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从传统价值观中汲取营养

合集下载

第十七课时+守望精神家园+凝聚价值追求+课件-2024年广东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专题突破

第十七课时+守望精神家园+凝聚价值追求+课件-2024年广东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专题突破

守望精神家园 凝聚价值追求
考点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观点』
1.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 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守望精神家园 凝聚价值追求
考点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知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守望精神家园 凝聚价值追求
近五年省真题
守望精神家园 凝聚价值追求
『近五年省真题』
1.(2020·广东省)家风正,则民心淳;民风正,则社稷安。每到春节,很多家 庭都选择了如“忠厚传家远,孝悌守业长”“成事成名成伟业,立人立德立家风 ”等对联,对联的字迹虽经风吹日晒或有模糊,但好家风代代相传。可见好家风 (C ) A.是一个家庭文化的延续,是有形的财富 B.是推动全家努力奋斗、名利双收的法宝 C.是家庭兴旺和社会稳定的精神源泉之一 D.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和精神支柱
守望精神家园 凝聚价值追求
考点一 民族精神
6.怎样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 后继。 (2)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无私奉献。 (3)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让我们从自己 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 彩人生。
课堂实训
守望精神家园 凝聚价值追求
『课堂实训』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宁波市)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 年来,雷锋精神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弘扬。这是因为雷锋精神诠释了( C ) ①爱国敬业的价值要求 ②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④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论述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凝聚全国人民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和新要求。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全国人民共识具有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意见》的落实,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一、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最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在又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这是对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关系的一个基本定位。

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内在一致性。

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都坚持重在建设,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都是为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考知识点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考知识点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考知识点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考知识点第⼀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课同住地球村1、我们共同家园的特征(当今世界有哪些特征):(1)这是⼀个开放的世界。

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政治、经济、⽂化各领域的开放也在不断扩展。

封锁、孤⽴、以邻为壑的现象尽管仍然存在,但已不是主流。

(2)这是⼀个发展的世界。

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并蓬勃发展,世界正经历着新⼀轮⼤发展⼤变⾰⼤调整。

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类社会。

(3)这是⼀个紧密联系的世界。

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们联系在⼀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

2、世界的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2)与我们的⽣活息息相关。

3、经济全球化有哪些重要表现?(1)商品⽣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变现。

(2)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运⾏,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变现。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对⼈们⽣活: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活,我们的⽣产和消费都在不断融⼊全球经济,既受全球经济影响,也影响着全球经济。

(2)对国家发展:①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更加合理有效;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会。

②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5、⾯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如何做?(1)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态,主动参与竞争;(2)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6、⽂化多样性的原因及其表现?(1)原因:各民族⽂化都有其产⽣和发展的渊源,表达了⼈们对世界特有的理解和情感。

(2)表现:各民族⽂化共同构成了姹紫嫣红、⽣机盎然的世界⽂化⼤花园。

7、⽂化多样性的意义(重要性)(1)各民族⽂化共同构成了姹紫嫣红、⽣机盎然的世界⽂化⼤花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试题答案单位:漯河市杂技团姓名:高静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4.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坚持改进创新。

5.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

6.法律法规。

7.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8.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9.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0.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11.以诚信建设为重点。

12.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3.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

14.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广泛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宣传教育。

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完善重大灾难哀悼纪念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6篇_心得体会范文_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6篇_心得体会范文_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6篇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将此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

下面是关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仅供参考。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一: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实际上是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同时,要求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

广大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高校作为塑造青年、培育青年价值观的主阵地,应切实担负起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

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将此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

这个“全过程”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序列把握。

从时间序列看,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完整过程由一系列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实际环节构成,如信息收集、分析决策、具体实施、评估反馈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就是要贯穿于上述具体环节中,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要求。

从空间序列看,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过程包括诸多部门性、领域性、主体性的思想理论教育实践过程,呈广泛的空间分布,比如,在学校内既有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也有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外亦有大量的教育影响因素。

即是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就要贯穿到每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活动中,形成全覆盖、多渗透、宽领域的融入格局。

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营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还体现了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

试论文化在坚守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文化在坚守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文化在坚守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作者:祁彩云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3期摘要:坚守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人民的坚定信念和信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关键词:文化;核心价值观;作用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坚守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坚守、弘扬等方面都要坚持和遵循以文化人规律,充分发挥文化的载道、育人功能。

可以说,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以文化人是一条不可或缺的路径。

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

以文化人,实质上就是重视人文教育、隐形教育,注重精神成长、思想提升,主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通过有意味的形式,长久地、默默地、逐渐地感染人、影响人、转化人,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和接受正确价值观、远离和摒弃错误价值观,实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

