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7世纪
17世纪英国文学的特点与群体形态

17世纪英国文学的特点与群体形态17世纪是英国文学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诗歌和戏剧为主,而且主要的创作群体是贵族和富商。
在这个时期,英国文学厚重而且充满文化自信,与此同时,17世纪的文学也是受政治、宗教、哲学等因素影响很大的一个时期。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7世纪英国文学的特点与群体形态。
一.严格的诗歌规范与17世纪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的诗歌表现得更加严谨、精细。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约翰·米尔顿就是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的。
米尔顿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失乐园》等作品具有深刻的叙事技巧和诗歌形式,而且在文学创作上对规范和严谨性的要求十分高。
此外,17世纪英国文学的诗歌体裁也相当多样化,不仅有典雅的爱情诗,还有英雄史诗以及抒情诗等多种形式。
二.富有叙事性和哲学深度的戏剧在英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戏剧一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7世纪的戏剧文学除了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外,还着重强调戏剧具备的叙事性和哲学深度,以此来探讨人性问题和社会现实。
经典的伊丽莎白·安·R——尤作品《麦克白》就是18世纪文学史上著名的戏剧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不仅描写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政治权力的腐败,而且也通过戏剧形式展现了人性中所存在的善与恶的斗争。
三.主要创作群体为贵族和富商在17世纪的英国社会,贵族和富商是文学创作的主要群体。
相比其他欧洲国家,英国的贵族和富商有着更高的文化修养和更为广泛的阅读经验,这也使得17世纪的英国文学更加成熟、丰富多彩。
其中,著名的文学家约翰·德莱顿就是来自贵族群体的代表人物。
德莱顿是17世纪英国文学中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人,他努力地将政治、哲学思想与文学创作融为一体。
另外,英国富商也是17世纪英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他们的支持和赞助使得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得以问世。
总结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中,古典主义成为了一种显著的倡导和风格,文学作品呈现出严谨、精密的特点。
17世纪英国的清教徒革命与君权制约

17世纪英国的清教徒革命与君权制约在17世纪的英国,清教徒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它彻底改变了英国社会和政治的格局。
这场革命的核心是对君权的制约,是清教徒为实现自己的政治和宗教目标而奋斗的结果。
一、君权的滥用与清教徒的不满在17世纪初的英国,国王拥有绝对的君权,他们享有上帝授予的统治权力,几乎没有任何制约。
然而,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下,国王的滥权行为引发了广泛的不满。
国王查理一世试图改变国教,向朝廷引入天主教的仪式和教义,这引发了清教徒的愤怒。
清教徒认为自己的宗教信仰受到了威胁,他们开始组织起来,要求君权受到制约。
二、清教徒的反抗与内战的爆发清教徒反对国王的统治,他们致力于建立一个宪政体制,通过议会制约国王的权力。
清教徒的领袖们,如约翰·普莱斯顿、约翰·霍布斯和奥利弗·克伦威尔等,领导着清教徒大众的反抗。
1642年,清教徒革命爆发。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与议会军队展开了长达十年的战争,最终导致国王的失败和处决。
这场内战强调了君权的制约,同时也是清教徒对专制统治的抗争。
三、清教徒的政治理念与君权制约的实践清教徒反对君权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认为国王拥有的权力超过了合理的范围。
他们倡导的政治理念,强调君权应受到制约和平衡。
清教徒提出了"司法独立"的观念,认为国王不应该对司法部门施加影响,而是应让法官独立行使权力。
他们还主张通过议会制约国王的任命权和军队指挥权,以确保君权的合理使用。
奥利弗·克伦威尔是清教徒革命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政治制度上提出了普选制度的想法。
他认为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应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以保证人民能够直接参与决策,制约君权的滥用。
四、君权制约的实现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清教徒的革命为君权制约奠定了基础。
在英国内战结束后,议会制度逐渐取代了君权统治,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英国成为共和国。
这一事件标志着君权制约的实现。
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

第二章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导读英国革命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清教运动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一次内战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目录一、革命前的英国二、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三、两次内战之间的政治斗争(1646-1648)四、第二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建立五、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六、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七、1689-1742年的英国一革命前的英国(背景)一、经济状况—资本主义农场经济和工商业发展1.农业:表面仍是农业国;15C圈地运动促使资本主义性质农场出现,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业转变2.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煤矿,原料来自农业,产品为农民直接消费,处于手工工场阶段3.商业:出口以呢绒(商品大宗)等制成品为主;排挤汉萨同盟,成立股份贸易公司,掌握对外贸易。
二、革命前社会等级—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结盟;农民和工人是主力1.贵族:(1)除去旧的封建贵族分化出与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的新贵族阶层;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2)主要由乡绅和商人组成,与资本主义经济利益一致,结成同盟,反对封建王党2.新兴资产阶级:(1)城市中的工商业资本家,手工工场及农村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租地农业家(2)大商人和高利贷资本家是资产阶级上层,向王族包税,对贵族放债,参加独占贸易,构成资保守集团3.农民:(1)仍占全国居民大多数(2)基本群众:自由农(拥有自己的土地,向地主缴纳贡赋)和公簿持有民(封建农奴转化而来,缴纳地租和承担其他封建义务)4.工人:手工工场劳动力,贫困受到剥削三、专制君主制的衰落和清教思想的兴起1.专制制度的衰落(1)16世纪中叶:玫瑰战争后,封建大贵族两败俱伤,议会与国王政府一致,成为其下属机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有力政权→专制强固(2)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济壮大,与君主专制矛盾日益上升;经济中资本主义因素发展和社会阶级分化,封建专制统治基础丧失→衰落2.:思想动力——清教思想的兴起(1)产生:16C后半期(2)含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消灭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因素,简化教会仪式和活动称为清教(3)主张: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严肃勤劳的生活。
6.17世纪英国

