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于2007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向社会输送400 余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现有在校生400余名。
本专业经过13年的不断探索,为适应社会经济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遵循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要求,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初步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疾病控制、卫生防疫、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卫生事业管理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按照“加强实践、突出特色”的思路,不断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培养方案。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如下: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培养方案,构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通过每年的专业实习检查和学生座谈,结合各实习单位的建议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参照《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课程要求,制定符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并不断完善。经过培养计划的修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行业特色更加突出。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使学生建构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任教师开展了“整合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如《环境卫生学》课程将原有四个分散的与水质检测相关的实验,整合为一个设计性实验,由学生事前做好实验设计,利用两天时间完成从水样采集到水质分析和消毒的全过程实验,将片段式的知识点融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将乳类粗脂肪、蛋白质含量测定及其卫生质量检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系统性掌握乳类的卫生质量及营养价值检测方法及相关指标的国家标准。
2.强化课外科研活动
本专业在教学中,注意强调学生初步科研思维的培养,在实验教学和课外实践的基础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计划,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并通过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活动,鼓励学生团队自主选题,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实验方法设计和自主开展研究工作,强调“研究过程”,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3.加强毕业论文管理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工作占据了整个第十学期的课时,是学生毕业前对其所学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论文工作可以充分反映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学生依据创新思路,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索文献资料,结合实际,研究、设计工作方案,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论文进行录入、排版,达到规范要求,实现综合训练,锻炼了学生文献检索、实验和实践能力、数据分析、组织材料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独立思考等综合能力。
4.实习基地建设
我校预防医学系积极与各疾控中心合作,建设了一批专业门类齐全、特色突出的生产实习教学基地。通过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目前本专业已建立14个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
本专业开展了“面向基层的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质量评价与监控”的教学改革,制定了预防医学专业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和实习手册,明确了“以实践需求和职业技能为导向,区别于传统的以科学为导向,解决‘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的突出问题”的培养理念。这些改革措施一方面提高了实习基地带教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各项专业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始终坚持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实施SPSS统计软件混合式教学改革
我校预防医学系率先在本科生中开展SPSS统计软件教学,建立了8个SPSS
统计软件教学机房,可同时满足240名学生的教学,并分别于2008年和2015年主编了《SPSS14.0实验操作教程》和《SPSS统计分析应用教程》等两本实验教材;目前正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制作SPSS的慕课。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改革,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2.开展PBL教学和桌面推演训练
在《环境卫生学》理论教学中,将水环境的教学由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改为了PBL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在《专业技能强化训练》中,与实际工作相对接,开展了以实际案例为例的桌面推演训练,帮助学生更快融入实习,确保了实习质量。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施效果说明
专业培养模式经过运行,期间不断改革与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特色鲜明,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经过十余年专业建设,预防医学学科综合实力和特色优势有了一定的发展,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被评为学校重点学科,《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被评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全科理念指导下的免费医学生卫生公共课程改革与实践”、“基层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实习质量控制研究与实践”获赣南医学院第八批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竞争优势明显
通过以上措施,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环节明显加强,学生实训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专业培养培养出了一批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
1、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三年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3.24%(2015年)、81.05%(2016年)、90%(2017年),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就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由于自身综合能力突出,已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在各行各业的表现也十分出色。例如:07预防医学专业廖述涛毕业后进入奉新县疾控中心慢病防治科工作,因工作出色已升职为科长;05预防医学专业陈伟,现就职于珠海市慢病防治中心,工作业绩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