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构造与原理冷却系统教案
2.内燃机-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2. 内燃机-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内燃机的动力输出方式3.理解内燃机的能源转化过程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教学内容1.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内燃机的分类:四冲程、两冲程和外燃机–内燃机的组成部分:缸体、活塞、曲轴、连杆、气门机构、点火装置和燃油系统–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2.内燃机的动力输出方式–内燃机的动力输出方式:单缸、多缸、四冲程和两冲程–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和额定转速的意义3.内燃机的能源转化过程–燃油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动力输出3.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入与内燃机相关的故事或历史–利用概念图示来引出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知识讲解环节–介绍内燃机的分类、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并结合图像进行讲解3.实验环节–利用模型或实物演示内燃机的动力输出方式和能源转化过程4.锻炼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推断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能源转化过程5.展示环节–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经验6.小结环节–总结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动力输出方式和能源转化过程4.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内燃机的动力输出方式–理解内燃机的能源转化过程2.教学难点–内燃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内燃机动力输出方式和能源转化过程的理解5.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
1.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入故事和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内燃机的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模型或实物演示内燃机的动力输出方式和能源转化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实验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6. 教学评估1.通过小组报告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动力输出方式和能源转化过程。
2.2内燃机(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教科版)
2.2 内燃机(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教科版)我的幼儿园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方式,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燃机为载体,引导孩子们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难点:内燃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内燃机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内燃机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内燃机,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教师通过讲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基本构成部分,如气缸、活塞、曲轴等。
3. 观看内燃机工作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内燃机的原理。
4. 动手制作内燃机模型:学生们分组合作,利用学具制作内燃机模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5. 内燃机工作原理实践:学生们分组实验,观察内燃机模型的工作过程,巩固他们对内燃机原理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难点:内燃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内燃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动手制作内燃机模型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对内燃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在课后,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内燃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摩托车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安全引导,确保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受伤。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的理解:这是本次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们需要通过讲解和实验,深入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构成部分。
2. 内燃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这是本次教学的难点,学生们需要通过实验和思考,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内燃机教学设计及教案
内燃机教学设计及教案引言内燃机作为现代工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动力装置之一,其工作原理和结构对工程技术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内燃机的教学设计及教案展开讨论,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教授内燃机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2. 掌握内燃机的分类及其特点;3. 学会内燃机的结构和组成部分;4. 熟悉内燃机的调整和维护方法;5.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内燃机是利用燃料在内部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直线往复运动的一种发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结合展示模型和实物内燃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2. 内燃机的分类及其特点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大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比较两种内燃机的结构和工作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区别和应用领域,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 内燃机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内燃机主要由进气系统、排气系统、燃油系统、点火系统、曲轴连杆机构等组成。
