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段杰

合集下载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MING RI FENG SHANG57艺 术 设 计文| 张卫民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摘要: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艺术类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面对市场人才需求的上升,我国高校对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教学模式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设计类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设计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艺术设计学汇集了科学,艺术,市场等交叉性学科,具有明显的学科综合性,理论性与抽象性。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艺术类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提出新的变化,死板、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对设计类人才培养的需求。

所以,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目前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1、专业的设置随意散漫艺术设计类是目前较为热门的专业,部分专业院校或者高职院校为实现学科设计的丰富性,拓展生源的广泛性,没有依据自身的办学情况,仅仅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造成专业设置的趋同化严重,办学特色不够明显。

目前,我国高校的艺术类设计院校的办学模式大同小异,没有立足于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科设置,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以及办学后劲缺乏的问题。

2、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需要教育领导者立足于市场需求社会人才培养方向,避免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市场需求,但是普遍存在执行力缺乏的现状,导致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缺乏对市场人才需求的了解,难以制定明显的人才培养目标。

3、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传统的课程教学主要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导,在学生的被动知识积累中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课程的设置彼此孤立,缺少紧密的联系。

理论课程的设置与实践教学脱节,知识的传达与技能的提升难以实现统一。

《2024年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范文

《2024年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范文

《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高等艺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的重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当前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当前,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以专业技能和知识为主,注重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然而,这种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方面,高等艺术教育往往过于注重专业技能和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机械训练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与评价机制实践教学是高等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目前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同时,传统的评价机制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和作品成果,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等艺术教育应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强跨学科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应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实践教学的强化与评价机制的完善实践教学是高等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应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提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不断变革,行业对艺 术设计类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才流失与外流现象严重
由于国内培养模式的问题和行业需求与人才 供给的矛盾,导致艺术设计类人才流失和外 流现象严重。
02
改革目标与原则
改革目标
培养创新思维
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尝 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A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调 整和优化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
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B
C
D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作品评价、 实践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全面客观地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影响力的教 师,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 流,提升教学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强化实践能力
通过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项目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
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 能力等,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艺术设计人才。
适应市场需求
改革还需关注市场需求,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 竞争力。
实践教学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理论,忽视实践操作能 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际项目经验。
创新能力培养缺失
现有的培养模式过于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行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矛盾
行业快速发展与人才供给 不足
随着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 求日益增加,而当前的人才供给却难以满足 市场需求。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 改革方案设计 • 改革实施与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 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行改革。
教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景
当前高校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缺乏实践环节等,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
改革意义
通过改革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经济 发展和文化繁荣。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改革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
研究问题
具体来说,本研究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更新课程设置,使之更贴近市场需求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如何加强校企合作,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02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当前培养模式的问题
课程设置陈旧
当前的艺术设计类课程设置未能跟上 行业发展的步伐,导致学生所学知识 与市场需求脱节。
实践教学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偏重理论,缺乏 足够的实践机会,影响学生实际操作 能力的提升。
创新能力培养缺失
现有的培养模式缺乏对创新思维的重 视和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 。
行业参与度低
学校与业界的联系不够紧密,未能充 分利用行业资源来优化人才培养。

《2024年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范文

《2024年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范文

《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高等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面对新的社会需求和艺术发展趋势,传统的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和研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当前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目前,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过于注重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由于缺乏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此外,高等艺术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与国际艺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三、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方向:1. 强化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艺术教育中,除了传授技能和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跨学科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2. 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等艺术教育应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对接。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

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项目合作和实习实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

3. 提高国际化程度为了提高高等艺术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学校应加强与国际艺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这包括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等。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四、结论通过对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高校教育体系为未来的艺术设计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一种方法或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行业的日新月异,探讨并实践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议题。

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侧重于基础学习,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同时,教学模式也非常单一,大量的时间被用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听讲,比如上课、考试、评分。

这种教育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但往往无法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或培养创造力。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老师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到老师的制约。

