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融事件的前前后后

合集下载

2002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点评

2002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点评
3.一汽集团并购天汽集团
6月14日,一汽集团并购天汽集团。本次并购重组将采取股权转让方式。天汽集团将其持有的天津夏利股份有限公司84.97%股权中的60%,即夏利公司总股本的50.98%股份转让给一汽;与此同时,天汽集团将其下属华利公司所拥有75%的中方股权全部一次性转让给一汽集团。天汽并入一汽,将使一汽车型体系更完整。这一并购预示着中国汽车业格局已经定下基调:要以三大汽车集团为主体,实现强强联合,形成三到四家能够与国际竞争的一定规模的集团。
8.中国网通收购美国亚洲环球电信公司
9月23日,中国网通与亚洲环球电讯签署了全面收购协议,中国网通用8000万美元成功得手亚洲环球电讯,这是中国电信商首次在海外进行的并购。开价8000万美元就买得亚洲环球电讯19亿美元的网络资产。通过收购,中国网通已取得对亚洲环球电讯的绝对控股权。
自2002年起连续三年十大并购事件的评选,正在为中国并购市场打造一个个里程碑。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企业界广泛地运用市场规则改造经营环境的坚定步伐,投身于重组并购过程来塑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视野,特别是形成一大批有胆识才干的并购领袖人物,中国企业在行将展开的战略并购中将有更大的机会因势利导地融入全球经济。
相对于全球并购市场的低迷, 2002年中国并 购活动仍是不断升温,颇有风景这边独好之意。除了中国移动收购8省移动公司资产以其过百亿美元的规模当之无愧地跻身于全球并购列强之外,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并购交易也在不同的领域以其独特的交易方式和行业影响力正在明显地塑造中国新的产业格局和与全球经济接轨的方式。与往年不同的一点是,2002年中国并购十大事件几乎每一个都是与国际资本市场相联系,那种孤立的由政府分工来安排重组方式的时代终于一去不复返了。在制约于入世时间表的进程之外,中国并购事件反映了几个重要的特点值得业界的关注。

中国上市公司十大诡秘高管

中国上市公司十大诡秘高管

中国上市公司十大诡秘高管经过考究公司文档与咨询国内知名商学专家,《董事会》杂志评出自2000年4月1日至2005年4月1日五年间中国最为“诡秘”的十名高级管理人员。

这份名单主观色彩浓厚,但不影响其代表性。

这些高管的“离奇”故事,在某个层面造成了中国公司的“短命”,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公司高管通透化”对于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张海:“密法大鳄”2005年3月24日,正在享受美味的“神秘富翁”张海被佛山警方拘留审查,罪名是涉嫌挪用公司巨额资金。

此外,张海还涉嫌做假账、虚假投资、虚增销售等多项罪名。

早在1988年,年仅14岁的张海考入河南大学武术专修班,以“特异功能”著称。

4年后,张海招揽学徒,传授“密法”,收入颇丰。

1995年迁居广州时,其身份由“藏密大师”摇身转变为拥有名车和豪宅的“富豪”。

退出江湖的张海很快投入到资本市场。

1996年,张海和他的另外两个伙伴筹资1亿改组了中航科技下面的一家财务顾问公司,即后来的深圳凯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从而展开收购活动。

2001年,频频得手的凯地又先后介入了银鸽投资、深大通和浙江国投;2002年初,28岁的张海轻取健力宝,被称为“资本巨鳄”。

据报道,在张海主持健力宝的两年时间里,银行负债增加了10亿元,其他经营负债增加了11亿元。

健力宝的内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

张晨:“中国式”职业经理人因为海外贸易的背景而被开开集团引进的职业经理人张晨,是典型的不讲游戏规则的“中国式”职业经理人的代表。

他利用了国有企业的信任和纵容,通过一系列关联交易,不仅取得旗下上市公司部分控制权,而且从中骗取了不少钱财。

目前,张晨携款潜逃可能已至海外,其下属和亲戚均已涉案被拘。

这个杭州人现年42岁。

1989年至1992年任美国太平洋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张晨做事非常隐蔽,在与开开实业发生的资金往来中,没有任何一笔看上去与他有直接关系。

在控股开开实业之前,张晨就开始利用各自公司实施相互担保。

仰融事件

仰融事件

仰融,原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上海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航天华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理事长……现在他仍然担任所谓华晨系下香港圆通科技董事长以及香港华博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Hale Waihona Puke 1992年10月9日,美国纽约交易所,华晨汽车(NYSE.CBA)成为第一家中国国有企业概念股,发行500万股,IPO价格16美元,筹集资金8000万美元,51%控股沈阳金杯客车。这个当时在刘鸿儒(中国第一任证监会主席)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被一个叫仰融的人操盘成功了,创造了中国国有企业海外融资第一的案例。
纵观仰融的发迹史,遭遇“金杯”是其事业的转折点。而“金杯汽车”始终是这个“庞大帝国”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华晨帝国就是仰融将金杯汽车反复包装的产物。
仰融案始末
1991年仰融与辽宁省沈阳市成立了一家生产汽车的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名为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沈阳汽车),其主要合作方是由仰融全资拥有的在香港设立的华博财务公司(华博)和沈阳市政府拥有的金杯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金杯)。合资企业设立之时,金杯拥有沈阳汽车60%的股权,华博拥有25%,另一合作方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海南)拥有15%的股权。华博随后收购了海南的股权,使得沈阳汽车的股权结构变为60/40,即金杯控股60%,华博控股40%。
1992年9月,华博将其在华晨中国的股份转让给了基金会。最终,仰融与尚明同意“基金会将为华博托管股份,事实上作为华博的被指定人”,仰融全权管理、控制和支配基金会在华晨中国的股份。被转让的华晨中国的股份以基金会的名义持有。在这一安排下,加之2002年10月华晨中国出售了28.75%的股权,基金会拥有了华晨中国55.85%的股权,金杯拥有15.37%的股权。根据仰融的指示,华博支付了华晨中国股票登记和上市的费用,并为基金会支付了各项管理费用。他还负责华晨中国的主要股东在沈阳汽车的工作,安排为丰田和通用汽车生产汽车。沈阳汽车的所有生产设施均在辽宁省。

