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创新

合集下载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特 征 。因此 ,在艺 术设 计人才 培养 过程 中 ,要尊 重学 生个 性 的发展 ,激发 其 自主精 神 ,鼓 励学 生建 立独立 、 自信 的人 格 ,克服 那些不 良的个性 品质 ,鼓励 学生 锲而 不舍地 探 索未知 世 界 的精神 ,特别 是发 展他们 的创 造性 思维 ,这 是培养 设计 专业 学 生创造 性思维 的前提条 件 。 3 创 新思维 的培养 . 创 新思维 能力 的培养 要 结合 艺术设 计专 业特 征 ,积 极鼓 励 、 引导学 生产 生创新 思维 的 品质 。创 新思 维能 力的产 生是 以丰 富 的 生 活体验 为基 础 的, 因此 ,要 培养 学生 广泛对 艺术 设计 、艺 术 、 美 术 、现 代生 活 习惯 、审美意 识 、道 德观 念等 等方 面 的兴趣 、爱 好 ,陶冶情 操,增 强审美情 趣 。并且关键 在于 更新设 计的 思维 。 教师要 尽可 能地 引导 学生进 行创 造性 活动 。在 学习和 实践 过 程 中,学 生只要 提 出 自己以前没 听过 、没 见过 、没接 触过 的新 观 点 、新方法 、新 设想等 ,都 应视 为创造 性 思维 的成 果,并应 当予 以尊 重、鼓 励和 奖赏 。教师 还可 强化综 合性 课程 设计 ,创造 条件 让学 生完成 从市场 调 查—— 草 图构思—— 设 计制 作—— 样 品展示 等全过程 设 计, 并通过 与有 经验 的人 的交流 ,分析 和总 结 自己的 设计 ,使 学生的综 合创 意能力 能在实践 【提 高。 1 1 4 创新 实践 能力的培养 . 创新 教 育 应 增加 实 习 实 践活 动 ,使 学生 具 有 解 决新 问题 的 高度 适应 性 。创 新实 践 能力主要 包括 信息 加工 能力 、实 际工作 能 力 、动手操 作能 力 以及 熟练 掌握 和运 用创 新技 法的 能力 、创新 成 果 的表 达 、表现 与物化 能力 等 。对 于 艺术 设计专 业学 生 ,尤其 要 加强动 手实 践和操 作 能力 。运用 思维过 程 的分析 、综合 、比较 、 抽象 、概括 、具体 化 以及变 式等 原理和 方法 ,使 学生在 面 临新 问 题时 能够清 晰分辨 原有 知识 与新 问题之 间 的联系和 区别 ,从 而增 强知识 的可辨别性 ,进而 促进创 新性 能力 的发 展 。

探讨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探讨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维普资讯
山东艺术 学院 学报 QL E L O A T NUR A M F R S
20 年第2 ( 08 期 总第11 J 0期
F HA■ 9O H6 #e^a E耩 ¥8FA8TS e UR NALQFS ̄A NQO NGA C^ 口£■ YO F S I ARTSJOU R■^lOFSH^ *■ ●■0^ C^ ■l■  ̄Q F l T¥ Af

艺 术设 计 创 新 型 人 才的 素 质 和 能 力的 结构
要 求
创新 型 人才较 之 于一 般人 才 , 在素质 层 面 , 现 体 为 创造性 思 维 和创 造 能力 具 有 杰 出性 , 能 够 形 成 并
创造性 、 先进性和新颖性 的有价值 的创新成果。同
时 , 新型 人才 在知识 结 构 、 创 能力结 构 和心 理 品质结
题。

作能力 、 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自我提高能力 以及解
决 问题能 力 等综 合 能力 为基 础 。艺 术 设计 以 “ 人 为 服 务” 目的 , 为 以创造 人 类 合 理 的生 活 、 生存 方 式 为 目标 , 现 在 设 计 过 程 中 , 是 要 求 设 计 者 能 够 观 体 就 察、 了解 、 析人 的显 在 或 潜 在需 求 , 够 与 团 队有 分 能 效 协作 , 够运 用 自己掌 握 的综 合 知 识 实 现 满 足需 能 求、 引导需 求甚 至创 造需 求 的不 同层 次 的设计 创新 。 从 这 个角 度来说 , 艺术 设 计 专业 的人 才 培 养 过 程 本 身就 应该 是创 新 型人才 培养 的过程 。 3 心理 品质 结 构 : 、 艺术 设 计 创 新 型 人 才 的心 理 品质 应 具有变 通 流 畅 、 自由灵 活 的思维 方式 , 够于 能 诸 多 复杂制 约 因素 中寻 求 更 新 创 意 的灵 感 ; 有批 具 判 精 神 、 够独 立 自主地 提 出 问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设 能

以科技创新促进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万长林

以科技创新促进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万长林

■ 万长林以科技创新促进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以科研促教学,建立具有学科交叉特征的培养体系,对理顺教、学与就业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从创新人才培养出发,提出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讨了高校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并对科技创新及科研的有机结合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验。