此外,传统的培养模式缺乏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往往没有自己的创意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对于艺术设计行业来说必定是一大劣势。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采用了更为灵活多样化、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这种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生在专业课堂中能够通过学习各种设计软件和设计工具的使用,了解行业趋势和前沿技术的发展,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一)专业设置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设置更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不仅包括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化课程,也包括人文学科、科技研究、文化传播等多学科知识。

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二)实践能力培养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应用,注重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景,促进学生的灵活性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进行自主解决。

例如,针对学生的创新性要求,一些高校专业教师会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对特定主题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索。

同时也会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实际的案例分析、作业设计、毕业设计、大型展览等,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

(三)创新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突破单一的知识传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构建全方位的教育辅助体系。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350·文艺教研摘 要: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在当代社会具有很大的需求,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专业程度、能力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我国许多专业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和发展,造成我国专业人才出现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情况,因此必须对我国相关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教学的实际,提出当前我国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相关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改革建议综合来看,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科技、艺术、美学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和实用性,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艺术的需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艺术设计逐渐成为重点,但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阻碍了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针对现有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创新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服务。

1 当前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国相关院校在进行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问题,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专业设置缺乏严谨性艺术设计是一个极具专业性的课程,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之前必须有较为严密的课程设计,只有做好课程设计工作才能保障该专业的教学效果。

但是当前我国许多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调查,没有认识到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只是以经济利益为重点进行设置,没有综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承担该课程的能力问题,这种过于简单的课程设置意识造成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形成特色和较强的实力,而且还导致了教学后劲不足的问题。

1.2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作为高等院校,其目的就在于进行人才培养,而校方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具体措施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

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让人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相连接。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探索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探索

和 推 广 本校 特 色 的 人才 培 养模 式研 究 成 外专 业见 习和大 四实 习半 年。通过 专业见 业 的创新 意识 。整合 教学 资 - - j 和 专 业实 习 , 学 生才 会真 正把 自己的设 源 , 果, 但 大部分 独立 学 院在人 才培养 模 式上 > 通 过方 向交叉 、 选 修 必修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得
摘 要: 深 化教 学改革 , 不断提 高人 才培 养质量 , 是 高校 一直探 索的命题 , 尤其是 独立 学院对人才培养模 式的定位 口 关 系到 办学的质量 。文章 对渤海 大学文理学 院艺术设 计专业的人 才培 养模 式定位进行分析研 究 , 并将近 几年人才培养 王
模式改革中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
养 模 式 的 内容 和 创 新点
提 高设 计 岗位 需 求的基本 技 能。 第二 , 重 型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实施 主要
让 学 生在 实践 中 通 过教 学 内容 和课 程体 系改 适用 型 人才培 养 目标 , 主要 让 学生在 视 理论 与实 践紧 密结合 , 在 实践 中练 习 , 培 养 学 生 的动手 能 革来实现 , 其具体 实施措施主 掌握 艺术 设计专 业基 本知 识 、 技 能 的基 础 学 习、 重视 培养学 生适应 社会 的能力 , 要是 以课程建设为突破 口, 构 上, 掌握 艺术 设计 专业核 心 、 关键 知 识 , 要 力。 第三 , 让 学生先 当学 生、 后 当骨干, 再走 向社会 岗 建 实现 艺术设计 专 业适用 型 求学生具备 专业主修 能力。教 学模 式改革
培 养 学生掌 握现代 设计 理论 与 社会的专业竞争能力。其五 , 缺乏科 学定位 , 这不仅 制约其长久 生存 , 而 力。 第三 , 且直 接 影响其 健康 发展 。为 此 , 渤 海大 学 方法 , 具 有 开拓创 新精神 和满足 社 会发展 以改革 为动力 , 加强师资 队伍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初步尝试。

在我们首先介绍了背景情况,并提出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对传统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案。

随后,我们阐述了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并进行了效果评估。

在我们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本文进行了总结评价。

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希望能够为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传统,现行,问题,新型,构建,方案,实施,效果评估,展望,总结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逐渐显现出一定的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革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理论教育为主,鲜有实践和创新元素。

