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药味剂量大小探析_芦柏震

合集下载

中药用大方、重方治病疗味数剂量剂数

中药用大方、重方治病疗味数剂量剂数

中药用大方、重方治病疗味数剂量剂数中药用大方、重方治病疗效高吗?这很值得商讨。

有的大夫一开方有30多味药,不少味量超过30克。

一开6剂、10剂,有必要吗?药味过多、过重、不仅浪费药品,也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先看着古今名医的处方情况:1.味数。

只要辨证准确,施治对证,药味虽少但能取得良效。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113方,每分中超过8味的仅有10方,5味以下的有73方,占64%。

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载160方,超过10味的仅有7方,5味以下的有75方,占46%。

中药不能搞“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社会上流传着:“药过十二、三,大夫不沾边,没读圣贤书,哪敢把脉参。

”不是很好的写照吗?2.剂量。

药味的轻重至关重要、有的处方每味超过30克,甚至达60克,祛邪药量过大能破坏元气,损害身体;滋补药量大也能引起不良后果。

如人参用量过大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已屡见不鲜。

过去很多名老中医用量少而精准,每能获良效。

这足以证明,并非剂量越大越好。

另外,很多药物因使用剂量不同而功效不同、更不能盲目求大剂量。

如柴胡,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常用药量为3~10克。

但在临床应用时,3~6克升阳举陷效果较好,6~12克则疏肝解郁效佳、若要疏散退热,多用到12-24克。

3.剂数。

治病的剂量也值得探讨,如祛邪药物一般3剂即可、尤其对年老体弱、婴幼儿患者,因病情复杂危急,朝夕多变,更应慎之。

有的大夫看病,处方动辄6剂、10剂、20剂,大凡不必,尤其急症祛邪的药,用之过多副作用甚大,如辨证准确,用药果断,一二剂即愈,其余的不是都要白白扔掉?惜哉!先贤与专家们的用药,如同精兵猛将、药味虽少却取得良好疗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分析

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分析

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中的不合理问题,并探讨其发生原因。

方法:从我院2012年所有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1500张,全年共抽取18000张处方进行调查,分析这些处方中所存在的不合理问题。

结果: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将主要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归纳为以下几方面:诊断不规范、单味药物剂量超量、毒性饮片使用量掌握不严和煎服方法错误。

其中临床诊断不规范占调查总量的8.80%;单味药物剂量超量占调查总量的50.47%;毒性饮片使用量掌握不严占调查总量的9.67%;煎服方法错误占调查总量的6.80%。

结论:医院应当加强医生所开具的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关键词】中药饮片处方中医学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068-02Analysi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escription unreasonableYeying Xia(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2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scrip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rrational, and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occurrence. Methods: From 2012 to all hospit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andomly selected 1,500per month, the annual extraction of 18,000 prescriptions to investigate, analyze unreasonable ques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ese prescriptions .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we will mainly present an unreasonable question summariz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diagnosis is not standardized, single flavor excessive dose, toxicity Pieces usage control is lax and decoction method errors. Wher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is not standardized accounting 8.80% of the total survey ; survey accounted for 50.47% of total super single flavor dose ; toxic Pieces usage accounted for 9.67% of the total master lax investigation ; decoction method of accounting for the total survey error of 6.80% .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should strengthen the quality and prescription drug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management issued by doctors , physician prescribing practices to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escription audit , and medicine , check with medication confessed ; regular medical personnel rational drug knowledge training ; develop and implement sustainable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Key words】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escription Medicine Rational drug use 作为中医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饮片处方贯穿着中医辩证的思维模式,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辩证施治,目的就是给患者带来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用量探究001

中药用量探究001

中药用量探究一、用量不同治疗之证不同1.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2.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

3.白果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4.浙贝母: 9~15 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

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

18~30 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5.半夏:止呕、除湿 10~15g 开胃 15~30g 安神大于30g6.薄荷:在逍遥散中仅用3g,以疏达肝木;而在苍耳子散中就重用至15g,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7.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g,则能益气通便,则可通泻。

8.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

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

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

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

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

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

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

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

9.蝉蜕: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10.柴胡:仲景"大\小柴胡汤"每剂用柴胡用半斤(折合约112克),一剂分三服,每服约37克,我用柴胡汤每按此量用,没见有什么不良反应.前提条件是有柴胡证.多用解表,少用疏肝。

中药大剂量用药处方公布,收藏起来

中药大剂量用药处方公布,收藏起来

中药⼤剂量⽤药处⽅公布,收藏起来✔31、黄芪40克,党参40克,连翘50克,防风30克。

治。

中药⼤剂量⽤药处⽅公布,收藏起来✔31、黄芪40克,党参40克,连翘50克,防风30克。

治疗顽固性⼝腔溃疡。

32、黄芪50克,⽩茅根50克,茯苓30克。

治疗癃闭(前列腺肥⼤所致尿闭)33、葶苈⼦50克,⽩茅根50克,茯苓40克,黄芪50克,丹参30克。

治疗胸腹⽔。

34、⿇黄根50克,沙苑⼦50克,龙⾻50克,牡蛎50克,防风50克。

治疗多汗。

35、葛根40克,泽泻30克,⽜膝303克,代赭⽯30克,川芎40克。

治疗⾼⾎压。

36、鸡⾎藤50克,伸筋草50克,豨莶草40克,何⾸乌40克,威灵仙40克。

治疗痛风。

37、鸡⾎藤50克,地枫⽪30克,何⾸乌50克,千年健30克,薏苡仁40克。

治疗肩周炎。

38、当归100克,丹参100克,⽞参100克,鸡⾎藤50克,⽜膝30克,黄芪30克。

治疗脱疽。

39、⽩花蛇⾆草50克,⼭慈姑50克,半枝莲330克,茵陈50克,五加⽪50克。

治疗癌性黄疸。

40、板蓝根50克,茵陈50克,败酱草35克,⼭⾖根35克。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降低⾕丙转氨酶。

