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行业背景及需求分析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件的出台,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确立,宝鸡市“关于加快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眉县关于引进高端技术产业,兴建信息化产业园区五年规划蓝图的绘制,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学历教育提供的人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陕西省2011年计算机职位需求3万多个。伴随我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数千人。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我县信息产业建设,我校将重点建设计算机专业,培养大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以应对人力资源岗位空缺的不利局面。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构建“校企对接、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推行并完善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两年建设期内,主要完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同时,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实践应用特色,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行业资格准入政策,实施毕业生的“一书多证”制度,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成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紧密,具有鲜明中职特色的示范专业。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加强校本教材、实训教材开发,建设核心课程2门,特色课程2门。完成相关实习实训教材编写。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在已有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跟踪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网络实验室和教学环境条件的建设,加强课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到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利用2年时间,培养出1名平面设计和1名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4名核心骨干教师7名双师型教师、4名兼职教师。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分析学校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将以巩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为主,引进高水平人才为辅的策略,同时聘请本专业优秀的校外兼课教师。将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放在专业办学的首位,树立“专业办学,师资为先”的理念。力争组建一支专兼职的专业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专业方向明确、中青骨干为主、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校内专任师资队伍。同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逐年派遣师资到产学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调研或技术实践,或参加专业性的技术研讨会,或参加技术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力

度,使双师型的教师占教师数的85%以上。

(四)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计算机应用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科,因此,实现教学目标,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实践教学环境和资源。

针对行业需求及培养目标,建设专业化强、与企业对接性高、软硬件性能优越的实习实训室。两年建设期内,搭建OA学生学习管理系统,升级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建成平面广告制作实训室。

实训基地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以作业流程为导向,按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顶岗实习四个层次建设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实践性、顶岗实习性、技术服务性。

(五)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聘请4名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过程管理,派12名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学习、锻炼。引企入校,合作创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各1个、新建1个Bpo外包项目定向班,共同完善“校企对接、能力本位”的工学结合培养方案,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将根据企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采用“校企对接、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并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即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按照计算机专业岗位群的需要,确定从事行业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再由学校组织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以企业用人需求及岗位设置为依据,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研究,将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直接过渡到学校招生工作中来,让招生与招工有效衔接。并将企业对员工的前期培养内容引入课堂,形成教学课堂与企业岗前培训的融合。让学生真正能够实现“进校有门、毕业有岗”,最终形成“校企对接、能力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以“适用、够用、实用”的原则制定课程标准,设置职业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三大类课程,并突出以“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使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课比例达到60%以上。

针对本专业就业所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制定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标准。确定学习领域的重点课程,最终落实到专业技能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单元设计。

依据以“校企对接、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发重点课程,建立突出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学期授课计划、课件、教案、习题,规范重点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网络技术方向选取《企业网组建》做为核心课程建设。平面设计方向选取《平面设计》做为核心课程建设。

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市场的要求,本专业将联合企业规划BPO技能训练指导方案、开发作业指导书,建设办公自动化、广告设计、VI创作指南、综合布线技训等特色课程。形成独有的课程体系及训练项目。

特色课程的建设将首先由专业骨干教师及企业人员共同论证,设立课程标准,培养目标,实训案例。然后由专业组骨干教师参与教学单元的系统设计,在设计中将体现“任务驱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