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秦观》阅读答案
[纳凉 秦观]纳凉秦观阅读答案
[纳凉秦观]纳凉秦观阅读答案纳凉秦观阅读答案篇1:《踏莎行》秦观阅读答案引导语:宋代词人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精神上倍感痛苦。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阅读训练题,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④流下潇湘去。
注:①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这首词正是他寓居郴州旅舍时所写的。
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③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④为谁:为什么。
译文雾失楼台,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桃源望断无寻处。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可堪孤馆闭春寒,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杜鹃声里斜阳暮。
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砌成此恨无重数。
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幸自绕郴山,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了谁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写作背景〕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
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热门-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分)(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4分)参考答案:1)(3分)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艺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3分)“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2分),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
(3)(4分)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满分。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②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③去?[注]①此词大约作于1097年春三月,其时,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被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②幸自:本自,本来是。
③潇湘:潇水、湘江。
8、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9、此词末两句曾令苏轼击节赞叹,竟书于扇面。
这两句究竟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5分)答:答案:8.雾失的“楼台”、月迷的“津渡”、无寻处的“桃源”、封闭的“孤馆”、悲鸣的“杜鹃”、料峭的“春寒”、惨淡的“斜阳”等意象(答出4―5个给1分,答出6个以上给2分),表达了一个屡遭贬谪的词人失意的怅惘(惆怅)、内心的凄苦和对前途的渺茫。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篇一」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分)(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4分)参考答案:1)(3分)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艺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3分)“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2分),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
(3)(4分)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满分。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篇二」踏莎行①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①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
秦观因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答:(2)请从寓情于景的角度对词的上片进行简要赏析。
答6、(1)[答案] 抒发了作者因遭贬谪(2分)而产生的极度灰心失望的情绪。
(2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要深入理解表情词语和注释。
(2)[答案] 作者借描写“迷雾”“孤馆”“春寒”“杜鹃”“斜阳”这些令人感伤的景物,(2分)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氛围,(1分)而这种凄冷氛围正是秦观内心极度伤感的写照。
古诗《踏莎行》阅读理解附答案
古诗《踏莎行》阅读理解附答案
古诗《踏莎行》阅读理解附答案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答: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
(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
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3分)
答: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和孤馆、杜鹃、斜阳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赏析这首词题为“郴州旅舍”。
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
前此,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
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
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
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
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
“桃源望断无寻处”。
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桃源,其地在武陵,离郴州不远。
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
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踏莎行(秦观)
2、此词下片“砌成此恨无重数”,一“砌” 字最见功力。(吴世昌《词林新话》)请你体 会“砌”字的妙处。 “砌”字在这里是“堆叠”之意。(第一步, 释义) 因为离别,那一封封书信仿佛成了一块块砖 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 (第二步,描述景象) 这种写法,不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 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 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第三步,表达作用以 及表现感情)
三读诗歌,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 一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让你一 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
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炼字题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 指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可堪孤馆闭春寒”中,“闭”字有 何妙处?词人为什么要紧闭孤馆?
闭:紧闭,紧锁。(第一步,释义) 既锁住了孤零的驿馆之门,又锁住了怀有希翼的心 灵。(第二步,描述景象) 既衬托了荒凉、寂寞的环境,又表现词人孤寂、凄 苦的心情。(第三步,表达作用以及表现感情)
原因:1、为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2、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蹄。 3、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夕阳。
1、前两句写的是眼前实景,还是意想之景? 楼台、津渡、桃源分别象征什么?(结合背景) 从中可以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前两句写的是意想之景。 “楼台”、“津渡”喻指词人心中的理想与 希望。 “桃源”是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作 者苦苦追寻,多方探寻,却“望断无寻处”) 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 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踏莎行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 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 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下片
⑥[驿寄梅花]汉刘向《说苑・奉使》:“越 使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 顾谓左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
者乎?’”后遂以赠梅表示友谊。《荆州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记》:“吴陆凯与范晔善,自江南寄梅花诣 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 砌成此恨无重数。 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⑦[鱼传尺素]指来信。尺素,尺长的素绸,
• 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灵。 •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 •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有人认为“斜阳暮”语义重复 ,你是如何认为的?
