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循环换气的要点

合集下载

循环换气

循环换气

循环换气(转载)(2010-01-02 10:48:31) 转载标签:杂谈分类:闲情逸致环换气法比较难学,在初练时,除刻苦学练之外,还要细心寻找规律和突破点,循环换气究竟难在何处?表面上看好像是换气二字,其实是难在换气时“循环”上。

而使气息循环不断的突破点又是在“呼”与“吸”上。

呼、吸二项对比,主要又难在呼气同时的吸上。

也可以反过来讲,它难在吸气同时的呼上。

再进一步分析,与吸气的同时的呼气,气又是从何而来?是来自胸、腹还是口腔?当然是口腔(下颌部),所以在吸气时的同时,下颚蓄气的呼出是循环换气法的最关健之处。

长音循环换气在练习时,首先将舌头(舌根)往内(后)收缩,使喉腔形成发“欧”音时的形态。

当你发出这个音后,下颚必然会向外(下)扩张,喉腔也随之扩大,口腔内的空间圆而大。

在呼吸的运用上,和“鼓腮换气法”差不多,每当你即将吹完一口气时(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就将舌头(舌根)往后收,把气存入喉腔(下颚)处,要尽量增大气在喉腔的储存量,然后用鼻迅速吸气(吸气时小腹往里收,把气往上提)。

记住,在与鼻吸气的同时,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去),使储存的气根据乐曲的需要用颚收缩的不同压力将气压出,吹响笛子,保持笛音的不断。

当第二口气吸进之后,应迅速接上去,这样反复循环就可使笛音不断。

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练其它的音,或换梆笛、中音笛进行练习。

练习可分以下三步: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

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

方法是: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颚部。

2、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把储存的气排压呼出,此时最重要之点就是保持住吹笛时的口形,风门不能变化,不能抖动。

否则,笛子就无法吹响。

音吹得越长、越响越好。

第二步: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加用鼻子吸气。

这里要注意:1、吸气要快,先一口气一口气的分解练习,不要急于去连续进行。

双吐循环换气的练习方法

双吐循环换气的练习方法

双吐循环换气的练习方法双吐循环换气,是近十几年来一些演奏家发展运用的,它难于长音特环换气,不少伙伴不知道如何练习,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吐循环换气的练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练习方法(1)循环换气的基本方法,同前面所介绍的相同,这里不再述。

(2)用下颌(喉腔)处的储存气先吹响笛音,它于吹奏长音换气不同之处是,气流从下颚处压时要短、猛而有力,气速要快,使之能有力地冲响一个吐奏音。

口形发音的“普”或“虎”要首先进行单吹练习,能把音吹响,吹结实。

这里要注意“普”“虎”两音不是从丹田冲出的气,而是胸腹都处在有控制的止气状气,只由下颚的蓄气冲压而得。

(3)当“普”或“虎”能把笛音吹出吐奏音的效果时,接着就练习舌头的连贯动作,把“普”或“虎”与“库”连结起来练习。

前音换气是,当舌头随着下颚压出的气流伸向前发出吐音,立即利用舌的惯性力,从根部急发出“库”字音。

这样就把“普”与“库”连起来形成双吐。

而后音换气则是当“吐”字音发出之后,用下颚所存之气,迅速冲压出“虎”音的同时抢吸,并准确无误地再接发“吐库”演奏下去。

(4)特别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每发“普”或“虎”音的同时,一定要用鼻急速而灵巧地抢吸一口气。

双吐循环换气的难练之处,也就难在这里。

它比长音循环换气时,要求吸气与呼气(下颚压出的气)动作更快而敏捷。

(5)由慢练开始,找到正确方法后,渐次加速为宜。

(6)先从第三、四两孔的中音区练起,逐渐扩大音区。

(7)以上练习达到要求时,即可进行同音的双吐换气练习。

循环换气技法由来在我国有许多唢呐吹奏家,都能使气息不间断地进行吹奏,获得了广大听众的赞赏。

他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换气方法------“鼓腮换气法”。

约在1956年间,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把唢呐这一“鼓腮换气”法运用在笛子上,定名曰“特长音演奏”。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它的方法是:在吹奏中,当第一口气即将吹完之际(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将余气存入两腮,使两腮鼓起(比吹唢呐时鼓得小些),然后用鼻吸气,与此同时,将两腮渐渐收缩,用储存在两腮的气吹奏笛子,直到接上第二口气时,又继续吹奏。