41、萹蓄60克,瞿麦30克,⽟⽶须60克,黄芪100克,⽣椿根⽪60克、菟丝⼦30克。

治疗慢性肾炎。

42、防风60克,艾叶60克,⼲姜20克,附⼦20克,红花15克,鸡⾎藤60克。

⽔煎外洗治疗产后⾜跟疼。

43、何⾸乌50克,陈⽪100克,千年健30克,地枫⽪30克⾚芍30克,⽣地30克,熟地30克。

治疗痿证。

44、鸡⾎藤50克,何⾸乌50克,⽟⽵50克,千年健35克,菟丝⼦30克,威灵仙30克。

治疗风湿性⼼脏病。

45、鳖甲50克,沙参50克,丹参30克,黄芪30克,败酱草50克,连翘40克。

治疗慢性肝炎,脾⼤,肝硬化。

46、⽩头翁50克,黄芪50克,蚤休30克,⽯斛30克,⽩芍30克,黄柏30克,⽩及30克,⼭药30克。

治疗脓⾎便。

47、⼟茯苓30克,虎杖30克,板蓝根50克,败酱草30克,连翘30克、⽯斛30克,蚕砂20克,柴胡40克。

中药处方药味剂量大小探析_芦柏震

中药处方药味剂量大小探析_芦柏震

从量效关系来看,短时间用量过大是造成中毒、导致肾损害 的主要原因( 占 93. 25% ) ; 彭学莲等[17]分析了中药致肝损
视 有相当一部分中药的传统用量难以达到其有效剂量范 围[10]
害的文献,认为从量效关系来看,用药时间过长,造成药物 蓄积导致肝损害的占 50. 72% ; 用量过大,造成中毒的占
之属,以利宣透肺气”,而桔、杏、银能助方中山栀、益元散、 呆脾滞之品务戒勿用,否则健运失责,生气日索,即药力亦
瓜蒌皮透湿达邪。胡宝书认为,透湿达邪法若运用恰当,每 未能运至病所,欲病之愈,不亦难哉! ”故胡宝书所选之化


收稿日期: 2009 - 08 - 25
湿药多为连翘、山栀、郁金、藿香、陈皮、茯苓、青蒿、豆豉、碧 玉散; 六一散之类,既无香燥耗液之虞,又无滋腻碍胃之弊。
作者简介: 芦柏震( 1956 - ) ,男,浙江嘉兴人,主任中药师,研究方 向: 医院中药学。
胡宝亏乏者的调养。
38
第 28 卷 第 1 期 2010 年1 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观点是“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极力主张超 珍、汪昂的著作影响深远,这种认识广为流传,而事实上,该
大剂量应用中药,并且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例 药量为《伤寒杂病论》经方量的五分之一。
如治癫狂的荡痰加目遂汤,所附的医案中甘遂用至三钱,代 1. 5 中药材质量下降 常规用量影响疗效
赭石用至四两,来复汤中山茱萸用二两,取其救脱之功; 一
Vol. 28 No. 1 Jan. 2 0 1 0
寒杂病论》因其组方严谨,疗效卓著,被誉为“方书之祖”, 等给予量,其药物用量如何换算为当今的用量,众多中医学

浅谈基层医院护理风险管理

浅谈基层医院护理风险管理
十 分 重 要 的意 义 。
施得 以有力 的执行 ,分析全 院护理 工作 现状 ,查找隐患 , 提 出改进措施 ;护 士长 自查 自纠,看 各项护 理工作 是否 到位 ,收集本 科 信息 ,识 别 风 险所 在 ,指定 本 科措 施 , 上报护理部 ;当班 护士 的工 作 日清 日毕 ,以整 体护理 为 中心 ,保证各环节 、各层 面、各要素 的护理缺陷趋于零 , 发现 问题及时采取 弥补措施 ,并上报护 士长 ,做好记录 , 鼓励上报不 良事件 。这样层 层把关 、环环相 扣 、各 司其 职 、确保护理安全 。 3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3 . 1 切 实做 好环 节质 量 管理 根 据历 次 的检 查可 以看 出,环节质量管理是 风险管 理 的重 中之重 。护理 部要 随 时制定有效可行的各项 护理 规章 制度 ,特别 是护 理核 心 制度 的制定 与落 实 。制 定病 人 安全 管 理 预案 ,如 防 火 、 防盗 、坠床 、跌倒 、烫 伤 、药物 外渗 等应 急 预案 。抓住 重点 环节 的管 理 ,如危 重 病人 、术后 、 自杀倾 向病人 、 交接班 、查对制 、消毒 隔离 、抢救 、护理记 录等的管理。 3 . 2 合理配置人 力资源是护理 安全 的基本保 障 根据不 同的时间段 ,护理 工作量化 ,动态安排人 力资 源 ,医疗 高峰时实行 弹性排班 ,当天的突发事件和危重病人抢救 ,
5 体 会
温 ,以前 的药书较少记载其含小毒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药 典 》1 9 8 5 年 版一部 就 有记 载艾 叶 的性 味 为苦 、辛 、温 、 有小毒 ,其常用量为 3 ~9 g ,有温经止血 、散瘀 止痛 等作 用 ,用量过大 ,则可兴 奋大脑皮 层及 在皮层 下 中枢引起 痉挛 ,甚至引起 肝 细胞代谢 障碍 ,而发 生 中毒性 黄疸及 肝 炎 。由此可见 ,调剂人 员只有 严格按 照处 方调 配的义 务 ,而没有违背处方 调剂 的权利 ,一 切违 背处方 调剂 的 做 法 ,都 是违法 的。 4 细心核对发药 核对 是调配 中药处 方 的最 后一 道程序 ,也 是减少 差 错 防止事故 的关键 ,必 须建立严 格 的处方 核对制 度 。为 保证患者用 药安全 、有 效 ,防治 调配错 误和遗 漏 ,应 把 好复核关 。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 四查 十对 :查 处方 , 对科别 、姓 名 、年 龄 ;查 药 品 ,对 药 名 、剂 型、规 格 、 数量 ;查配伍禁 忌 ,对 药 品性状 、用法 用量 ;查 用药 合 理性 ,对临床诊 断。已调剂好 的药 品在调 剂人员 自查 的 基础上 ,应有另进 行全 面细致 的核对 ,复核 的药 师一定 严格审查处方 ,称 取饮 片是否与 处方相 符 ,饮片 质量是 否符合 要 求 ,有无 以生代 制 、生 制 不分 等错 误 ,先 煎 、 后下 、包煎等须 特殊处 理 的是 否分开 ,贵重药 、毒性药 是否处理得 当等 。发现 调剂不 当 的,应及 时更 改 ,复核 无误后可包装 、签 字 。还应在 标签 上注 明患者姓 名 、科

