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三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有机化学 烯烃和炔烃PPT优质课件
![大学有机化学 烯烃和炔烃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75b1723169a4517723a381.png)
C + Br
C
极性 Br
C
Bδr+
δBr
慢
C B+r + Br-
C
C
π- 络合物
.
σ- 络合物 (溴鎓离子)
第二步: 背面
Br
Br- +
C B+r
快
C
C
C
Br
.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三、烯烃的性质)
2. 加卤化氢 (HX)
X
C C + HX
CC
H
烯烃与卤化氢同样发生分步的、亲电性加成反应
.
3个sp2杂化轨道取平面正
三角形分布,与未杂化的
p 轨道垂直。sp2 杂化轨
道之间的夹角为 120o.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一、烯烃的结构)
头碰头重叠形成C—Cσ 键
键: 284 kJ/mole
.
肩并肩重叠形
成键,重叠
程度较小, 键 较不牢固,不 能自由旋转。
键键能 357kJ/mole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 烃
一 烯烃的结构 二 命名和异构 三 烯烃的性质 四 共轭烯烃
第二节 炔 烃
一 炔烃的结构 二 异构和命名 三 炔烃的性质
.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Alkenes and Alkynes)
分子中含C=C双键的叫烯烃; 而含C≡C叁键的叫炔烃。烯烃 和炔烃都是不饱和烃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
诱导效应: 多原子分子中,由于原子和基团电负性的不同,引起 键的极性并通过通过静电诱导作用依次影响分子中不 直接相连的键,使之发生极化,从而引起整个分子中 电子云分布发生改变的作用。用符号 I 表示。
有机化学第三章环烷烃
![有机化学第三章环烷烃](https://img.taocdn.com/s3/m/1f088d6c1eb91a37f1115c4e.png)
2、加成反应 、
小环烷烃,特别是环丙烷,和一些试剂作用时易发生开环。 小环烷烃,特别是环丙烷,和一些试剂作用时易发生开环。 A: 加氢(随碳原子数增加,环的稳定性增加;加氢反应条 加氢(随碳原子数增加,环的稳定性增加; 件也愈苛刻) 件也愈苛刻)
Ni + H2 40 C Ni 110 C Pt 330 C以 上 以
互为构象异构体。 互为构象异构体。
重叠式构象
交叉式构象
一、环己烷的构象
1918年 Mohr提出非平面无张力环学说,提出环已烷 年 提出非平面无张力环学说, 提出非平面无张力环学说 的六个碳原子都保持正常键角109o28’的椅式和船式构象。 构象。 的六个碳原子都保持正常键角 的椅式和船式构象
1、椅式构象(稳定的极限构象) 椅式构象(稳定的极限构象)
环 丁烷 环 丙烷 cyclopropane cyclobutane
环戊烷 cyclopentane
CH3 CH3 A: Isopropylcyclopentane
CH2CH2CH2CH2CH3 B: 1-Cyclobutylpentane
C3
2
4
D
1
5 4 3 2
E
CH3 CH3 CH CH3
F
CH3 CH3 CH3CCH CH3 Br
+ HBr
3、氧化反应 、
a)小环不被高锰酸钾,臭氧所氧化 )小环不被高锰酸钾,
+ KMnO4 + O3 H+ × H+ ×
应用:鉴别小环与不饱和烃类化合物 应用:
CH3 CH=C H 3C H3C CH3 KMnO4 H3C H
+
COOH +
有机化学课件 第三章 烯烃3
![有机化学课件 第三章 烯烃3](https://img.taocdn.com/s3/m/28e01ad2240c844769eaee82.png)
应经历溴 离子、反式加成。 • 反应经历溴鎓离子、反式加成。
Br H C C CH3 H H3C H C Br
+
H3C C C
H
H C
Br2
CH3
H Br
-
CH3 H CH3 C
Br
CH3
Br C H CH3
CH3 Br H (R) H Br (R) CH3 dl-
CH3 H Br (S) Br H (S) CH3
CH3 CH3 C CH=CH2 CH3 CH3 CH3 C CH CH3 + CH3 H3C Cl CH3 C CH CH3 Cl CH3 83%
HCl
17%
反应经历碳正离子中间体。 反应经历碳正离子中间体。 1,2-甲基迁移、1,2-负氢迁移。重排为更稳定的碳正离子。 1,2-甲基迁移、1,2-负氢迁移。重排为更稳定的碳正离子。
试比较下列分子或离子的超共轭效应大小。 [讨论] (1) 试比较下列分子或离子的超共轭效应大小。 讨论]
1) CH3CH=CH2 CH3CH2CH=CH2 (CH3)2CHCH=CH2 A B C 2) (CH3)3C (CH3)2CH CH3CH2 CH3 A B C D
+ + + +