• 夕阳在渐渐西沉 • 人生在慢慢耗费 • 理想在缓缓磨灭 • 痛苦在时时滋长 • 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夕阳
代指书信。《乐府诗集》卷二八《饮马长
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
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⑧[砌]堆叠。
[3]过片连用两则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日之情。无数“梅花”和 “尺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一“砌”字,那一封封书信、 一枝枝梅花,便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 的极限。这种写法,不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像 词人心中的积恨有如砖石垒成,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
为谁流下潇湘去。 郴江,在郴州,发源于湖南郴县的郴山(黄 岭山),下流会耒水,北流入湘江。幸自,
本自,原来是。为谁,为什么。潇湘,湖
南二水名,至零陵合流,这里指代湘江。
[4]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 望怀乡之思。“幸自”和“为谁”,使得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人 语。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 恨,富有象征性,故而这结尾两句的意蕴就更加深长丰富。
高二语文《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参考答案
踏莎行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1.上片写景,描写登高怅望所见和谪居环境,景中有情。
下片抒情,写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情中带景。
2.前两句写的是意想之景。
“楼台”、“津渡”喻指词人心中的理想与希望。
“桃源”是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
(作者苦苦追寻,多方探寻,却“望断无寻处”)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3.①对仗:“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②用典:“桃源望断无寻处。
”③虚实结合:楼台、津渡、桃源为虚景,孤馆、斜阳、杜鹃为实景。
④情景交融:由于屡遭贬谪、理想破灭,心中凄苦幽怨,想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又由心中之景转向现实之景,情景交融。
二、疑难探究1. 这两句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
“馆”字,暗示羁旅之愁。
“孤馆”更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
而“孤馆”又紧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心情之凄苦可想而知。
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穷的愁绪。
杜鹃鸣声,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游子归思的意象。
以少游一个羁旅之身,所居是寂寞孤馆,所感是料峭春寒,所听是杜鹃啼血,所见是日暮斜阳,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
诗人运用“孤馆”“春寒”“杜鹃声”“斜阳暮”等多种感情色彩强烈的意向,从视觉、听觉、心理感觉等多个角度渲染,营造出孤苦凄迷的意境氛围,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2.“砌”字在这里是“堆叠”之意。
(第一步,释义)因为离别,那一封封书信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
(第二步,描述景象)这种写法,不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
(第三步,表达作用以及表现感情)3. 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4. ①“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胡云翼《宋词选》)②“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唐宋词鉴赏辞典》)③“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
《踏莎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踏莎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踏莎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
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3分)
答:
⑴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
(“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
⑵①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词】: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④流下潇湘去。
【注释】:①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这首词正是他寓居郴州旅舍时所写的。
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③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④为谁:为什么。
【翻译】:夜雾如厚重的帷帘把楼台掩蔽,月亮迷失方向我找不到渡口的痕迹。
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怎忍受,孤寂的客馆在春日寒风中紧闭,还有杜鹃的哀啼,斜阳无声地落去……驿站转给我友人馈赠的梅花,驿使捎来的是亲人的信息――如今却堆砌成无法数得清的离愁别绪。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为什么――竟向潇湘水流去?【赏析】:《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
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上片写人生的悲伤。
起三句写向往的美好地方渺不可寻,“可堪”两句写自己所处之地:驿馆孤单,周围是春寒日暮,杜鹃哀鸣,以自己凄凉的处境与所向往的美好地方相对比,更加深了处境的可伤,人生的可悲。
下片写客地思乡。
起三句写远方亲朋寄来的礼物与书信,本来极可宝贵,却又给自己带来无限的离恨,“砌”字化抽象为具体,表现离恨的积累与坚固。
