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安全性的理性认识
为何要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 等
为何要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等作者:来源:《老友》2010年第08期为何要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有研究指出,长时间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较大出血的风险约为2%。
因此专家们认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达到中度特别是高度的人,即10年内发生事件的可能性至少是等于特别是大于6%~10%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获益超过风险,因此可以长期服用,剂量为每天75~100毫克。
如何判断某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多大呢?据研究,具备下列条件者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等于或大于6%~10%:男性,40岁以上伴有两项危险因素或50岁以上伴有一项危险因素;女性,50岁以上伴有两项危险因素或60岁以上伴有一项危险因素。
在这里,“危险因素”指的是可引起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一些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肥胖、肾脏损害(蛋白尿或肌酐升高)、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男性一级亲属在55岁以前、女性一级亲属在65岁以前发病)等。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估算风险、确定治疗对象的方法。
如有的专家提出,患有高血压并伴有下列任何一项危险因素者。
其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达到6%-10%以上:年龄较大(男性45岁及以上、女性55岁及以上)、吸烟、糖尿病、总胆固醇达到每分升240毫克或以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每分升160毫克或以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每分升40毫克、肥胖。
还有研究认为,有以下情况时,服用阿司匹林的益處远多于害处: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合并以下任何一项:肥胖、吸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合并以下任何一项:肥胖、吸烟、高血压。
总之,合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越多,以后发生事件的风险越大,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净效益则更为显著。
(边哲)心血管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阿司匹林已是现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和稳定型心绞痛、脑梗塞、某些心房纤颤等疾病不可缺少的药物,也是防止上述疾病患者再次发病的首选药物。
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要小心
龙源期刊网
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要小心
作者:金慰群
来源:《祝您健康》1997年第12期
自1893年德国化学家奥·霍夫曼发明了世纪药片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迄今已延用百余年了,该药有良好的镇痛、退热、消炎作用,已广泛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关节肿痛等疾病。
近年来又应用于预防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心肌梗塞后防止再次发作、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粘滞血症及预防大肠癌、白内障等。
因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25~50毫克)能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意外的危险,该药已成为老年保健的常用药物之一,甚至有些人认为“一天一片阿司匹林,不必再请医生看病”。
这是因为普通阿司匹林会引起胃肠道出血已引起人们注意,而长期服用包有肠衣片型或缓冲型小剂量阿司匹林则给人们一种“安全感”,以为外有肠衣包裹的阿司匹林不会造成胃损害。
对“阿司匹林”新认识
大脑和脊髓及其通路上的神经分布有许多共 同点 , 吸
烟及 高血 压 、 高血脂 症 等对耳 蜗 的影 响 比对 心血 管 的
影响大。在心血管致病因素的影响下 , 往往会使耳蜗 早于心肌出现病情改变 , 并损害耳蜗功能, 引起耳鸣。
患 有 隐性 心 脏疾病 。有些人 长期 耳 鸣 , 如果 近期耳 但
“ 济菊”“ 、祈菊” “ 、滁菊”“ 、贡菊”“ 、德菊” “ 、杭菊” 。 等 菊花 , 味甘 、 、 寒 , 性 苦 微 归肺 、 肝经 , 功效 是散 风
清热 , 平肝明 目, 常用于风热感 冒, 肝阳上亢之头痛 、 眩晕 、 目赤 , 肾阴虚之 眼 目昏花等 。 肝 野菊花也供药用 , 但其功效与“ 菊花” 有较大 区 别。 野菊 花 , 味苦 、 、 性 辛 微寒 , 归肝 、 心经 , 主要 功效是
维普资讯
对『 阿司 匹林 』 新认识
阿 司 匹 林 被 称 为 “ 年 圣 百
匹林 。
林 有 副 作用 者 、 胃肠 出血者 以及
药”在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广泛应 , 用。随着研究的深入 , 人们对阿司 匹林在心脑血管临床 中应用的老 话 题 。 ( 括 剂量 、 包 出血 、 用 、 联 疗 效等) 又有 了新认识 : ● 应 改 变 对 阿 司 匹 林 的 认
病毒感染 、 血管变化 、 身衰老 、 自 药物损坏 , 以及职业
和环境 因素有关 。 而一 个原来 没有 耳鸣症 状 的 中老 年 人, 在近期 内突发耳鸣, 可能是罹患心血管病的先兆。 耳 与心血 管 系统存 在着 生理联 系 , 与心血 管在 耳
当动脉硬化或出现有使血液黏度增高的因素时, 很容易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增生 、 血小板聚集 、 脂质
探讨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经验分析
探讨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经验分析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选取10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全程监测患者治疗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并加以总结、分析,同时随访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100例口服阿司匹林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治疗效果显著,可达8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其中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居多有9例、过敏反应患者4例、水杨酸反应患者2例、肝肾损伤患者1例、血液细胞水平异常患者2例。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相关症状自行恢复。