仰融:何许人也 讲述金融奇才背后的故事

仰融:何许人也 讲述金融奇才背后的故事

仰融:何许人也讲述金融奇才背后的故事当今汽车金融界,仰融绝对算得上一号新闻人物;拿外人的钱,造自己的车,让别人说去吧!就在一年前,一个在汽车界、金融界传奇的敏感人物,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宏伟计划,这个人就是仰融。

2009年的那个夏天,出走美国的仰融意欲再次回国,二次造车,计划十分宏大: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建成300万辆产能的整车生产基地。

而在中国,仰融计划一期投入400亿-450亿元人民币,打造300万台发动机和100万辆整车产能基地。

仰融还给地方政府开出了前所未有的诱人承诺——“831111”:未来8年,实现产能300万辆,产值1万亿元,税收1000亿元,提供10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1 0万元。

对于这个计划,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漫画般的景象:梳着背头的中年仰融,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仰望星空,思念故乡,眼前是一片未来中国汽车工业的蓝天。

无庸置疑,“浪子归来”的身份效应及其二度出手的宏大气魄,使仰融回归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显得神秘而离奇。

现在,这层神秘面纱正在逐渐剥去。

大起大落对于了解上世纪最后10年的汽车产业发展历史的人来说,仰融本身就是一个传说;在仰融的前半生里,大起大落,有着太多的不安分,也有着太多令人艳羡的光环。

仰融,原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被称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鳄,在2001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以70亿元的资产名列第三。

他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祖籍安徽,出生于1957年江阴市北国镇的仰融,原名仰勇,自幼和4个兄弟过苦日子一起长大;初中毕业后,仰融做过厨师,承包过商店,还有过在江阴市外贸公司的经历;仰融上过越南前线,头部受伤,并且被敌人打断了腿,三进三出手术室后,他大难不死,仰融说,越南战场回来,他开始珍惜而又藐视地看待生命。

虽然仰融何时改名并不得而知,但是有如他叫仰勇时勇往直前般,改名为仰融的他,人生际遇亦因金融开始风生水起。

1989年,仰融借款400万元,在香港注册了一家叫做华博财务的公司。

仰融的悲剧与轮回

仰融的悲剧与轮回

仰融的悲剧与轮回作者:丁爱波来源:《齐鲁周刊》2016年第31期所有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学者,都无法回避一个叫仰融的人:他是第一个让社会主义国家的股票在纽交所成功挂牌的人。

仰融其实早已被多数人遗忘,近期诸多媒体开始重新挖掘,是因为在辽宁继省委书记王珉落马、贿选、经济数据造假等坏消息铺天盖地之后,2016年8月28日推出一个大手笔:出售本钢、华晨等9家国企股权,想以此行动扭转辽宁日渐衰颓,已难以为继的经济局面。

看到这个消息,很多辽宁人会想到一个人,并长叹一声: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个人就是把东北第一家尝试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国企——沈阳金杯汽车一举起死回生到红红火火,并运作至纽交所上市的仰融。

2001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仰融位居第三。

2002年5月仰融出走美国,2002年10月,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

1988年沈阳金杯汽车向国内外发行1亿元股票,历时一年有余却响应寥寥,公司甚至曾在国家体改委的大院里贴布告卖股票,整整一天也只卖出了2.7万元。

1991年7月22日,仰融上门,以1200万美元买下金杯汽车40%的股份,之后他又安排了一次关键性的换股,将控股比例扩大到51%,成为该公司的绝对控股方。

当仰融真正进入之后,这位大局观十分清晰和敏锐的战略家很快成了一个让人头痛的“颠覆者”,并一举令企业脱胎换骨。

之后,在彼时资本在中国还只是一个极其新鲜名词的时候,仰融更是石破天惊,运作公司到美国上市融资。

为了让公司上市更顺畅,仰融筹划成立了非盈利性的“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发起人是人行教育司、华晨控股、中国金融学院和海南华银四家。

1992年10月,“华晨中国汽车”在纽约成功上市,融资7200万美元。

这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第一例。

为上市和经营,仰融戴上了一顶国营资本背景的“红帽子”,它让这位枭雄得益于先而倾辙于后——这很类似清末大贾胡雪岩,他也戴着同样的“红顶”,但其商业帝国也因为“红顶”而最终烟消云散。

中国第三富豪出走美国仰融事件的前前后后

中国第三富豪出走美国仰融事件的前前后后

中国第三富豪出走美国仰融事件的前前后后
孔文清
【期刊名称】《中国民商》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第三大富豪的原华晨集团董事长仰融,去年五月突然出走美国,自称受到“迫害”。

这一事件曾引起轩然大波。

事隔八个月之后,该事件内幕依然扑朔迷离。

仰融究竟为什么出走呢?——rn仰融事件的来龙去脉rn仰融原是中国“华晨集团”的董事长,2001年度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排名第三的富豪。