基层中医院中药调剂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中医院中药调剂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心 又是 中药调 剂 质量 的另一 关 键 因素 。 中药调配本 身 就是 老百 姓所 说 的 “良心 买卖 ” 。在 实际 工作 中, 乏存 在 “ 把 不 一 抓” 的现象 , 本无法保 证每 一剂药 中每 根

专业人才, 只有引进更 多的专业人才 , 才能 引领 中药调剂更加规范, 才能更好的保证 中
反应小而加大 中药用量 , 以超量用药 为能 事的做法 , 仅浪费药 材 , 不 而且很 容 易带
来 不 应 有 的 不 良反 应 。 特 别 是 附 子 、 全
蝎、 川乌 、 草乌 、 夏等 有毒 性 的药物 , 半 更
应 控 制 好 用 药 剂 量 。非 真 正 的 良 医 名 医
知识 , 出现调配正确的现象时有发生 。②
调配 人员 方 面 : 人 员业 务 素质 问 ① 题: 由于受重 医轻药 传统 观念 的影 响, 目 前基层医院 中药房药 学技术 人员 相对缺 乏 , 质 良莠 不齐 , 际在 岗人员 多为低 素 实 学历或非药 学专业 学历 … 。有些 调剂人
员 没 有 经 过 系 统 地 学 习 中 医 药 基 础 理 论
关键 词 药 库 管 理 大 药 房 小 药库 di 1 . 99 j i n 10 —6 4 . 02 o:0 36 /.s . 0 7 s 1x 2 1 .
明打 碎 , 剂 人 员 也 应 按 常 规 用 法 把 应 打 药 碎 的 药 物 打 碎 入 药 。通 过 实 验 证 实 , 一 在
2 60 山东 博 兴 县 中 医院 5 50
di1 . 9 9j i n 10 — 64 . 0 2 o:0 36 /.s . 07 s 1x 2 1
基 层 中 医院 是 我 国 中 医 事 业 发 展 的 最 前 沿 , 基 层 中 医 院从 事 中 药调 剂 工 作 在

对中药饮片处方中用药剂量调查结果的分析

对中药饮片处方中用药剂量调查结果的分析
d o s a g e Ch i n e s e He r b a l Me d i c i n e i n t h e p r e s e n c e o f p r e s c i r p t i o n d r u g o v e r d o s e . n o t o n l y a , wa s t e o f d r u g s ma y a l s o
Ch i n e s e He r b a l Me d i c i n e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r a n d o ml y s e l e c t e d 8 8 0 , T h e s e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me d i c a t i o n d o s a g e a n d me d i c a t i o n
艋 床 医药文献杂志
2 0 1 8
J o u r n a l o f Cl i ni c a l Me d i c a l Li t e r a t ur e
2 0 1 5年 4月 B第 2卷 第 1 1 期
Ap r . B 2 01 5Vo 1 . 2No .1 1
【 Ab s t r a c t 1 O b j e c t i v e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C h i n e s e H e r b a l Me d i c i n e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me d i c a t i o n d o s e s , a n a l y z e d a n d
( 9 6 . 1 %) , C i t r u s ( 7 3 I 3 %) , Gu i z h i ( 8 6 . 6 %) , L i g u s t i c u m wa l l i c h i i ( 8 4 . 5 %) , R a d i x( 8 5 . 3 %) .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C o u r t

中草药剂量之比的具体数据解读

中草药剂量之比的具体数据解读

中草药剂量之比的具体数据解读背景中草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现代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中草药的剂量是指每种草药在配方中的用量,通常以克或毫克为单位。

适当的剂量可以确保中草药的疗效,并且能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然而,中草药的剂量之比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因为每种草药的生长环境、种类、功效都不尽相同,如何确定每种草药在配方中的比例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医药学和中草药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

医药学通过研究各种中草药的药效、药理作用等,确定了每种草药的适宜剂量。

中草药学通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形成了一些常用的中草药搭配配方,这些配方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对剂量之比有着明确的要求。

数据解读中草药配方中的剂量之比是根据中草药的性质、功效、药效和患者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包括主药、辅药、佐药和使药几种草药角色。

其中,主药的用量一般是最大的,具有主要的治疗作用;辅药和佐药的用量次之,起到辅助和增强主药疗效的作用;使药的用量最小,起到调和药效和减少副作用的作用。

中草药剂量之比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保证各种草药在配方中的比例合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根据病情的不同和患者的体质差异,中草药的剂量之比也会有所变化。

通常情况下,医师会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患者的情况调整各种草药的用量,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因此,对于中草药剂量之比的数据解读,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套用固定的数据。

数据分析在中草药配方中,不同草药的剂量之比会有所不同,下面以一些常用中草药为例进行具体数据解读。

1.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主要用于治疗妇女因气血不足引起的盗汗、月经不调等症状。

在中草药配方中,当归的用量一般是较大的,可以达到20-30克,或者更多,作为主药使用,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当归通常与黄芪、熟地黄等其他补益药材搭配使用,以强化补血作用。

我院门诊中药处方用药情况分析

我院门诊中药处方用药情况分析

我院门诊中药处方用药情况分析摘要】目的:通过统计我院中药处方的用药情况,为指导我院中医临床医师合理开具中药处方、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门诊中药处方中随机抽取5240张处方进行患者年龄、中药名称、剂量及味数等情况的分析。

结果:随机抽取的5240张处方中平均每张用药味数为14味,其中11~15味中药处方的占比最大(2893例,55.21%);单张处方总剂量以为100~149g(2163例,41.28%)和150~199g(1396例,26.64%)的中药处方占比最大;药品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甘草(3349例,63.92%)和黄芪(2738例,52.26%)。

结论:我院中药处方存在使用味数较多和使用总剂量较大的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对中药处方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保证使用频率较高重要的供应。

【关键词】中药处方;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350-02中药处方是临床医师诊疗活动的重要记录,其具有法律效力。

现在我院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中药处方并对其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旨在找出我院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及存在问题以促进我院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房工作质量,为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门诊中药处方中每个月随机抽取一定量的处方,共计5240张进行调查分析,所抽取的处方基本覆盖医院各个科室,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将随机抽取5240张处方的每张处方的患者年龄、中药名称、剂量及味数输入到SPSS数据库中,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的5240张处方中,患者最小年龄为5个月,最大年龄为88岁,平均年龄为55.72岁,见表1。