最后词人发出苦闷的呼喊:郴江本来绕着郴山,为谁又流下湘江去,而不陪伴我解除这寂寞的离愁呢?无理的发问,深刻地表现了离愁的深重【阅读训练】:(1).“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砌”字使用精妙,请你谈谈“砌”字的表达效果。
《踏莎行郴州旅舍》阅读鉴赏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宋哲宗时“新党”执政,由于新旧党争,秦观以旧党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
秦观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寓居郴州旅舍,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抒发了对贬谪的不满及怨恨,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津渡:渡口。
②可堪:那堪。
③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④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⑤幸自:本自,本来是。
⑥为谁:为什么。
【参考译文】层层浓雾遮住了楼台,朦胧月色认不清渡口,天涯望断也难寻桃源在何处?谁能忍受寂寞客舍的料峭春寒,杜鹃声声一天又到黄昏晚暮。
驿站转寄来的梅花,还有远方捎来的家书,在我心中堆砌成无穷愁苦。
郴江本就围绕着郴山,如今是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为词人于绍圣四年(1097)被贬谪郴州途中抒写羁旅愁情之作。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楼台在漫天迷雾中消隐,渡口在朦胧月色中迷茫难辨。
开头三句写雾气弥漫,月色朦胧,让人看不清楼台,望不到津渡,更找不到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正面实写词人羁旅客馆的生活:怎能忍受孤寂的旅馆,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在杜鹃阵阵悲鸣中,惨淡夕阳正徐徐落下。
词的上片主要以写景为主,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雾失的“楼台”、月迷的“津渡”、无寻处的“桃源”等虚景和封闭的“孤馆”、悲鸣的“杜鹃”、惨淡的“斜阳”等实景有机结合起来,表现了词人屡遭贬谪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王国维曾评价“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一种“有我之境”。
《踏莎行晓树啼莺》阅读题及答案
《踏莎行晓树啼莺》阅读题及答案《踏莎行晓树啼莺》阅读题及答案踏莎行宋秦观晓树啼莺,晴洲落雁。
酒旗风飐注村烟淡。
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
风流旧事嗟云散。
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注:飐,风吹使颤动。
1.在高中阶段,我们学过秦观的《踏莎行· 》(1分)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三句,以晓莺、晴雁、酒旗、村烟描绘出一派田园春景,令人迷醉。
B.“山田”二句写雨后土润、泉流活活,“漫”字更令春之气息溶漾而出。
C.词人踏青拾翠之际忆及旧事,见美景依旧,而自身孑然,不由感伤嗟叹。
D.全诗写景平实,用语自然,氛围恬淡,表现了词人闲适悠然的避世情怀。
3.周汝昌说:“秦郎这词,通篇精彩全在结尾一句,真好一个‘夕阳回首青无限’!”认为它足可媲美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一诗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堪称千古名句。
那么对“夕阳回首青无限”一句,你如何评价?请与钱起诗句对比赏析,说明理由。
(4分)参考答案:1. (1分)郴州旅舍2.(3分)D3.(4分)(表明观点,2分;结合诗句对比分析,2分)答案示例:此句的'确精彩,精彩在于以景结情、余味悠长,与钱起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青无限”句写出夕阳映照下青碧无边的山色闯入诗人眼中,原本伤感的心境变得悠远明净,景为情增添了无穷余味。
“数峰青”两句描写曲终人散后,只余一川江水、几峰青山,以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二者都以景结情,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同样精彩。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踏莎行》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踏莎行》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踏莎行寇俊杰春风萧瑟,乍暖还寒,阴雨蒙蒙,芳草萋萋。
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来。
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及两个随从一起推车。
无奈车重人少,力量不够。
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
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一筹莫展,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
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故有此一问。
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
寇准再三相谢。
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已是满身泥水。
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
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
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
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椽子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和孤馆、杜鹃、斜阳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赏析这首词题为“郴州旅舍”。
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
前此,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
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
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
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
