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卫生学之微生物学
卫生微生物 名词解释
![卫生微生物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f0aad22eff9aef8941e0664.png)
名词解释:1.卫生微生物学(sanirary 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影响人类健康以及消除其危害对策的科学。
2.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及其宿主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的科学。
4.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微生物各种群之间,及其与外环境(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卫生微生物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5.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
各组成要素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6.生态圈(ecosphere):也称为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面由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岩石圈组成,其中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称为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居住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较大的生态系统。
7.*生境(habitat):指生物栖息的场所,或者说是生物生存的环境。
8.*龛(niche):或译作生态位,不仅指生物居住的空间,还包括功能作用。
可分为空间生态龛(spatial niche)和营养生态龛(trophic niche).9.微小生境(microhabitat):又称为微小空间,指生物生存的局部小空间,对于研究微生物十分重要。
10.种群(population):是具有相似特性和生活在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群,是物种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既可以指单一的种,也可以指密切相关的相似类群。
11.群落:生活在一起的多种不同种群的生物称为群落。
12.1竞争(competition):两个种群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因子或其他环境条件而发生的争夺现象。
卫生微生物学
![卫生微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f2a5dd987c1cfad6195fa7b9.png)
1卫生微生物学sanitary microbiology:是研究各种微生物与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消除其危害对策的科学。
2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部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
各组成要素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3生物圈:地球表面由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岩石圈组成,其中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称为生物圈或生态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居住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种群population:具有相似特性和生活在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群,是物种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5群落community:生活在一起的多种不同种群的生物称为群落。
即占有一定空间的生物种群集合体,可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分类物种。
6优势种dominant: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其数量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7伴生种companion:在群落中出现,参加到群落的组成中去,但对群落内的环境所发生的作用则不及优势种。
8生产者:绿色植物,以及一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菌类。
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能和利用无机营养成分合成构成自身有机体的各种有机物——自养生物,引入能量。
9消费者: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寄生动物和腐食动物。
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作为食物和能源。
10分解者:各种细菌和部分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的生物。
11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2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微生物各种群之间及其与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13生境habitat:指生物栖息的场所,生物生存的环境14龛niche:生态位,不仅指生物居住的空间,还包括功能作用。
可分为空间和营养生态龛。
15微小生境microhabitat:又称微小空间,指生物生存的局部小空间。
卫生微生物学习题答案
![卫生微生物学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a954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3.png)
卫生微生物学习题答案卫生微生物学习题答案卫生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疾病及其防控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卫生微生物学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对人类健康有益,如肠道中的益生菌,而有些则对人类健康有害,如致病菌。
2. 什么是卫生微生物学?卫生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疾病及其防控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微生物的分布、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以及预防和控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3. 为什么要研究卫生微生物学?研究卫生微生物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我们可以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4. 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5. 什么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组复杂的细胞、分子和器官的组合,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从而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6. 什么是疫苗?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通过给人体注射或口服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疫苗,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7. 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非常有效。