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药物开展临床治疗,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治疗情况,根据医嘱适当调节用药剂量及使用次数,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关键词: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水杨酸抗炎药物,最早出现于德国,于1899年3月6日被化学家费夫霍曼研制,其治疗范围广,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血栓等病症。
随着时代发展及研究验证,越来越多患者愿意长期服用,该药效果良好,患者使用利大于弊,但受药物性质及患者自身体质影响,部分患者依旧出现不良反应,与起初治疗目的相违背,降低患者治疗效果,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因此,探究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极其重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10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15~71岁之间,平均年龄(42.15±5.21)岁,所有患者均为原发病:轻重包括风湿病13例,关节炎11例,冠心病9例、头痛25例、牙痛15例、感冒发热27例。
所有实验研究处方单完整无遗漏,患者年龄、性别、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实验研究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阿司匹林治疗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次实验内容,并签订知情协议书。
排除标准:患者临床治疗资料缺失;患者具有认知障碍;本次实验要符合各项要求。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危害 服用阿司匹林8项注意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危害服用阿司匹林8项注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为预防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上有许多中老年人都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A)。
一、阿司匹林的4大危害1、对胃肠道粘膜的损害值得关注。
ASA对胃肠道粘膜产生损害的机制主要有局部作用和系统作用两方面。
①局部损害。
②系统作用,最容易导致胃的消化性溃疡,发生出血、穿孔;同时低剂量ASA长期应用也可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发生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
出血症状包括:呕出鲜红血(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呈暗红色(上消化道出血减缓或停止)以及黑便(肠道出血)等。
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2、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引起皮下出血,患者表现为皮肤青紫或有出血点,甚至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老年女性尤为常见。
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会使手术出血风险加大。
这些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能引起中毒,使患者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等症状。
4、孕妇在怀孕3个月内服用阿司匹林,可致胎儿发育异常,之后长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出血的危险,故分娩前2~3周应禁用。
二、服用阿司匹林8项注意1、服用适宜的剂量,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
经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预防应用ASA的剂量,每日50~100mg(大多推荐每日75mg)长期服用最为适宜。
这样既可达到最佳的预防作用,又可使药物的毒性反应减到最少。
阿司匹林应该早晨还是晚上服用?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有争议,到底是晚上还是早晨服药各执一词。
有人根据夜里2时到上午10时之间血小板更活跃,也是心血管病高发时段,认为晚上吃阿司匹林更有效;也有研究发现,早晨服用夜间血中前列环素水平更高对预防夜间心血管病发作更有效,提出应早晨服药。
其实,在哪个时间段服药并不重要,只要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就能获得持续的血小板抑制效果。
从药效来讲,目前专家们的共识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持续性的,早晚没有多大区别,关键是坚持。
浅析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二、临床应用
鱼腥草因其广泛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1、呼吸道感染:鱼腥草对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具有 明显的疗效,可以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2、尿路感染:鱼腥草可以治疗尿路感染,帮助排尿,减轻尿频、尿急等症 状。
3、皮肤病:鱼腥草外用可以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如湿疹、痤疮等。
参考内容二
一、药理作用
鱼腥草,也被称为蕺菜,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中药材。其主要的活性 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挥发油等,这些成分使得鱼腥草具有显著的抗 炎、抗氧化、抗肿瘤及抗菌等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鱼腥草的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2、出血倾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虽然这种风险相 对较低,但仍需注意。如有出血迹象,应立即就医。
3、肾功能损害:部分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加重肾病患 者的病情。但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阿司匹林对肾功能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
三、阿司匹林的未来发展方向
1、精准医疗: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阿司匹林的使用将更加个性化。 基于基因和表型特征,针对不同患者制定最合适的用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并减少 不良反应。
