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第五章 第六节 自然资源
第3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整章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并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准备相关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
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
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自然界)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即有用)可见铁矿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叫做铁矿资源。
下面请同学们说出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来自于自然界?是何种自然资源?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有的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有的则间接来自于自然界。
教师要做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
二、新课教学(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大自然中有哪些资源?什么是自然资源呢?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所以,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有自然属性,还应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即经济属性。
教师举例说明:铁矿石、小麦、甘蔗和闪电哪些是自然资源?(铁矿石是;小麦和甘蔗虽然对人类有用,具备了经济属性,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而是经过人类的培育和加工,所以不是自然资源;闪电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目前科技条件下,人类不能直接利用,所以它只具备自然属性,不具有经济属性,不是自然资源。
) 教师总结:判断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时,要看是否同时具备“自然”和“经济”属性。
过渡: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那我们就来看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第一章位置和疆域1、地理位置: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华北平原西部的黄土高原上,东邻河北省,西界陕西省,南接河南省,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2、疆域:山西省南北长690公里,东西宽490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
第二章自然环境1、地形:山西省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
其中,山地和高原占据了全省的大部分地区。
2、气候:山西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水文:山西省的河流大多属于黄河和海河水系,主要有汾河、桑干河、漳河等。
4、生物:山西省的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野生动物种类也较为丰富。
第三章自然资源1、煤炭: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2、其他资源:山西省还拥有铁矿、铝土矿、铜矿等矿产资源,以及森林、水利等资源。
第四章人口和社会经济1、人口:山西省人口数量较多,主要以汉族为主。
2、社会经济:山西省的经济主要以工业为主,特别是重工业和煤炭产业。
农业、旅游业等也在逐步发展。
第五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山西省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2、环境保护:山西省政府近年来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
例如限制煤炭开采、推广清洁能源、加强污染治理等。
3、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正在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让我们走进地理1、为什么说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衣食住行,旅游观光,求医问药,风土人情都与地理有关;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也离不开地理。
2、地理课学习什么内容?地理课将告诉我们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规律。
3、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4、怎样确定地图上的方向?说出三种确定方向的方法。
05基本制度
程序
审批权限
其他规定
35
1.适用范围
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
36
2.分类管理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重大环境影响,全面评价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轻度环境影响,分析或专项评价
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评
37
3.程序
报批
《环评法》第22条
16
二、体系
地方环境标准 • 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颁发的在该人民政府行政区域
内适用的环境标准。
• 地方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制定有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应当适用地方标准。
• 当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时,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先实施。
17
二、体系
国家环保部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 需要在全国环保工作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但又没
和方法标准,统一各国环境保护的名次、术语、单位等;
1973年我国颁布《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1999年发布《环境标准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环境标
准制度的建立。
15
二、体系
《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五类三级
三级
国家环境标准
• 由国家专门机关批准颁发,在全国范围内或在特定 区域内适用的环境标准。 • 强制性(GB)、推荐性(GB/T)
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
1989年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制度
归纳为:“老三项”和“新五项”;
1989年《环境保护法》予以确认,环境资源基本制度的概念
和体系逐渐形成;
1992年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下,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不断融
