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与人情作文教案
有关规则习作指导课教案
有关规则习作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律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规则,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规则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1. 规则的定义和作用2.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3. 规则的表达方式4. 习作练习:编写一条校园规则三、教学重点:1. 规则的定义和作用2.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3. 规则的表达方式四、教学难点:1. 规则的表达方式2. 习作练习:编写一条校园规则五、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习作纸张3. 教学视频或案例素材一、规则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案例,让学生思考规则的重要性。
2. 讲解规则的定义:规则是一种对社会、组织或个人行为进行约束和指导的规范。
3. 阐述规则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提高生活质量等。
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10分钟)1. 讲解遵守规则的意义:遵守规则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2. 举例说明违反规则的后果:影响个人形象,损害他人利益,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3.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提高自律能力。
三、规则的表达方式(10分钟)1. 讲解规则的表达要素:主体、对象、内容、后果等。
2. 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规则。
3. 举例示范,让学生对比分析,提高表达能力。
四、习作练习:编写一条校园规则(15分钟)1. 布置习作任务:编写一条关于校园环保的规则。
2. 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强调规则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3. 学生展示习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讲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强调规则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时刻遵守规则,做到自律。
3. 布置课后作业:修改和完善校园规则习作。
六、规则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不同领域的规则案例,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社会法规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规则的作用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018届高三年级作文系列化训练之《规则与人情》作文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备课组
课题
写作训练专题 “规则与人情”
授课 时间
授课 班级
主备人
知识 1、训练任务驱动型材料“规则与人情”之类的审题立意技巧方法。
目标 2、在写作中理解科技与人文的相互依存关系。
3、把握人文精神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三 能力 1、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
达、谋篇布局。 五、范文引领:
人情与规则 当今,人情消费大行其道,诸如天价月饼等也都是它的帮凶。 人情本没有错,而利用人情超越规则是危险的。正因为有如此不
受拘束的人情效用,再贵的礼物都有人买。 人情是水,规则是岸。人情柔和,超出了规则之岸却会引发 水灾;规则明确,缺乏了人情活水却会死气沉沉。所以,人情当
是规则下的人情,规则应是人情的规则。 人情必须接受规则的约束。人情是感性的,规则是理性的。 正因如此,人情容易让人在一时冲动下作出不当行为,而规则的 理性能将人情阻挡在滥情的边缘。文强等腐败官员,受贿无数, 却说是人情不好拒绝。不能不说,他们既不想也不会用规则保护 自己。就算贿赂是一种人情,那也夹杂太多的杂质。而规则,恰 恰是剔除人情中杂质的保障。规则的约束也恰恰为了人情的纯净, 保护人情不受物质的腐蚀。所以,从另一个方面说,规则是为了
更重要的;事总有轻重缓急之分,不要为了争一口气,而后悔莫
及!
寓意:用一个头盔换一条性命,这是智者的善良。很多时候,
我们需要权衡轻重利弊。如果事情与原则无关,不妨退后一步,
1
师生 互动 构建 新知
给人一个台阶。很多事情不必争,退一步海阔天空 二、话题阐释: 规则与人情 1、人情
概念:①人之通常的心情事理:不近人情|人情世故。 ②交情;情面:做个空头人情|不讲人情|此事须要托人情 才办得。 ③人际往来应酬的礼节习俗:亲戚朋友多少人情客礼,哪
初中优秀作文:规则与人情
初中优秀作文:规则与人情第一篇:规则与人情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规则与人情常相冲突。
但社会走向法制化、制度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因此,规则面前无人情,我们必须遵守规则。
有了规则,社会才会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上海一名高考学生因迟到而与高考擦肩而过,母亲下跪求情却也无补于事。
对此,我们只能感到惋惜与同情。
高考面向全中国这么多的学生,必须有高考的规则来保证其公平。
在规则面前,人情是不足为道的。
古往今来,成功的领导者都遵守规则,制定一系列规则管理好自己的国家,组织好自己的队伍。
韩信睡着后,一个管理衣服的手下怕他着凉生病,便为他披上袍子。
韩信醒后找来此人责问,并将他杀掉。
在人情方面看来,我们认为这完全是不可取的做法。
但韩信认为,此人没有遵守自己的职业规则,做了不该做的事,因此必须受到处罚。
、在规则面前,人情是冷的,但也因为遵守了规则,国家再规则的指导下才越来越繁荣。
在西方国家,布雷是一名非常著名的肿瘤治疗专家。
然而因为一次错误的判断,他把一个小生命错认为是肿瘤。
他承担了责任,认识到错误,把婴儿留了下来,准备接受法规的审判。
在法庭上,他没了一大半财产,甚至没有再做医生的资格。
他的良心让他接受法规的审判,但他没有后悔。
也许,他敢于承担责任可以让他的审判轻一点,我们会如此想到。
但如果因此而忽视法规,将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后果呢?也许,有的人会心怀不轨,利用规则的漏洞作恶多端,利用人情来骗取不合法利益。
所以,规则面前,只能遵守,只能惋惜,但却不能因为人情而不去严格执法。
在中国的现代社会中,民主法制越来越完善,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这对于一个建设法制社会的国家来说是必须要做的。
