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理学科学研究方法课件-第一章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心理学科学研究方法课件-第一章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应用建议和 改进措施,为心理学研究和应用提供 有价值的参考。
05 统计分析在心理学中应用
统计分析基本原理及作用
统计分析基本原理
基于概率论和数据收集,通过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规律和趋势。
统计分析在心理学中的作用
帮助研究者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验证或推翻假设,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心理学理论提供实证 支持。
意义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可以深入了解心 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设计和实施过 程,以及研究结果对理论和实践的贡 献。
案例研究方法和过程
研究方法
介绍案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实验 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并阐述其优缺 点。
VS
研究过程
详细描述案例的研究过程,包括研究设计 、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环节 。
03 实验法在心理学中应用
实验法基本原理及类型
实验类型
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和 自然实验等。
现场实验
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进行,具有 一定的外部效度。
实验法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操纵自变量,观察因 变量变化,以揭示变量间因果 关系。
实验室实验
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具 有较高的内部效度。
自然实验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对条件 进行严格控制,内外部效度较 低。
描述性统计与推论性统计比较
描述性统计
对已有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总结,以呈现数据的分布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等,如平均数、标准差、 频数分布等。
推论性统计
基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通过概率抽样和参数估计等方法,对总体参数进行点估计或区间估计,并检验 研究假设的正确性。
二者比较
描述性统计是推论性统计的基础,推论性统计是描述性统计的延伸和拓展;描述性统计关注数据的表面特征, 推论性统计关注数据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心理学研究方法(图文版)-PPT

心理学研究方法(图文版)-PPT

(一)心理学研究的性质 ➢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心理学具有不同层次的分析单位。 ✓事物从宏观到微观有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事物又具 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为科学研究的分析单位 (unit of analysis)。
人的心理现象具有多层次性,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 次:
分子层次是针对某一个别心理现象、行为片段或生物物理与生物化 学的特征,如短时记忆的容量、自我意识的维度、神经递质的传递 和染色体的变异等。
插入338页图片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科学研究是为了探明未知的东西,解决新的问题。这就要求 必须了解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已解决了的问题。从这一点来 说,科学研究是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堂上展示,接受点评。
➢ 对于高质量的研究报告,鼓励经过他人修改后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期 刊发表。
➢ 平时考核成绩(占学期末成绩30%)按照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相结合进行评 定。 小组成绩有其他组评定、本组评定和老师评定相结合;个人成绩实行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 小组作业内容以开展一项研究为主。
2008级心理学专业《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部分记录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课件 第1章 寻找研究问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课件 第1章  寻找研究问题

11
形成创造性想法的策略(Cryer, 2000)
• 有时,需要研究者从与想法或议题的斗争中暂停; • 有时,研究者需要从形成的列表中选择一个想法; • 早期想法需要滋养、考虑、权衡、批判和严肃对待 • 好奇心、兴趣和热情是确保创新性想法最终形成的
关键要素。
讨论
保持开放的 头脑
从另一学科 的角度看待
• 情形二:丢现金。“假设你决定去看一场电影,一张票10美元。可是一进电影院,你 就丢了一张10美元大钞。你还会花10美元买张电影票吗?”
• 调查发现,有88%的人(N = 183)说愿意买电影票。
8
自上而下的方式——理论,以往的研究
• 理论(Theory)由关于某一主题或现象的一系列想法组成,其功能是组织和说明种种特殊的行为 事实,并进一步形成新的知识,产生关于行为的假设供研究者加以验证。
• 一般来说,科学家认为能做出精确预测的理论更有实用意义。
18
心理学研究的沙漏模型
• 在开始探索生活或查找文献时,内容比较宽泛,结 构相对松散,充满了奇思妙想,甚至是错误的假设;
• 当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需要逐渐缩小研究范围, 越来越聚焦,重点突出,直至浓缩为可用一句话加 以总结的研究问题,以及清晰明确,可供证伪的研 究假设;
2014年诺贝尔生理获9奖者 莫索尔夫妇
自上而下的方式——理论,以往的研究
• 理论(Theory)由关于某一主题或现象的一系列想法组成,其功能是组织和说明种种特殊的行为 事实,并进一步形成新的知识,产生关于行为的假设供研究者加以验证。
• 组织实证知识 • 通过提供可检验假设引导研究
• 自尊理论的分类总结
心理学研究方法
——从选题到论文发表
第一章 寻找研究问题

