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
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三年级下册教科版
例题:请举例说明科学家在太阳系其他天体上寻找生命迹象的研究进展。
解答:科学家在太阳系其他天体上寻找生命迹象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例如,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了水的存在,并在火星土壤中检测到了有机分子的存在。此外,科学家在欧罗巴(木星的卫星)和土卫六(土星的卫星)上发现了液态水的存在,这些发现为地外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科学家还通过探测器对太阳系其他天体进行了详细的探测和观测,以寻找生命存在的迹象。
在素质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他们关注太阳、月球和地球运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能够认识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太阳、月球和地球运动的知识。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学生也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 观察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鼓励学生观察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月相的变化以及地球的季节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 制作太阳系模型:指导学生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太阳系模型,了解各天体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
- 探究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相互影响: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小实验,探究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 讨论地外生命的可能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的观点和证据。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进行《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并识别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存在一些困难。他们在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等自然现象的影响时,常常感到困惑。这表明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概念的解释和示范。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
《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8 课。
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了三个星球的基本特征,也了解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第6 课,学生认识了地球的形状,在第7 课,知道了地球是水的星球,学生将在本课对地球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课是单元小结课,从选用什么颜色来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角度切入,学生会直观地认识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不同点。
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制作主题颜色海报的形式,查阅更多关于地球的资料。
最后在展示和交流环节中,学生将互相学习,最终了解地球的更多知识,并对地球家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聚焦环节,大多数学生用红色表示太阳,用灰色表示月球,还有学生画出日珥和环形山,说明本单元的学习加深了他们对太阳和月球的理解。
探索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制作主题海报和进行分享交流。
教材的思路是让学生从地球的颜色的角度去切入,了解关于地球更多的知识,比如红色,地球有火山,有红色土地,等等。
制作海报前,学生需要确定地球的主题色彩,可以是蓝色、白色、绿色,或者彩色,然后围绕这种颜色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成主题海报。
教材清晰地指导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选用的方法。
教师根据情况对本课可以有不同的安排,如可以利用两个课时,一个课时指导资料的收集、整理选用方法,一个课时用来制作分享。
也可以将该活动做成一个单元评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课外收集资料、制作海报,再组织评比等。
以书本的范本海报为例,该海报是绿色主题的,海报上的文字和图画都应该是介绍“地球之绿”的,例如地球的绿水青山、地球的草原、森林资源等。
制作海报提倡文字要简洁,图片尽量多。
小组制作主题海报后,进行集中展示分享,这样学生相互之间就能学习到更多关于地球的其他知识,拓宽学生关于地球的知识面。
研讨环节,学生展示海报、交流海报、获得新知识。
同时学生需要对比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不同,提倡学生提出关于地球家园的新问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授课内容。
教材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探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点和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对地球和月球的构成、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和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点,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地球和月球的构成、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模型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3.教学资源:相关视频、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地球和月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天空、制作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模型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太阳地球和月亮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太阳地球和月亮1.仰望天空【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
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
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⑤月球会发“光”。
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等。
认识到太阳、月球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对彼此的影响。
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在地球上产生的自然现象,如日食、月食、昼夜交替等。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描述,认识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学会收集和整理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总结。
设计简单的实验或模拟活动,探究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对太阳、月球和地球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尊重事实的习惯,敢于提出问题和质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作用,体会科学知识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
关注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了解科学家对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科学职业的向往和尊重,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掌握观察和比较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方法,能够认识到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认识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共同探究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8课 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的第8课,主要介绍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点和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可以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不同特点,了解地球的丰富资源和多彩颜色。
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制定简单计划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通过展示和交流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环境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 了解地球的资源丰富,颜色多样。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使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信息。
2. 能够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制作海报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和分工合作等。
科学态度目标:1. 乐于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体验地球的资源丰富,适合人类居住。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围绕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难点:1. 查找资料、筛选资料和呈现资料的具体方法。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抽象,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认知有限。
但他们对颜色和资源的概念已有一定了解。
学生具备简单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收集、处理和呈现地球相关资料。
3. 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主题海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图片和视频资源: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和视频。
3. 学生参考资料:与地球相关的书籍、杂志和互联网资源。
4. 制作海报的材料:纸张、颜料、画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关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太阳、月球和地球》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太阳、月球和地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探究,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月球的运动特点。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实际观察和模型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解。
