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与中国电影工业_改革开放30年的电影_市场与身份想象
中外影视发展的历史对比与评析
中外影视发展的历史对比与评析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中外影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产业发展、内容特点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对中外影视发展进行对比与评析。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中外影视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
早在20世纪初,电影作为新兴媒体形式,迅速发展起来。
美国好莱坞成为世界电影的中心,制片公司垄断市场、技术先进、商业化运作成为特点。
而在中国,电影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受到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中国大陆电影业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极大冲击。
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才逐渐恢复,迅速崛起。
其次,从产业发展来看,中外影视的发展模式和结构存在差异。
在美国,好莱坞垄断了电影产业的几乎全部环节,从制片到发行、放映一体化运营,形成了商业化的娱乐模式。
而中国电影业在改革开放后采取了开放政策,允许外资进入,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虽然中国电影制片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但对于国际市场来说,还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的电影产业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制片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三,从内容特点来看,中外影视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存在差异。
美国好莱坞电影以商业大片为主,注重视觉特效、娱乐性强,并通过大片的票房吸引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电影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文化传承和对人性的关怀,通过良心片的制作传递思想和情感。
当然,在内容创作方面,中外影视都存在着迎合市场需求的商业片和高品质艺术片两个方向,各有所长。
最后,从国际影响力来看,中外影视存在一定差距。
美国好莱坞电影以其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全球化的发行网络成为世界电影的霸主,其商业模式也被其他国家所借鉴。
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有望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中外影视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
好莱坞模式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
(1)好莱坞模式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戈乙美国好莱坞作为成功运作的电影产业模式,已经几乎成了现今商业电影的标志和标准。
中国电影虽走过百年,同时有着巨大的开展空间,但市场仍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
本文力图通过对美国好莱坞模式的探讨,分析中国电影可借鉴的方面,并结合中国国情和现有状况,探索中国电影产业未来路线和开展方向。
一、好莱坞的开展及现状好莱坞,本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西北郊区的僻静村庄,因其优越的电影外景拍摄条件,1908年后美国各地的制片商陆续向此处集中,遂逐渐成为美国电影制片业的中心〔美国八大影片公司均创办于此〕。
因此,习惯上把“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业〞的同义语。
进入20世纪后期,传统的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都不同程度地进展了产业的调整和组合,形成了一些规模更大的产业集团,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巨兽时代〞。
正是借助于这种优化组合,好莱坞电影企业加速了资本的积聚与集中,扩大了资产规模,依靠兴旺的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例如,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斯尼〔Disney〕等集团先通过控制生产、发行和放映完成了纵向整合,继而又通过跨媒介经营、硬件和软件经营共同开发进展了横向整合,同时通过国际分工灵活而符合本钱效益地使用资本、劳动力,进展了全球围的整合。
如今,面对全球电影业的总体不景气和来自欧洲、澳洲及亚洲电影的挑战,好莱坞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依然独占鳌头。
好莱坞2006年已创造了超过90亿美元的年度国票房价值,而海外市场更创造了3至4倍于国市场份额的佳绩。
目前,紧排在美国出口产品第一位航空业之后的电影产业所创造的出口收入到达近700亿美元。
二、好莱坞模式及其主要特征好来坞模式是对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一种概括性的统称,它涵盖了电影的投资、生产、发行、放映及其后产品开发的各个相关环节和领域,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电影产业运作模式。
下面,我们主要从高度商品化、产业系统化、资本国际化和风险投资四个方面对好莱坞模式进展观察和分析。
中国对全球电影市场的影响与合作
中国对全球电影市场的影响与合作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成为全球电影市场中的重要力量。
中国电影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对全球电影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电影产业合作,推动电影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全球电影市场的影响与合作,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一、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电影市场在过去几年间取得了惊人的增长。
中国的巨大观众群体和消费潜力使得电影市场迅速扩大,并且成为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为全球电影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推进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是中国电影崛起的重要原因。
大量的投资和专业化的制片方式使得中国电影拥有更高的制作水平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中国电影的质量不断提高,吸引了国内外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二、中国电影市场对全球电影的影响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不仅仅对中国本土的电影产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全球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中国电影市场为全球电影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中国庞大的观众数量和日益增长的票房收入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电影公司争夺的重要市场。
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公司与中国合作,将中国市场纳入他们的考量范围。
这种合作不仅带来了票房上的收益,也使得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电影文化得以交流和碰撞。
其次,中国电影的成功也推动了全球电影创作的多样化。
中国电影对传统的好莱坞类型电影提出了新的竞争,迫使电影制作方创新和改进。