萨克斯特殊技巧——循环换气法

萨克斯特殊技巧——循环换气法

萨克斯特殊技巧——循环换气法循环换气法可以让你可以连续吹奏数分钟而声音不会断,大家最熟悉使用循环换气的就是Kenny G,他可以把一个音拉得很长,最高纪录是45分钟音都没有断掉。

了不起吗?如果你学会如何使用循环换气,就知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1、用两颊推气不管你一口气能吹多长,终究还是需要换气,循环换气法简单说就是在换气的空档,用口腔里的气继续发出声音,等吸足了气再接回原来的吹奏方式。

所以第一个练习就是利用口腔的气发出声音:把两颊鼓起来,舌根抵着上颚把口腔跟气管隔开,然后用两颊的力量把气推出去。

也有人不是用两颊,而是用下颚的张合来推挤空气,但容易影响到咬的松紧,所以萨克斯风使用两颊比较普遍,在此也只介绍用两颊的方式。

由于两颊的肌肉不是很常使用,所以强度通常不足,吹出来的气太弱根本无法使竹片振动。

因此要先练习让推出的气跟你直接吹的强度差不多时,就可以用吹嘴加脖子来练习。

用两颊推气来吹吹嘴,一开始可能只有短短「哔」一声,慢慢练习把声音拉长,同时也要注意声音的稳定,最好可以吹出跟平常吹长音一样的声音,这样在接的时候才不会有破绽。

如果这个阶段一直吹不出声音,很有可能是两颊的推力仍然不足,多鼓起两颊来练习,等强度够了自然会有声音。

2、同时送气与吸气接下来要练习同时送气与吸气。

在两颊把气推出的同时,用鼻子吸气。

如果你没办法做到,可能是舌根没有把口腔跟气管隔开。

熟练之后就可以在吹嘴加脖子上练习,同样要把声音吹长吹稳。

平常我们不太会做这样的动作,所以身体会协调不过来,慢慢的练习就可以达到。

3、正常吹奏与口腔推气连接可以同时推气与吸气之后,就可以练习把正常吹奏与口腔推气接起来。

先吹长音,在没气之前就要把两颊鼓起来,然后舌根堵住气孔同时推气与吸气,接着再把舌根放开接回正常的吹奏方式。

第一个困难点在两颊鼓起后很难接到同时推气与吸气,第二个困难点在两颊推气后要接回正常吹奏,尤其第二点,声音经常会断掉。

在这个练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舌根的动作,先熟悉整个程序,多练习慢慢就可以连接起来。

民族吹管乐循环换气练习技巧

民族吹管乐循环换气练习技巧

民族吹管乐循环换气练习技巧民族吹管乐循环换气练习技巧学习管乐的同学,除了笙和口琴之外对循环换气这个技巧应该都如雷贯耳。

循环换气,顾名思义就是一边吹气、一边吸气,同时进行达到声音不断的效果。

我的最高纪录是长音两分四十秒没有断口,但是气息却不是非常平稳。

专业的演奏家不仅时间可拖达十分钟之久,并且气息平稳毫无呼气、吸气的痕迹。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过程,在这里就把我的小经验分享一下吧!循环换气要达到的效果是吸气和吹气同时进行,中间没有丝毫缝隙停顿,练到上乘者甚至不留丝毫痕迹。

它的原理非常简单。

人呼吸是通过肺的收缩和膨胀进行的,当然不能同时收缩和膨胀,所以吸气的过程是通过肺的膨胀来进行的,而呼气却是靠着嘴巴,上颚,腮部,舌头的肌肉挤气而发出声音来的。

循环换气最早是唢呐的技巧,后来被赵松庭大师移植到竹笛上,近年来也被西洋管乐所吸收,广泛使用起来。

其中,小号、单簧管、唢呐的哨片和铜管乐器较为容易,嘴巴的风门有挡片遮住,不容易漏气,在循环换气时对嘴形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

