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共68页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的兴起与发展(2012)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 动力:“五四”新文化运动(见课本 P17) 1、历史背景与机遇 ① 封建帝制结束。 ② 民族工业发展。 ③ 新型知识者群体出现。 ④ 现代出版业发展。 ⑤ 以“思想”与“写作”作为体现自 身独立价值的新选择。 ⑥军阀统绐下既混乱而又比较自由的 历史氛围。
第三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一、“五四”前后文学社团与期刊 (一)文学研究会(见课本P23) 是建立最早、实力也最雄厚的一 个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叶绍钧等, 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 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 在文学 主张上比较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在 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他们的创 作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 文学。会刊有《小说月报》、 《文学 旬刊》、 《诗》《戏剧》月刊等。
陈独秀
胡适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对胡适的评价—— 蒋介石:“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 伦理中新思想的代表。” 唐德刚《胡适杂忆》:“胡适之先生的 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 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 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终一贯地保持了他 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开风气之先, 据杏坛之首;实事求是,表率群伦,把我们 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 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我还是觉得胡老师 是当代第一人! ” 李敖《李敖编胡适语粹新序》:“在启 蒙人物中,胡适是最稳健、最优秀、最高瞻 远嘱、最具潜德幽光的哲人智者。” 季羡林:“在中国近代史上,胡适是一 个起过重要作用但争议又非常多的人物。”
第二节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全套课件253P)
《小说月报》——二十年代文坛第一刊
立场与宗旨
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 创造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简章》 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 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人相信 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与人生很切 要的一种工作。 ——《文学研究会宣言》
势 种 《 《 《 《 ( 社 留 当 田 吾 郁 员 东 月 一 物 《 。 创 创 共 异 洪 创 学 时 汉 、 达 有 京 成 九 , 创 先 造 造 廿 军 在 等 夫 郭 立 二 水 造 造 生 张 , 显 后 月 周 六 突 日 日 沫 于 一 》 , 资 、 最 示 》 , 办 刊 报 期 起 本 若 日 年 平 初 出 等 》 创 都 成 季 》 》 ) 之 有 的 本 七 成 一 刊 、 造 是 、 仿 , 刊 、 、 、
新月社
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 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 起,成员多为英美留学生。新 月社成员较复杂,本来不是一 个专门的文艺团体,带有文化社交俱乐部的性质, 1925年,徐志摩接偏《晨报副刊》,1926年4月在 《晨报》副刊上开辟《诗镌》栏目,宣称“要把创 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事情做”。在徐志摩的周围 形成了一个诗人群,成为新月诗派,包括闻一多、 朱湘等诗人。
创 造 社
立场与主张
只是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文艺的活 动罢了。——郭沫若
创造社转向
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 1925年“五卅”为界,分 前后两期,“五卅”后, 冯乃超、彭康、朱镜我、 李一氓、阳翰笙等进步作 家加入创造社,随着革命 形势的发展变化,郭沫若 等又提出了“革命文学” 的口号。
知识框架: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文学思潮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917-1927)即: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框架: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准备•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第三节外来文艺的影响•第四节新文学社团与流派•第五节文学思想论争•第六节文学革命的意义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准备——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涉及内容: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文学变革。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的时间:19世纪末--1917年文学革命前,总计20年的时间,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期,是中国“五四”文学革命(或现代文学)发生的准备阶段。
•意义:有了这个现代化发生期的基础,才有了“五四”后32年文学在现代化道路上的迅速发展。