科技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内容摘要:关键词:“创新”是时下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各个领域都在讲究创新,追求创新。

同样,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长期以来,我国美术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艺术设计人才。

但是在艺术设计技术与艺术设计理念迅速更新的今天,美术类院校不但要在理论教学上重视创新,还应该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指导方向。

因而,为社会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自然成为了所有艺术高校必须解决的核心命题。

[1]当然,在国家重视艺术教育创新的大环境下,近年来,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许多艺术设计类高校都着手建立了自己的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本文从创新型人才培养出发,以科技创新为载体,提出了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一、从意识上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艺术类高校的艺术设计科技创新水平,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之中。

这里所说的科技创新活动,即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以创新型科技课题为载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教师指导、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科研实践活动。

[2]依据我国艺术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尤其是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要具备操作能力,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因此,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必然成为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而各级各类学科科技创新活动作为艺术院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为创新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策划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策划方案
03
启发式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
通过分析真实的艺术设计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实践教学
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总结,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艺术设计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时反馈与改进
对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反馈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1
建立评价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收集反馈意见
通过学生、教师、企业等多方渠道收集反馈意见,了解教学质量实际情况。
分析评价结果
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持续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优化课程设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校企合作
举办学术活动
引进高水平师资,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02
A
B
C
实践教学成果
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取得的实际成果,如获奖作品、成功案例等。
企业满意度调查
定期对企业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企业对校企合作成果的评价和建议。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06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选拔优秀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引言: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美术智力和创造性的专门人才的学科,对于提高当代美术设计水平和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探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

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美学、色彩学、素描、构图等,建立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平面设计、字体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影视广告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3.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外出考察、社会调研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加实践经验。

二、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贯通,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兴趣爱好,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3.学以致用:注重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问题能力。

三、实践环节:1.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锻炼专业技能。

2.比赛和展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展览,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加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机会。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增加对艺术设计行业的认识。

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同时也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2.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挑战自我,创造出具有独特创意的作品。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修养,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艺术才华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发展中。

结论: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创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实践环节以及全面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才能够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

希望本文提出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为相关学校和专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艺术设计专硕教学培养模式创新探索-文档资料

艺术设计专硕教学培养模式创新探索-文档资料

艺术设计专硕教学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一、我国艺术设计专硕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一)高校没有明确的办学定位,艺术设计学科专业所学的方向较少由于社会对艺术设计专硕学生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所以艺术设计专业改变了以往由美术院校所开设的情况,现在一般综合性的院校也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然而,这些综合性的院校却仅仅负责招生,没有对此专业进行充分的规划,并且综合性院校所招生的艺术设计类的硕士也仅是为了追求学历,所以,他们难以真正的深入到艺术设计专业之中。

面对我国如此不堪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德国的盖尔哈特?马蒂亚斯教授曾经这样说过:“中国的艺术设计院校就像是一家私营企业,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是企业中生产出来的一批批质量很差的产品,而这些质量差的产品数量又是如此的庞大,这些学生在社会上已经一无用处,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他们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了。

”的确如此,由于办学定位的不明确,大多数高校中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化的需求了。

用同一个模子雕刻出来的一定是同样的学生,而艺术设计是多样化的,社会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不能千篇一律。

(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难以达到综合性教学的目的模仿不能成功,也难以超越。

不同高校所使用的教学计划不能相同,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所使用的教学计划也不能相同。

而中国高校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根据自身的实际问题而千篇一律的进行模仿,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自身的个性,难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除此之外,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分类过于细化,教学内容过于守旧,课程的结构与没有达到相应的平衡。

(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形成强壮的师资队伍我国高校的教师门槛较高,这就使得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难以在高校中任职;此外,高校中也相应的缺乏教师激励措施,没有简历相对完善的教师激励制度。

虽然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不乏其数,但是这些教师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且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之下,一些教师为了增加自身的收入,将教学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这也就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前言以本专业人才培养对接区域市场用人需求为切入点,重点加强艺术设计产品、工艺产品、漆器产品制作技能训练和非遗文化传承教育。

以育人为本,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强调师徒传带实践教学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

1.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传承发扬非遗文化。

本专业培养服务于粤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匠心文化的应用型非遗传承人才。

借鉴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本专业与高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加速专业建设。

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的同时承担起传承发扬非遗文化的使命。

2.以市场需求为基本依据,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将满足工艺品市场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本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积极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岗位进行培养的机制,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在设备、师资、课程开发上注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支持,实施“校企共建、校企联动”的课程体系。

3.以工作室教学辅助资源为依托,努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应充分利用工作室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合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项目教学需要、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以学生为主体,逐渐形成“师—徒”工艺作坊制的教学模式。

本专业的教学遵循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充分利用我校工作坊的教学条件,逐渐形成“师—徒”工艺作坊制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从入学就养成“跟着师傅学本领”观念,培养学生“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和积累过程,同时也经历“从完成简单工艺制作流程到完成复杂工艺制作流程”的能力发展过程。

全面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市场竞争力。

信息融合时代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策略

信息融合时代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策略

信息融合时代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信息融合时代对艺术设计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艺术设计类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创新的思维和审美能力,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融合能力。