只有建立规则,完善规则,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在规则与人情相冲突,我们或许要舍弃人情,做到大公无私,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完善好规则,减少两者的冲突。
让我们在规则的引导下走得更远更好吧!第二篇:规则与人情上海高考考生因自行车坏了而迟到2分钟,其母下跪求情,仍被拒考场之外。
规则与人情材料作文附
材料作文“规则与人情”立意参考及标杆例文范文2012年6月9日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一场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争议。
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自行车坏了,结果迟到了2分钟。
考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拒绝考生进入考场。
考生的妈妈先求情,后下跪,工作人员仍不允许考生进场。
这名考生因为心急,想要翻墙入场,后被工作人员制止,最终未能参加考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解】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先点出事件引发了一场争论,然后简单叙述事件。
写作要求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样,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即可从工作人员、妈妈、考生中任选一人,也可以综合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对人物观点和做法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但在立意判断时应该研究本则材料的特殊性,本则材料由概括句和事例组成,而且关系紧密。
概括句暗示了(其实也指明了)出题人的意图,本次作文的基本立意范围——规则与人情,事例中也隐含了一个重要信息“考生违规,考场工作人员坚守规则,不为人情所动”。
【附】“规则”,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人情”,人的感情;人之常情(通常的心情或情理)。
【立意方向参考】切题:(依据是既符合范围,又切合材料)1.规则至上,人情不能动摇规则2.人情可以完善或改变不合理的规则3.规则中应该蕴含人情味4.不违规则,不失人情5.严守规则,彰显公平是最大的人情合题:(依据是切合材料内涵即可,可以脱离概括句的范围)1.为人处事应未雨绸缪或早作准备(考生因自行车坏了只迟到两分钟)2.遭遇意外应理性处理(考生想翻墙进入考场)3.做人不能没有自尊(妈妈下跪)4.母爱是伟大的(妈妈为孩子进考场求情下跪)5.忠于职守,认真尽责(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6.固守规则,不知变通(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导致该考生缺考)建议:根据试评情况,建议平均分42分左右。
材料作文“规则与人情”导写及例文
材料作文“规则与人情”导写及例文作者:张蕾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2013年第10期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哈佛大学的图书珍藏馆)。
在大火发生前,一名学生违规(只能在馆内阅读)把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俗世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阅读。
第二天,当他意识到自己带出的那本书已是珍藏馆唯一存世的书的时候,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最终,他敲开了校长霍里厄克的办公室。
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出校。
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
要求:①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一、审题立意假如材料是一名学生违规将书带出图书馆,因此受到校规的惩处,那么这件事就很简单明确,而这个材料的复杂之处就在于:当晚发生火灾,此书成为哈佛图书珍藏馆唯一存世珍品。
书可私藏,无人知晓,私自带书之事即可瞒天过海,但如果隐瞒,虽个人利益不受损,但内心必不安,会受道德谴责;如果学生交出图书,那么个人利益必受损,会受校规惩处被开除,但内心会获得安宁,实现自我救赎。
材料中学生交还了图书,校长感谢他,是因为他的诚实,肯定他的人品,所以可以从“诚实是为人之本”的角度立意;校长开除他,是因为校规不可违反,所以可以立意“规则至上”“敬畏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良好风气最有力的看守者”“用规则看守一切”;还可以抓住最后一句话将规则和道德、法理和人情结合起来立意,如“规则高于道德”“法理大于人情”“法理之外才是人情”;也可以从严格治校的角度谈治家治军治国之道。
二、要有自己的分析“分”,乃会意字。
从“八”,从“刀”,表示“以刀剖物,使之相别离”的意思。
《说文·木部》:“析,破木也。
规矩与人情的辩证关系作文
规矩与人情的辩证关系作文
在咱们这复杂的社会里,规矩和人情就像是一对儿“好哥们儿”。
规矩啊,就像那静静流淌的河流,把社会的脉络给串起来了,它给咱们指明了方向,告诉咱们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但规
矩也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它有时候也挺有人情味的,让咱们觉得不
那么压抑。
说起人情呢,那可是咱们生活中最温馨、最动人的部分了。
它
就像那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咱们前行的路。
亲情、友情、爱情,这
些都是人情的表现,它们让咱们觉得生活有温度,有味道。
但话说
回来,人情也不能太泛滥了,得在规矩的范围内才行,不然可就乱
套了。
规矩和人情,它们俩可是互相离不开的。
规矩让人情有了发挥
的空间,而人情又让规矩变得更加温暖、更加有活力。
这就像咱们
平时说的,有规矩才成方圆,但规矩也得有人情味才行。
这样咱们
的社会才能既有序又温馨。
说实话,咱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要在规矩和人情之间
做选择的情况。
有时候,为了维护公平和正义,咱们得坚守规矩;
有时候,为了照顾别人的感受,咱们也得考虑人情。
这种选择可不容易,得靠咱们的智慧和经验来判断。
但不管怎么选,都得让规矩和人情在咱们的生活中和谐共处,这样咱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有人情味但不能践踏规则的作文
有人情味但不能践踏规则的作文《有人情味但不能践踏规则》
嘿,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儿。
咱先说人情味哈,那可真是个好东西呀!当你生病不舒服的时候,小伙伴们围过来关心你,那感觉多温暖呀!或者你遇到困难了,老师来帮你一把,是不是心里特感动?这就是人情味,能让人心里暖暖的。
可是呢,有人情味也不能乱来呀!规则是啥?规则就像是马路上的红绿灯,要是没有它,那还不得乱套啦!就好比说,老师说上课不能随便讲话,这就是个规则呀。
要是大家都不管不顾,想说就说,那课还怎么上呀?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有个同学考试没考好,哭得可伤心啦。
这时候就有同学说,哎呀,老师你就别那么严格啦,给他个高分嘛。