心理学全ppt课件

心理学全ppt课件

2024/1/28
14
学习概述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 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
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学习的本质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 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学习的意义
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 件;学习可以促进心理的成熟与 发展;学习可以推动社会文明的
记忆与学习的相互作用
记忆和学习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记忆为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 件;另一方面,学习又可以促进记忆的发展和提高记忆的效率。
17
2024/1/28
04
思维与语言
18
思维概述
思维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 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 识的高级形式。
2024/1/28
思维特点
间接性、概括性、逻辑性 、创造性等。
思维作用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据核 心地位,对感知觉、记忆 等心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
19
思维的种类与过程
思维种类
根据思维的内容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 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创造性可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思维过程
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等过程。
2024/1/28
26
动机概述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种类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性 质,可分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亲和动机等。
动机的作用
动机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驱动、导向和维持的作用,是推动人活动的内 在原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4页PPT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4页PPT
简介
– 趋中测量
平均数:一视同仁 中数:中庸之道 众数:少数服从多数
– 变异性 – 检验
(5)举例:趋中测量
1,2,2,2,3,4、5,5,6,7,8
平均数:4.09 中数: 4 众数: 2
说明:描述某群体的总体属性有多种选择
(5)举例:变异性
A组:60, 70, 80, 90, 100
80
B组:70, 75, 80, 85, 90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2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September 2000
本章概要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实验研究 – 描述研究
如何评价一项研究?
开场白: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谁的口感更好?
– M Vs. Q – 百事可乐的喜悦 – 可口可乐的反击
实验研究 描述研究
2.1 实验研究
形成理论假设 变量操作化 程序标准化 选择和安排研究对象 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结论
Psychology & Life
形成理论假设 变量操作化 程序标准化 选择和安排研究对 象 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结论
小王考试不理想,老师是 否刻板、严格?
操作化
– 写纸条 – 打电话 – 登门拜访 – 晓之以礼,动之以情。
80
A组变异性:15.8 B组变异性:7.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得出结论
举例:依恋的本质
人工猴
– 食物猴(温度、牛奶) – 软皮猴(温度、更好的触觉)
幼年猴(0-5月)
实验研究的局限性
优点:
– 明确因果关系

心理学研究方法多元回归分析PPT课件

心理学研究方法多元回归分析PPT课件

save ——distance –勾上Cook’s和leverage 值
Plots-histogram 和 normal probability plot勾
上-把ZPRED放入Y,把ZRESID放入X轴——
.
12
OK
原始回归方程Y=0.0498X+0.441
标准化回归方程Zy=0.881Zx
β = (δy/ δx)*r =(0.41989/7.426)*0.881=0.04981
.
29
步骤同一元回归
补充步骤 在statistic勾上R square change,part and partial correlation(半偏 相关和偏相关), conlinerarity diagnostics (共线性判断)
.
30
分层回归方法
Enter:强制进入 Forward:前向选择法 Backward:反向删除法 Stepwise:逐步回归,最常用 把需要控制的变量用这种方法强制enter法
.
39
对强影响点的诊断和处理
同一元线性回归
.
40
多重共线性(conlinerarity diagnostics)
判断方法
✓ 相关系数矩阵:当相关系数>0.8,代表共线性 越大。
✓ 容忍度(tolerance):最大值为1。当值越小, 代表共线性越大。
✓ 特征值(eigenvalue):表示该因子所解释变 量的方差。如果很多变量的特征值<1,表示共 线性。
残差是否独立:用durbin-watson进行分析(取值 0<d<4)。如果独立,则d约等于2。如果相邻两点的 残差为正相关,d<2。当相邻两点的残差为负相关时, d>2。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三章假设与解释PPT.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三章假设与解释PPT.
第三章 假设与解释
第一节 范型、假设与解释
范型:是指看待问题的基本角度或框架。它为研究
者提供观察事物的基本方式和信念,决定或影响着研 究者所选择的研究内容、方法、策略和所提出的理论。
生物学范型与研究
生物学范型引导心理学家在大脑、神经系统、内分泌 系统及基因中寻找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认为心理现象 即使是最复杂的心理现象(如自我、羞怯)都能够最 终依据脑细胞或其生化过程加以解释。
第二节 理论与假设
理论是对某个研究领域提供完整、一致的描述并能 对有关的全部事实进行系统解释的一套连贯的规范 性陈述。(简洁、准确、可验证)
理论可以将一些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关系的现象联 系起来,并解释和预测现象。
建构一个理论,就是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总 结,将不同的概念和事实联系起来。
归纳式理论是采用归纳的逻辑,根据一系列特定的观 察资料而概括出的理论。这种理论的获得方式是从个 别现象到一般规律。
演绎式理论是运用演绎的逻辑,采用假设检验方式获 得的理论。
归纳理论建构
原理:个别事例-<共同特征之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则性 的陈述(推论结果) 5、治疗方法:局部常规治疗:早期结扎,扩创排毒,烧灼、针刺、火罐排毒,封闭疗法,局部用药。
女性比男性、单身者比有家庭的人、老人比青年人、穷 人比富人宗教信仰更强烈。
后来发现,这些变量都与社会地位有关,即每一种同宗教 信仰相关的特征及其价值在美国都是被贬低的。
结论:在社会生活中最大程度地被剥夺了成功感和满足感 的人倾向于信仰宗教,以获得慰藉和补偿。这一理论被后 来许多研究验证。
演绎理论建构
演绎理论建构-“独生子女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独生子女的社会网络缺少天然的关系,迫使他们 在家庭之外寻求更广泛的社会关系。处于这种选 择的、多样的网络中,独生子女可能逐渐成长为 较有独立性、自我定向以及灵活应付社会的能力 较强的人。