中国电影的兴起为全球电影市场带来了更多题材和风格的选择,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另外,中国电影市场也为全球电影人才的交流提供了机会。
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合作使得国内外电影人才能够充分交流和学习,不仅提升了中国电影人才的水平,也促进了全球电影创作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电影产业合作为了进一步促进电影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的电影产业进行合作。
1930年代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1930年代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电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战争时期,好莱坞电影给中国观众带来了新的娱乐方式和文化体验,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首先,好莱坞电影推动了中国电影技术的进步。
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电影在技术和制作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使得中国电影人可以学习和借鉴好莱坞的经验和技术手法。
许多中国电影制片人和技术人员赴美国留学,学习好莱坞的最新电影技术和制作流程,将其引入中国电影产业,有效地提升了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
其次,好莱坞电影影响了中国电影的题材和故事情节。
好莱坞电影以其浪漫、惊险和奇幻的故事情节闻名,深受观众的喜爱。
中国电影人开始借鉴好莱坞的创作理念和故事框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受到观众欢迎的电影作品。
例如,王穆生导演的《武林外史》和《一夜明星》就是受到好莱坞喜剧的启发,以幽默风格和诙谐剧情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好莱坞电影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这个时期的好莱坞电影还引领了中国电影的时尚潮流。
好莱坞的影星们如克拉克·盖博、雪莉·泰普斯、哈里·唐纳、斯宾塞·特西和比尔·詹姆斯等成为中国观众心目中的偶像。
他们的时尚风格和穿着打扮影响了中国观众的审美观念和时尚潮流,推动了中国时尚文化的发展。
中国电影中的演员和时尚设计师开始模仿好莱坞影星们的穿着打扮,引领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时尚风潮。
此外,好莱坞电影也促进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电影迅速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客观效益。
为了与好莱坞电影竞争,中国电影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并加大了市场的筹码。
一些电影公司纷纷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打造更加高质量的作品。
此外,各地电影院也开始修缮和扩建,并引进了更多好莱坞电影。
这些努力和改革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0年代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1930时期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930时期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1930时期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序言:20世纪30时期,是中国电影进步史上重要的阶段之一。
好莱坞影视进军中国的电影市场,国产电影如何应对?
好莱坞影视进军中国的电影市场,国产电影如何应对?从每年引进电影由20部增至34部,引发电影业内人士惊呼“狼真的来了”,但也有人觉得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不见得是坏事。
每年34部影片的市场,国产电影又该如何应对?中国电影人开始思索,电影产业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如何平衡,如何完满的同时出现影片的艺术与商业价值。
而现在而言好的电影就是要有好的故事内容,有吸引人的力量,能让人进入导演创造的世界,随之起伏,不再是炫技,而是好的表演,好的电影艺术。
观众对电影的评定基于它讲了什么故事,更重要的在于如何讲述的,因此电影的形式是很重要的,这是一种艺术。
国产电影的制作应花大量的时间,在剧本上、实际操作上做充足的准备,因为不管在什么市场上,故事好、人物角色生动,这才是好电影的关键。
电影这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在荧幕的空间和时间里,为观众塑造着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一幕幕现实联想,让电影观众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动人的技术与梦幻的人物,吸引众多观众走进影院,沉浸在电影制作的梦幻中。
其实电影和社会之间,有着非常强烈的文化联系。
感官刺激不能代表心灵的感动,对现实的独到观察和真知灼见,是电影创作者必须传达给观众的,电影不该变成一种炫耀性消费,尤其在好莱坞大片风靡全球的情况下,无论是电影从业者还是观众,都在谈论的话题是I MAX 3D 票房和成功,仿佛只有这才是电影本身,一些以制作中国式好莱坞大片为目标的制片人和创作者误入了只追求形式而忽视神似的误区。
因为电影首先是具有知识产权的内容产业,国产电影一定不要盲目跟从好莱坞的电影风格,好莱坞电影已经变成素食快餐式的工业。
中国在自己的艺术领域有很好的传统,六千多年的历史文明,这对电影创作来说是巨大的文化财富。
好在市场是电影品质的试金石,理性而成熟的年轻一代电影观众通过手中的电影票,将那些不符合创作规律的影片驱逐出影院和观众视线。
将艺术巧妙的带进电影,融入电影,不仅需要的好的制作人在剧本上苦下功夫,后期制作也是一个建设性的工程,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影响
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影响对于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东方文化历史和承受着浩大的现实磨难的民族来说,好莱坞电影更不可能替代我们对本土现实、本土文化和本土体验的殷切关怀。
因而,中国的本土电影也许应该成为一种艺术力量,与亚洲、西欧、东欧、美洲的所谓"民族电影"一起,形成与好莱坞电影不同的更现实、更人性、更关怀、更丰富的世界性多元电影思潮,为全球化提供一种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格局。
保持这种多元,当然不是根源于一种复活传统文化符号、推广民族神话,创造保守的国族一体的狭隘民族主义,也不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借口来自我封闭,而是试图维护一种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世界格局,全球化的未来也许不应该是霸权化同质化而是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边缘和弱势享受到相对平等的权力。
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的多元,是文化活力的前提。
20世纪以来,伴随美国政治、经济力量的壮大,特别是媒介产业的迅速发展,好莱坞电影一直是世界电影工业体制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
中国从世纪初期就开始进口好莱坞电影,"国片"一直处在洋片的冲击下,早在1946年11月,"中美商约"签定以后,好莱坞电影当时的年进口量就多达了200多部,"米高梅"等八大电影公司还试图利?"中美商约"垄断中国各大城市的电影院业务,甚至提出要自由支配电影院线的营业方针并限制国产片的放映。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占领在1949年以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宣告结束,美国电影几乎完全被拒之门外。
直到70年代末,好莱坞电影又重新逐渐进入中国。
90年代以后,由于全球化的经济交往和信息传播的发展,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密切互动的网络,全球化不仅作为一种背景而且也作为一种动力,交互作用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而中国大陆电影则正处在这种全球化互动语境之中,再次面对好莱坞的挑战。