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情形1、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1)法律对从事文学活动者和报刊繁荣的基本保障。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言论、著作、出版等自由,这样文学活动和创办报刊有了法律保障。
2)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
到了清末民初,中国现代出版事业的重心由官办出版业转移到了民营出版业,由此现代出版业具有了大众化、平民化、民主的特征,中国现代出版业的繁盛为现代知识分子提供了理性交往的空间,为文化和文学的普及奠定了传播基础。
3)现代社会分工在文学创作队伍方面率先实现。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传统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路子被阻断,社会出现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自由撰稿人队伍,出现了职业作家群。
这样知识分子传统地位和角色就发生了转换。
4)大量读者群的培养。
文学平民化、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使传统的文学接受主体发生变化,文学成为了民众参与文化的重要工具,在接受与反馈中中国现代文学培养了多样化的读者群。
文学接受队伍扩大。
二、晚清以来的文学观念的变革1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晚清开始)的观念变革,首先归功于梁启超。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出于启蒙主义宣传的目的,很快注意到西方文学格局的不同,开始为小说和戏剧争取正统的文学地位。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一、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五四文学革命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必然带来文学领域的大变革。
启蒙思想受到语言、文字等表达工具的限制,僵死的文言文严重妨碍了新鲜、深邃的启蒙思想表达,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自然过渡到五四文学革命。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1915年)——P18标志: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于上海创刊。
内容:1、批判旧思想文化体系——批判孔教封建专制思想——2、建设新思想文化体系——宣传西方近现代思想学说—口号:1、——民主(Demcracy)2、——科学(Science)评价:1、矫枉过正2、缺乏系统的评判三、五四文学革命(1917年)——P18标志: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内容: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形式)2、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内容)文章:1、——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八事”2、——191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评价:1、——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信号。
2、——把晚清以来的文学改革运动推向了高潮。
四、《新青年》反封建思想文化战线及其主要观点:P19下▲人物:钱玄同、刘半农(双簧信)、傅斯年、鲁迅、周作人等人。
▲批判旧文学:①钱玄同——“选学妖孽,桐城谬种”②周作人——“非人的文学”▲建设新文学:①胡适:1918年4月《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10字做为文学革命的宗旨。
②周作人:《人的文学》——强调个性主义与博爱主义;革命与礼法的统一的文学《平民的文学》——普通与真挚,普通人真实思想感情。
③康白情:《新诗的我见》④傅斯年:《戏剧改良各面观》⑤欧阳予倩:《与之戏剧改良观》等文章。
第二节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略)P22下第三节新文学社团与流派(1921年)1、现实主义:“为人生而艺术”—#文学研究会P23————语丝社P24、莽原社、未名社P24(鲁迅支持影响下的社团)2、浪漫主义:“为艺术而艺术”—#创造社P4——弥洒社、浅草—沉钟社P243、鲜明特色团体:#湖畔社p25;#新月社P25;第四节 20年代的文学论争一、外部:反对封建复古派的斗争1、双簧信与反对林纾(琴南)国粹派的斗争(1917-1919)P262、与封建复古主义“学衡派”的斗争(1922)P263、与“甲寅派”的斗争(1925)P26章士钊《甲寅周刊》依靠政权力量推行封建文化——鲁迅《十四年读经》4、对鸳鸯蝴蝶派与黑幕小说的批判茅盾《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金钱游戏的文艺观。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白话文学”论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 “人的文学” • 对现代散文文体的理论确认 • 《美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鲁迅:冷峻犀利 • 郭沫若:雄奇豪放 • 郁达夫:袒露自怜 • 冰心:明丽晶莹 • 朱自清:精美秀雅 • 周作人:冲淡自然 • 闻一多:浓烈沉郁 • 庐隐:激切质直 • 徐志摩:潇洒空灵
中国现当代文学
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
• 1、理性精神的显现 • 2、感伤情调的流行 • 3、个性化的追求 • 4、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中国现当代文学
思考题
一、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二、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 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三、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 和文 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四、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 的文学 观念与理论?