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承载,有了文化的滋养和支撑,核心价值观才会真正有影响、有力量。

古人云“文以载道”,这里的“道”可以说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文以载道”,就是用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来承载和体现价值观念。

说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是培育、坚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载体,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坚守和弘扬需要通过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来开展;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坚守和弘扬的成效需要通过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来衡量和展示。

这就要求我们把以文化人与培育、坚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创造好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营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以此来滋养和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坚守和弘扬。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来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凝结着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熔铸着我们党的政治主张,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是社会系统正常运转、社会秩序有效维持的基本依托。

同样离开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与体制机制的支撑,核心价值观也难以延续和发展。

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制度安排与体制机制设计密不可分。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精神实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课时作业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课时作业

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一、单选题1.CCTV-4着眼中西文化交流创意策划了《遇鉴文明》。

该文化节目共12集,每集选取一中一西两个文明符号进行对话,共同演绎出人类文明与文化交流的时代华章。

这一文化节目()①融合世界文化,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方向②坚持求同存异,维护各民族文化多样性③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④增强文化认同,体味中西文化博大精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日前,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原创音乐剧《丝路之声》在陕西大剧院上演。

音乐剧以多元文化融合为特色,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充分运用了音乐、舞蹈、木偶、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及多媒体全息影像等舞美手段,为观众呈现一场视听盛宴。

这说明()①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增强了文化生命力②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依赖外来文化③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④与现代科技融合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近年来,以《山海情》《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大江大河》《装台》《隐秘而伟大》等为代表的优秀现实题材和革命题材剧目,紧扣时代脉搏,关注时代洪流中人民的喜怒哀乐,更加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这启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②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民生,忠于民意③扎根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④立足生活,接住地气,如实记录并反映所处的时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一部重大的现实题材剧、主旋律影视剧,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和讴歌、对家国情怀的塑造与弘扬是应有之义。

而在宏大主题背后,在高扬的理想与热血之外,能否从普通人情感的微观视角,构建起有血有肉的故事和人物,引发观众的共情,同样考验着创作者。

为此,创作者应()①顺应潮流,将文化作品打上时代烙印,使其有恒久魅力②尊重时代,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③综合创新,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示范作用④依靠人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讴歌人民群众的实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21年10月13日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在山东济南开幕。

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作者:聂志鸿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05期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思想源泉,后者是前者的继承、超越和升华,因此必须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关联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光辉。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1.1 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论生活多么艰难、身处何种逆境,心中之“志”都不会动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就是以这样的志气创造着自己的灿烂文明。

孔子讲:“士可杀不可辱。

”孟子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就是一个人应有的独立人格,一个民族所应彰显的浩然正气。

1.2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儒学创始人孔子理论的核心是“仁”,他要求统治者对人民施行“仁政”,反对统治者对人民进行压迫和剥削。

孟子以“仁政”思想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又提出比较系统的“民为君本”的思想。

1.3 爱好和平、社会和谐的“和合”理念英国思想家罗素曾经这样评价中国:“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

“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和谐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传统文化话题作文《在慎思、明辨、笃行中学习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话题作文《在慎思、明辨、笃行中学习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话题作文《在慎思、明辨、笃行中学习传统文化》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传统文化在当今仍然有其积极的作用,比如《中庸》中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明代国子监的堂号“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仍旧可以作为人生成长的坐标参照。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请从上面十个关键词中任选三个,合理构思,确定主题,组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在慎思、明辨、笃行中学习传统文化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杂家、纵横家、道家、佛家、墨家等,璨若星河,也不乏有很多糟粕沉渣泛起。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应在慎思、明辨、笃行中学习继承。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

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慎思、明辨中笃行。

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作为华夏古国,我们有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五千年的反抗史。

传统文化中不乏有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也有披着“遗产瑰宝”外衣的渣滓。

传统文化内容磅礴而芜杂,面对这些,当无条件地继承才是愚者。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缜密地思考,更要明辨是非。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更应从生活中慎思、明辨、笃行学习传统文化。

从课本的古诗词、经典故事中了解传统文化。

李白的《赠汪伦》、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高适的《别董大》等,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这些不仅让我们体会到诗中的情和理,更感受到了祖国风光的壮美。

在慎思、明辨、笃行中学习传统文化,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感受我国优良文化礼仪传统的熏陶,德才并重,可谓一举两得在慎思、明辨、笃行中学习传统文化,以经典诵读为先导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contents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挑战与对策目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与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对于社会治理、教育、医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与内涵富强主。