教师可以辅以图示和模型,讲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并进行实际拆装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内燃机的结构和组成原理。
4. 内燃机的调整和维护方法内燃机的调整和维护对于其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内燃机的调整和维护方法,包括机油更换、冷却液添加、气门和火花塞清洁等,培养学生的维修意识和操作技能。
5. 动手实践和实验操作内燃机的学习是需要结合实践和实验操作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内燃机的装配和拆卸实践,以及相关实验操作,例如测量内燃机的压缩比、输出功率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和反馈1.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内燃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 结合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进行技能评估,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3. 监督学生手册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评价学生的文档编写能力;4.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进行互动交流,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内燃机工作原理教案设计
为了更好地教授内燃机工作原理,我们需要设计一份有序且系统讲解的教案,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内燃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以下是本教案的设计内容:一、教学目标1.熟悉内燃机的定义和分类。
2.理解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异同点。
二、教学过程1.内燃机概述(1)内燃机的定义和分类内燃机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动能的机器。
按燃料类型分为用汽油为燃料的汽油机和用柴油为燃料的柴油机;按运动形式分为往返式和转子式内燃机。
(2)介绍内燃机的应用内燃机广泛应用于汽车、船只等交通工具、飞机、发电机组等领域。
2.四冲程汽油机(1)结构四冲程汽油机主要由燃料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压缩系统、排气系统、曲轴连杆机构和缸体、活塞、气门、机油系统等组成。
(2)工作原理第一冲程:进气冲程。
活塞从上死点向下运动,此时气门全部打开,燃油和空气在缸内充分混合。
第二冲程:压缩冲程。
活塞由下向上运动,同时气门关闭,将混合气体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第三冲程:爆发冲程。
当活塞运动到上死点时,点火系统发生火花,燃烧混合气体,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使曲轴旋转。
第四冲程:排气冲程。
活塞由下向上运动,此时排气门打开,将燃气排出缸体。
(3)异同点相同点: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原理相同,都可以按照进气、压缩、爆发和排气四个过程来进行描述。
不同点:一是燃料不同。
汽油机使用汽油为燃料,柴油机使用柴油为燃料。
二是点火方式不同。
汽油机使用高压电火花点火,而柴油机则是采用高温高压自燃。
三是气门构造不同。
汽油机的气门和进气道都比柴油机一般要精细。
3.柴油机(1)结构柴油机由燃油供给系统、高压油泵、喷油器、进气系统、曲轴连杆机构以及缸体、活塞、气门、机油系统等部分组成。
(2)工作原理第一冲程:进气冲程。
活塞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同时高压油泵将燃油压力提高,喷油器将燃油以适量的方式喷入缸内。
第二冲程:压缩冲程。
活塞由下向上运动,将空气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内燃机冷却系统
水却系统的功用就是保持内燃机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工作。由于内燃机工作时,由于燃料的燃烧,气缸内 气体温度高达2200K~2800K(1928℃~2528℃),使 内燃机零部件温度升高,特别是直接与高温气体接触 的零件,若不及时冷却,则难以保证内燃机正常工作 。水冷式内燃机保持正常工作,其冷却水的温度应在3 53K~363K(80℃~90℃)之间,这样才能使零件处 于正常工作范围。风冷内燃机铝气缸壁的温度允许为4 23K~453K(150℃~180℃),铝气缸盖则为433K~4 83K(160℃~200℃)。
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内燃机冷却系的功用和组成,以及主要 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重点讲述了内燃机冷却主要 由水泵、散热器、风扇、和水套等组成。工作时利用 冷却装置强制冷却液在冷却系中循环,将多余的热量 散发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内燃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思考题
1.冷却系有何功用?冷却不足或过度有何不良后果?有哪 些冷却方法?
8.1.2内燃机的冷却方式
根据内燃机冷却介质不同,可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目 前大多数内燃内燃机采用的的水冷式,本章主要介绍 内燃机的水冷却系统)。
水冷式是以水为冷却介质,热量先由机件传给水,靠水 的流动把热量带走而后散入大气中。散热后的水再重 新流回到受热机件处。适当调节水路和冷却强度,就 能保持内燃机的正常工作温度。同时,还可用热水预 热内燃机,便于冬季起动。
第8章 内燃机冷却系统
8.1 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8.2 水冷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第8章 内燃机冷却系统
教学提示:内燃机冷却系统的作用是为了使内燃机在各种 工况下保持适当的温度范围。并且在内燃机启动后,冷 却系统还要保证内燃机迅速稍微升温,尽快达到正常的 工作温度。重点讲解内燃机冷却系统的组成和主要部件 的构造及工作过程。注意讲透内燃机在各种工况下冷却 系中冷却水循环方式,特别是节温器和空气—蒸气阀对 冷却温度的控制和调节原理。要正确理解冷却系统的使 用和维护。
九年级物理内燃机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燃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以及能量转化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内燃机的构造:活塞、气缸、曲轴、飞轮等。
2.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
3.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4. 能量转化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内燃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四个冲程。