循环换气对“震棱”乐器(竹笛、长笛、箫等)尤其不易,完全是在口腔内部打开,上颚和腮部用力挤气的时候,口形不容易保持,音质会受到影响,甚至根本吹不响。

所以,需要无比的耐心慢慢去练。

循环换气的练习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也就是最古老、最普通的“吹泡泡”阶段。

用吸管在水里吹泡泡,这个游戏大家小时候都做过。

水中出气泡比较明显跟敏感。

均匀地吹气泡,当自己还剩下大约三分之一的气的时候,口腔扩张,如果是吹唢呐之类的同学要学会腮部微鼓储气,而笛子的同学们则是上颚尽量向上抬储气(气量会比唢呐稍小)。

然后舌头和腮部肌肉用力将气缓缓地挤出,保持有气泡冒出。

用吸管挤气,时长大概可以保持在2-3秒左右,同时鼻子吸气。

然后在口腔中的气快要放光的时候(这时候吸气也吸得差不多了),腹部丹田开始用力,肺从扩张开始收缩,进入了普通吹气的过程。

整个过程要流畅,不留痕迹。

在水中要能保证气泡大小和速度的均匀。

笛子循环换气练习方法

笛子循环换气练习方法

笛子循环换气练习方法循环换气的具体训练,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在进行竹笛上的练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做一些准备练习。

首先,可将循环换气的动作分解练习。

1、保持吹奏时的口形,口腔打开,舌头先放在口腔的后部,然后舌头向前推,面部颊肌、下颌肌及舌骨肌同时收缩,将口腔中的空气挤出。

注意这个动作的练习时,腹部处于自然状态。

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面部、口腔的肌肉互相配合,习惯这种运动。

2、练习挤气与吸气的同时进行,在舌头向前推,肌肉收缩使空挤出的一瞬间,用鼻子快速地把空气吸入体内。

此时应保持鼻腔到肺部的畅通,吸气量越多越好。

在练了上面的两个水解动作之后,就可以步入至吹起塑料管的阶段了,这就是一种民间的练方法,即为:用一根喷饮料的塑料液体,一头不含在嘴里,一头挂在水里,根据水解动作中的诀窍,吹起出来气泡,并且并使气泡大小光滑,连续不断。

通常的练习者在搞水解动作的练时,可以将它顺利完成得较好,而在练吹起气泡时,却很难维持气泡的连续不断。

这时因为口腔的空气抽走之后,肺部的空气接上来除了一个时间差,必须想要延长这个时间差,须要对口腔中软颚展开训练,并使它在挤到气后能够快速的将气管至口腔的地下通道关上,使口腔能够在挤到气后又快速地充满著空气。

对软颚的训练就是吹起气泡连续不断的关键,也就是循环换气练中间的重点练。

当完成吹气泡的练习之后,就可以在竹笛上练习了。

竹笛上的练习会使练习者发现:练习前准备练习在此时显得非常重要。

要想使气流保持连续不断,鼻子与口腔就得不停地做“吸”与“挤”这两个动作,而口腔和鼻子在运动的同时,还要保持正确的口形,并且身体各部及面部的表情都要处于自然状态,不给人换气的感觉,这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做到。

在刚开始上笛子练时,可以使用单音练,这样可以并使练习者的思维分散在肌肉与气流的协调上。

练习者还可以辨认出:用大曲笛的中音区练较为难。

这是因为,小曲笛的口径比较僵硬,不易维持口形;中音区气流陡峭,比较不好发音。

吹笛子应该如何循环换气呢

吹笛子应该如何循环换气呢

吹笛子应该如何循环换气呢循环换气是吹笛子的一个重要技巧,学会了对吹笛子有很大的帮助。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吹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吹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舌头笛子双吐技巧是舌头来回伸缩的连续运动,由于双吐循环换气延长了双吐吹奏的时间,所以,舌根极容易产生疲劳而僵硬;有的吹奏者为了想吐奏快些,将舌根及喉管收缩得过分紧张,这更增加了舌根的疲劳,便双吐循环换气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它的解决的办法是:1、在练习时,努力使舌头、舌根及喉管放松,不要为了追求快而造成欲速则不达。

