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的中医用法
有一天医院来了一位退休老工人,他到内科开完药后就伤心的流泪。我正好遇上,便问了一下。原来这位病人患了哮喘病,实在挺不下去便来医院看病。他说工厂效益不好,每月的退休金才五十元钱,准备用二十五元来看病剩下的买米。可是拿处方一划价竟然是七百多元钱。其悲伤之心情和喘鸣声,使我内心极度不安。我给该病人看了一下舌和脉,知到是典型的肾阳虚型哮喘。于是我在该病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的肾经区揉了几下,很快病人就不喘了。然后我就在病人的穴位上画了记号,嘱咐回家自己治疗。病人没花一分钱,高高兴兴的走了。那么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发现的一组穴位,曾经有书籍出版。后来我用这些穴位进行了经络感传的实验,共计检测十六人,每人左右合计二十四条感传线。感传出现和与十二经脉的复合率高达95% 以上。下面是张教授和我试验结果的对照情况。 头--肺经; 颈--大肠经;上肢--心包经;肺心--心经;肝--肝经;胃--脾经;十二指肠--小肠;肾--肾经;腰--膀胱经;下腹--胃经;腿--胆经;足--三焦经。以上穴位在第二掌骨的桡侧,远端为头,近端为足。依照以上次序几乎等距离排列。压痛为有病;酸痛为虚,用揉摩补法;胀痛为实,用按压泻法治疗。该法简单实用,可单用,亦可与药物配合使用。常能立竿见影。
二、意义
压痛点的出现,一般表示下列三种情况。1、相对应的部位有病症。如头穴压痛,则表明头、眼、耳、鼻、口或牙齿有病;2、相对应脏腑有病。如肺穴压痛,除肺部可能有病变外还可能表明鼻或皮肤有;3、表明病症在那一侧较重。如右手穴压痛明显于左手穴,可能右侧病症重于左侧,反之亦然。
凡是定位明确的病症,其诊断率较高;全身疾病定位不明确者,压痛多不明显。
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配方
一、取穴
一般有三种方法。
(一)按部位对应原则取穴。如肝、胆疾病取肝穴;胃、脾、胰疾病取胃穴等。具体可参照穴区部份之每穴诊治的部位。
(二)按同侧对应原则取穴。即在上面取穴的基础上,还应取与患部处于同侧的穴位。如患部在整体之左侧,宜取左手第二掌骨侧穴位。
(三)按脏腑所主对应原则取穴,也就是按中医理论取穴。如据肝主谋虑,情志精神疾病可取肝穴;脾主肌肉,肌肉病症取脾穴等。
二、进针法:针刺之前先探寻到压痛点。令患者手自然放松,握空拳竖直放于桌上。常规消毒后,执针在压痛点上沿着第二掌骨侧的桡侧面边缘刺入手心侧。进针时注意针体应与水平垂直,针深0.8寸左右。其中,针头穴宜成30度斜刺。当针到所需的部位时,会出现感应沿桡尺骨向上传导。如无强针感,可变换针尖方向加以探寻。
三、留针法:第二掌骨侧针法,一般留针45分钟,留针期间不行针,如针感逐渐减弱,可每隔5~10分钟略转动或提插几下即可。
(1)头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小头挠侧。
主治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及头面、眼、耳、鼻、口、牙、脑等部位疾病。
(2)颈肩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端挠侧,头穴与上肢穴之间。
主治颈肩、甲状腺、咽喉、气管上段、食管上段等部位的疾病。
(3)上肢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心段桡侧,颈肩穴与心肺穴之间。
主治肩、上肢、肘、腕、手及食管中段的疾病。
主治十二指肠及结肠右曲部疾患。
(8)腰腹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挠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主治腰扭伤、腰腿痛、大肠与小肠疾病。
(9)肾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脾胃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肾、输尿管、大肠、小肠疾病。
(10)下腹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肾穴与腿穴之间。
主治下腹部、骶尾部、子宫、膀胱、结肠、直肠、阑尾、卵巢、阴道、睾丸、尿道、肛门等部位疾病。
二、配方
第二掌骨侧针法在配穴上强调少针穴准的原则,即组方的穴位以精少为贵。可采用上述单一或结合两种取穴法取穴配方,但一般不宜超过两穴。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入强的信息可以调动整体对这个信息的较强的响应,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只有取穴准确,才能保证输入信息的可靠性。
操作方法
一、针具:26~28号1寸毫针最为常用。
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一、本法刺激较为强烈,针前宜向患者作充分说明,以避免晕针。
二、本法穴位排列较为集中,在取穴时,应将压痛点与穴位的定位一起考虑。做到取穴尽量准确。
适应病症