(自考-知识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金瑞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第二节生态学基本知识第三节环境问题第四节环境科学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第二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和特点第三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第四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外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的历史必然性第四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概念第二节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第三节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第四节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第五节环境标准第六节规范第五章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体制与立法规划第二节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第六章国家对环境与资源的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的概念、原则和范围第二节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历史发展第三节环境管理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第四节环境管理机构第五节我国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责第七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的依据第二节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则第三节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第四节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第五节公众参与原则第八章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三节“三同时”制度第四节许可证制度第五节征收排污费制度第六节经济刺激制度第七节其他重要环境保护制度第九章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第一节自然资源权属制度第二节自然资源规划制度第三节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第四节自然资源许可制度第五节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第十章环境标准第一节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第二节环境标准的作用第三节环境标准体系及其制定第四节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第十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第一节行政责任第二节民事责任第三节刑事责任第二编环境污染防治法第十二章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第一节环境污染防治及其立法第二节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体系第十三章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节大气污染防治法概述第二节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第十四章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一节海洋环境保护法概述第二节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第十五章水污染防治法第一节水污染防治法概述第二节水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第十六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一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概述第二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第十七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概述到资源可供量和环境容量的限制。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必修3第三篇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1)吐鲁番汽车试验场最适宜开展()1.(2)试车企业在本地大量招收试验驾驶员最主要目的是()1.(3)试验的汽车均穿着“迷彩外衣” 最主要目的是()A. 门窗密封试验B. 轮胎耐磨试验C. 沙地爬坡试验D. 高温暴晒试验【答案】D【解析】(1)吐鲁番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汽车在吐鲁番试验场测试的项目最可能是高温暴晒试验故选D【答案】C【解析】(2)相对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吐鲁番位于西北地区地租和劳动力力本低测试成本低故选C【答案】A【解析】(3)试验车还没有上市穿“保护外衣”主要目的是上市前防止被偷拍、仿造和泄密故选A2.(1)关于甲、乙所在地自然灾害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2.(2)台湾岛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主要是()①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跃②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地壳活跃③东部山区地势陡峭岩石破碎④西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A. 甲地多发泥石流B. 甲地多发洪涝灾害C. 乙地多发滑坡D. 乙地多发低温冻害【答案】A【解析】(1)图示地区为我国台湾岛甲地位于东部山区地势陡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乙地位于西部平原地区多河流受平原地形影响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故A项正确故选A【答案】A【解析】(2)台湾岛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①正确②错误东部山区地势起伏大岩石破碎易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正确西部平原易发生洪涝灾害但洪涝灾害不属于地质灾害④错误故选A3.(1)秋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可能是()3.(2)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强度强、危害大的原因是()3.(3)与形成西北太平洋双台风、多台风共舞现象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A. 广东B. 浙江C. 江苏D. 山东【答案】A【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D【解析】4.下列关于巴厘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势中部低四周高B. 山脉以东西走向为主C. 河流流域面积较大D. 河流有结冰期【答案】B【解析】读图得知从河流的水系流向特征看有东西向的山脉分布 B对地势应该中间高四周低 A错河流短促流域面积小 C错巴厘岛地处热带河流无结冰期故选B5.(1)从城镇开车前往观景亭沿线坡度最大的路段是()5.(2)图中公路沿线最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A. 甲—乙B. 乙—丙C. 丙—丁D. 丁—观景亭【答案】D【解析】(1)AD.由图中线路经过的等高线数量及经过的路程长度可知甲—乙与丁—观景亭都经过两条等高线但后者路程短所以坡度最陡故A项错误 D项正确BC.乙—丙、丙—丁没有跨越等高线所以坡度小故B C项错误故选D【答案】D【解析】(2)ABC.由材料中凸面镜的作用可知应该将其放置在弯度过大处遮挡视线的位置甲、乙两处都没有阻挡视线丙处弯度相对较小故A B C项错误D.丁处有凸起的山脊分布会遮挡观测对面路况的视线故D项正确故选D6.(1)澳大利亚火灾分布的特点是()6.(2)达尔文市在火灾易发季节()6.(3)统计发现,每一次森林火灾过后,澳大利亚森林中的某些树种占比都会有所提升,其原因最可能是()A. 3-5月火灾分布的范围最广B. 12-2月火灾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C. 30°S大陆东西两岸火灾易发季节相同D. 12-次年5月火灾主要分布在南部沿岸【答案】D【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7.(1)下图中能够正确反映造成此次台风的天气系统是()7.(2)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于热带洋面上的气旋强烈发展形成②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过境天气现象有大风、暴雨、风暴潮④对广西没有影响A.B.C.D.【答案】C【解析】(1)【答案】B【解析】(2)8.