2002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华晨中国”(CBA)宣布,依照主要股东...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孔文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471
【相关文献】
1.仰融为在逃富豪趟路? [J], 贺大卓
2.中国第三大富豪出走美国事件前后 [J], 孔文清;王冉
3.中国第三大富豪出走美国事件前后 [J], 孔文清;王冉
4.中国第三富豪出走美国仰融事件的前前后后 [J], 孔文清
5.来自中国内地的新上榜富豪最多,达89位,其次是美国,有45位新上榜富豪。

印度有18位,德国有13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89—2003:仰融以头相撞华晨汽车 不可一世只能死路一条

1989—2003:仰融以头相撞华晨汽车 不可一世只能死路一条

这何 曾经 资 本和产业均 有建树 的枭雄纵然年暮 ,却也时 常见诸媒体
报 端 , 做 越 洋 访 问 , 温 一 下 自己的 做 重
汽车梦 。
物, 觉得 自己已能量看涨 , 大应改 头换 面, 力争上游。 于是 , 自己吏 名为 “ 他 仰
融 ” 后 来 人 们 多 猜测 有 “ 仗 金 融 ” 。 仰 的
大 家都 认 为 他 是说 梦 话 。
证 监 会 , 融 只能 靠 自 己创 造 , 种 情 仰 这
计 出 来 后 ,仰 融 自我 感 觉 有 了 找 回面
仰融不走 “ 以市场换技术” 按部就 、
我这 个 班培养创新能 力的寻常路 , 而是想将资 况下最能看出人的大智慧 , 也容易犯 子 的机 会。他找到耿 昭杰说 :“ 但
正 逢 国营 业 进行 股 份 制 改造 , 阳金 沈 杯 汽 车成 为东 北第 一 家尝 试股 份制 改造 的大 型 国营 企 业 ,发 行 1 亿元 股 票 ,历
时一 年 多 却 乏 人 问津 , 便在 国家 体 改 即
过得 比较得意的 , 至少其优游于林泉 ,
上著名的杨百 万、 刘太 、 朱焕 良等炒家
厮 混 日久 , 赚 到 了~ 点钱 , 又 更重 要 的
买 下金 杯 汽 车 4 %I 份 , 后 他 又 安排 o 1 之  ̄
成 为该 公司 的 绝对 控 股 方 。 仰融 为此 专 门在 百慕 大设 立 了华 晨 中 国汽 车 控 股 有 限 公 l ,由华 博 10 — J 0 % 控 股 ,而 华 博 的 股 权 结 构 为仰 融 7%、 0
另一 自然 人为 3%。 0
然 后 , 仰融 以 香 港 注 册 的 华 晨 公
是 他 偶 然 结 识 几 个 金 融 界 的 知 名 人 r

(200908)利益与法律,颠覆者仰融的颠覆计划

(200908)利益与法律,颠覆者仰融的颠覆计划

利益与法律,颠覆者仰融的颠覆计划日前,仰融高调宣布其庞大的再次造车计划。

也许用“庞大”一词仍然不能准确表现其规模之大,它足以吸引绝大多数人的眼球,并激发出他们最原始的冲动——佩服得五体投地、批判得体无完肤、惊讶得瞠目结舌、激动得热血沸腾。

是的,在一份足以颠覆国际汽车业格局的蓝图面前,有几个人还能保持理智?特别是那些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的人,哪怕仅仅是一小杯羹。

仰融及其再次造车计划先说仰融其人,此人可以用传奇来形容。

仰融是华晨汽车最早的掌舵人,早在年就通过资本运作使得“华晨汽车”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随后的年时间里通过频繁的融资手段一手构建以汽车为主体的华晨帝国。

但好景不长,年仰融与辽宁省政府因华晨汽车的产权问题发生纠纷,被辽宁省检察院以经济犯罪嫌疑人通缉,随后避走美国,并在当地起诉辽宁省政府,无果。

年后的今天,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仰融抛出震惊世人的造车计划。

这一计划将在美国和中国同时展开,其中在美国生产整车万辆、发动机万台;在中国投入亿至亿元,生产整车万辆、发动机万台、变速箱万台,而这仅仅是第一期。

国内造车的远景规划中,仰融提出“831111”概念:年时间里,在中国整车产能达到万辆,创造产值万亿元,上缴利税亿元,解决万人就业,工人年均收入万元。

仰融计划造的车起点相当高,品牌“正道”将与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直接竞争,在技术上搭载混合动力,并使用第三代内燃机技术,燃油利用率达到以上,完全切合国际汽车产业高性能且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更是一场变革。

以国内实力强大的一汽集团对比,或许能够更清晰地勾勒出仰融造车计划的庞大,万亿元相当于个一汽集团的年产值,万辆的产能更是一汽集团年产量的倍多(年数据),考虑到其生产的车绝大部分是高技术含量的混合动力车,而且是豪华品牌,说这一计划将缔造出超越丰田的世界最大汽车集团也不为过。

然而,作为目前全球混合动力的绝对领先者,丰田汽车仍在为混合动力车成本居高不下,销量过小而苦恼,为全球汽车需求下降而导致的企业减产、并爆出公司历史上最大亏损而焦头烂额。

《仰融案法律分析》课件

《仰融案法律分析》课件
国家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应根据相关法 律法规确定,受害者可通过法律途径 寻求赔偿。
CHAPTER 05
仰融案的教训与启示
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在仰融案中,如果金融监管机构能够及早发现仰融公司的违规行为,并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那么该案可能不会演变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因此,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和透明度,以保障金融市 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
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在仰融案中,如果仰融公司的治理结构 更加完善,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够更好地 履行职责,那么该公司的违规行为可能
不会发生或至少不会持续如此之久。

