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2.通过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它们的形态特点,如细菌的单细胞结构、真菌的多细胞结构等。
3.介绍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4.讲解无菌操作技术,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细菌和真菌的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如细菌在氮循环中的作用、真菌在分解有机物中的作用等。
3.每个小组分享讨论容包括细菌和真菌的形态、分布、作用等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普遍对微生物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局限于其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客观看待微生物,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无菌操作技术及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微生物的兴趣,激发探究微生物世界的热情;
2.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分布、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生物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生物教案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为例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掌握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

(2)提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是否存在细菌和真菌?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引发学生思考。

2.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实验一:采集不同环境下的样品,如土壤、水、空气等,观察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

(2)实验二:制作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基,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

3.调查与分析(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进行调查,如学校、家庭、公园等。

(2)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

4.课堂小结(2)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3)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关注微生物世界。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绘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图。

五、教学反思1.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2.调查问卷设计要合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3.课堂小结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4.作业布置要适量,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

2.学生能够设计调查问卷,有效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的微生物分布。

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生命吗?其实,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比如细菌和真菌。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认识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细菌的细胞结构、真菌的细胞结构、细菌和真菌的分类。

2.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影响分布的因素。

3.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作用、共生作用、寄生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分布规律及其作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细菌和真菌。

2. 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分类。

3. 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影响分布的因素。

4. 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介绍分解作用、共生作用、寄生作用。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细菌和真菌分布规律及其作用的理解。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观察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的能力。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大多来源于生活经验,对它们的了解可能存在误区。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2.学生在观察微生物时,可能对显微镜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观察效果。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显微镜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3.学生在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时,可能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运作原理理解不够深入。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结合实例,阐述细菌和真菌在分解有机物、循环营养元素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介绍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如土壤、水体、空气等,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顾:
1.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和繁殖特点。
2.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因素。
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研究微生物相关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吃完水果后要洗手?水果上的脏东西究竟是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认识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2.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三、教学难点:1.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实验材料: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细菌和真菌样本等。

3. 教学场地:实验室、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

3. 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介绍细菌和真菌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 实验观察: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样本,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细菌和真菌的特点,讨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如食物的腐败、植物的生长等,并记录下来。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细菌和真菌的书籍,增加对细菌和真菌的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生活中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能力。

八、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尽量使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实物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3.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九、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讲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和分布范围?2. 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是否掌握了正确的观察和记录方法?3. 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十、课后跟进:1. 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2. 探究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2. 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1. 细菌和真菌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2.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微生物样本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微生物。

2. 讲解: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3. 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细菌真菌的分布1. 基本概念细菌:单细胞生物,无核,繁殖快。

真菌:多细胞生物,有核,繁殖慢。

2. 分布情况土壤: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中,参与分解有机物。

水体:细菌在水中繁殖,真菌在水面形成菌膜。

动植物体:细菌和真菌寄生或共生于动植物体内。

极端环境:细菌和真菌在极端环境中具有特殊的生存策略。

8. 课后作业:2. 描述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3. 谈谈你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看法。

4. 搜集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5. 观察身边的微生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发酵、药物研发等。

2. 探讨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生物降解、水质净化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案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3.了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4.细菌和真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5分钟)1.引入:通过展示细菌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出细菌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性。

2.讲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微小单细胞生物、无细胞核、无器官、无色素等。

3.讲解细菌的分类:按形状分类(球形、杆状、螺旋状)、按染色性分类(革兰氏染色、酸性染色)等。

步骤二: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5分钟)1.引入:通过展示真菌的图片或视频,讲述真菌的特点,引起学生兴趣。

2.讲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多细胞、有细胞核、有菌丝和分生孢子等。

3.讲解真菌的分类:按生活方式分类(营养菌、寄生菌、共生菌)、按菌丝产生方式分类(单核菌、双核菌、多核菌)等。

步骤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30分钟)1.细菌的分布:讲解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人体等,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生存繁殖。

2.真菌的分布:讲解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土壤、水体、植物体、人体等,引导学生思考真菌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生存繁殖。

步骤四:细菌和真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0分钟)1.细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讲解细菌在食品、药物、发酵等方面的应用,并让学生归纳总结。