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与内涵030201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与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与价值020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与发展提出背景发展历程未来展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作用历史积淀价值取向文化基础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体系。

继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和发展需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时代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具有普适性和国际性,有助于推动全球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普适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途径教育引导社会宣传实践探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借助其影响力可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感召力。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文化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推广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更好地为全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00字(10篇)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00字(10篇)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00字(10篇)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00字篇1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

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似乎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

因此,我们应该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须要求。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

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

在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断流的文化潮流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修身养性的史书典籍。

我们可以游故宫,览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长城,观群山环抱之雄伟;赏园林,品江南水乡之柔情;我们可以包饺子,盼游子归家之团圆;赛龙舟,思爱国屈原之情怀;插茱萸,念异乡亲友之安危;我们可以吟唐诗,赞平仄音韵之美妙;诵宋词,叹国家兴亡之苍茫;读小说,慨人生命运之起伏……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徜徉,我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传承悠悠大国之风范,继承光辉文明之伟大,不断地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文化虚无,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时代的悲哀。

大文豪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

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时代,这种虚无主义盛行、缺乏信仰的时代,它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所以,研究生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能理解。

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等等思想。

浅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浅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浅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作者:金晖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年第08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对一个国家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对一个人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因此,习近平同志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高度重视,他领导起草的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且“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一、要立足传统,用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去培育共同的精神家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营养。

他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

但是,每个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都有其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基因。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对于这个问题,习总书记讲过,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中国自古就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实谦虚、礼貌待人,尊老爱幼、扶危济困,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团结互助、敬业乐群等许多传统美德,这些美德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精神动力;这些美德内化到国人的心灵深处,外化于国人的一言一行,成为中国人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传统美德支撑我们的精神信念和价值理想,我们还能算中国人吗?不否认,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有糟粕的一面,如等级制度、男尊女卑意识等,但更有精华的一面,我们在批判传统时不能把精华的东西也否定,正如黑格尔说的,给孩子洗澡时,不能把孩子连同洗澡水一并倒掉。

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探析

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探析

Ethnology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民俗与民族技艺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探析任姣丽(太原学院,山西太原030032)【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革新性和包容性,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历史来源和思想基础,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 (2021 ) 08-051-03【本文著录格式】任姣丽.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 (08):51-53.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 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是在中国历史长河的不断演变和传承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 特色的文化体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上了从站起来到富起 来的快速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在向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不断迈进的征程中,中华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 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 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在现代社会中从优秀传统 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文化屹立在世 界民族之林。

一、中华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明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和精神观念 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 主流主要由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外来佛教文化等组成。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反映着中华文明的特性,是中华民族历史 上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融合统一后形成的文化总 体,道德、思想、文字、语言、书法、武术、戏曲、节日、习俗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刻根植于 我们血液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儒、释、道三种文化思想 和价值理念。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传统文化指导管理的思索参加万30班中接触的课程多种多样,给我带来的思想冲击感非常大。

就拿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来说,虽然老师讲的是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但让对我来说却有了新的认识。

课程是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课梁作民教授(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高管教育中心课程教授)讲授的《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

通过一天的课程,梁教授系统的讲述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历史,以及中华文化三大主流儒学、道学、佛学的智慧体系及其成因、发展过程、传统特点。

梁教授介绍儒家,主要是修身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修齐治平,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努力奋斗,自强不息,提升境界,心系天下;道家是格物致知,通过观察学习掌握世间万物的各种规律,并为我所用,统御万物,学会舍得,融入自然;释家追求宽广的内心世界。

用教授的话说就是拿得起(儒)、放得下(道)、想得开(释)。

当然延展开来还有诸如经得起、拿得住、抓得紧、把得牢等等。

单从课程的表面来看,主要是讲了文化的内容,但是延伸到工作中来,里面就有许多值得仔细推敲的大智慧,包括在工作中做人做事的道理、与人交往的方法等,而且在管理工作的运用中,也是大有文章的。

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对人的管理。

除管理者个人的修齐治平,强调自我修养外,还有传统文化中对被管理者的相对关系强调民本、民心、民意等,都体现了古代智者的高度管理智慧。

所谓的奉天承命也就是要求管理者必须尊重民意,高度重视被管理者的需求与愿望。

其理念与现代管理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基本一致的。

对于企业来说,人是企业一切资源中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且最为重要的资源,管理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人。

所谓民心所向,也可以理解为当企业的员工都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将是无往而不胜的,就像我们党的事业一样。