表1 5240张处方中患者的年龄分布2.3 单张处方总剂量随机抽取的5240张处方中,单张处方总剂量为100~149g的中药处方比例最大41.28%,单张处方总剂量为150~199g的中药处方比例为26.64%,单张处方总剂量为50~99g的中药处方比例为19.75%,单张处方总剂量为200~249g的中药处方比例为6.42%,单张处方总剂量<50g的中药处方比例为4.52%,单张处方总剂量≥250g的中药处方比例为1.39%。

中医膏方用药及剂量探析——从《海上中医名家膏方经验集》说起

中医膏方用药及剂量探析——从《海上中医名家膏方经验集》说起

中医膏方用药及剂量探析——从《海上中医名家膏方经验集》说起作者:上海市名中医王庆其教授膏方调治是中医特色非常鲜明的一种治疗方法,过去多注重其补养的功效,因而在养生保健方面应用较为普遍,是民间进补的常用方法。

实际上膏方对于慢性虚损性疾病的治疗、术后康复等治养兼顾,具有独到的优势,因而颇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上海膏方历史悠久,辨证用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彰显了江南地方医学特色。

吴银根教授等主编的《海上中医名家膏方经验集》(下文简称《经验集》),2019年3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是书裒集当代上海51位活跃在膏方临床第一线的中医名家的膏方心验及膏方验案,可以作为临床工作者学习和参考。

笔者在学习诸名家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其中膏方用药的有关剂量作了统计分析,现把统计结果及有关学术问题提出来探讨。

全书共载录523个膏方验案,涉及临床各科计300余个病种。

笔者重点统计了51位医生51张膏方处方,对有关用药剂量作了分析。

1.关于膏方主方用药剂量分析主方药味数,在15~30味者有15方,31~40味者24方,40~50 味者9方,51~58味者3方。

主方药总重量,3000克以下5方,3000~5000克24方,5000 ~7000克12方,7000克以上10方。

膏方处方用药与一般临床立方遣药原则并无本质区别,所不同的是膏方药味多、剂量大,属于七方中“大方”“复方”范畴。

关键是如何把握这个“大”。

笔者认为,药量的多少主要根据有二:一是根据病情需要;二是按照一般膏方从冬至服至立春,即45天左右的量来计算。

《经验集》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膏方主方用药药味数最少者15味,最多者58味。

其中25~40味者37方,占72.5﹪。

主方药总重量,最少者2500克,最重者11000克,一般在3000~5000克为宜。

2.关于膏方辅料用药剂量分析膏方从加入辅料的内容可分为荤膏、素膏、蜜膏、清膏四种。

在主方煎熬之后加入阿胶、龟板胶、鳖甲胶、鹿角胶等动物胶的膏方,称为荤膏;不加入动物胶,依靠药物中含有脂质的如熟地黄、黄精、山茱萸、枸杞子等有助于收膏的,称为素膏。

如何确定中药处方的剂量大小

如何确定中药处方的剂量大小

如何确定中药处方的剂量大小对很多初学中医的人而言,在处方中确定药物剂量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

有的使用方剂书中标准剂量;有的选用10g左右,不大不小,颇为“中庸”。

实际上,处方中药的剂量的确定,要根据药物性质及临床应用的需要,仔细斟酌以后,确定适宜的剂量。

首先,取决于药物的性质。

无毒的矿物质、贝壳类、新鲜动植物药用量较大,比如石膏、龙骨、牡蛎、蒲公英、马齿苋等。

剧毒药、作用较强、药味浓烈、贵重精细的药物用量则较小,如朱砂、马钱子、麝香等;一般药物用量多在5~10g左右。

其次,是由于临床应用的需要决定的。

以君臣佐使而言,君药剂量偏大、臣药次之、佐使药最小。

用药目的不同,剂量也随之变化。

如小承气汤用于攻下热结,厚朴用6g,而厚朴三物汤用于行气通便,厚朴用40g。

有时药物剂量不同,功效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黄芪20g以内利尿作用明显,30g以上趋向抑制,15g以内升血压,35g以上降血压,以及黄芪治痿,四两(120g)起步。

药物趋向部位不同,用量也有不同。

清代温病学派医家吴鞠通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这一原则的应用中,除了在药物升降浮沉、煎药时间方面有所要求外,剂量选择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而言,治疗上焦病变,用量宜轻,中焦病变,用量较大,下焦病变,用量最大。

这一点在耳鼻喉科方剂和妇科方剂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如温肺止流丹治疗鼻渊:诃子3g、甘草3 g、桔梗9 g、石首鱼脑骨15 g、荆芥1.5 g、细辛1.5 g、人参1.5 g。

又如易黄汤治疗黄带:山药、芡实各30g、黄柏6g、车前子3g、白果12g。

此外,药物的使用剂量,往往和医学流派以及医家个人的经验有关。

比如经方派医家用药剂量往往偏小,局方派医家剂量往往偏大。

总而言之,要做到在中药处方中合理确定剂量,需要知常达变。

即在参照药典、方剂书等的用药规范情况下,又结合临床实际,适当变化,从而起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关于中药处方超剂量应用相关问题的探讨

关于中药处方超剂量应用相关问题的探讨

关于中药处方超剂量应用相关问题的探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患者对中草药耐受量也发生千变万化,而中药剂量的变化更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和是否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有人做过统计[1]2005年版《中国药典》[2]与1963年版《中国药典》进行比较,两部药典共有的313味中药进行剂量分析。

结果中药使用剂量有变化的为165味,剂量上升的中药有137味(占变动的83.03%),其中使用范围(上下限)均上升的占上升药物的44.77%。

如玉竹(上下限上升率均为25%)、土茯苓(上限上升率为100%)等。

中药剂量增大同时疗效也增大,同时副作用也相应增大。

笔者就针对中药处方药物剂量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就中药处方用量增大的原因和弊端进行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1 中药处方用量增大的原因1.1历代医家认为决定中药处方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1)药物因素(药材质量、药材质地、药材性味、有毒无毒等);(2)患者因素(体质强弱、年龄大小、性别、病程长短、病势轻重、生活习惯与职业等);(3)用药方法(方药配伍、剂型、使用目的等);(4)季节、地域因素等。