这怎么行呢?考试有考试的规则呀,如果随便改分数,那对其他努力学习的同学多不公平呀!这不是践踏规则嘛!就好像跑步比赛,大家都要沿着跑道跑,要是有人随便乱窜,那比赛还有啥意义呢?
还有呀,排队的时候也得守规则。
大家都按顺序来,多快呀!要是有人插队,其他人能乐意吗?这不是搞乱了秩序嘛!
所以呀,我们要有情有义,但也得守规则。
不能因为一时的人情就把规则抛到脑后呀!我们要知道,规则是为了让大家都更好,就像我们的班级有了纪律才能更和谐一样。
总之,有人情味是好事,但绝对不能践踏规则!大家说是不是呀!。
初中规则类写作教案
初中规则类写作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规则类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自觉自律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规则类作文的定义和特点2. 规则类作文的写作技巧3. 规则类作文的实践演练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规则类作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类作文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规则的认识和体会,引发对规则类作文的思考。
二、讲解规则类作文的写作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规则类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加深对规则类作文写作技巧的理解。
三、规则类作文的实践演练(2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规则类作文的主题,如“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现场写作。
2. 学生根据所学的写作技巧,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体验,进行现场写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作文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表扬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发现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写作规则类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规则类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写作规则类作文的能力和水平。
3. 学生遵守规则、自觉自律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情况。
规则与人情作文教案
规则与人情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规则和人情的关系,认识到二者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规则和人情冲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能够灵活运用规则和人情写作。
二、教学内容1. 规则的定义和作用2. 人情的定义和作用3. 规则与人情的冲突及处理方法4. 优秀作文案例分析5. 作文写作实践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规则和人情的定义及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规则与人情的冲突及处理方法,给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 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规则和人情融入到作文中。
4. 布置作文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规则和人情进行创作。
5. 学生作文互评,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看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规则和人情。
2. 评价学生在处理规则与人情冲突时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3. 学生对规则和人情关系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规则和人情的相关理论资料。
2. 优秀作文案例。
3. 作文写作实践素材。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规则和人情的定义及作用,分析案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 实践法:布置作文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
4. 互动法:学生作文互评,教师点评指导。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讲解规则和人情的定义及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
2. 第二步:讲解规则与人情的冲突及处理方法,给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 第三步: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规则和人情融入到作文中。
4. 第四步:布置作文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规则和人情进行创作。
5. 第五步:学生作文互评,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规则和人情的关系,并在作文中灵活运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规则和人情冲突,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十、板书设计规则与人情规则:定义、作用人情:定义、作用规则与人情的冲突及处理方法六、教学策略1. 案例启发:通过分析具体的社会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规则与人情的交织作用。
制度与人情关系作文
制度与人情关系作文
咱今儿就来聊聊“制度”和“人情”这对欢喜冤家。
你说这制度吧,就像是个铁面无私的包公,板着个脸,谁都不能违反,一
点儿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比如说上班打卡,规定早上九点,你晚一分钟都不行,老板那脸拉得比驴脸还长。
学校里考试不许作弊,这也是制度,谁敢越雷池一步,那可就惨喽!
可这人情呢,就像是冬天里的暖炉,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朋友遇到难处了,咱能帮就帮一把,这是人情。
亲戚家有个喜事,咱包个红包,凑个热闹,也是
人情。
有时候啊,制度和人情就会撞个满怀。
比如说,公司有个员工,平时工作
特别卖力,业绩也不错,就因为家里突然出了急事迟到了几次。
按照制度,得
扣工资,可从人情上讲,是不是能网开一面呢?这时候老板就头疼啦,要是只
讲制度,显得太没人情味,员工的心都凉了;要是只讲人情,那制度不就成了
摆设,以后还怎么管理?