然而,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8. 什么是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当细菌暴露在抗生素的作用下时,一部分细菌可能会产生突变或获得外源性基因,从而使得抗生素对它们失去杀菌或抑制生长的作用。
9. 如何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微生物;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引起耐药性;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
卫生微生物
![卫生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064a9a697fd5360cbb1adb06.png)
(三)水:水是一种污染源,淡水中常见的 微生物类群有: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黄 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菌种。海水中主要是副 溶血弧菌,是人类吃海产品而引起食物中毒的 病原菌……水不仅是重要的污染源,而且还是 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重要途径。 (四) 人与动植物: 人与动植物体表、人与 动物的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均有一定种类的微生 物丛存在,该微生物如果污染了食品,常引起 腐败变质。当人与动物有致病微生物侵入机体 而致病时,体内的病原菌就会随粪便和分泌物 排出体外,如处理不当,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 造成对人 的危害……(五)工具与容器 …
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学基本概念
演 替----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生 物群落相继更替的过程、 第二 节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1 竞 争 2 拮
抗
3 偏力共生 4 互利共生
第三章 水
微
生
物
第一节 水生境特性及卫生意义 (一) 卫生意义 (二) 水生境特性 第 二节 水生微生物的来源及污染途径 第三节 水细菌的种类和分布 细菌 病毒 真菌 藻类 钩端螺旋体 原虫等、 一、 水细菌的特点 (1) 多鞭毛 能运动; (2)彼此一起形成星状 片状带状和球状; (3)附 着在固体表面或碎片上,具有粘附特性,也有游 离状在水中;(4)能利用低浓度的营养物。
二、空气微生物标准 医院手术室每立方米细菌总数不得 超过500个; 医院其它科室不得 超过2500个;公共场所一般不得超 过4000个。 三级以上宾馆不超过2000个;商场、 火车站……(冬季)不超过6000个; 客机(冬季)不超过3000个。目前 此标准在重新修订中。
第六节 空气净化与消毒
一 、控制污染来源 二 、物理通风法 三 、紫外线照射 四 、负离子发生器 五 、化学消毒剂消毒
卫生与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卫生与微生物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9e29a375727a5e9856a61b2.png)
第一节 概念
四、微生物与药品生产间的关系: 1、有利于药品生产; 2、不利药品生产:(1) 使药品失去活动; (2) 使药品产生毒性。 五、细菌 1、形态与大小:根据形成样可分为三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胞结构:(1)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 内含物。 (2) 特殊结构:荚膜、芽胞、菌毛、鞭毛、细菌运动器官。 3、细菌的影响和繁殖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 条件:(1) 适宜的营养物质 ;(2) 适宜的PH值; (3) 空气 ;(4) 温度(25~32℃)
第一节概念
八、制药环境卫生 九、卫生管理 1、药厂应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2、所有制药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 3、定期为制药人员进行体格检查。 4、生产车间不允许非生产人员任意进入。
第二节 灭菌及无菌操作
一、灭菌法:杀死或除去药剂及有关物体所
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技术。 1、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和 非致病的微生物及细菌和芽胞全部杀死的过 程。 2、防腐:用低温或化学药品防止和抑制微 生物的生产繁殖。
第三节 热原的知识
一、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
高的致热物质。 二、危害:热原效应。 三、热原来源 四、热原性质: (1) 水溶性 ; (2) 不挥发性 ; (3) 耐热性 ;(4) 滤过性 ; (5) 能被强酸强碱破坏;(6) 抗原免疫。
第三节 热原的知识
五、注射剂热原污染的途径: 1、从溶媒中带入; 2、从原料中带入; 3、从用具或容器中带入; 4、因制备过程被污染; 5、因灭菌不完全或包装不严而产生热原; 6、临床使用中带入。
第二节 灭菌及无菌操作
二、灭菌方法: 1、湿热灭菌法: (1) 热压灭菌法 ;(2) 流通蒸汽或煮沸灭菌法; (3) 低
卫生微生物学
![卫生微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d1e600b3af45b307e9719724.png)
一、 空气生境特性与空气微生物
空气微生物因缺乏营养和水分,又直接暴露于 大气中缺乏保护,容易受到干燥、日光辐射 及大气污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空气中 一般不存在原生的微生物群系。
四 微生物气溶胶在医学上的应用
1、基础理论研究:研究范围可涉及 微生物气溶胶的来源和发生传播机 理、感染剂、影向微生物气溶胶衰 减的因素、存活与衰亡规律等。
2、技术设备的研究:气溶胶发生器、 微生物采样器、空气净化设备的研 究等。
3、实际应用究(监测与应用) (1)室内外微生物的调查 监测与
卫生学评价 (2)利用活菌苗 活疫苗气溶胶吸
第七节 微生物在水中的净化作用
微生物在污水中发挥作用。细菌具有很 强的适用能力,它能在各种环境中生长,这 是它们通过突变及自然选择而实现的。 处理污水的微生物学方法有二种: (一)需氧处理法
活性污泥是由细菌、原生动物和有机无机 物组成。 (二)厌氧处理法
第四章 空气微生物
第一节 空气生境特性及其卫生意义
第三章 水 微 生 物
第一节 水生境特性及卫生意义 (一) 卫生意义 (二) 水生境特性
第 二节 水生微生物的来源及污染途径 第三节 水细菌的种类和分布
细菌 病毒 真菌 藻类 钩端螺旋体 原虫等、 一、 水细菌的特点 (1) 多鞭毛 能运动;
(2)彼此一起形成星状 片状带状和球状; (3)附 着在固体表面或碎片上,具有粘附特性,也有游 离状在水中;(4)能利用低浓度的营养物。
标 准: 大肠菌群小于3个/升,细菌菌落不 得超过100个/毫升。
一般认为每毫升自然水 中细菌菌落:
《卫生微生物学》绪论 ppt课件
![《卫生微生物学》绪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2585214693daef5ff73d64.png)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巴斯德和科赫的影响下形成了 片面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②从正常微生物群、微生物生态学、微生态角度审视和研 究微生物。 ③ 1919年,耶鲁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分别设立卫生系。 ④1920年,莫斯科成立国家科学公共卫生研究所。 ⑤1929年,我国设立卫生部;1932年,卫生部设立中央 卫生设施试验处,从事微生物、疫苗等公共卫生研究。