自然状态的落后与悲惨
在这种状况下,产业是无法存在的,因为其成 果不稳定。因而地球上不存在文明,没有航运, 也没有通过海运进口的商品;没有宽敞的楼群; 没有移动和搬运沉重物品的工具;没有有关地 球表面的认识;没有时间观念;没有文艺;没 有通讯;没有社会,更糟糕的是,人们不断处 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无 依,贫困潦倒,污秽不堪,野蛮不化,生命短 暂。 (《利维坦》,第94-95页)
英国缘何成为宪政的故乡? 英国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英国革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色是什么? 英国革命时期都有哪些政治派别?各自的主张 为何?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社会 背景与政治思想特点
一、社会历史背景
☉宪政传统深厚(英国是宪政的故乡) ☉社会结构改变(缘于海外贸易和圈地运动) ☉阶级矛盾激化(君主与议会之间斗争加剧) ☉宗教冲突加剧(缘于清教的形成) ☉政治斗争相对保守(通过议会来限制王权且只 限于任意征税和宗教政策)
君主政体、贵族政体与民主政体 君主政体最好 三种政体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权力行 使的方式不同,保卫和平和安全的便利 程度不同 反对法治,拒绝分权 极端的专制主义
政体论
霍布斯按主权者人数的多少来划分政体。 “主权者是一个人时,就是君主政体;主权者 是全民会议时,就是民主政体;主权者是部分 人时,就是贵族政体。”
国家的产生
由于感情上的需要和理论上的指导,人们 相互之间订立了一个契约:大家都放弃自己的 全部权利,把它交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 议会并服从它的管辖。 由这样一种契约而联合在一起的人群就是 国家。由此产生的管辖全体人民的公共权力, 就是主权。掌握这个主权的人或机构,就是主 权者。霍布斯认为,国家不同于自然状态,它 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有一个主权或主权者。霍布 斯把这个国家称为“利维坦”。
17世纪英国文学史

17世纪英国文学史17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学作品丰富多样的时期。
本文将从该时期的背景、主要作家和作品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展现17世纪英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17世纪英国文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典文化进行研究和借鉴,对人类思维和艺术创作进行了探索。
同时,英国也经历了政治、宗教和社会的剧烈变革,这些变革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麦克白》等。
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在英国广受欢迎,也被世界各地的观众所喜爱。
除了莎士比亚,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
其中包括约翰·米尔顿的史诗《失乐园》,这是一部描写亚当和夏娃失乐园经历的作品,同时也反映了米尔顿对政治和宗教自由的关注。
还有埃德蒙·斯宾塞的长诗《仙后》,这是一部描写骑士精神和爱情的作品,被认为是英国史诗的巅峰之作。
17世纪的英国文学也涌现出一批女性作家,她们在当时的男性主导的文学界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玛格丽特·卡文迪什是其中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新亚特兰蒂斯》被认为是科幻小说的先驱之一。
17世纪的英国文学风格丰富多样。
除了戏剧和史诗,还涌现出许多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
例如,约翰·唐纳的散文作品《新科学》对科学发展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探讨;罗伯特·伯顿的《解剖学》则是一部关于人类心理学和行为学的重要著作。
总的来说,17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不仅在戏剧、史诗和散文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人类思考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17世纪英国文学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对后世文学的重要影响。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五)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
1660年君主制复辟 复辟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辉格派和托利 派的出现 辉格派 托利派 1688年“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六)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 约翰· 米尔顿 詹姆斯· 哈林顿 英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七)1689—1742年的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内阁制的形成 王权的衰落、议会权力的增长 议会的选举状况 辉格派的政治优势
第五讲 美国革命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 詹姆斯城及其他英属北美殖民地城市的建 立 英属北美殖民地上的居民类型 白人契约奴制和黑人奴隶制度 北美殖民地的分类 “大觉醒运动”
(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启蒙思想的传播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统一的市场 共同的文化 特有的性格
第四讲 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 其后果
(一)荷、法、英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葡萄牙、西班牙海上霸权的丧失 荷兰的殖民扩张 英法的海上争霸及英国的胜利
(二)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 西方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
第一,西方在地理大发现之后,迅速走向世界,他们霸占了世界主要贸易航 道,夺取了重要战略据点,把许多地区和国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任意加以宰 割,从而养肥了本国的资本主义。 第二,文艺复兴为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及掠夺榨取行为提供了精神上的 准备。 第三,宗教改革的积极作用。 第四,西方在国内有良好的政治环境。
东方落后的原因
第一,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 第二,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打击工商业 第三,东方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第四,东方国家维护传统的教化,禁锢非正统的思想
一、17世纪初的英国经济