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
“桃源望断无寻处”。
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桃源,其地在武陵,离郴州不远。
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
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踏莎行》阅读答案
《踏莎行》阅读答案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小题1:上片写的是什么内容?请结合所用的典型意象简要分析。
(4分)
小题2:“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以此作结有何妙处?(4分)
小题1:上片写的是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情景(2分)。
“游
丝”“飞絮”一以喻情,一以喻人,含蓄地点出离别季节,交代了宋留之情事。
“一溪”“烟柳”“兰舟”等意象巧妙地点出送别地点与行人所用的工具。
这样,一对恋人在绿柳垂丝,烟絮飞舞的春光中,在水边依依惜别的情境生动地凸现在读者面前。
(2分) 小题2:这两句表达了离别之后恋人相思之苦,孤独、苦闷、难以排遣的愁绪绵长无尽(下片主要写别后的相思,2分),以疑问作结,推向别后的一时一刻都备受煎熬,将相思之苦写到极致,启人思考,给人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怀。
(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节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先概括出情景,然后结合诗歌任溶解释,上片写的是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情感的考核的题目,主要表达别后的相思,疑问作结的总用应该从反问的修辞的角度作答,主要是强调这种相思的情感。
2023踏莎行古诗阅读答案
2023踏莎行古诗阅读答案踏莎行古诗阅读答案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1、有人认为上阕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着力之笔,也是将咏物、拟人、托寓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工巧之笔,请就这一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2、“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两句感情内涵丰富,你认为这两句中蕴含有哪些情感?(5分)参考答案:1、(6分)①“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表明该词所吟咏的.对象是荷花。
(2分)②“红衣”、“芳心”将荷花拟人化,形象地突出荷花盛衰特点。
(2分)③“幽香”形容荷花的高洁,“红衣脱尽芳心苦”显示了荷花芳华零落景象,暗合了人的处境命运。
(2分)2、(5分)①桃杏一类的花,竞相在春天开放,而荷花却独在夏日盛开,“不肯嫁春风”显示出它那不愿趋时附俗的幽洁贞静个性。
(2分)②然而秋风一起,红衣尽落,芳华消逝,故说“被秋风误”。
(2分)③这两句集恨、悲、怨、嗟等情感于一体。
既有对秋风的怨恨,也有自怨自怜的感情,言外又隐含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为命运所播弄的嗟叹。
(1分)阅读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答案是:3种。
“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
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秦观《踏莎行—彬州旅舍》和《阮郎归》古诗词比较阅读
秦观《踏莎行—彬州旅舍》和《阮郎归》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彬州旅舍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萧湘去?阮郎归秦观①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②,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被贬郴州时。
①丽谯:城们楼。
《小单于》:唐代大角曲名,此借指角声。
1.请根据《踏莎行·郴州旅舍》上阕的内容,概括词人“恨”的原因。
2.《阮郎归》上阕中“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词人在“郴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句和“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句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1)遭遇贬谪,不被重用、不被人理解。
(2)孤身飘零,对远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
2.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漫天风雨,庭院深深,城楼传来的曲声打破了夜的清寂漫漫的长夜就在孤独和冥想中悄然度过,描绘了一幅寂静凄清的画面,烘托渲染了孤寂哀伤的情感。
3.相同:都表现了远离家乡的羁旅思乡之情和孤寂哀伤之感。
不同:“郴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多了人生仕途、理想抱负难以施展所产生的愤懑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诗歌内容、意象、情感和创作背景来分析。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桃源望断无寻处”,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踏莎行秦观》阅读答案
《踏莎行秦观》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踏莎行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
(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分)
(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4分)
参考答案:整理
9.(1)(3分)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艺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3分)“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2分),生动表现
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
(3)(4分)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满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