2、在舌头感到疲劳时,应停止练习,让舌头各部位休息一会儿再继续练,这样不敢使舌头的动作变形。

如此反复持之以恒的不断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舌头的力度,速度也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提高。

唾液在运用双吐循环换气技巧时,由于舌头长时间在口腔里来回不停地运动,使口腔内产生了许多唾液,给继续吐奏造成了困难。

根据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唾液产生的多少也有所不同。

而在刚学会这一技巧时,最容易产生唾液,随着不断的练习,吐奏时间虽然延长了,但唾液产生得并不多,这里有一个人的生理功能适应和习惯的过程,但这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只能使唾液产生得少一些,而不能使唾液不产生。

碰到这种情况是将产生的唾液存放在腮两边,这样还可以继续吐奏一段时间。

通过不断地练习适应,这个问题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即使吐奏时间延长,所产生的唾液也不会成为继续吐奏的障碍。

另外,觉得唾液产生的多少与平时吃的食物及每个人胃的状况有很大关系。

一般说来,吃面食比吃其他食物所产生的唾液要少得多,这是因为唾液是酸性的,面食是碱性的,可以中和一部分唾液。

而胃酸多的人唾液极容易产生。

这要吹奏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捉摸。

鼻子在进行双吐循环换气吹奏时,由于鼻子不断地较长时间的连续吸气,且吸进去的气速又很快,空气与鼻腔的磨擦力与自然吸气相比要大得多;而有时由于空气干躁或者身体与吸进去的空气之间温差较大,因此,很容易造成鼻腔发热、干燥,有时甚至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吼痛而伤风感冒,这种情况天冷时较多。