17世纪初的英国革命的酝酿革命前的英国社会经济一、17世纪初的英国经济农业在17世纪革命之前,英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农业占最大的比重。
全国人口中,大多数都居住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来源也依赖于农业。
各地区的居民基本上还过着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其日常生活用品大多也是本地生产的。
一般的农村居民穿用兽皮、麻布或粗帆布制的简陋衣服,穿着打了平头钉的鞋子,用木制的盘子进餐,主要的食品是黑面包。
①与欧洲大陆一些国家不同,英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农业很早就与市场发生了联系。
早在13、14世纪时,英国的农村已成为佛兰德尔和佛罗伦萨发达的呢绒业的原料,即羊毛的供给者。
后来,英国本国的呢绒业也日趋发展,对羊毛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羊毛的价格也随之上升。
到了15世纪末,英国越来越多的贵族将原来的耕地改为牧场,饲养羊群,收剪羊毛投入市场以赢利,农村与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
当时英国人养羊业之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6世纪末(1598年),一个到英国旅游的外国人对此写道:“英国的居民宁愿养羊而不愿耕种,将近1/3的土地被停止耕种而用于养羊。
在英国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养出来的羊的羊毛,其柔软和洁白程度超过任何别的国家。
”①到了17世纪初,英国全国人口中,虽然大多数人仍然住在农村,但农业生产已与市场有了紧密的联系。
农民已不再仅仅为了本地居民的消费而生产,而是越来越多地把农产品作为商品投入市场出卖。
许多农民成为商品生产者。
农业中商品生产的发展,从下面的例子中也可看出一斑:在17世纪初,为了便于把各地区的粮食运送到伦敦等中心城市去买卖,制造出了许多复杂的运送粮食的工具,这些工具供远至达拉姆及其它郡的农民使用。
②据1608年格罗斯特郡的人口职业调查,当时该郡的人口中只有1/2还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其余的人都从事其它职业,如丝织业、制革业和饮食加工业等。
③即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在农闲时也从事手工业或其它行业,而手工业者也以部分时间从事农业劳动。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保皇派 长老派 独立派 平均派 掘土派
第二节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托马斯· 霍布斯 (1588-1679):英国唯 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 家;西方近代政治理论系 统阐发者;被誉为“现代 人之父”;著作:《论公 民》、《利维坦》,其中, 《利维坦》是其最重要的 著作。
霍布斯政治思想体系 (一)理论基础:机械唯物论
⑵ 分权理论,第一次为资产阶级用民主形式组织国 家提供了论证;特别是对自由的理解以及法治、自由 与分权关系的阐释,为以后西方自由主义的发展提供 了理论基础。 ⑶ 分权学说对法国启蒙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孟 德斯鸠将之改造为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说。 ⑷ 分权学说经由孟德斯鸠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思想、 政治制度并进而影响了整个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当 代,分权原则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原则。
“我承认这个人或这个集体,并 放弃我管理自己的权利,把它授与这 个人或这个集体,但条件是你也把自 己的权利拿出来授与他,并以同样的 方式承认他的一切行为。这一点办到 之后,像这样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 一群人就称为国家。”
——霍布斯
(五)主权与政体理论
1.主权是国家的“灵魂”。 2.霍布斯的政体分类 : 霍布斯根据主权的归属,将国家分为三种 政体形式: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 体。并认为,君主政体最好。 3.拥护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 的君主专制制度。
二、自然权利理论
(一)自然状态 1.自然状态是”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 2.自然法,即人的理性指导着全人类; 3.任何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二)自然权利说 1.生命、自由和财产是自然法为人类规定的基本 权利是不可让与、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2.个 人财产权是自然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其他权利 都以它为基础。
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及特点。