2.真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讲解真菌在食物加工、药物合成、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并让学生归纳总结。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示例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授;2.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直观地展现细菌和真菌的特点和分布情况;3.提问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七年级生物下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生物下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课本内容,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们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案例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微生物学知识竞赛、实验操作比赛等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会以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活动开始,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面包、水果、土壤等,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品中会有细菌和真菌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普遍存在性。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生态系统的组成,顺势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4. 注重反思与评价
本案例重视教学反思与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反思,学生能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而评价则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这种注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既注重实践性的培养,又强调创新性的发展。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实验和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与细菌和真菌分布相关内的分布,有的小组可以探讨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
每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信息,整理成报告,并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通用15篇)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通用15篇)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三、课前准备教师: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2、实物投影仪;3、培养菌落实物;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入新课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

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

阅读教材。

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和生存条件;(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运用比较法,分析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和生存条件;(3)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细菌和真菌的微观观察;(2)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材和教辅;(2)实验器材和药品;(3)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2)准备好实验器材;(3)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2)提问: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如何?2.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分组讨论:细菌和真菌在哪些环境中存在?(2)实验演示: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情况;(3)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分析与讨论:(1)总结实验结果;(2)分析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3)讨论: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1. 课堂小结:(1)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和生存条件;(3)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2. 作业:(1)复习课堂内容;(2)完成实验报告;(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了解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物体上的分布情况。

2. 学会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3. 掌握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2.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分组讨论: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物体上的分布情况;(2)实验演示: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细菌和真菌的计数;(3)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物体上的分布。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

2. 引导学生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2.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三、教学难点1.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特点和分布情况。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细菌和真菌的图片资料。

3. 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细菌和真菌,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对细菌和真菌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教学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定义、结构特点。

2. 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形态。

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10分钟)1. 提问:细菌和真菌分布在哪里?它们有什么适应能力?2. 学生分组讨论,调查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四、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0分钟)1. 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

2. 引导学生关注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品发酵、药物研制等。

五、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细菌和真菌的生活环境?2.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2. 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关注环境保护,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作业布置1. 绘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图,展示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分布范围及其作用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案

课题: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单元第课时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会描述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能力目标: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情感目标: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相互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教学难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观察实物】:木耳、蘑菇、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等。

讨论:它们都是哪些生物?展示:变质的米饭、牛奶、长“毛”的馒头,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任务一:观察菌落【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55,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菌落?2、根据展示的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出示的菌落实物比较: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有哪几个步骤,怎样配制培养基?什么是接种?【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借助挂图、实物,师生之间共同分析、总结::①要对所用材料高温灭菌。

②培养皿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

③接种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污染。

④要进行恒温培养。

任务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本p56页中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并分组讨论p57页的“讨论1、2、3、4。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复习】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问:我们为什么要经常洗手?洗过的手和没有洗过的手上的细菌的数量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细菌和真菌在哪种环境中最适宜?我手上有细菌吗?等等3、确定问题和假设4、制定探究计划。

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参考计划:(1)提出问题: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2)材料:每组两套装有牛奶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标签纸、透明胶带、放大镜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5. 实验报告题:
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教师批改和反馈:
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批改并给予学生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解答同学们的疑问,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根据观察结果,分析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习性。
4. 实验报告题:请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答案:实验报告如下:
(1)实验目的: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实验原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水分、温度和有机物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显微镜、实验仪器、实验室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生物学教学资源库等。
3. 信息化资源:细菌和真菌的相关视频、图片、案例等。
4.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验、观察、小组合作等。
5. 细菌和真菌的应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6. 实验操作技能: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步骤、观察和记录方法等。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生存条件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适应能力和生活习性。下面我们来进行当堂检测,以巩固所学知识。
当堂检测:
1. 选择题:
(1)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和生存条件。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和生存条件。

三、教学难点:1. 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和生存条件的探究。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细菌和真菌的图片。

2. 实验材料:细菌和真菌样本,显微镜。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特点。

3. 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观察细菌和真菌的样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4. 知识拓展: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和生存条件,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分布范围和生存条件。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记录所见到的细菌和真菌,并思考它们的分布规律。

7.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1.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总结它们的分布规律。

3. 成果展示: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让全体学生了解不同环境下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

七、课堂讨论:1. 提问:让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食品制作、医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 回答: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并分享实际案例。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细菌和真菌的利与弊,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仅靠教材上的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从学生身边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观察、分析、交流,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它们是什么样?在哪儿?及他们了解的知识不一定正确等问题。

比如他们可能不知道菌落的概念,会以为自己用肉眼看到的就是细菌或真菌。

所以要求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三、【核心素养目标】(一)生命观念: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4、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二)科学思维、探索实践:1、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2、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3、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三)态度责任:1、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难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其大小一般在0.5-5微米之间,形态多样,有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细菌的生长速度很快,一般在20-40分钟内就能繁殖一代。