• 两个关键人物: 陈独秀 、胡适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民主与科学的提倡 ➢ 在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等为代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 坚决反对旧道德、旧思想,试图建立新道德、新思 想,培养独立自由的人格,推进中国社会由近代向 现代的转型。 ➢ 他们以启蒙主义思想和启蒙主义思想家为楷模,义 无反顾地反叛封建文化,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 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思想武器, 也给文学以精神核心。 ➢ 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胡适
“今日我国之急需,……一曰归纳的理论二曰 历史之眼光;三曰进化之观念。”
中国现当代文学
★介绍西方文学 ➢ 胡适:“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
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然后乃有自己 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 ➢ 鲁迅:“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 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我们要运 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二讲 五四文学革 命的兴起
四、文学革命之后的二十年代文学 胡适:白话新诗-《尝试集》
、 诗 歌 的 发 展
1
郭沫若:自由诗体-《女神》 汪静之等:浪漫派诗歌-《湖畔》 冰心等:小诗-《春水》《繁星》 徐志摩等:新格律诗 李金发等:象征主义诗歌-《微雨》
Hale Waihona Puke 胡适:白话新诗 特点:诗行较 鸽子 短,大体整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即事感兴、即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景生情;言之 看他们三三两两, 有物,平实淡 回环来往, 远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徐志摩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李金发等:象征主义诗歌 ——《有感》
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 开你户牖使其羞怯,征尘蒙
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 其可爱之眼了。 半死的月下,载饮载歌 此是生命之羞怯与愤怒么? 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 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
动推向高潮。
3、思想主张
1)陈独秀与《新
青年》:明确提 出科学与民主、 反对旧道德,提 倡新道德。
2)胡适与《文学 改良刍议》:反 对文言,提倡白 话;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
3)周作人与《人 的文学》:明确了 新文学的核心内 容 — 人的文学,
即平民的文学。
4、文学实绩 鲁讯《狂人日记》、《药》等
小说
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 刘半农《相隔一层纸》
诗 歌
郭沫若《凤凰涅槃》、《匪徒颂》
相隔一层纸 —— 刘半农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分付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 “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胡适(18911962)
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确认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 宗地位,宣称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以建设新文学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
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 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强 烈的文学革命立场。文中提出“三大主义” 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 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 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 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 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 学。” 陈独秀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 持批判否定的态度,并从启蒙的角度抨 击旧文学与“阿谀夸张、虚伪迂阔之国 民性”互为因果,主张以“革新文学” 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钱、刘二人的“双簧信”
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化名 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模 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 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 论加以汇集。
钱玄同
刘半农写复信《复王 敬轩书》,逐一辩驳。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摆出了 与旧文学对峙的主战姿态。
刘半农
2、后期(1918-1921):
(三)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汪静之 《惠的风》。 鲁迅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标志着 现代短篇小说的成熟。文学研究会作家冰心、叶 绍钧、王统照、许地山、庐隐等的“问题小说” 以及鲁彦、许杰、彭家煌、蹇先艾等的“乡土小 说”;创造社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的“浪 漫抒情小说”。 散文则有周作人的“美文”,鲁迅的《野草》 等。
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 封建主义的批判必然地会转向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
(一)文学革命的内容: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 湖畔诗社: 湖畔诗社:
•
1922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成员有 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 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 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 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 他们以“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 他们以“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