当然,这需要培养共同的价值观、事业观,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团队不断前行。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无从不在。

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独尊儒术,从儒释道分庭抗礼到三教合流,上善若水、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的处世精髓,在历史上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日常管理过程中如何运用好这些技巧对为人处世、做好工作非常有益。

你认为当代带大学生应该从那些方面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你认为当代带大学生应该从那些方面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我们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

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都要求必须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转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

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

有些同学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和实践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首先,我们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阅读一些学习读本,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还有一些重要的讲话和讲座也值得我们观看学习。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正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探究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探究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探究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道家、墨家等多种思想流派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古代文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来探究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对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进行思考。

古代文人注重修身养性,强调个体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

他们尊崇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追求道德高尚和道义真理。

在他们眼中,修身是为了达到内外和谐的境界,通过修养自身,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他们注重修习诗文、乐艺、礼仪等,通过艺术的表达与审美的追求,来陶冶情操,提高人的思想品质和审美水平。

在古代文人的眼中,家庭生活是实践道德的重要场所。

他们强调家庭和睦、和谐,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亲情的培养。

他们视孝为至高的道德准则,认为孝顺父母是家庭伦理的核心。

古代文人非常注重家风家教的培养,通过培养后代的品德修养来延续自己的家族和家业。

他们认为,一个家庭的和谐,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他们将家庭生活视为实践儒家道德的重要途径。

古代文人还注重治国理政,襄助社会公共利益。

他们以身作则,以文化为媒介,对社会各个层面进行改革与进步。

他们关注社会的权利与义务、公正与公平等问题,尽力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他们对政治的态度主张“君子之治”,注重德者为政、仁者为上的原则。

他们关注国家和民众的幸福与利益,通过文化的普及和教育的推广,提倡社会和谐与进步。

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还体现在对天下的关怀与担当。

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修身、家庭和国家,还关注天下万民的疾苦与福祉。

他们以志士仁人的姿态,关注社会各个阶层的弱势群体,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他们通过写作、讲学等方式,传承文化智慧,启迪人心,影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面对当下社会的困境和挑战,我们可以从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首先,我们要注重个人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浅谈我国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的重要性

浅谈我国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的重要性

159
神州教育
浅谈我国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的重要性

杨淇
榆林中学
摘要: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为一代又一代 的中国人提供思想源泉。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中的重要阶段, 高中生如何做到不被错误的社会思想所引领,在错综复杂的大 环境下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每一 个学生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然离不 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4、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 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 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 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是在几千 年的漫长历程中积淀而成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价 值观念等的总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 民族精神。 二、高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途径 第一,加强高中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 学的作用。由于高中生的自学意识、独立性逐渐增强,在课堂 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因素入手。学生 从课本中的基本框架由浅入深接近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 利用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端午节,引导学生学习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在实 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类型,从不同侧面渗透和引 导。比如:艺术生中有喜欢民族乐器的、国画书法等;理科生 注重研究建筑的;文化生注重研究制度文化、文学等等。结合 学生的个人兴趣来调动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使其潜移默化 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同时,由于高中生的视野开阔,表现欲 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使得学生在活动中真切的 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开展多样的校园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建 设中注意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校园处处感受 到传统文化的美。比如:在宿舍楼道或者教室走廊铭刻历代先 贤的华美诗篇、开展诵读经典、举办古典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 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 结束语: 高中生处于人生转折的重要阶段,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 期。对高中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还有利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国传统文化对高中 生的人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乐群 . 简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J]. 阜阳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5,26(1):83-84. [2] 宗师 . 审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J]. 文艺生活 • 文海艺苑, 2015,12(1):252. 作者简介:杨淇 (2000.01.25—) 女,汉族,陕西省榆林市 人,高中学历,研究方向:语文方向。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智慧 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智慧 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智慧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内容提要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倍加珍惜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努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前进的力量。

应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把党的历史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动力;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科学地继承优良传统又不断地与时俱进,使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水平,更加成熟和科学地领导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深刻认识发生失误和挫折的原因,时时提醒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全力加以防止和避免。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资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总揽全局,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的部署。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我们要倍加珍惜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努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前进的力量。

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理论创新和飞跃的历史;是党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成功地领导了两次革命、干了三件大事、实现了两次飞跃。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课题研究心得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课题研究心得

尊敬的读者,今天我将为您共享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课题研究心得”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并共享我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传承等。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提升。

2. 从诗词歌赋到语文课堂我国古代诗词歌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是学习和理解语言文字的最佳素材。

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古诗词和赋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与智慧,拓展自己的情感世界和文学鉴赏能力。