他们善于观察,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思考和探究,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知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月球的运动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月球的运动特点。
2.难点: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月球的运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思考法:引导学生思考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
4.模型演示法:借助模型演示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PT等。
2.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知道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呈现(10分钟)介绍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太阳是地球的恒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理解日月食的产生,以及掌握一些基础的天文知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宇宙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文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科学素养还有待提高。
在导入阶段,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在呈现和操练阶段,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巩固和拓展阶段,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理解日月食的产生。
3.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天文知识。
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2.日月食的产生。
3.天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2.直观演示:教师通过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任务驱动:教师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模型或图片。
2.准备关于日月食的PPT或视频。
3.准备一些天文知识的相关资料。
4.准备课堂用的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三个天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以及日月食的产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型或图片,分析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运动关系。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日月食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关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8太阳、月亮和地球》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8太阳、月亮和地球》一. 教材分析《太阳、月亮和地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太阳是地球的能源,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使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月亮和地球的小模型3.教学视频或图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问:“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个地球仪和小模型。
–让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提问:“太阳是什么?月亮是什么?地球是什么?”5.拓展(5分钟)–讲解太阳系的其他行星。
–提问:“太阳系有哪些行星?”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观察天空,记录月亮的变化。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天空》这一单元,对地球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是,对于太阳和月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建立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2.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
2.实验材料:地球仪、月球仪、手电筒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
2.呈现(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征。
实验一: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被手电筒照射到的部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实验二:用手电筒照射月球仪,观察月球仪上被手电筒照射到的部分,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4.巩固(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8太阳月亮和地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3.8《太阳、月亮和地球》教学设计三、问题与研讨研讨、通过制作主题海报并交流,我们了解到地球的1什么新知识?单元小结【提示】地球上有很丰富的资源,比如空气、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
2、相对于太阳、月球,地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提示】地球是一颗行星,也是一颗水的星球。
地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地球上有很丰富的资源,比如空气、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
、我们对地球家园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播3放视频:地球新的困扰)四、课堂练习 1.给月球涂的是红色,因为月球给人们的感觉比较冷。
课堂检测独立完成收集的资料无法判断科学性时需向老师请教。
2.3.白色垃圾已成为地球新的困扰。
4.地球海报的不同主题颜色决定海报所选的内容。
设计制作地球海报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5.地球海报主题色彩可以是蓝色、白色、绿色、彩 6.色等。
五、拓展提高:地球上的水有多少珍惜水资源的地球很多人认为地球上的水很多,毕竟约70.8%认真阅读资料但要注意的是,表面被水覆盖。
表面积不等于体积,0.02地球上水的总质量只占地球总质量的约%。
在右面这张图片中,左侧大一点的水珠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的水,而大水珠右侧很小的水珠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的淡水。
六、作业布置小组继续完成地球主题海报的制作。
比比看,哪组制作的最好。
总结课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课堂小结不同的主题颜色;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
在科学探究中,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能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
认识到地球相比于其他星球,是十分美妙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板书设计板书一、赠送部分科学习题,用不到请删除.1胎生动物一般都用( )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找食物 C.B. 寄生A. 哺乳【答案】A符合题意。
【解答】胎生动物一般哺乳的方法喂养,A【解析】。
故答案为:A【分析】不同的动物喂养方式不同,比如人母乳喂养,鸟找食物喂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教材解析】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最后一节课,这节课主要是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在本课中, 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分组制作一张地球主题的海报。
大家都知道,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代表颜色,比如说太阳是红色,月球是灰色,那么地球肯定也有自己的代表颜色。
但是地球的颜色十分多样,可以是森林的绿色,也可以是海洋的蓝色,还可以是火山的红色等等。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最后小组合作完成一张主题海报。
这节课主要分为三部分来讲,分别为聚焦板块、探索板块、研讨板块。
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通过做海报这个活动,了解更多的关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知识。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知道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大自然的颜色也是五彩缤纷。
二、科学探究目标1.用科学的方式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筛选、整理。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定简单的制作海报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分工合作等。
三、科学态度目标1.分工合作,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适合人类的居住。
2.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地球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海报。
难点:通过制作地球主题海报,产生保护地球家园责任感。
【教学准备】海报资料、双面胶、彩色笔、卡纸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展示太阳、月球的模型。
提问:同学们,相信大家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一些了解,不同的天体有不同的特点,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代表太阳和月球,你认为是什么颜色呢?2.展示地球模型,老师提问:和太阳、月亮相比,地球上有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等等。
那么如果我们要做一张地球主题海报,你会选择哪些颜色呢?二、探索1.老师: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部编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太阳月亮和地球》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总(8)课时
课题
8.太阳、月球和地球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使学生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使学生知道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
科学探究目标
制定简单的制作海报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分工合作等。
本课记录已体现在学生自制的地球主题海报上
生活动手册中没有本课的内容。
板书设色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地球:蓝色、绿色、……
教学反思
出示海报制作流程图:
4.通过以上方法收集图片和文字资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5.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6.学生开始制作海报
7.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三、研讨
1.了解到了地球的什么新知识?