17世纪的英国文学是文艺复兴的延续和发展,我们称这个时期为传统和理性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文学大多模仿古希腊罗马和当时法国的著作,追求理性,艺术形式的完美。
人文主义是当时的文学主流,它在思想上反对神权,封建制度,宣扬人性,赞美现世生活。
著名人物代表玛丽我司通克拉夫特就是当时的你才行政论家,作家和思想家。
她提出的女性并非天生低贱于男性,只有当她们取法足够的教育是才会显露出这一点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
随着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崛起。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大多表达内心情感,反映普通生活。
华兹华斯的诗是这个时期文学的顶峰之作。
他认为诗必须含有强烈的情感,用平常而真实的语言写成。
接下来的维多利亚时期,散文诗逐渐退出文学界,小说紧接着成为了这个时期最受欢迎的文学类型。
弗兰肯斯坦是当时非常著名的一部小说小说不仅刻画了人类与科技进步只见存在的冲突,也揭示了人类无所顾忌,自我奋斗的丑陋行为和对社会构成的巨大危害。
最后,在现代主义时期文学中,各种文学作品和流派纷纷涌入。
有现实主义的,荒诞派的,还有意识流。
我们最熟悉的剧作就是哈利波特。
作者罗琳采用了多重写作手法是的故事更加的扑朔迷离,吸引读者的兴趣。
在第一部中,作者就塑造了很多令人反感的角色,展现了哈利与斯内普的冲突。
但是直到故事的最后才表达出斯内普对哈利的保护和爱。
这样的反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7世纪英国文化和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17世纪英国文化和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在17世纪的英国,文化和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是持续不断的。
在这个时代,英国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工业革命,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从政治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也迎来了一次变革。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对这场变迁和发展做出一些简单的概括和分析。
一、经济的快速发展17世纪英国是一个充斥着各种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英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转型成了一个以商业、手工业和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手工业成为了热门行业,特别是织造业,在这个行业中,商人们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工艺水平,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
通过劳动分工,商人们将工人分成了不同的工种,这种工作方式被称为“传代工人制度”。
在英国工业化之前,小作坊、家庭工业组织形式占了很大一部分。
工厂制的出现带来的是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17世纪英国,纺织业开始兴起,走上了现代化生产的道路,机器出现后,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实现了重大突破。
由此带来的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一部分贵族出走,新兴商人阶层崛起,英国社会的等级结构发生了极为重大的变革。
二、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在17世纪的英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一些优秀的科学家在这个时代里做出了重大的创新。
例如,英国科学家伽利略是一位尤其著名的人物,他提出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理论,同时也是现代科学实验方法的倡导者。
英国科学家牛顿成功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对物理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些成果成为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并对17世纪英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英国科学的发展来说,符合英国国情的科学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一方面对于当时的经济,另一个方面也更广阔的满足了大众对于知识的渴求。
三、文学的繁荣与多样性17世纪英国的文学也经历了繁荣与多样性的发展。
这个时代,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形式不断涌现,文学作品涉及到了众多主题和题材。
其中,莎士比亚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戏剧作家之一,他写下了无数精彩的作品,对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世纪英国的政治演变

17世纪英国的政治演变17世纪对于英国的政治演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当时,英国的政治体系由君主制逐渐演变成了君主立宪制,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英国政治演变的一些重要方面。
英国的君主制17世纪早期,英国是一个由君主统治的国家,最高统治者是国王或女王,他们拥有绝对权力,可以通过行政命令进行统治。
国王或女王的权力来自于上帝,以至于国王或女王可以主张他们的权力是神圣的、神赐的。
这种君主制的理论被称为“国王的神权论”。
不过,国王或女王的统治方式并不总是得到人民的支持。
英国国王或女王的绝对权力常常难以实施,因为他们需要得到议会的支持,特别是在财政方面。
议会由下议院和上议院构成,下议院由当选代表组成,上议院由国王或女王任命,至于贵族的财产、权利和特权有限。
十年议会十年议会是17世纪英国君主立宪政治的一个重要阶段。
1640年,查理一世国王要求全国征收税,但议会拒绝了他的请求。
查理国王随即解散当时的议会,但议会却在伦敦的一座教堂内召开了一个新的议会,这个议会被称为“十年议会”。
十年议会是英国历史上议会权力最大的时期之一。
议会获得了对财政和法律的控制权,他们可以弹劾和审判国王或女王,同时通过法律和赋税议案。
然而,在这个时期,议会也面临着来自议员之间的冲突和内部矛盾。
最终,十年议会在1653年结束,由奥利弗·克伦威尔取代。
查理一世和詹姆斯二世的统治查理一世国王和1985年至1688年间的詹姆斯二世都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失败者。
他们的斗争是17世纪英国政治演变的一部分。
查理一世国王多次获得议会的拒绝,因此,在1660年被议会弹劾和处死。
詹姆斯二世的统治则给英国带来了一波宗教分裂,他推动圣公会的复兴,但不成功,导致他最终被玛丽和威廉国王强制退位。
玛丽和威廉国王1688年,英国政治演变的一个重大事件发生了。
在这一年里,玛丽二世和她的荷兰皇夫威廉三世登上了英国王位,他们推动了英国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17世纪英国乡绅治理原因

17世纪英国乡绅治理原因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在这个时期,乡绅治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17世纪英国乡绅治理的原因,并试图解释为什么这一阶层在这一时期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乡绅。
乡绅通常是指在英国乡村地区占有土地和财产的地主阶层。
他们在当地社会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通常通过在当地拥有土地和权力来实现对乡村的管理,这使他们成为了当地社会和政治生活的重要一环。
乡绅治理在17世纪的英国尤为重要的原因有几点。
首先,乡绅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中扮演了维持秩序和稳定的重要角色。
在17世纪,英国社会正经历着动荡时期,政治上的动乱和社会的不稳定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多困扰。
乡绅通常具有一定的地方权力和管辖范围,他们可以通过管理土地、维护法律和秩序来维持当地社会的稳定。
因此,乡绅治理在这一时期成为了确保当地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关键因素。
其次,乡绅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体系中承担了重要的经济功能。
在17世纪的英国,土地是最重要的财产之一,而乡绅通常拥有大片的土地和农田。
他们通过管理土地和开发农业资源来获取利润,并在当地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经济角色。
乡绅的经济活动为当地社区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因此,乡绅治理在17世纪的英国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此外,乡绅在17世纪的英国政治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中,乡绅通常拥有一定的地方政治权力和影响力,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地方选举和议会活动来影响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
乡绅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使他们能够代表当地社会的利益和诉求,并为当地社会争取更多的权益。
因此,乡绅治理在17世纪的英国成为了维护当地政治稳定和民主原则的重要支柱。
总的来说,17世纪的英国乡绅治理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乡绅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中扮演了维持秩序和稳定的重要角色;其次,乡绅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体系中承担了重要的经济功能;最后,乡绅在当时的政治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7世纪后期英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文论家和剧作家。