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中国允许按照分帐发行方式进口外国"大片",美国电影更加直接和迅速地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尽管中国国产电影具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而且政府规定各电影院必须保证国产电影占有2/3以上的营业放映时间,但在90年代的最后几年,10部左右的进口影片(其中多数为美国电影)、1/3以下的放映时间,在中国各大城市却几乎占有了电影票房的60%以上。
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进步引言: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全球化策略在中国市场蓬勃进步,不仅带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茂盛,也在文化沟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和中国电影的进步两个方面探讨这一现象,期望能够对于全球电影市场的进步和文化沟通提供一些沉思。
一、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1. 投资中国市场的背景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自上世纪开始追随全球化趋势,将目光蓝筹往亚洲市场,特殊是中国市场。
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使其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吸引了浩繁好莱坞制片商。
在中国市场投资已经成为好莱坞许多大型制片公司的战略之一。
2. 合作模式的转变和从前依靠引进电影的模式不同,好莱坞制片商此刻更倾向于与中国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和制作电影。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援助好莱坞公司降低风险,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本土化元素,满足中国观众的需求。
双方合作的电影项目往往会在中国大陆设置取景和制片,以吸引更多观众并获得更多票房收入。
3. 电影配额和市场准入限制尽管好莱坞和中国公司的合作模式乐观进步,但中国依旧实施着限制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上映的配额和市场准入,以保卫本土电影产业。
这意味着好莱坞制片商务必在中国市场与其他竞争对手争夺名额,也需要在中国政府的审查下通过许可。
这种限制对好莱坞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促使他们更多地与中国公司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国电影产业的融合。
二、中国电影的进步1. 产量和市场规模的增长中国电影产量和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增长。
中国电影产业逐渐走出国门,向全球推广中国电影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观众。
中国电影不仅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还在海外市场实现了可观的票房收入。
2. 剧种和题材的多样化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进步,剧种和题材的多样性也得到了提高。
除了传统的历史剧和家庭伦理剧之外,此刻还涌现出一批科幻、奇幻、动画、喜剧等类型的电影。
这些多元化的电影内容为中国观众带来了更丰富的娱乐体验,也让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上更受欢迎。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发展比较分析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发展比较分析中国电影与好莱坞作为世界两大电影产业中心,对全球电影市场的发展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电影市场规模、电影制作技术、票房表现、内容创作等多个方面对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就电影市场规模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收入超过650亿人民币,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而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也一直占据着全球电影市场的重要地位。
其次,就电影制作技术而言,好莱坞一直引领着全球电影制作的技术水平。
从特效技术到摄影设备,好莱坞一直在电影制作技术方面保持着领先地位。
中国电影制作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工业的崛起,不断引进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和设备,提高了中国电影制作的水平,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国产电影。
再者,票房表现方面,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大片的制作和宣传力度都非常强,往往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的票房成绩。
中国电影也在不断崛起,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国产电影在本土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战狼2》、《流浪地球》等影片均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
最后,内容创作方面,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其独特的故事创作和丰富多样的题材选择。
好莱坞一直擅长将商业化和艺术性相结合,制作出受众喜爱的电影作品。
中国电影虽然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在内容创作方面仍有待提高。
中国电影需要更加注重故事性与观众情感的共鸣,才能进一步提高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总结起来,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在市场规模、制作技术、票房表现和内容创作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但中国电影正以迅猛的发展速度逐渐缩小这一差距。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和国产电影的崛起,相信中国电影未来可望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市场化时期的中国电影
市场化时期——1992至今(转型期)市场化经济的提出改革开放外国现代后现代思潮的涌入、好莱坞电影和法国纪实美学(80年代传入)的影响1992-1999电影体制改革深化电影创作的市场化开始,电影市场也开始逐步建立。
王朔改编成为娱乐化第一个高潮(89年王朔年)→语言层电视的普及带来大众文化又一个热潮。
→风格层三种形态:主旋律、商业电影、文艺电影(相互渗透)创作趋势:由载道向娱乐化、平民化、纪实主义、新英雄主义转变。
(认知与教育→审美娱乐)一、商业电影冯小刚:(段子手)亲民性的本土化商业策略,将当下中国普通人的梦想和尴尬都做了喜剧化改造。
电影特征:假定式的游戏情节,顽主式的边缘人物架构,消解式的京剧对白噱头,小品式的段落结构,明星策略,影调温暖明快。
代表作:1、贺岁片甲方乙方(1998,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十面埋伏集结号…2、中国式大片夜宴3、集结号4、冯氏喜剧回归——非诚勿扰5、史诗巨制——1942贺岁片两个误区:“深度”救市要遵循消费逻辑,“作者”大众文化而不是个性大片:特点:消费奇观、题材单一、核心价值缺失、主人公形象扁平张艺谋《英雄》2002 市场化的里程碑完全符合商业归路的市场化运作,来开大片序幕,类型化和产业化的开始,文化与资本的融合。
之后:十面埋伏……14年归来陈凯歌《无极》舆论:什么鬼二、主旋律强调功能性:政治&道德与市场接轨:逐渐走向故事包装和商业化叙事,“主旋律类型化”。
新英雄主义:平凡的伟人,更贴近大众代表:《大决战》《孔繁森》《生死抉择》《惊心动魄》三、知识分子电影(第六代的边缘化叙事)写实性原创性现实性个人化开放化形式化碎片化创作特色:1.城市主题,真实反映中国城市社会的边缘阶层和人群,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形态做了及时表述。
2.个人体验,把自己对世界和生活地体验作为出发点,以此与前几代区分开来,拒绝全景叙事。
3.后现代式的拼贴影像4.独立制作的电影概念。
中国近30年电影市场背景分析
中国近30年电影市场背景分析