心理学研究方法问卷法研究生PPT课件

心理学研究方法问卷法研究生PPT课件
➢主试需经过专业培训,具有基本的心理学或 测量学理论知识;
➢问卷不宜过于庞大,测试时间最好能控制在 30分钟以内;
➢样本量取多少合适?(下限30人) ➢访谈问卷需详细记录原始信息。
•15
六、问卷法的数据录入和预处理
1. 数据的录入
➢ 建议采用SPSS或文本文档格式录入数据; ➢ 切记要录入被试的id(可自行对原始问卷进行编
也可通过平均数和标准差的结果间接反映;
•17
七、问卷法数据的统计分析
一般步骤:
➢ 被试分布的差异检验 ➢ 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 描述性统计(平均数、标准差等); ➢ 相关分析; ➢ 差异检验(主要是人口学变量差异检验); ➢ 核心变量间的关系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路
径分析(SEM分析)等;
•5
心理学问卷法研究设计示意图
Mod (调节变量)
I.V.
Med
D.V.
(自变量) (中介变量) (因变量)
Control (控制变量)
•6
三、心理学问卷法的发展现状
占据重要地位(70%以上) 面临挑战:不可替代 纵向设计 关注行为层面 多方法的结合:问卷-行为实验-认知神经科学
实验
•7
四、问卷的构成
根据无结构或半结构访谈(或观察),或者理 论分析,确定问卷结构,即问卷包括哪些维度 或亚结构等;
确定每个维度包括多少项目后,编写每个项目 ,应清楚、明白,避免歧义,每条项目长短应 尽量相同或相似;
•10
自编问卷问题呈现的原则
时间顺序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感兴趣、熟 悉到生疏 类别顺序先依次是人口学资料、实际行为性问 题、态度性问题 将敏感性和开放性问题放在后面
为,方差分析只是回归分析的特例,尽量用 回归分析(各变量可以有效控制)。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pt课件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pt课件
测验法有建立好的常模,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6
难以进行定性分析 难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难以排除非人为因素的影响
17
3
有关心理测验的基本问题
2、近二十年我国心理测量和测验发展概况
1)具体特点
修订的智力量表主要集中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和瑞文测验; 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的发展较完善; 能力测验量表中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学习能力测验量表占比重较大; 运用于心理发展和心理治疗效果诊断的临床医学量表日渐增多; 儿童心理量表发展较快; 自编测验方式较单一,限于问卷和文字形式;
测验(量表)的编制与使用
1、拟订测验编制计划
1)确定测验的目的和目标
2)制订编题计划, 2、编选测验题目
12
测验(量表)的编制与使用
3、试测与分析
从浙江省某高校随机选取163名大学生被试(其中男生67人,女生96人),进行 初始预测问卷的施测。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尽管特征值在1.0以上的 可抽取因素较多,但从陡坡图来看,若限定较高特征值(如1.6以上),总的方 差解释率还能达到54.26%,也能在所抽取的7个因子中对项目进行分析。在题总 相关和对项目的因素负荷分析的基础上,剔除题总无相关、因素负荷低(0.3以 下)、在两个因子上的负荷较高(大于0.3)的项目,形成了包含41个题目的正 式预测问卷。
“心理测验是对行为样组的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
行为样组:与某一心理特性相关联的代表性行为 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 释的程序的一致性。(测验用品、测验指导语、主 试与被试关系、测验评价等一致性) 客观性:测验不受主观支配,测量方法是可重复的, 测验的实施、记分和解释都是客观的
1)信度: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稳定性程度(重测、复本、内在一致性或劈半 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使用操作定义。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主张,一个概念 应该由测定它所用的程序来下定义,这种定义称为操作定 义(operating definition)。
3.对不感兴趣的变量有意识的加以控制。
.
10
对变量下操作定义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 面
1、一些变量只有下了操作定义(因而含义变得具体、明确)之后,才 能进行实验;
2、知道所有的操作定义,别人才可能重复验证研究结果; 3、研究者可以对变量再定义,即从另一个角度重新下操作定义,看研
究结果是否改变。
.
11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中的比较
一、实验组与控制组 为了检验一个处理是否有效,研究者有时需要对两个类似的组进行比
较,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组之间只能有唯一的差别,即一组施加特定 的处理,而另一组不施加该处理。在其他方面两组都是匹配的。在这 种研究设计中,施加处理的那一组称作实验组,而未施加处理的那一 组称作控制组。
二、实验条件与控制条件 实验条件是指施加处理的那个条件,而控制条件是指未施加处理的那
个条件。
.
12
三、混淆因素与控制变量
混淆因素是指引起实验条件和控制条件之间差别的、研究者并不打算 观察其效应的因素。
混淆因素也称额外变量、干扰变量、无关变量。
在实验研究中被研究者意识到并使用一定办法加以控制的那些混淆因 素也可以称作控制变量。
