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治疗-温医大应用心理本科

合集下载

催眠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催眠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催眠疗法在高校生心理辅导与治疗中的应用探究引言随着高校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严峻,心理辅导与治疗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传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生心理需求,但存在一些局限性。

因而,催眠疗法被引入心理辅导与治疗中,以期能发挥更乐观的作用。

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催眠疗法是指通过诱导催眠状态,并通过对潜意识的作用,引导患者调整思维方式、感受和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标的一种心理辅导与治疗方法。

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三个方面:放松和专注、建立创设性的意念、加强潜意识中的乐观认同。

催眠疗法可以让患者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更好地接受治疗。

催眠疗法在高校生心理辅导与治疗中的应用1. 援助高校生克服进修焦虑高校生在学业压力下往往出现进修焦虑症状,包括紧张、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催眠疗法可以通过放松患者的身心,减轻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进修动力。

2. 缓解高校生的抑郁和情绪问题高校生面临着身份转变、人际干系等压力,容易导致抑郁和情绪问题。

催眠疗法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援助他们转移注意力,缩减负面情绪的产生,提高情绪调整能力。

3. 援助高校生改变不良习惯和行为高校生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如拖延症、吸烟、过度使用社交网络等。

催眠疗法可以援助高校生改变这些不良行为,通过潜意识的影响,调整他们的行为方式。

4. 提升高校生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催眠疗法可以援助高校生提高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熟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培育乐观的自我形象。

这对于高校生的成长和进步具有乐观的意义。

总结催眠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方法,对于高校生心理健康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催眠疗法的应用,高校生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里世界和行为方式,提高心理弹性和适应能力。

然而,催眠疗法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

因此,高校生心理辅导与治疗中的催眠疗法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心理治疗-第八章 催眠治疗(实验部分)

心理治疗-第八章 催眠治疗(实验部分)
• “当我拍三下手时你会迅速的醒过来,注意我拍手的声音。” • “醒来之后你会感觉非常的舒服,全身都舒服极了。”
狮子的故事
• 这个引导性的故事是二十年前在伦敦BBC电台少儿频道播放的,由 一位阿富汗的女老师给孩子们讲了这个童话。那时候人们认为,这 样的故事只适合少年儿童,然而几天后,这个故事在BBC员工中引 起了强烈反响
• 这个狮子的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头狮子,他住在森林里。这是他 的森林,即使有时候事实并非如此。这片林子中常年不断的刮着大 风,但是狮子知道自己有力量,知道自己很强大,所以它可以安然 住在林子里。 由于森林中总是刮风,树叶会一年四季的沙沙作响。 狮子有时候能听到这些树叶的声音,有时候却听不见,因为叶子一 直那么沙沙的响着。这片森林中有一洼池塘,狮子住在这里就是为 了这个池塘,里面的水又清澈又新鲜,特别好喝。可是这片森林很 黑,加上一年四季的大风,池塘总是起着波浪,从来没有一丝光线 被池塘反射出来。
狮子可以闻到远处有水的味道。新鲜的水在不远的地方。他向着那个水源 奔去,那是一片无风的湛蓝的小湖,光亮如镜。向着那里跑。当狮子把头 伸向水面想要喝水时……最后他站了起来,决定赶走另外那头狮子。他非常 生气心里的愤怒越来越强烈,好像要爆发出来。他冲过去,张开大口,拼 命的咆哮嘶吼。可是另外那头狮子也和他一样,张开大嘴,冲着他大声吼 叫。狮子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万分无助。使他更无助的是,当他第四次伸 向水面时,他看到一只非常恐慌的狮子看着他。这时他已经没有兴趣再跑 回去了,只想在那儿趴着,在暗处趴着。
例如:
• 一、眼皮被无形的粘胶粘在一起…… • 二、眼皮粘的越来越紧 • 三、你的眼皮完全粘在了一起 • 我要请你试试看,看你能不能睁开眼睛,但是你会发现睁不开,
无论如何用力都睁不开,来,请试一次看看,一样睁不开,最 后再试一试,一样睁不开。 • 很好,停止尝试,做个深呼吸,让眼睛享受闭起来的放松舒服 的感觉。