据此可以看出,中药用量依据存在多样化,增大了用药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1.2中药质量间断性改变和人为种植采收因素,影响中药处方的用量。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全民大量使用中药草药。

但是却忽视了对中药质量的管理,使得中药质量明显下降,自然就要增大处方用量来保证疗效了。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各药政法规的逐步健全和药品质量监管到位,中药在贮藏、运输、使用等过程都严格把关,中药质量得到了提高。

但由于医药人员的思维习惯,沿袭了以往的开大处方,使得现在中药处方存在普遍超量的现象。

另外,古人用于治病的药材多数是纯天然野生品,质优而疗效确切。

如今,由于某些药材资源紧缺,野生药材已不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使得大量的引种栽培品供给市场,如防风、黄芩、元胡等。

再则药农为了得利,过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更将一些生长年限不足的药材采挖上市,或者改变采收季节收采药材。

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

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

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1 前言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加工工艺的不断发展,中药饮片以其使用方便、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逐渐被患者所青睐,用药量占医院门诊部的比例逐步增大。

中药饮片,是根据中医理论、中药加工工艺,对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可以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材。

中药饮片和中药材、中成药一起构成了是中国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重要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中药饮片是我国古老中医的智慧结晶,是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在门诊中合理使用中药饮片意义重大。

以下为本人在XX 时间段对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用药情况的的调查分析。

2 现状分析市场上的中药饮片主要有普通中药饮片、中药免煎饮片、中药颗粒饮片、中药精制饮片等种类。

《中国药典》以及国家中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和书写规范》都对中药饮片的处方书写、用药味数、单味药物使用量以及毒性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严格规定。

中药饮片处方能够直接反应中药饮片的用药情况。

为此,我们随机抽取了门诊部中药饮片处方6000张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保证有效性,我们根据医生的职称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分成三组,每组随机抽取2000张。

统计结果如下:表1 6000张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规范情况表2 6000张中药饮片处方每张药方用药味数情况表3 6000张中药饮片处方毒性中药饮片使用情况3 问题提出医院门诊部存在中药饮片用药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在中药饮片处方书写不规范、剂量不合理、单味药物以及有毒中药饮片剂量偏大等不合理用药情况。

4 目的针对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提出干预措施,加强用药管理,促进中药饮片临床合理用药。

5文献查证《中国药典》以及国家中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和书写规范》,是保证用药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重要文献,是判断中药饮片用药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

不少学者和医务人员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出发,也对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过抽样统计分析,例如,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梁晋川发表的《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朱育风对解表类中药饮片使用分析,都反映了其所在医院的中药饮片用药情况。

中药处方药物剂量调查分析

中药处方药物剂量调查分析
月一 2 0 1 3年 9月的中药处方 中 1 0 0 0张 , 对其 常用 中药剂量进行统计 分析。结果 论 该院在 中药处 方 中, 药物超量使用严 重 , 为了有效提 高患者疾病 的临床 治疗效果 , 必须要对其 药物剂量使用严格
进行 规范 。
【 摘
要】 目的
【 关键 词】 中药处方 ; 药物剂量 ; 临床应用 【 中图分类号 】 R 9 2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3 2 9 6 ( 2 0 1 4 ) 0 5 B 一 0 0 9 7 — 0 2
3 讨

Hale Waihona Puke 在E t 常生 活中普遍使 用 , 因此导致患 者耐药性增加 , 不得 不增 大剂量。 ( 3 ) 医师求愈心切 , 认 为药 物用量越 大 , 其 疗效越好 ,
在临床中 中药处方药物 剂量 的不规范使用 , 不但会对 患者
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 响 , 甚至还 会引起 各种不 良反应 , 严 重 表 2 超量严重 5味 中药的剂量使用情 况
影 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生命安全 。因此 在临床使用 中, 必 须 要对 药物剂量使用进行严格规范 … 。现 以我 院 2 0 1 2年 9月 一
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96201405b009702在临床中中药处方药物剂量的不规范使用不但会对患者2超量严重5味中药的剂量使用情况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严重含该药处使用频率药典用量超量处超量处方名称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临床 合 理用 药 2 0 1 4年 5月 第 7卷 第 5期 中
表 2所示 。
缓急 以及性别 、 职业 等 ; ( 3 ) 用 药方法 , 其 中包括药 物 的配伍 使 用、 药物使 用 目的以及药物剂型等 ; ( 4 ) 地 域因素 以及季节 等。 从这些原 因之 中, 可以看 出 目前在 中药使用依据 具有 一定 的多 样化 , 因此在 临床中中药剂量使用也就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和不 确定性 。那么就 目前来 说 中药 处方药物 剂量增 大的原 因包括 有: ( 1 ) 药物 质量 。我 国中药大部 分采 用的人 为种 植 和采 收 , 因此其质 量具有一定 的变化 , 另外 我 国对于 中药质量 的管理 ,

改进中药材的浸泡_润软化处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_芦柏震

改进中药材的浸泡_润软化处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_芦柏震

干扰,结果准确。

5.2 NaNO 2和Al (NO 3)3显色丹参水溶性总酚,为粉红色,测定吸光值稳定,显色液放置24h 无沉淀析出,扫描发现在500nm 处空白显色无吸收。

参考文献:[1] 凌海燕,鲁学照,赵咏丽,等.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概况[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11(1):75-80.[2] 刘瑞玲,李维嘉.丹参及其注射液中水溶性总酚的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1983,3(3):163-165.[3] 李 敏,王胜春,王晓鹃,等.五灵丸中丹参总酚性成分含量测定[J ].中成药,1990,13(1):12-13.改进中药材的浸泡、润软化处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芦柏震,何晓波,章红燕(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 310022)中图分类号:T Q 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32670(2001)08071201 中药材在饮片切制前,用水进行浸泡、润软化处理,是中药传统加工炮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的软化处理操作,存在着许多弊端,特别是药材有效成分流失太多。

现结合我们在实践中的体会,就改进方法介绍如下:1 冷压浸渍法将药物放入特制的密闭容器内,放入药物量约为容器的2/3,注满冷水,严密封口,将管口接入冷压泵,加冷压490~2900kPa ,保持一定时间,降压,取出药物切片。