1、肿瘤预防: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降低 癌症发病率。一项基于超过名受试者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 直肠癌、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
2、心血管保护: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作用,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根据一项涉及名受试者的研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 生率降低25%。
参考内容
阿司匹林: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 应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物,自1899年以来一直被广泛用于镇痛、抗炎 和抗血小板治疗。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已不再 局限于这些传统领域。本次演示将探讨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应,以帮 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药物。
用不对,阿司匹林变“毒药”
用不对,阿司匹林变“毒药”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5年第4期主持人/本刊记者于荷专家支持/孙宏涛是药三分毒,再好的药物也可能有一些毒副作用,而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用药,用药不小心,会给自己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孙博士心血管诊室孙宏涛,医学博士,留德博士后,国家心脏病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药不能随便自行服用本刊记者:过年去亲戚家串门,发现他家除了7岁的小孙女外,家里4个成人都在服用阿司匹林。
我与他们的“一家之主”爷爷聊了起来,他说:听说阿司匹林是好东西,我就让我们全家一直在吃。
当我得知他们是听说阿司匹林好而自行服用时,我很无语,并劝他们是药三分毒,再好的药也不能自己随便服用啊。
孙宏涛:你提的这个现象很普遍。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们知道阿司匹林是个好东西。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预防、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
然而,如此好的一种药物,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很多注意事项,不能随便自行服用。
阿司匹林可能诱发哮喘本刊记者:您能说说阿司匹林可能有什么问题吗?孙宏涛:如有些人会对阿司匹林过敏,服用后会发生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甚至诱发哮喘,俗称“阿司匹林哮喘”。
还有的病人因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刺激作用而发生消化道出血,这也是患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的原因。
尽管肠溶阿司匹林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但医生在给患者开阿司匹林时仍然会仔细询问患者有无消化道溃疡的病史,以避免出现消化道出血。
还有些患者因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出现容易出血的倾向,比如刷牙牙齿出血,妇女月经量偏大,伤口不易止血等问题,甚至出现脑出血、内脏出血等少见的严重并发症。
曾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非常经典的“段子”:开会鼓掌,鼓掌完毕后发现自己双手血红,手掌皮下出血了。
本刊记者:同其他药物一样,是不是阿司匹林也有不能吃的人?孙宏涛:是的。
阿司匹林安全性评估
阿司匹林安全性评估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小板聚集等。
然而,阿司匹林也有一定的安全性考虑。
首先,阿司匹林可能引发胃肠道问题,如胃炎、溃疡甚至出血。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胃黏膜的保护性屏障,导致胃酸对胃黏膜的腐蚀作用增强。
因此,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或有消化道问题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
其次,阿司匹林对于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不太安全。
阿司匹林可引发哮喘发作或鼻窦炎等过敏反应。
因此,在具有过敏史的人群中应慎重使用。
此外,由于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长期高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这对于某些特定患者,如正在接受手术、容易出血或正在使用其他抗凝药物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虽然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有效的药物,但其安全性还是需要谨慎评估。
使用前应注意剂量、个体差异、患者特殊情况等因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对于阿司匹林的若干误解
对于阿司匹林的若干误解北京协和医院(西院)作者:徐南图文章号:W033376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病人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推广。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阿司匹林使用率明显较低,作者拟就当前对于阿司匹林的若干误解和存疑与读者交流。
服用阿司匹林具有稀释血液作用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常识日益普及。
但有些人认为之所以提倡服用阿司匹林的原因是由于阿司匹林具有稀释血液作用,也有人认为阿司匹林具有降血脂作用或具有和活血化淤的作用。
这些都是一种误解。
阿司匹林既没有稀释血液和降血脂作用,也不是“活血化瘀”类药物。
阿司匹林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有些人把阿司匹林看作是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性药物,甚至是最重要或唯一的心脑血管病治疗性药物。
其实,阿司匹林本身对于心血脑血管基本上没有治疗作用,它主要是一种预防性药物。
预防的目标不是心脑血管病本身,而是预防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基础上引起与血栓形成相关的的脑梗塞(也叫做脑卒中、脑中风、脑血栓形成、缺血性中风或缺血性卒中)、脑栓塞、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也叫作小中风)、心肌梗死等致残、致死性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在急性心脑血管意外事件中应用阿司匹林也是属于(二级)预防。
预防血栓的进行性加重和事件的复发。
对于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血栓本身并无治疗作用。
