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常见慢性病经络治疗功法PPT课件

常见慢性病经络治疗功法PPT课件

侠溪:位于足背外侧,当第4、5趾
间,趾蹼缘赤白肉际处。
巅顶痛(厥阴经疼痛):
太冲:位于足背部,第1、2跖骨结
合部前方凹陷处取穴。
后头痛(太阳经疼痛):
束骨:在足外侧,足小趾趾关节后
方赤白肉际处。
最新课件
40

头痛病症苦痛多 按按百会掐风池 疼痛分部来治疗 侧头侠溪颠太冲

四大法宝头脑清 揉揉合谷按肓俞 前额头维后束骨
最新课件
41
肩周炎的经络推拿
一、定义:
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运动受限为 主症。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所以又 称“五十肩”、“冻结肩”。
下外侧凹陷处,大约于 耳垂相平。
最新课件
38
功法三—揉合谷
合谷:位于手背,第1
、2掌骨间,当第二 掌骨桡侧中点处。
功法四—按肓俞
肓俞:位于腹部,脐
中旁开0.5寸。 专治肾虚头痛。
最新课件
39
从疼痛位置来分治疗方法
前额痛(阳明经疼痛):
头维:在头侧部,大约在眼角外侧
直上入发际0.5寸。
一侧或两侧痛(少阳经疼痛 ):
二、从中医角度来说脑中风的病因、病理机制:
中风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欲过度,
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外邪等触发,引起脏腑
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血随气逆,肝阳暴涨,
内风旋动,横窜经络,蒙蔽神窍,从而发生猝
然昏仆,半身不遂之诸症。本病的病理基础为
肝肾阴虚,气血衰少。
最新课件
18
四、中风四大功法
功法一—兔子洗脸
常见慢性病的 经络治疗功法
最新课件
1
夏-苦-心,长夏-甘-化秋辛-收
苦心学习,迅速转

筋疗ppt课件

筋疗ppt课件

肌肉疼痛
总结词
肌肉疼痛是筋疗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常是由于肌肉过度使用或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姿势所致。
详细描述
肌肉疼痛的解决方案包括休息、冷热敷、按摩和运动疗法等。通过适当的休息和冷热敷,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 痛。按摩可以帮助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运动疗法则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再次受伤。
详细描述
针对慢性疲劳,筋疗的方法包括休息、放松身心、适当的运动和调整作息时间等。休息 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放松身心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 免疫力,调整作息时间则有助于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同时,注意饮食和睡眠质量也是
非常重要的。
04 筋疗实践案例
案例一:肩颈疼痛的筋疗
总结词
02 筋疗技术
筋疗手法
揉捏法
用手指的指腹或手掌的 大小鱼际在筋膜上反复 揉捏,以舒缓筋膜的紧
张状态。
按压法
用手指或指关节对筋膜 进行持续的按压,有助 于放松筋膜并促进血液
循环。
弹拨法
用手指的指腹或指关节 在筋膜上做轻柔的弹拨 动作,有助于松解筋膜
粘连。
牵拉法
通过牵拉肌肉或关节, 使筋膜得到适当的拉伸 ,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
筋疗的原理与作用
筋疗的原理
筋疗的原理基于中医理论,通过刺激筋膜、调和气血、舒缓肌肉紧张和痉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疼痛、促进愈合、恢复功能的目的。
筋疗的作用
筋疗适用于多种疼痛性疾病和功能障碍,如肌肉劳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关节炎等。通过筋疗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关节僵硬
总结词
关节僵硬通常是由于关节炎症、老化或长期缺乏运动所致。
详细描述

通督针法——针灸临床实战针法系列(1·1)

通督针法——针灸临床实战针法系列(1·1)

通督针法——针灸临床实战针法系列(1·1)今后将给大家介绍一系列针法,在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可以单用,可以配伍其他经穴组合运用。

通督针法针法:由神庭进针,向上沿皮贴骨刺,过百会约二分止。

一针五穴(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

留针20至30分钟。

足厥阴肝经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此针法的目的一是络通督脉,二是平息肝风。

一针五穴(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百会【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作用】平肝熄风,升阳益气,醒脑宁神,清热开窍。

【主治】①眩晕,头痛。

②昏厥,中风偏瘫,不语。

③脱肛,阴挺。

④癫狂不寐。

【类别】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前顶【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作用】平肝潜阳,清热熄风。