(1)为了迅速获取地震灾区情况应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8.(2)灾后芦山新县城的规划和建设随即展开在此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①人工测绘②钻探③GIS④RSA. RSB. GPSC. GISD. 数字地球【答案】【解析】【答案】【解析】9.(1)受①②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9.(2)正确反映③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9.(3)常年受④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下面四幅图中的()A. 地中海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D. 热带沙漠气候【答案】A【解析】图中的①是赤道低压带②是东北信风带受①气压带和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B正确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形成 A 错误亚热带季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C错误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影响形成 D错误故选A【答案】D【解析】③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辐散 A、B为辐合 A、B错误③位于北半球北侧为西风带南侧为东北信风带 D正确 C图是位于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C错误故选D【答案】C【解析】④风带为中纬西风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A图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 A错误 B图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 B错误 C全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正确 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错误故选C10.(1)甲国()10.(2)图中P湖东岸积雪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①湖泊水温较高蒸发量小②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③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④海拔高气温低A. 地形以高原为主B. 图中河谷大致呈东西走向C. 中部高南北低D.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答案】B【解析】(1)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高中部低图中河谷大致呈东西走向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上故选B【答案】D【解析】(2)P湖冬季水温较高蒸发量较大位于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因此图中P湖东岸积雪时间长故选D11.(1)关于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11.(2)图中阴影区域代表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11.(3)该地区的主要牧场类型和畜种是()A. 太阳能、地热、水能资源丰富B. 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C. 高原边缘地区植被垂直分异明显D. 藏南地区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答案】B【解析】(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使得该地区地热能资源丰富该地区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河流在从第一阶梯流入第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A正确该区域河水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B错误高原边缘地区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显著 C正确藏南地区从地质上看处于青藏高原的周边地震活动强烈多地震、滑坡、泥石流 D正确故选B【答案】B【解析】(2)青稞是西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图中阴影部分是青稞故选B【答案】A【解析】(3)青藏高原地区为高寒牧场主要畜种为牦牛故选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2.(1)此次受旱严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12.(2)在图中中等以上干旱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12.(3)我国北方地区经常发生春旱原因之一是我国降水季节分布具有________的特点12.(4)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________工程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严重缺水的________、________ 地区12.(5)图中A省(区)的简称是________ B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12.(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黄土高原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特点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答案】(1)冬小麦【解析】(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北、黄淮旱情发展迅速华北、黄淮属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入冬以来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答案】(2)以旱地为主的耕地【解析】(2)从图上可以看出中等以上干旱区域为我国的北方地区该区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以旱地为主的耕地【答案】(3)夏秋多冬春少【解析】(3)我国水资源在季节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所以我国北方地区经常产生春旱【答案】(4)南水北调, 华北, 西北【解析】(4)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的状况有必要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到我国严重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答案】(5)辽, 南京【解析】(5)从图中可以看出A省(区)为辽宁省其简称是辽 B省(区)是江苏省其行政中心是南京【答案】(6)气候方面黄土高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且多是暴雨土壤方面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植被方面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解析】(6)黄土高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且多是暴雨加上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所以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3.(1)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高原粮仓”农产品品质极优的条件13.(2)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水能富矿”“地质博物馆” 请说明理由13.(3)试从自然条件分析川藏铁路修建难度大的原因13.