第二掌骨侧针疗法,主要用于疼痛性和功能性病症。包括:神经官能症、面肌痉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痛、急性腰扭伤、遗尿症、癌症止痛、月经不调、痛经、腰腿痛、呃逆、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胃痉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均有一定效果。
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
生物全息理论为山东张颖清教授所创,其中手部全息穴位简便易记,取用方便,疗效肯定,且有一定的诊断意义。第二掌骨体挠侧从远心端的头穴到近心端的足穴依次排列12穴,第五掌骨尺侧从远心端的头穴到近心端的生殖穴依次排列8穴,可以拇指端或指甲向掌骨体按掐为主要手法治疗相应脏器的疾患。现分别介绍如下。
(11)腿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端挠侧,下腹穴与足穴之间。
主治臀部、股部、膝关节等下肢疾病。
(12)足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基底部桡侧,第一、二掌骨侧近拇指侧的交点处。
主治足、踝部疾病。
诊断法
一、方法
主要采用按压法。以测患者右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对坐或对立,用右手托患者右手,令患者右手如握鸡蛋状,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3厘米,肌肉放松。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穴位上作垂直按压,略带揉的动作。先以大小适中的压力揉压1~3次,当患者有明显的酸、胀、重、麻感时,宜适当增强压力,此时若出现躲避反应时,则可将此穴定为压痛点。按压时可从头穴开始,依顺序诊断。如检测患者左手,与上述动作恰好相反。
(4)心肺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心段挠侧,头穴与脾胃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心、肺、胸、乳房、气管下段、食管下段及背部疾病。
(5)肝胆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挠侧,脾胃穴与心肺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肝胆疾病。
(6)脾胃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脾、胃及胰脏疾患。
(7)十二指肠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有一天医院来了一位退休老工人,他到内科开完药后就伤心的流泪。我正好遇上,便问了一下。原来这位病人患了哮喘病,实在挺不下去便来医院看病。他说工厂效益不好,每月的退休金才五十元钱,准备用二十五元来看病剩下的买米。可是拿处方一划价竟然是七百多元钱。其悲伤之心情和喘鸣声,使我内心极度不安。我给该病人看了一下舌和脉,知到是典型的肾阳虚型哮喘。于是我在该病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的肾经区揉了几下,很快病人就不喘了。然后我就在病人的穴位上画了记号,嘱咐回家自己治疗。病人没花一分钱,高高兴兴的走了。那么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发现的一组穴位,曾经有书籍出版。后来我用这些穴位进行了经络感传的实验,共计检测十六人,每人左右合计二十四条感传线。感传出现和与十二经脉的复合率高达95% 以上。下面是张教授和我试验结果的对照情况。 头--肺经; 颈--大肠经;上肢--心包经;肺心--心经;肝--肝经;胃--脾经;十二指肠--小肠;肾--肾经;腰--膀胱经;下腹--胃经;腿--胆经;足--三焦经。以上穴位在第二掌骨的桡侧,远端为头,近端为足。依照以上次序几乎等距离排列。压痛为有病;酸痛为虚,用揉摩补法;胀痛为实,用按压泻法治疗。该法简单实用,可单用,亦可与药物配合使用。常能立竿见影。
二、意义
压痛点的出现,一般表示下列三种情况。1、相对应的部位有病症。如头穴压痛,则表明头、眼、耳、鼻、口或牙齿有病;2、相对应脏腑有病。如肺穴压痛,除肺部可能有病变外还可能表明鼻或皮肤有;3、表明病症在那一侧较重。如右手穴压痛明显于左手穴,可能右侧病症重于左侧,反之亦然。
凡是定位明确的病症,其诊断率较高;全身疾病定位不明确者,压痛多不明显。
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配方
一、取穴
一般有三种方法。
(一)按部位对应原则取穴。如肝、胆疾病取肝穴;胃、脾、胰疾病取胃穴等。具体可参照穴区部份之每穴诊治的部位。
(二)按同侧对应原则取穴。即在上面取穴的基础上,还应取与患部处于同侧的穴位。如患部在整体之左侧,宜取左手第二掌骨侧穴位。
(三)按脏腑所主对应原则取穴,也就是按中医理论取穴。如据肝主谋虑,情志精神疾病可取肝穴;脾主肌肉,肌肉病症取脾穴等。
二、进针法:针刺之前先探寻到压痛点。令患者手自然放松,握空拳竖直放于桌上。常规消毒后,执针在压痛点上沿着第二掌骨侧的桡侧面边缘刺入手心侧。进针时注意针体应与水平垂直,针深0.8寸左右。其中,针头穴宜成30度斜刺。当针到所需的部位时,会出现感应沿桡尺骨向上传导。如无强针感,可变换针尖方向加以探寻。