市场化的改革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开始遭受海外竞争的冲击,其中尤以好莱坞大片的引进较为明显。
1994年《亡命天涯》的引进让中国电影市场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对经济、文化的影响,因此国家加大鼓励国产电影创作,如1996年在长沙召开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提出了“9550”工程,即在“1996年到2000年五年间推出50部优秀影片也就是每年10部精品电影作品,提升自身的同时以应对外部挑战。
随着中国加入WTO,电影产业的改革也愈发深入,2001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印发《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正式提出实行以院线为主线的发行放映机制,由此正式拉开院线制改革的巨幕,院线制改革彻底转变了我国的电影市场环境,迎来了电影市场全国统一开放的局面。
院线制激发了我国电影市场的活力,推动了电影市场的繁荣,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球电影市场重要的组成板块。
2018年,电影管理工作统一转隶中宣部,国家对于电影产业的重视进一步加强。
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开始实施,《关于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国影发〔2018〕4号)等文件相继印发,电影产业在文化领域的重要性再次得到提升,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开始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不难看出,从1993年到2023年,电影的市场化改革是有着清晰的政策指引的,而各类政策文件的最终实施落实则会体现在电影企业的发展上面,无论是国有电影制片厂的转变还是发行体系的改革,其本质都是电影企业的市场运营。
1930年代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1930年代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1930年代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正值中国电影工业初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崭露头角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为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并对中国观众的审美观念和电影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好莱坞电影通过引进和影响中国电影的形式,直接推动了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在1930年代,好莱坞开始将自己的电影引进中国市场,并逐渐在中国建立起了影院和分销网络。
这使得中国电影观众有机会接触到国际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拍摄技巧和艺术风格。
中国电影工作者通过学习、模仿和吸纳好莱坞的经验,逐渐提高了电影制作的水平和技术能力。
其次,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观众的审美观念和电影文化。
好莱坞电影以其精良的制作和浪漫的故事情节,很快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喜爱。
曾经默片时代的好莱坞电影,通过配乐和字幕的形式在中国传播,成功地在中国凝聚了观众群体。
中国观众从中汲取了很多新鲜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对电影艺术有了更多的追求和理解。
好莱坞电影还对中国电影的题材和故事框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好莱坞电影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情节设计,吸引了众多观众。
中国电影工作者从中受到启发,开始尝试更加丰富多样的题材创作,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好莱坞的影响使中国电影摆脱了传统故事模式的束缚,拓宽了中国电影的创作思路。
然而,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
好莱坞电影作为商业大片,往往注重商业利益,片中充斥着大量商业元素和消费主义观念。
这种商业化趋势逐渐从好莱坞电影渗透到中国电影中,使得中国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独立性和艺术性。
此外,好莱坞电影还带来了一些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和影响。
这种文化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对中国本土电影文化的疑问和挑战。
综上所述,20世纪30年代的好莱坞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和观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影视产业的关系分析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影视产业的关系分析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影视产业的关系密切而复杂。
本文将以多个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影响以及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1. 好莱坞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好莱坞是全球最大的电影产业,其作品在中国市场非常受欢迎。
中国市场庞大的观众基础以及不断增长的电影院数量使得好莱坞能够在中国实现可观的票房收入。
与此同时,好莱坞公司也在中国市场投资和合作,与中国制片方共同制作电影,扩大了影视产业的合作领域。
2. 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内电影票房持续增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同时,中国电影制片方也在国际市场取得了一些突破,参与到国际合作中,提高了中国电影在全球影视产业中的影响力。
3. 中国市场的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放映数量不断增加,成为中国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之一。
大量的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上映,一方面满足了中国观众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市场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丰富了观众的电影选择,另一方面也给中国电影带来了竞争压力。
4. 合作与交流中国电影产业与好莱坞影视产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正在不断加强。
双方在片子制作、发行、营销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影视产业的发展。
中国电影公司也积极与好莱坞建立合作关系,并在制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受益。
同时,中国政府也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中国电影产业与好莱坞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中国电影的影响力。
5. 文化冲突与适应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产业在合作中难免会出现冲突与适应问题。
好莱坞的商业化制作风格与中国文化的不同常常引发争议。
在合作过程中,中国电影制片方需要保持自身的文化特点,同时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
双方的合作需要平衡两个文化的差异,找到彼此的共同点,以实现更好的合作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影视产业的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不可忽视,而中国电影也在国际市场中崭露头角。
在电影领域,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电影产业更具有活力和影响?