(4)川藏铁路修建后其战略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试分析川藏铁路建设的意义【答案】(1)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周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少等【解析】(1)农产品品质优一般从有机质积累多(生长期长、海拔高、光照充足导致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以及病虫害少、污染少等角度分析【答案】(2)“水能富矿”的理由河流流经西藏雪域有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水汽通道降水丰富有充足的水源因而河流水量大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河水侵蚀下切形成巨大的落差因而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地质博物馆”的理由峡谷相对高度大两侧垂直岩层多位于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附近)岩石及地质构造种类多【解析】(2)注意要回答两个问题水能一般从水量和落差两个角度分析“地质博物馆”要分析岩石和地质构造多且可见【答案】(3)①地形崎岖(起伏大)②地质条件差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③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寒冷缺氧④跨越众多大江、大河峡谷多⑤冻土广布⑥生态环境脆弱【解析】(3)主要从地形、地质灾害、高寒缺氧、冻土、生态环境脆弱等方面回答【答案】(4)①改变川西、藏东南的无铁路的状况形成联系南亚地区的通道完善路网②有利于沿线资源的开发③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④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⑤利于信息、人才、资金、技术交流经济交往和合作(加强和南亚的经济联系)⑥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⑧有利于国防安全【解析】(4)从对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南亚地区的联系以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等方面去回答14.(1)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14.(2)省级行政区Ⅰ、Ⅱ、Ⅲ和①、②、③的正确对应是()14.(3)简析①省区在2010年受该自然灾害影响损失较大的原因A. 洪涝B. 台风C. 暴雨D. 寒潮【答案】台风夏秋季节狂风、暴雨【解析】根据材料一可知该自然灾害是台风夏秋为多发季节台风过境时往往带来狂风暴雨【答案】A【解析】图中信息 2010年我国该灾害受灾的五个主要省区都位于东南沿海这5个省区为Ⅲ桂(广西壮族自治区)、Ⅱ粤(广东省)、Ⅰ琼(海南省)、闽(福建省)、浙(浙江)受影响次数多少依次是Ⅱ粤(广东省)、闽(福建省)、Ⅲ桂(广西壮族自治区)、Ⅰ琼(海南省)、浙(浙江)【答案】①受影响次数较多该省工业(经济)发达经济损失大该省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转移及死亡人口较多【解析】据统计表数据①经济损失最大受灾人数最多该省位于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上受影响次数较多该省工业(经济)发达经济损失大该省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转移及死亡人口较多15.(1)指出图2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15.(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 分析其原因15.(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15.(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答案】(1)地貌类型冲积扇、洪积扇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的地貌景观是在山区出山口处由于山上大量碎石和泥沙在流水的搬运作用下在山前流水速度减缓并堆积形成的冲积扇或洪积扇【答案】(2)阻挡西北寒流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解析】(2)银川在贺兰山的东侧贺兰山大致是南北走向阻挡了西北冷空气的深入且阻挡了贺兰山西侧的沙漠入侵影响夏季贺兰山东坡为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答案】(3)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解析】(3)农业发展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贺兰山山区发展林业山麓草原地带发展畜牧业银川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发展种植业沿河湖地区发展淡水养殖【答案】(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求【解析】(4)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的依据主要从光照、昼夜温差、市场等方面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范文(三篇)
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范文自然保护区是国家对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进行长期有效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治规章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自然保护区设立与调整1.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调整必须经过详尽的科学研究、论证和评估,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设立新的自然保护区应充分考虑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特点和敏感性,确保栖息地的完整和保护对象的安全。
3. 调整自然保护区界线时,应兼顾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原则,确保保护对象的生存和发展,并向社会公众充分征求意见。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1. 自然保护区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和先进的管理设施,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2. 管理机构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监测工作,形成科学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为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3.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应以保护为主导,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保护对象的需要,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和保护措施。
4. 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的不同生态系统和保护对象,制定相应的管理与保护方案,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三、自然保护区的监督与执法1. 自然保护区的监督与执法工作应建立健全,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和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
2. 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将检查情况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主动公示。
3. 对于违法行为和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行为,应采取有效的执法手段,依法追究责任,维护自然保护区的安全和稳定。
四、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参与1.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应加强社会参与,形成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合力,提高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保护区内外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保护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其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然资源学考试重点 3