【主治】①头痛,眩晕。

②鼻渊。

③中风偏瘫,癫痫。

囟会【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作用】平肝熄风,醒神镇惊。

【主治】①头痛,眩晕。

②鼻渊。

③癫痫。

④小儿惊痫。

上星【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作用】清肝明目,宣通鼻窍。

【主治】①头痛,目痛。

②鼻渊,鼻衄。

③癫狂。

④中风偏瘫。

神庭【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作用】清肝明目,熄风止痉,通窍安神。

【主治】①失眠,惊悸,痫症。

②头痛,眩晕。

③鼻渊。

【类别】督脉、足太阳、阳明经交会穴小贴士:初学者可以采用二针、三针、五针接经之法,在五穴仔细寻找揣摩硬结痛点进针,方便快捷,减少患者恐惧和痛苦。

怯针者,可以用杵针疗法,或者点按,拨筋,雷火神针(参见本人头条号或者西瓜视频)。

破皮后,右手持针柄,左手拇食两指持针尖部,右手捻转进针,左手送针,边捻转边进针。

留针期间可捻转数次,起针时边捻边退,出针后两手挤压针孔放血少量。

针感: 针过上星痛感,过囟会胀感,至前顶有冒凉风感,过百会痛感。

留针期间整个头顶发胀,出针后有头部清爽、眼睛发亮感觉。

醒脑通督针法PPT学习课件

醒脑通督针法PPT学习课件
3
取穴
主穴 百会 风府 陶佗夹脊穴(蛇形刺) 智三针
四神聪 印堂
脑三针
顶颞前、后斜线
4
百会 风府 陶道 长强
督 脉
5
长强 定位:在尾骨下端,当尾骨与肛门连线的
中点处。
1、督脉首穴 2、督脉之络穴 3、为督脉与足少阳、 足少阴经交会穴
6
陶道 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
17
具体操作
印堂:提捏进针,从上向下平刺,深0.5-1 寸。
百会:平刺0.5-0.8寸,得气后快速捻转200 转/分,捻转1-2分钟。
四神聪:平刺0.5-0.8寸,得气后快速捻转 200转/分,捻转1-2分钟。
风府: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得气 后不行补泻手法。
18
华佗夹脊穴“蛇形刺” 斜刺0.5-0.8寸,腰2~骶1夹脊穴可斜刺0.81.0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12
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 寸,共四个穴位。
功用:镇静安神,清 头明目,醒脑开窍。
《太平圣惠方》载:
“神聪四穴,理头风
目眩,狂乱疯痫,针
入三分。”
13
华佗夹脊穴
定位:在背腰部, 当第一胸椎至第五 腰椎棘突下两侧, 后正中线旁开0.5寸。
14
夹脊穴可以说从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 经,与脏腑密切相关,其联络途径,也是 主要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联络为基 础,并且这种联络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 仅仅靠经络的循环往复,而且借助于气街 径路与上下、左右、前后经脉之气沟通, 从而夹脊穴成为督脉和足太阳经脉气的转 输点。
26
曲小芬,女,36岁 视神经脊髓炎
入院时:左上肢肌力正常, 右上肢近端3级,远端4级, 双下肢近端肌力0级,远端 1级,右踝关节能屈伸。

吕晓峰针刺筋节点疗法治疗肩周炎讲义ppt课件

吕晓峰针刺筋节点疗法治疗肩周炎讲义ppt课件


对于难治性的肱骨外上髁炎我多采用皮内 针贴患侧,这种方法是找点位要准确,上 肢的屈曲位和伸直位同时找点然后贴皮内 针。 然后在健肢的相对应的点位上按摩三到五 分钟即可解决,这种方法一般一次即可治 愈,对一些难治性的也超不过三次。(撳 针)
旋前圆肌综合症


旋前圆肌损伤可以引起正中神经卡压的症 状:手指的麻木 还有一特有的症状就是前 臂不能够做外旋动作。可以引起: 1、中间三个指头发麻 2、四个指头发麻 3、5个指头发麻
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
吕晓峰 2012-3-2
解剖1
解剖3
肩关节前面观
肩关节深层
肩关节背面
原因

由于老年退行性变及外伤,劳损,受凉, 潮湿等原因,引起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 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征候群称为肩关节周围 炎,简称肩周炎;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 故又称其为五十肩,也称冻结肩或凝肩。 女性多发,有自愈倾向。



后伸抓背动作: 主动肌:肱二头肌、冈下肌、小圆肌、大 圆肌, 拮抗肌:肱三头肌、喙肱肌 后伸抓背动作:治疗肌肉为主动肌和拮抗 肌。既盂下结节、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 节、喙突、节间沟。
肩周炎总结



1、肩胛骨内上角点:肩胛提肌 2、大结节点: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3、小结节点:大圆肌 肩胛下肌 背阔肌 4、喙突点: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 5、盂下结节点:肱三头肌短头 6、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头
腕管综合征
治疗

根据解剖特点就在尺骨小头和豌豆骨处。 粗针和刃针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 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 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中医筋伤学精PPT课件