再比如说,马路上有人闯红灯,交警按理得罚款。
可要是这个人是因为着
急送病人去医院,这时候是严格按制度罚款呢,还是考虑一下这特殊的人情?
其实啊,制度和人情并不是水火不容的。
好的制度应该考虑到人情,有人
情味的制度大家才更愿意遵守。
而人情也不能乱了制度,不然社会不就乱套啦?
制度就像铁轨,让我们的行为有个规范的方向;人情就像润滑剂,让我们在这个轨道上跑得更顺畅、更舒心。
只有把制度和人情拿捏好了,这日子才能过得既有规矩又有温暖!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一件关于规则的事作文教学设计
一件关于规则的事作文教学设计一件关于规则的事作文教学设计篇一:写一件有关规则的事教学目标1.如实而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与规则有关的事件,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2.留心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知法、守法、护法的意识。
教学准备1.了解学习与生活中常常接触的规则。
2.搜集生活中常见的违规情景的图片或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为了每个人都各安其所,就需要有各种行为准则来约束我们。
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大家遵守交通规则,人与车各行其道才会安全有序;同学和老师都遵守教学规则,教学活动才会有条不紊总之,人人遵守规则,社会才会井然有序;背离了规则,社会将是一片混乱。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件有关规则的事。
二、确写内容(写什么)1、哪方面:事2.数量:一件3.主题:有关规则(哪里有规则?)——马路上:红灯停,绿灯行,不能超速,不逆行,公交车自觉购票公园里:爱护卫生、爱护公物,不折断花草树木学校里:“五项评比”细则、课堂纪律、班规运动场:打篮球、游戏等规则家庭生活常规、超市里、医院里、小区内4.内容:可以写人们自觉遵守规则所带来的美好,也可以写人们违反规则受到的惩罚;可以赞扬那些维护正义人和事,也可以批评那些为图一时之利而置国法和社会公德于不顾的人和事可以反弹琵琶:没有规矩,亦成方圆“规则”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条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是“规则”作为一种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比如,我们现行的某些教育方式与“规则”还是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5.说规则有关的事例《我也要遵守制度》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
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
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
”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
”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写一件有关规则的事》教案设计
《写一件相关规则的事》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二·习作》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引导学生追忆生活,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以及场面描写等把相关规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情,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一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元素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以及场面描写等把相关规则的事情如实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大胆表达、交流,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玩游戏导入新课。
二、启发谈话,拓展思路
老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并叙述生活中的相关规则的一件事来与大家分享。
三、赏析作文,指导写法
1、学习下水作文的写作表达方法;
2、掌握本次习作要求。
四、行笔写段,相机辅导。
五、交流`佳作,修改提升。
1、展示习作,集体评议;
2、自我诊断,自我修改。
六、总结方法,激励完善。
板书设计:
写一件相关规则的事
起因——经过——结果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规则与人情作文教案
规则与人情作文教案第一章:规则与人情的关系1.1 讲解规则的概念和重要性1.2 讲解人情的概念和重要性1.3 探讨规则与人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第二章:规则的限制与突破2.1 举例说明规则的限制和约束作用2.2 讲解在特定情境下规则的突破和调整2.3 分析规则突破的原因和合理性第三章:人情的表现与影响3.1 举例说明人情的表现形式和特点3.2 分析人情在不同情境下的影响和作用3.3 探讨人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四章:规则与人情的平衡4.1 讲解平衡规则与人情的重要性4.2 分析平衡规则与人情的策略和方法4.3 探讨平衡规则与人情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五章:规则与人情的案例分析5.1 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中规则与人情的关系和处理方式5.2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规则与人情处理的原则和方法5.3 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规则与人情处理的理解和经验第六章:规则与人情的文化差异6.1 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规则与人情的理解和处理方式6.2 分析文化差异对规则与人情处理的影响6.3 探讨跨文化交流中规则与人情的适应和融合第七章:规则与人情的伦理考量7.1 讲解伦理原则在规则与人情处理中的作用7.2 分析伦理冲突时规则与人情的抉择7.3 探讨伦理考量在规则与人情平衡中的重要性第八章:规则与人情的心理因素8.1 介绍心理学原理在规则与人情处理中的应用8.2 分析情绪和心理状态对规则与人情处理的影响8.3 探讨如何调整心理因素以实现规则与人情的更好平衡第九章:规则与人情的现代挑战9.1 分析现代社会中规则与人情的挑战和变化9.2 讲解新技术和新环境对规则与人情处理的影响9.3 探讨应对现代挑战的策略和方法第十章:总结与提升10.1 回顾整个教案的内容,总结规则与人情处理的主要观点和原则10.2 分析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建议10.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规则与人情的平衡原则,提升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程度。