循环换气分解步骤

循环换气分解步骤

循环换气分解步骤
咱来说说循环换气这个超酷的技巧的分解步骤哈。

循环换气在吹奏乐器里可算是个挺难搞,但学会了就超厉害的技能呢。

咱先说吸气这部分。

你得找那种特别自然又快速的吸气感觉,就像你突然闻到一股超香的烤红薯味,鼻子和嘴巴一下子就想把那香味全吸进来似的。

要把气吸得深,感觉气能一直沉到肚子里去,就像给你的气息仓库狠狠地装满货。

接着就是储存气啦。

把吸进来的气稳稳地存好,就像小松鼠把过冬的坚果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一样。

这时候呢,你的腹部肌肉要有点紧张感,就像给气建了个小围墙,不让它乱跑。

然后就是呼气和换气的衔接啦。

在呼气的时候,你要慢慢地、均匀地把气送出去,就像吹蜡烛一样,轻轻柔柔的。

当你感觉气快不够的时候,这就是最关键的时刻啦。

你要在几乎不影响呼气的情况下,悄悄地、快速地再吸一口气。

这就像在走钢丝的时候来个小转身,得特别小心又敏捷。

在这个换气的瞬间,你得让嘴巴和鼻子配合得超级默契。

嘴巴继续保持着吹奏的状态,鼻子就像个小助手,偷偷地把气吸进来。

这时候你身体里的气息就像是有了个小循环,旧的气出去,新的气进来,就这么源源不断地为你的演奏提供动力。

还有哦,整个过程要放松。

别太紧张啦,要是你紧张得像个木头人,那气息也会变得很僵硬的。

要像在公园里散步那样自在,让气息在你的身体里欢快地流动起来。

循环换气虽然有点难,但是只要你多练练,肯定能掌握这个超炫的技能的。

加油呀,小伙伴!。

循环换气教学示范

循环换气教学示范

循环换气教学示范
循环换气是一种呼吸方法,可以提高身体的氧气摄入量,并帮助放松身心。

以下是循环换气的教学示范:
1. 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放松身体和思绪。

2. 将意识集中于呼吸,缓慢地吸气,同时注意腹部向上膨胀。

3. 吸气时,用鼻子吸气,让气息流入到腹部,感受空气的清凉和新鲜。

4. 在吸气完成后,开始缓慢地呼气,用口吐气,同时意识腹部向内收缩。

5. 呼气时,可以有意识地将体内的紧张和疲劳随气息一同排出。

6. 吸气和呼气的时间应保持均衡,可以逐渐调整为吸气4秒钟,呼气4秒钟。

7. 继续保持这个循环呼吸的节奏,持续几分钟或更长的时间,让呼吸自然而均匀。

8.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保持放松和专注的状态,充分感受身体和呼吸的变化。

循环换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可以帮助减轻压力、放松身心。

通过不断练习,可以提高呼吸质量,增加氧气摄入量,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

不会循环换气?最佳方法告诉你

不会循环换气?最佳方法告诉你

不会循环换气?最佳方法告诉你循环换气(也称为循环呼吸)是吹奏乐的一种演奏法,只要按正确的学习步骤去操练,一周应可学会,当然要想很好地掌握它则需长期练习和体会。

我们用正常的呼吸(腹式或胸腹式呼吸法)来吹葫芦丝,一口气吹完后,音要断开,因为要吸气,吸气是不能吹葫芦丝的。

用循环换气法来吹葫芦丝,音可以不断,因为在吸气的同时还可以吹奏,也就是要想办法在鼻子吸气时,口中有气往外出可吹响葫芦丝--这不是肺里出来的气,而是口腔里储存的气被挤压了出来--挤腮动作与舌由后向前推移动作将口腔里的气挤压出来。

循环换气法的先后流程:从1到2到3到4,为一个全过程。

1指'嘴正常呼气'2指'口腔储存气'3指'口腔挤腮吐气,同时鼻吸气'4指'接气'循环换气可分为四步进行:一是先闭住嘴,将腹腔四周肌肉扩张,使腹内气压小于体外,气流自然就通过鼻腔抽进肺里。