2. 难点:内燃机能量转化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内燃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四个冲程及能量转化过程。
2. 利用图片、模型等展示内燃机的各个部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摩托车等内燃机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内燃机的兴趣。
2. 讲解内燃机的构造,引导学生了解各个部分的作用。
3. 讲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燃料燃烧产生动力的过程。
4. 讲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让学生掌握内燃机的工作循环。
5. 分析内燃机能量转化过程,让学生理解化学能、内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7.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对内燃机构造、工作原理、四个冲程及能量转化过程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考察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内燃机相关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 绘制内燃机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个部分的作用。
2. 总结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并描述每个冲程的特点。
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内燃机的应用。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内燃机的种类及其特点,如汽油机、柴油机等。
2. 探讨内燃机的工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3. 简介内燃机的环保问题,如尾气排放处理技术。
物理教案内燃机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燃机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及其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工作特点和效率,能够分析内燃机的优缺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内燃机的构造和原理讲解内燃机的组成部分,如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等,以及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2.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1) 吸气冲程:活塞向下运动,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空气和燃油混合物进入气缸。
(2) 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气门关闭,进气门关闭,混合物被压缩。
(3) 做功冲程:活塞向下运动,点火塞点火,混合物燃烧,推动活塞做功。
(4) 排气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气门打开,排气门打开,废气被排出。
3. 内燃机的工作特点和效率讲解内燃机的工作特点,如做功冲程的爆炸性、连续性等,以及内燃机的效率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内燃机的构造和原理2.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及其作用3. 内燃机的工作特点和效率的计算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燃机的构造和原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内燃机的应用实例,引起学生对内燃机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内燃机的构造和原理,重点讲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及其作用。
3. 演示:通过实物模型或动画演示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燃机的构造和原理。
4.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内燃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加深对内燃机的理解和记忆。
5. 总结:通过讲解内燃机的工作特点和效率,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优缺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内燃机构造、原理和四个冲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内燃机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内燃机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内燃机的认识。
物理教案-内燃机
物理教案-内燃机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分类。
2.掌握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3.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及四个冲程。
难点:内燃机的能量转换过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热机知识,如热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等。
引出内燃机作为热机的一种,讲解其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利用多媒体展示内燃机的结构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燃机的各个组成部分。
讲解内燃机的关键部件:气缸、活塞、曲轴、连杆等。
3.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以汽油机为例,讲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利用动画演示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个冲程的转换。
4.内燃机的能量转换过程讲解内燃机在四个冲程中能量的转换过程,如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等。
引导学生思考内燃机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提高能量利用率。
5.内燃机的分类讲解内燃机的分类,如汽油机、柴油机等。
介绍各类内燃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6.实验与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内燃机模型实验,观察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7.课堂小结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8.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内燃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鼓励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难点补充:1.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利用多媒体展示内燃机工作原理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四个冲程的转换。