公安机关对案件涉及的财务、资 产等进行审计、查封、扣押等措 施,以保障国家利益和被害人权
益。
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仰融案进行审查起诉,确保案件符合法律程序。 检察机关对案件涉及的证据、事实、法律适用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公诉质量。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过程中,依法与辩护律师进行沟通,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在此案件中,仰融控制的公司可能涉及经济犯罪行为,因此应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
国家赔偿责任
国家因仰融案可能需承担的赔偿责任
在仰融案中,如果相关国家机关因违 法行为导致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害,受 害者有权要求国家进行赔偿。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国家机关在行使 职权时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应承 担赔偿责任。
仰融作为案件的主要当事人,应承担因违法行为导致的 法律责任。

从仰融案看跨国诉讼中的国家豁免问题

从仰融案看跨国诉讼中的国家豁免问题

从仰融案看跨国诉讼中的国家豁免问题一、仰融案情梗概1991年,仰融全资拥有的华博财务公司(设立于香港,以下简称华博)与沈阳市政府拥有的金杯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杯)合资成立了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汽车),合资企业设立之时,金杯拥有沈阳汽车60%的股权,华博拥有25%,另一合作方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海南)拥有15%股权,华博随后收购了海南的股份,使得沈阳汽车的股权结构变为60/40,即金杯控股60%,华博控股40%。

为了通过进入美国资本市场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合作方准备将沈阳汽车在纽约证交所上市。

仰融作为沈阳汽车的首席执行官和经理,在百慕大成立了百慕大控股有限公司(华晨中国)作为沈阳汽车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融资工具,并将其40%的股权转让给了华晨中国。

金杯亦将其在沈阳汽车的11%股权转让给华晨中国,至此华晨中国拥有沈阳汽车51%的权益。

作为转让11%股权的回报,金杯取得了华晨中国的21.5%的股份,使仰融在华晨中国的股份减至剩余的78.43%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登记股票,筹备在美国的首次公开发行以及纽约证交所上市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通知仰融,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应是一家中国实体而不是香港私人企业,仰融理解如果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由一家中国非政府组织担任即可满足中国政府的要求。

1992年5月,华博、中国人民银行及另外几家中国政府机构成立了一家非政府组织——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

仰融任副主席。

1992年9月,华博将其在华晨中国的股份转让给了基金会。

最终,仰融与基金会主席尚明同意“基金会将为华博托管股份、事实上作为华博的被指定人”,仰融全权管理、控制和支配基金会在华晨中国的股权。

被转让的华晨中国的股份以基金会的名义持有。

在这一安排下,加之2002年10月华晨中国出售了28.75%股权。

基金会拥有了华晨中国55.88%的股权,金杯拥有15.37%股权。

根据仰融的指示,华博支付了华晨中国股票登记和上市的费用,并为基金会支付了各项管理费用。

再读仰融

再读仰融

再读仰融2009年08月10日19:56新财经文/蔡恩泽时隔七年,曾经被称为中国“商界狂人”的仰融,带着庞大而惊人的造车计划,似乎又要卷土重来仰融,这个七年前从上海一家医院神秘消失,不久即现身美国,通过遥控与辽宁省政府打起华晨产权官司的风云人物,近几年几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时隔七年,曾经被称为中国“商界狂人”的仰融,带着庞大而惊人的造车计划,似乎又要卷土重来。

仰融以“戴罪之身”重出江湖,一出手就编织出一个令人炫目的造车计划,在人们的视野里,再度构筑起一个让人难测的“资本迷宫”。

成在华晨败在华晨有人是这样描写当年仰融现身江湖的:“在一片混沌未开的天地里,突然横空杀出一个连名字和故乡都十分神秘的武士,没有人知道他来自何方,他的武功源自何人,他挥舞着一把叫‘资本’的战刀,所向披靡。

”作为与市场贴身肉搏的“武士”,仰融成名于华晨,也毁誉于华晨。

华晨是他构筑事业的基础,也是他把玩资本的迷宫,最终却成为他事业的坟场。

1992年,仰融把华晨的前身、一家半死不活的国有企业奇迹般带到纽约上市,使之成为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国有企业。

这个当时在中国第一任证监委主席刘鸿儒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被仰融轻易操盘成功。

是他,创造了中国国有企业海外融资第一案;也是他,开启了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滔滔大河。

一时间,仰融名声大振。

之后,仰融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创立了犬牙交错的华晨系。

在仰融自己绘制的“华晨体系结构图”上,出现了超过50家关联企业,涉及4家上市公司,分别在内地、香港和纽约等地的证券交易所上市。

采访过仰融的记者曾这样描述他:身材不高、浓眉飞扬、“大背头”永远纹丝不乱,平时极少把观察他的侧面及背面的机会留给他人。

正是这位极少将侧面留给他人观察的资本高手,暗地里不停地将华晨的资产捣腾来捣腾去,并使华晨资产在捣腾的过程中不断增值。

人们在破解华晨谜团时,勾画了一幅华晨迷宫的线路图:第一步,仰融旗下在香港注册的华晨控股出资1200万美元,以40%的比例参股成立沈阳金客;第二步,于1992年5月成立“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发起人是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华晨(香港注册的华晨控股)、中国金融学院、华银信托,注册资金210万元,其中华晨出资200万元;第三步,该基金会在百慕大注册成立海外公司“华晨中国[1.035.10%]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晨汽车,CBA),将基金会发起人之一华晨控股手中的40%沈阳金客股份注入新公司“华晨汽车”;第四步,将基金会手中21.57%的华晨汽车股权与金杯手中11%的沈阳金客股权进行置换,并再注入华晨汽车。

