、课堂讨论1.分析周萍的人物性格:从周萍与周朴园、鲁侍萍的对话中,分析他的矛盾、挣扎。
从周萍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分析他的自卑、痛苦。
2.分析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周冲、四凤等。
三、课堂小结2.探讨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和冲突。
四、课后作业2.选取剧本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课堂表演。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剧本的主题。
2.提问:剧本《雷雨》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二、课堂讨论1.分析剧本中的社会问题:家庭伦理问题: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姻关系、周萍与四凤的恋情。
社会阶层问题:周朴园与鲁大海的阶级冲突。
人性善恶问题: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教案.doc
《雷雨》教案宝鸡市斗鸡屮学张旻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了解有关的情节和时代背景。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休会戏剧屮个性化的对话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人物语言,把握戏剧冲突,探究舞台说明,掌握戏剧人物鉴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体会莫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欣赏戏剧冲突,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欣赏人物语言。
三、教学难点:把握剧屮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出场人物Z间的复杂关系。
四、教学方法:品读与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20世纪的30年代,我国有一个剧本问世。
它的问世,就好像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的整个剧坛。
到了60年代,一位H本著名作家在访问屮国时,专程登门拜访了该剧作者,并口向他表达了这样一种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那样的杰作来。
”这位FI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
再到了06年,几乎无人不知的国产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本也是参照该剧创作的。
这部知名的话剧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雷雨》,作者就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曹禺。
二、介绍曹禺曹禺,原名力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乂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 并从文学屮汲取营养。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作者自己说:“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Z后,又写出了《日岀》《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匸的阶级给予了冇力的揭露和抨击。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雷雨》这部剧作,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2.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二、教学内容1.课文分析:通过阅读和讨论剧本《雷雨》,分析剧中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等内容;2.文学鉴赏:学习欣赏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3.表达和写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4.跨学科拓展:结合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展示课文《雷雨》封面,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提问:你对《雷雨》这个词有什么了解?请简要谈谈你的想法;3.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可能涉及到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步骤二:课文分析(30分钟)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阅读和分析剧本《雷雨》;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3.全班讨论:汇总各小组的观点,共同探讨剧本的主题和意义。
步骤三:文学鉴赏(30分钟)1.向学生介绍《雷雨》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鲁迅的文学地位;2.分析剧本中的语言运用、情节设置和形象塑造等方面的艺术手法;3.指导学生分析《雷雨》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欣赏鲁迅独特的文学风格。
步骤四:表达和写作(30分钟)1.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剧中场景进行表演,并准备口头表达;2.全班观摩和评价:每个小组依次表演,全班进行评价和讨论;3.以《雷雨》为题材,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或短文,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步骤五:跨学科拓展(30分钟)1.结合历史学科:分析《雷雨》中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社会的现象和问题;2.结合社会文化学科:探讨《雷雨》中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社会的问题;3.开展相关讨论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和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设计-
《雷雨》语言内涵丰富,主题多元深刻,构思非常巧妙。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雷雨》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曹禺和《雷雨》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
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
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二、复习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三、赏析第一场第一层
1、分角色演读剧本:两个角色,一个扮演鲁侍萍,一个扮演周朴园。
2、第一场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
2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半晌”,写鲁侍萍和周朴园追忆往事。
第二层写鲁侍萍和周朴园现在的矛盾冲突。
3、“大概是的”中“大概”一词能不能换掉或删除?为什么?
明确:不能。
这个词表示揣测语气,说明鲁侍萍并不知道,因为她不是周朴园的下人。
4、周朴园为什么要旧雨衣,不要新雨衣?
明确:出于处境艰难,反映了当时民族资本面临很大困难的时代背景。
5、周朴园为什么觉得鲁侍萍奇怪?
明确:因为鲁侍萍的一举一动是那样的自然,完全不像陌生人,另一方面周朴园又有些熟悉。
6、周朴园说梅家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而鲁侍萍说“她不是小姐,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这样写表达上有何效果?
明确:夸奖的话从周朴园嘴里说出,更可反衬出其内心的虚伪、灵魂的卑劣;而鲁侍萍的自贬恰恰表现了三十年前发生的事对她的打击之大,以及其内心的怨愤之重。
7、鲁侍萍为什么不直接告知自己的身份,而当周朴园说要为之修墓时,她何以又说出来了?
明确:先前是因为不愿提及那些于她并不光彩的事,后来说出来是为了揭露周朴园虚伪的本质。
四、分析第一场第二层
1、周朴园口口声声思念梅侍萍,而一旦她出现在眼前时,他又为何“忽然严厉”起来?
明确:因为这已不是从前那个让他日思夜悔的梅侍萍。
而且那先前的思念只是一种虚伪的惺惺作态。
2、鲁侍萍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她虽然认识到自己的遭遇很不公平,但却缺乏觉悟,所以把一切都归结到命运上去。
3、“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可否不用反复?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
反复能充分表现她的怨愤之情。
4、周朴园大三十晚逼走梅侍萍为的是什么?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一个什么论断?
明确:为的是娶有钱的门当户对的小姐;这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5、周朴园说他当时是“于心不忍”,真是这样吗?
明确:不是。
这只是他为自己的丑恶灵魂所找的一个自慰的借口,只是为自己的可耻行径做开脱。
6、鲁侍萍听周朴园的辩解之后,思想情绪有何变化?她还怨恨周朴园吗?
明确:她善良的本性使她丧失了抗争的斗志,内心也宽恕了周朴园的卑劣行径。
7、周朴园说“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这是怎样的心理?
明确:担心鲁贵来寻他报仇。
8、鲁侍萍说鲁大海跟周朴园“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那么鲁大海是怎样的人?周朴园又是怎样的人?
明确:鲁大海是工人代表,有责任心,有正义感;而周朴园
是资本家,无责任心,靠欺压工人谋利。
9、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的儿子后,为什么要冷笑?
明确:周朴园以为一旦鲁大海知道自己就是她的父亲时,便会放弃与自己斗争的激。
【教学总结】
一、课件引路,激发兴趣
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性,巧妙运用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达到融情入景,自我感悟,形成语感,陶冶情操,自主发展。
在逼真的动画情景中,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轻松了解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边读边想,读中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以便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雷雨》一课的教学中体现了:
(1)自读感知内容。
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在头脑中初步勾画出雷雨的情景。
(2)表演读深化感知。
在对课文内容、情感了解后,相信学生,指导他们从语气、表情、动作方面,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3)紧扣重点,读中感悟。
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句、关键词反复读,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悟出雷雨前特有的“静”与“动”,雷雨中的大而急,雷雨后的美丽与清新。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的设计体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思想。
在识字、写字的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互动,静心读书和活泼参与的互动中,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把教材情感变成了孩子们的愉快情感。
总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师生都激情满怀,我们感到语文的精彩,生活的灿烂。
最后,谨以一学生的发言作为结语:“老师,读了这一课,我觉得真的要下雷雨了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