细菌的代谢方式多样,有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有些则是化学合成。

1.2 真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真菌是一类多细胞微生物,其大小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形态多样,有菌丝状、球形、杆状等。

真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一般需要数天或数周才能繁殖一代。

真菌的代谢方式也多样,有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有些则是化学合成。

2.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2.1 细菌的分布规律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内等。

其中,土壤是细菌最为丰富的栖息地之一,其数量可达每克土壤数百万至数十亿个。

此外,水体中的细菌数量也很多,其中以海洋中的细菌最为丰富。

空气中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少,但也不容忽视。

细菌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也很广泛,其中以肠道中的细菌最为丰富。

2.2 真菌的分布规律真菌也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内等。

其中,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最为丰富,其数量可达每克土壤数百万至数十亿个。

水体中的真菌数量相对较少,但也不容忽视。

空气中的真菌数量相对较多,其中以室内空气中的真菌最为丰富。

真菌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也很广泛,其中以植物体内的真菌最为丰富。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1 细菌和真菌在医学上的应用细菌和真菌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抗生素的制备。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其主要来源是细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目标】生命观念:明确菌落的概念;概述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分析两者的异同点,再归纳细菌、真菌的培养过程;科学思维:探究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过程;态度责任:关注细菌、真菌生存的条件,关注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难点:细菌、真菌生活的条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显微镜下的各种细菌、真菌图片。

提问:如果要肉眼看得到细菌、真菌,应该怎么做呢?生:通过预习,答出将细菌、真菌培养成菌落。

师:那么什么是菌落呢?生: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二)新授课一.观察菌落问:那么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有什么区别呢?展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图片,结合书本细菌菌落真菌菌落大小比较小比较大形状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干燥红、褐、黑、绿、黄等颜色多为灰色,少数为白色、黄色等,颜色很浅1.探究细菌、真菌的分布”实验,手掌在培养基上按压,经培养属于真菌菌落( D )A.菌落比较小,呈绒毛状B.菌落比较大,表面光滑黏稠C.呈现白色、透明,黄色,颜色比较淡D.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2.未及时清洗和晾晒的衣物在梅雨季节容易发霉,“霉”实际上是(D)A.昆虫虫卵B.粉尘堆积C.细菌菌落D.真菌菌落二、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1.观看视频《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思考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要高温灭菌?②为什么要冷却?③什么是接种,能举个例子吗?【知识巩固】1.为了检测用过的口罩上是否有细菌、真菌、果果同学将口罩在无菌培养基上轻轻触碰几下,该操作相当于(C)A.配制培养基B.高温灭菌C.取样接种D.恒温培养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探究细菌、真菌的分布,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并根据提出问题,作出相应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提出问题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的多吗?作出假设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的多制定计划1、配制好培养基,并进行高温灭菌、冷却。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和生存条件。

3.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二)能力目标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细菌真菌的分布特点三、教学难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真菌四、教学准备教师:培养皿、牛奶、琼脂、无菌棉签、三脚架、石棉网、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打火机、高温灭菌锅、恒温培养箱、标签、免洗洗手液、配制培养基、录制视频、制作课件学生:家中发霉的食物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现代养鸡场的照片,养鸡场又不是医院,饲养员为什么穿着白大褂?进入养鸡场前还要进行消毒处理?引发学生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质都会发霉变质,同学们家中有哪些物质发霉了么?请同学们展示。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二)菌落图片展示一张钉子的表面,放大30000倍才能够看清钉子上的细菌,除了蘑菇等大型真菌外,全部的细菌和大多数真菌个体都很小,我们能看到的其实是它们的集合体,引出菌落的概念。

1.学生阅读教材67页,分组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并完成表格。

2.教师展示菌落图片,找学生判断图片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通过教材的阅读和图片菌落的比较,同学们基本上能够区分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明确可以通过菌落大小、表面形态、颜色等综合分析菌落的类型。

明确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集合体。

(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教师播放细菌真菌分布的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知道,哪怕在300°以上的热泉中仍旧有细菌真菌的存在,从而引出细菌真菌分布广泛,无处不在。