.
4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中科学思维的特征
一、决定论 所谓决定论(determinism)是指,任何事件都有其原因。 对心理学研究而言,决定论意味着所以人类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
.
5
二、可揭示性
可揭示性(discoverability)是指,使用科学的方法能够揭示事件的 原因。
对于心理学研究来说,这意味着人类行为的规律性可以通过科学的方 法揭示出来。
㈠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 在自然状态下收集数据,对现象进行系统描 述,以揭示可能不被人们注意的某种模式和 联系。
㈡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yudy)对变 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感兴趣。
.
9
实验研究的特点
1、实验结果可重复。可重复是指,一个实验研究所获得 的结果在同等条件下可以被重复。在心理学研究中,可重 复通常是指,当使用虽然是新的但性质完全相同的实验对 象(通常称被试)或实验材料重新进行实验时,所获得的 实验结果或实验发现与先前的相同。
环境变量(environmental variables)。这类变量来源于环境的某些 方面的变化,如温度、适度、照度、噪音、空间大小、房间内部的安 排和布置等。
被试变量(subject variables),来源于被试的特性,也称分类变量、 机体变量或个体差异变量。这类变量可进一步分成以下三个亚类。
.
13
四、进行比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比较要有目的性 在科学研究中,比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回答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
2.比较要有创造性 在心理学研究中,在什么样的条件之间进行比较,实际上体现了研究
者的创造性。
3.比较要有可比性 要比较的对象之间一定要有可比性,这是进行比较的一个基本要求。
.
心理学研究方法
2012应用心理学
.
1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中的 科学思维
.
2
本章教学目标
重点: 1.心理学研究中科学思维的特征 2.心理学研究的两种途径 3.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条件与控制条件、混淆因素与控制变量的含
义 4.心理学研究中,进行比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3
难点
1.实验研究的特点 2.对变量下操作定义的必要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3.能举例说明混淆因素与控制变量的含义
①被试固有的 ②暂时的被试变量 ③被试的一些行为分类。
.
20
三、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
㈠自变量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s)是指在实验中由
研究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可能产生影响并且研究者希望观察其
14
第二章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及变量间关系
.
15
教学目标
重点: 1.心理学变量中如何分类? 2.操纵自变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良好的因变量需具备哪些特点? 4.额外变量的分类及控制方法。 5.心理学研究的哪些环节可以使用随机化法? 6.匹配法使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他有哪些局限性? 7.使用兼作组法时,研究者需要着重解决什么问题? 8.抵消平衡法有哪些具体的方法?
.
19
二、任务变量、环境变量与被试变量
任务变量(task variables),也称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s).这 类变量来源于实验任务的某些方面的变化,如动物实验中迷津的难度、 视觉搜索任务中干扰刺激的数目、视觉或听觉刺激的持续时间、相继 呈现的两个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等。
.
6
三、客观性
客观性(objectivity)是指,研究结果不受研究者影响,或者说不依 赖与研究者。
.
7
四,数据驱动
数据驱动(data driven)是指,研究者希望自己的研究结论能够有 客观数据的支持,而这些数据是采用系统的程序收集的。
.
8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
16
难点:
1.实验研究和相关研究有何区别? 2.相关研究在揭示因果关系时有哪些局限?解决办法有哪些?
.
17
变量
所谓变量是指研究者感兴趣的、可以潜在地发生变化的事件和现象。
.
18
第一节 变量的分类
一、定性的变量与定量的变量(根据变量的不同性质) 定性的变量(qualitative variables):指导语类型,教法类型,药 物类型,心理疗法类型,性别,用已婚、未婚等简单的分类所放映的人 的态度等。 定量的变量(quantitative variables):以动物为被试的实验中动物 被剥夺食物的时间,药物计量,人的智商(IQ),用婚龄所反映的婚姻状 况,用十一点量表所反映的人的态度(两端分别代表非常赞成和非常反 对,中间代表弃权,其他各点代表不同程度的赞同或反对,),视觉搜 索任务中干扰刺激的数目,问题解决任务中作为激励的金钱的数目,听 觉刺激的强度,视觉或听觉刺激的持续时间,相继呈现的两个刺激之间 的时间间隔,被试在某项任务上的错误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