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二则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自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第一则新闻。

导入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新闻的知识什么是新闻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情”。

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

【补充说明:凡是开头冠以“新华社电”“本报讯”“本报记者报道”字样(电头)的文字,不论长短,都是新闻。

有的报道很简短,不加“电头”,也是新闻。

新闻在报纸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天的报纸可以没有其他文体,但如果没有新闻,就不成其为报纸了。

】2.新闻的特征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简明扼要。

3.新闻的六要素通常人们把五个W叫做新闻的五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经过Why——何故。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如果缺少了这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两个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残缺不全,说不清楚,不能给人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的事实根据,至少也会使所报道的事实大为逊色。

4.消息的结构标题-1-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

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一课《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锐不可当”“百万”“横渡”“占领”“切断”“歼灭”“泄气”“阻遏”“绥靖”“鄂豫”“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等词语意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3.培养学生通过提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概括事情主要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阅读和播报新闻消息的能力。

5.布置学生课外采编新闻消息。

【学习重难点】1.了解新闻消息这一新的文体,初步掌握阅读新闻的一般方法:提取事件主要信息法。

2.把握新闻消息的特点,了解新闻消息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关系与作用。

【教学设想】1.教法选择:知识传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2.教学策略选择:以听读为主,以知识为先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阅读及采写、播报新闻的能力。

3.教具准备:报纸。

4.三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口语训练:倾听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2.通过阅读第一则新闻,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3.通过阅读第一则新闻,了解新闻消息的内容、结构、特点,学会播报新闻。

4.练习听新闻、看新闻。

【教学设想】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篇新闻消息,在课堂上播报,其他同学倾听,导入新课。

(说话训练、综合性学习)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导学:每一小组第一个同学选择一篇长短适宜(200~300字左右)的新闻消息说给小组第二个同学听,然后第二个同学口头转述给下一个同学听,以此类推。

请每一组最后听到新闻的同学复述给全班听,看跟原来的新闻有没有出入。

(体验在倾听的过程中,往往会使得信息发生误差、缺漏)先学:课本第八页知识短文,完成下列题目。

时间为2分钟。

1.在听新闻通知等内容时,怎么样才能不会遗漏主要信息?(注意力集中,抓住与时间、地点、事情、人物有关的信息)2.播报和传达新闻、通知要注意哪些问题?(口齿清楚,重点突出,全面完整)后教:请学困生回答,其他同学纠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聚焦1消息二则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聚焦1消息二则教案新人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闻报道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新闻报道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学生学习效果
1. 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等部分。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战争历史相关的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战争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网络资源:运用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3)互动平台:利用互动平台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答案:写作能力在新闻报道学习中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撰写自己的新闻报道,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9. 团队合作能力在新闻报道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案:团队合作能力在新闻报道学习中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协调和合作的能力。
10. 如何提高文化理解能力?
答案:通过学习新闻报道,了解社会文化背景,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文化理解能力。
6. 如何培养爱国情怀?
答案:通过了解战争历史和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对国家的热爱和尊重,培养爱国情怀。
7.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闻报道学习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闻报道学习中的作用是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积极完成课后作业,提高学习效果。
8. 写作能力在新闻报道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案:新闻报道的基本概念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等部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

1《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新闻常识的掌握。

2、文章内容的理解。

3、文章语言特点的体会。

4、新闻写作的学习。

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划出不会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针对练习一、二的第一句话(即“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

教学过程1、导入1)请同学们看“单元提示”,回答本单元作品的题材。

2)同学们能说出一二个古今中外的著名战例吗?3)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毛主席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写的两篇新闻。

2、写作背景简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国共和谈→渡江作战3、检查预习:1)本文字词的检查重点掌握的字词: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2)练习一、二中新闻常识的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五结构。

【背诵】新闻常识的补充: 1)新闻,又称消息,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常分为( )、()、()、()四类。

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2)新闻结构五部分中的主要部分,( )、()、()是主要部分,必不可少;背景、结语是辅助部分。

3)新闻的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正标题必不可少。

4)正文导语前的话是电头。

(接着拿当日的报纸为例,让学生具体认识标题的种类和电头。

)5、第一则新闻的教学:1)请同学们找出这则新闻中六要素和标题、导语、主体的内容。

找出本文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经过与结果: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结构的主要部分:标题(正题):导语:主体:深入研讨:(方法:同组讨论,合作发言——即同组成员之间发言时可以互相补充、纠正,以尽量发挥群体的力量。

)A、为什么本新闻要按中、西、东路军的顺序叙述?(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1 新闻两则参与备课的人员:印凯陶宏斌陈玉龙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锐不可当、业已、绥靖、阻遏”等词语。

2、体会新闻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在阅读筛选要点的能力。

2、体会两则新闻不同的语言风格。

3、能给新闻写标题和导语,尝试新闻的写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正义之师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树立爱人民、爱祖国的坚定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受人民解放军战无胜的气魄,明确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

2、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体会新闻的特点。

难点理清两则新闻的思路,体会两则新闻的内在意蕴,尝试新闻的写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组织学生以“解放战争”为话题讲自己知道的有关故事、诗词、歌曲、电影等,从而感受到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振奋民族精神的战争。

在这样的心境里去学习《新闻两则》。

时代背景介绍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新闻的一般知识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分类:新闻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A、内容真实准确;B、报道迅速及时;C、立场观点鲜明;D、语言简明扼要。

4、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篇1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教案# 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教案#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最新】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二则教案 -人教部编版.doc

【最新】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二则教案 -人教部编版.doc

消息二则
.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
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
1
勇善战的赞美。