∙第三章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自然资源可得性是指自然资源可为人类利用的数量。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通常针对不同的资源类型而使用不同的方法。
一、储存性自然资源可得性度量(1)资源基础(2)探明储量(3)条件储量(4)远景储量(5)理论资源(6)最终可采资源二、流动性自然资源可得性度量(1)最大资源潜力(2)持续能力(3)吸收能力(4)承载能力§3.1储存性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一、资源基础资源基础=元素丰度(克拉克值)×地壳的总质量注1:这里元素丰度为某化学元素在单位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1889年美国化学家F.W.克拉克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论文,将来自不同大陆岩石的许多分析数据分别求得平均值,并得出陆壳中元素的丰度。
为表彰他的卓越贡献,国际地质学会将地壳元素丰度命名为克拉克值。
注2:地壳的总质量常用1km或1mile深的地壳总质量※资源基础是矿物资源理论极限,并不能在实际上用来预测未来资源的可得性。
①基于资源基础的矿产资源消耗期望寿命是建立在假设技术进步能使全部元素都在低到可接受的成本水平下开采的基础上。
显然这一假说很难被证实。
②技术进步能否解决极低品位矿产回收问题,成本如何?③为开采和提取这些元素所需的能源能否被保证?开采和提取这些元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是否在环境承载力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二、探明储量★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注1:探明储量与开发技术条件及经济开采价值有关。
前者取决于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得性,而后者既与生产者的主观判断和目的要求相关,又受资源产品的价格、需求、开采成本以及替代品等客观因素影响。
注2:在用已探明的储量预测资源寿命时,有两点假设:一是地质勘探上不再有新的发现;二是生产目标、产品价格、技术等方面不变。
三、条件储量ˎ★条件储量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不能开发利用(开采)的已查明的储藏量。
自然资源 普法
自然资源普法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自然资源普法的相关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然资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自然资源主要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具有自然再生能力,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和保护来持续利用;而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化石能源等,资源量有限,一旦消耗殆尽就无法再生。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合理开发不可再生资源,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了解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自然资源的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关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行为已经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接着,了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原则。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综合利用原则、循环利用原则、保护优先原则等。
综合利用原则要求综合考虑资源的多种功能和效益,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最大化效益;循环利用原则要求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保护优先原则要求保护资源的自然状态和生态功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最后,需要了解自然资源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规范和管理。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规定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各地的资源规划和管理制度,为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合法权益,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学原理绪论自然资源学范式1. 人口过剩——人口数量过剩、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过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躲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地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困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食物、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
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第一篇自然资源及其稀缺的性质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分类: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2.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不可更新资源的度量探明储量:已经查明,并在当前的需要、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
条件储量:已经查明,但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来开采是不经济的矿藏。
远景储量: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储量: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出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储量的总和。
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用矿物的元素丰度或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2)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最大资源潜力: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同化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恶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分生产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量承载能力。
3.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动态性和社会性。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和冲突略。
自然资源处理规章制度范本
自然资源处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自然资源指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渔业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
第三条自然资源处理工作应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开发、绿色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制定统一的自然资源保护规划,将自然资源保护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第五条国家通过立法、行政法规、政府规章等形式,对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第二章土地资源管理第六条土地资源管理应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第七条各级政府应加强土地用途管控,规范土地使用行为,禁止擅自侵占、开发耕地和建设有严重生态环境风险的项目。