如同查体时抽血,或用自行车气管子抽气的原理一样。

腹腔越扩大,进气越多。

此时鼻子像闻花一样配合腹肌抽气,让气流进入肺叶的底部。

二是我们口腔里存在一个空间,自然也就存在一点气体,把这点气挤出来(而不是吹出来)就能振动葫芦丝的簧片,发出声音。

我们在练习收拢口腔内壁肌肉,将口内的气体挤出口外时,把手掌放在嘴外面,可轻轻发出“伯.....伯.....”的声音,感觉到有挤出的气流就对了。

三是练习抽气和挤气必须同时进行,绝不可一先一后,这是循环换气的关键。

先练快换气,再练慢换气,练会换气过程长一点,吸气就可以多一点,深一点。

四是练习让挤气和吹气的力度达到一致。

由挤气转换成吹气的衔接处,声音往往会抖一下。

这是由于挤的气弱,吹的气强,强气流突然冲动簧片的缘故。

练习时可先控制吹气的力度,使之与挤气的力度一致,声音就平稳了。

这是循环换气的第二个关键。

学习循环换气的具体练习步骤:第一,首先练习'口腔挤腮吐气,同时鼻吸气'。

葫芦丝“循环换气”难?掌握这三个技巧,学会只需三天

葫芦丝“循环换气”难?掌握这三个技巧,学会只需三天

葫芦丝“循环换⽓”难?掌握这三个技巧,学会只需三天⼤家好呀,我是纽纽。

在葫芦丝众多技巧当中,循环换⽓当属⼀块难啃的“硬⾻头”。

说起来,“循环换⽓”是有悖于⼈的⽣理本能的,⼀边要呼⽓,同时⼜要吸⽓,听起来就很让⼈头疼。

很多⼈吹了⼏年,⼀直都没有学会这个“循环换⽓”。

关于“循环换⽓”说难也不难,看你有没有掌握练习的技巧。

为什么要学“循环换⽓”?1“循环换⽓”可以保证⽓息不间断地进⾏吹奏。

这样可以解决很多难题,⽐如说,速度太快来不及换⽓的难题,除此之外,有些乐曲的意境塑造,也离不开“循环换⽓”的运⽤。

这样看来,不要认为这是⼀项只有“⾼⼿”才感兴趣的技巧,尽早学会“循环换⽓”好处多多。

循环换⽓的难点在哪?2循环换⽓的难点主要是⼀“呼”⼀“吸”同时进⾏。

从⽣理本能上讲,我们做不到同时“呼”和“吸”,但有了“⼝腔”这个交换站,就另当别论了。

⼝腔就是“呼”与“吸”之间的“交换站”和“储⽓室”。

有了这个“储⽓室”,就可以容留⼀部分⽓体,这部分⽓体从⼝唇“挤”出,就可以保证⽓息不断。

这样就涉及到“循环换⽓”的要点了,说简单⼀点就是如何利⽤好“⼝腔”这个“交换站”和储⽓室“。

循环换⽓技巧要点3发挥你的想象,跟我⼀起来尝试这样⼀组动作。

第⼀步:你⽤吹葫芦丝时正常的呼⽓法,留有⼤概1/3的⽓息不要呼尽。

保持吹奏⼝型不变,将⾆根向喉咙⽅向收缩,使喉腔形成发出“欧”的⾳时的形态。

(想象⽼虎吼叫时的发⼒感)当你发出这个⾳时,喉腔会扩⼤,这时⼝腔内可以尽量多地容留更多的⽓体。

第三步:保证上⾯储⽓不变,⽤⿐⼦迅速吸⽓,吸⽓采⽤腹式呼吸法,将⽓向上提。

第四步:⿐⼦吸⽓的同时,根据需要,将⼝腔内储存的⽓体⽤压⼒挤出,保证吹奏声⾳不断。

之后吸⼊第⼆⼝⽓、第三⼝⽓……以上过程反复循环吹葫芦丝时就可以声⾳不断。

初学“循环换⽓”时,分步练习法:可以采⽤分步练习法:先学会⽤⼝腔储存⽓体,再练习将⽓体⽤压⼒“挤出去”,以上练熟练了,再加上⽤⿐⼦吸⽓。

循环换气

循环换气

循环换气(也称为循环呼吸)是吹奏乐的一种演奏法,只要按正确的学习步骤去操练,一周应可学会,当然要想很好地掌握它则需长期练习和体会。

我们用正常的呼吸(腹式或胸腹式呼吸法)来吹葫芦丝,一口气吹完后,音要断开,因为要吸气,吸气是不能吹葫芦丝的。

用循环换气法来吹葫芦丝,音可以不断,因为在吸气的同时还可以吹奏,也就是要想办法在鼻子吸气时,口中有气往外出可吹响葫芦丝——这不是肺里出来的气,而是口腔里储存的气被挤压了出来——挤腮动作与舌由后向前推移动作将口腔里的气挤压出来。

·循环换气法的先后流程:从1到2到3到4,为一个全过程。

1指“嘴正常呼气”2指“口腔储存气”3指“口腔挤腮吐气,同时鼻吸气”4指“接气”·下面是学习循环换气的具体练习步骤:先不要在葫芦丝上练习,空嘴练就可。

第一,首先练习“口腔挤腮吐气,同时鼻吸气”。

1、扩大口腔可储存一定体积的气,如鼓腮。

但这里不要求过分鼓腮,适当鼓腮就可。

要从横向和竖向这两个方面来扩大口腔。

横向扩大口腔可用鼓腮法;竖向扩大口腔可用发“呕”音或“我”音的方法来体会(但不可发出音),也就是口腔下巴向下运动。

2、停止正常呼气,腮向内挤压吐气,实际是将口腔内的气挤压出去。

这个动作可单独练习。

3、练习鼻子快速吸气到腹部(腹部要向外膨胀)。

这个动作可单独练习。

4、练习“挤腮吐气和鼻吸气同时进行”。

这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刚开始不习惯,因为一心不能二用。

但练几天就习惯了。

总结:1、鼻吸气完成时间要小于挤腮吐气完成时间,如挤腮吐气时间为4秒,则鼻吸气时间为1至2秒。

2、初学向里挤压腮时,可以不用力挤,习惯后再稍加用力挤压腮。

3、鼻吸气不要过猛过快,也不可太慢,鼻吸气尽量不要发出吸气声音,有一点声音为正常。

第二,练习“嘴正常呼气到扩大口腔储气”。

嘴正常呼气(指平时吹葫芦丝那样的呼气),然后过渡到扩大口腔储气,这个过程嘴正常呼气一直保持着。

第三,以上两个步骤练顺后就可以开始操练循环换气的全过程了。

循环换气练习体会(李海云)

循环换气练习体会(李海云)