3. 以经典为媒,启迪思想之花《论语》、《孟子》、《老子》等经典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哲学思想,它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的重要渠道。

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讲解经典故事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思想,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美好愿景,培养他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4. 文化传统的创新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既是我们的源头,也是我们前行的方向。

在语文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思维启迪。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传承中创新,为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 我的个人观点与理解对我而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是必要且有益的。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化传统的底蕴和力量,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深入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古诗词、经典故事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从中汲取营养。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能够让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何一种文明在历史长河中能发展、壮大,并且走向成熟与辉煌,都以自身的价值观作为支撑。

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华文明中的传统价值观,并不是哪一个人提出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实践中孕育出来的。

著名学者陈来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一书,对于我们清晰、系统地了解中华文明与传统价值观,提供了思想上的借鉴。

这本书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华传统价值观,讨论其哲学基础、传承与发展,关注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二是国学相关问题,关涉国学概念、流变,及其近代国学研究的发展、国学名家与大师。

书中收录的文章,是根据他近年来在国内外高校数次演讲报告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因此,书中的内容既有学术性,又有针对性;文辞既重准确性,也不乏通俗性。

陈来在该书“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一文中认为:“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为宇宙观,这与西方近代以来的机械论的宇宙观相比,中华古代文明的哲学宇宙观是强调连续、动态、关联、关系、整体的观点,而不是孤立、实体、主客二分的自我中心的哲学。

”从这种有机整体主义出发,宇宙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每一事物都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显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正是这种宇宙观的中国哲学,为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之源。

中华文明是在长江、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文明,这种文明在早期时,与农业生产、亲族血缘紧密相关。

除了中华文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都因为宗教信仰、生态环境、战争入侵等原因而不复存在。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而血脉不断?其主因,就是中华文明传统价值观的魅力。

该书《中华文明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一文中,陈来简要梳理了中华文明演化脉络之后,对中华文明内在的价值发展进行了层层入理的剖析。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少人误以为他就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其实并非如此。

因为孔子本人的思想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周文明思想的继承者。

陈来认为:“儒家思想的真正缔造者,是西周礼乐文化”。

西周文明在经过夏、商之后的发展,形成比较稳定的精神气质,主要体现在“崇德贵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天民合一的存在信仰和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

儒家思想及其倡导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明自身连续发展的产物,体现了夏商周三代传衍的传统及其形成的精神气质。

儒家所奉行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文明价值观的核心。

而最能体现儒家核心价值观之要义的,简要地讲就是崇仁、尊礼。

仁是自我对他人的关怀和爱护,或对他人施以恩惠。

仁的概念在孔子之前,是指对双亲的爱,但是孔子、孟子强调仁者爱人,仁渐渐变化为普遍的仁爱。

仁爱的对象从家庭扩展到社会乃至对自然的爱护。

在陈来看来,仁的实践有其原则,就是忠恕之道。

恕也就是孔子所言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种原则是充分尊重对方而不会把自己的各种想法主张强加于他人。

在当今时代,这已经成为全球伦理的普遍原则。

在儒家眼中,道德是在人与人交往的具体行为中实现的,这些行为的共同模式则是礼。

礼是相互尊重的表达,也是人际关系的人性化形式。

尽管礼在文献典籍中有多种解释,而古语中的“礼尚往来”,就强调了双方交往中的某种规则和规范。

中国自古都是礼仪之邦,尽管礼仪的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各不相同,可是礼的精神原是一以贯之的。

陈来认为:“中华文明的礼是以敬让他人为其精神,以温良恭俭让为态度,以对行为举止的全面礼仪化修饰与约束为其目的的文明体系。

”今天,礼不仅对个人修身有其意义,对社会更有提升精神文明层次的效能。

而在外交关系里,“好礼”则体现了尊重其他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方式。

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与其他类型的文明以完全不同的形式朝前发展,并且形成各自的价值偏好。

但是这种价值偏好,并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别,而与各自的文化传统有着紧密关系。

陈来在书中旁征博引,从中西方比较的视角进行论证之后,认为中华文明有四个方面的价值偏好: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社群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中所强调的仁爱原则、礼教精神、责任意识、社群取向,以及对王道世界的想象与实践,贯穿于中国漫长的历史,彰显出中华文明对关联性、交互性伦理的重视,以及对多样性和谐的推崇。

中华文明的传统
价值观不仅在古代的东亚世界广受认可,在当今时代的国际关系、社会治理以及公民道德修养等方面,依然具有极大的探索空间。

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文明中的传统价值观中汲取丰富营养。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陈来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