18
第二节 卫生微生物学的定义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各种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内环境)的 致病规律及其防治手段的研究。
卫生微生物学(sanitary microbiology):研 究与人类健康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微生物(致 病和非致病的)在人体外环境的发展以及这种 发展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的科学。
致病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PM) 非致病微生物:nopathogenppti课c件 microorganism(NPM) 19
ppt课件
22
2.环境因素在微生物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ppt课件
23
3.研究卫生微生物的检验技术和方法
检验的目的:对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来源分 析
检验方法: 浓缩(提高检出率) 免疫学(增强特异性) 各种标记(增加能见度) 分子生物学方法(增加准确度)
ppt课件
24
4.研究和制定卫生微生物标准
卫生微生物学
微
绪生 物 生
论态
学
水 微 生 物
空 气 微 生 物
土食
壤品
微微 生生 物物
ppt课件
特 殊 环 境 微 生 物
药 品 、 化 妆 品 微 生 物
环
境
微 生 物
《卫生微生物学》课程标准汇总
![《卫生微生物学》课程标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ac970e6941ea76e58fa044b.png)
《卫生微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卫生微生物学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的必修课程,在该学科的形成、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过程中,对生物病原体的学习、研究、应用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是预防医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员今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学研究和卫生管理等工作的基础,也是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员必修的考查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卫生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适应于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发展需求,符合第三军医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思想。
既要注重理论上的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又要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
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重视学员的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要结合本学科发展进程,适当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三军医大学卫生微生物学课程设计的制定依据主要是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印发的《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第三军医大学人才培养方案》,适当参考了国内部分相关医学院校卫生微生物学课程模式,结合了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
卫生微生物学知识起源很早,但该学科的形成比较晚,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有了我国的第一本相关教材——《卫生微生物学》(第一版,郁庆福、杨均培主编)。
由于学科发展日新月异,卫生微生物学也面临着不断涌现新病原体所致疾病的挑战,2003年全球爆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近几年不断出现的禽流感及猪链球菌引起人的感染等,对本学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既要把握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追求知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实用性,引入新的学科知识和新的科研成果,形成本学科新型的、有特色的内容,及时跟上学科发展水平,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先进成果。
结合《第三军医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及学时规定(20学时),将本课程教学分成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前6章为总论,总体上介绍卫生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从第7章到第14章,介绍各类具体的卫生微生物,如水微生物、空气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等。
卫生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卫生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01cab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8.png)
卫生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 微生物学之父是()。
A. 巴斯德B. 李斯特C. 科赫D. 列文虎克答案:A2.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A.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B.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C.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D.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鞭毛答案:B3. 下列哪种微生物属于病毒?()A. 细菌B. 真菌C. 支原体D. 噬菌体答案:D4. 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 有性生殖B. 无性生殖C. 孢子生殖D. 出芽生殖答案:B5. 细菌的芽孢是()。
A. 营养细胞B. 休眠体C. 繁殖体D. 致病因子答案:B6. 细菌的抗原结构包括()。
A. 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B. 菌体抗原和荚膜抗原C. 菌体抗原、鞭毛抗原和表面抗原D. 菌体抗原、鞭毛抗原和荚膜抗原答案:D7. 细菌的抵抗力最强的结构是()。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芽孢D. 荚膜答案:C8. 细菌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