这种方法能使水迅速进入组织细胞内,使药物软化,不致使有效成分水解,提高了饮片质量,但有效成分仍有一定流失。

2 减压冷浸法(1)先减压后加水法:将药材放进钢减压浸泡罐,先抽气减压至266Pa 时,抽气加水,然后恢复常压。

此法适用于质地坚硬、粗大的药材,经上述减压浸泡约5min 即可达到吃水标准。

(2)先加水后减压法:药材放入钢减压浸罐,加水后抽气减压至所需压力,立即恢复常压并放掉水。

此法适用于质地疏松、细小的药材,约1min 即可达到所需的吃水量。

此法与传统浸泡、润方法比较,效果好,质量高,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方剂药效与剂量的关系中药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中药配伍规律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介绍

方剂药效与剂量的关系中药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中药配伍规律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介绍

方剂药效与剂量的关系中药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中药配伍规律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介绍方剂药效与剂量的关系中医临床治疗要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遣药组方,确立药味多少,定其用量大小。

因病有轻重之分,表里之别,虚实不同,亦有上、中、下三焦之属,只有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确定药量大小,才能把握治疗效果。

方中药必适量,过大过小对治疗都有影响,如果病重药轻则杯水车薪,不足以胜病,病轻药重更会耗伤正气或造成中毒,甚至置人于死地,所以正确掌握中药的用量至关重要。

1:方剂中主药剂量改变致使功用改变《伤寒论》中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都由大黄、厚朴、枳实三味药组成。

小承气汤中大黄用量倍于厚朴,其功能泻热通便、消痞除满;厚朴三物汤中厚朴倍于大黄,治腹满痛而大便秘结。

厚朴大黄汤,则治支饮胸满,兼有腑实便秘者。

其药量在三方中各不相同,功效侧重点亦不同。

《金匮要略》枳术汤方、《内外伤辨》枳术丸,两方同为枳实、白术二药组成,但枳实汤中的枳实用量(70克),倍于白术(30g),故以消积导滞为主;枳实丸中的白术用量(60g)倍于枳实(30g),故以健脾和中为主。

补阳还五汤中用不同剂量的黄芪治疗脑梗塞恢复期对比观察,黄芪剂量为其余各药量总和的5倍以上,用黄芪每剂为120g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最明显,而60g者次之,30g者最不明显。

药理研究证实,甘草与甘遂配伍应用,用量相等时无相反作用,且能解除甘遂的毒性,若甘草用量大于甘遂时,则有明显的毒性反应,甘草用量越大毒性也越大。

按中药理论,甘草反甘遂,药理研究又证实其解毒作用,这进一步又说明药物在配伍时,剂量的大小、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对疗效的影响很大,一旦比例发生改变,则导致药理作用改变。

以上说明,临证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辨证正确、针对主症重用主药,组方合理,配伍严谨,药量比例合适,中药质量货真道地,调剂和煎制认真,疗效方可突出。

2:方剂中主药剂量变化导致疗效下降徐灵胎曰:“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

中草药常用剂量总结

中草药常用剂量总结

A阿魏1—1。

5g内服丸散矮地茶10-30g矮地茶配方颗粒10 g艾叶小毒3—10g艾叶配方颗粒6g醋艾炭配方颗粒9gB八角茴香3—6g巴豆大毒0.1-0。

3丸散巴戟天5-15g巴戟天配方颗粒10 g白扁豆10—15g白扁豆配方颗粒15 g扁豆衣配方颗粒10g扁豆花配方颗粒10 g白矾外用,0.6—1。

5g内服白矾配方颗粒2 g白果毒5—10g白果仁配方颗粒10 g白花蛇舌草15—60g白花蛇舌草配方颗粒15 g 白及3—10g大剂量30g白及配方颗粒10g白芥子3—6g芥子配方颗粒10g白敛4。

5—9g白茅根15—30g白茅根配方颗粒15 g白前3—10g白前配方颗粒10 g白芍5—15g大剂量15—30g白芍配方颗粒10 g白术6-12g白术配方颗粒10g白头翁9-15g白头翁配方颗粒15 g白薇4.5-9g白薇配方颗粒10g白鲜皮5—10g 白鲜皮配方颗粒10 g白芷3-9g白芷配方颗粒6百部5—15g百部配方颗粒10百合6-12g百合配方颗粒10柏子仁3-9g柏子仁配方颗粒10败酱草6-15g败酱草配方颗粒15斑蝥大毒内服0。

03—0.06g丸散板蓝根9-15g板蓝根配方颗粒15半边莲10—15g半边莲配方颗粒15半枝莲配方颗粒15半夏毒3—10g法半夏配方颗粒9g姜半夏配方颗粒9北豆根小毒3—10g北沙参4。

5—9g北沙参配方颗粒10荜茇1.5—3g荜茇配方颗粒3荜澄茄1。

5-3g萆薢9—15g绵萆薢配方颗粒10g萹蓄9—15g萹蓄配方颗粒10鳖甲9-24g 先煎醋鳖甲配方颗粒10槟榔3-10g,驱虫30—60g槟榔配方颗粒10冰片0.15-0.3g 丸散薄荷3-6g后下薄荷配方颗粒6补骨脂5—15g补骨脂配方颗粒10白英配方颗粒20制白附子配方颗粒3菝契配方颗粒10C蚕砂5—15g苍耳草6—15g苍耳子3-9g炒苍耳子配方颗粒9g苍术5—10g苍术配方颗粒10 g炒苍术配方颗粒10g草豆蔻3—6g草豆蔻配方颗粒3 g草果3-6g草果配方颗粒6 g草乌大毒1。