为了培养适应信息融合时代的艺术设计类人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加强跨学科培养。

信息融合时代的艺术设计类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将艺术设计与信息技术、人文科学等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引入跨学科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

信息融合时代的艺术设计类人才需要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学校也可以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项目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注重创新思维培养。

信息融合时代的艺术设计类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的思维和能力,能够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意。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可以通过组织创意竞赛、设计展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信息融合时代的艺术设计类人才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能够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环境。

学校可以开设国际化的课程,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艺术设计理念和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实习,提供他们了解国际艺术设计发展动态的机会。

为了培养适应信息融合时代的艺术设计类人才,我们需要加强跨学科培养,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注重创新思维培养,以及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这些策略将有助于培养出既具备艺术设计能力又懂得信息技术应用的人才,为信息融合时代的艺术设计事业做出贡献。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屍血勲4*t宅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陆俞志摘要: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强、应用程度高的教育模式。

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校企合作进行教学实践已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者的共识,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该文从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形式创新、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应用、课程创新设置四个方面,论述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问题。

关键词: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主要体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以顺应国家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

它区别于一般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的教育,也有别于本科院校教育。

艺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与应用 型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创建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教育保障。

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学创新的关键体现在教师的专业性上,在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应是多维的,其可以根据具体课程的教学情况创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引入实际项目的应用合作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学内在的组织与合作关系。

首先,年轻教师是充满激情与创造力的教学群体,但由于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不足,所以高校首先要注重增强年轻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道德素质教育。

这些都是年轻教师应该拥有的基本能力和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条件。

为了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艺术设计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除了常规的岗前培训、观摩学习,还可以开展教研室之间的互相学习活动,以及利用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的言传身教。

其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二,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聘请本领域的教学专家或知名企业的导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第三,加强教师的授课技能,可以不定期开设授课经验讲座、举办青年教师授课技能竞赛等。

以科技创新促进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以科技创新促进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以科技创新促进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在时代的浪潮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

社会进步依赖于科技的创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必须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笔者借本文以科技创新促进艺术设计创新为角度,对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进行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标签:科技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0 前言创新意识对于艺术设计来说是重中之重。

而在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应以当下经济发展的要求为纲要,以科技发展的趋势为参考,以创新思维为主,以实践能力为重,制订出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进而为培养出促进社会发展,提升人才应用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笔者在下文将对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1 当下的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由于艺术类院校在招生与培养人才方面的准备时间较长,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都处于初级阶段。

集中来看,艺术人才的培养目前具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艺术人才培养时,其接受的课程与当下社会所需要的才能不相适应。

考虑到艺术人才的专业性,当前我国艺术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细节繁琐,讲解过于细化。

但每个专业课所占的时间又不够多,讲解面太广,而讲解程度不够深入。

学生在求学时可以有着广泛的了解,却缺少了专一的精度。

所以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存在差异,内容了解多,但知识浅,达不到社会上对艺术类人才的要求;其次,学生掌握的技能与社会上应用的热门技能存在脱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过于强调课程体系的绝对遵循,无视或者忽视了当下社会需求。

强调学生对经典作品与技巧的掌握,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

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把大量学习时间放在了技法与形式上,让学生对艺术设计的理解不足,桎梏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就造成了脱节;第三,教学资源与培养能力间的差距。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与体制问题,很多艺术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还是坚持着传统模式,没有真正进入到素质教育中来。

高校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研究
( ) 一 改革传 统的教学 模式 , 培养创新观 念和实践 能力
传 统课 堂 的教 与学只注重 知识 的定式 思维 , 并没有提 高到对 知

我 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才培养模 式 的形式 是一定的理论 和教 育思想形成 的教育本质
的反映 。 时 间快 速 膨胀 式 的艺术专业 扩招 , 短 带来 的是 一系列 教育 的尴尬 , 这种 尴尬 反映 在艺术 设计 专业 人才培 养模 式 上有多方面原 因和 矛盾性 。
文摩 佳 江 韶 华 ( 阳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与 设计 学 院 沈

摘 要 : 随着 社会进 步、 技的不 断发展 , 伴 科 传统 的艺术 设计 教育呈 现出一些 弊病 。本课题 基 于国家提 出培 养
创新型 人才 的国策 , 针对 教学 模式 、 课程 结构 设置、 师 队伍 建设 等提 出一系列教 育改 革措施 , 教 目的在 于研究
由于各种原 因, 在大多数 院校 中, 传统的课程体 系大多依据 工艺 美 术和造 型艺术 转化 过来 的教 学模 式设 定 , 段及 目标 上又有相 当 手 大的局 限, 普遍 是重 视技 能训练 、 l 忽视 理论 基础 和 人文 知识在 技艺 培 养中的作 用, 各课 程之间彼 此孤立 , 少有机联 系。 缺
识的创新能力的要求改革应该从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培养自主创新能
力两个方 面入手 , 而培养 自主创 新的能 力, 则是现 代艺术设计 教育 的 核 心 内容 。 造性 思维 是 一种 具有创新 意 义 的思维 活动 , 师的教 创 教
( ) 一 人才培养 目标 不够清晰 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德、 体全面发展 智、 的高级艺术设计专门人才。 前大多艺术设计专业培, 加大思