(2) 试静态分析烯烃双键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的大小。 试静态分析烯烃双键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的大小。
碳正离子稳定性次序: 碳正离子稳定性次序: 3o C+ > 2o C+ > 1oC+ >CH3+
G
C
+
G
C
+
给电子基,使正电荷分散,碳正离子稳定: 给电子基,使正电荷分散,碳正离子稳定: 吸电子基,使正电荷更集中 碳正离子不稳定 碳正离子不稳定; 吸电子基,使正电荷更集中,碳正离子不稳定;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全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全](https://img.taocdn.com/s3/m/8173cb5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3.png)
KOH
Br
C2H5OH
+ HBr
17
3-4 烯烃的物理性质
物质状态 C2~C4 气体,C5~C18液体 ,C19~固体
沸点、熔点和相对密度 均随相对分子量的增加而上升;直链烯烃的沸 点略高于支链烯烃;末端烯烃(α-烯烃)的沸点 略低于双键位于碳链中间的异构体。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HCl CF3CH2CH2 Cl
Cl
CF3CH2CH2
(主)
HCl CF3CHCH3
Cl
Cl
CF3CHCH3
35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HX反应活性 HI > HBr > HCl > HF
H2C CH2
HBr HAc
CH2 Br
CH2 H
HCl H2C CH2 AlCl3
H2C CH3 Cl
36
与硫酸的加成 ——间接水合
H3C C
H
CH3 C
H
H C
H3C
CH3 C
H
顺式
反式
7
3-2 烯烃的异构和命名
系统命名法
选主链:选择含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主链, 称 “某烯”, 若碳原子数大于10, 则称为“某碳 烯”;
编号: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确定双键 (两双键碳原子中编号小的数字)及其它取代 基的位次;
其它同烷烃的命名。
18
顺 反 异 构 体 的 差 异
极性较大, b.p. 较高 极性较小, b.p. 较低
对称性较差,m.p. 较低
对称性较好,m.p. 较高19
3-5 烯烃的化学性质(重点)
• 反应:加成、氧化、卤代
α HCCC
高中化学课件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节 乙醇》
![高中化学课件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节 乙醇》](https://img.taocdn.com/s3/m/b95bde3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0.png)
催化剂
2CH3CHO + 2H2O
△
乙醛
CH3CH2OH+CuO→△ CH3CHO+Cu+H2O
结论:乙醇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 生氧化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乙醇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还原性
[练习1] 乙醇分子中各种化学键如下图所示,试填 写下列空格 A.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断键 ____①____
B.乙醇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时断键 __①__和__③____
实验1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实验仪器: 小试管 药匙 实验药品: 无水硫酸铜 乙醇 实验步骤: 分别将少量乙醇加到盛有无
水硫酸铜粉末的小试管中,振荡,观察 现象。
若变蓝,则其中含水。
如何除去酒精中的水?
加入过量的生石灰然后蒸馏
实验2 观察乙醇,并闻其气味,描述 其物理性质
注意方法: 远离瓶口轻扇动 微量气体入鼻孔
Na O H + H 2
Na+ C2H5—O—H
?
实验3
探究乙醇分子的结构
钠与乙醇的反应
实验仪器: 试管 镊子 实验药品: 金属钠 乙醇
实验步骤: 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将表面的煤
油吸干净,然后投入盛有约5mL乙醇的 试管中,观察现象。
探究乙醇分子的结构
问题:如何设计实验确认?
类比Na与水的反应:
Na+ H—O—H = Na O H + H 2
Na+ C2H5—O—H
?
演示:钠与无水乙醇的反应
现象:试管中有气体生成,可以燃烧.
