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论》中的虚词与实词(共90处注释)
贾谊论的文言文及译文
贾谊论的文言文及译文贾谊论的文言文及译文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舜尧,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翻译: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
可惜啊,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贾谊《过秦论》逐字翻译+译文
贾谊《过秦论》原文+注释+译文过秦.(指出秦的过失,动词)论●秦孝公据.(依靠,凭借)崤函之固,拥.(拥有)雍州之地,君臣固.(牢固地)守(守卫)以窥.(窥视)周室,有席.(名词作状语,像卷席子一样)卷天下,包.(名词作状语,像用包裹把东西包起来一样)举.(举起,拿走)宇内,囊.(像用口袋把东西装起来一样)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指示代词这,这个)时也,商君佐.(辅佐)之,内.(名词作状语,对内)立法度,务.(致力,从事)耕织,修.(整治,治理)守战之具.(器械);外(名词作状语,对外)连衡而斗.(使……相斗,动词的使动用法)诸(两手相合,比喻很轻松,不费力的样子)而取西河之外。
侯。
于是秦人拱手..译文:秦孝公占据殽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关隘),拥有雍州一带那样辽阔的地方,(秦国的)国君臣子牢固据守来(窥探)周王朝,(象卷席日子那样卷起,象用布包一样)有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八方的野心。
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诸侯各国相斗。
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孝公既.(已经)没,惠文、武、昭襄蒙.(继承)故业,因.(沿袭)遗策,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取汉中,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举.(攻取)巴、蜀,东.割(名词作状语,向东))膏腴之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开会)盟.(会盟)而谋弱.(使……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秦,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用来)致.(招纳)天下之士,合从.(同纵)缔交,相与(帮助)为一。
(聪明智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慧)而忠.(忠诚)信.(讲信用),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约定)从离.(使离散)衡,兼.(集中)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众人)。
贾谊论原文及翻译
贾谊论原文及翻译《贾谊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文帝时期的政治家贾谊。
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贾谊论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贾谊论原文及翻译原文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文言文:苏轼《贾谊论》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苏轼《贾谊论》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
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注]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超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选自苏轼《贾谊论》,有删改)[注]痛哭,贾谊《治安策》中有这样的话:“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苏轼贾谊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苏轼贾谊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贾谊论》,出自《古文观止.卷十·宋文》,作者宋代苏轼.论述如何施 展抱负才能的文章. 原文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 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1]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 国,皆欲勉强扶持,庶(shù)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 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 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 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 “夫子何为不豫?” 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 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 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 (xǐ) 而授之文帝, 灌婴连兵数十万, 以决刘、 吕之雌雄, 又皆高帝之旧将, 此其君臣相得之分, 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 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 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 而唯吾之所欲为, 不过十年, 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 而遽 (jù) 为人“痛哭” 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 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 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 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贾谊论阅读答案附翻译
贾谊论阅读答案附翻译贾谊论阅读答案附翻译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 )然③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注】①汉文:汉文帝刘衡。
②昼:地名。
③趯(yu )然:跳跃的样子。
《贾谊论》文言文翻译
《贾谊论》文言文翻译《贾谊论》文言文翻译贾谊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文帝时期的政治家贾谊。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贾谊论》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贾谊论》原文及欣赏
《贾谊论》原文及欣赏《贾谊论》原文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贾谊论》翻译/译文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
《贾谊论》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贾谊论》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贾谊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文帝时期的政治家贾谊。
全文紧扣贾谊失意而终展开,对贾谊的人格特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虚实结合、正反对比,用逐层推进的方式与坚定的语气来凸显贾谊的个性,认为贾谊悲剧的原因在于不能“自用其才”、“不善处穷”、“志大而量小”,并强调“有所待”、“有所忍”的生命修养。
末段总结文章目的:劝说人君遇到贾谊这样的人才,要大胆使用,不要错过时机;劝解贾生式的人,要自爱其身,要善于自用其才。
论证有理有据、层次分明。