第八条政府应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农地集约利用,保护农田土壤质量。
第九条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监督,保障承包农民的权益。
第十条政府应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土地利用情况,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章矿产资源管理第十一条矿产资源管理应遵循资源保护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工作。
第十二条加大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力度,严禁擅自采挖矿产资源,矿山开采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申请开采许可。
第十三条矿产资源勘察评价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承担相应的责任,确保勘测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十四条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控,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制度,有效保护矿产资源。
第四章水资源管理第十五条水资源管理应遵循节约用水、优先保护水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加强水资源监管的原则。
第十六条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水资源税收政策,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鼓励节约用水。
第十七条加强水资源的量化测算工作,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水资源问题。
第十八条各级政府应推动水资源的跨界治理,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村志篇目
《××村志》篇目(仅供参考)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专题第一章村庄隶属第一节位置面积第二节村名来历第三节村容村貌第四节隶属沿革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一节地质地貌第二节气候物候第三节河流第四节土壤植被第五节自然灾害第六节自然资源第三章人口第一节人口构成第二节年龄构成第三节文化构成第四节人口控制(计划生育)第四章农业第一节农业土地使用制度(承包)第二节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村财务管理、村账乡管等)第三节产业结构调整(由单一种粮到多种经营)第四节粮食作物第五节经济作物第六节大棚蔬菜第七节农具肥料第八节耕作制度(套种)第九节林果第十节养殖第六章水利电力第一节河道整治(挖河修堤)第二节台田条田畦田第三节排水沟网第四节井水灌溉第五节引黄灌溉第七章工业第一节村办项目第二节个体企业第三节加工第四节屠宰第八章金融商业第一节解放前放贷、驴打滚债第二节解放后私人放贷、信贷员第三节个体商户(微商)第四节集体商业第五节集市第六节农贸市场第九章交通电信第一节公路第二节运输第三节信函(电话)第十章党政社团第一节中共村级组织第二节党员队伍第三节村政组织第四节群众团体第五节村民自治第六节农业合作(专业)社第十一章兵事治安第一节军事设施第二节参军参战第三节拥军优属第四节民兵第十二章教育卫生第一节私塾教育第二节幼儿教育第三节学校教育第四节成人教育第五节医疗机构第六节农村卫生第十三章文化体育第一节群众娱乐活动第二节体育活动第三节文化艺人第四节民间工艺第十四章姓氏宗族第一节姓氏第二节宗族第十五章村风民俗第一节衣食住行第二节婚丧嫁娶第三节节日习俗第十六章名优特产第一节土特产品第二节风味食品第三节工业产品第十七章精神文明建设第一节五好家庭第二节十佳文明户第十八章人物第一节人物传第二节人物简介第三节人物表附录:一、重要文献二、移民考三、家谱四、其他说明:一、从事物的发端开始写起,中间不断线,下线为2016年12月底。
二、详今略古,资料翔实,真实客观,语言准确、精炼。
人与大自然人类与大自然交织的故事
人与大自然人类与大自然交织的故事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类与自然相互交织,共同演绎出一幅幅精彩纷呈的故事。
这些故事或许发生在山野之间,或许展现在河流岸边,以及无尽的广袤草原上。
人们与大自然的互动既是人类命运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界变化的见证者。
下面将为您展示一些关于人与大自然交织的故事。
第一章山林岁月在遥远的山野之间,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共同书写着生命的篇章。
农夫们在日出之前便踏上了漫长而辛苦的田野之旅。
他们与山林密切接触,为土地耕耘,为作物生长创造条件。
巧妙的排灌系统让山间的田地成为了宝贵的资源。
他们的背影,仿佛诉说着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
第二章江河岁月江河流淌,映照着人类与大自然的较量与合作。
不论是坐落在河畔的大城市,还是涌动于江河间的小村庄,人们对水的依赖不言而喻。
漫长的岁月中,人们用智慧与勤劳创造了众多的水利工程,将水资源最大化地利用起来。
而江河也回报着人们,以宽广的胸怀接纳着数千百姓们的生活和梦想。
第三章原野岁月广袤的草原与茫茫的天地一起谱写着人与自然的传奇。
游牧民族几千年如一日地在草原上生活、繁衍。
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坚韧地适应着严苛的自然环境。
草原不仅是他们的家园,也是他们的乐园。
人们能够在广袤的草原上肆意奔跑、放声高歌,留下美丽而动人的传说。
第四章山水岁月山水是一段诗意、浪漫而又深情的人与自然的交融。
如同古人笔下的山川画卷,人们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宁静。
登高望远,近观山川、江河湖泊,能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与磅礴。
而在山水之间,人们也体验到了自身微不足道的渺小,学会了敬畏,感悟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无穷情感。
第五章自然的力量大自然展现了它独特而强大的力量,来者不拒,无论是风、雷雨、地震。
人们面对自然的力量时,虽然小巫见大巫,但也在无助中体现出对生命的尊崇和对自然的敬畏。
人类通过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能够减少自然灾害的破坏,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第六章共担责任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度的,而是互有联系、互为依存的。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三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三篇】【导语】下面是xx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三篇】,仅供大家查阅。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自然资源的含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3、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破坏和浪费严重。
4、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养,便能够可持续利用;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
5、“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6、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从我做起: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付诸于行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7、活动题P63第1题第二节土地资源1、分类:可利用土地: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城乡建设用地)难以利用土地:戈壁、沙漠、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山。