结论:气体是氢气
-H -H H--C--C-O-H
HH
实验4
探究乙醇分子的结构
钠与乙醇的反应 (定量实验)
有机化学课件(李景宁主编)第3章-单烯烃
![有机化学课件(李景宁主编)第3章-单烯烃](https://img.taocdn.com/s3/m/de3fe73903d8ce2f006623f4.png)
总目录
第二节 烯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一、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1. 构造异构(constitutional isomerism)
构造异构——分子式相同,原子或基团在分子 中连接次序不同。
碳干异构:
位置异构:(官能团变位)
CH3 CH2 CH CH2
CH3 CH2 CH CH2
CH3 C CH2 CH3
CH3 CH CH CH3
a > b;c > d
a > b,c > d
优先基团同侧-(Z) 优先基团异侧-(E)
总目录
Cl >H,Br >CH3 (E)-
I >CH3,Br >H (Z)-
(E)
(Z)
总目录
(E)-2,2,4-三甲基-3-己烯 (E)-2,2,4-trimethyl-3-hexene
(E)-3,4-二甲基-2-戊烯 顺-3,4-二甲基-2-戊烯 (E)-3,4-dimethyl-2-pentene
因为内能:烯烃 > 烷烃,所以氢化反应放热
总目录
烯烃
氢化热 kJ.mol-1
137.2 125.1 126.8 119.7
115.1
总目录
烯烃
氢化热 kJ.mol-1
126.8
119.2
112.5
111.3
总目录
(1)稳定性:反式 > 顺式 (2)C=C连接的烷基越多越稳定 • 稳定性:
• R2C=CR2 > R2C=CHR > RCH=CHR ≈ R2C=CH2 > RCH=CH2 > CH2=CH2
总目录
注意:
• 顺、反与Z、E是两种不同的表示烯烃几 何构型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存 在对应关系。即顺式不一定是Z构型,而 反式不一定是E构型。例如:
【有机化学】第三章立体结构化学【课件PPT】
![【有机化学】第三章立体结构化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fd0e88804a1b0717fd5ddb6.png)
H
D
(2) 构型的确定 一对对映体的两个结构互为镜象,确定哪个 为右旋、哪个为左旋,不能由分子的结构式确 定,只能由旋光仪来确定
(3) 构型的标记 标记——根据分子中各基团的空间排列 按一定原则进行标记
D/ L法:
将手性分子与一对对映体甘油醛进行比较,与D-甘油 醛构型相似称为D-型,L-甘油醛构型相似则称为L-型。
例
手性碳
C
【练习】
请指出下列分子中的手性碳原子
CH3CH2-OH
3 2* 1 CHC3HC3H-C(OHH-C)COOOOHH
OH
判断下列化合物是否有手性碳? 是否是手性分子?
有两个手性碳却不是手性分子!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一定是个手性分子。 含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不一定是个手性分子. 不能仅从分子中有无手性原子来判断其是否为手性分子
存在一对对映异构体
例如:乳酸 CH3C*H( OH )COOH
右旋
[α
15
]D =
2.6。
m.p 53
左旋
[α
15
]D =
2.6。
m.p 53
外消旋体 [ α
15
]D =
0
m.p 18
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
O
O
O
N
N H OO
(S)-thalidomide
N
O
N OO H
(R)-thalidomide
GC用手性柱
HPLC用手性柱
9、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环烷烃在结构上与烯烃双键相似,成环σ键不能 自由绕键轴旋转,当环上有两个或更多的取代基时, 就会有顺反异构产生;若环上有手性碳原子时,还会 产生对映异构体。
D
(2) 构型的确定 一对对映体的两个结构互为镜象,确定哪个 为右旋、哪个为左旋,不能由分子的结构式确 定,只能由旋光仪来确定
(3) 构型的标记 标记——根据分子中各基团的空间排列 按一定原则进行标记
D/ L法:
将手性分子与一对对映体甘油醛进行比较,与D-甘油 醛构型相似称为D-型,L-甘油醛构型相似则称为L-型。
例
手性碳
C
【练习】
请指出下列分子中的手性碳原子
CH3CH2-OH
3 2* 1 CHC3HC3H-C(OHH-C)COOOOHH
OH
判断下列化合物是否有手性碳? 是否是手性分子?