规则与人情之间的关系作文
规则与人情之间的关系作文规则与人情,生活中的“双簧”。
规则,硬邦邦的“骨架”。
你知道吗?规则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骨架”,得靠它撑着,才能站得稳、走得直。
没了它,社会就乱成一锅粥了。
就像开车得遵守交规,不然路上得乱成啥样?还有那些排队、买票、上课什么的,都得有个规矩,不然大家都乱套了。
规则就是让大家心里有个数,知道该怎么做。
人情,暖洋洋的“血肉”。
但话说回来,光有规则也不行啊,还得有人情味儿。
人情嘛,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血肉”,有了它,生活才更有温度。
你记得吗?那次你生病了,邻居大妈特意给你炖了碗鸡汤,还叮嘱你多休息。
这就是人情,它让咱们觉得,生活不只有冷冰冰的规则,还有温暖的人心。
规则与人情,互补的“搭档”。
其实吧,规则和人情就像是舞台上的“搭档”,一个负责秩序,一个负责温度。
它们得互相配合,才能让这场“生活大戏”演得更
精彩。
你想想看,如果只有规则没有人情,那生活得多枯燥啊;反
过来,如果只有人情没有规则,那又乱成一锅粥了。
所以嘛,规则
和人情,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缺了哪个都不行。
生活,需要“双簧”。
所以啊,生活就是这样一场“双簧戏”,规则和人情轮流上场,才能把戏演得更精彩。
咱们就得在规则和人情之间找到平衡,让生
活既有秩序又不失温度。
这样,咱们才能过得更舒心、更自在。
你
说呢?。
高考作文指导:“规则与人情”写作指导及学生习作欣赏(附:写作指导及类题比较)
高考作文“规则与人情”写作指导及学生习作欣赏(附:写作指导及类题比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18年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
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6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
同样是延迟发车,这次没有乘客抱怨,网友也纷纷点赞。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注重理性思辨的作文题。
作文题材料提供了“罗某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延误”和“管理部门为挽救生命主动延迟发车”两则主体材料。
材料的核心内涵,引导考生思考:规则,是遵守,抑或打破?审题立意必须抓住两则材料中同样“延迟发车”这一关键点进行“由果溯因”追问。
第一则材料:列车延迟发车,是因为罗某为一己私利任性而为,扰乱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相关规定,表现出其对规则的轻视。
第二则材料:列车延迟发车,是因为管理部门为挽救婴儿生命延迟发车,虽然打破了规则,但这却是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社会的温情。
立意必须扣住“规则”与“延迟发车”的原因进行理性思辨发散:(1)可以结合材料一谈规则意识。
为一己私利蔑视规则、任性而为是在扰乱社会秩序,会给周围人带来不便。
当事人不仅应受到规则的惩处,也会遭到整个社会的谴责。
(2)可以结合材料二谈尊重生命。
生命是神圣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为挽救生命打破规则,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却收到大家的点赞,这不仅体现出生命至上的意识,也表现了规则和温情有时并不冲突。
(3)可以辨证地谈规则与温情的关系。
可以谈规则什么时候应遵守,什么时候可以打破。
法规须遵守,但并非冷峻严苛,人间亦自有温情。
《2.我与规则交朋友》教案(5篇)
《2.我与规则交朋友》教案(5篇)第一篇:《2. 我与规则交朋友》教案《2.我与规则交朋友》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知觉遵守规则是一种文明行为,纪律也是规则。
2、感受遵守规则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1、知道自觉遵守规则是一种文明行为,纪律也是规则。
2、主动做到时时刻刻心中有规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关于遵守纪律的故事,做一定的准备,如能读熟或能绘声绘色地讲;如有困难可求助于家长,教师亦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搜索途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故事揭题1、谈话。
一个文明的人总是能时时刻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规则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心中有规则的人有许许多多。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周总理补票》的故事。
2、讲述《周总理补票》的故事。
3、说说听了故事的感受。
4、请学生讲讲课前收集或发生在身边遵守规则的故事。
活动二:问题辨析1、引导学生弄清“纪律”与“规则”的联系。
2、学生在学校为什么要遵守纪律?3、组织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说说谁没有遵守规则。
活动三:新闻采访1、(分小组)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班上自觉遵守规则的人和事。
2、被采访的学生在班上交流介绍自己为什么能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第二课时活动一:游戏体验1、第一次集合站队。
站队前,听清老师讲要求,然后听哨声在教室门口站队。
(老师计时)2、第二次集合站队,站队前,教师创设一个非常危险紧急的氛围,让学生迅速离开,在教室门口站队。
