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20:4.1 世界的物质性优质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懂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和结合具体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客观的眼光看问题,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树立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1.物质的概念: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学难点』人类社会特别是人的意识的物质性:『教学方法』教法:情境创设法、讲解法、探究法、集体讨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音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探索世界,追求真理”——情境创设,导入新课:(8分钟)教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第二单元的新内容,在新课开始之前,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了一则刚刚发生在国庆期间的喜讯,一起来看下面一段视频。
播放一段视频,第三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以“太阳系探测的科学与技术”为主题。
截取文字内容:我国自2004年实施探月工程以来,圆满完成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科学探测任务,获得了大量科学探测数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
特别是利用嫦娥三号科学探测数据,中国科学家们首次解译了着陆区月壤和月壳浅层结构特性,发现了一种新型玄武岩,这些成果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认可和评价,很多成果都属于国际首次。
对于公众普遍关心的火星探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计划于2020年前后实施的火星探测目前进展顺利,探测任务中将完成对火星的环绕和着陆巡视探索,收集火星的空间环境、形貌特征、表层结构、大气环境等重要数据。
教师:为了更多地去探索月球甚至宇宙,我们的科学家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其实不仅仅是科学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养成主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好习惯。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4课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哲学的基本概念、唯物辩证法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哲学素养。但在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方面,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对物质与精神、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等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有限;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受到现实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影响,对物质性原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物质与精神、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等知识点。
3.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强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
5.阅读拓展:推荐阅读《唯物辩证法基础知识》相关章节,了解唯物辩证法在哲学发展中的地位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提交后,教师将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4.家长参与作业旨在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掌握物质与精神、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
2.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巩固拓展》中的练习,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对比答案、进行讨论第四层级课堂总结反思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P26《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进行反思PPT展示板书设计课后巩固布置学生完成《固学案》P13~14(必做1、3、4、7、9、10题,其余选做)主观题类型及其答题技巧1、体现类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2、依据类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
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3、为什么类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四)意义类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
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4、怎么办类“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5、启示类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板书设计
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一)世界的本质
1、物质含义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三)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社会的存在来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物质的。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由某个人的意识决定的。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是有客观规律的。我们不能随意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
从现实状况看,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人想怎样就怎样的。实践证明,建国初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就不符合当时的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使我国经济停滞不前,人民贫穷落后。这就证明,从资本主义一下子跨入共产主义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因为中间还有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二)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共同点,比如苹果和菠萝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水果。苹果和狗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生物。苹果和石头的共同点是什么?原子。
读课本29页第一段。
老师: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什么是物质?(列宁下的定义)
学生: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框题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4规定的“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要求教材分析: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阐明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同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进而引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阐明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其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通过分析这两目得出一个结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学重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学难点:物质的含义,物质的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学情简要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在其他学科中学习到了与世界起源相关的内容,如宇宙大爆炸等理论,在历史学科中也初步涉及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世界起源的一些解释,已经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基础,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教师更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含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的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科学性的理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的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的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策略方法】由于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学习过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加之在第一单元学习中对哲学思维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才用的是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合作探究的模式。
分为“走入历史,追寻前人探索之路”“开拓思维,探究世界之本质“回归现实,坚定科学发展之路”三部分,让学生真正体会哲学思维的概括与反思的特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教学设计:4.1世界的物质性(1课时)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介绍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分析不同哲学流派对世界物质性的认识,强调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c.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质的决定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份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所学的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等内容。要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加深对重点知识的记忆。
3.针对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学生自行选择两道题目进行深入探讨,撰写解题过程和心得体会,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选取一个与世界的物质性相关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如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等。要求分工合作,形成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突破唯心主义的思维误区;如何让学生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时事热点,激发学生兴趣。例如,通过分析我国科技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决定作用,从而加深对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理解。
2.教学内容:简要介绍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引导学生关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3.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法,以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包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等。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高中政治最新教材必修四配套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教材分析《世界的物质性》是《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的第一框题,共分为两目。