有两个手性碳却不是手性分子!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一定是个手性分子。 含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不一定是个手性分子. 不能仅从分子中有无手性原子来判断其是否为手性分子
存在一对对映异构体
例如:乳酸 CH3C*H( OH )COOH
右旋
[α
15
]D =
2.6。
m.p 53
左旋
[α
15
]D =
2.6。
m.p 53
外消旋体 [ α
15
]D =
0
m.p 18
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
O
O
O
N
N H OO
(S)-thalidomide
N
O
N OO H
(R)-thalidomide
GC用手性柱
HPLC用手性柱
9、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环烷烃在结构上与烯烃双键相似,成环σ键不能 自由绕键轴旋转,当环上有两个或更多的取代基时, 就会有顺反异构产生;若环上有手性碳原子时,还会 产生对映异构体。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https://img.taocdn.com/s3/m/d19f22ef9b89680203d8250b.png)
在次卤酸中,氧原子的电负性(3.5) 较氯原子(3.0)和溴 原子(2.8)强,使分子极化成HO X。加成仍符合马氏规律。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用氯和水代替次卤酸,结果生成 氯乙醇和,1,2-二氯乙烷。
CH2=CH2
Cl2/H2O
δ- δ+
CH2CH2 + CH 2CH2 Cl OH Cl Cl
– 反应机理
– 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 顺/反标记法 相同基团在双键同侧为“顺(cis)” ,反之,为“反(trans)”。 • Z/E标记法 依照“次序规则”,比较双键碳上连接的两个基团, 较优基团在双键同侧为“Z” ,反之,为“E”。
CH3 H C C CH3 CH3 H
H
C
C
CH3 CH2CH3
CH3CH2 H
有 机 化 学 ORGANIC CHEMISTRY
第三章 烯烃
CHAPTER 3 ALKENES
第三章 烯 烃 3 ALKENES
分类
开链烯烃 如:(CH3)2C=CH2
按碳的连 接方式分
环烯烃
如:
单烯烃 按双键 数目分 多烯烃
如:H2C=CH2
如:
第一节 烯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 3.1 Structure,Isomerism and nomenclature
• 加卤化氢 如:
一卤代烷
AlCl3 130~ 250℃
CH2=CH2 + HCl
CH3CH2Cl
分子不对称的烯烃加HX时,可得两种加成产物:
CH3CH=CH2 + HX CH 3CH2CH2X + CH 3CHCH3 X
马氏(Markovnikov)规律:不对称烯烃发生亲电加成时, 酸中带正电荷的质子H+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 上,而负性基团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如:
《医学有机化学教学课件》第三章环烃(脂环烃)
![《医学有机化学教学课件》第三章环烃(脂环烃)](https://img.taocdn.com/s3/m/8ac2d0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0.png)
1
脂环烃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
鱼腥草油中含有芳香性环烃,而隐球菌菌丝体里则含有螺环烷类物质。
2
脂环烃类物质在进化中的作用
环烃如类胡萝卜素是植物的颜色素,它在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脂环烃化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
类固醇激素和环状抗生素等化合物的发现与应用也为医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环烃的合成方法
1 环化合成法
在环上找到一点开始顺时针或逆时针编序 数,用斜线表示连接点。
脂环烃的结构和性质
脂基位置的影响
脂基在环上位置不同会影响到脂环烃的物理和化学 性质,如沸点、熔点、稳定性等。
骨架结构的影响
不同骨架结构会对脂环烃的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反式环烷的形成需要消耗更大能量。
分子量与沸点的关系
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也就越高。
2 重排反应合成法
3 金属催化合成法
通过高分子化学合成制备出 具有特定结构的环状化合物。
通过环的重排反应合成出具 有结构多样性的环烃化合物。
利用金属催化剂协助合成环 烃化合物。
环烃的应用和实际案例
聚合物材料
很多合成树脂、橡胶等材料都是 通过环烃基团反应合成的。
臭氧层破坏物质
乙烯基化学品大量使用会导致臭 氧层损失,引起环境问题。
医学有机化学教学课件
本课程的第三章将介绍有机化合物的一种类型:环烃(脂环烃),它们的结 构、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等。
环烃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1
环烷的统一命名法
2
利用顺序数、按烷基字母顺序排列、标明
立体异构体等。
3
螺环烷的命名法
根据环上的碳原子数和螺旋角度等因素进 行命名。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https://img.taocdn.com/s3/m/95854f3743323968011c927f.png)
炔烃的加氢:
炔烃的催化加氢反应是逐步实现的。
R C C R' + H2
pd
R H
C C
R' H 2 H pd
RCH2CH2R'
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是产物停留在烯烃阶段: 使用Lindlar催化剂、Pd/C、硼化镍(P-2)催化剂可得顺 式烯烃;在液氨中用Na、Li还原炔烃主要得到反式产物。
RC CR' + H2
H2C 乙烯 HC 乙炔
2013年8月2日7时17分
CH2
H2C
H C 丙烯
CH3
C11H22 十一(碳)烯
CH
HC
C 丙炔
CH3
C15H28 十五(碳)炔
22
2)从靠近重键端开始编号,并以构成重键的 两个碳原子中号数小的一个表示重键的位置, 将重键位号写在母体名称之前:
H2 C
H3C
C H C
H C H2 C
2013年8月2日7时17分
10
碳碳双键(C≡ C)中C的杂化轨道:
C C
C
sp 杂化
杂化 2s2
2013年8月2日7时17分
2p2
sp 杂化
2p
11
C C
2013年8月2日7时17分 12
C2H2(乙炔)分子:
H
2013年8月2日7时17分
C C
H 线型分子
13
2013年8月2日7时17分
Lindlar Cat.