心理学与催眠治疗:催眠治疗的原理和效果

心理学与催眠治疗:催眠治疗的原理和效果

心理学与催眠治疗:催眠治疗的原理和效果引言:-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催眠治疗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催眠状态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身心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催眠治疗的原理和效果,并讨论其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应用一、催眠治疗的原理:1. 定义催眠:催眠是一种放松和集中注意力的状态,通过催眠师的引导和建议,患者能够进入一个放松且易于接受思想建议的状态。

2. 催眠的状态:在催眠状态下,人们意识上的活动减少,同时对建议和指示更加敏感和易接受。

这种状态下,人们的大脑频率降低,进入阿尔法波节律。

3. 催眠的原理:催眠是通过改变个体的意识和思考方式来产生积极的心理效果。

催眠师通过提供建议和暗示来帮助患者调整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二、催眠治疗的步骤:1. 准备阶段:催眠治疗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催眠师与患者进行初步的交流,了解患者的问题和需求。

同时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和目标。

2. 催眠诱导:催眠师通过声音、肢体动作和建议引导患者进入催眠状态。

这可以通过声音轻柔的音调和患者的目视集中实现。

3. 催眠加深:一旦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催眠师会继续通过建议和暗示加深患者的催眠状态。

通过引导患者深度放松和专注于催眠师的声音,加强催眠效果。

4. 催眠疗程:在催眠状态下,催眠师会使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患者处理心理问题。

这可能包括图像化、回想、冥想等。

催眠师会针对患者的问题和目标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暗示。

5. 催眠唤醒:催眠师会逐渐引导患者从催眠状态中唤醒,回到清醒状态。

在唤醒过程中,催眠师会提供积极的建议和暗示,帮助患者自信和放松。

三、催眠治疗的效果:1. 视觉和听觉注意力的改变:催眠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放松思维并提高专注度。

这对于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控力薄弱的人特别有效。

2. 情绪和心理疾病的缓解:催眠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处理心理创伤、恐惧、压力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和增强积极认知,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

催眠疗法的原理与应用

催眠疗法的原理与应用

催眠疗法的原理与应用一、引言催眠疗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近年来在心理学、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催眠的神秘性和有效性,使其被许多人视为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潜在手段。

从减轻焦虑、缓解疼痛到改善睡眠质量,催眠疗法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催眠疗法的原理及其多种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神秘而迷人的领域。

二、催眠的定义与历史催眠最早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朗茨·安东·梅斯梅尔(Franz Anton Mesmer)提出的,其理论基于“动物磁力”的概念,而这一理论虽未获得科学认可,但却揭开了催眠研究的序幕。

19世纪,英国医生詹姆斯·布雷德(James Braid)首次使用“催眠”这一术语,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随后的发展中,多个心理学家对催眠进行了不断探索,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利用催眠来帮助患者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

三、催眠的原理1. 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催眠疗法的核心在于对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关系的理解。

在清醒状态下,人们通常都处于一个高度自主的意识状态。

而在催眠状态下,个体会进入一种放松和专注的状态,意识水平降低,使潜意识得以更为明显地显现。

这种状态允许个体更加开放地接受建议,同时也更容易回忆起被压抑或遗忘的记忆。

2. 吸引与集中注意力通过特定的方法,如语言引导、冥想或呼吸控制,治疗师可以帮助受试者迅速进入催眠状态。

在此过程中,个体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周围环境的干扰减少。

这种集中注意力的状态能够使个体更加深入地探索内心世界,并对外部建议呈现更高的敏感性和可接受性。

3. 放松反应人们在施加催眠时,通常会经历显著的放松反应。

这种放松不仅限于精神上的放松,身体也会表现出相应反应,例如心率减慢、肌肉松弛等。

放松反应能够促进身心健康,使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焦虑,对治疗具有一定帮助。

4. 建立暗示在催眠过程中,治疗师可以通过暗示来引导个体进行特定感受或行为。

催眠疗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催眠疗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催眠疗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陈瑜;裴涛【摘要】催眠疗法是重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目前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催眠疗法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和优点.催眠疗法可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方式应用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学习调节、身心治疗和潜能开发等方面.高校可从知识普及、环境设置、氛围营造及专业人员培养等方面着手,提高催眠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15)004【总页数】4页(P9-12)【关键词】催眠;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作者】陈瑜;裴涛【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江苏南京,211106;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4.2催眠疗法,也称催眠术,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门重要技术,是催眠师对被催眠者进行言语诱导使其进入特殊的潜意识状态,进而通过暗示与想象进行认知与行为矫治的心理治疗方式[1]。