在电影领域,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电影产业更具有活力和影响?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能够引领社会潮流,同时也是不同国家传递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当今世界,电影产业也逐渐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那么,在国际电影产业中,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电影产业更具有活力和影响呢?下面就为大家逐一分析。
1. 美国电影 300-500字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文化产业国家,电影产业最具有活力和影响力。
多年以来,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一直是全球音乐电影票房的领先者,同时也一直在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
首先,美国电影工业具有非常完备的体系。
美国电影产业的完善体系包括了制片厂、电影院、电影放映和发行机构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个体系的完备性,为美国电影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美国电影作品的质量非常高。
美国电影在技术和表现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在视觉效果、音效等方面,堪称完美。
同时,美国电影的拍摄手法也开始了一种新的模式,通过慢动作、特别的角度和电影特效等,使得观众更能够沉浸于电影的氛围之中。
最后,美国电影有较高水平的市场化运作。
美国电影产业依赖于全球市场,因此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非常高。
同时,美国电影制片人也懂得如何包装自己的作品,从而最大化的吸引受众。
可见,美国电影产业的市场化运作能力也是其成为世界电影强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法国电影 300-500字法国被称为“电影之国”,是欧洲文化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法国的电影产业也是全球电影制作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和亟力的,其特色在于注重艺术性的表现方式。
首先,法国电影呈现出高度的文化特点。
法国电影的美学风格独特,表现出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法国电影将历史、人文、政治和普遍的社会问题融入到电影中,让人们对世界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法国电影注重艺术性,有着非常高的审美价值。
法国电影风格多样,包括了戏剧化、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多种电影特色。
这些特色的运用,让法国电影展现出了更加宏大、更具有艺术性的面貌。
电影行业国内外电影市场的对比分析
电影行业国内外电影市场的对比分析电影作为一种流行的娱乐形式和文化艺术表达,一直受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关注与追捧。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国内外电影市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市场规模国内电影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势头。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电影市场总票房收入在2019年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逐渐释放。
相比之下,国外电影市场的规模普遍较大。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2019年的总票房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为全球电影市场的引领者。
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印度、韩国等也拥有庞大的电影市场规模。
二、电影产量国内电影产量在过去几年持续增加。
中国电影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每年诞生了大量的电影作品。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大陆上映影片数已超过1000部。
相比之下,国外电影产量相对稳定。
尽管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制片国家之一,但每年上映的影片数量相对较少,一般在500部左右。
三、票房市场结构国内电影市场的票房市场结构主要以国产电影为主导。
近年来,中国电影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国产电影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然而,外国进口电影在中国市场依然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攀升。
相比之下,国外电影市场的票房市场结构相对更加均衡。
各国和地区的影片在市场上均享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国内外影片的混合播放较为普遍。
四、题材取向国内电影市场中,商业片的票房表现较为突出。
喜剧、动作、爱情等商业片多占据票房榜单的前列。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人口规模庞大、文化背景和审美观的因素。
国外电影市场中题材多样性更加突出。
科幻、奇幻、动画等类型影片在国外市场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使得题材取向更加多元。
五、市场竞争与合作国内电影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众多电影制片公司争夺市场份额,票房竞争日益激烈。
中美两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差异性分析
中美两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差异性分析电影工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全球影响力方面,美国电影工业可谓独步全球。
中国的电影工业也在近年迅速发展,但与美国在电影工业上有着显著差异。
本文就要从电影市场、电影产出、电影产业链条以及电影资金方面比较分析中美两国电影工业的差异性。
电影市场美国电影市场一直是世界上最大且最繁荣的电影市场之一。
截至2021年,美国的电影观众数量约占全球电影市场的23%,派拉蒙、华纳兄弟、环球影业、索尼等美国影视巨头主导着全球影视市场。
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影市场在近年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观众量首次突破1亿,摆脱了十余年的低迷状态。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达到644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近6%。
但是,中国电影市场整体还是较为薄弱,对于全球电影市场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电影产出中国的电影产出在近年来也逐渐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有着越来越多的电影跻身世界级大片行列。
例如《流浪地球》、《战狼2》等电影,在票房上均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中国电影的主题和风格越来越多样化,海外发行的电影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不过,美国电影的产出自然是无人能够比拟的。