A. 细菌的数量B. 细菌的毒力C. 细菌的侵袭力D. 细菌的毒力和侵袭力答案:D9. 细菌的内毒素是()。
A. 细胞壁成分B. 细胞膜成分C. 荚膜成分D. 核质成分答案:A10. 细菌的外毒素是()。
A. 细胞壁成分B. 细胞膜成分C. 荚膜成分D. 核质成分答案:D11. 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A.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C.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D.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鞭毛答案:A12. 真菌的繁殖方式是()。
A. 有性生殖B. 无性生殖C. 孢子生殖D. 出芽生殖答案:C13. 真菌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
A. 真菌的数量B. 真菌的毒力C. 真菌的侵袭力D. 真菌的毒力和侵袭力答案:D14. 真菌的致病因素包括()。
A. 真菌细胞壁B. 真菌细胞膜C. 真菌孢子D. 真菌毒素答案:D15. 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卫生微生物学
![卫生微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a2ce5c6448d7c1c708a145a8.png)
一、相关定义:1、微生物(microorganisms)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指研究微生物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3、卫生微生物学(sanitary 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方略的科学。
4、微生物学的分支:(1)按研究目的分为: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等。
(2)按研究对象: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菌物学、藻类学等。
(3)按应用领域:农业微生物、工业微生物、医学微生物、食品工程微生物、兽医微生物、预防微生物学、卫生微生物学(或公共卫生微生物学)等。
(4)按微生物所在的生态环境:土壤微生物学、湖沼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宇宙微生物学等。
二、微生物的分类:1、1866年,Haeckel(海克尔)提出了将生物划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动物界:不具有细胞壁,可运动,不能光合作用。
植物界:具有细胞壁,能光合作用。
原生生物界: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藻类。
2、1969年,Whittaker(魏塔克)提出了五界论,将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按细胞的复杂程度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包括大部分藻类与原生动物;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和蓝细菌;真菌界包括酵母和霉菌等。
随着对病毒研究的深入,于1977年,我国微生物学家提出把病毒列为一界,即病毒界(vira)。
因此在五界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六界分类系统。
根据微生物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在生物六界分类系统中,其中微生物包括四界。
3、1977年,Woese(伍斯)根据细菌的16srRNA核苷酸序列,认为,在生物进化的早期,存在一类各生物的共同祖先,然后分成三条进化路线,形成了三个原界。
微生物学在卫生微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在卫生微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a084a2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b.png)
微生物学在卫生微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和微生物群体的科学,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藻类等。
卫生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和传播,以及对人类健康、疾病和公共卫生的影响的学科。
微生物学在卫生微生物学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微生物学在卫生微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水质检测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保证水质卫生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微生物是水中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如大肠杆菌等可以反映水质污染程度。
通过对水源地、自来水厂、水管、水库以及自来水使用者等地点的采样及监测,可以了解水源的水质状况,及时发现水质污染源,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供水安全。
二、食品检测食品是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物质,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微生物是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在食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对食品的微生物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三、环境检测环境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场所,环境中的微生物可以反映环境质量,如大气、土壤、水体等是微生物生存的重要场所。
通过对空气、土壤、水体等的采样及监测,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发现环境污染源,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四、医学检测微生物在医学检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微生物学检验是确诊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泌尿系感染、胃肠炎等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患者的体液、组织和分泌物等的采集及检验,及时明确疾病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有效地控制感染的传播。
五、药物研发微生物生长繁殖非常迅速,在药品研发中,微生物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许多药品的研发是从微生物中筛选出有效成分开始的。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可为药物的研发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依据。
六、制药生产微生物在制药领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许多药品,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等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而来的。
(整理)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知识.