对话示例:教师:“大家来看这个动画,内燃机是如何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注意观察气缸内的活塞是如何运动的。
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教案设计
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教案设计如今电动汽车日益普及,但内燃机仍是目前主流的动力源之一。
内燃机在运转时必须得到润滑和冷却,否则将会导致部件磨损、甚至引起发动机故障。
在汽车维修技术的教学中,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是必须涉及的内容,也是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的作用和原理;2、掌握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3、理解不同润滑和冷却系统的优缺点;4、掌握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修方法。
(二)能力目标1、使用仪器和工具对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2、能够分析和解决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故障问题。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一)内燃机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1、内燃机的润滑作用2、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3、润滑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二)内燃机冷却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1、内燃机的冷却作用2、冷却系统的基本原理3、冷却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三)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修1、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修2、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修三、教学方法(一)讲授法通过讲解课程内容和技术要点,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润滑和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检查、维修方法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指导学生使用相应工具和仪器进行系统的检查和维修。
(三)交互答疑法在课堂环节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及时回答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手段制作课件,进行视频展示和配套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的使用。
五、教学评价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进行教学评价。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书面测试如课堂测试和期末考试等,测试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二)现场评价学生在实验室中对实验与课程进行操作、提问、讨论,由教师观察和评价学生操作技能及工作态度。
内燃机原理教案:深入理解发动机工作原理
内燃机原理教案:深入理解发动机工作原理深入理解发动机工作原理一、教学理念发动机是汽车工作的核心之一,对于车辆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因此,对于正规汽车维修和保养人员来说,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教案的理念是:从基础原理入手,以图表为突破口,深入浅出地介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基本知识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了解发动机的燃油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其功能。
3.能够使用手边的工具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初步的检修和维护。
三、教学教法1.引入法选择生动的例子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话和互动勾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积累。
2.探究发现法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解决,以启发学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发动机理论模型的本质特征。
3.操作演示法以实际操作为手段,让学生在行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发动机原理。
四、教案设计一、发动机基础知识1.发动机的定义和分类2.发动机各部分名称3.发动机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二、发动机结构分析1.空气进气系统2.燃油系统3.点火系统4.冷却系统5.润滑系统三、发动机工作过程1.工作循环的概念2.四冲程循环工作原理3.四冲程循环工作过程四、发动机维护保养1.发动机检查2.发动机保养五、教学板书1.图片和标准配件列表2.发动机分类图3.四冲程循环工作原理图4.常见故障问题解析图六、教学方法1.理论探究使用思辨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了解发动机的原理和构造。
2.案例分析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理解和发现发动机原理。
3.操作实践通过实验操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加深发动机的理解。
七、教学评估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课堂测验、实验操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估,确保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的提高。
内燃机构造课件:内燃机冷却系统-
小結
本章主要講述了內燃機冷卻系的功用和組成,以及主要 部件的構造和工作原理。重點講述了內燃機冷卻主要 由水泵、散熱器、風扇、和水套等組成。工作時利用 冷卻裝置強制冷卻液在冷卻系中迴圈,將多餘的熱量 散發到大氣中去,以保證內燃機的正常工作溫度。
思考題
1.冷卻系有何功用?冷卻不足或過度有何不良後果?有哪 些冷卻方法?
1.節溫器
節溫器的作用是隨內燃機負荷和水溫的大小而自動改變 冷卻液的流量和迴圈路線,保證內燃機在適宜的溫度 下工作,減少燃料消耗和機件的磨損。
汽車多採用蠟式節溫器(如圖8.12所示)。節溫器的上支 架和下支架與閥座鉚成一體。中心杆上端固定在上支 架的中心,其下部插入橡膠管的中心孔內,中心杆下 端呈錐形。橡膠管與感應體外殼之間的空腔裏裝有石 蠟。為了提高導熱性,石蠟中常摻有銅粉和鋁粉。為 防止石蠟外溢,外殼上端向內卷邊,並通過上蓋和密 封墊將橡膠管壓緊在感應體殼的臺肩上。
2.何謂水冷卻系統中的大循環和小迴圈?簡述其組成和冷 卻水經路?
3.何謂開式和閉式冷卻系統?在閉式水冷卻系中,蒸氣空 氣閥是怎樣工作的?
4.節調溫器的功用是什麼?它一般裝在什麼地方? 5.簡述蠟式節調溫器的構造和工作過程?