在北美地区,电影产出就占据了总产出的 4.5%。
美国电影在世界各地的普及度非常高,特别是好莱坞大片,更是受到了全球观众的大量欢迎。
美国电影产出的质量和数量的优势,对于将美国电影打造成全球娱乐产业特别重要。
产业链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依托着完善的产业链条。
从预算制作、选角、剧本创作、影片发行、宣传等各环节都非常成熟和专业,这使得美国电影的成功率和市场的接受度要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
与此相比,中国电影产链短且受制于突发事件和政策等宏观因素。
中国电影的内容生产和制作水平还亟待提高。
例如制片成本能否控制、剧本质量、营销策略等都还有待改进。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步成熟,其电影产业的整体发展也将会越来越稳步向前发展。
资金来源美国电影工业在资产一级,观众在票房、影片发行权益的债务融资方面占据较大优势,融资成本和利率较低。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趋势,好莱坞电影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产业之一,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好莱坞电影不仅在商业成功和技术创新上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榜样,更在文化传播和全球影响力方面对中国电影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从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启发和借鉴进行探讨。
一、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1. 商业成功的启示: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成功一直是中国电影产业学习的榜样。
好莱坞电影以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营销策略,成为全球票房的主要贡献者。
通过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推广,中国电影产业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技术创新的引领:好莱坞电影一直是世界电影技术的领先者,尤其在特效技术和拍摄设备方面拥有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电影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可以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自身电影制作水平,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为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 文化交流的推动:好莱坞电影不仅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更在文化上对中国电影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为中国电影产业提供了珍贵的文化交流机会。
中国电影制作人可以通过学习好莱坞电影的文化表达和叙事方式,为自己的电影作品注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推动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
1. 提升电影质量:好莱坞电影以其高水准的电影制作水平和严谨的剧本把控闻名于世,中国电影制作人可以从好莱坞电影中学习其对影片质量的追求和专业精神,提升自身电影制作的品质和格调。
2. 拓展国际视野:好莱坞电影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寻找题材和取材,如《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等影片深受全球观众喜爱。
中国电影需要打破传统题材的限制,积极拓展国际视野,挖掘具有国际号召力的电影题材和故事,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1. 引言1.1 介绍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的背景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是世界上两个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电影产业。
好莱坞电影源自美国好莱坞,是全球最大的电影产业中心之一,以其高质量的制作和商业成功而闻名。
自20世纪初以来,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文化和艺术上的引领者。
中国电影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取得突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导演、演员和电影作品,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认可和好评。
中国电影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融合中展现出独特魅力,为世界电影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制作风格和文化传统,但二者也有许多共同点。
通过对比和融合,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在相互交流和互动中,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了世界电影事业的发展。
1.2 探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意义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意义在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以及拓展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
随着世界各国影视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全球化发展,中国电影走出国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通过将中国电影推广到全球市场,可以让更多国际观众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价值观,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中国电影走出去还有助于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认可和成功,将进一步激发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和创新动力,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借助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电影行业还可以吸引更多外资和合作机会,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提升。
中国电影走出去不仅是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有益,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通过与国际电影产业的合作与竞争,中国电影可以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拓展市场空间,实现更广泛的国际影响,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赢得更高的声誉和地位。