论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

论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

论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前言艺术设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学追求,更是追求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然而,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在许多方面仍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教育模式单一、学科结合程度不够等,导致学生过于重视技巧和成品而忽视了艺术设计的核心及其实践价值。

本文将探讨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教育模式单一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中,通常采用“传师授业”、“理论+实践”等单一的教学模式。

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但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重要素质的培养,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学科结合程度不够艺术设计教育在过去通常将视觉和表现手段作为其核心,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只注重了单一学科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互补。

这种单一的学科传统造成了艺术设计人才的单一化,导致设计人才的专业能力单纯,难以满足新时代对设计人才多学科、全面、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艺术设计教育创新的方法建立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定制一系列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教学项目,提供不同水平的教育课程。

在教学内容、教材、教法、教器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创新,并且将各个学科进行合理的整合,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中,通常注重学生强化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核心素质之一。

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设计比赛和展览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自主,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强化教育艺术设计教育一直以来都应该以实践教育为重点,要求学生在真实场景下,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社会生活中。

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性教育,让学生接触和处理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与理论、技能与创新之间的联系。

结语在现代社会中,艺术设计教育已成为一项服务于人类的重要学科。

艺术设计专业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艺术设计专业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根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调查结果可知,职业技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较为薄弱,失业和转业的比率也逐年增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不认可,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

传统的职业技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都没有体现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其今后的就业和创业。

要从根源上改变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问题,就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用人单位标准和社会期望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二、校企合作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媒体等艺术类单位从事教学、编辑和其他工作的专业人才。

由此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来自用人单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要明确用人单位的需求。

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在合作中发挥双方优势来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教学资源优化,是目前国内各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变得更加明确,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反馈来规划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向,也可以借助企业合作平台来优化教学资源;企业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满足自身的人才聘请需要,还可以通过和学校合作来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

总之,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最受益的则是学生,因为它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和创业难的实际问题。

三、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时代感知和文化品位,这需要实际工作环境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

校企合作平台可以提供创业园区、创新工作室、实训基地、实习单位等形式的创新创业培养教学场景和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在校期间的锻炼机会。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艺术设计行业也日益受到重视。

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

在当今时代,创新思维已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也应该重视和强化创新思维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探讨如何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落实创新思维教育,从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创新思维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和跨界合作日益增多,传统的艺术设计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来引领和颠覆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具备更好的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能力。

二、创新思维教育的方式和方法1.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引入更多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包括 design thinking、跨界合作、数字艺术等。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多元化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实践教学艺术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可以开设更多的实践课程,包括实践操作、设计比赛、实习实训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趋势和发展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 跨学科的合作艺术设计领域需要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相结合,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引入跨学科的合作。

比如与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人文学科等进行合作,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从而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跨学科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

4. 创新思维的课程设置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为学生设置一些创新思维的课程,比如创意设计、思维导图、艺术创新实践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跨界创新的能力。