中医筋伤学精PPT课件
◆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有自愈倾向。
病因病理
肩关节周炎
中医
1.内因:
气血虚弱、血不荣筋。 《素问·上古天真 论》曰: “……(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 脉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男子)七八, 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 衰……,七七之人,肝肾渐衰,气血渐亏,气 血虚弱,血不荣筋,发为本病。
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 小针刀疗法 固定方法 练功疗法
肩关节错缝
前错型:患者坐凳上,肘部屈曲,肩部外展,
患手者部高正举坐过,头在,肩术锁者与关患节者处相即同压方痛向立点于做患 好 与 直 撬 腋 厘 始 腋侧肩方逆松达标 肩 拨 窝 米 , 后后峰。时配方后术针合记锁推内左经,肩,缘者方时,关顶垫右肩再锁右,左向,常节法满宽关返关手其手环在规处使棉度节回节从余握转患消肌之花的上肩边患四患患手毒肉复,胶面锁缘肩指腕上转后顺。肢到,走位外布,关,面次以至最将行,衬,从节先伸置患数高小 方 后 一 从 腋 ,纵过于肩十位针 向 用 薄 患 前 止行,锁关圈置刀 平 无 棉 侧 绕 于后拇骨节。的刀 行 菌 垫 肩 过 锁横指外为患瞬放侧中者间口 刺 纱 , 胛 腋 骨行在的心以,线 入 布 用 冈 窝 中作患前,放突, 开 至 段5 。 包 上然扎 错用力,型顿前在挫臂患一悬侧下吊锁,胸骨右手前外同固端时定 上顺方1时~加捻2一周动之纸力压推垫, 前患错肩峰型向由前前,向拉后锁,骨外即端拉向锁后骨,外当端即可向觉后关与 肩节峰内移吻动合或。复固位定声时响。间为1—2周。
⑤ 患肩对掌挤主压要、手按法揉:,同滚时法将、肱拿骨揉头法向、 外上方⑥⑦牵拉摇 擦;肩肩、周搓取肩周臂摇抖等穴髃、法法部及、抖、位部臂上点位臑肢压:、、肩曲弹井池拨、、、秉擦S