仰融华晨案

仰融华晨案
仰融
原华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人民网 2008年05月04日

1957年6月出生,安徽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 士。1992年开始担任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董 事长、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1999年开始担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理事 长、上海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1年开 始担任中国航天华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02年10月23日,上市公司申华控股发布公告称, 公司于10月21日接到辽宁省公安厅通知,公司董事 长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于10月18日被辽宁省检察院 批准逮捕。
财经策划:中国国有企业概念股赴美上市




第一步,仰融旗下在香港注册的华晨控股出资1200万美元, 以40%的比例参股成立沈阳金客; 第二步,于1992年5月成立‚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发 起人是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华晨(香港注册的华晨控 股)、中国金融学院、华银信托四家,注册资金210万, 其中200万元是华晨出的; 第三步,该会在百慕大注册成立海外公司‚华晨中国汽车 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晨汽车,CBA),将基金会发起 者之一的华晨控股手中的40%沈阳金客股份注入新公司 ‚华晨汽车‛; 第四步,将基金会手中21.57%的华晨汽车股权与金杯客车 手中11%的沈阳金客股权置换,并再注入华晨汽车,这样 华晨汽车就持有51%的金客股权,达到了海外上市的要 求——“单一职能的上市公司,对下面的资产必须有51%的 控股权‛,最后华晨汽车成功赴美上市。

投行和会计师、律师均告诉仰融,财务和法律 制度要求上市结构中的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 是单一职能的上市公司,对下面的资产必须有 51%以上控股权,二是上市公司的股东是谁?

在马蔚华的牵线搭桥下,于1992年5月成立了‚中 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发起人是中国人民银行教育 司、华晨、中国金融学院、华银信托,注册资金 210万,其中200万是华晨出的,央行教育司拨款 10万。一个月后,该基金会在百慕大注册成立‚华 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晨汽车,CBA), ‚华晨汽车‛资产即为‚华晨控股‛手中‚金杯客 车‛40%的股权。同时,国资局向基金会发函: ‚我局为了探索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需要,现 正式委托贵会代表我局投资于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 限公司,金额为1530万美元。资金由我局支付,贵 会作为代理人,不承担此项投资的所有风险,也不 享有此项投资的所有权益,‘华晨’的所有股权及 股票收益均归我局所有。‛这意味着,仰融已将华 晨的1530万美元捐给了国家。

你还记着仰融吗

你还记着仰融吗

你还记着仰融吗?02-12-13 18:00 发表于:《记者的家》分类:未分类2002年12月13日外滩画报“仰融事件”上演大结局外滩记者见惊雷/报道●中国最大的产权纠纷案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起诉告终●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使仰融得以顺利把华晨推上美国股市,也给仰融留下了产权隐患●仰融和辽宁的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国内诉讼大门关死,仰融要打“国际官司”仰融体面回国的最后一点希望已经破灭了。

12月10日,《外滩画报》得到确切消息,仰融担任董事长的香港华博财务有限公司起诉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一案,在立案近两个月后,即将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

理由是辽宁省公安厅发函北京市高院:仰融涉嫌经济犯罪,建议驳回。

这个裁决意味着:仰融已经不大可能在国内通过司法程序“讨回公道”,实现回国的愿望。

中国最大产权纠纷案“流产”中国最大的产权纠纷案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起诉告终。

10月18日,号称中国第三号富翁的仰融“落马”:辽宁省检察院以仰融涉嫌“经济犯罪”为由将其批捕。

消息一出,很多人都吃了一惊。

由于提前闻得风声,仰融于批捕前三个月出走美国。

但事情并没有因此终结,反而变得更加热闹和复杂——批捕令发布前4天,仰融透过其私人公司香港华博财务有限公司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侵占属于仰融个人的资产。

两天之后,10月16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受理此案。

由于涉及到内地、香港和美国六家上市公司,这个案子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产权纠纷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2月6日,记者联系到了原告香港华博财务有限公司的全权代理律师——北京昌久律师事务所王海律师。

这个时候,他刚刚向法庭提交了部分证据。

由于被告方没有提供相关证据,王海对打赢这场官司显得很有信心。

“当初基金会没有向华晨投资一分钱,现在反过来要霸占实际投资人华博的投资权益,天下哪有这个道理?”当然,打赢官司的前提是法院受理此案。

从法理上讲,仰融有罪在身,由其担任董事长的公司提起民事诉讼,高院介于可受理与可不受理之间。

《仰融案法律分析》课件

《仰融案法律分析》课件

案件时间:2002 年
案件起因:仰融与 华晨汽车之间的股 权纠纷
案件结果:仰融被 判刑,华晨汽车被 国有化
PART THREE
案件背景:仰融与华晨汽车集团的股权纠纷 法律依据:《公司法》、《合同法》等 争议焦点: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股权转让款的支付等 法院判决:仰融败诉,华晨汽车集团胜诉
法律责任主体: 仰融及其关联
风险应对措施: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法律意识、加强合规建设 等
加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PART FOUR
股权转让:仰融与华晨汽车之间的股权转让纠纷 股权回购:仰融要求华晨汽车回购其股权的纠纷 股权稀释:华晨汽车通过增发新股稀释仰融股权的纠纷 股权冻结:华晨汽车冻结仰融股权的纠纷
法律意识:了 解法律,遵守 法律,尊重法