中外电影的互相影响及其对全球电影产业的影响
中外电影的互相影响及其对全球电影产业的影响中外电影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在全球电影产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互相影响的角度探讨中外电影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全球电影产业的影响。
首先,中外电影的互相影响体现在互相借鉴与影响的方面。
随着全球电影市场的融合发展,中外电影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许多中国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受到国外电影的启发,并将其中的创新元素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例如,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中融入了西方电影的叙事技巧和摄影手法,使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成功。
同样,外国电影也受到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影响,例如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中国功夫元素就深受观众喜爱。
这种互相借鉴与影响使得中外电影在风格、故事情节、艺术表现等方面产生了丰富的多样性,丰富了全球电影市场的选择,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其次,中外电影的互相影响也体现在市场的开拓与合作上。
中外电影之间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这不仅在商业层面上带来了利益,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中国电影进军国际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例如《流浪地球》在北美市场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这得益于中国电影与好莱坞之间的合作。
同样,许多外国电影也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成功,例如《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在中国收获了众多粉丝。
这种市场的开拓与合作不仅为电影产业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丰富了观众的审美体验。
此外,中外电影的互相影响还体现在技术与创新的交流上。
中国电影工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与国际团队进行合作,提高了电影的制作水平和技术含量。
例如中国的3D技术和特效制作在国际电影市场获得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同时,中国的电影市场也成为了各大国际电影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技术与创新的发展。
这种技术与创新的交流对于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电影作品的质量和制作水平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中外电影之间的互相影响对全球电影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好莱坞与中国电影工业——改革开放30年的电影、市场与身份想象 摘 要:好莱坞电影与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电影工业发展关系紧密。
好莱坞在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历史意义上的价值,值得重视。
面对好莱坞,提高产品竞争力,强调电影创作的市场意识,逐步改变中国商业大片“古装+武打”的单一模式,成为一种对抗权力话语、应对市场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策略。
关键词:改革开放;好莱坞;中国电影工业 中图分类号:J9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302(2009)01-0005-05丁亚平 卢琳一 好莱坞与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在世界电影地形图中,好莱坞具有招牌式的影响力,堪为电影工业发展的风向标。
好莱坞电影理念、方法技巧和成熟机制,作为不断发展完善的电影范式与关键元素,引领着世界电影的发展方向,并成为时代流行文化一抹浓重而独特的色彩。
电影传入我国不久,好莱坞对早期民族电影发展的影响即呈现明显的趋向。
在中国电影百年进程中,好莱坞一直或明白直截或潜移默化、或统一化或分散化地伴随着中国电影的成长与发展。
1949年新中国建国以前,好莱坞电影占据着我国电影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影院上映的影片中,80%以上都是好莱坞电影。
仅1933年和1934年两年,由好莱坞输入的故事片就分别是309部和345部,1933年上海的37家影院中,有19家放映美国影片。
①以好莱坞电影为镜鉴,中国民族影像在模仿、尝试与探索中逐步形成、发展。
1949年以后,新中国由于意识形态与政治原因断绝了与西方电影的联系,好莱坞在经过激烈的舆论批判聚集之后,成为报刊媒体讳莫如深的话题,尽管好莱坞电影作为内部资料参考片仍然能够被国家领导和电影业界部分人所观赏,好莱坞对我国电影研究者、创作者以至领导管理者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广大观众与好莱坞电影构成长期的隔绝。
这种局面一直到文革结束后才有所改变。
1979年中影公司首次购买《爱情故事》、《罗马假日》等4部美国片在中国公映。
1980年,以美国科幻系列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以二战为主题、情节紧张刺激的系列剧《加里森敢死队》为开端,正式开启了西方影视剧在中国的新旅程。
②尽管观影形式、文化政策、身份认同与市场等诸多影响性因素存在,但观众并未因此和好莱坞走得更近。
1978年开始中影公司采用买断放映版权的方式引进外国电影,进口经费并不多,因此被引进到国内市场的,只能是国外的一些低成本影片。
这一阶段的外国电影(包括好莱坞电影)只是成为人们可以联系各种象征建构谋略的一些方式,有市场价值的普遍性的引进放映尚未施行。
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随着多种传媒方式的普及,多种娱乐方式的兴起,中国电影观众被逐渐分流,电影业危机开始凸显出来。
“从1979年到1991年,电影观众总人次共下降了一半,293亿—144亿,放映场次下降了20%。
1992年的四大指标又一次大幅度下降:观众总人次降至105亿,发行、放映收入分别减少了17.9%和15.7%。
”③1993年国产影片的生产下降50%,票房总收入下降35%,观众人次降至42亿。
中国电影业在面临新时期以来最大危机的时刻,需要借助具有蚕食力量的“狼性”好莱坞为主体的国外影片,来激活日益低靡的中国电影业,特别是观众渐渐流失的电影放映业。
作为美国电影工业水平标识的“大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引进到我国的。
1994年伊始,我国改变以低廉价位引进国外影片的电影交流策略,决定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制片、发行、放映三方的收入分别占票房收入的35%、17%、48%的比例,分账引进发行“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同时规定引进比例为美国片1/3,欧洲占1/3,其他国家占1/3,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并重。
好莱坞电影《亡命天涯》作为第一部进口分账发行影片,于1994年11月12日在我国公映。