高血压问题高血压是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原则上高血压病人服用阿司匹林的观点是对的,但条件是应该在高血压获得稳定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以后,再开始增服阿司匹林。
在血压水平较高时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带来诱发脑出血并发症的危险。
在高水平血压没有控制前一律常规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是一种误解。
糖尿病问题有人认为,糖尿病病人不需要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糖尿病病人合并眼底出血则更是服用阿司匹林的禁忌证。
以上认识并非正确。
慎用阿司匹林
慎用阿司匹林作者:船舷来源:《现代养生》2009年第09期风光百年,神奇实用的阿司匹林,在被赋予抗癌延衰等一系列功效之后,冷静的科学家却发现了它深藏背后的隐患——可能导致胃肠出血。
一句中国的古谚再次彰显了自己的哲理——是药三分毒海归博士韩锦是内科专家,在医院主要负责指导实习医生,并处理棘手情况。
近日遇到的一起疑难病例,使他亲眼目睹了阿司匹林的危险所在。
当时患者的主要特征就是虚弱,她用极小的声音向韩医生求助:“快救我,救救我!”监视器显示,患者的血压偏低,95/60mmHg;脉搏正常,80次/分;血氧饱和度正常。
韩医生一边安慰患者,一边向实习医生了解情况。
68岁的女患者平时有轻微高血压,无其他病史。
连日来突感气喘心慌,就医前已不能下床。
多项检查证明,无感染或心衰症状。
在初步排除肺部凝血等可能后,韩锦得知患者上周曾有腹泻和黑便,验血结果正常,用药后症状消失。
韩锦脑海里马上闪过水杨酸、铁剂等药物。
经核实,患者近来只服用过降压片,使查找病因的线索再次中断。
在搜寻记忆档案时,韩锦一下想到了阿司匹林。
他在美国留学时导师多次告诫他,遇到胃肠出血的病人,首先应排除阿司匹林的影响,它作怪的特征是每天排便2~3次,黑便呈焦油状。
再次询问患者家属,完全证实了韩锦的判断。
原来患者听社区大夫说,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不仅可以有效降压,还能预防老年痴呆症。
于是她已连续服用了近一个月。
在患者及其家属的眼里,并没有把阿司匹林当作药,更不知道它还有副作用。
的确,人们对阿司匹林的功效过分信赖和依赖了,差不多将它当作了万能灵药,以至于警惕的呼声基本没有听众。
不错,自1899年诞生以来,还没有哪一种药能像阿司匹林这样饱受人类的青睐。
目前,全世界每年消耗的阿司匹林5万吨,约600亿片。
仅美国和英国,一年就需要1.1万吨。
从它一问世,立即成为治疗感冒、头痛、发烧、风湿病和缓解治疗关节及其他部位疼痛的最畅销止痛药。
但是越熟悉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真正搞清阿司匹林的药用机理。
怎样服用阿司匹林制剂是合理的
怎样服用阿司匹林制剂是合理的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乙酰水杨酸,其最初因为有效的止痛效果被人们熟知,此后临床逐渐发现该药物具备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栓药物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指南还将其推荐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药物,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降低病死率。
但阿司匹林不可避免存在用药风险,且有大量患者反映在服药期间会产生胃部不适,导致很多医患都对阿司匹林产生顾虑。
实际上,合理使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患者服药获得的效率高于风险。
以下为大家介绍怎样服用阿司匹林是正确的:一、阿司匹林应用效果分析(一)心血管预防用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阿匹林主要是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被当作心血管预防用药,该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危险。
相关研究显示,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将会使心血管死亡、卒中死亡、冠心病死亡等风险率降低38%,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获得持续性的效益。
(二)止血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对于已经出现胃肠道出血病症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PPI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氯吡格雷治疗效果。
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因为氯吡格雷能够抑制血小板促内皮增生效果,对溃疡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加速修复,从而对胃糜烂与溃疡愈合产生抑制。
当处于酸性环境时,还可能抑制轻微、无临床症状的胃黏膜损害的愈合速度延缓,严重者还会加重患者的胃溃疡与出血症状。
有关研究对颅内出血史患者开展研究发现,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之后其颅内出血复发率并不会提高,研究还发现,服用阿司匹林其缺血性脑卒中与急性心肌梗死的5年内发生率相较于没有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低50%。
因此,患者存在颅内出血病史也可以服用阿司匹林。
患者需要停止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之时应当征求医生的意见,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之后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二、阿司匹服药时间分析服用阿司匹林的时间会对患者治疗效果与胃部刺激反应造成影响,临床实践可知,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时间及方法有很大差异,主要包括早餐前后服用、晚餐前后服用、晨起空腹服等。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应用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学以及其临床应用的学科。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常常用的非处方药,也是一种水杨酸类药物。
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及治疗心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达到抗凝血的效果。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前列腺素是一种强烈的促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抑制它的合成就能减轻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它能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
这也是为什么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的原因之一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阿司匹林作为常用的预防性药物,可将血小板聚集抑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其次,阿司匹林还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之一,阿司匹林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缓解心绞痛症状。