17世纪后期英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文论家和剧作家。
英国和法国文学代表了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在17世纪初期,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继续发展。
莎士比亚,创作了他最优秀的作品,培根的大部分散文,本·琼生的主要戏剧、诗歌也创作或出版于这一时期。
20年代之后,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势头逐渐削弱。
在17世纪初期的英国诗坛,出现了骑士派和玄学派两个诗歌流派。
骑士派是指在本·琼生影响下产生的一群诗人。
他们大多出身于贵族家庭,追求骑士生活方式,有古典风范。
他们以写爱情诗见长,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
诗歌短小、流畅、优美。
玄学派指的是约翰·多恩及其追随者,用玄学这个名词代表约翰·多恩,是因为他在诗歌中精妙的运用"奇喻"的比喻手法而蜚声文坛。
玄学派诗歌的哲学基础是宇宙万物井然有序、相互对应的观念,诗歌说理和论辩气息浓厚,喜欢炫弄"巧智",其诗还富有戏剧性,语言流畅、格律严谨。
文学史家常常把它归为巴洛克风格在英国的主要代表。
英国清教革命时期,围绕政治、宗教问题展开的争论异常激烈,因而政论文和小册子十分流行,涌现出一批清教徒革命作家。
其中最重要的是约翰·弥尔顿。
约翰·弥尔顿是英国17世纪后期最有影响力的诗人、文论家和戏剧家。
他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
由于家庭的熏陶,和新思想的引导,他开始用拉丁文写作诗歌和演说辞。
1632年6月弥尔顿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以后,不愿与日趋反动的英国国会同流合污。
回到了父亲在霍顿的别墅,在那里读书写作,在此后的六年时间里面,弥尔顿潜心苦修。
钻研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与哲学。
他的代表作有《失乐园》、《复乐园》、《斗士参孙》。
古典主义是法国17世纪文学的主潮,一戏剧成就最为突出。
产生了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杰出的剧作家。
古典主义诗歌方面,寓言诗人拉封丹一枝独秀。
法国古典主义全盛时期的代表剧作家是莫里哀和拉辛,拉辛继高乃依之后,将古典主义悲剧推向顶峰,他的代表作有《安德洛玛刻》、《费德尔》等。
英国17世纪历史事件

英国17世纪历史事件
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英国内战(1642-1651年):这场战争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国王查理一世和议会之间的斗争。
最终议会胜利,国王被处决,英国成为共和国。
2.《权利法案》(1689年):这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法案,规定了英国君主的权力和议会的权力,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3.《清教徒定居法案》(1662年):这是一项法案,旨在限制新教徒在政府和教会中的地位。
这导致了许多新教徒移民到美国。
4.《格拉斯哥条约》(1670年):这是英国和苏格兰之间的一项条约,将苏格兰的政治和经济与英格兰合并。
5.《海克特公约》(1677年):这是一项条约,旨在结束英国和荷兰之间的战争。
这个条约确立了英国在欧洲的地位。
6.《英国东印度公司法案》(1600年):这是一项法案,授予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和殖民权。
7.《英国殖民地法案》(1660年):这是一项法案,规定了英国在北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地的管理和治理。
这些事件对英国的历史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英国的现代国家形象。
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与君主立宪的确立

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与君主立宪的确立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发生了几次重大的政治革命,而且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君主立宪制度。
这些革命对英国政治生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君主立宪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 塞缪尔的格罗特塞缪尔·格罗特是17世纪英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政治哲学家之一。
他主张限制君权,强调国家的制度和法制,主张通过设立议会来平衡君主的权力。
格罗特提出过,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而不是上帝。
这个理论对于17世纪的政治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英国革命提供了基础性的原理,为后来的君主立宪提供了思想支持。
2. 英国内战英国内战是17世纪英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斗争之一。
这场内战发生在1642年至1651年之间。
英国内战导致了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分裂,使前期稳定的英国王室陷入动荡。
内战中,议会派和王室派进行了激烈的争斗,最终议会派获得了胜利。
这次内战开辟了一个世界新纪元的局面,以无限上帝的名义证明了最高统治权的法律效力,也打响了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第一枪。
3. 政治思想的革命17世纪是英国政治思想的一次革命。
休谟、洛克、伯克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的出现,在思想界掀起了一波法理学的浪潮。
他们在议会、君主权力和自由三个方面对国家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的主张为政治改革和30年战争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伦敦和爱丁堡的智囊团,也被称为“论者学派”,其成员共同奠定了17世纪英国思想的高峰,为英国政治发展提供了深远的影响。
4. 民主革命英国17世纪的革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君主立宪制度初次确立,对民主制度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这个制度,需要通过议会来加以监管并制定宪法,使得君主的行为不再是权力的个人行使,而是由重要政治角色和民意结合的结果。
这一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君主更多地被视为一个和在议会制约下的“仪式元首”。
5. 结语英国17世纪的革命,为一个民主和自由的社会创造了基础。
17世纪英国的宗教纷争与政治权力

