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统照(1897-1957)
孙伏园(1894-1966年)
文学研究会主办《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
《俄国文学研究》特号 《法国文学研究》特号 《被损害民族的文学》专号 《泰戈尔号》、《拜伦号》、《安徒生号》
2、创造社
为艺术而艺术——浪漫
就在那天下午,在达夫的房 间里聚谈了一次,大家的意思也 都赞成用“创造”的名目,暂出 季刊,将来能力充足时再用别的 形式。出版的时期愈早愈好,创 刊号的材料,就在暑假期中准备 起来。这个会议或者可以说是创 造社的正式成立,时候是一九二 一年七月初旬,日期是那一天我 不记得了。 ——郭沫若:《创造十年 学生 时代》
2、1923年,《自己的园地》
强调尊重创作个性 3、对现代散文文体的理论确认
(1885-1967)
1921年6月《美文》
第四节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第一个十年文学的三个阶段:
1、1917-1919,文学革命初期。创作刚刚萌芽,是准 备阶段。
2、1919-1926,思想最解放,创作最活跃。第一代重
要作家登上文坛,创作流派开始形成,各种文体有了较 大发展,新文学初步站稳脚跟。
(二)与“学衡派”的论辩(1922年)
《学衡》杂志封面。 文化大师陈寅恪, 下左图为胡先骕, 中为梅光迪,右为 吴宓。
(三)与“甲寅派”的论争(1925年)
《甲寅》杂志封面
章士钊(1881-1973)
四、文学革命的实绩
(一)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二)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
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
孙大雨(1905--1997)
第三节 文学革命初期理论建设
一、为文学革命寻找根据,证明其必 然性与合理性。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钱玄同《寄陈独秀》、《寄胡适之》 傅斯年《文学革命申议》、《文言合一草 议》
傅斯年(1896-1950)
二、胡适的理论: 侧重从语言、形式方面为文学革命寻找突破口
周作人(1885-1967)
朱希祖(1879—1944)
蒋百里(1882-1938)
瞿世英(1901-1976)
耿济之(1898-1947)
郭绍虞(1893-1984)
郑振铎(1898—1958)23岁
茅盾(1896-1981) 25岁
叶圣陶(1894-1988)27岁
许地山(1893-1941)
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刘半农的“双簧 信”;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周作人:《人的文学》、《思想革命》 《平民的文学》 《每周评论》、《新潮》
钱玄同(1887-1939)
刘半农(1891-1934)
集中力量摧毁旧文学阵地:
批判“黑幕派”:与封建复辟思 想同气相求 批判鸳鸯蝴蝶派:游戏的消遣的
成仿吾、郭沫若、郁达夫、王独清
张资平(1893-1959) 田汉(1898—1968) 郑伯奇(1895-1979)
李初梨(1900-1994)冯乃超(1901-1983)穆木天(1900-1971)
“我们的主义,我们的思想,并不相同,也不必强求相 同。我们所同的,只是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的 活动罢了。” ——郭沫若:《编辑余谈》,《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二期
3、1926-1927,革命形势发生巨变,创作沉寂。对于
“革命文学”的理论提倡和最初的创作实践,为下一时 期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文学特色:
理性精神的显现 感伤情调的流行
个性化的追求
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需掌握知识点:
1.《新青年》杂志对文学革命的贡献 2.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3、新月社: “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事情做”
徐志摩(1897-1931 )
闻一多(1899-1946年)
梁实秋(1903-1987)
陈西滢(1896-1970) 凌叔华(1900-1990)
朱湘(1904-1933)
陈梦家(1911-1966)
方令孺 (1898-1976)
林徽因(1904-1955)
1、“白话文学”论 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 1918年4月《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2、“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白话文学史》 3、主张采用写实主义
《易卜生主义》、《谈新诗》
三、周作人的理论:探讨新文学的思想建 设
1、“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人的文学》 1919年1月《平民文学》
人的文学.doc
的局面。 (三)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四)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第二节 外国作品的译介和 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一、外国作品的译介
1、比较有计划地翻译欧美重要作家的名著。
2、翻译介绍的重心由英、法文学转向俄国文学,转 向东欧、北欧以及被压迫的弱小民族的作品。 3、翻译外国文学时,既注意介绍西方文艺复兴以来 文学史的变迁,也十分关注文学思潮的最新趋向。
金钱主义的
批判旧戏曲:宣扬封建思想道德、 团圆模式
专门发表鸳鸯蝴蝶派小说的阵地: 1921年革新前的《小说月报》和 刊物《礼拜六》
功绩:为新文学创作与理论建设扫清了道路。
三、文学革命的论争
(一)对"国粹"派林纾的斗争(1917年-1919年)
《论古文白话之消涨》《致蔡鹤卿太史书》
《答林琴南书》 《荆生》、《妖梦》 人身攻击、政治要挟
1914年23岁的胡适
初任北大教授
20世纪30 年代与妻子江冬秀的合影
手持美英加入反日同盟的文 件在白宫前留影
1961年,在书房会见友人
《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1917年1
月)
• 一、须言之有物。 • 二、不模仿古人。 • 三、须讲求文法。
• 四、不作无病之呻吟。
• 五、务去滥调俗语。 • 六、不用典。
来自百度文库
• 七、不讲对仗。
• 八、不避俗字俗语。
(二)陈独秀与《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的第二 篇宣言(1917年2月)
三大主义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二、文学革命的响应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
学习内容:
1.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2.外来思潮与文学社团;
3.初期文学理论建设;
4.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阅读书目: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周作人:《人的文学》 《文学研究会宣言》
第一节 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动
(一)胡适与《文学改良刍议》
二、文学社团的兴起
1、文学研究会: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在来今雨轩的全体合影
为人生——写实
“本会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 ——《文学研究会简章》 三,是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
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 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 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事业,正同劳农一样。所以 我们发起本会,希望不但成为普通的一个文学会,还是著 作同业的联合的基本,谋文学工作的发达与巩固;这虽然 是将来的事,但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希望。 ——《文学研究会宣言》
3.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
4.林蔡之争、《学衡》派、《甲寅》派 5.易卜生主义、“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 6.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湖畔诗社等社团 7.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思考题: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 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 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