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新的创意概念。
济 , 一 方 面 学 生 的 设 计 产 品 为 企 业 采 用 , 能 产 生 一 另 还
定 的 经 济 效 益 。 包 豪 斯 作 为 现 代 艺 术 设 计 教 育 的 先 F
驱 ,其 所 发 展 起 来 的 艺 术 设 计 教 育 理 念 实 际 上 也 代 表 r现 代 艺 术 设 计 教 育 的 精 髓 。 但 这一 精髓 在 我 国 艺术设 计 教 育 中却 没有 引 起 足够 的重视 。 目前 我 国 大 多 数 高 职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的 课 程 体 系 摹 本 沿袭 了艺术 设计 理论 + 图技能+ 计 软件 学 习的模 式 ; 绘 设 教 学 组 织 上 基 本 是 课 堂 讲 授 + 计 技 能 实 训 :在 评 价 方 设 式 大 多 选 取 的 是 理 论 考 试 + 项 技 能 实 操 。这 种 培 养 模 式 单 难 以 体 现 艺 术 设 计 专业 教 育 的 特 殊 性 , 难 以 培 养 学 生 的 也 没 汁 创 新 能 力 , 因 此 很 多 学 生 尽 管 学 习 了 足 够 的 理 论 知 识 , 对 设 计 实 践 能 力 的 提 高 并 没 有 明 显 的 帮 助 : 通 过 但 虽 『 l 训 课 程 掌 握 了相 应 的 职 业 技 能 , 却 难 以 在 具 体 的 工 实 但 作 情 境 中转 化 。 多 数 学 生 毕 业 之 后 只 能 说 是 一 个 设 计 大 r 具 的操 作 者 , 不 能 成 为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设 计 者 。 要 改 变 这 而
( 务 ) 如 “ 告 设 计 与 制 作 ” 门 课 程 通 过 项 目设 计 服 广 这 为 “ 外 广 告 设 计 与 制 作 ”, 报 纸 、 志 广 告 设 汁 与 制 厂| “ 杂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面 临 着 理 论 和 实 践 环 节 不 断 完 善 的过 程 。 艺 术 设 计 教 学 体 系 不 成 熟 是 公认 的 事 实 , 还 处于 摸 着 石 头 过 河 的 现 状 。 目前 我 国 的 艺术设计教 育以高速 的方式发展 着 , 据 有 关 资料 统 计 表 明 , 在 我 国 开 设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的院 校从 l 9 9 8 年的 l 0 0 多所, 发 展 到 目前 的7 0 0 余所。 与 不 断 攀升 的 招 生 热 潮 相 比 , 艺 术设 计 人 才 的 就 业 现 状 却 不 容 乐 观 。 针 对此种现 状 , 培 养合 格的 、 符 合社 会 需 求 的应用型艺术 设计人 才显得尤其 重要。 笔
问题 。
2 . 1 专业 基 础 课与 专业 设 计课 缺少 联 系 艺 术 设 计 院 校 的 专 业 基 础 课 教 学 的 内 容和 方 法 应 该 围绕 专 业 设 计 课 的 特 点 来 组 织进行 , 把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造 性 与 开 发 3 艺术设计人才培 养方法的创新 性作为教学体 系和 内容的重要 点。 学 院 必 创新 是 艺术设计 的根本 , 创新需 要 灵 须 清晰 的 知 道 自 己培 养 目标 的 针 对 性 。 培 感 , 而 灵 感 又 源于 生 活 , 我 们 每 个人 都 有 不 但 并 不 是 有 了 经 历就 有 了 与 市场 经济建 设 的 密切 关 系 , 然 而 当我 们 审 养具 有 创 新 思 维 能 力 , 能 运 用 满 足 现 代 社 同的 生 活 经 历 , 视 艺 术 设计 教 育发 展 历程 和 现状 的 时候 , 发 会 需 求 的 设 计 手 段 为 客 户 提 供 满 意 的 服 创 作 灵 感 和 创 造 能 力 由于 人 们 智 力 开 发 接 受 专 业 教 育的 程 度 不 同 , 反映 在 现 或 许是 因 为专 业 发展 速 度过 快 , 社 会需 求 务 , 并具 有 一 定 专 业 素 养 的 设 计 人 才 是 其 的 不 同 、 因此 , 专 业 基础 课 教 程 应 该 切 合 创 造 能 力 上 必 然差 别 也 很 大 。 社会 发 展 不 太 急迫 , 其 学 科 建 设 并 未 走 上 规 范 化 的 道 培养 目标 。 对 学 生 进 行 有 针 对 性 时 在 提 醒 着 我 们 , 怎 样 去 培 养 艺 术 设 计 人 路。 培 养 出 合格 的 、 满 足 市 场 需 求 的 应 用 型 专 业设 计 课 程 特 点 , 艺 术 设 计人 才是 关 键 点 ; 培 养什 么样 的艺 术 的 专 业 设 计 方 面 的 训 练 , 专 业 技 能 表 现 与 才 , 如 何 因 材 施 教 最 大 程 度地 挖 掘 学 生 的 如 何 培 养学 生 的 创 造 力 , 如何 培 设计人才, 怎样 培 养 出满 足 社会 发展 需 求 的 创 意 同 等 重 要 。 而 目 前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在 基 潜 在 智 能 , 是 应 用 型 艺术设 计 人 才 , 成 为 当今 艺 术设 计 教 础 课程 的 教 学 与 训 练 中 , 技 法 表 现 能 力 的 养 出 大 量 满 足 市场 需 求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 学 体 系 中的 重 要 研 究 课 题 。 好差 往 往 是 教 师 用来 评 价 一 个 学 生 水 平 的 作 为 一 名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教 师 必 须努 力去 研 随 着 东西 方 文 化 交 流 的 进 一 步 深 入 和 标准 , 这 样 就 造 成 了在 专业 课 的教 学 中 , 普 究 的 课 题 。 3. 1专 业设 置注重 以市场 需 求为导 向 , 凸显 全球 经济的快速 发展 , 艺 术 设 计 人 才 的 社 遍 存 在 重 表 现 技 法 轻 创 意 的 现 象 。 “ 应 用” 特 色 会需 求量会越来 越大 。 当今 中 国 艺 术 设 计 2 . 2 学生 动手 实 习操 作太 少 调查 显示 , 湖 北 省 二 十 几 所 艺 术 院 校 艺 术设计 院校在设 置专 业时 , 应 通 过 教 育 面 临 着 极 大 的 挑 战 与机 遇 , 艺 术 设 计 走 出去 、 请进 来” 的 调 研 活 动 和 组 织 教 育作 为现 代 教 育 中 一 门 特 殊 的 综 合 型 学 中 的 师 生 比 及 不 平 衡 , 有 的 院 校 师 生 比 为 开 展 “ 专业设置诊断会 ” 等方式 , 力 求 使 专 业 发 科, 在 国民 经 济 发展 、 意识导向、 文化观念 、 l : 1 5 , 有的院校 为l : 6 . 5 2 。 师生比越大 , 学 “ 极 力 生 活方式等方面 占据着极其 重要的地 位 , 生 接 触 教 师 的 时 间就 越 少 。 加 之 艺 术 设 计 展 的 定 位 紧 扣 经 济 发 展 和 社 会 需 求 , 应 用 特 色 。 发 挥 着 强 大 的作 用 。 西 方 国 家( 如美国) 早已 院校的财 力有限 , 实 训 的 场 地 和 设 施 设 备 凸 显 “ “ 它 山之 石 , 可 以攻玉” 。 最早提出 “ 艺 凭 借其科技 与艺术设计 教育的优 势 , 在国 有限, 很 多学 生 的 实 习更 是 流 干 形式 , 走 过 的 办 学 理 念 是 包 豪 斯 在 际 市 场 中站 稳 脚 跟 , 其 文 化 设 计 产 品 不 断 场 。 如有 的 院 校 安排 学 生实 习 就发 一 张 实习 术与技术 相结合” 完善 “ 技艺并重” 教 学 体 向周 边 国 家渗 透 , 如 目 前 在 全 球 流 行 的 表给 学生 , 学 生 上学 时找 个 单 位盖 个 章交 给 创 办 初 期 提 出 的 。 I Ph o ne 手机 , 造 成 的 国际 化 影 响 和 经 济 价 校 方就 了事 , 形 同 虚设 。 这 种 现 状 致 使部 分 系 的 重 要 途 径 就是 重 组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课 程 值 可想而知 。 亚洲 国家 , 如 日本 、 韩 国 也 是 大学 生 在学 习期 间 , 应 知应 会 的 实践 设 计操 教 学 体 系 , 建构“ 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块 ” 结 凭 借其精湛的 工业设计 作品享誉全 球 。 因 作 技能 的熟 练 程 度 不 能 与 用 人 单位 的生 产 构 。 将 基 础 造 型 能 力 与材 料 技 术 和 制 作 工 此, 如何在新时 期根据 实际国情创新 我 国 需 求接 轨 , 导 致 很 多学 生 毕 业 即 失业 。 艺相结合 ; 将 设 计 课 题 与 实 际 生 产 技 术 相 的 艺 术 设计 人 才 培 养 方 法 与教 育 模 式 也 是 2 . 3 校企 结合 不到位 结合进 行整合训练 , 注 重 实 际 操 作 技 能 的 社 会所需 、 形势所迫 。 形 成 按 目前 , 几 乎 所 有 的 高 等 院 校 都 在 实 践 应 用 性 与 知 识 先 进 性 能 力 的 培 养 , 教学中强调 产学研 相结合培 养专业人才 , 照 社 会 实 际 应 用 需 求 进 行 实 践 教 学 的 模