17世纪英国的宗教纷争与政治权力在17世纪的英国,宗教纷争与政治权力紧密交织,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议题。
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宗教改革和政治权力的斗争使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和不安。
本文将探讨17世纪英国宗教纷争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
首先,17世纪英国的宗教纷争源于宗教改革的影响。
在16世纪,英国国教从天主教转变为国教会,但这并没有平息宗教纷争。
在国教会内部,一些人认为宗教改革的力度不够,他们希望进一步净化教会,使其更贴近新教的原则。
这些人被称为清教徒,他们强调个人信仰的自由和权威的圣经解释。
而国教会的权威则来自于国王和政府。
这两种不同的宗教观念和权力来源引发了激烈的冲突。
其次,这种宗教纷争也与政治权力的争夺密切相关。
在17世纪初,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试图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清教徒的影响力。
他试图通过改变教会的仪式和教义来统一宗教观念,并限制清教徒的自由。
然而,这些举措引起了清教徒和一部分国会议员的不满。
国会成为了清教徒和君主之间的斗争场所。
清教徒和一些国会议员试图通过国会来限制国王的权力,使宗教改革得以继续进行。
这样,宗教纷争逐渐演变成了政治权力的争夺。
宗教纷争和政治权力的交织也导致了英国内战的爆发。
清教徒和国会议员组成了反对国王的力量,而国王则得到了一部分贵族和军队的支持。
1642年,内战爆发,双方展开了长达十年的斗争。
内战期间,清教徒和国会议员最终获得了胜利,国王被处决,英国成为了共和国。
然而,这个共和国并没有持续很久,1653年,军队将领奥利弗·克伦威尔夺取了政权,成为了英国的实际统治者。
宗教纷争和政治权力的斗争对当时的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宗教纷争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不安。
不同的宗教团体之间的对立和敌对使社会氛围紧张,人们生活在恐惧和不确定之中。
其次,政治权力的争夺导致了君主专制的崩溃,为英国的政治体制变革奠定了基础。
17世纪英国革命

主要参考书目
霍布斯鲍姆: 革命的年代》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程汉大: 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程汉大:“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山东师大学 1994.2; 报,1994.2; 林晓星: 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地问题处理的不同方式” 林晓星:“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地问题处理的不同方式”, 云南学术探索1997.5 1997.5; 云南学术探索1997.5; 阎照祥: 光荣革命”后英国贵族集团的若干特征” 阎照祥:“光荣革命”后英国贵族集团的若干特征” ,河南大 学学报1996.6 1996.6; 学学报1996.6; 刘波: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 刘波:“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河南大学学报 1995.2; 1995.2; 李德志: 试论英国新贵族的构成、特点及历史作用” 李德志:“试论英国新贵族的构成、特点及历史作用”,史学 集刊1985.3. 集刊1985.3.
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 16世纪以来, 16世纪以来,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作用 世纪以来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王朝禁止圈地,因为它缩小了税源,枯竭了兵源, 王朝禁止圈地,因为它缩小了税源,枯竭了兵源, 还容易引起农民暴动; 还容易引起农民暴动; 封建行会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封建行会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专卖特许制度限制了国内外贸易方面的自由竞争; 专卖特许制度限制了国内外贸易方面的自由竞争; 封建的土地关系:公簿持有农和骑士领有制。 封建的土地关系:公簿持有农和骑士领有制。
穿白领黑衣,表情冷漠、 图:穿白领黑衣,表情冷漠、 的清教徒。 不苟言笑 的清教徒。
二、革命
革命的起止:短期国会与长期国会;革命结束的时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革命的起止:短期国会与长期国会;革命结束的时间点: 的起止 英国革命何时结束?有三种说法:1653年(护国主制), 英国革命何时结束?有三种说法: 年 护国主制), 1660年(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年 复辟), 年 光荣革命)。 1640—1659年的英国革命大致包括四个阶段: 1659年的英国革命大致包括四个阶段 1640 1659年的英国革命大致包括四个阶段: 一是议会阶段(1640—1642), 一是议会阶段(1640—1642), 二是内战阶段(1642—1649), 二是内战阶段(1642—1649), 三是共和阶段(1649—1653), 三是共和阶段(1649—1653), 四是军事独裁阶段(1653—1659)。 四是军事独裁阶段(1653—1659)。 革命派主要包含三大派别: 革命派主要包含三大派别: 长老派,独立派,平等派。分别代表上、 长老派,独立派,平等派。分别代表上、中、下三个社会阶层 。
17世纪英国建筑特点