2.相比太阳月球,你知道地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小结:
通过制作地球主题海报,你对地球家园有了怎样的认识?
四、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
1.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代表太阳和月球,你认为是什么?
2.学生给太阳和月球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3.地球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4.小组讨论,学生表述。教师小结并板书记录。
二、探索
1.如果要给地球制作一张海报,你们将选择什么颜色?
2.小组讨论。
3.确定了地球主题海报的颜色后,接下来需要做些什么呢?
科学态度目标
1.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2.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全部教案(共8课时)
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全部教案《仰望天空》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1课。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指向“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和“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两个主要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第1~3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
第4~7课,学生将进一步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进行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个天体之间的关系。
第8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对地球加深了解。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通过知识分享会、比较图片和模拟实验三种学习形式,收集和了解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特征信息,记录在活动手册的维恩图中。
聚焦问题“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充分调动学生的前认知,也揭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知识分享会,学生分享已经知道的关于地球和月球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在维恩图中。
这是一个单元前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二个活动是通过两组太阳和月球的照片,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三个活动是围绕“太阳实际上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来展开模拟实验。
研讨环节,问题一“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让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问题二“关于太阳和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根据已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中,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月相变化等方面已有所了解,但在广度和深度上理解得并不充分,而且学生的认知差异比较大,有些学生已经了解得比较深入,有些学生还一知半解,这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关,同时也是宇宙领域各学段的共同学情。
当学生仰望天空时,依然充满好奇。
在探索方式方面,学生将利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索三大天体,这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太阳、地球和月球》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建立对太阳系的基本概念。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活动和详细的解说,引导学生探索这些天体的特点和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天体的特点和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关注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球的盈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情境教学: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道具:地球仪、月球模型等。
3.教学资源:相关科普文章、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天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地球仪等道具,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球的盈亏。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认识。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3.8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关系,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月球绕地球转的运动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关系,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掌握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关系,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
2.难点:让学生掌握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PPT,展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图片。
2.准备地球仪、月球仪,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
3.准备实验材料,如地球模型、月球模型,让学生动手制作,加深对太阳、月球和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和月球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地球是如何运动的?月球又是如何运动的?”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的运动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地球仪、月球仪,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
本节课针对的是三年级的同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推理的能力。在知识方面,学生们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深入了解这些天体的结构和特点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完善。
在能力方面,学生们已经能够运用简单的科学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本节课对科学思维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们能够独立思考,运用想象和推理来理解复杂的宇宙现象。此外,学生们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培养。
- 学生可以撰写科普文章或进行演讲,分享自己对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表达能力和科学素养。
板书设计
① 太阳的结构和特点:介绍太阳的核心、辐射区、对流层等结构,以及太阳的巨大体积、高温等特点。
② 月球的结构和特点:介绍月球的表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月球的自然资源和月相变化等现象。
③ 地球与太阳、月球的关系:介绍地球、太阳和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等,以及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我会尝试用更多的实际案例和互动游戏来引导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专注度。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太阳系模拟游戏,让学生们通过操作游戏来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其次,我会调整课堂节奏,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提问。例如,我可以在讲解一个新概念后,暂停一下,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或者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太阳月球和地球》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太阳月球和地球》为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7单元,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的特点与对地球的影响,月球的特点与月相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内容包括:
1.太阳的认识:太阳的结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月球的认识:月球的表面特征、月相变化及其原因;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但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仍显得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展开。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在活动前给出更明确的讨论要求和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交流。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讨论成果的质量。