法律知识:学 习法律知识, 提高法律素养
法律风险:识 别法律风险, 防范法律风险
法律维权:维 护自身权益,
依法维权
诚信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诚信是企业形象的体现
诚信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 现
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意识,遵 守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违规行 为
合同性质:股权转让合同 合同内容:股权转让、公司控制权变更 合同履行:是否存在违约行为 合同效力:是否合法有效 合同争议:是否存在争议和纠纷 法律适用: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犯罪主体:仰融及其关联公司
犯罪行为:涉嫌经济犯罪、金 融诈骗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刑事责任: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等

汽车行业“仰融事件”:新闻价值要素浅析

汽车行业“仰融事件”:新闻价值要素浅析

“仰融中国造车的是非恩怨” —新闻报道及价值要素浅析仰融,曾经的融资高人,昔日规模达300亿的华晨汽车帝国创始者,2001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三位及被央视评为当年度经济界的十大风云人物,2002年被辽宁检察院批捕后远走美国……,2010年8月,仰融带着惊人的“831111”计划重返中国汽车行业,并与江淮汽车签署了合作意向书,2010年10月,仰融融资计划审批受阻,其国内造车项目再次搁浅。

仰融会选择曲线进入的方式坚持其造车梦吗?各界都拭目以待……新闻热点合作双方背景介绍昔日的辉煌与落败1.1992- 2002年:仰融开创了中国第一家企业华晨在纽约上市,创造了中国国有企业海外融资第一的案例,他凭借资本运作,成功打造出一个以汽车为主,包括至少4家纽约、香港、上海上市公司及大量非上市公司、资产一度达到300亿人民币,被人称之为“华晨迷宫”的华晨系;2.2002年5-10月:他与辽宁省政府因为华晨的股权分配发生纠纷,继而被资产清查、职务解除、直至被辽宁省政府刑事批捕,最终被迫出走美国;3.2003-2006年:仰融在美国越洋起诉中国辽宁省政府资产侵权,成为新中国历史上中国地方政府首次在国外被起诉的案例,起诉以仰融失败而告终; 再度重返中国汽车业1.2009年6月:仰融在海外通过媒体向中国地方政府抛出诱人的“831111”造车计划,寻求国内地方政府和汽车企业的合作。

“831111”计划内容:未来8年,实现产能300万辆,产值1万亿,税收1000亿,提供10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2.2010年8月3日:仰融与江淮汽车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双方有意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总成等产品方面开展合资合作,未来成立的合资公司注册在合肥,首期投资总额不少于人民币20亿元。

曾经的:金杯客车董事长、华晨中国董事长兼总裁、上海华晨董事长、中国航天华晨汽车董事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理事长。

仰融介绍江淮汽车成立于1999年,是安徽的支柱性企业,全国企业500强之一,2007中国最具价值汽车类上市公司,其业务由客车底盘发展到底盘、轻卡、重卡、MPV 、SRV 、轿车和发动机、铸造等,成为汽车行业门类最齐全的上市公司之一。

仰融案分析

仰融案分析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管辖权
注意领会: 领土管辖是国家管辖权中最基本的管辖,在管辖冲突时具有 优越权,但属地优越权并非绝对,它不适用于依法享有特权 与豁免的外国人,也不适用境内的外国国家财产和国家行为。 领土管辖权的行使还要受国际法的限制。例如,对外国人行 使属地管辖权时,应尊重其国籍国的属人管辖权;在领海内 行使管辖权时,应不干预外国船舶上的内部事务,并允许它 们无害通过;利用边界河流时,应不损害邻国的利益和公共 利益,对于国际河流,负有开放流经其领土河段的条约义务; 经允许入境的外国军用航空器和军用船舶不受属地管辖权的 制约等等。
国际法学
限制豁免论
“仰融事件”法律途径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正确理解和运 用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理论。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 已被国际法承认为一般规则。从其发展上看,有绝对 豁免论和相对豁免论两种不同的学说和实践。一般说 来,社会主义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坚持绝对豁免论, 西方发达国家主张限制豁免论。自从苏联解体和东欧 剧变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限制豁免论。
国际法学
国家主权豁免
4、限制豁免主义 相对传统的绝对豁免主义,主权豁免内容变化的标志是限制 豁免主义理论(又称相对豁免主义)的出现和发展。该理 论主张将国家行为分为商业行为(管理权行为、非主权行 为)和非商业行为(统治权行为、主权行为),认为国家 的商业行为不应享有豁免权。
国际法学
国家主权豁免
5、主权豁免的放弃 A.明示方式:国家或其授权的代表通过条约、合同、其 他正式文件或声明,事先或事后以明白的语言文字表 达就某种行为或事项上豁免的放弃。 B.默示方式:国家通过在外国法院的与特定诉讼直接有 关的积极的行为,表示其放弃豁免而接受法院管辖, 包括国家作为原告在外国法院提起诉讼、正式出庭应 诉、提起反诉、或作为利害关系人介入特定诉讼等。