作品原文:贾谊论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1,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2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3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4,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5,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6,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7,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8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9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10,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11?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12,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13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14!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15,纡郁16愤闷,趯然17有远举之志。
过秦论虚词整理
过秦论虚词整理一、引言“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一篇政论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通过对秦朝统治的剖析,贾谊揭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过秦论中的虚词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二、过秦论概述1.文章背景过秦论发表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贾谊通过对秦朝的批判,提醒统治者不要重蹈秦朝的覆辙,以免国家走向衰败。
2.文章结构过秦论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绪论、正文、评议、驳论、结论。
其中,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主要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3.文章核心观点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统治者滥用权力,忽视民生,导致民众不满,最终引发国家动荡。
三、过秦论虚词分析1.虚词类型过秦论中的虚词主要包括:代词、介词、连词、副词等。
2.虚词在文章中的作用虚词在文章中起到了连接句子、表达语义、调整语气等作用。
例如,“夫”、“盖”等词用于引出观点,“且”、“然”等词用于表达转折、递进等关系。
3.虚词的运用对文章表达的影响虚词的运用使得文章表达更加严谨、流畅,体现了贾谊高超的文学技艺。
四、过秦论虚词整理方法1.识别虚词识别文章中的虚词,注意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含义。
2.理解虚词含义通过对虚词的理解,加深对文章句子的解读,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意义。
3.整理虚词笔记将文章中的虚词整理成笔记,有助于加深记忆和复习。
五、整理过秦论虚词的意义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过秦论虚词的整理,有助于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2.增强古文鉴赏能力了解虚词的运用,能够使读者更加敏锐地捕捉到文章的韵味,增强古文鉴赏能力。
3.传承古代文化学习过秦论虚词的整理,有助于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六、结语通过对过秦论虚词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领略贾谊的文学才华。
同时,虚词的掌握对于我们学习古代文学、提高古文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贾谊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贾谊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材料一: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⅜才而至不熊什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一心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①,犹日:“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日:“夫子何为不修?”孟子日:“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纾郁闷,超然②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昼:地名,今山东临淄。
②耀然:超然远去的样子。
材料二: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
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弹冲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稗坠耳。
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
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
古诗贾谊论翻译赏析
古诗贾谊论翻译赏析《贾谊论》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贾谊论》,出自《古文观止.卷十·宋文》,作者宋代苏轼.论述如何施展抱负才能的文章。
【原文】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hù)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xǐ)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ù)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贾谊论文言文重点词翻译
一、原文及翻译1. 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翻译:“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天地,万物之逆旅也;光阴,百代之过客也。
)2. 原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翻译:“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 原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翻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 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翻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 原文:“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翻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二、重点词解释1. 逆旅:指旅店,比喻人生短暂,如同行旅之人。
2. 过客:指过路的人,比喻人生如梦,转眼即逝。
3. 一瞬:一刹那,极短的时间。
4. 尊:古代酒器,此处指酒。
5. 酹:古代祭祀时洒酒于地。
6. 须臾:极短的时间。
7. 赋:赋予,给予。
8. 流形:指形态各异的事物。
三、总结贾谊论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通过对这些重点词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贾谊的思想和观点,领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同时,这些重点词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源,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古文观止卷十贾谊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文观止卷十贾谊论原文、翻译及赏析贾谊论宋代: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译文及注释译文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