第一目讲述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概念;第二目讲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其逻辑顺序是: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在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本框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物质与事物的区别、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理解起来仍比较困难。
所以,学生要认真学习本课内容,加强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这是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掌握其他哲学知识的情况。
教学方法: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采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通过由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的思维训练,掌握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物质的含义、劳动的作用、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过程与方法运用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并坚定坚持唯物主义的信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树立唯物主义观点,摒弃神创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难点:物质的含义。
教学过程“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屈原的《天问》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主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上下求索。
作为哲学史上最璀璨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如何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世界的物质性》,探讨哲学上“物质”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它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 4.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识记物质的含义,劳动的作用,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并坚定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树立唯物主义观点,摒弃神创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含义难点: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学要求】(一)基本要求:1、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懂得自然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3、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二)发展要求:辨析实力,说明世界是物质的【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请同学们思考哲学的起源?生:……师: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从古至今,伟大的哲人们从来没停止过追问和思考。
我们现在看的这幅图片就是屈原的《天问》。
屈原的《天问》已成为千古绝唱。
世界从哪里来的?世界的本质又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1世界的物质性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之前学过“整个世界”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生: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师: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世界的物质性”,其实只要证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分别具有物质性就可以了。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师:观看视频“地球的起源”,以及生命起源的简化推导,思考自然界的本质是什么?生:……师:自然界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吗?生:是师:那是不是可以把自然界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呢?是否可以把自然界的本质归结为原子呢?生:不行师:那自然界的本质是什么?生:物质1、物质的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的客观性——》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的可知性——》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客观实在——》这是物质与意识唯一的区别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4.1世界的物质性说课稿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1.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特定案例或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彼此观点,培养合作精神。
3.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使他们在辩论中深入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提高表达和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
2.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正反双方分别阐述世界的物质性的优点和缺点,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并提供自己生活中的案例,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进行解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3.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物质性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享彼此的想法,促进互动交流,增强学习的参与感。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抽象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掌握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能运用世界的物质性观点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世界的物质性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1.简要介绍世界的物质性概念,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立场。
2.详细讲解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物质性的主要观点,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并分析各种观点的内涵及其演变。
3.阐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
4.结合实际案例,教授如何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成员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你对世界的物质性有哪些认识?
2.你认为物质基础对国家发展有哪些影响?
3.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4.你是如何看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学期末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4.拓展课外阅读,丰富知识:推荐与课程相关的哲学书籍、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5.实践活动,提高操作能力: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世界的物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掌握物质与精神、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区别。
2.了解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物质性的主要观点,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
3.掌握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了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高中政治4.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课题世界的物质性1.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含义,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及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点。
2.能力目标:教课经过展开研究活动和联合详细案例的剖析,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质能力,经过辨目标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客观的目光看问题,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心主义的科学的物质观,批评上帝或神灵创世说的荒唐性教课要点:世界的实质是物质重难难点: 1. 物质的观点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点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教师:“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显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天问》已经成为千古绝唱,它既道出了屈原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的追问,也引起了人们对世界的上下求索。
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实质是什么?从今日开始就让我们一同带着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虑去找寻《天问》的答案。
这一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来世界的实质。
二、讲解新课:(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板书)(10分)第一有请某某同学给我们展现——对于地球发源的传说。
学生展现(略)教师:圣经上也说了,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日和黑夜,次日造出了空气和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种各种的植物,第四天造出了日月星斗,第五天造出了水中的各种动物,第六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第七天就被定为礼拜日。
教师:展现一组图片,内容分别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 、“上帝创建世界”等,问:天地万物是上帝创建的吗?地球及其生命终究怎样产生的?播放视频《宇宙和地球的形成》从这个视频中我们能够发现包含地球在内的宇宙是从星云开始经过几亿年的时间才慢慢形成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在现代化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世界发源的一个理解。
从中我们有什么启迪?学生小结1:自然界是依据固有的规律形成发展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教师:方才我们是从自然界的产生来看(板书),说它是物质的,可是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有了人类后,出现了很多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那自然界仍是客观的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两分钟,并举例说明。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2:4.1 世界的物质性优质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目标』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能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论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教学重点』物质的含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教学难点』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从一般层面上学习了哲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哲学的概念、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哲学的基本阵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哲学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开始系统地学习哲学史上最璀璨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