某院临床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剂量分析

某院临床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剂量分析
脂 大 鼠的血 脂 组分 , 从 而 有 效 防治 C H D和 AS等 心
注: 非诺 贝特 组、 血脂康组 剂量单位为 g 药粉 ・ k g ~ , 调脂 灵颗粒 剂 量单位 为 g 生药・ k 窖 『 1 。与正 常对 照组 比较 , ( 1 ) P <
0 . 0 1 ; 与 模 型 对 照 组 比较 , ( 2 ) P < O . 0 1 。
总、 筛选 、 统计 分 析 , 研 究5 9 2 种 中药 饮 片 临床 处 方
表 4 调脂灵颗粒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免血清L P L 、 H L 、 总 酯 酶活性的影响( 牙 ± S , n = 6 )
摄 取而被 外周 组织利用 , 与C HD和 AS等 直 接 相
关 。大 量 资料 表 明 , 血 清 中高 T C、 T G及 L DL — C能 促进 AS 的发 生 。H DL是 拮抗 AS 的保 护 因子 , 其不 仅与 L D L竞争 脂蛋 白受体 , 防止 L DL所携 带 的胆 固
醇 在 动脉 壁 上 沉 积 , 又 是逆 向转 运内降解 。
本研 究表 明, 调 脂 灵 颗 粒 可 降低 血 清 中 T C 、
T G、 L DL — C含 量 , 同 时提 高 HD L — C含 量 , 改 善 高 血
f 21 : 5 5 . 5 7 .
题; 中 医 药 治 疗 高 脂 血 症 临 床 研 究 已取 得 一 定 成
果, 但 中 药低 效 、 缓 效 难 以治 愈本 病 也 是 存 在 的现
实 问题 H 。因此 , 如 何规 范 治 愈高 脂血 症 、 解 决心 脑 血管 疾病 高危 因素是 当今 急 需解 决 的 问题 之 一 。
肉损 害 及 停 药 后 血脂 反跳 仍 是 西 医 治 疗 本 病 的难

再议剂量大小,方剂大小,什么情况怎么用?

再议剂量大小,方剂大小,什么情况怎么用?

再议剂量大小,方剂大小,什么情况怎么用?上一期我们看了大剂量,小剂量治病那种好?前辈用方大小,各有千秋。

今天在讨论一下临床什么情况下大剂量,什么情况小剂量!外感当中大剂量运用治病非今日就有,如张仲景药专力猛。

比大青龙汤,麻黄6两,按最新考证一两大概等于15克,这样算下来大青龙当中麻黄90克左右。

用量可谓咋舌,及时现代主张大剂量的专家学者也是望尘莫及!但是仲景煎药方法有别,煎一遍,取三升,温服一升,这样折算下来,最多麻黄相当于30克,去掉耗损,也就25克左右,一服汗出止后服。