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方法,探究太阳、月球和地பைடு நூலகம்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科学思维: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法,分析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敬畏心,激发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
4.科学交流与合作: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025春季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太阳、地球和月球: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设计:2025春季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太阳、地球和月球:月相变化的规律》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月相的基本概念,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认识到月相变化与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位置关系的关系。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
3.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预测月相可能的变化趋势,并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4.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月相的基本概念。
•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其与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位置关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月相变化的复杂性和周期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月相变化。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他们能够想象并描述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四、教学资源•教具准备:月球模型、地球仪、手电筒(模拟太阳)、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包含月相变化的动画、图片和视频。
•实验材料:每组学生一套月球模型、地球仪和手电筒。
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月相变化的过程。
•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教师讲解月相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同时展示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月亮女神”的古老传说,引出月亮和月相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提问:你们见过月亮的不同形状吗?它们是怎么产生的?你们能说出月亮形状变化的一些规律吗?•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关于月相变化的动画,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月相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2. 新课教学•阶段一:月相的基本概念•教师讲解:介绍月相的定义,即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使得地球上的人们观察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第8 课时太阳、月球和地球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依据从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选用资料等一系列的过程来进行,在各个环节设立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在相互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海报的制作和分享,更好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地球的特征。
但是在教学中,对这节课的时间把握设计不够合理,学生在讨论分享收集资料这一环节会占用过多的时间,造成后面的环节时间不够,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稍微加强一下。
【资料】
1.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它的直径大约是1.392«1。
6 千米,约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 倍,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
万倍,它的质量大约是1. 989X1O30 千克。
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它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 86%,约是地球质量的
33 万倍。
2.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来排序,地球在第三位,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约1.5 亿千米。
地球至今
已存在约45. 5 亿年,它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共同组成“地月系统”。
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 137 千米,极半径约为6356. 752 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地球约70. 8%为水覆盖,29.2%为陆地。
3.月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五大卫星。
月球直径略大于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
38.44 万千米。
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可能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8课。
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了三个星球的基本特征,也了解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第6课,学生认识了地球的形状,在第7课,知道了地球是水的星球,学生将在本课对地球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课是单元小结课,从选用什么颜色来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角度切入,学生会直观地认识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不同点。
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制作主题颜色海报的形式,查阅更多关于地球的资料。
最后在展示和交流环节中,学生将互相学习,最终了解地球的更多知识,并对地球家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聚焦环节,大多数学生用红色表示太阳,用灰色表示月球,还有学生画出日珥和环形山,说明本单元的学习加深了他们对太阳和月球的理解。
探索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制作主题海报和进行分享交流。
教材的思路是让学生从地球的颜色的角度去切入,了解关于地球更多的知识,比如红色,地球有火山,有红色土地,等等。
制作海报前,学生需要确定地球的主题色彩,可以是蓝色、白色、绿色,或者彩色,然后围绕这种颜色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成主题海报。
教材清晰地指导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选用的方法。
教师根据情况对本课可以有不同的安排,如可以利用两个课时,一个课时指导资料的收集、整理选用方法,一个课时用来制作分享。
也可以将该活动做成一个单元评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课外收集资料、制作海报,再组织评比等。
以书本的范本海报为例,该海报是绿色主题的,海报上的文字和图画都应该是介绍“地球之绿”的,例如地球的绿水青山、地球的草原、森林资源等。
制作海报提倡文字要简洁,图片尽量多。
小组制作主题海报后,进行集中展示分享,这样学生相互之间就能学习到更多关于地球的其他知识,拓宽学生关于地球的知识面。
研讨环节,学生展示海报、交流海报、获得新知识。
同时学生需要对比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不同,提倡学生提出关于地球家园的新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制作主题海报的热情比较高,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
学生的难点一主要在于对主题颜色海报的理解,教师需要讲解清楚什么是主题颜色海报以及具
体的安排和评价方法。
学生的难点二是对于资料的选择,怎么选择材料,怎么整理和呈现材料,都需要教师的指导。
通过制作海报,学生能够对本单元的知识,对地球的各方面了解得比较深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 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
2. 能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
科学态度目标
1. 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 乐于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地球相比于其他星球,是十分美妙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
难点:查找资料,筛选资料,呈现资料的具体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图书资料、计算机、彩色笔、卡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准备:示范海报、海报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任务是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有查找资料,制作海报,分享交流海报等环节,建议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课任务。
课时1为聚焦环节,介绍方法,海报初始设计。
课时2为制作海报,交流分享及研讨。
第1课时
一、聚焦
1. 谈话1:我们已经对太阳、月球有了初步的认识。
想一想,如果选择一种颜色分别表示太阳和月球,你会选择什么呢?