(老师再次计时)3、组织学生分析。
前后两次集合站队的时间哪次快?哪次慢?原因在哪儿?4、你从两次集合站队中,明白了什么?活动二:自我评价1、真实地填写“我的自评表”。
2、让学生找出自己在遵守规则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写在小纸片上。
活动三:告别仪式1、让学生将自己找出的不足,连同小纸片投到老师准备的纸盒里。
2、举出一个告别仪式,向不守规则的行为告别。
3、下课后,老师将纸盒带走。
活动四:策划“名言”1、分小组策划遵守规则的“名言”内容。
写一件有关规则的事作文教案
《写一件有关规则的事》作文指导课教学目标:1.如实而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与规则有关的事件,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2.留心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知法、守法、护法的意识。
教学准备:1.了解学习与生活中常常接触的规则。
2.搜集生活中常见的违规情景的图片或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引生审题。
1.在本单元中,我们从那条失衡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了创造这种美景的人们自觉遵守规则的道德美。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信。
在我们身边你也一定看到过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事,我们今天就动笔写一写吧!2.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3这次习作要求写什么类型的文章?与什么有关的事?规则是什么意思?你了解的生活中的规则有哪些?写几件?有限制要求吗?二、布局谋篇,从说到写。
1、引生读书P45,勾画并说说这次习作要求。
写什么体裁的文章?写哪方面的事?数量方面有限制吗?习作有哪些要求?2、生回答本次习作要求。
(出示课件,再次齐读要求。
)3、题目和要求都提到规则了,在生活中遇到与规则有关的事遇到包括哪些情况?老师收集了一些与规则有关的图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何感受?遇见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围观的人怎么说?有何表情?或者发表了怎样的观点?师小结:如果没有堤坝的围堵,一泻千里的河流就会恣意妄为;如果没有铁轨的限制,列霆万钧的火车就会车毁人亡;如果没有规则的约束,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杂乱无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告诉大家吧!4.小组谈论确定要写作的事件。
让学生说一说想写身边的哪件事,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派代表在全班发言,集体评议,判定所确定的写作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6.师提示:你准备怎样把事情如实而又条理地写下来呢?动笔列出题纲,理清写作思路。
三、共同交流,优化习作表达1.出示学生题纲,集体评议(1)题目是否新颖(2)写作目的是什么?(3)是否围绕中心选择了材料?(4)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采用了怎样的表达顺序?(5)是否讲述了自己的感受或是自己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6)详略安排是否恰当?3.教师提示:在提纲上添加写法部分,以便习作。
规则与人情作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规则与人情作文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课程时长: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规则和人情的关系,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规则和人情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围绕规则与人情主题进行作文创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规则和人情的关系2. 运用规则和人情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3. 作文创作技巧难点:1. 规则和人情的平衡处理2. 作文结构的合理安排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作文素材库3. 作文评分标准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规则和人情关系的思考。
2. 讲解规则和人情的关系:介绍规则的定义和作用,解释人情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运用规则和人情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
4. 作文创作指导:讲解作文创作的技巧,包括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
5. 学生作文实践:根据课堂所学,让学生现场进行作文创作。
6. 作文互评: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规则与人情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作文。
2. 收集相关的作文素材,为自己的作文增色添彩。
3.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平衡规则和人情,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作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标准:1. 作文内容:是否紧扣规则与人情主题,观点明确,材料充实。
2. 作文结构:是否合理,段落清晰,过渡自然。
3. 表达方式:是否恰当,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4. 课堂参与: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准确,讨论热烈。