![(整理)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30bfc6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f.png)
(整理)卫⽣和微⽣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知识.卫⽣和微⽣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知识第⼀章微⽣物学基础知识⼀、微⽣物概况在⾃然界中,⽤⾁眼⽆法直接看到的,必须⽤光学显微镜或电⼦显微镜放⼤⼏百倍、⼏千倍甚⾄⼏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物的总称。
微⽣物的种类繁多,⾄少在⼗万种以上。
包括病毒、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等。
微⽣物在⾃然界分布极⼴。
⼟壤、⽔、空⽓、⼈类及动植物的体表、呼吸道、消化道等腔道中均存在数量不等的微⽣物。
⼆、微⽣物与药品质量的关系有些药品的⽣产是依靠微⽣物来完成的。
如神曲、淡⾖豉是通过微⽣物发酵后制成的;⽽青霉素是微⽣物的代谢产物等。
对⼤部份药品⽣产来说,微⽣物会污染药品,使药品变质,对⼈体产⽣危害。
为此,我们要尽量控制⽣产环境的微⽣物数量,避免药品受到污染。
三、细菌简介细菌是原核细胞⽣物中的⼀类单细胞微⽣物。
因此所有细菌均具有普通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等,但⽆真正的细胞核结构(仅有原始核,⽆核膜、核仁,缺乏细胞器)。
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有荚膜、芽孢、鞭⽑和菌⽑。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活的某⼀阶段可于细胞浆内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特殊结构称为芽孢。
芽孢对⼲燥、热和化学药品的抵抗⼒较强。
四、霉菌简介霉菌亦称真菌,是真核细胞⽣物中的⼀类单细胞和多细胞微⽣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结构:核膜、核仁和染⾊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病原性的真菌最重要的有“廯菌”与“⽩⾊念珠菌”。
霉菌⽣长能⼒很强,特别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易⽣长繁殖,⽽且对药物有较强的抵抗⼒。
第⼆章卫⽣学基础知识⼀、消毒1、概念(1)消毒:是指对病原微⽣物繁殖体的杀灭作⽤,但不能杀死芽孢等全部微⽣物。
(2)消毒剂:是指⽤于消毒的化学药品。
2、常⽤消毒剂3、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的因素(1)消毒剂的化学结构、浓度、消毒能⼒,协同作⽤和拮抗作⽤,接触时间;微⽣物的类型、数量和环境;(2)微⽣物的类型、数量和环境;(3)溶液的氢离⼦浓度、表⾯张⼒、有机物或其他钝化剂的存在;(4)被消毒物表⾯的性质是光滑还是多孔粗糙等。
《卫生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1)
![《卫生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82843c5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7.png)
卫生微生物(一)一、名词解释1.指示微生物:是在常规卫生监测中,用以指示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非致病)微生物(或细菌)。
2.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生物战剂:在战争中用来伤害人、畜和毁坏农作物、植被等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称为生物战剂。
4.土著微生物:是指一个给定的生境中能生存、生长繁殖、代谢活跃的微生物,并能与来自他群落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竞争。
它们已经适应了这个生境。
5.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种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6.微生物气溶胶:以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
其中的气体是分散介质。
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如尘埃、飞沫、飞沫核及其中的微生物称为分散相,分散悬浮于分散介质(空气)中,形成所谓微生物气溶胶。
7.水分活性值: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的水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的纯水蒸气压的比值。
二、填空1.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有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综合作用定律。
P122.菌落总数包括细菌菌落总数、霉菌菌落总数和酵母菌菌落总数。
P433.紫外线消毒的影响因素有照射剂量、照射距离、环境温度。
P684.生物战剂的生物学特性是繁殖能力、可传染性、防治困难、稳定性较差。
P865.生物战剂所致传染病的特点是流行过程异常、流行特征异常。
P906.用于食品霉菌、酵母菌计数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孟加拉红和高盐察氏培养基P289 7.按微生物要求,将药品分为规定灭菌药品和非规定灭菌药品两大类。
P2338.我国评价化妆品细菌安全性指标包括、、和特定菌的检验三、简答题1. 简述水微生物的生态功能。
P101答:水微生物的生态学功能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进行光能和化能自养;2)能降解有机物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可作为生产者的原料;3)能同化可溶性有机物并把它们重新引入食物网;4)能进行无机元素的循环;5)细菌可以作为原生动物的食物;6)土著微生物能攻击外来微生物,使后者很难生存。
卫生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卫生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86e06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9.png)
卫生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的最小单位是()。
A. 菌属B. 菌种C. 菌株D. 菌落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的特点?()A. 体积小B. 种类多C. 生长慢D. 分布广答案:C3. 细菌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核膜答案:D4.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 DNAB. RNAC. 蛋白质D. 脂质答案:A或B5. 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 有丝分裂B. 二分裂C. 无丝分裂D. 出芽答案:B6. 真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