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阿司匹林可以在患者发作急性心肌梗死的72小时内使用,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用于预防部分癌症的发生。
临床研究表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
这种抗癌的作用可能与阿司匹林的抗炎机制有关。
对于阿司匹林的应用,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用药的安全性。
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胃出血等,并且个体之间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有差异,因此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总之,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其药理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来发挥,其临床应用广泛,包括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一部分癌症的预防。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和个体差异。
阿司匹林是好药,这些用药常识要了解
阿司匹林是好药,这些用药常识要了解阿司匹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500多年前,世界上大约70%的人都服用过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药物,作用也比较广泛。
因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常被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合理应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部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但是很多人对它的毒副反应不够了解,而常发生一些问题。
这里介绍应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一、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引起出血。
另外还可引起痛风,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后可能会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或其他过敏性反应。
阿司匹林哮喘、急性胃溃疡、对阿司匹林过敏、蚕豆症患者、血友病病人、肝肾功能衰竭者、妊娠的最后三个月禁止服用阿司匹林。
二、阿司匹林应该餐前吃还是餐后吃不少人认为阿司匹林对胃有刺激,饭后服用对胃的刺激会小一点。
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阿司匹林有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司匹林普通片。
如果你购买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那么就应该空腹吃更好。
因为空腹吃阿司匹林肠溶片,它可以顺利通过没有食物的胃,到达肠部,然后被很好的吸收。
但是阿司匹林普通片就不一样,需要餐后服用,减少药物直接接触胃,避免产生更多刺激。
三、阿司匹林到底有哪些功效解热镇痛: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感冒、流感等退热。
消炎抗风湿: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
治疗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
抗血栓:心肌梗塞、心房颤动、心绞痛、人工心脏瓣膜、手术后血栓形成等。
抑制血小板凝集:高海拔登山时使用阿司匹林,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和聚集。
其他作用:用于川崎病、预防消化道肿瘤、抵抗癌症等作用也有新发现。
四、阿司匹林的一些其他注意事项1、手术前一周应停用,避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造成术后出血不止。
2、饮酒后不宜服用,因为酒精能加剧胃粘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胃出血。
3、潮解后不宜服用,阿司匹林吸水潮解后分解成水杨酸与醋酸,服用后可造成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实验总结
阿司匹林实验总结阿司匹林实验总结阿司匹林是一种经典的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头痛、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
然而,除了这些常见的用途之外,阿司匹林还有一些其他潜在的效益,例如降低心脏病风险、预防某些癌症、减少血小板聚集等。
这些效益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科学实验证据。
本文将对阿司匹林实验进行总结和概述。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防止血栓形成。
血小板在血管损伤或炎症反应时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
这种血栓会堵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疾病。
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水杨酸乙酯可以抑制血小板产生血栓的物质,从而减少血栓发生的风险。
实验证明,阿司匹林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在预防心脏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一项长期追踪研究发现,每天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将心脏病发病率降低14%。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以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中风。
阿司匹林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可以减少血管内血块的形成,保持血管通畅,从而减少TIA和中风的发生。
阿司匹林还被广泛用于预防癌症。
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病率。
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预防癌症的机制有关。
炎症是许多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阿司匹林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实验还发现,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导致记忆丧失和认知功能退化的神经系统疾病。
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神经炎症反应,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延缓疾病的进展。