R H
R' C C H
C2H5 C C H H
38
(顺式烯烃); H2
2013年8月2日7时17分
Pd/CaCO3 喹啉
有机化学第三章立体化学基础(2024)
![有机化学第三章立体化学基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46d647e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6.png)
实例三
手性药物的合成。手性药物是指具有手性中心的药物分子。在合成手性药物时,需要利用 立体化学原理来控制产物的立体构型。例如,通过引入手性辅剂或利用不对称催化等方法 ,可以实现手性药物的高效合成。
22
06
2024/1/25
立体化学在药物设计中的重要性
23
药物活性与手性关系
手性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可能具有 不同的生物活性,其中一个可能具有 治疗效果,而另一个可能无效或有毒 。
手性中心判断方法
7
2024/1/25
03
观察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或 原子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则为 手性中心。
04
使用Cahn-Ingold-Prelog规则 (CIP规则)进行判断。
9
手性分子表示方法
2024/1/25
Fischer投影式
01
将碳链竖直表示,横前竖后,横向基团朝右,纵向基团朝上。
透视式
一个物体不能通过旋转和平移操作与其镜 像完全重合的性质。
对称性的定义
一个物体可以通过旋转和平移操作与其镜 像完全重合的性质。
手性与对称性的关系
手性是对称性的一个特例,即没有对称中 心或对称面的物体具有手性。
手性在化学中的应用
手性化合物在生命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氨基酸、糖类等。
5
构型与构象
构型的定义
02
将碳链放平,基团朝向观察者方向。
Newman投影式
03
沿碳-碳键的键轴方向观察,将碳原子和与之相连的基团放在纸
平面上,其他基团则竖立在纸平面上。
10
2024/1/25
03
对称性与对称操作
11
对称元素及类型
手性药物的合成。手性药物是指具有手性中心的药物分子。在合成手性药物时,需要利用 立体化学原理来控制产物的立体构型。例如,通过引入手性辅剂或利用不对称催化等方法 ,可以实现手性药物的高效合成。
22
06
2024/1/25
立体化学在药物设计中的重要性
23
药物活性与手性关系
手性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可能具有 不同的生物活性,其中一个可能具有 治疗效果,而另一个可能无效或有毒 。
手性中心判断方法
7
2024/1/25
03
观察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或 原子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则为 手性中心。
04
使用Cahn-Ingold-Prelog规则 (CIP规则)进行判断。
9
手性分子表示方法
2024/1/25
Fischer投影式
01
将碳链竖直表示,横前竖后,横向基团朝右,纵向基团朝上。
透视式
一个物体不能通过旋转和平移操作与其镜 像完全重合的性质。
对称性的定义
一个物体可以通过旋转和平移操作与其镜 像完全重合的性质。
手性与对称性的关系
手性是对称性的一个特例,即没有对称中 心或对称面的物体具有手性。
手性在化学中的应用
手性化合物在生命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氨基酸、糖类等。
5
构型与构象
构型的定义
02
将碳链放平,基团朝向观察者方向。
Newman投影式
03
沿碳-碳键的键轴方向观察,将碳原子和与之相连的基团放在纸
平面上,其他基团则竖立在纸平面上。
10
2024/1/25
03
对称性与对称操作
11
对称元素及类型
高等有机化学PPT课件
![高等有机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560f4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4.png)
CH3CONHNH2 HNO2 CH3CON3
CH3NCO
X
O
C=NOH
CH3NCO
X
O
O
C N O C NHCH3
乃春在芳环邻位是不饱和支链时,极易环化成五元环,这一 性质对杂环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AX B
H N:
A BX
N
H
第三节:自由基
自由基是共价键发生均裂,每个碎片各保留一个电子,是带 单电子的三价碳的化合物。
2004年1版 6、洪琳编《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第一版 7、斯图尔特.沃伦著《有机合成――切断法探讨》丁新腾译,上海科学
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年1月第一版 8、黄宪、吴世晖、徐汉生《有机合成》(上、下)
第一章 有机反应活泼中间体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在有机反应中,经常出现的活泼中间体是卡宾、乃春、自由基、碳正离子、 碳负离子(包括苯炔、叶立德)
第一章 有机反应活泼中间体 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第一节:卡宾(碳烯)(Carbene) 第二节: 乃春 第三节:自由基 第四节:碳正离子 第五节、碳负离子(Carbenion)(活泼亚甲基
化合物)和叶立德
第二章 官能团的选择性互变
第一节 还原反应 第二节 氧化反应
第三章 官能团的保护
第一节: 羟基的保护(醇、酚羟基的保护) 第二节:烯键的保护 第三节:羰基的保护(用醇保护) 第四节:羧基的保护-酯化 第五节:胺基的保护-酰化或成盐
(六)生物有机化学( Bioorganic Chemistry) (七)元素和金属有机化学(Element and Metal Organic Compounds Chemistry) (八)有机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应用研究
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原创课件(人教版必修2)
![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原创课件(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c3c3262c453610661ed9f4e1.png)
沸点/ ℃
-164 -88.6 -42.1 -0.5 36.1 301.8
相对 密度
0.466 0.572 0.585 0.5788 0.6262 0.7780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分析表3-1烷烃的结构简式,写出对应的分子式。相邻
两个烷烃结构和分子组成上有什么联系?