常溫下石蠟呈固態,水溫低於349K(86℃)時,主閥門 完全關閉,旁通閥完全開啟,由氣缸蓋出來的水經旁 通管直接進入水泵,故稱小迴圈。由於水只是在水泵 和水套之間流動,不經過散熱器,且流量小,所以冷 卻強度弱。
當內燃機水溫達349K(86℃)左右時,石蠟逐漸變成液 態,體積隨之增大,迫使橡膠管收縮,從而對中心杆 下部錐而產生向上的推力。由於杆的上端固定,故中 心杆對橡膠管及感應體產生向下的反推力,克服彈簧 張力使主閥門逐漸打開,旁通閥開度逐漸減小。
4.膨脹水箱
10《汽车构造》电子教案冷却系统
10《汽车构造》电子教案-冷却系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冷却系统各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冷却系统的组成及作用2. 冷却液的选择与更换3. 散热器的结构与维修4. 冷却风扇的原理与维修5. 冷却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2. 散热器、冷却风扇的结构与维修3. 冷却系统常见问题的诊断与解决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展示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件和原理。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冷却系统的故障现象和解决方法。
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冷却系统的组成、各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冷却系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4. 案例分析:分析冷却系统常见故障现象,讲解诊断和解决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冷却系统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冷却系统的组成、散热器和冷却风扇的结构与维修等知识点。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冷却系统故障现象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3. 课堂问答: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关于冷却系统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详细的冷却系统多媒体课件,展示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件和原理。
2. 实物模型:准备冷却系统的实物模型或部件,方便学生直观了解其结构。
3. 维修手册:提供相关的汽车维修手册,供学生参考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冷却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 第2周:讲解散热器的结构与维修。
3. 第3周:讲解冷却风扇的原理与维修。
4. 第4周:分析冷却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2.2《内燃机》
教案:2.2《内燃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二节《内燃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内燃机的定义、工作原理、构造以及四个冲程的特点。
具体内容如下:1. 内燃机的定义: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2. 工作原理: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
3. 构造:内燃机主要由气缸、活塞、曲轴、燃料系统、点火系统等组成。
4. 四个冲程的特点: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和构造,能识别内燃机的各个部分。
2. 使学生掌握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特点,并能分析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燃机的定义、工作原理、构造及四个冲程的特点。
难点: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内燃机模型、挂图、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摩托车、汽车等内燃机发动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内燃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讲解内燃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和构造。
(2)通过挂图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燃机的各个部分。
(3)详细讲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冲程之间的联系。
3. 例题讲解:分析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如燃料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特点,设计一个简单的内燃机工作过程图。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内燃机的定义、工作原理、构造。
2.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特点: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3. 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七、作业设计1. 绘制内燃机工作过程图。
2. 分析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并写出转化公式。
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内燃机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内燃机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燃机教案九年级物理内燃机教案1【课题】内燃机【重难点】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一汽油机方法1、教师简介汽油机,指出汽油在汽油机汽缸中燃烧,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运用挂图表现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分析每个过程和四个冲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思考下面的问题:a汽油机的结构主要有哪些;每部分的用途是什么。
b运动四个冲程,说明汽油机的曲轴能带动活塞连续转动。
c四个冲程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理解了四个冲程后,教师可以讲解汽油机的应用,可以提供关于汽油机的资料,学生阅读,提高利用信息学习的能力。
方法2、对于基础和设备条件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辅助学习,例如可以用电话展示,学生利用课件的交互功能,自主的学习汽油机的结构、作用、各个冲程的工作情况等。