思考题
• 1、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 、 特征。 特征。 • 2、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历 、 史背景因素有哪些? 史背景因素有哪些?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 2、创造社 3、语丝社 4、新月诗派 5、林蔡之争 6、甲寅派 7、文学改良刍议 8、学衡派 9、整理国故 10、 10、林译小说
•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 ; •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 •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 一是启蒙性 • 二是语言形式上白话化 • 三是体裁大解放
• 四是面向世界的开放性文学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 起
胡适
陈独秀
•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 年 月 胡适发表《 良刍议》一文, 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之 八事” “八事”。 •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 年 月 陈独秀发表《 革命论》 提出文学革命“ 革命论》 ,提出文学革命“三 大主义” 大主义”。
30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917-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的三个历史阶段
一、1917-1927年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 学;
二、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 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三、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开端 以及承继、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 化的40年代文学;
中国白话文学的运动 当然不完全是我们几 个人闹出来的,因为 这里的因子是很复杂 的。我们至少可以指 出这些最重要的因子: 第一是我们有了一千多年的白话文学作品……
第二是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年之中,渐渐的 把一种大同小异的“官话”推行到了全国的 绝大部分……第三是我们的海禁开了,和世 界文化接触了,……此外,还有几十年的政 治原因。
(胡适:《逼上梁山》)
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
1917年1月还在美国时,就在《新青年》 (第2卷第5号)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一文,提出文改良“八事”主张,此文是五四 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也是这 场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文学改良刍议》
“八事”主张:“一曰: 须言之有物。二曰,不 摹仿古人。三曰,须讲 求文法。四曰,不作无 病之呻吟。五曰,务去 滥调套语。六曰,不用 典。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表现“人”
文学革命的发展
二,新文学刊物的发展
1918年1月,《新青年》编辑部扩大,4卷1期 改由陈独秀、钱玄同、胡适、李大钊、沈尹默 (鲁迅)等轮流主编
1919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 办了《新潮》月刊,一起提倡白话文。
京沪四大报纸副刊:北京《晨报》副刊、《京 报》副刊、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晌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第三节新文学社团与流派第四节20年代文学论争第五节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兴起的时间:1917年开始的。
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为了讲清文学革命的来龙去脉,先讲一下新文化运动。
因为文学革命是包括在新文化运动里头的。
所以我们先介绍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但是,由于领导这场革命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
(孙中山)1915年,袁世凯称帝,复辟帝制。
这个复辟的阴谋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是1917年又发生了张勋复辟。
张勋把清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又请出来了。
为了给这些复辟活动制造舆论,当时社会上尊孔的声浪甚嚣尘上。
袁世凯自己就出来搞祭孔活动,演出祭孔丑剧。
(鲁迅在教育部)康有为在1916年就上书当时的北洋政府,提出要把孔教做为一种国教,写到宪法里去。
可见,当时思想战线上的逆流是很严重的。
这种逆流也从反面给人们以教育,我举一个例子: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的骨干钱玄同,他在袁世凯称帝时二十八岁,是一个青年人。
他当时讲了这样一段话:我过去年轻的时候都象发昏、做梦,自从洪宪纪元,始如一个响霹雳,震醒迷梦,始知"国粹"之万不可保存,犹如粪之万不可不泄。
这段话表明他从袁世凯复辟中觉悟过来,认识到思想革命的重要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西方新思潮早就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有影响,在反思历史的基础上,有了坐标和参照。
(比如进化论)形势:国际: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十月革命。
国内:钱理群“辛亥革命后大约十多年的时间里,封建皇朝大一统的思想统治局面已经瓦解,走马灯似的军阀政权一时又无力实施严密的思想控制,这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统治比较松动、相对比较自由的一段时间。
既混乱而又比较自由的氛围,有利于突出常规的独立思想,有利于容纳多元的外来思潮,有利于对传统大胆的反省。
第01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精品PPT课件
教案
第二节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教案
一、文学革命的领袖们就是从西方文艺思潮 中汲取理论源泉,提倡文学革命的。
A 胡适:受意象主义运动的启发 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
教案
B 陈独秀推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变革运动。 《文学革命论》:“吾国文学界豪杰之士,有自
钱玄同: “第一步是译,第二步是新做”; 周作人: “目下切要办法,也便是提倡翻译及研 究外国著作”; 胡适: “西洋的文学的方法,比我们的文学, 实在完备得多。高明得多,不可不取例。”