截至2006年底共引进分账影片182部,其中,好莱坞电影有146部,进口分账大片比例并非如当初规定一般,好莱坞电影一直占据绝对优势的数量。
1994—1999年,我国以分账方式进口的影片为54部,其中好莱坞影片有42部,占78%。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世(季刊)2009年第1期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LA ACADEMY OF ARTS6(季刊)2009年第1期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LA ACADEMY OF ARTS探研之窗贸组织问题达成双边协议。
2000年开始,我国引进进口分账影片的数量开始逐年增加。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按入世协议,自2002年开始每年允许20部美国等世界各国的分账影片在我国影院放映。
2000年到2006年底,我国共引进分账影片128部,其中有美国电影104部,占81%。
其中2002年公映的18部进口大片均为好莱坞影片。
资料显示,进口大片在中国占据了几乎全国总票房的60%—70%。
大片进入我国十余年来,除好莱坞以外的其他国家(地区)的引进影片共有40余部。
除了香港大片的市场表现可圈可点以外,其他大多是成绩一般。
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介绍,2003年以前内地电影市场的盈利比例是:60%是好莱坞的大片,30%是香港电影,仅有10%是国产电影。
④十余年来,中国逐步开放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夹裹在改革发展的经济浪潮中,在进口分账影片冲击与多媒体时代观众分流的情势下,多种经济权力的关系构成一种网络,历经震荡和坎坷。
中国电影市场进入自建国以来最为动荡起伏的时期。
好莱坞给国产电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好莱坞体现出某种权力功能,霸权性的话语不断地排斥着中国本土文化的对话性和多元的话语诉求。
在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电影市场数年之后,国产电影摆脱了市场份额的萎缩低靡状态,不再退守,开始在一定的压力和利益要求之下,以自己独立的优势与好莱坞电影分庭抗礼。
较之以往,中国电影工业迎来了稳定发展期,中国电影人以更加积极也更为理性的心态来看待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遭遇及其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二 市场的博弈及其嬗递变化绝对优势的数量和单片票房佳绩使得美国大片成为中国电影市场自90年代以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美国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境遇分为两个阶段。
1994—1999年可以视为第一阶段。
《亡命天涯》作为初次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市场试水的好莱坞大片就凯旋高奏,而1998年《泰坦尼克号》更是以占我国当年票房五分之一强份额的3.2亿人民币创造了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票房神话。
这一时期的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持续升温,市场占有率愈显强势。
1999年的特殊形势使得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由1998年的巅峰陷入低谷。
1996年北京和上海电影放映票房收入前十名全是国外影片。
“1997—1999年,美国分账影片共计在我国创造了约14.5亿的票房收入,仅1998年美国分账影片全国票房就高达7.85亿元,占当年票房收入的一半多,观众人数约3500万。
”⑥即使是1999年这个特殊年份,美国大片的实力仍然不可小觑。
1999年5月,因为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美国影片被我国停进、停映了五个月,这一年六部好莱坞大片《尖峰时刻》、《花木兰》、《国家公敌》、《星球前传1:魅影危机》、《人猿泰山》、《偷天陷阱》在我国共公映七个月时间,但却仍有较好的票房进账,本年度包括六部好莱坞大片在内的九部进口大片依然占全国票房近一半的份额。
而这一年上海电影票房收入下滑近50%,全国票房总额降至8.4亿元,这与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影院的缺席不无关系。
1994—1999年间,除1999年国产片《不见不散》以微弱差额超过《星球前传1:魅影危机》的票房收入以外,每年我国单片票房冠军都是好莱坞大片(1994年国产影片单片最高票房没有统计数字)。
2000年以后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境遇开始发生变化。
虽然2000年进口14部大片,好莱坞分账影片数量超过以往,但这些影片票房成绩平平,其中作为进口分账影片年度票房冠军的《U571》票房仅0.29亿人民币,国产片票房之最《生死抉择》票房达1.3亿,大大地超过了它。
除了2001年1.05亿票房的好莱坞进口大片《珍珠港》高于当年国产片最高票房的《大腕》以外,2000年以来取得全国票房单片冠军的均为国产片。
2004年票房过亿的影片都是国产片,全国票房前3名也均由国产片获得。
2005年《无极》和《神话》的票房超过好莱坞进口大片中票房最高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06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也超过了《达芬奇密码》位列全国票房单片排行榜的前两名。
从市场份额来看,国产片开始具有与好莱坞大片势均力敌较量的实力。
2003年中国电影确定产业化发展目标,国产电影的票房首次超过进口片。
2004到2006年三年间,国产片票房分别达到全年票房份额的56%、60%、55%,国产片的市场份额连续超过进口片。
尽管进口片在中国电影市场所占据的空间有所萎缩,但好莱坞大片的势力依然维持强势。
2005年,进口分账影片的票房为6.3亿元,而2006年仅截至7月24日,分账影片票房已超过6亿。
⑦其中好莱坞大片占绝大多数份额。
2003—2006年间我国进口大片票房前十位的排行中,除一部港片,一部法国片入围以外,其余均为好莱坞大片。
2007年,国产影片《集结号》、《投名状》、《色・戒》三部影片票房过亿元,而进口票房过亿元的影片4部(《变形金刚》、《蜘蛛侠3》、《哈利・ 波特与凤凰社》、《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票房合计40276万元,占进口票房的46.85%。
进口分账大片从10部到20部的变化,使得占据进7口分账大片主体的好莱坞大片数量也相应急剧增加。
迄今为止年引进好莱坞分账影片最多时的数量是18部。
好莱坞进口分账影片的数量变化与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策略密切相关。
好莱坞大片在90年代中期得以进入我国电影市场,是借助我国电影工业借力救市的发展策略。
逐步有序开放进口分账影片市场,也是我国保护民族电影工业的重要战略。
同时,引进好莱坞大片的数量与中国经济发展策略、中美外交状况不无关系。
入世之后,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好莱坞亟待开发的宝地,同时,逐步对国外影片开放市场也是我国积极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砝码。
因此包括入世谈判的多次经贸磋商中,中国增加进口大片数量常是中美双方之间谈判博弈必不可少的话题。
总体上看,美国电影特别是好莱坞大片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一直很受欢迎。
当然,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票房收入也会受中国社会形势或中美外交关系的影响而陷入低谷,比如2003年3月到5月期间,受“非典”疫情影响,上映的三部好莱坞大片《谍海计中计》、《指环王2:双塔奇兵》和《我知道我是谁》票房都不是很理想,还有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之后的停进、停映,也致使当年好莱坞大片在中国总体票房成绩严重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