贾谊论的注释与译文
贾谊论的注释与译文【原文】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1],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2],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3],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4]。
将之荆[5],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6]?”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7],灌婴连兵数十万[8],以决刘吕之雌雄。
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9],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10]?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11],趯然有远举之志[12]。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13],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14],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注释】[1]致:成就功业。
《贾谊论》文言文翻译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16.萦纡(yíng yū):双声连绵字,缭绕的样子。这里比喻心绪不宁。
17.趯然:超然的样子。远举,原指高飞,这里比喻退隐。贾谊《吊屈 原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正是远举的意思。
18.贾谊在做梁怀王太傅时,梁怀王骑马摔死,他自伤未能尽职,时常哭泣,一年多后就死了。夭绝,指贾谊早死。
古人有出类拔萃旳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因此没有英明智慧、不受蒙蔽旳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旳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旳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旳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旳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旳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旳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旳情感呀,谨慎旳对待自己旳立身处世啊!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贾谊论原文及翻译
贾谊论原文及翻译贾谊论原文及翻译《贾谊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文帝时期的政治家贾谊。
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贾谊论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贾谊论原文及翻译原文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过秦论(虚词归纳总结)
临不测之渊
北收要害之.郡
秦无亡矢遗镰之.费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孚国之日浅
始皇之心
以致大卜之士
奋六世之余烈
自以为关中之固
子孙带王万世之业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
而迁徙之徒也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
而倔起阡陌之.中
率疲弊之卒
将数百之众
雍州之地
靖函之固
之(58)
当此之时
南取百越之.地
秦孝公据靖函之.固
中山匕众
百越毛君
拥雍州之地
于是六国之.士
于是废先王之.道
囊括四海之意
杜赫之属为之谋
焚百家之言
并吞八荒之.心
乐毅之徒通其意
大卜之兵
商君佐之
赵奢之伦制其兵
聚之咸阳
修守战之.具
尝以十倍之地
以弱大卜之民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 外
白力之师
据亿丈之城
东割膏腴之.地
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 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 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 心,自以为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子孙带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 之贤,陶朱、猗顿之 富;蹑足行伍之 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 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 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 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亡秦族矣。
陈涉之位
中山之君也
谪戍之众
非抗亍九国之师也
Hale Waihona Puke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谊论宋·苏轼非1才2之3难4,所以自用5者6实7难。
惜乎!贾生8,王者之9佐10,而11不能自用其12才也13。
1.非:<副>表示否定。
不,不是。
2.才:<动>有才能。
3.之:<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用作主语。
4.难:<形>苦难,不容易。
5.所以自用:“所+介+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
表示动作行为赖以进行的手段。
自用,发挥自己的才能。
6.者:“者”放在所字结构之面,使这个名词性成分得到强调。
7.实:<副>确实。
8.贾生:贾谊,西汉洛阳(今属河南)人。
汉文帝时曾招他为博士,任太中大夫,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和梁怀王太傅,三十三岁抑郁而死。
9.之: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使两者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表示前后两项的关系。
此处表示修饰关系。
10.佐:<名>辅助的官员,辅佐别人的人。
11.而:<连>表示转折关系。
12.其:<代>用于名词或名物化的词语前,表示领属关系,通常表示第三人称,有时表示第一或第二人称。
可译为他(它)的、我的、你的。
13.也:<语气>助肯定语气。
“啊”。
译文: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把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
可惜啊,贾谊虽然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却未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
夫14君子之所取15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16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17之才,而卒18不能行其万一者19,未必皆其20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21。
14.夫:<语气> fú表示提挈语气。
15.所取:“所+动”所与动词组合组成名词性短语,在句中表示与动作行为相关的各个方面,如人、事物、处所等,按照“所+动词+名词”这样一种格式来对译。
此处“所取”可译为“所选取的东西”。
16.所就者:所完成的事物。
17.致:<动>成就功业。
18.卒:<副>表示急速。
立即,很快。
19.者:<代>与词组组成“者”字结构,指代事物。
20.其:<代>表示远指。
那。
21.也:<语气>助肯定语气。
“啊”。
译文:君子所想要的东西远大,就一定要等待时机;所完成的事物伟大,就一定要能够忍耐。
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22何以23远过?得君如汉文24,犹且以25不用死。