对于汽油机的应用,仍可以向学生提供资料,学生利用信息学习,提高采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柴油机方法1、利用媒体资料辅助学生学习,可以有:柴油机的剖面图、柴油机四个冲程的挂图、柴油机的应用举例。
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对比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冲程,找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柴油机的应用可以教师提供资料,学生阅读,自己从信息中学习。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参考课题可以是:发动机的原理和作用,学生组织成小组,自行制订计划和实施方案,主要了解蒸气机、内燃机、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的简单原理和这些发动机对生产力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板书设计】第三节内燃机一汽油机1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2汽油机的应用二柴油机1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区别2柴油机的应用探究活动实验探究:发动机的原理和作用【课题】发动机的原理和作用【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七章-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ppt课件
ppt课件
5
强制循环水冷却系统的组成
强制循环水冷系由水泵11、散热器1、冷却风扇12、节温器10、补 偿水桶3、发动机机体和气缸盖中的水道以及其它附属装置组成, 如图下所示。
ppt课件
6
冷却水在强制循环水冷却系统中的流动如下图所示
ppt课件
7
散热器底部经过冷却的冷却水经水泵加压,经过分 水管进入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水套,吸热后向上流入气缸 盖水套,再次吸热后经节温器主阀门通过出水软管进入 散热器,对着散热器的冷却风扇加速流经散热器芯的空 气,促使热水加速冷却,然后经进水软管被水泵有一定 真空度的进水口吸入。
图7-10 EQ6100-1型发动 机离心式水泵
ppt课件
10
散热器
散热器分纵流式和横流式两种,大多数轿车采用横流式,其 主要组成部分分为上储水室和下储水室、散热器芯。上储水室顶 部有加水口,用散热器盖盖住。
ppt课件
11
散热器芯主要分两种:管片式和管带式。如图示。
传统的散热器芯由黄铜制造,近年来更多的用铝制造,有些散热
水泵的典型结构(EQ6100-1型发
动机)如右图所示。
ppt课件
9
1-水泵外壳;2-叶轮; 3-夹布胶木密封垫圈; 6-水封皮碗;7-弹簧; 8-衬垫;9-泵盖; 10-水封座圈;11-球轴承; 12-水泵轴;13-半圆键; 14-凸缘盘;15-轴承卡环; 16-隔离套筒;17-滑脂嘴; 18-水封环;19-管接头
却方式。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折叠式节温器的结 构与工作原理示意图 如图所示。 (支架7固定不动, 阀座4、外壳9固定不 动,黄铜制成的折叠 式波纹筒内装有易挥 发的乙醚,主阀门5 与侧阀门2可随折叠 式波纹筒的伸缩而上 下移动)
2.2内燃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教学策略:
(1)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内燃机的兴趣。
(2)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和工作原理。
(3)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内燃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内燃机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内燃机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内燃机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答案:内燃机在现代工业中应用广泛,如汽车、船舶、发电等领域。内燃机技术的未来发展将主要集中在提高效率、降低排放污染和实现清洁能源的应用。例如,混合动力技术将内燃机与电动机相结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电动汽车的出现将减少内燃机排放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在内燃机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内燃机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内燃机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内燃机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内燃机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内燃机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1.描述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并说明每个冲程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2014年~ 2015年第 1 学期
教案
系(部)机电工程系
教师姓名江莉军
课程名称内燃机结构与原理
授课班级港机 1、 2
总时数 68
本学期时数 68
27授课日期2014年12月1日授课时数 2 授课形式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名称模块七冷却系统
单元一水冷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学习,掌握水冷却系的组成及典型循环水路,能够辨认循环水路,理解小循环和大循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水冷却系的组成及典型循环水路教学难点:水冷却系的组成及典型循环水路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1、删掉风冷系课外作业思考题
课后体会
这一节比较容易懂,因此发动学生自学,同时引导他们把水流路线搞清楚。
感觉有时候很简单的东西,学生自学反而效果更好。
授课主要内容或纲要
使用教具、挂图
或其它教学手段
时间分配
●复习提问
●讲授新课
单元一水冷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水冷系的组成:水泵、水道、散热器、风扇、节温器、百叶窗、风扇离合器。
二、冷却系的分类
1、冷却水自然循环冷却
利用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使冷却水在系统中进行自然循环。
【分析】自然循环的特点。
①优点:结构简单;
②缺点:冷却不均匀。
2、冷却水强制循环冷却
利用水泵造成压差,强制冷却水在系统中循环流动来对内燃机进行冷却。
1)闭式循环冷却
冷却水在系统中形成封闭回路,不与外界相通,受热后的冷却水再在散热器中进行冷却。
2)开式循环冷却
冷却内燃机后的水直接排出机外。
三、内燃机的闭式循环冷却系统
1、汽油机:
5分钟10分钟30分钟
40分钟
授课主要内容或纲要使用教具、挂图
或其它教学手段
时间分配
水泵→气缸水套→气缸盖→出水管↓
散热器←节温器
【分析】对照挂图介绍水流路线。
2、柴油机:
水泵→气缸水套→气缸盖→出水管↓
机油冷却器←散热器←节温器
【分析】对照挂图介绍水流路线。
●总结
●布置作业
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