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
肥乡区常耳寨中学
课题
.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之间的距离,
的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
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
时间:
层意。

写在后。

详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
详细报道,
故作详细报道。

不仅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
)
3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
之抵抗是“甚为微弱”
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要素、结构、语言特点)(2)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理解新闻,理清两则新闻的内容、结构。

2.了解导语的作用、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了解背景与主体的关系。

(二)难点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师述):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也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新闻,了解新闻,共同学习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明确目标:1.理清本则新闻记叙的六要素。

2.了解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体会新闻的特点。

(师述):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二)理清本则新闻记叙的六要素。

自学指导一:【自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是何时、何地、如何横渡长江的?【方法指导】:1.圈画法、概括法;2.找出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

【自学时间】:4分钟【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事情的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事情的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师述):新闻的基本要素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但它的结构却和一般文章有所不同。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
★设计思路。
学生初次接触“消息”这种文体,应知道消息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内容要真实,要用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二是报道要迅速及时;三是要简明扼要。消息报道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插入简单的议论。文章主体部分的第二层写完战况后,插人了简要的议论,应引导学生反复思考、细细品味它的作用。本文语言极富特色:准确、简明、概括性强;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②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教师简略交待《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
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③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与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
2、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鄂() 豫() 绥靖() 阻遏()
3、自主、合作探究这篇新闻的结构及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
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课前准备。
学生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收集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新闻两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把握其特点和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清文章层次,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历史,感受正义战争的力量,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新闻的有关知识,把握其特点和结构。

教学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完成【预习导学】。

多媒体报纸一份【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把握其特点和结构。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3、了解历史,感受正义战争的力量,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学习重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预习形成】一、“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为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解放某某而作,诗名为“人民解放军占领某某”,该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当年亲自撰稿写新闻,报道我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走进那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吧!二、作家及时代背景介绍:1、一提到伟人,你一定不陌生吧,请把你知道的情况介绍出来:(推荐阅读:《我的父亲》《我的爷爷》)2、结合历史,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⑴电影欣赏:《百万雄师过大江》《大进军-南线大追歼》《大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3、在什么情况下撰稿写下这两则新闻?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时代背景:⑵《中原我军解放某某》的背景资料:三、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绥()靖()阻遏()锐不可当()荻()港溃()退歼()灭要塞()二十八宿()管辖()阌()乡聿()2、选词填空:此处敌军抵抗较为(坚强、顽强、顽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某某、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1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1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第1单元 1新闻两则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课《新闻两则》【知识与考查目标】学习的重点: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整体感知:一、课文相关材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X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X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

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

20日某某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某某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某某,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中原我军解放某某》背景资料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3、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4、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新闻,要求学生听读,辨明字音及词义,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新闻的六要素。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导入课文。

二、作者简介,文体介绍三、背景资料简介:1、《人》简介(1)时代背景简介(2)《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的新闻报道2、《中国人民解放军》简介四、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的内容(一)新闻知识的介绍1、定义:又称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要素(六大):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3、结构(五大):引题①标题正题副题②导语:“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补充:“电头”:表明新闻发布的单位、时间、地点、人物。

③主体:是消息的主干。

注: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④背景可有可无,根据需要而定⑤结语4、特征:(三大)及时、准确、真实(基本特征):用事实说话5、语言:准确、鲜明、简洁6、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形(二)学生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和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包括《我所知道的关于中国的故事》和《南京!南京!》两篇新闻报道。

这两篇文章分别从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视角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那个特殊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知识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背景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难点:深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熟悉文章内容,设计好教学问题和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文章,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新闻报道,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针对文章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共同寻找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1 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体会两则新闻的内在意蕴,感受人民解放军战无不胜的气魄。

3.体会两则新闻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新闻的相关知识解读新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式一: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谈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知天下大事。

好的新闻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

今天,让我们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激情燃烧的硝烟岁月。

方式二:(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某某》一诗)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某某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亲自撰写的反映解放战争的两则新闻。

推进新课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研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朗读新闻,知内容1.新闻,是电视、网络的重头戏,相信同学们没少接触。

如果你是播音员,你会怎样把握这则新闻的重音、语调、情感、节奏?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①全文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②“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③“不料正是汤恩伯到某某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2.在把握好重音、语调、情感、节奏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并用横线画出导语。

明确:新闻报道了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文章题目就概括了这一事实。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某某(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研读新闻,赏细节1.同学们看过“军事访谈”栏目吗?如果你是主持人,面对观众和军事专家,就这则新闻的内容,你将怎样设计导播语、采访问题、结束语?小组合作探究,每组选出设计最棒的,全班交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1.新闻两则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

)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由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

某某某某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某某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息二则
备课教师使用教

授课时间课时 2
课题消息二则第一课时课型精讲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教学
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重点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
用具
教学
环节
二次备课
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
导入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
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
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
课程讲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
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4: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

”“英
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
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
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
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对国民党反动派
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
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
烈。

小结
作业布置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肥乡区常耳寨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备课教师使用教

授课时间课时 1
课题消息二则第二课时课型精讲
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重点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难点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教学
环节
二次备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
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
新课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导入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
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
激扬的硝烟岁月。

朗读新闻,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
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课程
讲授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
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
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至课文最后):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合作探究,研读思考
4:讨论: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
叙述?
明确: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详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5: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

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已渡过的“正向南
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
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

不仅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
而且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统一中有
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6: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准确表现了
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
准确表现了神速的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

“至发电时
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

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
的”更为准确得体。

生乙: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和“打垮”;
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
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
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
的气势。

生丙: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
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
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

7:请学生就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
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生乙:“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
“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小结
作业
强化明确新闻“六要素”和新结构
布置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