2、土地资源的特点:(1)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2)地区分布不均(3)比例结构不合理(P68图3.9)(4)破坏严重3、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地区所在的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农业类型耕地水田东部(南方)湿润区平原、丘陵耕作业旱地东部(北方)湿润、半湿润地区高原、平原草地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原、山地牧业林地山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山地林业难以利用土地西部内陆干旱地区沙漠、戈壁、石山等-----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利用中存在问题A、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乱占耕地造成耕地减少;过度放牧使土地荒漠化B、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不当排放造成土地污染,土地质量下降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
(1)制定基本国策:内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2)设立全国土地日:6月25日(3)颁布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4)其他: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在易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第六章--自然资源管理ppt课件(全)
第一节 概述
四、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二)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4.资源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预测 (1)资源开发项目可能对生物物种的影响,对生物栖息环境 的影响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2)资源开发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 响,防范和减少这些影响的措施; (3)资源开发对周围地区其它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防 范和减少这类影响的措施; (4)资源开发对周围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 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类影响的措施;
第一节 概述
四、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由于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复杂性、潜在性和长期 性,因此,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难度很大。但是它 对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克服开发中的盲目性和破坏性,保 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资源开发的持续、稳定、协调 发展十分重要,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一节 概述
四、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二)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自然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为人类生存发展 活动产生经济价值,增益造福的那部分自然环境的总和,也可 以说是能被人们开发利用的那部分自然环境,是人类的衣食之 源。如地球上的空气、水、土地、矿物、生物以及其它可以被 人类利用和消耗的物质。
自然资源在人与环境构成的大系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 用,它是自然环境系统运行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是人类社 会系统运行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 最剧烈的地方,也是作用最强烈的地方。自然资源不但有地域 性,而且有强烈的国家属性。
第一节 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三)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财富的 主要来源。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 具有以下4方面特点:①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②各类 资源总体组合较好;③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④自然资 源质量差别悬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用图训练]1.下列四幅图,是我国煤矿、铜矿、石油、铁矿等产地分布图。
读图,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产地名称。
(1)①图中: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②图中: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3)③图中: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4)④图中: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答案:(1)霍林河开滦大同神府平顶山六盘水(2)白银东川大冶德兴铜陵(3)大庆辽河华北中原胜利(4)白云鄂博迁安鞍山攀枝花大冶马鞍山2.读中国主要非能源矿产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和序号所代表的矿产地名称。
铁矿: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有色金属矿:①甘肃金昌________,②云南个旧________,③江西大余________,④湖南锡矿山________,⑤江西德兴________,⑥贵州铜仁________ ,⑦湖南水口山________,⑧山东招远________。
(2)我国铁矿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1)辽宁鞍山甘肃镜铁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四川攀枝花海南石碌镍矿锡矿钨矿锑矿铜矿汞矿铅锌矿金矿(2)辽宁冀北川西[演练广场]一、选择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B.利用类型单一,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C.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D.耕地、林地比重较小,难利用土地比重较大2.针对下列图中土地利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A.①—加强预防,防止污染B.②—加强农田建设,扩大耕地面积C.③—加强宣传,依法保护D.④—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业解析:第1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地区差异明显。
第2题,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进行植树造林;治理土地石漠化可以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提高所在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对于矿山废弃物侵占耕地,要合理开发利用。
答案:1.B 2.C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
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
据材料回答3~4题。
A.水资源可利用量高于世界平均值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4.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A.降水总量小B.降水年际变化大C.浪费更严重D.水资源需求量大解析:第3题,表中数据显示,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海河流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解决用水紧张状况的核心。