民族地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民族地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又具有 民族艺术设计能力的综合型优 秀人才 。这 种培养 目标 , 要求 设计 人员对专业理论知识 、 实践操 作能力 、 创意 构思等 各方 面具备 良好 的素 质, 同时需要设计人员对民族地 区的传 统图案 、 刻、 雕 民间装饰风格 、 装饰 纹样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 以及少数 民族 人群 因风俗 习惯 、 宗教信 仰 、 群 体喜好等差异对装饰设计 的特殊需求要有充分 的了解和掌握 。民族地 区 艺术设计人 才培养 的特点是 : 既能把握现代艺术设计要求 , 又具有 民族 地 域艺术特色。因此 , 少数 民族地 区设计类人才培养 目标是 : ( ) 养 专 业 知 识 扎 实 、 践 操 作 能 力 较 强 的 综 合 型 民族 艺 术 设 计 一 培 实 人 才 在 教学 过 程 中 , 点培 养 学 生 积 极 的创 新 意 识 、 特 的 设 计 思 维 , 重 独 训 练 学 生 观察 事 物 的 能力 , 挥 他 们 的想 象 力 、 造 力 等 。还 需 要 学 生 掌 握 发 创 设 计 的 基 本要 求 和 规 律 , 悉 设 计 师 的工 作 特 性 ; 养 学 生 良好 的社 会 适 熟 培 应能力 , 学生具备持续学习 、 使 自主学习的能力 。掌握整个设计过程 中构 图 形 式 、 律法 则 、 面效 果 的组 合 方 法 , 将 这 几 个 方 面 的 共 同 点 与 相 规 画 并 互融合之处做 为重点 , 训练绘 图完整 、 效果最佳的设计能力。 ( ) 养 有 民 族 特 色 的 综 合 型 优 秀 艺 术 设 计 人 才 由 于 传 统 文 化 及 二 培 地域 的原 因, 少数 民族地区的人群对装饰设 计和风格有着 特殊的要求 , 对 这些传统文化 、 风俗知识 、 民族喜好的掌握有利 于培养综 合型艺术 设计人 才。也能更好 的适应 民族地 区的需求 , 当地 经 济和社会 的发展 服务 。 为 极性。 因此 , 在艺术人才 的培养过程 中除 了要 求学生具 有扎实 而深厚 的设 计知 ( ) 教学 内 容 方 面 , 行设 计 专业 的 核 主 干 课 程 与 民族 艺 术 课 程 二 在 实 识外 , 需 要 在 教 学 实 践 中增 加 大 量 的 有 民 族 民 间 特 色 的工 艺美 术 知 识 , 还 相加的教学模式 。民族地区 的设计专业 首先还 是强调设计 , 要求学 生有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掌握这一类知识 。所 以 , 民族 地区职 业院校艺 术设 丰富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设计能力 , 在这种培养 目标上 , 民族地 计人才 的培养既有普通院校艺术 设计类 人才培养 的共 同点 , 又有 民族地 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普通院校的教学模式 并不矛盾 。独特之处 足将 区艺术设计人才的独特之处。 大量的民族美术元素 、 传统艺术知识融 入到视觉 传达 、 内设计 、 室 环境 艺 二 、 数 民 族 地 区 培 养 艺 术 设计 类 人 才 的 思路 少 术设计等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上 , 强调艺术 设计课 程与 民族 艺术知识 的 艺术设计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 的改革 与创新重点集 中在 内地 的许 多专 交叉互补 , 使教学内容更 加丰富 , 体现较 强的少数 民族 文化艺术特色 。 业美术学院或综合性 院校 , 而对少数 民族地 区的院校尤其是职业 院校, 在 ( ) 三 在实践环节方面 , 走开放 的办学之 路 , 要 实施 “ 校企 合作 , 工学 设 计 人 才 的 培养 模 式 上 创 新 就 更 少 了 。少 数 民族 地 区 职 业 院 校 在 艺 术 设 交替 ” 的人才培养模式 , 加大实践课程 的课时量 , 为学 生创造更 多的实践 计 人 才 的培 养 模 式 上 应该 有其 它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共 同 之 处 , 也 要 锻炼 机会 , 但 把带有 民族 特色的设计项 目大量 的带到课 堂上来 , 加强学生 对 有其独特的优势 , 民族地 区宝贵 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 , 就是 深厚 的民族 文 少数 民族传统 艺术 的理解 与认识 , 让教学活动 和生产实践融为一体 , 品 产 化底蕴 , 很多可以列入人类 的非 物质文化遗 产。 民族地 区职业 院校要 充 制作 和项 目设计 、 科学研究融 为一体 , 面实现学生 学 习的知识 目标 、 全 能 分利用这一优 势, 培养大量有 民族特色 的综合型优秀艺术设计人才 , 以传 力 目 和素养 目 , 标 标 真正培养高 素质 、 高技 能的实用性技术人才 。 承、 发展 、 创新 民族文化艺术 , 国家 文化繁荣 和地 区经 济文化 发展作 出 为 ( 在教学组织方面 , 四) 采取灵活有效 的教学组织形式 , 理论教学 、 把 应有贡献。 实训教学 , 习基地 的设计实践教学 等多种教 学组织形 式进行充 分合理 实 ( ) 引 导 学 生 全 面 、 统 、 入 的 学 习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知 识 。 只 有 一 要 系 深 的整合 ,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的状态 。 全面的学 习设计专业知识 , 才能有较高 的实际设计 能力 和独特 的设计思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艺术设计市场需求,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对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首先,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艺术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在培养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发展创新思维和技能。