首先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世界的本质。
在上节课我们就讲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在第二课中我们学习了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还记得它们的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什么吗?主要是看他们认为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在唯物主义看来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也就是说世界具有物质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物质性。
那到底什么是物质呢?世界的物质性讲授新课:(一)、物质(含义、特征)同学们在29页上找到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同学们把它划下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学好这一课的基础,如果基础没有打牢的话,后面要理解就很困难了,所以同学们要重视它。
这里讲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它是指物质不会因为人的意识产生而产生,比如老师现在需要写字,因此需要粉笔,但是手上有粉笔吗?没有,但是老师因为需要粉笔写字在头脑中就会产生这个需要的意识,但是粉笔会不会因为我有这个意识就自动的出现在我的手里呢?不会,可见物质是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产生而产生的,如果物质会因为我们的意识产生而产生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老师肯定不愿意在这儿上课,同学们也不愿意在下面听课,这么热的天,肯定会选择一个凉快的地方待着,想自己想要的。
精选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学案:4.1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1.识记物质定义。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创意经济也称创意产业、创新经济、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等。
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人们通过发挥“创意”,创造出许多原来自然界没有的东西,让人耳目一新。
【自主探究】.对此,李红同学有个疑惑,这些不都表明物质是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吗?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不赞同。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
(2)人们可以发挥创意,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创造出许多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
(3)人们所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是物质。
材料中的观点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2)动。
2.物质概念(1)在。
(2)【想一想】.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是一回事吗?(1)“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2)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3)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判一判】.辩证唯物主义讲的“物质”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讲的“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讲的“物质”与现实生活中所说的“物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不能等同。
(1)辩证唯物主义讲的“物质”是指客观实在,是共性、一般;现实生活中所讲的“物质”指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客观实在性外,还有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是个别、个性。
(2)辩证唯物主义讲的“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寓于现实生活中讲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中,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关键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2.科学精神:牢目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定唯物主义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教学难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四、课前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客观世界统一于物质,主观世界统一于精神。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教师点拨:不正确。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新课讲授(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归纳课本核心知识。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性】①自然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高度发达的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材料一“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人创造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教师点拨: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
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教案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物质的含义2.能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能力目标:1.体会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从世界本质问题上认识有神论的荒谬性,鲜明地反对神创说,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教学难点:物质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三亚真是被上帝宠坏了的地方。
上帝把最宜人的气候、最清新的空气、最和煦的阳光、最湛蓝的海水、最柔和的沙滩、最美味的海鲜…….都赐予了这座海南岛最南端的海滨旅游城市。
那么同学们思考,我们这么美丽的三亚真的是上帝赐予的吗?我们这天地万物真的是上帝创造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世界的本质。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进入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二、交流讨论、成果展示:交流讨论一:谈谈我们身边的物质,这些与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一回事吗?同学们列举:桌椅、土壤、老师、大海……设疑:这些与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一回事吗?(一)物质的概念:解释:(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它不为我们所动,不管你是否感受到,是否喜欢,它就客观存在在那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调物质的客观性。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能被人们所认识。
强调物质的可知性。
(3)客观实在指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所以,同学们刚刚列举的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而非我们哲学上讲的物质的概念。
比如同学们列举的苹果、芒果的共同点是什么?是水果,这就是我们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抽象出共性的。
总结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它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高中政治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识记物质的定义,劳动的作用,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根本要素;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重点:物质的定义难点: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哲学的根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物质呢?整个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呢?今天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哲学所讲的世界包括三大局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那么这三大局部是不是都是物质的呢?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这一含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物质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2〕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物质的概念是对宇宙一切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练习:从以下词语中选出属于物质的——空气、房子、信念、衣服、树木、精神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有哪些事物?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开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开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局部。
〔过渡〕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又是不是物质的呢?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让学生思考:课本30页探究一〔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生存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的演化和开展,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是物质世界长期开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在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关键的作用。
劳动使古猿变成人;劳动促进社会生产方式的形成。
劳动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另外,构成人类社会的根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人口因素,主体是人,这是物质的;而生产方式,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如何,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给所有人机会同学的答案和老师的
点评
第三层级课内
巩固布置学生完成P25~P26《基础智能检测》和《全新视
角拓展》中的练习,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
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第四层级课堂
总结
反思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P26《思维
导图》,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对所
学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
维导图》,对本节课
内容进行总结,课后
进行反思
PPT展示
板书设计
课后巩固布置学生完成《固学案》P13~14(必做1、3、4、7、9、10题,其余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