17世纪英国建筑特点一、建筑风格的演变17世纪英国建筑经历了从伊丽莎白时代的晚期风格到早期巴洛克风格的过渡,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几种重要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伊丽莎白时代风格(Tudor Style)17世纪初期,伊丽莎白时代风格仍然对英国建筑产生影响。
这种风格以其对称的布局、木骨架结构和装饰性的木雕细节为特点。
建筑外立面通常带有复杂的木雕装饰,窗口则装有彩色玻璃。
这一风格延续了15世纪晚期的哥特式建筑元素,同时融合了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特征。
斯图亚特风格(Stuart Style)随着斯图亚特王朝的兴起,建筑风格开始发生变化。
斯图亚特风格强调简洁和对称,较少使用复杂的装饰元素。
此风格在建筑布局上更注重秩序和均衡,通常采用砖砌结构,并引入了更多的古典元素,如柱子和拱门。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趋向于简约,突出了功能性和舒适性。
早期巴洛克风格(Early Baroque Style)17世纪末期,巴洛克风格开始对英国建筑产生影响。
这一风格以其戏剧性的形式和丰富的装饰性细节著称。
巴洛克风格引入了曲线形状、复杂的穹顶和华丽的室内装饰,反映了当时对豪华和权威的追求。
尽管英国的巴洛克风格较为保守,但它仍然对建筑的空间感和视觉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建筑材料和结构17世纪的英国建筑在材料和结构方面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标志着技术进步和建筑实践的演变。
砖砌结构木材使用的减少尽管木材在早期建筑中仍然重要,但随着砖砌结构的普及,木材的使用逐渐减少。
木结构主要用于内部隔墙、楼梯和屋顶框架,而外立面则更多采用砖砌。
建筑技术的进步17世纪的建筑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
例如,拱顶和弯曲的屋顶结构变得更加常见,这些技术改善了建筑的空间使用效率和视觉效果。
建筑师们开始采用更精确的测量和设计方法,提高了建筑的施工质量。
三、建筑布局和功能17世纪的建筑布局和功能设计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建筑需求的变化。
住宅布局17世纪的住宅建筑通常具有较大的中央大厅,这是家庭生活的核心区域。
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的材料