表3-1几种烷烃的物理性质
现象与结论:
室温时,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 现象 应;光照时混合气体的黄绿色变浅,试 管壁上出现油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试管内的液面上升。
分析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从中可以 讨论 得到那些结论? 1 说明试管内的混合气体在光照的条件下发 生了化学反应。 结论 2 试管壁上出现液滴,说明反应中生成了新 的油状物质,且不溶与水。 3 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 试管内的气压在减小,即气体总体积在减小。
生成物中不一定有单质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一定 有单质
反应能否进行,受温度、光 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照、催化剂等外界条件的影 遵循金属活动性顺序等 响较大 反应逐步进行,很多 反应是可逆的 反应一般为单方向进行
(3)甲烷的受热分解
CH4
高温
C+2H2
决定用途
决定 结构
性质
应用: 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工业上重 要的溶剂。 氢气是合成氨和合成汽油等工业 的原料;炭黑是橡胶和染料的工业原 料。
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 化学反应,如可以燃烧和发生取代反应等。
(1)氧化反应:
CH4+2O2
点燃
CO2+2H2O
现象:安静燃烧,淡蓝色火 焰,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气体,放热
注意:点燃甲烷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 会立即发生爆炸.因此,点燃甲烷之前必须 验纯!!
清华大学有机化学李艳梅老师课件第3章ppt模板
![清华大学有机化学李艳梅老师课件第3章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aa16be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8.png)
键能键能
CH CC
C Cl C Br CI CS
H
CH3CH2CH2CH2 CH2C H
H
415KJ/mol 345.6KJ/mol
相较相对大对较大
330KJ/mol
285KJ/mol
218KJ/mol
272KJ/mol
特点2:可以反应
H
CH3 CH2 CH2 CH2 CH2 C H 裂解 H取代
IR
普通峰: C-C伸缩 1200-700(w) C-H伸缩 2960-2850(s)
特殊峰:
1380 1380 1370
1380 1370
n4 724-722 cm-1 (m)
少于四个亚甲基时,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
MS UV
* 真空紫外
3.4 Chemical properties
特点一:较稳定
轨道对称性匹配原理: 原子轨道重叠时,重叠部分必须有相同符号才可成 键,使能降低;符号相反则为反键,能量升高
类比:周环反应
对超共轭作用的共振解释
“试题一”的结论:相邻甲基上电子的传递作用,也就是 超共轭作用,是导致乙烷交叉式更稳定的真正、唯一原因。
Organic Chemistry (T.W.Graham Solomons, Craig B. Fryhle, (John Wiley&Sons, Inc, 2004, 8th Ed.,p156 《有机化学》(胡宏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版,p22) 周公度,《大学化学》,16(5),51-52,2001年5月
3.4.1 Oxidation 氧化反应
A. Auto oxidation 自动氧化 O2
R R CH
R
X
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和炔烃](https://img.taocdn.com/s3/m/e562a144f01dc281e53af0d4.png)
125.9
126.8 125.9 126.8 126.8 119.7 115.5
顺-CH3CH2CH=CHCH3
反-CH3CH2CH=CHCH3 CH3CH2C(CH3)=CH2 (CH3)2CHC(CH3)=CH2 (CH3)2C=CHCH3 (CH3)2C=C(CH3)2
119.7
115.5 119.2 117.2 112.5 111.3
( Ni(Al) + NaOH
Ni + 骨架镍 NaAlO2 + H2
H2 压力: Pt, Pd :常压及低压 Raney Ni :中压(4~5MPa) 温度:
)
常温(<100°C)
(1) 催化氢化及机理
乙烯催化氢化反应机理的示意图
氢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无催化剂 有催化剂 (可能多步骤)
E2
能量
E1