20世纪50年代英美等国官方相继承认催眠是一种有效的疾病治疗手段,自此催眠术被广泛推广开来。

如今在西方,催眠已经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心理保健、医疗服务、教育培训、体育竞技、司法等领域,催眠治疗已然成为与哲学、心理学、医学并驾齐驱的一门科学[2]。

尽管在我国催眠疗法尚处于萌芽状态,但其发展前景愈加广阔,尤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将大有可为。

1.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催眠疗法实际上是通过心理暗示起作用的。

被催眠者的受暗示性越强,越易于接受暗示性语言,治疗效果越好。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智力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较高,他们心智发育处在人生的巅峰阶段,具有较强认知力、情绪表达力和意志力。

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学习新知识速度特别快。

他们富有革新精神,好奇心强,敢于接受与尝试新鲜事物。

他们的人格可塑性强,追求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能力强。

第十二章 催眠疗法(教案)

第十二章 催眠疗法(教案)

第十二章催眠治疗法第一节催眠疗法概述一、什么是催眠(一)催眠的涵义催眠(hypnosis)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此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之下,经由催眠师的诱导而形成的,它与正常睡眠是有区别的。

催眠状态是由催眠师用暗示的方法引出来的。

人在催眠状态下,生理与心理都发生着特殊的变化,人的意识高度集中,只与催眠师保持单线联系,对其他事物没有反应,完全放心地接受催眠师的引导。

(二)催眠的功能(或效应)1、生理效应:(1)影响植物神经功能(2)可定向调整机体功能(3)催眠僵体效应。

2、心理效应:(1)思维自主性减低(2)暗示性上升(3)注意范围狭窄(4)记忆变化(增强或遗忘)(5)催眠性幻觉(6)催眠逻辑(7)时间曲解(8)返童与速老(9)回忆“前生”(10)催眠后行为(11)催眠性痛觉丧失(12)隐蔽的观察者(意识分离状态)(三)催眠状态的层次分析1、轻度催眠状态。

轻度催眠状态,即是一种浅程度的催眠状态。

这一状态的实验结果是“观念运动”学说的基础。

“观念引起运动,运动加强观念”。

通过暗示适当地加以诱导,观念运动就会加强,同时,也越来越容易施加暗示、出现所谓的“被暗示性的亢进”现象。

这个层次的催眠状态对患者的选择性不高,一般的人都能在长则数分钟,短则—分钟内进入这一状态。

轻度的催眠现象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就可以见到,例如人们称之为“发呆”“出神”的现象即是如此,少年儿童最多见,所以说对少年易施加催眠术,这与他们的思想单纯、情感体验肤浅有关。

2、中度催眠状态。

轻度催眠状态以后,如果进一步引向深入,就会出现一些特定的生理反常现象,我们就说他已经进入中度催眠状态。

中度催眠状态的特征:(1)感觉迟钝或感觉过敏。

通过暗示能明显地支配感觉。

只不过,若不施加任何暗示,在催眠中感觉一般是迟钝的,任何感觉器官都会变得迟钝起来。

例如,此时针刺他的手背皮肤,几乎看不到他有痛苦的表情,手也没有回避性的条件反射。

2024年催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教案设计0205.

2024年催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教案设计0205.