仰融:在美泡制中国车

仰融:在美泡制中国车

仰融:在美泡制中国车
伯倩
【期刊名称】《三联竞争力》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 仰融是出了名的擅长"变不可能为可能",但败走美国之后,他就只剩下吹泡泡的可能,已经掀不起真正的风浪.不管他的泡泡看起来多么"宏伟" "华丽",最终都不过是一个泡泡,不过是再做一次大众的谈资和媒体的回味.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伯倩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独家专访:仰融在美国造车 [J], 杨柳
2.中国第三富豪出走美国仰融事件的前前后后 [J], 孔文清
3.中国第三富豪出走美国仰融事件的前前后后 [J], 孔文清
4.浅议美国外国主权豁免的几个问题——以仰融诉辽宁省政府案为例 [J], 罗旋
5.美国贾丹(先负)中国唐丹(2017年11月16日弈于菲律宾)中炮过河车进七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J], 赵子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仰融事件的前前后后2007年05月25日星期五下午03:11回首2002,中国汽车界最轰动,同时又最扑朔迷离的新闻是什么?是仰融事件!曾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第三大富豪的仰融,去年5月突然出走美国,自称受到“迫害”,在中国乃至全球引起轩然大波。

然而在关于这一事件的八个月以来近百万字的海内外公开报道中,九成以上是以仰融方面为消息来源的。

从新闻传播的专业角度看,公众舆论事实上始终被仰融一方所左右、引导。

事件的另一方,这一事件的其他人物始终保持缄默。

真相就像硬币,有两面。

单有一面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片面的、不真实的。

在经过数月的关注、采访之后,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这一事件的有关人员。

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材料。

在此将我们所了解的“另一面”公之于众,以帮助公众了解、判断事件的全貌。

1仰融事件的来龙去脉仰融原是中国“华晨集团”的董事长,2001年度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排名第三的富豪。

2002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华晨中国”(CBA)宣布,依照主要股东要求,经董事会通过决议,解除仰融的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的职务。

9月,仰融在美国现身,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自称受到“迫害”,并表示他之所以离开中国,是因为他担心,如果自己拒绝接受辽宁省政府“拥有”华晨中国控制权的计划,就会被“双规”。

采访中,仰表述自己的“委屈和冤枉”起因于其个人与国家股东即辽宁省政府的股权之争。

仰同时披露他已委托了律师拟对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行使民事诉讼。

2002年10月14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正式立案受理——由仰融担任主要股东的香港华博财务有限公司诉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一案,此案涉及上市公司“华晨中国”(CBA)的资产划分问题。

2002年10月18日,辽宁省检察院以涉嫌经济犯罪为名批准逮捕仰融。

2002年12月2日,北京市高院驳回“香港华博诉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一案”,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本着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将此案移交辽宁省公安厅查处。

2理清头绪一切皆由华晨股权归属问题而起要理清整个“仰融事件”的头绪,关键在于理清华晨股权的“归属问题”,可以说,一切皆由此而起。

“仰融事件”中涉及“股权争议”的“华晨”是指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BA)——以下简称“华晨中国”。

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BA),是一家在香港、美国上市的公司,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持有“华晨中国”39.4%的控股权,公众持有56.9%的股份,仰融、吴小安、苏强等董事持有其余的3.7%股份(仰融已于2002年6月将其所持股份出售并套现)。

华晨中国于1992年10月在美国纽约成功上市,融资8000万美元,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所谓“股权之争”,其实是指作为“华晨中国”大股东的“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华晨中国”的39.4%股权归属问题。

3仰融诉称:华晨70%应该属于我在仰融任董事长的香港华博财务有限公司诉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一案中,原告的起诉书称:“原告华博财务有限公司于1991年2月在香港注册为私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港币。

原告于1991年7月与沈阳金杯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海南华银信托有限公司在沈阳设立中外合资企业——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为谋求上市,原告于1992年初在百慕大设立一个项目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CBA),原告100%控股,并将原告在中国沈阳金客的股权之资产注入CBA公司。

合资各方决定把所持有的CBA股权调整为基金会持股,以适应纽约规范上市。

于是,1992年5月,原告和海南华银、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中国金融学院四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除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出资10万元人民币外,其余资金全部由原告投入。

经此调整后,CBA的控股股东在名义上置于被告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名下,而事实上,该基金会没有向CBA投入一分钱,原告也没有与被告签订任何股权转让的法律文件。

CBA公司于1992年10月在美国纽约成功上市,而后,原告先后设立了上海华晨实业公司、香港华晨汽车控股公司、珠海华晨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上述公司的股权也置于被告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名下,但该基金会实际亦未出资。

”因种种原因,原、被告一直未对各自的投资及投资权益进行确认。

2002年3月,辽宁省政府根据内部文件把原告的全部投资及投资权益均认定为国有资产,着手实施全面接管。

原告认为,被告并没有在上述请求确认之公司实际投入资金,且未参与华晨集团的经营管理,依法不享有上述公司的投资权益。

但原告也自认借用了被告的名义,进行投资运作,这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被告亦应享有一定的投资权益,但比例不能超过法律的限度。

那么,仰融认为多少资产该属于他呢?仰融在美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70%应该属于出资人、属于我的。

”4股权真相:仰融是受国有资产股东委托对“华晨中国”行使管理的经营者依照仰融目前在美国的说法,仰融当时在“华晨中国”上市时,只是“借了”基金会的名义进行上市的审批和其他经营事宜,而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基金会只能享有最多30%的无形资产收益。

而与此形成针锋相对的观点是:仰融是受国有资产股东委托对“华晨中国”行使管理的经营者。

事情的真相如何呢?据可查的资料看,1992年4月29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拿出10万元人民币,华晨集团出了100万港币。