催化氢化时炔烃与烯烃活性的比较
炔烃比烯烃容易进行催化加氢,当分子中同时存在双键和叁
键时,催化氢化首先发生在叁键上。
CH3 HC C C CH CH2CH2 OH + H2
Pd, CaCO3 喹啉, 80%
CH3 H2C CH C CH CH2CH2 OH
加氢成烯烃
保持不变
N
喹啉
催化加氢反应时立体选择性
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 含有碳碳重键的化合物。 烯烃(alkenes)
H H C C H H
H C C H
炔烃(alkynes)
例子 通式 官能团
CnH2n
CnH2n-2
C C
C C
3.1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3.1.1 碳碳双键的组成
碳原子的sp2杂化过程示意图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115张PPT)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1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85162bf705cc175427092d.png)
解析:甲烷分子无论是正四面体结构,还 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A、C、D 三项都是成立 的,CH2Cl2 若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则其结构
应有两种,即 和 ,若是正四面体结构, 则其结构只有一种。无论是正四面体结构还是 正方形结构,CH4 中都含有 4 个 C-H 极性键。
答案:选 B
2.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 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 )
。
3.甲烷的四种氯代产物都 不 溶于 水。除一氯甲烷常温下是 气 体外,其他 三种都是 油状液体 。
[名师点拨] 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有关规律 1.反应条件和反应物 反应条件为光照,反应物为甲烷与 卤素单质。如甲烷与氯水、溴水不反应, 但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2.反应产物 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产物是 CH3Cl、CH2Cl2、CHCl3 和 CCl4 四种有 机物与氯化氢形成的混合物,虽然反应 物的比例、反应的时间长短等因素会造 成各种产物的比例不同,但很难出现全 部是某一种产物的情况。
[课堂互动区]
[新知探究] 1.已知甲烷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 0.717 g/L,含碳 75%,含氢 25%,利用 这些数据怎样确定它的分子式?
提 示 : 甲 烷 的 摩 尔 质 量 为 M = 22.4 L/moL×0.717 g/L=16 g/moL
1 mol 甲烷气体中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 16 g/mo1L2×g/1mmoLol×75%=1 mol, 1 mol 甲烷气体中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 16 g/moL1 ×g/m1 moLol×25%=4 mol, 所以甲烷的分子式为 CH4。
2.甲烷是一种无 色、无味的气体 , 密度比空气 小 ,极难 溶于水。在自然界 中,甲烷存在于 天然气、沼气、油田气 和煤矿坑道气中。“西气东输”工程中的 气体主要是 甲烷 ,发生瓦斯爆炸的主要 气体是 甲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3C HH=3+ CH HC Cl H CH3CHC2HCH3 Cl
C 3 C HH 2 +H =C CH l CH3CHCH3 Cl
马氏规则:当HX与烯烃加成时,氢加到含氢较多
的双键碳原子上,卤素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
RCH 2+= HC CH l RCHCH 3
4.加 H2SO4
Cl
RC2 H +H = 2 S4 C OHRCHCH3 (硫酸氢酯)
三、烯烃的聚合反应
nC2H =C2H高 高压 温
CH 2-C2Hn
聚合物的含义
单体
聚合度
环氧乙烷
§4 诱导效应 一、诱导效应的含义 1.给电子基和吸电子基
给电子基团:电负性比氢小的,如烷基、负离子等。
-- > O3 - ) 3C > 3 ) 2 ( C ( C C H 3 C H H 2 - -H > 3 - > C
C3 H
C3H
C=C +H 2
H
H
Ni C3C H2 H C2 H C3 H
H =1-19.7KJ-m 1 ol
H
C3H
C=C +H2
C3H
H
Ni
C3C H2 H C2 H C3 H
H =1-15.5KJ-m 1 ol
各类烯烃稳定性次序:
R
RR
C=C
>
R
RR
四取代
R
C=C H
三取代