2024年催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教案设计020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医学心理学》第十二章“心理治疗技术”,具体内容包括:催眠治疗的概念、原理、操作流程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案例。

重点分析2024年催眠治疗在医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患者心理与生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催眠治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流程。

2. 了解催眠治疗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健康产生的积极作用。

3. 提高学生对心理学在医学中应用的兴趣,培养其跨学科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催眠治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流程;催眠治疗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难点:催眠治疗的具体操作流程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催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 催眠治疗的概念与原理。

2) 催眠治疗的操作流程。

3) 催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案例。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催眠治疗的具体操作流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所学的催眠治疗操作流程,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催眠治疗的概念、原理、操作流程。

2. 催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案例。

3. 催眠治疗的发展趋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请简述催眠治疗的基本原理。

2) 请举例说明催眠治疗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 答案:1) 催眠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引导患者进入催眠状态,从而调整其心理和生理状态,达到治疗效果。

2) 例如:催眠治疗可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等心理疾病,以及改善慢性疼痛、提高免疫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导入,让学生了解催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催眠治疗的发展趋势。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催眠治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教育、体育等,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催眠疗法改善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一例

催眠疗法改善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一例

·案例报告·催眠疗法改善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一例卢彩芳本案例主要采用催眠疗法,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

通过催眠的年龄回溯技术追溯引起问题的过往事件,情绪宣泄,改变认知,积极催眠暗示等进行治疗,之后来访者与母亲的关系得到改善,对女性不信任感消除,人际关系好转,该咨询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1一般资料与个人成长史来访者(H)是一位在校大学生,男,大二,20岁,身高约1.75m。

独生子,父母离异。

初中以前生活在广东,小学三年级时,父母离婚,之后他和爸爸一起生活。

上初中后,到广西读书,与姑姑、姑父住一起。

2015年,爸爸因患癌症去世。

2主诉和个人陈诉2.1个人主诉来访者说自己很爱母亲,但难以信任她。

对母亲给的所有意见和建议都投否定票。

然后感觉到这个问题泛化到两性关系中,很难相信女性朋友。

特别是有一任女朋友就是因为不能相信对方然后导致分手。

而对于那些新认识的女性朋友,也抱有很怀疑她们目的的态度去与她们交往。

2.2个人陈述2.2.1关于对母亲不信任的根源来访者说,小时候,来访者会跟母亲说一些心里话,来访者觉得这是和母亲之间的秘密,但母亲很多次当着来访者的面告诉其他亲戚,然后自己就感到很羞愧;四五年级的时候,排队领取贫困生资助物资,觉得伤自尊。

因为当时家里条件还不错,不属于贫困生,但是母亲却办了贫困手续,让来访者去领物资,内心责怪母亲;有一次拔牙,因为母亲的原因,造成了永久的牙齿畸形。

当时来访者只有一颗大牙松动必须拔掉,母亲为了省事让医生把另一颗也拔了,导致其他牙齿长得畸形不整齐。

现在和母亲的冲突是因为很多方面的观念和母亲不一致,诸如关于学车、工作,学习,考证方面,母亲经常反复劝说他,引起他内心的抵抗,他倾向于口头上跟母亲的对抗,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付出实践,有时候也会告诉母亲自己做到哪一步了,但是母亲倾向于反复询问、建议,来访者内心抵触情绪比较强。

2.2.2关于两性关系中不信任有一位前任女友,来访者有一次找不到对方,后来见面来访者质疑她那天做了什么事,虽然对方告诉自己了,但实际上来访者还是不太相信,最后因为这个原因分手了。

821-温州医学院2003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计划

821-温州医学院2003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计划

温州医学院2003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计划
一、实习时间安排:2006年7月10日至2007年6月10日共48周。

(一)各教学点毕业实习时间:2006年7月10日至11月26日, 2007年2月26日至5月6日,共计30周。

(二)毕业论文(设计)时间:2006年11月27日至2007年2月11日, 2007年5月7日至6月10日,共计16周。

(三)机动时间:2周。

二、实习生人数及分布:
(一)实习生人数:2003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30名,其中男生12名,女生18名。

(二)实习生分组与分布:
1、分组:按实习科目轮转时间先后进行分组,每一实习小组设组长一名。

2、实习生人数分布:
三、毕业实习科目及时间安排
- 1 -
附件2: 温州医学院2003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名单及详细轮转表
- 3 -
续表
[注]①下面划“——”者为组长,后带“*”者为男生;
- 4 -。

催眠治疗心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催眠治疗心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催眠治疗心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前景催眠治疗是一种通过诱导潜意识进入特定状态的技术,以达到心理和身体上的治疗效果。