第六章通督调神针刺法ppt课件

第六章通督调神针刺法ppt课件

通督调神针刺法操作方法
• 注意每个穴位的进针角度、方向、深 度,进行手法操作时,首先得得气。
通督调神针刺法临床应用
• 中风病肢体功能障碍 取穴 主穴:百会、大椎、神庭、印堂、腰阳关 辅穴:患侧肩髃、极泉、尺泽、曲池、内关 、 合谷(上肢); 髀关、血海、委中、阳陵泉、丰隆、 三阴交、太冲(下肢)
课后思考题
• 通督调神针刺法是什么? • 通督调神针刺法的临床应用是什么?
第六章通督调神 针刺法
通督调神针刺法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通督调神针刺法定义
• 以经络学说、中医神志学说为指南, 在针灸循经取穴的基础上,突出针灸 调节神志的功能,以到达形、神同治 的一种中风病针刺方法。
通督调神针刺法理论依据
• (1)《素问》:“督脉者,起于少腹…… 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 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 循膂络肾”; • (2)《难经》:“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 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 (3)中风病病位在脑,与督脉相联系。
通督调神针刺法临床应用
• 中风失语 取穴 主穴:百会、风府透哑门、上廉泉 辅穴:风池、金津、玉液、列缺、照海
通督调神针刺法临床应用
• 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 取穴 主穴:百会、风府透哑门、上廉泉、风池 辅穴:天柱、完骨、外金津、外玉液、列缺、 照海、咽喉壁点刺
通督调神针刺法临床应用
中风后血管性痴呆 取穴 主穴:百会、神庭、印堂、风池 辅穴:太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鈡、足三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llustration: Seward Hung, 2000)
6
-
一、概述
古代医籍对关节痛的描述
❖ 以骨节症状为突出表现命名的“骨痹” ❖ 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历节风”、“白虎病”
❖以关节变形为表现的“鹤膝风” “鼓槌风” ❖以病程缠绵命名的“顽痹”、“久痹”
7
-
一、概述
❖ 《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 可以行,名为筋痹。”
11
-
辨病+辨证
诊断: ❖ 定性:阴阳、寒热、虚实 ❖ 定位:病位:表里
气血 经络(经、络、筋、脉、骨、髓) 脏腑
12
-
四、针灸治疗
❖ 治疗原则: ❖ 选穴配穴:子母补泻
特定穴:俞募穴 八会穴(脏腑筋脉骨髓气血)
❖ 传统手法:单凤朝阳、白虎摇头、青龙摆尾、 苍龟探穴等 “气致病所”
❖ 传统针法:切脉针灸
虚所致”
9
-
二、病因病机
❖邪侵是致病的重要条件 ❖风寒暑湿之邪侵袭人体,痹阻经脉,气血运行受阻形成
瘀阻郁热,肌肉筋骨失于濡养,终致筋伤骨损,关节结 构破坏而致残,而随着外邪偏胜的不同,表现出行痹、 痛痹、热痹和着痹的不同症状
10
-
三、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风寒湿痹的共同症状。 风邪偏胜,发为行痹。 寒邪偏胜,发为痛痹。 湿邪偏胜,其性粘滞,发为着痹。 ❖热痹 热邪壅滞经络关节。 ❖虚痹 病程日久,反复不愈,关节疼痛
❖《圣济总录 》:“历节风者……正邪相搏,所 历之节,悉皆疼痛…… ”
❖《丹溪心法》:“遍身骨节疼痛,昼静夜剧 , 如虎啮之状,名曰白虎历节风 ”
❖《医学统旨》: “肘膝肿痛,臂胻细小,名鹤 膝风,以其象鹤膝之形而名之也;或止有两膝 肿大,皮肤拘挛,不能屈伸,胻腿枯细,俗谓 之鼓槌风”
❖ “痹证”范畴。
2
-
慢性疼痛
CHRONIC PAIN: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pain, lasting beyond the usual course of acute illness or injury, or more than 6 months, and adversely affecting the patient’s well-
❖ Chronic pain signals become embedded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慢性疼痛信号会嵌入中枢系统)
4
-
疼痛传导通路
Ascending Tracts Descending Tracts
大脑皮层
上 丘脑 传 通 路 脑桥
Cortex Thalamus
在慢性疼痛中,疼 痛信号没有通过明 显的生理信号传导
Chronic pain: Pain signals are generated for no reason and may be intensified Painrelieving mechanisms may be defective or deactivated 慢性疼痛中,疼痛信号 没有原因的传导使镇痛 机制削弱或失灵了。
Midbrain
Pons下Biblioteka 通路延髓Medulla
脊髓
Spinal Cord
5
-
Pain-Sensing System in the Malfunction in Chronic Pain
In chronic pain, pain signals are generated without physiologic significance
▪ nerves become hypersensitive to pain (神经对疼痛过度敏 感)
▪ nerves become resistant to antinociceptive system(神经 对疼痛抑制系统耐受)
❖ If untreated, pain signals will continue even after injury resolves(如果不治疗,疼痛信号甚至会在原发伤害治愈后 依然存在)
13
-
髋关节检查
❖ 仰卧位 被动:
抗阻:
❖ 俯卧位 被动: 抗阻:
外旋 内旋 屈曲 外展 内收 屈曲 外展 内收
伸直 外旋 内旋 伸膝 屈膝
❖ 髋关节活动受限类型 内旋(重)、屈曲、外展、伸直
14
-
变形性髋关节炎
❖ 股骨头坏死、骨折、脱臼以及炎症 ❖ 疼痛、跛行和功能受限,关节间隙变窄,骨质
增生。 ❖1. 闭孔肌型:多见。疼痛沿大腿内侧放射,波
及大腿前侧至膝部。 2. 臀型:以臀部疼痛为主。 3. 股型:髋关节前面,腹股沟韧带下方疼痛,
并沿大腿前侧放射至膝部。 4. 外侧型:疼痛局限大腿的外侧。
15
-
针灸治疗
❖ “痛留枢中,病在少阳” ❖ “在骨守骨,在筋守筋” ❖ 主穴:秩边、环跳、居髎、侠溪
辅穴:五枢: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 维道:髂前上棘的前方, 五枢前下0.5寸 腹股沟下:股动脉外2横指, 鼠蹊韧带下2横指,深刺3-4寸 朗阴:腿轮正中 新建:股骨大粗隆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
通督调筋针法 治疗慢性关节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 龙华医院针灸科 裴建
1
一、概述
慢性关节痛 ❖ 一组疾病引起的共同症状 ❖ 由关节本身或全身性病变所引起。主要由骨关
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外伤、结核性关 节炎以及发热性疾病等致关节痛、红肿、炎症 和活动受阻、功能受限。 ❖ 难治的顽固性痛症之一。 ❖ 限于非化脓性、慢性关节炎(病)。
8
-
二、病因病机
❖《素问.痹证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
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 “痹者,闭也,三气杂至,
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
❖ 唐代孙思邈指出历节病亦有因“热毒”所致者 ❖《外台秘要》曰:“白虎病者,大都是风寒暑湿之毒,因
being.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2002; Loeser et al, 2001; Merskey H et al, 1994; Portenoy et al, 1996
3
-
慢性疼痛
❖ In chronic pain, the nervous system remodels continuously in response to repeated pain signals.(慢 性疼痛中,神经系统在重复的疼痛信号刺激下一直在发生改 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