教案
三、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译介外国文学的局面。
教案
3、中国新文学作家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吸收和 运用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外国文学样式和具体艺术手法,形成和丰 富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鲁迅不仅参照了外国近代小说的体式,而且 在现实主义手法的基础上又充分汲取了浪漫主 义、象征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
教案
郭沫若的《女神》受到了众多外国浪漫 主义诗人,特别是惠特曼等人的影响。
“八事” :“须言之有
物”,“不摹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
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
调套语”,“不用典”,
“不讲对仗”, “不避俗
语俗一个信号,是五 四文学革命的的第一篇宣言,是“五四”文学 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教案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1917年2月)
教案
钱玄同在一封致《新青年》的公开信中, 指斥一味摹仿六朝骈文的文选派文人和一味摹 仿唐宋古文的桐城派文人为“选学妖孽”和“桐城 谬种” 。
“双簧信”:钱玄同 (王敬轩) 刘半农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吴宓(1894-1978) 字雨僧。陕西泾阳人。 1916年毕业于清华学 校,次年赴美留学, 1921年获哈佛大学文 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东南大学教授,与梅 光迪等创办《学衡》 杂志。
梅光迪(1890-1945)字迪 生,安徽宣城人。1911年 赴美留学,先在西北大学, 后到哈佛大学专攻文学。 1920年回国任南开大学英 文系主任。1921年任东南 大学洋文系主任。创办《学 衡》杂志。1924年去美国 讲学。1927年回国后任中 央大学(即原来的东南大学) 代理文学院院长。后又去美 国哈佛大学工作。1936年 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 兼外国文学系主任。1939 年文理学院分开,任文学院 院长。1945年在贵阳去世。
2、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 (1)胡适: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 刊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谓之刍议, 犹云未定草也”,可见其谦恭。)
胡适(1891——1962) 安徽绩溪人,是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开创性的人物, 具有深远的影响。 1910—1917年留学美国, 1915年由康奈尔大学转入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随 杜威研究哲学,深受其影 响。
六 二十年代文学论争
1、与国故派人物的斗争(1919)
林琴南写了《 论古文白话之消长》 、《致蔡鹤 卿书》,指责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覆孔 孟、铲伦常”。提出“文言不当废,白话不当 用”。林纾还发表模仿古人的文言小说《荆生》、 《妖梦》诅咒文学革命领袖。 蔡元培在《答林琴南书》中给予驳斥,并重申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支持文学革命与新思潮的传播。《新青年》全文 转载《荆生》并逐句批驳。
五 外国文艺思潮的启发与影响
1、胡适受意象派影响: 胡适根据“意象派”诗人庞德关于诗歌要 靠具体意象的主张提出写“具体性”,“能 引起鲜明扑人的影象”的“新诗”。
现代文学第1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2节 文学革命中对文化保守势力的斗争
一、对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批判 林纾 :《论古文之不当废》 、《致蔡鹤卿太史
书》 ;《荆生》、《妖梦》 。 反击:李大钊写了《新旧思潮之激战》、陈独秀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鲁迅在《现在的屠杀 者》等一系列杂文 等。
第2节 文学革命中对文化保守势力的斗争
二、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一)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 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二)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 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 2.刘半农、钱玄同的响应。“双簧信”事件 – 3.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钱玄同(1887-1939)
第2节 文学革命中对文化保守势力的斗争
四、批判“鸳鸯蝴蝶派” 又称“礼拜六派”:艺术上的基本特征是“趣
味第一”“消遣至上”。代表人物有:徐枕亚、 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秦瘦鸥 等 批评:周作人、钱玄同、沈雁冰和鲁迅等都批判 了鸳蝴派。
第3节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 社团的涌现
第1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首先,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消遣游
戏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 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 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 其次,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 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的斗争
三、对“甲寅派”的斗争(1925至1926年间) 1.章士钊:《评新文化运动》、《评新文学运动》 2.反击:文研社、创造社、语丝社、新月社 等进行反
击。鲁迅:《答KS君》、《十四年的“读经》等;沈雁 冰:《文学界的反动运动》,郁达夫:《骂甲寅十四号 〈评文化运动〉》,徐志摩:《守旧与玩旧》等。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陈独秀的“三大主义”
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 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 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 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 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文学革命之始,两个发起人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陈激进,胡平和 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其是非 甚明,必不容匡正为是。(陈独秀) 胡承认文学革命还可讨论……,态度太和平了, 若按他这个态度做去,文学革命至少还需经过 十年的讨论与尝试。(胡适)