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和疾病。

本文将探讨催眠治疗的心理作用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首先,催眠治疗的心理作用是通过调整大脑的神经活动和认知过程来产生治疗效果。

在催眠状态下,个体更容易进入放松的状态,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使得催眠师可以通过暗示和引导来调整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反应。

催眠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直接地接触到内心深处的需求和冲突,从而加快潜意识的改变。

此外,催眠治疗还可以调整大脑中的神经传递物质,改变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疼痛感知,从而减轻焦虑、抑郁和慢性疼痛等症状。

催眠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首先,催眠治疗可以广泛应用于心理障碍和疾病的治疗。

例如,焦虑和抑郁症患者常常对催眠治疗有良好的反应。

催眠可以帮助他们深度放松,放松身心,减少内心的痛苦感。

此外,催眠治疗还可以帮助治疗其他心理问题,如失眠、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等。

催眠治疗在解决心理问题上有独特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内心的困扰。

其次,催眠治疗还可以在疼痛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慢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问题,临床上常常使用药物治疗。

然而,药物治疗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限制,而催眠治疗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通过引导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催眠师可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不适,提高疼痛的耐受能力。

许多研究表明,催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降低对药物的依赖。

此外,催眠治疗在行为改变和自我提升上也有应用前景。

催眠可以帮助个体加强自我意识,激发潜能和动机,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例如,催眠可以帮助戒烟、减肥、增强自信心等行为改变。

催眠还可以帮助个人掌握自我调节和放松技巧,提高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的能力。

因此,催眠治疗在个人发展和行为调整上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催眠治疗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催眠治疗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经验的催眠师才能进行,而合格的催眠师并不容易找到。

第十二章催眠疗法(教案

第十二章催眠疗法(教案

第十二章催眠疗法(教案一、教学内容1. 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2. 催眠疗法的实际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分析催眠疗法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有效性。

3. 提高学生对自我意识、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技巧。

2. 教学重点:如何评估催眠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效果以及其适用范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催眠疗法案例视频、音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教材、随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催眠疗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其神奇之处。

a. 播放一段催眠疗法治疗焦虑症的案例视频。

b. 邀请学生分享观看视频的感想。

2. 知识讲解:a. 介绍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

b. 分析催眠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局限性。

3. 例题讲解:a. 以一个具体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催眠疗法进行治疗。

b. 分析案例中催眠疗法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针对特定心理问题的催眠治疗方案。

b. 各组汇报方案,全班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2. 催眠疗法的实际应用a. 治疗焦虑症b. 治疗恐惧症c. 治疗抑郁症3. 催眠疗法的关键步骤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针对自己或身边朋友的特定心理问题的催眠治疗方案。

2. 答案要点:包括问题分析、催眠目标、具体步骤和预期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催眠疗法的了解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催眠疗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教育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技巧。

2. 例题讲解:具体案例的讲解和分析。

3. 作业设计:针对特定心理问题的催眠治疗方案的设计。

催眠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催眠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催眠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催眠疗法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治疗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医疗、心理治疗和改善生活等方面。

在催眠疗法中,治疗师通过声音和语言等方式,帮助患者进入深度放松状态,从而改善身心健康状况。

催眠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心理治疗方法,在许多心理问题上有着良好的疗效。

它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降低压力和焦虑,缓解失眠、抑郁和压力等症状。

催眠疗法还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意识和自信,增强自制力和控制能力。

此外,催眠疗法还可以通过改善身心健康状况,缓解身体疼痛和其他身体病症,提高身体免疫力。

在进行催眠疗法前,治疗师需要与患者谈论病史、目标和预期疗效。

治疗师还需要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和过去的治疗经验,以便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通过声音、语言和视觉等方式,帮助患者进入放松状态。

在放松状态下,患者会更加专注于治疗师的话语和建议,从而更容易接受新的锻炼和思维方式。

催眠疗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治疗师的技巧和能力。

因此,患者需要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治疗师,以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在选择治疗师时,患者需要考虑他们的教育背景、专业资格和经验等方面,以便更好地评估他们的能力和可靠性。

催眠疗法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因为它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晕眩和焦虑等。

因此,在选择催眠疗法时,患者需要向治疗师了解治疗过程、风险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有任何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告诉治疗师,并停止治疗。

总之,催眠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身心健康状况。

在选择催眠疗法时,患者需要选择一位专业、可靠的治疗师,并对治疗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做好充分了解。

通过正确的使用和选择催眠疗法,患者可以获得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024年催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精彩教案设计0205.