然则26是天下无尧、舜,终27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28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29荆,先之30以31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32欲得其君,如此其33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34而35后出昼,犹曰:“王其36庶几37召我。
”君子之38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39问曰:“夫子何为不豫40?”孟子曰:“方41今天下,舍我其42谁哉?而吾何为43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44不能用生,生之45不能用汉文也。
22.三代:指夏、商、周。
23.何以:询问凭借的事物。
凭什么、用什么。
此处指超不过。
24.汉文:汉文帝,刘恒。
汉朝第五位皇帝(第三位、第四位皇帝都是少帝,都是四岁夭折),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的异母弟,即位之后,稳固帝位,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安乐,百姓富裕小康,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
25.以:<介>介绍原因。
因为。
26.然则:<连>表示连贯关系。
如此。
27.终:表示终究。
终竟。
28.庶几:表示希望。
29.之:<动>往,到。
30.之:<动>往,到。
31.以:<动>令,让。
32.之:<连>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3.其:<助>用于状语与谓语主要成分之间。
可根据上下文灵活译出,也可不译。
34.宿:xiǔ一夜称一宿。
35.而:<连>顺承关系。
在时间上先后相承。
36.其:<副>表示测度。
“也许”。
37.庶几:<副>差不多。
38.之:<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作主语。
39.公孙丑:战国时齐人,孟子的弟子。
40.豫:高兴。
41.方:<介>介绍时间。
当。
42.其:<连>表示选择。
“还是”、“还有”。
43.何为:宾语前置。
为何。
44.之:<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用作主语。
45.之:<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用作宾语,在复句中用作表原因的分句。
译文: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
将到楚国时,先让子夏去,再派冉有去。
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
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
”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
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具有治国的才能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
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
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夫绛侯46亲握天子玺而授之47文帝,灌婴连48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49君臣相得之分50,岂特51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52,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53,优游54浸渍55而深交之56,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57天下而58唯吾之59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60有立谈之间,而遽61为人痛哭62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63郁闷,趯然64有远举65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66也67。
夫谋之68一69不见用,则安70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71量小,才有余而72识不足也73。
46.绛侯:jiàng即周勃。
秦末随刘邦起事,汉代封为绛侯。
吕后死后,诸吕想篡夺刘家天下,于是以周勃、陈平、灌婴为首的刘邦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皇帝。
刘恒回京城路过谓桥时,周勃向他跪上天子玺。
47.之:<介>于。
48.连:<动>联合。
49.此其:同义连用,应连在一起读,不能分开。
还有一种用法是“此”作句子的主语,指代上文所说的事情,带有总括性,“其”是定语,与它后面的成分一起作句子的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或说明。
这时“此其”应分开来读。
如“此其志不在小。
”“此”指代上文所说沛公“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
妇女无所幸”的做法,作主语,“其志不在小”作谓语,“其志”即沛公之志,这句话可译为:“这就说明,他的志向不在这些小事上。
”50.分:<名>情分。
51.特:<副>表示仅限于某一范围。
只,仅。
这是说明他们君臣之间,比父子兄弟还亲。
52.贾谊为太中大夫时,曾向汉文帝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与礼乐”,以及列侯就国,更改律令等一系列建议,得罪了周勃、灌婴等人。
53.属:<名>类。
54.优游:从容不迫的样子。
55.浸渍:慢慢渗透。
56.之:<代>动词的宾语,用于某些动词后,指代作用趋于虚化,往往用来表示动作的持续、或对动作进行强调等。
57.举:<形>全,整个。
58.而:<连>连接主语与谓语,有时表示谓语情况是假设的。
59.之:标志宾语前置,不用译出。
在宾与前加上副词“唯”,构成“唯......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唯一性。
60.安:<代>询问。
哪儿。
61.遽:jù急,突然。
62.痛哭:贾谊《治安策》中谈及当时形势,有“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这样的话。
63.萦纡:盘旋弯曲,回旋曲折。
64.趯然:tì心情激动或冲动的样子。
65.远举:高飞,这里是指退隐。
66.者:组成“者”字结构指代人。
67.也:<语气>用于加强原因的解释或说明。
68.之:<连>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9.一:<副>表示短暂。
刚。
70.安:<副>表示反诘。
怎么。
71.而:<连>表示并列关系。
72.而:<连>表示转折关系。
73.也:<语气>加强陈述语气。
“啊”。
译文: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来决定刘、吕两大政治集团的胜负,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也太困难了。
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
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表露出退隐的思想。
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
谋划刚开始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最终都不会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
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啊。
古之人,有高74世之才,必有遗俗75之累76。
是故非聪明睿智77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78得王猛79于草茅之中,一朝尽80斥去其旧臣,而与之81谋。
彼其82匹夫83略84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85生之志,故备86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87之操88,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89,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90哉!74.高:<动>超过,超出。
75.遗俗:超脱世俗。
76.累:忧虑。
77.睿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
78.苻坚:南北朝时,前秦的国君。
79.王猛:年轻时贩卖畚箕(běn jī),隐居华山,受苻坚征召而出,屡有升迁。
80.尽:<副>表示统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