(四)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推测出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来自布特点,掌握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形态,并能正确绘制细菌和真菌的图像。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
1.完成作业时,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避免直接复制教材内容。
2.家庭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细节,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3.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显微镜下的细菌和真菌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思考这些微小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生物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2.知识讲解: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绘制图像。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6.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4.提醒学生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北京市十一学校邢凤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3.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培养菌落实物、培养基(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高温灭菌)、发霉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实物、无菌棉签,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对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整个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生活中哪些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比较多哪些环境中比较少哪些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同学们会认为,脏的地方(比如厕所)、温暖潮湿的地方、抹布等细菌和真菌比较多。

太空中、干燥的地方、消毒水里细菌和真菌比较少,而实际上这种认识不是完全正确的。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马桶与手机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同学们可能都认为当然是马桶微生物数量多。

教师展示马桶与手机相比的数据。

1.由英国《which》杂志开展的研究共抽样检测了30个手机。

调查表明:现在英国人使用的6300万支手机中有1470万支手机存在健康隐患。

2.一支普通手机上所携带的有害细菌量是男厕所一个冲厕手柄所携带细菌量的18倍,手机成为更大的卫生隐患。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生物。

【设计意图】从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入手,再通过马桶和手机比较,发现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二)菌落的观察
通过资料我们知道手机上的细菌数量可能要比马桶的还要多,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可否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如果做实验,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会对此提出很多的疑问如“细菌太小,看不见”“数量太多,没办法计数”“如何取细菌”等。

教师展示电子扫描电镜下依次放大7万倍后的钉子表面的细菌,让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无处不在,而它们数量之多、个头之小的确成为我们实验中遇到的大难题。

如何能让我们用教室现有的条件就可以进行探究呢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它们呢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发霉、腐败食物上的黄点或霉点。

教师展示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的图片,这些培养基上呈乳白色的不同大小的圆点就是大肠杆菌。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真菌会不断地进行分裂生殖,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

1 mm3大小的菌落中,就可含有数十亿乃至数百亿个的个体。

每两个同学一组,教师给每组准备一个已经接种并培养好的培养皿,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参照教材,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并完成表格。

2.判断提供的实物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通过教材的阅读和真实菌落的比较,同学们基本上能够区分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明确可以通过菌落大小、表面形态、颜色等综合分析菌落的类型。

明确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集合体。

【设计意图】以探究验证手机上的细菌是否要比马桶上的多为切入点,让同学们认识到要想了解细菌和真菌,首先要了解如何观察它们。

再通过教材中文字资料和实际菌落的比较,让同学对于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一个直观准确的认识。

(三)细菌和真菌的培养一般方法
细菌和真菌通过不断的生长和繁殖,从单个细菌或真菌长成菌落。

教师展示发霉的桔子实物,而霉菌能够生长,就是因为橘子为其生长提供了所需的条件。

而在实验室中,则用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基为其生活提供营养物质。

教师介绍培养基的配制原料,即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等,这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的生活提供营养物质,并且琼脂是一种极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能够保持培养基的形态,易于观察。

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仅有培养基为细菌和真菌提供营养,就可以培养出细菌和真菌了吗学生认识到除了微生物生活所需的营养条件外,适宜的温度和环境等其他条件的适宜也是必须的。

因此我们一般要将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基放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教师请一个同学为大家示范,如何将手机上的细菌放到培养基上。

针对学生的操作,给出接种的概念:将我们要培养的目的微生物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我们称为接种。

请同学们分析,这样可以保证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全都来自于手机吗学生们分析后指出打开培养皿盖子后空气会进入,人呼出的气体和手等都会把手机以外的细菌带到培养基上。

因此避免其他环境的微生物进入影响实验结果,真正的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最重要的环节是灭菌和无菌操作。

教师为学生讲解高温灭菌的过程,使同学们认识到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所有用具在接种细菌和真菌之前都要保证是无菌的。

而接种过程中要保证无菌,就必须在超净工作台中酒精灯的无菌范围内进行操作。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完成实验操作的要点,即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探究周围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在学习了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培养一般方法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照教材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首先小组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探究环境,设计探究方案。

接下来请几个小组简单说一下他们的实验方案。

通过分析纠正实验的不足,教师要强调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的环境要有代表性,设置对照,并且每个培养基接种暴露的时间要一致,尽量避免其他环境微生物的污染。

为学生提供灭菌的培养基,学生课下进行接种后统一放到实验室培养箱中或实验室进行培养,随时来观察,并根据培养结果,分析所探究环境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培养后的菌落可以为观察细菌和真菌提供观察材料)。

【设计意图】学生们学习了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后,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环境探究周围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当接种后,学生会观察到菌落生长的过程,也会直观地认识到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的。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观察菌落(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