2024年催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精彩教案设计0205.

2024年催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精彩教案设计020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医学心理学》第十二章——《心理治疗技术》中的第三节“催眠治疗的应用”,详细内容涉及催眠治疗的历史、理论基础、实际操作步骤及在临床治疗中的案例分析。

具体包括教材的第312页至第319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催眠治疗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 掌握催眠治疗的基本理论,理解其治疗机制和操作要点。

3. 学会分析催眠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局限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催眠治疗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在临床案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催眠治疗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播放设备、黑板。

2. 学具:教材、《医学心理学》笔记、笔记本电脑(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真实的催眠治疗视频,引发学生对催眠治疗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催眠治疗的历史、理论基础和操作步骤,解释其治疗机制。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详细讲解催眠治疗在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催眠治疗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5. 课堂互动(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催眠治疗的看法,讨论催眠治疗在医学领域的未来发展。

六、板书设计1. 催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2. 内容:催眠治疗的历史催眠治疗的理论基础催眠治疗的操作步骤催眠治疗的临床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催眠治疗在某一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谈谈其优势和局限性。

2. 答案提示:疾病名称: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催眠治疗的具体应用:如减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等优势和局限性: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客观评价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学生对催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催眠治疗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催眠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催眠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9205220 作者简介:石刚(19782),男,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生,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研究方向:催眠心理疗法。

第8卷 第4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8No.42009年08月J OURNAL OF HUA IB EI PROFESSIONAL AND TECHN ICAL COLL EGE Aug.2009催眠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石 刚(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安徽淮北 235000)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作为一项卓有成效的治疗技术和一门深入心灵的学问,催眠心理疗法近年来倍受研究者和临床治疗师的瞩目。

将催眠疗法应用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和个案咨询中会起到突出的效果,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催眠疗法;心理;大学生;团体辅导;个案咨询中图分类号:G 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275(2009)0420075203 近年来,关于催眠的研究课题正在日益成为心理学的热点。

不仅临床心理工作者开始广泛应用催眠技术处理一系列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催眠学也逐渐进入主流心理学研究范畴。

关于催眠治疗方法、催眠理论、催眠现象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临床心理学的热门话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日渐扩大,社会竞争加剧,“80后、90后”成为当代大学生主体,他们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心理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催眠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催眠概述催眠的历史相当久远,早在公元前1500年,古罗马的僧侣就会用自我催眠的方法给人治病。

很多历史悠久的宗教仪式、西方的“巫术”、中国古代的“祝由术”都含有催眠的成分。

甚至现代催眠术的历史也比现在心理学科本身还要漫长。

最早可以追溯到1770年奥地利医生麦斯默(Mesmer )的“通磁术”。

1843年英国医生布莱德(Braid )第一次使用了催眠(hypnosis )一词,并沿用至今。

催眠治疗概要

催眠治疗概要

• 遗忘事件的回忆 醒觉时有些事记不起 来,通过催眠可以重新唤起回忆,这是 心理抑制被解除的结果。
• 癔病样行为 不少被催眠者在执行催眠 师的暗示时表现出戏剧性的夸张,或自 发地出现各种古怪动作、吟唱或喊叫。 有时是催眠师暗示他们那样表现,有时 是被催眠者对催眠现象作如斯之理解。 沙科认为,催眠与癔病发作关系密切, 十分相近。可能二者同样具有暗示性增 高的特点。
个别催眠
• 是施治者面对单个求治者进行的催眠。 自我催眠是指在催眠师的指导下,由求 治者对自己进行的催眠。求治者在接受 暗示性测验后即可进行催眠。催眠一般 是在安静、昏暗的房间内进行。求治者 舒适地坐下或躺下,安静、放松数分钟, 然后进行催眠。实践证明,90%以上的 人能进入程度不等的催眠状态,30%左 右的人可进入深度催眠状态。
• 首先,要向求治者说明催眠的性质和要 求,把治疗的目的和步骤讲清楚,以取 得求治者的同意和充分合作。其次,要 测试求治者的受暗示性程度。这两点是 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尤其是 后者,是决定催眠疗法疗效好坏的关键。
4种测试受暗示性高低的方法
• • • • 测嗅觉 测平衡功能 测记忆力 测视觉分辨力