学生往往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造成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

进行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对现行模式的分析和问题的提出,可以为新型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指导。

改革方案的实施和效果评估能够帮助持续改进培养模式,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未来展望和总结评价。

1.2 问题提出在传统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传统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缺乏实操经验,难以胜任现代艺术设计行业的高要求。

传统模式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真正了解行业实际需求,无法紧跟市场发展趋势。

传统模式下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影响了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在全球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民办高校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仍然存在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层次不科学,实践教学分布不均,没有很好的与市场接轨,因此,在艺术专业院校中,加大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尤为重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设计审美的不断提高,企业对高精尖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民办高校需加大转型力度,精准定位、明确方向,制定以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设置为标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创造高效有利教学条件以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类别体系来完善教学体系。

【关键词】人才培养;转型;校企合作一、精准定位、明确方向新时代的发展下,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部要求设置改革高校制度,高等院校的办学需要进一步转型,精准定位、明确方向,制定以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设置为标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创造高效有利教学条件以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类别体系来完善教学体系。

民办高校作为中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断的转型,建立现代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行高校分类管理。

由一开始研究型大学转为现在的应用型技术型大学。

尤其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一定要精准定位,艺术设计人才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的创新型知识。

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实践比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要抓准自己的定位,在培养艺术设计类以创新能力提升中以应用性人才为培养方向,丰富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创新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完善学生的实习情况,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于高校在当今社会上的运行与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前提下,我们应围绕“以构建适应市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前提,以课程的建设为改革关键,以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为主要步骤,强化我们的专业教学管理体系,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设计人才为主要目标,建立一支强大而又可靠的专业师资队伍”。

以竞赛项目为驱动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以竞赛项目为驱动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以竞赛项目为驱动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竞赛项目为驱动,将竞赛项目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和培养创新人才。

以竞赛项目为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是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的重点建设内容,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基于培养创新人才的背景,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竞赛的现状、研究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得出了以竞赛项目为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与意义。

关键词:竞赛项目;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基金项目:黑龙江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重点课题,‘基于人才培养向导的“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GJB1422226)研究成果。

引言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传授课堂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以竞赛项目为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存在教学改革力度和师资力量不足、改革体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面对创新人才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以竞赛项目为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项目,培养学生社会竞争意识,有利于进一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

1.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竞赛的现状1.1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内容不完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较为空泛,未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因此,在一些高校中没有完全摆脱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高校的教学计划中,理论知识占比大,实践环节较少,导致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高校教学形式单一,对学生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学生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未得到有效锻炼。

1.2竞赛平台感召力较弱,作品实用性转化难度大当前一些竞赛的举办单位大多是地方企业、行业协会等,未能与专业高校合作,竞赛平台的专业性遭到了质疑。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发布时间:2022-11-04T08:59:42.82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3期第7月作者:段成瑞[导读] 艺术设计类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进入高教的教学改革任务中,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合理规划与改变尽快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段成瑞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关键词:艺术设计、应用型、教学改革、互联网教学摘要:艺术设计类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进入高教的教学改革任务中,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合理规划与改变尽快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下是本人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分析,网络快速发展与普及的今天我们的课堂应该更多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优化,并应提高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从而增加学生的创新性、独立性,使其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部分高校依据社会需求,将原有的研究型人才培养转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上来。

转型是事物存在的范式的转变,从一个范式转向另一个范式。

转型是确定目标方向的一个动态发展的优化过程。

[2]所以转型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之路,近些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商品设计的大量创新使得设计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设计师成为一个时代前沿的热门行业。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来说与时俱进更加符合这个专业的时代特性与发展特征。

一、校企联合模式的应用型培养多年的教学中总会碰到很多毕业生抱怨进入社会工作后,在校期间所学专业无法在工作中应用。

教学与应用脱节是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的问题,首先这个问题的出现在于我们原有的培养方向是研究型人才培养,而显然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是直接进入应用型岗位进行工作。