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的材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导言17世纪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经济变革为英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文学,依稀带有文艺复兴时代的痕迹,但它更孕育着变革,孕育着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虽然这一时期的历史跨度不过才短短的60年,却为英国文学史这幅长卷增加了它独特的色彩和图案。
进入17世纪,伊丽莎白时代最为盛行的文学形式——戏剧,受到了清心寡欲的清教徒和道德家的强烈抨击,戏剧家们不得不依附于宫庭权贵,寻求他们的庇护。这一时期的戏剧创作以复仇剧和闹剧式的喜剧为主,充满了暴力、血腥、疯狂、腐败和恣肆的激情,其中最成功的作品要数本?琼生的喜剧。琼生的喜剧专门讽刺社会,抨击时代,剧中人物多受某中气质(humours)或情欲的支配,无法自控。他的喜剧中既有高雅的古典主义成分,又有低俗的滑稽荒诞的玩笑,充溢着活力,开创了英国喜剧的传统。他的代表作有《狐狸》(Volpone,1606首次上演),《炼金士》(The Alchemist,1610首次上演)等。1642年,清教革命爆发,剧院被迫关闭,直到1660年王权复辟后才重新开放,戏剧这种伟大的艺术形式走下了文艺复兴时代的巅峰。
社会的动荡,思想的革新,对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伊丽莎白时代华丽铺排的文风不见了,自信乐观的口吻消失了,对“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的浪漫向往被人所淡忘。17世纪的作家们身处在一个多种价值观念激烈交锋的时代,他们富裕这个时代的文学崭新的内涵。
首先,17世纪,玄学派诗歌异军突起。这派诗人虽然继承了伊丽莎白时代诗歌复杂精妙的语言特色,却尽弃那一时代甜腻空乏,故作优雅的文风。他们的诗歌较口语化;韵脚复杂,不规则;思辨性强,涵盖面广,天文、地理、哲学、物理皆可入诗;充满了奇思妙想(conceit),将各种看似毫不相干的意象冶于一炉。塞缪尔?约翰逊博士(Samuel Johnson,1709~1784)批评这派诗人将杂七杂八的思想拉到一处,全凭蛮力(The most heterogeneous ideas are yoked by violence together.)虽然玄学派诗人的确有卖弄学问之嫌,喜欢语出惊人,但是,约翰逊博士所指的“蛮力”(violence),恰恰揭示出这类诗作里隐藏着裹挟一切的巨大能量;那些看似庞杂无章的意象恰恰是这个动荡混乱的时代的一种反映。玄学派诗人正是通过复杂的哲学思辨试图对复杂的现实社会加以再现。难怪他们的作品在20世纪初同样身处动荡时代的现代派诗人中找到了共鸣。玄学派诗人中的佼佼者是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他们创作《歌与短歌》(Songs and Sonnets)和《圣十四行诗》(Holy Sonnets)闻名于世。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1593~1633)被誉为“玄学派诗圣”,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代表作是《圣殿》(The Temple).安德鲁?马维尔(Andrew Marvell,1621~1678)的“花园”(The Garden)和“致他羞怯的女友”(To His Coy Mistress)都是英国是个不可多得的精品。虽然马维尔的想象没有多恩那么瑰丽突兀,但他的诗风平静清新,有一种庄严典雅之美。
17世纪上半叶,是英国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多种思想激烈冲突的时代,散文以它灵活的形式,宽广的适应范围,为人们提供了阐发个在观点的最快捷方式。这一时期的宗教纷争造就了一批伟大的布道者。兰斯洛特?安德鲁斯和约翰?多恩的布道文在英国散文中独具一格。这个时代还产生了出色的散文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他用短小精悍的随笔(essay)形式,分析处世之道,探讨人生哲理。他的散文笔锋犀利,文字简炼质朴,风格凝重,比喻虽不多,但形象生动。尽管培根的散文重说理,重简洁,但是17世纪上半叶的散文仍以华美的“巴洛克”风格为主导。医生出生的托马斯?勃朗(Thomas Browne,1605~1682)的《医生哲学》(Religio Medici)、《瓮葬》(Urn-burial)等作品虽然缺乏培根式的缜密的逻辑思维,但文字郁茂,行文细腻,是诗意的散文。罗伯特?伯顿(Robert Burton,1577~1640)的《忧郁的解剖》(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1621)辞章华丽,想象怪诞,或幽默或夸张或愤懑,情感多变。这个时代还诞生了传记散文家伊沙克?沃尔顿(Izaak Walton,1593~1683),日记作家塞缪尔?皮普斯(Samuel Pepys,1633~1703)和撰写《天路历程》的清教作家约翰?班扬。
这一时期另一个主要诗歌流派以本?琼生(Ben Jonson,1573~1637)为领袖,人们称他们为The Tribe of Ben.因为这派诗人(Sons of Ben)多是乡绅出身,有保皇倾向,又称“骑士派诗人”(the Cavalier Poets)。他们的诗歌追循古典主义原则,推崇理性和谐和规律,讲究古典精炼的形式和严格的韵脚,对其后兴起的新古典主义(Neo-Classism)诗歌,尤其是德莱顿(John Dryden)和蒲伯(Alexander Pope)的作品,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代表人物本?琼生的诗歌简洁明快,表达干净洗练,说理确切有力。他的继承者罗伯特?赫里克(Robert Herrick,1591~1674),约翰?塞克林(John Suckling,1609~1641)和理查德?勒夫莱斯(Richard Lovelace,1618~1657)则文风优雅,措辞精妙。他们的作品流露出一种贵族式的淡然,缺少了琼生的严肃,却完整保留了琼生讲究琢磨,推崇精细的特色。
ENGLISH LITERATURE OF
THE EARLY SEVENTEENTH CENTURY
(1603~1660)
在英国历史上,17世纪前60年,是一个动荡不安,风云际会的时代:期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英国清教革命。事实上,早在16世纪末,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晚期,英国社会已危机暗伏。1588年,英国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主的地位。外患既去,内忧渐起,一致对外时被搁置一旁的种种矛盾逐渐暴露了出来,并迅速激化:以宗教改革为目的的清教实力日益壮大,矛头直指黑暗腐败的国教;议会和王权间摩擦频繁,新兴资产阶级羽翼渐丰,不甘雌伏于王权之下;兼之两任斯图亚特王(Stuart Kings)詹姆士一世(James Ⅰ,1566~1625)和查理一世(Charles I,1600~1649)缺乏政治才能,政府腐化,人民的不满情绪高涨,1642年英国内战终于爆发。1649年,保皇党大败,查理一世被议会激进派送上了断头台。然而,随后成立的共和政府实际上是处在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之下,人们对严酷的清教统治渐感失望。1660年,英王查理二世(Charles Ⅱ,1630~1685)回国,斯图亚特王权复辟。虽然从表面上看,复辟后的国家结构与大革命之前并无二致,但这一历史性的大变革却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英国从一个君权至上的严格的等级社会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多种实力并存的物质社会。
17世纪上半叶,影响英国的不仅是清教革命,一场思想革命也在悄然展开。现代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大胆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念。英国在60年代初成立了科学团体“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如果说大革命有形地摧毁了王权统治,那么这些早期的科学探索则在无形间从思想上摇捍了君权神授的等级世界观。在这两股势力的合力下,英国社会向多元化发展。
当然,17世纪英国文坛最伟大的作家非约翰?米尔顿(John Milton,1572~1631)莫属。他的作品中包括英国文学中最精美的十四行诗,最优秀的田园挽诗(Lycidas,1637),最伟大的史诗(Paradise Lost,1667)。他的散文雄辩,气势磅礴,堪称英国散文经典之作。他是这个时代在文学方面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