从1775年奥地利医生麦斯默(Mesmer, E· A)首次使用催眠术并运用于医疗到现 在,催眠疗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像英 国医生布雷德(J· Braid)、精神分析学的创 始人弗洛伊德以及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 洛夫等,都对催眠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
理论基础
•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的恍惚状态。催眠术就是 心理医生运用不断重复的、单调的言语或动作 等向求治者的感官进行刺激,诱使其意识状态 渐渐进入一种特殊境界的技术。通过催眠后的 求治者,认知判断能力降低,防御机制减弱, 表现得六神无主、被动顺从。这时,暗示的效 果比在清醒状态下明显,求治者的情感、意志 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可凭心理医生的暗示或指令 转换,而对周围事物却大大降低了感受性。

催眠疗法在高中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催眠疗法在高中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催眠疗法在高中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王海妮
【期刊名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年(卷),期】2017(000)023
【摘要】催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治疗,因为催眠能够直接打开横亘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那扇封锁的大门.催眠治疗可用于舒缓压力,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除失眠的困扰,另外对考前焦虑、重拾自信等都有显著的疗效.本文以咨询实践为例,阐述如何在高中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催眠疗法.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王海妮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湛江,5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
【相关文献】
1.高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特色课程创建与实施——表达性艺术心理辅导在高中生生涯发展教育中的应用 [J], 沈闻佳;朱丽;徐嘉文
2.故事的治愈力量--论叙事疗法在高中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J], 潘莉莉
3."笨小鸭"的蜕变——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提升高中生学习效能感的研究 [J], 李阿玲;丁凤姣
4.催眠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J], 石刚
5.解析高中生心理辅导中叙事疗法的运用 [J], 田小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催眠综合心理治疗模式对控制大学生应激性失眠效果的 …

催眠综合心理治疗模式对控制大学生应激性失眠效果的 …

催眠综合心理治疗模式对控制大学生应激性失眠效果的…
于海涛;王跃
【期刊名称】《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015)002
【摘要】应激性失眠是大学生考试前经常出现的一种应激反映,主要是由对环境
的各种突发刺激不适应性所造成的。

采用心理治疗手段-催眠心理暗示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其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或P〈0.01)。