其次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我们的教学大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是提前制定,并根据社会多年沉淀反馈得来的,但这个中间出现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时代发展迅速,并延续着之前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方向在运行。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国外现状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他们的教育体系成熟,教学方法多样, 强调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国外的高校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 会。
当前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培养目标不明确
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高校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盲目性,缺乏对 市场需求和学科特点的深入研究,导致培养 出来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
改革的具体措施
02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评价体系等方法,实
现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改革的效果
03
经过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艺术设计类人
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在改革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 一步探讨和细化。
实施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开展创新性实验、学科竞赛、科研项 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 力。
04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实施保障
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培训机制
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 素养。
加强教师实践经验积累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或社会实践,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 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提升
在团队项目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 他人合作、沟通和协调,团队合作 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学生的 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情况
教学能力提升
通过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教师的教 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行业经验提升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改革实践研究一、引言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它涉及到美学、审美、创造力、设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这些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

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需要对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实践研究,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传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1. 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设计能力等非常重要的素质。

它无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2. 缺乏实践评价艺术设计类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能力不足的情况。

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学习方式等都是不同的,但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往往只是一刀切的评价标准,缺乏对每个学生个性化的评价。

三、改革实践研究的思路1. 多维度评价为了解决传统评价模式中只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入多维度评价,包括平时作业、实习成绩、设计作品评价等,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例如增加实习环节或者实践性课程,实践成果可以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3. 个性化评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评价,让评价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2. 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包括增加实习环节、实践性课程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实践效果评估在改革实践研究实施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情况、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学生满意度等。

六、结语通过对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改革实践研究,可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对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改革实践研究近年来,艺术设计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不协调、应用能力匮乏等。

为了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艺术设计人才,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质量评价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培养目标的明确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之前,学校需要先明确培养目标。

艺术设计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设计方法、实践经验和创意思维等。

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需要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明确岗位职责以及岗位所需的能力、技能和素质。

二、灵活的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与传统的课程设置相比,艺术设计类课程更需要灵活性。

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和市场需求。

为此,学校可以采用个性化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课程安排和教学辅导,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

三、实践环节设置艺术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践机会的提供是不可或缺的。

学校可以加强与外部艺术设计企业的联系,提供更多实践教育机会,为学生打造更加逼真的实践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个性化评价模式传统的评价模式往往过于单一,缺乏个性化的评价手段。

在艺术设计人才的评价中,应该采用针对性较强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个性化素质和岗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学校也应该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支持和指导。

总之,在改革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时,学校应该注重培养目标的明确、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实践环节的设置,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支持和指导。

深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改革探索

深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改革探索

Probe into the Reform of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l of'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and Study' for Artistic Design Major in Vocational Colleges 作者: 季琳琳 Lin-lin
出版物刊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 2010年 第4期
主题词: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合作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探
索;Model;Reform;Study;Practice;Combination;Colleges;Major;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团队建设;实训室;教育领域;基础条件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努力以'专业和企业'为主体,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专业实训室'的实训设施和师资团队建设为基础条件,以开展校企合作实践项目为切入口,以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为着力点,采取积极举措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长效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段杰
发表时间:2018-03-20T16:22:58.1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作者:段杰
[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众的艺术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社会生产,还是民居生活,两者对艺术设计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09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众的艺术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社会生产,还是民居生活,两者对艺术设计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

但是我国当前的艺术设计类教育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艺术设计类人才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很难满足现在民众的艺术需求,因此,有关单位要加大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改革力度,为社会提供创新型艺术人才。

本文主要对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深入分析,为艺术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改革
艺术设计在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如:人文、土木、美学等,具体应用会覆盖各行各业,如:服装、建筑、装饰等,是文化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在现代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人们获得信息途径越来越多,对艺术理念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突破,个性化已经成为用户对艺术设计的主流需求,但是现在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却很难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严重阻碍了艺术设计现代化的前进。

因此,对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1.1个性化的审美理念
艺术设计是依靠作者的设计语言将用户的审美需求表现出来的过程。