其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当代艺术设计往往需要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培养出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和组织跨学科项目,提供给学生更广泛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培养出更具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艺术设计行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

第三,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该通过开展研究型学习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中,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将培养出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四,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与行业的合作。

艺术设计是一个与市场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与行业密切合作。

学校可以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通过与行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培养创新能力,并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综合评价的方法。

创新能力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在思维创新、实践能力、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作品展览、研究报告、综合考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摘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信息为特征的发展时代,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人才,怎样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已成为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创新应用型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09-0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培养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

艺术设计人才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引导者,其培养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就显得具有及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1 艺术设计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1世纪,中国社会正在迅猛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经济、信息为特征的发展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社会需要培养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来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与竞争需求。

在近10年里,人们已经意识到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艺术设计与市场经济建设的密切关系,然而当我们审视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和现状的时候,发现或许是因为专业发展速度过快,社会需求太急迫,其学科建设并未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培养出合格的、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是关键点;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人才,怎样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成为当今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当今中国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艺术设计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中一门特殊的综合型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意识导向、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西方国家(如美国)早已凭借其科技与艺术设计教育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其文化设计产品不断向周边国家渗透,如目前在全球流行的iphone 手机,造成的国际化影响和经济价值可想而知。

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也是凭借其精湛的工业设计作品享誉全球。

因此,如何在新时期根据实际国情创新我国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与教育模式也是社会所需、形势所迫。

2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的现存问题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起步较晚,面临着理论和实践环节不断完善的过程。

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不成熟是公认的事实,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以高速的方式发展着,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在我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从1998年的100多所,发展到目前的700余所。

与不断攀升的招生热潮相比,艺术设计人才的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

针对此种现状,培养合格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显得尤其重要。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发现目前艺术设计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法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缺少联系艺术设计院校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该围绕专业设计课的特点来组织进行,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发性作为教学体系和内容的重要点。