5. 课后作业:是否按要求完成,能够体现课堂所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则与人情”主题作文教案(四)一、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1864年的一天,哈佛大学图书馆突发火灾,数百本哈佛牧师捐赠的重要图书被焚毁一空,只有一本书幸免于难——前一天晚上,它被一位学生违章(哈佛大学校规规定图书馆的珍贵图书只能留在图书馆阅览)带回了宿舍。
次日,这名学生把书交还给学校,这本书也成了哈佛牧师捐赠图书的孤本。
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哈佛大学召开校会,校长对该学生提出了表彰,对他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表示最高的谢意,然后当众宣布开除这名学生。
在中国一所中学,课间,两名学生打闹,不慎将走廊的橱窗玻璃打碎。
当时周围虽然没有其他人,但是两名学生还是主动地到校长室去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打闹了。
校长表扬了两名学生,并认为他们认错态度极好,便不要求他们赔偿学校玻璃被打碎的损失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二、命题意图1、近来,中央一再强调要“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实际是政府向百姓表态,承诺会注重制度的建设,注重制度的完善。
而通过作文命题的形式,宣传、贯彻这方面的精神,无疑是最佳的机会。
并且,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制度建设层面的问题,可实际这又是一个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的问题,值得学生理性的去思考、探讨。
2、纵观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强调学生要具有思辨能力。
本次命题的两则材料反映的是“规则与人情”,审题、立意、构思、行文都要求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
3、本次作文重点训练学生的语段论述能力。
三、审题立意材料一:假如是一名学生违规将书带出图书馆,因此受到校规的惩处,那么这件事就很简单明确,而这个材料的复杂之处就在于:当晚发生火灾,此书成为哈佛图书珍藏馆唯一存世珍品。
书可私藏,无人知晓,私自带书之事即可瞒天过海,但如果隐瞒,虽个人利益不受损,但内心必不安,会受道德谴责;如果学生交出图书,那么个人利益必受损,会受校规惩处被开除,但内心会获得安宁,实现自我救赎。
学生交还了图书,校长感谢他,是因为他的诚实,肯定他的人品,所以可以从“诚实是为人之本”、“承担责任”、“道德感化”的角度立意(建议忽略此立意);校长开除他,是因为校规不可违反,所以可以立意“规则至上”、“敬畏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良好风气最有力的看守者”、“用规则看守一切”。
材料二:两名学生打闹,不慎将走廊的橱窗玻璃打碎。
当时周围没有其他人,如果不承认,没有人知道,但如果隐瞒,虽个人利益不受损,但内心必不安,会受道德谴责;如果主动承认,要赔偿玻璃,会受校规惩处。
但他们还是主动到校长室去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打闹了。
校长表扬他们,是因为他们的诚实,肯定他们的人品,所以也可以从“诚实是为人之本”、“承担责任”、“道德感化”的角度立意(建议忽略此立意);校长不要求他们赔偿学校玻璃被打碎的损失,是主观判定,损失却由学校(纳税人)来承担,所以可以立意“人情岂可凌驾于规则之上”。
二则材料放在一起,如果只抓住它们的共同点,可以立意为“诚实是为人之本”“承担责任”,但这种立意只是符合题意,但流于俗套,不容易出类拔萃。
因此思考相同点中的不同的处理结果,最好的切题立意应该是探讨“规则”与“人情”、“规则”与“道德”的关系,可以立意为:①规则高于道德,②法理大于人情,③人情岂可凌驾于规则之上,④从学生事件处理结果看中西方文化(看待“法”与“情”)异同。
四、素材积累1、让校规看守哈佛当年,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自己的一块地皮和20本古书赠给当地的一所学院。
哈佛大学一直把牧师的这批书籍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带出馆外。
18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之一炬。
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
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作出一个勇敢的选择。
原来在大火发生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定,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了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
灾难过后,这本书成了稀世珍本。
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情况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
校长先是表示感谢,并对他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
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对此,很多人表示用规则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理念,也许是哈佛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却创造无限辉煌而享誉全球的原因之一。
规则是对所有人的,规则高于一切、大于一切。
即使校长不想开除这个学生都不可能。
因为校规有规定,所以这位校长没有网开一面,没有下不为例。
这是对规则的敬畏,也是对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最好诠释。
2、规则,让人别无选择在一次世乒赛上,瑞典选手瓦尔德内尔与我国选手正进行一场精彩比赛,那是一场极重要的赛事,关系着两位运动员能否顺利闯入决赛,所以双方打得特别卖力。
选手的连贯对接、锐利扣杀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却是那位瑞典选手,渴望登上世界乒坛宝座的一个职业国家队员,在关键时刻绽放出了人性的光辉,使我看到任何比赛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
在比赛的收尾阶段,双方依然打得难解难分,比分各不相让,对方每一记失误都会给自己带来一分胜算,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扣杀都会给胜利加上砝码。