仰融方面认为,按《公司法》“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仰融拥有基金会绝对的股权。

但基金会副秘书长贺增强在接受《商务周刊》的采访时表示,基金会是一个非赢利性的社团组织,不是公司。

社团组织只有发起人,没有投资人,更谈不上股东。

仰融在注册时是出了钱,但那属于捐赠性质。

“基金会接受捐赠的资产很多,一旦捐赠后,该资产也就变成了公共财产了,与捐赠人无关了。

”财政部企业司的一位官员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表示:“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华晨系是国有资产。

”辽宁省方面也明确表示,仰融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

一位知情人士说:“在整个华晨起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体的承载者——基金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仅给了华晨很多政策,还帮助华晨得到了所需的贷款,解决了很多问题,平息了许多风波,可以说,没有基金会,就没有华晨的今天。

否则,仰融是何等精明的人,为什么会在国内时反复强调:华晨是国家的呢?”相关人士证实说,仰融在离国之前,对国有资产对“华晨中国”控股是从来都承认的。

他在国内面对媒体和公司员工的公开场合,也反复强调“华晨中国”是国家的。

华晨(CBA)在美国、香港两地上市时发行的招股书上,都非常明确地表述——公司(CBA)的大股东是基金会代表的国家。

而招股书都是由董事长仰融签署的,具有法律效力。

那么,为什么仰融在国内时讲“华晨是国家的”,到了国外又说“70%是自己的”?5出走原因调查之一:宁波项目?仰融出走的原因,据仰融在美国对媒体所讲的版本是——国家有关部门在2002年3日31日发出文件,把华晨产权划归辽宁省,辽宁省遂成立工作组全面清查、核查,接收华晨资产。

仰融说,在接收资产之初,他是积极配合的,但由于与工作小组出现意见分歧,工作组不让投资宁波、和所谓的“杭州湾”项目,遂使仰融和辽宁省的矛盾日趋激化。

仰融担心自己会被“迫害”,遂于当年5月出走美国。

事实到底是怎样呢?我们对几个“出走原因”一一做了调查:宁波项目。

2002年3月21日,华晨汽车控股公司与英国陆虎汽车公司组建合资企业的消息在英国发布。

消息称,双方已经签署了战略联盟,合作领域包括:现有的陆虎轿车25/4 5的中国制造、新小型轿车的共同开发、发动机的供应和联合制造等。

消息称,该项目首先将在中国宁波制造陆虎25系中级轿车,在英国本土制造45系高级轿车。

对于这个项目,相关人士的评价是“既没有合理性,也没有合法性”。

这位人士说:“宁波项目总投资要18 亿美元,其中仅50万台发动机项目就需10亿美元;而陆虎汽车整车项目也需8亿美元;但华晨当时市值加在一起才6亿美元,拿什么去投资?”“再说,仰在筹划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从未在董事会讨论过,也没有形成任何决议,更不考虑其他股东的想法,完全按个人意志,他的做法当然受到了其他股东的反对。

”“宁波项目不是仰融出走的直接原因,只是个导火索”。

6出走原因调查之二:遭到迫害?遭到迫害。

仰融在海外指责辽宁方面“要把所有的东西抓到手”,仰融说,在意见分歧之下,工作组开始捏造他反对华晨汽车与宝马合作项目放在沈阳,辽宁省公安也开始调查他侵吞5亿元国有资产等经济犯罪,仰融表示,眼见势头不对,遂于2002年5月底出走美国。

十六大期间,辽宁省常务副省长郭廷标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否认了仰融关于“华晨集团是其私有资产,国家要夺走”的指控,并称曾与仰融谈判,包括同意给予他部分股权,以反映其贡献。

但仰“胃口太大”又“太急”。

知情人士也证实了以上说法,并透露说,“关于股权的谈判其实从未停止过,国家当时要给仰其应得的股份,2002年社会上也风传‘10%’,或‘30%’之说。

但很明显,仰的胃口比这要大得多。

”仰作为国有资产的经营者,他是不是受到辽宁省的“迫害”,是不是很冤?相关人士透露,“其实辽宁省方面十分欣赏仰融的经营才能,希望他留下来。

仰融去年5月出走至今,政府从未冻结过其在国内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房产,和他在去年6月间套现的在其名下的1000多万美元。

如果按他所说的辽宁省对其‘迫害’的话,怎会对他这样呢?”7出走原因调查之三:杭州湾大桥项目?杭州湾大桥项目。

至于所谓每年20亿利润,能成为华晨“印钞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知情人士透露说:“这不过是个幌子,是个烟幕。

”看到自己宁波项目受到抵制,仰融想利用其他项目继续抽调资金把水搅浑,故而提出要参与所谓的“杭州湾”项目。

凡是接近华晨的人都知道,华晨投了40亿人民币到中华轿车项目,项目刚上马,投资回报还需假以时日。

哪还有精力和财力去干什么杭州跨海大桥项目。

对华晨而言,这哪儿是什么“印钞机”,这样蛮干,只会让企业不堪重负,走向危险的边缘!8出走原因调查之四:个人欲望过度膨胀?深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既然宁波项目只是导火索,“杭州湾”项目是搅乱局面的烟幕,辽宁方面也无意于“迫害”,那么,仰融为何要出走?知情人士的回答很简单,但合乎逻辑——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自1999年以后,由于仰的过度膨胀,独断专行,已经听不得不同意见,在企业搞了不少冒进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大跃进’动作,一度将公司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知情人士还透露说:“同样由于过度膨胀,仰开始不满足于股权现状,1999年后开始布局‘迷宫’,导致与国家的股权之争。

而所谓在业务观点上的分歧,是仰融在想通过资本扩张,稀释国资股权未果之后,离国而去但又想赢得人们同情的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