【总页数】4页(P58-61)
【作者】于海涛;王跃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体育教研室,河南郑州;河南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河南郑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057
【相关文献】
1.综合性管理模式对中医工作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及效果的影响 [J], 刘娜;张积平
2.动态血糖控制模式对神经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干预效果的影响 [J], 王静新;金充;廖黎;张钦缔;杨曼;潘速跃
3.采用综合心理治疗模式控制大学生运动员应激性失眠的研究 [J], 于海涛;王跃
4.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控制的效果分析 [J], 王岚;王湘宁;彭小兰
5.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 [J], 蓝业平;蒋宏辉;钟俊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情绪的影响
中度催眠下一般无 明显的情绪、情感 体验 但是暗示可以引发 情绪的发生,积极 或者消极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催眠暗示对记忆的影响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二、催眠的理论
生物学理论 催眠反应性与脑电图的相关:高敏者α及 β波增加,慢波减少。
催眠暗示与生理活动:催眠状态下生理 活动发生改变。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院临床心理科
二、催眠的分类
按言语性暗示配合不同的感官刺激: 言语暗示配合视觉刺激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言语暗示配合听觉刺激 节拍器、单调的声音或者滴水声等
言语暗示配合皮肤感觉刺激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第八章 催眠治疗
叶敏捷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主任/主任医师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精神科) 带头人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催眠治疗是什么?
狭义的催眠治疗单指咨询室中进行的心理辅导或 治疗 通过一系列引导过程,帮助当事人达到一种注意 专注的放松状态,使当事人在思维、情感、行为 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 利用转换的意识状态进行心理治疗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第二节 催眠理论及催眠心理生理研究
一、催眠对生理及心理活动的影响
催眠治病与减痛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对知觉的影响
可以引起某些感觉通 道不同程度的减退甚 至完全闭塞某种感觉 通道 可以引起某种感觉过 敏,甚至出现幻觉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一、施术前的准备工作:
说明什么是催眠治疗,消除顾虑 了解受试者的治疗动机、目的和迫切性 和催眠的认识程度 和受试者建立良好的精神接触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催眠师的职业道德 尊重患者的人权,严守患者秘密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第三节 催眠的特点与分类
催眠的特点: 人们经历催眠的能力是相对的 催眠感受性在人群中呈正态曲线分布 不是所有的催眠经历都是相同的;催眠状态 各异 催眠感受性在性别上没有差异,但是在年龄 上有不同 催眠不能使人有超常能力 催眠时的行为受受试者本身角色观念所致 催眠状态的脑电图和睡眠的不同;催眠状态 下,意识并不完全消失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二、麦斯麦术和动物磁气论
1772年,麦斯麦认识希尔 麦斯麦提出动物磁气说,假设所有物体 存在着宇宙的磁性流体,一旦失衡就引 起疾病。 1778年,至巴黎进行磁体治疗。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18世纪末非常流行的麦斯麦术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心理学方面:
条件反应说:强调脑机制和条件刺激 暗示说:目标定向努力—潜意识水平 角色扮演:恍惚现象
人际关系学说:人际相互作用的潜意识 机制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动物也“催眠”?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钢板”的奥秘
古希腊,睡眠神庙,睡眠之神 Hypnos 16世纪,炼金术士Paracelsus, 认为磁石及日、月、星对人体有治 疗作用 1771年,维也纳耶稣会,希尔 钢板放在病体上治疗
睡神Hypnos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古代中国
《黄帝内经》,念咒,抚摸患者的治疗 道教,摄心术 古代,跳大神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James Braid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Liebauh & Bemheim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Charcot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现代历史
19世纪,催眠术是学术界和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20世纪前30年,催眠研究没落 20世纪30年代后,实验心理学家加入催眠行业,带动人们对催眠的认知 改变 1950-1960:英国医师协会和美国医师协会宣布了对于催眠作为一种 治疗手段,其有效性的支持声明。 1958:英国催眠诊所成立。 1962: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在催眠状态下进行了一例大脑手术。 1973:在英国成立了国家催眠理事会。 1977:主要面向心理医生的“英国有经验和诊所催眠师协会”成立。 1978:心理学和超心理学会成立,后改为催眠和超心理学会,是建在美 国和英国的一个民间非赢利组织。 1980:国立催眠与心理治疗学院及高级催眠治疗师注册中心成立。 1982:高级催眠治疗协会及Atkinson-Ball催眠疗法学院成立。 1983:Proudfoot催眠学院成立。 1989—1990:催眠与超心理学协会升级为心理压力调节协会及学院。 1995:国家催眠治疗协会在英国成立。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内容
催眠简史 催眠理论和催眠心理生理研究 催眠的特点与分类 催眠治疗前的准备 催眠治疗的实施 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一、早期催眠术的探索
动物磁气治疗的大木桶
BANQUET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三、催眠时代
1842年,英国外科医生,詹姆斯.布瑞德 (James Braid),首次提出“催眠术”。 法国: 南锡学派,李厄保(Liebauh)和伯恩 海姆(Bemheim):催眠是通过暗示作 用和患者自身的主观世界引起的,进入 催眠的人是正常的。 巴黎学派,沙可(Charcot)用催眠术治 疗精神病症。
按从观念运动开始的分类
后倒(前倒)法和扬(降)手法 两手合、分催眠法 两手摇动催眠法 身体摇动催眠法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其他分类
个别催眠和集体催眠 近体催眠和远距离催眠 觉醒状态下催眠、睡眠状态下催眠和麻 醉药物催眠
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 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
第四节 催眠治疗前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