2. 画一画:学生画下自己对太阳和月球的印象,并且注明原因。
3. 谈话2:你可能会选择一种或者两种颜色表示太阳和月球,那么地球呢?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有水、土壤、岩石和各种各样的动植物,那我们又该选择哪些颜色来做一张有关地球的主题海报呢?
设计意图:大多数学生用红色表示太阳,用灰色表示月球,还有学生画出日珥和环形山,说明本单元的学习加深了他们对太阳和月球的理解。
聚焦问题首先让学生思考太阳和月球的主题颜色,然后类比太阳和月球,追问学生哪些色彩可以用来制作有关地球的主题海报。
学生一般容易想到蓝色,因为地球绝大部分是水。
但是教材提示学生,地球上还有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植物,那么地球的色彩就不只有蓝色,还可以有其他颜色。
提示学生从地球的资源丰富、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思考地球主题海报的颜色。
学生想好主题色彩后,对于探索环节的查找资料会更加有把握。
二、探索
活动一确定主题色彩
1. 讲解主题色彩的选择。
教师向学生说明海报的制作内容,首先需要确定一种主题色彩,可以是蓝色、白色、绿色、彩色等。
如果选择蓝色,那么对应的主题海报也要呈现地球的蓝色资源,比如丰富的液态水、蓝天、蓝鲸、蓝色水母,等等。
2. 讨论。
小组讨论拟选择的主题颜色及理由。
3. 分享。
学生说一说选择的主题颜色以及准备采集的相关材料是什么。
设计意图:主题海报最主要的就是选择色彩,在该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确定小组拟选择的主题颜色及相关材料。
活动二海报制作方法指导
1. 收集资料的途径。
可以是通过互联网搜索,也可以去图书馆借阅和摘抄书籍等方式。
2. 确定资料来源。
资料可以来源于科学书籍,也可以来源于正规的网络资源,还可以是家长或自己拍摄的照片。
3. 判断资料的科学性。
收集的图片应当是实拍的照片,文字资料可以被查验的,如果无法判断,可以请老师帮助。
4. 比较资料。
和同学讨论和比较,从中选取能更好地表现主题的图片和文字。
5. 选用资料。
用翻拍、扫描、下载、摘录等多种方式选择需要使用的资料。
图片需要打印的,请老师或家长协助。
设计意图:在该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细致地指导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方法,最好通过案例示范的方式进行,确保学生在课后收集整理资料有章可循。
活动三海报初始设计和分工
1. 发放材料。
给学生提供A3海报纸、铅笔、橡皮等。
2. 初始设计。
学生小组讨论构思海报的版面设计。
3. 小组分工。
在课后收集材料时,小组人员如何分工。
4. 布置课后任务。
在课后,小组采集好资料,将在下一节课进行制作。
设计意图:该环节需要学生思考海报的大概版面设计,以及在课后如何分工采集资料。
第2课时
活动四制作海报
1. 发放材料。
彩色笔、双面胶、透明胶、剪刀、固体胶棒等。
2. 制作海报。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海报。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完成海报制作,时间大约为20~25分钟。
学生需要细致地筛选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海报,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整理好材料,同时尽量采用粘贴的方式,文字的选择要尽可能少。
在课堂上完成海报制作,教师对学生的制作能有更多的指导。
活动五分享交流海报。
1. 展示。
将学生制作的海报呈现在黑板或者大屏幕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海报。
2. 交流。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让学生互相观看对方的海报,了解海报的信息,丰富自己对地球的了解。
3. 评价。
学生以投票等方式选择出优秀海报,进行评奖。
设计意图:海报的展示交流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将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了解别人的海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更多方面,丰富自己的认知。
教师要对学生制作的海报进行评价。
三、研讨
1. 问题1:我们了解到了地球的什么新知识。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什么色彩的海报,了解了地球哪些方面的资源和特点。
2. 问题2:相对于太阳、月球,地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 问题3:我们对地球家园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让学生写一写新问题。
设计意图:研讨主要是小结性的问题,学生在海报交流环节,已经足够充分地了解了地球的很多特点,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并且提出新的感兴趣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制作、展示和交流海报,我们对地球有了足够丰富的了解,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掌握了收集、筛选、整理资料和制作海报的方法,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将来学习的知识。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海报制作方法色彩:蓝色、白色、红色、绿色、彩色等。
举例:
第2课时
海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