虽然阿司匹林的潜在效益很多,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例如,阿司匹林可以导致胃溃疡和胃出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还可能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听觉问题。
因此,在决定使用阿司匹林之前,需要仔细权衡其效益和风险。
总结起来,阿司匹林是一种多功能的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脏病风险、预防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效益。
虽然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对于需要对抗这些疾病风险的患者来说,它仍然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治疗选择。
阿司匹林药物研究报告
阿司匹林药物研究报告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炎作用。
它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属于水杨酸类药物。
阿司匹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但它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需要谨慎使用。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前列腺素是一种具有炎症反应的介质,在炎症反应中起到促进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的作用。
阿司匹林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
阿司匹林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
血栓是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导致的血管堵塞,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等。
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然而,阿司匹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痛、溃疡和出血等。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和严重过敏性休克等。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谨慎,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阿司匹林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它可以用于退烧、缓解头痛、牙痛和关节痛等疼痛症状的缓解。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以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的发生。
一些研究还表明,阿司匹林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以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
总之,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具有缓解疼痛、退烧和抗炎作用。
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血小板聚集,来达到抑制炎症反应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但阿司匹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需要谨慎使用。
在使用阿司匹林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并注意剂量和使用方式。
正确认识阿司匹林
正确认识阿司匹林2015-04-17 14:41:36 几天前,一位病人晚上十一点打电话给我,他因为心肌梗死一直在吃波立維和阿司匹林,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送到了急诊科。
据说出血量很大,当时已是低血压,意识模糊。
这个电话让我有些郁闷,几年来,我诊治了不少冠心病患者,在服药期间,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真不算少。
在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领域,阿司匹林的基石地位,不可动摇。
对阿司匹林的使用方法,也无可争议。
如果有争议,大多源自无知。
可是,在一級预防领域,从危险因素控制方面,阿司匹林的地位究竟如何?在微博上感慨了一下阿司匹林的优点与缺点,响应者众。
发现很多人都知道这药,但又不是真正了解这个药。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阿司匹林的庐山真面目。
阿司匹林的年龄,比所有看得见这个微博的人都大得多。
它在1853年首次合成,文献记载1897年由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再次合成,其实同时功不可没的还有一位犹太化学家阿图尔。
因为纳粹统治,阿图尔的贡献被悄然抹去。
可见,强权与不公永远存在,从古至今,由内而外,莫不如是。
阿司匹林1899年进入临床并正式命名,学名叫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同列为世界三大经典药物。
青霉素大大降低了全球因感染而死亡的人数。
我们在谴责滥用抗生素的同时,必须用的,不应犹豫。
至于安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睡眠的改善。
有些人严重失眠却拒绝用药,理由是安定影响智商。
每每听到类似言论时,我便会诚恳地看着病人:你以为整夜失眠不会变傻吗?或者你认为长期焦虑会成为梵高这样的天才?能与青霉素齐名,阿司匹林是实至名归。
它的贡献在于: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阿司匹林发明之初,身份是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大剂量的阿司匹林,能缓解急性炎症反应。
随着更多长效,副作用小的解热镇痛药问世,阿司匹林淡出了解热镇痛的江湖,却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栓领域大放光芒。
阿司匹林是血栓素A2抑制剂,它作用于血小板表面的TXA2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
阿司匹林安全性的理性思考
XX医院 XX教授
目录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机理
• 阿司匹林获益远远大于风险
• 安全性对照:阿司匹林 vs.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 正确剖析阿司匹林抵抗现象 • 拜阿司匹灵精确肠溶,更多受益
阿司匹林 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
• 血栓是多数心脑血管事件发 生的根源 •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访12月
观察终点:复发溃疡出血
Francis K.L. Chan,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238-244.