这种方法临床还是比较安全,也就是多开药试探疗法。

不汗再服,直至汗出为度。

因为人体千差万别,所以有效剂量也不一样,仲景此法最为安全!麻黄用量较小,桂枝二麻黄一汤当中麻黄用量十六铢,相当于现代7-8克,可见微发汗时候,麻黄用量最小。

可见病重,大剂量,邪微药轻!这是表证用药大小情况。

那么凉药大小如何把握,我们还看仲景怎么处理。

比如木防己汤,其中石膏12枚鸡子大十二枚,仲景先生怕大家不相信,又写小字著名鸡子大,一枚按30克,十二枚也360克,按照50克,计算十二枚也得600克石膏。

可见仲景为清热而用,非大剂不办。

用量小者如桂枝二越婢一汤石膏24铢。

在大黄方剂当中,茵陈蒿汤最小一两大黄。

用治疗支饮厚朴大黄汤用量最多达到六两,六两大黄相当于90克。

以上可以看到,药物寒温并用,属于饮证,仲景用量大。

又见到某医用大黄为主,承气汤等,大黄用到小量120克,大剂量用之240克,治疗癫狂患者,一剂顿挫其势,患者昏睡一两天,而病情渐愈。

吴鞠通在治疗痹症夹饮时候石膏用到18两一剂,清代大概一两30克,相当于现代540克,等于张仲景木防己汤十二枚大鸡子剂量了。

吴氏也感叹未见如此顽症。

附子仲景常用,大剂附子两枚,附子汤,大概60克左右,小量一枚30左右。

现代火神云南吴佩衡吴老,治疗阳虚可谓一绝,有人统计在《吴佩衡医案》中,使用附子共计55案,其中成人47案,初诊方100g以上者22例;60g以上者11例;30g以上者12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芦柏震( 1956 - ) ,男,浙江嘉兴人,主任中药师,研究方 向: 医院中药学。
胡宝书在处方遣药时,除善于保护阴津,使之不受伤外,并 重视热病后期阴津亏乏者的调养。
38
第 28 卷 第 1 期 2010 年1 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 28 卷 第 1 期 2010 年1 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28 No. 1 Jan. 2 0 1 0
中药处方药味剂量大小探析
芦柏震,王春雷,周俐斐
( 浙江省肿瘤医院药剂科,浙江 杭州 310022)
Vol. 28 No. 1 Jan. 2 0 1 0
寒杂病论》因其组方严谨,疗效卓著,被誉为“方书之祖”, 等给予量,其药物用量如何换算为当今的用量,众多中医学
其所载方剂中,记载了大量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内容,如小 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但依然众说纷纭,难以统一。后世
青龙汤中的细辛 3 两约 42g( 《中国药典》用量 1 ~ 3 g) ; 桂 枝附子汤中附子用 3 枚约 60 g( 《中国药典》用量 9 ~ 15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用药安全性的重视,中药用量的主
用至四两,其超大剂量应用黄芪的经验至今对临床仍有借 鉴意义。云南 名 医 吴 佩 衡[8]治 疗 一 名 产 后 出 血 并 感 染 性
观性和随意性受到了质疑,尤其是对超大剂量的用药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每味中药临床用量
休克患者,辨为肝肾之阴气内盛,心肾之阳衰弱己极,下焦 的灵活性恰好是中医临床疗效之所在,但总得有个“度,
《中国药典》主 要 提 供 药 物 的 用 药 规 范 和 安 全 有 效 用 量范围,用 量 超 过《中 国 药 典 》范 围,可 能 引 起 毒 副 作 用。 然而按照考证的古今剂量折算方法[4],《中国药典》规定剂 量明显偏小,影 响 中 药 治 疗 疾 病 作 用。 如 张 仲 景 所 撰《伤
150mg 有效。麻黄中麻黄素含量约 0. 5% ,折算为药材用量 不足,虚热内扰之“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著名古方,有关此
为每天 30g,而《中国药典》》规定麻黄用量为 1. 5 ~ 9 g。绝 大多数中药可能是多成分多靶点的综合作用,但这种综合 作用,可能是多成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效果,也可能只是多 成分多靶点效应的简单加和,甚至还很有可能是多成分多 靶点的拮抗作用效果。所以,从有效成分的有效剂量推测
(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310022,Zhejiang,China)
Abstract: The prescription dos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therapeutical effects and side effects.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arguments and discussions on the compatibility and prescription dosage in the past years. Trd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 Shang Han Za Bing Lun ) which was written by ZHANG Zhong - jing is an inspir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principe,method,prescription and herb to us. We consider that the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are key point for studying the prescription dos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7717( 2010) 01 - 0038 - 03
Discuss on the Prescription Dos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U Bai-zhen,WANG Chun-lei,ZHOU Li-fei
从量效关系来看,短时间用量过大是造成中毒、导致肾损害 的主要原因( 占 93. 25% ) ; 彭学莲等[17]分析了中药致肝损
视 有相当一部分中药的传统用量难以达到其有效剂量范 围[10]
害的文献,认为从量效关系来看,用药时间过长,造成药物 蓄积导致肝损害的占 50. 72% ; 用量过大,造成中毒的占
邪闭心包,身热自溺,神昏谵语,角弓反张者而设。认为其 病机一为浊痰蒙窍,一为热盛动风。方中重用细辛、石菖蒲 急开其窍,半夏、枳 壳、天 竺 黄 豁 痰,僵 蚕、钩 藤 熄 风,金 银
能收意外之功,不可等闲视之。 “留得一分阴 津,即 有 一 分 生 机 ”是 温 病 学 家 所 主 张,
在治疗中都重视保护病家阴津。温病多兼湿,化湿药多为
有《伤寒杂病论》一两为今 1. 6g、3g、6 ~ 9g、13. 92g、15. 625g 等等之说。杜雨茂、程先宽等[11 - 12]认为吴承洛《中国度量
g) ,炙甘草汤的生地 1 斤约 223 g( 《中国药典》用量 10 ~ 30 衡史》的数据比较合理,提出 1 两( 24 铢为 1 两) 约 13. 92g
例如( 用量均按成人每日量均值计算) : ①青蒿素是从 39. 1% 。
药材青蒿中提取的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口服每天 1000mg 2. 2 量大与疗效不成正比
有效,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约 0. 5% ,折算药材用量约每天
中药化学成分是中药药理效应的物质基础,其化学成
200g,而《中国药典》规定青蒿用量为 4. 5 ~ 9g; ②氧化苦参 分在煎煮过程中,随着内在的和外部的改变发生着一系列
味剂量偏小的也多见,践行或支持者众多,理论联系实际, 振振有辞。两者观点鲜明,针锋相对,目的均为一个,就是 更好地发展中医中药。孰是孰非,莫衷一是。只看一文,只 听一方,难做定论。现撷摘两者精华部分,给予归纳综述。 1 认为处方药味大剂量应用存在合理性 1. 1 《中国药典》规定剂量偏小影响中药疗效
目前,临床用药 有 增 大 的 趋 势,其 原 因 是《中 国 药 典 》
味薯蓣饮中怀山药用至四两等等,均是超大剂量用药。现 代医家中超大剂量应用中药者亦不乏其人[6]。
规定的用药量,一般都按以前的野生药物而定,但现在使用 的几乎都是人工种植和养殖的药物,因而其有效成分比野
1. 2 药专力宏 从古至今不乏有医家在治疗某些疾病时运用大剂量中
量越来越大,远 远 超 过《中 国 药 典 》规 定 的 剂 量,不 良 反 应 也相应增多[14]。如近年来出现的“中草药肾病”[15]; 李爱 群等[16]在对中药致肾损害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后认为,
点为后世处方中主药的超大剂量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1. 3 从中草药中提取和研制成的化学单体药物的剂量反
碱治疗慢性肝炎,口服每天 600mg 有效,山豆根中氧化苦 变化,各种化学成分的综合作用直接影响药物的效应。在
参碱含量约 0. 4% ,折算药材每天 150g,而《中国药典》规定 实验中,研究者给予动物数倍于治疗量的中药并没有出现
山豆根用量为 3 ~ 9 g; ③麻黄素预防血压下降,口服每天 强于治疗量效应的现象发生。如酸枣仁汤是临床治疗肝血
g) 等。时至近代对中药超大剂量应用这一临床药学问题, 的观点。如今教科书应用的剂量主要受李时珍《本草纲 开始有学者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如张锡纯[5]《医学衷中 目》和汪昂《汤头歌诀》的影响,认为“今古异制,古之一两,
参西录》中专篇论及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问题。他的基本 今用一钱也”、“大约古用一两,今用一钱足矣”。因李时
观点是“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极力主张超 珍、汪昂的著作影响深远,这种认识广为流传,而事实上,该
大剂量应用中药,并且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例 药量为《伤寒杂病论》经方量的五分之一。
如治癫狂的荡痰加目遂汤,所附的医案中甘遂用至三钱,代 1. 5 中药材质量下降 常规用量影响疗效
赭石用至四两,来复汤中山茱萸用二两,取其救脱之功; 一
生药物有所下降; 且由于用药质量改变了,其用量也应有相 应的增加[13]。
药组方,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清 代医学家王清任[7]发展了活血化瘀理论,其治中风偏瘫诸
2 处方药味用量超出《中国药典》规定剂量存在的弊端 2. 1 毒副反应增大
症,以益气活血为总的治则,创补阴还五汤,方中黄芪剂量
之真阳 不 升,上 焦 之 阴 邪 不 降,一 线 残 阳 将 绝,用 附 片 不能随心所为,无限偏大,无法可依。《中国药典》中,每位
150g,干姜 50g,上肉桂 10g,甘草 20g,服用一剂而获奇效。 中药均有一个剂量范围,在常规剂量下使用较安全,不良反
阳虚至极,其邪非温不化时,若仅用几克附子,是否能逐寒? 应很少,如果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一旦发生医疗
这种以现代“常规”用量为指标恐怕未必能得到真谛,也是 方面的纠纷或医疗事故,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经验或
导致中医不能治危急重症的原因之一。大剂量用药有其自 某份医案决定药量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而现代人用药,剂
身的应用法度,并非盲目莽撞、随心所遇,而是有深刻的内 涵的。李东垣[9]从方剂配伍的角度,提出处方中主药的剂 量可超大。“为君者最多,为臣者次之,佐者又次之”,其观
花、连翘、瓜蒌皮、焦山栀、益元散泄热透湿而达邪。胡宝书 香燥之品,又伤津耗液; 若欲养阴,滋腻之物又恐碍湿。如
还认为,临床遇到湿热不扬、发痞、斑疹不畅、蒙闭,或高热 何解决既能化湿,又能保护津液,胡宝书则别有见地,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