A. 孢子繁殖B. 二分裂C. 出芽D. 有丝分裂答案:A7.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包括()。
A. 自养型和异养型B. 光能型和化能型C. 需氧型和厌氧型D. 以上都是答案:D8.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包括()。
A. 物质循环B. 疾病传播C. 食品生产D. 环境保护答案:B9. 微生物在医学中的作用不包括()。
A. 疾病治疗B. 疾病诊断C. 疾病预防D. 疾病传播答案:D10. 微生物在工业中的作用不包括()。
A. 食品加工B. 废物处理C. 疾病治疗D. 原料生产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病毒等。
答案:细菌、真菌、放线菌2.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界、门、纲、目、种3. 微生物的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4. 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温度、pH、氧气5.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显微镜检查、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参与物质循环,促进能量流动,维持生态平衡。
卫生微生物学的名词解释
![卫生微生物学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44144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0.png)
卫生微生物学的名词解释卫生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在卫生健康领域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涵盖了微生物在卫生系统中的传播、预防及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在卫生微生物学中,许多名词是必须熟悉的,这篇文章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它们在卫生微生物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有益又有害。
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传播方式对于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至关重要。
2. 传播途径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是指微生物在环境和人际间传递的路径。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等。
了解微生物的传播途径能够帮助我们制定适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感染与疾病微生物的感染是指微生物侵入宿主并在宿主体内繁殖的过程。
当微生物引发症状并对宿主产生不良影响时,称之为疾病。
了解微生物的感染机制和疾病发展过程对于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4. 消毒与灭菌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手段杀灭或去除微生物,以降低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灭菌则是彻底杀灭或去除所有的微生物,使物体在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无菌状态下。
消毒与灭菌是卫生微生物学中的重要控制措施,可应用于医疗设备、食品加工器具、水处理设备等领域。
5.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保证食品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危害的一系列措施。
卫生微生物学在食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食品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加工、储存和处理措施,可以减少食品相关疾病的发生。
6.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患者在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过程中感染微生物的现象。
医院感染是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它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卫生微生物学通过研究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努力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卫生微生物学是卫生健康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为我们认识微生物的特性、传播途径和危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特梭利0-3岁主教培训课程 医学教本 第 页 夏元芳 卫生学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介绍
1、定义:微小有机生命体。
2、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
3、真菌:一种真核生物。
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
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估计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
真菌自成一门,跟植物、动物和细菌相区别。
真菌和其他三种生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不同。
4、病毒:仅由核酸(DNA 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专营细胞内生存的寄生物。
无细胞结构,为纤细的病原体。
5、细菌:学名:Bacteria ,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
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
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
然而,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
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有也著广泛的运用。
二、传播
传播的方式:咳嗽和打喷嚏、比较近的身体上的接触、昆虫、粪便污染、餐具污染、门的扶手等可以触摸到的、食物来源、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