既往有溃疡史的再出血高危患者 阿司匹林安全性优于氯吡格雷
320例既往服用阿司匹林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再次服用阿司匹林+PPI或氯吡格雷:
10
累计再发性溃疡出血的(%)
•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机理
阿司匹林获益远远大于风险
• 安全性对照:阿司匹林 vs. 其他抗血小 板药物 • 正确剖析阿司匹林抵抗现象 • 拜阿司匹灵精确肠溶,更多受益
问
题
对于阿司匹林的获益和风险问题,您认为正 确地的是:
1 阿司匹林获益远远大于风险,在脑梗死患 者应该广泛应用
2 阿司匹林获益和风险相等 3 阿司匹林获益远远小于风险,脑梗死患者 不应该应用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事 件比较研究(CAPRIE)
Clopidogrel versus Aspirin in Patients at Risk of Ischaemic Events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出血风险无差异
N=19185
10
P<0.05 P<0.05 4.46 3.36
P>0.05
25 20 15 10 5 0
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剖析
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剖析*导读: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提高,许多人把阿司匹林当作一种常用预防药服用。
阿司匹林到底是一种药,怎样服用才比较安全?……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提高,许多人把阿司匹林当作一种常用预防药服用。
阿司匹林到底是一种药,怎样服用才比较安全?记者请有关医学专家作了回答。
预防血栓形成解热镇痛消炎向菊兰教授说,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的抗炎药物。
阿司匹林在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使用比较普遍。
另外,它还有抗风湿、镇痛、解热、消炎的作用,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大关节受侵害)。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主要将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血管病血栓的形成。
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向菊兰教授指出,不管是心血管病还是脑血管病,都是因为动脉硬化引起。
动脉硬化后,血液中出现的血栓会影响血管的体积,从而导致血液流通受到限制,流通减慢。
尤其是晚上,人体在安静的状态下,血液流速相对缓慢,血液流经血管狭窄的地方就更慢了。
同时,白天喝水多,晚上喝水少,血液的黏稠度也会增加,容易出现血栓栓塞。
据临床观察,高血压病引起的脑栓塞大多发生在晚上。
白天脑栓塞比较少,而脑出血的比较多。
这是因为白天活动多,血液流通加快,即使血管狭窄的地方血液也能顺利通过。
向教授指出,阿司匹林不但用于心血管病、高血压病、肺动脉高压病,还用于房颤病人。
房颤病人由于左心房增大,易于积留一些血栓样的东西。
临床也采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胃病患者慎用当心损伤黏膜心脏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是否适合服用阿司匹林?向教授回答说,我们主张还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自己随便服用,因为尽管阿司匹林使用比较安全方便,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不是绝对安全。
阿司匹林是一种酸性的药物,有抗凝血的作用,长期使用容易对消化系统造成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出血事件定义为致死的出血或需要住院治疗或输血的出血。
PLoS One.2014;9:e98326 Gut.2006;55:1731-8 Lancet.2012;379:1602-12
9
低剂量阿司匹林导致的胃肠道出血绝对风险低
例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每 年只有1例发生消化道大出血
*每治疗N 例患者才会发生1 例因治疗所致的不良事件(NNH)
从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销量可以看出其使用人群庞大,仅拜阿司匹灵 每年即至少超过655000人服用。
年销售盒数量(万)
2010年常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年销售盒数量(单位:万盒)
2000 1600
1770
1200 787
800 490
400
0 拜阿司匹灵 波立维
288 160
泰嘉 阿司匹林
40 培达
合计
医药前沿,2013,25,13-14
20
对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消化道溃疡或出血患者,阿司匹林联合 PPI优于氯吡格雷
320例既往服用阿司匹林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再次服用阿司匹林+PPI或换用氯吡格雷:
(%)
再 10 发 性 溃8 疡 出 血6 的 累 积4 发 生 率2
0 0
8.6% (n=161)
氯吡格雷(75mg/d)
7.9%
P>0.05
9.28%
氯吡格雷75mg/d
阿司匹林325mg/d
CAPRIE研究:n=19185,分为氯吡格雷组(75 mg/d)和阿司匹林组 (325 mg/d), 随访1.9年
Lancet 1996; 348: 1329–39.
18
氯吡格雷加重已存在的消化道损伤 氯吡格雷
抑制血小板衍生 的生长因子
Arch Intern Med.1981;141:316-21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9:762-768.e6
8
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常被高估
消化道并发症 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 严重的消化道出血罕见的
出血风险 大出血的风险*被高估 研究表明大出血的风险是轻微的,且随着时间推移减小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 Sep;9(9):762-768
10
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性卒中绝对风险很低
例治疗的病例(95%CI,794-33,333)只有1例发生出血 性卒中(阿司匹林VS对照组或安慰剂,中位随访6.9年)
*每治疗N 例患者才会发生1 例因治疗所致的不良事件(NNH)
25
预防用药
阿司匹林+PPI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
硝酸盐和胃粘膜保护剂与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分析
使用阿司匹林(所有剂量)
硝酸酯 H2受体拮抗剂
PPI
阿司匹林100mg/d 硝酸酯 H2受体拮抗剂
(恶心/胃灼热/不消化)
每年小于200例/1000例患者
消化性溃疡
微小消化道出血+
(挫伤、鼻出血、血肿)
消化道大出血+
每年8-26例/1000例 患者
每年小于16例 /1000例患者
每年1.1例 /1000 例患者
*相较对照组的绝对风险 +大出血事件定义为致命性或需要住院或输血的出血
Stroke 1987;18:325-34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5;22:795-801
抑制血小板释放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阻碍新生血管生成
影响溃疡愈合
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和血小板释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 而阻碍新生血管生成和影响溃疡愈合,加重已存在的胃肠道粘膜损伤。
中华内科杂志,2013,52(3):264-270.