三、新文学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1)胡适的《建设的文学 革命论》,以“国语的文 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 文学革命的宗旨。
两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学都是死的,都是用已 经死了的语言文字做的。死文字决不能产出活 文学。……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 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胡适《建 设的文学革命论》)
(2)周作人发表《人的文 学》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
“肉”与“灵”的统一中 去表现“人”,,主张 “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 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 究的文学”;进而在《平 民文学》提出“为人生的 文学”口号。
【周作人】 (1885~1967)
我们承认人是一种生物。他的生活现象,与别的动物 并无不同,所以我们相信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 的善的,应得完全满足。凡有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 制度,都应该排斥改正。 但我们又承认人是一种从动物进化的生物。他的 内面生活,比别的动物更为复杂高深,而且逐渐向上, 有能够改造生活的力量。所以我们相信人类以动物的 生活为生存的基础,而其内面生活,却渐与动物相远, 终能达到高上和平的境地。凡兽性的余留,与古代礼 法可以阻碍人性向上的发展者,也都应该排斥改正。 ( 周作人《人的文学》)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参考书目】
• 刘纳:《论五四新文学》,浙江文艺出 版社,1986年版。
•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 纪中国文学,《文学评论》,1985年第 5期。
• 李继凯:“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创造, 《文学评论》,2019年第3期。
2020/5/1
【思考题】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可从文学观
• 林纾介绍西方文学很有 建树
• 但对新文化运动倡导的 以白话为正宗极为反感
• 提出 “文言不当废,白 话不当用”。
2020/5/1
2.与《学衡》派的论争
• 1921年9月,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 、胡先骕、吴宓等人创办《学衡》杂 志
• 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旗帜 • 对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激进倾向进
。 2020/5/1
5.南国社 • 1922年成立于上海
,发起人田汉 • 《南国》半月刊 • 后来活动集中在戏
剧电影方面。
2020/5/1
6.语丝社
• 1924年11月因以文学为主的综合性《 语丝》周刊创刊于北京而得名。
• 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 孙伏园等。
• 侧重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为新文学灌 注了现实关注意识,
念、内容以及语言形式三方面评述) 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
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简述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
对者之间的论争。
2020/5/1
5、解释: • 新青年 学衡派 湖畔诗社 •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新月社 • 南国社 语丝社
2020/5/1
• 1923年,徐志摩、陈源、胡适、梁实秋 等以聚餐会形式开始在北京活动
中国现代文学课件3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3)刘半农与钱玄同的“双簧信”,扩大了新 刘半农与钱玄同的 双簧信” 文学的影响。 文学的影响。 五四文学革命之初反响不大。为打破这种寂 五四文学革命之初反响不大。 新青年》 人为地制造了一次“ 寞 , 《 新青年 》 人为地制造了一次 “ 文学革命 王敬轩, 的反响” 钱玄同化名旧派文人王敬轩 的反响 ” : 钱玄同化名旧派文人 王敬轩 , 刘半 农根据王敬轩的来信,逐一反驳。 双簧信” 农根据王敬轩的来信 , 逐一反驳 。 “ 双簧信 ” 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 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 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 。
六、文学论争
2.与学衡派的论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对立 与学衡派的论争: 1922年 东南大学教授吴宓、 梅光迪、 1922 年 1 月 , 东南大学教授吴宓 、 梅光迪 、 胡先骕等在南京创办《学衡》杂志。 胡先骕等在南京创办《学衡》杂志。学衡 派学贯中西,深受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派学贯中西 , 深受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 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批评新文化运动 和文学革命,认为只有继承传统才能建设新文学, 和文学革命,认为只有继承传统才能建设新文学, 思想倾向稳健保守。 思想倾向稳健保守。他们的观点受到新文学阵营 的反击,以鲁迅的驳斥最为尖锐。他发表了《 的反击,以鲁迅的驳斥最为尖锐。他发表了《估 学衡〉》 对学衡派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 〈学衡〉》,对学衡派进行了嘲讽和批判。论争 体现了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对立。 体现了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对立。
五、文学社团流派
1.文学研究会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 成立于北京 1932年解体 北京, 年解体。 1921 年 1 月 成立于 北京 , 1932 年解体 。 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 发起人为周作人 郑振铎、叶绍钧、 为周作人、 团。发起人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 盾等12 12人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 盾等12人。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 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创作上主张 为人生”的艺术。创作方法上强调“ “为人生”的艺术。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 主义” 主要刊物为《小说月报》 主义”。主要刊物为《小说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