第4题,塔里木河所在区域降水总量小,但区域内经济总量也小,而海河流域处于我国华北地区,该区域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这是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前者的原因。
答案:3.C 4.D2017年5月19日,我国在南海北部进行的可燃冰(天然气的水合物)试开采获得成功。
据此完成5~6题。
5. 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A.水资源B.土地资源C.气候资源D.矿产资源6.下列关于我国可燃冰试采成功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缓解能源的紧张状况B.解决了我国的能源供应C.对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作用不大D.解决能源的污染问题解析:第5题,可燃冰是天然气的水合物,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矿产资源。
第6题,可燃冰是一种能源,能够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因数量有限还不能解决能源的污染问题。
答案:5.D 6.A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
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
据此完成7~8题。
7.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B.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8.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A.资金不足B.交通不便C.气候恶劣D.氧气缺乏解析:第7题,煤田露天开采,一定会破坏地表植被,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B正确。
第8题,由材料可知,木里煤田位于祁连山附近,海拔高、气温低、气候恶劣,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故C正确。
答案:7.B8.C下图示意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消费量、能源生产量变化的现状及预测情况。
读图,回答9~10题。
9.2008~2020年()A.人均能耗不断下降B.人口依然迅速增长C.万亿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D.能源净进口量不断增大10.下列措施可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是()①加快发展核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②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③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降低单位GDP能耗④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重化工业比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第9题,由图分析可知,我国人均能耗不断上升,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万亿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能源净进口量不断减小。
第10题,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寻找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等方面考虑。
答案:C10.A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
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B.乙地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D.丙地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12.据调查,甲地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其原因是()A.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小B.甲地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大C.甲地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大D.甲地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多解析:第11题,甲地位于东部沿海,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A正确。
乙地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B正确。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C正确。
丙地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形闭塞,D错误。
故选D。
第12题,甲地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其原因是甲地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大,C 对。
气温年较差与风能利用无关,A错。
根据图例,甲地有效风能密度与丁地相同,B错。
甲地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少,D错。
答案:11.D12.C二、非选择题13.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甲)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比重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A、B所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2)B类型主要分布的地区是________。
(3)A类型在我国土地利用构成中所占的比重________,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4)A类型中④⑤所在地区主要分布的是________林,①②③所在的地形区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看,________比重小,而难利用的土地比重__________,宜林与宜耕地后备资源________,所以我国制定的关于土地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A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及南方低山丘陵区,应为林地;B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及青藏高原,应为草地。
第(2)题,草地需水少,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
第(3)题,读图乙可知我国林地比重低。
第(4)题,④⑤地开发历史久,以人工林为主。
第(5)题,从图乙可知,我国耕地、林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因而需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答案:(1)林地草地(2)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3)较小东北西南(4)经济(人工)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区(5)耕地、林地较大不足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解析:第(1)题,风能属于清洁能源,所以与煤炭相比,风能对环境污染小,并且是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占地少,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第(2)题,从材料可以看出瓜州号称“世界风库”,风能资源丰富,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瓜州周围沙漠、戈壁广布,地形平坦。
第(3)题,瓜州地处西北,人口较少,能源需求量小,离中国东部的市场较远,当地基础设施、交通条件落后,技术水平较低,资金实力不足。
第(4)题,风电场受气象条件影响比较大,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
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