学院必须清晰的知道自己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能运用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设计手段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并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设计人才是其培养目标。

因此,专业基础课教程应该切合专业设计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设计方面的训练,专业技能表现与创意同等重要。

而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中,技法表现能力的好差往往是教师用来评价一个学生水平的标准,这样就造成了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表现技法轻创意的现象。

2.2 学生动手实习操作太少调查显示,湖北省二十几所艺术院校中的师生比及不平衡,有的院校师生比为1∶15,有的院校为1∶6.52。

师生比越大,学生接触教师的时间就越少。

加之艺术设计院校的财力有限,实训的场地和设施设备有限,很多学生的实习更是流于形式,走过场。

如有的院校安排学生实习就发一张实习表给学生,学生上学时找个单位盖个章交给校方就了事,形同虚设。

这种现状致使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知应会的实践设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不能与用人单位的生产需求接轨,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即失业。

2.3 校企结合不到位目前,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在实践教学中强调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专业人才,但就市场需求和高校毕业生实际就业率来看,学校产学研相结合的育人机制仍然没有到位。

在鄂艺术院校中,有的院校开设本科专业课程80门,有的只有5门课程,专业设置不太合理。

有些企业不太重视大学生的对口实习,把前来实习的大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使用等等,从而出现了一方面艺术院校的大量毕业生不能就业;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招不到急需的人才的怪圈。

当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已成为一个政府话题和社会问题。

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种:一是有些毕业生就业要求和标准过高,不愿“下嫁”;二是实践知识和技能不到位,不符合企业的用工需求;主要是第二种类型,这一问题充分说明我国艺术设计院校的实践教学原体系太落后,亟需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3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的创新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根本,创新需要灵感,而灵感又源于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但并不是有了经历就有了创作灵感和创造能力。

由于人们智力开发的不同、接受专业教育的程度不同,反映在创造能力上必然差别也很大。

社会发展不时在提醒着我们,怎样去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如何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在智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培养出大量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努力去研究的课题。

3.1 专业设置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凸显“应用”特色艺术设计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调研活动和组织“专业设置诊断会”等方式,力求使专业发展的定位紧扣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极力凸显“应用”特色。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最早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是包豪斯在创办初期提出的。

完善“技艺并重”教学体系的重要途径就是重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构“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块”结构。

将基础造型能力与材料技术和制作工艺相结合;将设计课题与实际生产技术相结合进行整合训练,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性与知识先进性能力的培养,形成按照社会实际应用需求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课程设置进行重新整合,建立既相互联系、衔接,又有明确的个体特征的课程体系,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技艺并重”的应用型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比如把传统的“立体构成”课程,与“材料的加工与工艺”进行整合;将“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中溶入创意思维方法的概念,这样不仅使课程内容的重点清晰明了,而且可以增强学生技术意识和观点的树立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课程的综合化程度也得到了提高。

3.2 注重从“应用”角度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鼓励广大教师改变以灌输为主的传统式课堂讲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学院积极倡导专题式、案例分析式、启发激活式、讨论交流式、情景模拟式、现场观摩式等教学方法,高度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等的应用。

开设“市场调研与开发设计”社会实践课程,转变传统的课堂、教材和教师“三个中心”的堂内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外的学习统一协调起来。

艺术设计专业和与它相对应的市场和行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属于艺术学中的应用学科,强调实践应用性,它的“市场调研与开发设计”课程为学生了解行业、市场状况和市场前景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还要将市场经营的知识理念融入其中,让学生了解市场、接触消费者和商家,直接参与企业的设计实践,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并了解潜在的市场因素和社会因素,同时反过来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综合性设计实践教学,可以增强教与学的协调性、交融性和互动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立足现实社会需求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根据日本《设计艺术新闻》的调查显示,当今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设计师素质能力是“设计策划能力占30%、设计造型能力占25%、思考的综合能力占20%、协调与组织能力占12%、国际感知力占8%、电脑操作能力及其它占5%。

”这种能力组合和知识结构,向当前社会的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调整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设“市场调研与开发设计”课程是完善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和扩大大学生就业创业机遇的值得探讨的重要途径。

3.3 注重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除了改变传统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投入,让学生置身于模拟企业环境中完成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以外,还主动探索学校教育与社会、企业教育紧密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基本建设首先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原则,围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优化重组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改善学院教学基本条件。

近几年,学院先后投入教学仪器设备费近千万元,建立了80间多媒体教室,建设了三维成型实验室、模型加工室、数字化艺术与包装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新建或充实了校内外实习基地数十个。

学院的教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较好地满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需要。

实践证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艺术院校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相对的办学优势,毕业生能够受到社会的欢迎。

从2007年开始,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办学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抓住改革的契机,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先导,艺术院校必将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1] 周景崇.从课堂走向社会—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改革[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0(2):79-80.[2] 刘少雪.哪些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n].中国教育报,2007-05-09.[3] 阎占定.新时期实践教学扩展性内容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9):99-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