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安徽省蚌埠慕远学校(233000)黄占松《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致力于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和享受数学文化的科学价值、美育价值、人文价值和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感受数学美

孩子是否喜欢数学、是否喜欢上数学课,和他的数学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如何让学生在十多年的数学学习中,保持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一件比提高他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事情。而带领学生去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理解数学美,是我解决这一难题的金钥匙。

实际上小学数学教材,数学美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挖掘它、发现它。这里有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的严谨美和简洁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也有数学思维方法的逻辑美,数学概念之间的和谐美和奇异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学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比如在学习使用计算器一节课时,在学生掌握了基本计算方法后,老师提出问题。

师:想不想继续接受挑战?数字1也给大家带了一道难题,愿意继续接受挑战吗?请大家计算“1111111×1111111=”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遇到了困难,是吗?

指名说遇到的困难。

学生指出:显示器上显示了错误的标志,即使显示了一部分数字,也是不准确的。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呢?

交流得出:找规律

课件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指名说得数,观察这些算式得出规律。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1111111×1111111=”的积怎么填了吗?

师: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数学这些算式的规律真美。

二、从数学史中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比如分数意义的教学,我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两名孩子在平均分三种食品,每人分得的苹果、矿泉水的数量都能用整数表示,每人只能分到半块蛋糕,无法用已经学过的数表示。以此为契机,开始教学分数。我介绍道:我国是分数的故乡。产生分数概念的最早时代应当

是在商代(公元前12世纪前后)。我国分数的记法,在晚周铜器铭文中已出现了与现代相通的一般分数记叙法。如53

说成“五分之三”或“五分三”。我国古代用算筹来做除法,如计算23÷7记图1,若除得的商是3,余数是2,记成图2,读作三又七分之二。

在印度,系统介绍分数的著作迟至7世纪初期才出现,在一份

大概是八、九世纪的桦树皮残简上看到了分数的记号。如真分数记3

1

作 (没有分数线),带分数写成31

1

,与我国的分数写法基本相同。

数学是智慧的母亲。为了表示慈母的端庄、美丽,中、印人民共同选择用竖行表示伟大母亲形象——分数的方法。但这也不是白玉无瑕,还缺少内在的美,于是阿拉伯人

便添加了一条横线于分子、分母之间。

这一条美丽的横线并不是把母子隔开的

鸿沟,她是一条连接母子的彩带,至今

没有更换,沿用至今。这条彩带,就是

今天分数的分数线。这样的介绍,既增

强了民族自豪感,又能体会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

在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些中外著名历史文化遗产,有天安门、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英国的伦敦塔桥等,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以便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这些数学文化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从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最初来源于生活,其最终目的又是要运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我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把生活的原型展现在课堂。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公顷的教学,我们充分利用我校校园面积大的优势,把课堂搬到了操场,量出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围绕这个正方形反复观察体验,真正感受到1公顷的大小,然后再分组测量自己喜欢的活动场地的占地面积,通过计算得到几个这样大的场地占地1公顷,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的1公顷概念才是真实丰满的。

再比如教学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一课时,我并没有向学生介绍基本测量方法,而是让学生先主动探究,再动手测量。开始时,老师还担心活动的实施过程是否顺利,学生是否会做一些与测量活动无关的事情,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通过合作交流大多都能解决。

总之,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应该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它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