R >
H
H
C=C
3.官能团异构 CH 3CH 2CH=2CH
㈡构型异构-顺反异构
CH3
CH3
C
C
H
H
CH3 C
H
CH3 C
H
⑵ Z-E命名法(适用所有烯烃)
Z、E命名法主要原则是根据“顺序规则”。 顺序规则是在表达某些立体化学关系时, 为决定 有关原子或基团的排列次序所提出的原则。
①按直接连在双键碳上原子的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原 子序数大的排在序 列前面,称为次序优先基团;原子 序数小的排在后面,孤对电子排在氢之后。如下列原 子或基团的先后次序为:
OSO3H
5.加 H2O
RC2 H +H 2 = OC H + H
RCHCH3 OH
6.过氧化物效应
C3C HH2=+ CH H H 2O 2BC r 3H C2H C2H Br
反马氏加成
二、烯烃的氧化反应
1. KMnO4 氧化
冷
C3 C HH2= +K CM H 4 n HO -OCH3
CHCH2
Z-E 命名原则:如果一个双键碳原子上连接的较优
基团与另一个双键碳原子上连接的较优基团在双键
同侧,其构型用Z表示,反之用E表示。
H3C
C Br
H
C Cl
(Z)1-氯-2-溴丙烯
CH3 C
Cl C
H
Br
( E)1-溴-1-氯-丙烯
H3C
C H
CH3 C
CH2CH3
H3CH 2C
C H3C
CH 2CH 2CH 3 C
OH
OH
-CHC3H -CHF 因为 Cl > F
Cl
OH
-CHC3H> -CHF
Cl
OH
③如果取代基是不饱和基团,则可认为与双键 或叁键碳原子直接连有两个或叁个相同的原子。如:
C2H =C 2与 HC2H -CH 相 - 当 CC
C=O与
C
O O
相当
C
N
-C CH与-C-C相当 C
-C N 与-C-N相当 N
OHOH
H + C3 C HH 2+ = KC M 4HnOC3C HOO C2H O +2O + H
H C= O
R
RCHO O RCOOH
R' C= O
R
RCOR'
R'
R C=CHKRHM +'' n4O RCOR' + R''COOH
R'
R C=C2 HKHM + n4 O RCOR2O ' ++H 2CO
(C3)H 2C=C3HC ① ② H 3O Z 2O n/H C3C HO 3+ C CH 3C HHO
根据臭氧化的水解产物,也可推断烯烃的结构
两种氧化比较:
⑴ KMnO4 氧化性强,产物为:酮、酸或二氧化碳
⑵臭氧化氧化性弱,产物为:酮或醛
3. 氧气氧化
Ag
O
H2C CH2 +O2 200~300oC
第三章 不饱和(脂肪)烃
第一节 烯 烃
§1 烯烃的异构和命名
一、烯烃的结构特点
H
0.134nmSP2C来自σSP2C
π
H 0.107nm 121。
乙烯
H 118。
H
乙烯分子结构
二、 烯烃的异构
㈠构造异构 1.碳链异构
CH3CH2CH = CH2 (CH3)2C = CH2
2.位置异构 CH3CH2CH = CH2 CH3CH = CHCH3
H3C H3CH 2C C=C 2 HKHM + 4nOC3C H2C HO 3C +2O H H+ 2
这一反应常用以鉴定碳碳双键 ; 还可根据产物推断原来烯烃的结构。
2.臭氧化
C=C + 3O
O CC
Zn + 2H O
O CC OO
C=O+ O=C
OO
C3H C2H CH= 2 C① ② H3O Z 2O n/HC3C H2 H CH+O HCH
>
R
二取代(反式)
R
RR
H
C=C =
C=C
H
HR
H
二取代(顺式) 二取代
R
H
> C=C
>
H
H
一取代
CH2=CH2 未取代
双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取代基数目越多越稳定。
2.加卤反应(Cl2, Br2)
C4 Cl
C2 = HC 2+ B H 2r
BrC 2CH 2 H Br
鉴定烯烃的方法
3. 与卤化氢的加成
I > Br > Cl > S >F > N > C > H
②如果与双键碳直接相连原子的原子序数相同,则比 较其后一位原子的原子序数, 再相同,再顺次比较,一 直到比较出优先次序为止。比较时,按原子序数排列, 先比较各组中最大者;若仍相同,再依次比较。
-CH2Cl -CHC3 H因为 Cl > O -CH2Cl > -CHC3 H
弱极性,熔点、沸点同烷烃相似。
§3 烯烃的化学性质 由于含有π键决定烯烃的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π键断裂,主要是加成和氧化反应。
一、烯烃的加成反应
S2P
S3P
C=C + A-B C-C
AB
1.加氢 烯烃与氢的加成反应叫做加氢。
加氢反应的反应热叫氢化热。
C 3 C H 2 C H H 2+ = H 2C NH i C3C H2 H C2 H C3 H H =1-26.8KJ-m 1 ol
CH(C3)2H
顺-3-甲基-2-戊烯 (E) 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E)3--甲基-2-戊烯
5.重要的烯基:
CH 2=CH CH 3CH=CH CH 2=CH2CH
乙烯基
丙烯基
烯丙基
§2 烯烃的物理性质 SPn 杂化轨道的电负性顺序S : > SP2 >> S 3S>PPP
δ+ δR CH=CH2 SP3 S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