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我国选手在一次回防中,将球匆忙打向对面,如电光火石般落在桌沿外,因为动作太急骤了,在经历了短暂的寂静之后,赛场上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那位瑞典选手因我国选手的失误而赢得了比赛。
然而,在喧闹沸腾的赛场上,大家看到了一个孤零零但执著的手势高举着,原来是瑞典选手在向裁判和观众示意:我国选手打的是擦边球,后者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大家在明了事情的真相后,既对这位瑞典选手没有赢得比赛而感到惋惜,更以热烈的掌声回报他的坦荡和率真的人性。
赛后,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举起那个手势的时候,他说:“规则,让我别无选择!”这是一种怎样的人格?它能让晦暗变得明亮,让卑劣变得崇高,让狭隘变得宽广,让一切精神作弊者和名利欺骗家在它面前显得渺小猥琐、黯然无光!这是一种坚守公平的人格,一种恪守规则的力量。
3、遵循法律规则的律师张思之,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中国最有威望的法律人,一个按法律规则做事的人。
他是盾,矗立在道德的前沿,寸步不让;他是剑,扬眉出鞘,直指邪恶,绝不姑息。
烈火锻造铁血律师,两袖清风忠诚卫士。
他一生做一个“驯服者”,但从未屈服,从未向所谓的真理低头。
在那个已经不把高尚当做墓志铭的时代,他选择为良知而辩论,他铿锵有力的辩词如烈火一般烧透黎明前的黑夜,那是荆棘丛里一行漫长的跋涉,弯弯曲曲,寻找一个光明的出口。
他将自己的肝胆燃成灯油,又磨成墨汁,写下震撼心灵的辩词,这一切,只是按法律的规则行事。
张思之,他用自己的热血,在中国的大地上犁出前进的血脉和希望,滋润了我们日渐枯萎的良心。
他的存在和执著,承载着一个现代国家的法制梦想。
五、例文展示秩序与人情同样是犯错,处在不同国家的两方人却是不同的结果:一方得到校长的褒奖,并免除了他们该承担的责任;另一方同样得到校长的褒奖,却被开除了学籍。
后者这种在中国人眼中不无荒谬的事情却被哈佛中大部分的学生所接受,甚至那位被开除的学生也承认他早已预料到这样的结局。
而在这样强烈的反差背后,却是中西迥异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意识:一边注重秩序,一边注重人情。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在政治上大部分属“人治”,在思想上则充斥着“与人为善”、“多个朋友多条路”等等类似的思想。
于是便演化成了一个源于人脉的官本位社会。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一位高官父辈自己就衣食无忧甚至平步青云。
但是这样造成了寒门子弟步入更高等级层次的机会十分渺茫。
虽后来的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垄断高层社会的局面,但贵族仍把持着令寒门战栗的资源。
一个个贵族互相维护互相支持层层掩饰,构成的网将渴望权利的外人挡住,把反对他们的人困杀。
人脉的力量渗入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责任(刑罚)”在人们眼中的地位十分尴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在中国的那位校长心中,“将玻璃打碎”当承担的责任因“认错态度诚恳”被掩盖了。
于是校长决定用学校的钱赔偿。
却没有意识到,认错是本应做到的义务,即使再诚恳,责任却是始终存在的。
将赔偿的责任和认错的义务混为一谈,中国仍受到古代人治思想的影响。
而在西方,人们却将秩序看得很重。
那位学生“偷书”要承担责任,“还书”是义务,虽然书有着孤本的光环加在其上,责任仍然存在。
那么被依照校规开除也是情理之中。
如同一位罪犯,将一个人绑架后帮他调理身体又送了回来,也依然要判刑一样。
西方人能将责任和义务区分得十分清楚,与他们数百年的民主进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民主最重要的,便是法律至上,以秩序规范生活。
人情与秩序,在同种事情上截然不同的态度反应了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人情的社会中,若有新星木秀于林,必有旧有势力以风摧之,关系总比成绩好用,人脉总比能力更受重视,使上层社会成为一潭死水,社会流动性极差,寒门也难出贵子。
而在秩序的社会中,法律至上,人们的生活由秩序规范,无能者无人可护,而以能力决定的地位才是发展的最终形态。
但是,中国显然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人情到秩序,如同封建到民主。
中国不缺人才,只是缺舞台。
当有朝一日过渡完成,中国梦也就不是水中月,镜中花了。
无规则欲念与有规则道德“当一切的规范和禁忌都不存在的时候,你离邪恶有多远?”这是恐怖片《隐身人》海报上的一句话。
一个透明的人面对那不透明的世界时,潜伏在其心底沉睡的欲望开始苏醒,于是,就有了那个邪恶的隐身人以及这部惊悚的影片。
真正的不安并不来自于片中的可怕情节,而是来自于我对自我的拷问,“当没有任何规则制约时,你会做坏事吗?”我的答案竟是:我会!这是源自人性之下的潜伏的欲念,也许每个人心底都静伏着邪恶,而禁锢邪恶的束缚一旦开启,那么就有了人类历史上诸多暴行。
我认为,人类文明的根本象征在于控制欲望,这也是人类摆脱野蛮的标志。
起先对于欲念的压制来源于道德,这是一种来自人类长久社会活动中积累的理念,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这是我国古代儒学的中心之道,但古人云:无德必亡,唯德必危。
这就是说,没有强制的道德是苍白无力的。
从这一点上说,法家倡导的“以法治国”才是治理社会的方法,儒家所谓“以德治国”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
我们无法抑制欲念的衍生和流动,却可以约束由欲念产生的行为,这就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规则。
我们的邪念可能将某种道德颠覆了千次万次,但带有惩罚性的规则使得邪念无从迸发,并扶正着道德之树,从而形成了法制社会。
可谓“人性本恶,而人行总善”。
道德是规则的基础构建,但违背道德却未必违背规则,纳撒尼尔·霍桑笔下的威克菲尔德就是这样的人物,也许是出自对流浪的热望,他在某一天离家出走,却只到离家仅有一个街道之隔的旅店住下,并且一住便是二十年。
这个离家出走的流浪者更引人注目,读者不禁会由此丈量他距社会伦理道德间的距离,他违背了道德,脱离了本位,但我们不能说他有任何越轨行径,而老练的霍桑为我们解答了难题,他在最后写道:“在看似伤乱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被规范地放在某一个位置,一旦脱离了这个位置,我们将被这个世界永远地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