19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导致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及胃黏膜损伤程度无差异
所有患者如无用药禁忌证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 mg/d(常用剂量为100 mg/d)
Circulation. 2011;124:2458-2473. Stroke. 2014;45:2160-2236. 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7):2092-6.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06:19-108.
1
阿司匹林安全性的理性认识
2
正确认识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安全性 VS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致消化道损伤可防可治 长期规范使用 获益更多
15
抗血小板药物均存在消化道出血风险
6
5
UGIB*4Fra bibliotek的调 整
3
后
相2
对
危 险1
比
0
5.3
非ASA的 NSAIDs
*UGIB:上消化道出血
2.8
2.7
使用阿司匹林<3年 使用阿司匹林3-4.9年 使用阿司匹林>5年
Lancet.2012;379:1602-12
13
阿司匹林使用时程越长,颅内出血风险越低
一般人群使用阿司匹林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危险比
阿司匹林
ICH
SAH
对照
n=1797 n=1340 n=10000
未使用
1205
目前使用
444
短期(<3个月) 33
1.18(0.96-1.45) 0.76(0.53-1.08)
1.11(0.91-1.35) 0.97(0.72-1.32)
0.85(0.68-1.05) 0.63(0.45-0.90)
1.5
2
不利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Neurology.2013;81:1–9
14
主要内容
阿司匹林二级预防获益远大于风险
23
危险因素筛查
存在危险因素者消化道损伤风险增加
Hp感染
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 用或抗血小板药物与
抗凝药物联合使用
年龄每增加1岁
发生过消化性 溃疡出血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消化道损伤风险
2倍 18倍
2~7倍
2.3%
13倍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5; 22(9):795-801.
Gut 2006;55:1731–1738 临床荟萃,2013,28(10):1198-1200
12
颅外大出血风险随阿司匹林使用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
与安慰剂相比颅外大出血事件危险比
OR 1.95 (95%CI 1.47-2.59)
OR 1.37 (95%CI 0.87-2.14)
OR 0.63 (95%CI 0.34-1.16)
Circulation 2011, 123:1108-1115
17
CAPRIE研究:325mg/天的阿司匹林与75mg/天氯吡格雷出血发生率相似
任何出血事件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9.27%
4
国内外指南明确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基石地位
AHA/ACCF 冠心病二级预防指南2011
阿司匹林75-162 mg/d推荐用于所有无禁忌症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Ⅰ,A)
AHA/ASA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2014
阿司匹林(50-325 mg/d)单药(Ⅰ,A)或阿司匹林25mg联合双嘧达莫200 mg/bid(Ⅰ,B) 为TIA或缺血性卒中首选用药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阿司匹林(50-325mg/d)单药治疗或氯吡格雷 (75mg/d)单药治疗均可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I 级推荐,A级证据);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 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150mg/d。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2016
氯吡格雷
100mg/dASA
2001-2004年内镜下确诊的上消化道溃疡并出血病例2777例,对照病例5532例
Gut. 2006;55:1731– 8.
16
使用率高是导致出血事件数绝对数高的原因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出血风险相似
阿司匹林使用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
出血风险RR 使用率%
3 2.5
2 1.5
BMJ. 2006;333(7571):726.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12,26(2):125-40. 胃肠病学,2006,7:427-430.
24
筛查
抗血小板药物不良反应预防策略:筛查高危患者,预防性使用胃粘膜药物
应预防性使用PPI或H2RA的消化道损伤高危患者人群:
阿司匹林安全性的理性认识
.MKT.GM.10.2016.6242
1
主要内容
阿司匹林二级预防获益远大于风险
1
阿司匹林安全性的理性认识
2
正确认识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安全性 VS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致消化道损伤可防可治 长期规范使用 获益更多
2
阿司匹林是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
1 0.5
0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35% 30% 25% 20% 15% 10%
5% 0%
阿司匹林
使用率高导致阿 司匹林引起的出 血患者例数增加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相似,但阿司匹林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氯吡格 雷,导致研究人群中因阿司匹林导致的出血发病数(631例)明显高于氯吡格雷(68例)
中期(3-12个月) 141
1149 144 13 38
7855 1841 86 485
长期(1-3年)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