三、留针法:第二掌骨侧针法,一般留针45分钟,留针期间不行针,如针感逐渐减弱,可每隔5~10分钟略转动或提插几下即可。
(1)头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小头挠侧。
主治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及头面、眼、耳、鼻、口、牙、脑等部位疾病。
(2)颈肩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端挠侧,头穴与上肢穴之间。
主治颈肩、甲状腺、咽喉、气管上段、食管上段等部位的疾病。
(3)上肢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心段桡侧,颈肩穴与心肺穴之间。
主治肩、上肢、肘、腕、手及食管中段的疾病。
主治十二指肠及结肠右曲部疾患。
(8)腰腹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挠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主治腰扭伤、腰腿痛、大肠与小肠疾病。
(9)肾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脾胃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肾、输尿管、大肠、小肠疾病。
(10)下腹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肾穴与腿穴之间。
主治下腹部、骶尾部、子宫、膀胱、结肠、直肠、阑尾、卵巢、阴道、睾丸、尿道、肛门等部位疾病。
二、配方
第二掌骨侧针法在配穴上强调少针穴准的原则,即组方的穴位以精少为贵。可采用上述单一或结合两种取穴法取穴配方,但一般不宜超过两穴。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入强的信息可以调动整体对这个信息的较强的响应,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只有取穴准确,才能保证输入信息的可靠性。
操作方法
一、针具:26~28号1寸毫针最为常用。
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一、本法刺激较为强烈,针前宜向患者作充分说明,以避免晕针。
二、本法穴位排列较为集中,在取穴时,应将压痛点与穴位的定位一起考虑。做到取穴尽量准确。
适应病症
第二掌骨侧针疗法,主要用于疼痛性和功能性病症。包括:神经官能症、面肌痉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痛、急性腰扭伤、遗尿症、癌症止痛、月经不调、痛经、腰腿痛、呃逆、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胃痉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均有一定效果。
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
生物全息理论为山东张颖清教授所创,其中手部全息穴位简便易记,取用方便,疗效肯定,且有一定的诊断意义。第二掌骨体挠侧从远心端的头穴到近心端的足穴依次排列12穴,第五掌骨尺侧从远心端的头穴到近心端的生殖穴依次排列8穴,可以拇指端或指甲向掌骨体按掐为主要手法治疗相应脏器的疾患。现分别介绍如下。
(11)腿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端挠侧,下腹穴与足穴之间。
主治臀部、股部、膝关节等下肢疾病。
(12)足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基底部桡侧,第一、二掌骨侧近拇指侧的交点处。
主治足、踝部疾病。
诊断法
一、方法
主要采用按压法。以测患者右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对坐或对立,用右手托患者右手,令患者右手如握鸡蛋状,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3厘米,肌肉放松。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穴位上作垂直按压,略带揉的动作。先以大小适中的压力揉压1~3次,当患者有明显的酸、胀、重、麻感时,宜适当增强压力,此时若出现躲避反应时,则可将此穴定为压痛点。按压时可从头穴开始,依顺序诊断。如检测患者左手,与上述动作恰好相反。
(4)心肺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心段挠侧,头穴与脾胃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心、肺、胸、乳房、气管下段、食管下段及背部疾病。
(5)肝胆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挠侧,脾胃穴与心肺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肝胆疾病。
(6)脾胃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脾、胃及胰脏疾患。
(7)十二指肠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