但是每个用户的审美理念都是不一样,因此,每个产品都是具有个性化的,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者要有着深厚的设计知识与个性化的审美理念,可以准确的捕捉到不同用户的不同审美的特点,设计出最完美的产品[1]。

1.2多样化的创新思维
艺术设计具有原创性,这就要求设计者要有多样化的创新思维,而不是一味的模仿抄袭他人。

在艺术设计中创新的涵盖范围很广,可以是产品视觉上的造型、色彩、结构等,创新思维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需要设计者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丰富自己的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2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课程问题
由于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在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教学中,一定要有严谨的课程设置,以及丰富细致的课程内容,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教学效果达到理想要求。

但是在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中,不重视课程设置,或者只以经济利益为课程重点,造成课程设置不全面、不严谨、甚至脱离实际,这种太过简单的课程设置造成学习者的知识不够丰富。

而且,还有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没有自己的特色,盲目跟风,造成学生学习的艺术理念也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新思维。

最后,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高校的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课程设置的结构不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的逻辑顺序[2],致使学生很难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艺术设计体系,由于教学忽视实践,使得学生在进入工作以后,难以理解用户的想法,很容易失去信心。

2.2教学目标问题
学校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上一定要有准确的定位,要站在市场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高校目前的教学目标虽然考虑到了社会的需要,但是由于学校与社会之间具有一定的隔阂[3],致使在教学目标的执行上力度不大,很多教学目标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目标上,造成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有所差距。

2.3教学方法落后
先进的教学方法与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校效率,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然而,现在的艺术设计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古板,很多老师只重视教材内容,在课堂上也是以老师讲解为主,没有调动起学生的主体性,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成果差,学习学习兴趣不高。

3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策
3.1培养人才要以市场为基准
高校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时要走进社会,以市场需要为基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保证教学课程等设置符合社会主流,让艺术设计类人才更好地位市场服务。

学校的老师、领导要积极地与社会企业接触,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并进行总结统计,还有对已经毕业进入工作的学生进行调查,不断探索市场的变化,找准教学目标的定位。

3.2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着只重视教学结果,忽略教学过程的问题,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作为独立的主体来参与的,没有互动,通常是老师在课堂上教课,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上交,老师通过期末考试来评定成绩,可以说除了上课之外,老师和学生没有过多的接触,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在艺术设计上整体理念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秉承重视过程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不仅要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还要就社会上艺术设计前沿信息与学生交流,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4]。

同时,学校也要对课程改革,去掉无用的课程,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与老师更好的交流,鼓励师生互动。

在期末的成绩考评中,不要一味以考试成绩为基准,还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绩加以综合的评定,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加实践。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设计理念与技巧,而且能够逐步地掌握市场动向,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3.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的具体表现,因此,对教学方法也要进行改革,第一,让学生和老师重视实习过程,学校要尽可能安排学生参加实习,让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提高设计能力,而且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艺术设计工作的困难与魅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态调整能
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改变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引进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重视团队合作。

要推行小组教学,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艺术设计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4拓展学生视野
学生的人文知识对其艺术设计的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校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要通过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性与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用现代化的艺术产品或设计手段表现出自己的内在意义。

艺术无国界,国际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5],在艺术设计的市场需要也逐渐与国际接轨。

因此,在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上,学校也要重视国际化,及时了解国际的审美趋势,拓展学生对异域文化的认识深度,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加强对外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多去创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对设计人才的创新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要考量到产品的原创性。

传统的艺术设计人才教育模式中,习惯让学习者通过模仿来培养自己的设计思维,很大程度上造成设计人才艺术思维的僵化。

因此,有关单位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要有大局观,在教学要鼓励学习者培养自己的艺术思维,然后再通过实践让学习者不断改进艺术设计理念,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的创新型艺术设计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志鸿.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J].艺术科技,2017,30(1):374.
[2]刘夕榕.新时期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6):163-164.
[3]刘倩.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4):350.
[4]谢海涛.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与现代化,2010,(1):42-45.
[5]姜怡.高职类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刍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1):221,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