循环换气练习体会李海云口腔充分打开,气息控制即强弱控制达到一定要求,是练习循环换气的前提。

先用吸管吹气泡,是循环换气的准备阶段。

先用较细的吸管,比较容易体会到挤气、抢气、续气间的衔接配合。

熟练后再换较粗的吸管,嘴角做吹笛的口型,而不是吹唢呐的口型,即不要含紧吸管,而是让一部分气流经吸管外部吹出口外,这样就接近于吹笛时的口型了。

次关键是不能鼓腮,口型也不要变,而是靠扩张的喉部来挤气,配合腹部的向往扩张来帮助鼻子吸气。

然后练习颤音循环。

从中音笛的中音区开始,逐渐扩展到大笛子的低音、高音,并结合强弱进行循环换气练习。

弱音换气可慢一点、柔和一点,故较容易;强音换气要快一点,深一点,换气次数多一点。

再练习长音循环换气。

长音比颤音更能暴露换气的痕迹,故将换气的痕迹降到最小,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通过小腹及口型的控制,保持口风、口劲的稳定,续气时保持气息压力不变,换气的痕迹就小了。

练好长音循环,就可以进行一些含有长音循环的乐曲了,如《三五七》、《早晨》、及《鹧鸪飞》中的颤音循环。

最后阶段为旋律循环换气。

在长音循环比较熟练,即强弱高低换气自如时,就可以练习较复杂的旋律循环换气,如《鹧鸪飞》的快板。

由长音循环到旋律循环换气是一个难点,许多人练习循环换气都止于此。

此时贵在摸索和坚持。

可先由一些简单有规律的旋律起步,从中音笛的中音区逐渐扩展到大笛子的低音、高音区。

56712176、5161 5161、62726272,逐渐扩展到高低音区,并加强循环换气的持久性练习。

《鹧鸪飞》快板段,先用小笛子用中等力度放慢练习,逐渐加快速度并扩展到大笛子。

快板一开始第三、四小节就开始不间断的循环换气,而不是一口气到一半时才换气,否则造成心理及生理缺气。

另外,练好中间三小节6·56·56153615361536153是关键,这三小节对循环换气起一个气量补充、调节作用,是此段反复三遍循环能否成功的关键。

最后需要强调,循环换气一定要在气息控制达到一定功力时再练习,否则可能是揠苗助长,事与愿违。

循环换气法有三种

循环换气法有三种

循环换气法有三种,第一种为长音循环换气,第二种为旋律循环换气,第三种为双吐循环换气。

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循环换气的方法和要领:一、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此种循环换气是所有循环换气的基础和前提,不掌握这种换气法,其它两种循环换气就无法学会。

循环换气法比较难学,在初练时,除刻苦学练之外,还要细心寻找规律和突破点,循环换气究竟难在何处?表面上看好像是换气二字,其实是难在换气时“循环”上。

而使气息循环不断的突破点又是在“呼”与“吸”上。

呼、吸二项对比,主要又难在呼气同时的吸上。

也可以反过来讲,它难在吸气同时的呼上。

再进一步分析,与吸气的同时的呼气,气又是从何而来?是来自胸、腹还是口腔?当然是口腔(下颌部),所以在吸气时的同时,下颚蓄气的呼出是循环换气法的最关健之处。

长音循环换气在练习时,首先将舌头(舌根)往内(后)收缩,使喉腔形成发“欧”音时的形态。

当你发出这个音后,下颚必然会向外(下)扩张,喉腔也随之扩大,口腔内的空间圆而大。

在呼吸的运用上,和“鼓腮换气法”差不多,每当你即将吹完一口气时(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就将舌头(舌根)往后收,把气存入喉腔(下颚)处,要尽量增大气在喉腔的储存量,然后用鼻迅速吸气(吸气时小腹往里收,把气往上提)。

记住,在与鼻吸气的同时,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去),使储存的气根据乐曲的需要用颚收缩的不同压力将气压出,吹响笛子,保持笛音的不断。

当第二口气吸进之后,应迅速接上去,这样反复循环就可使笛音不断。

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练其它的音,或换梆笛、中音笛进行练习。

练习可分以下三步: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

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

方法是: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颚部。

2、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把储存的气排压呼出,此时最重要之点就是保持住吹笛时的口形,风门不能变化,不能抖动。

循环换气的正确训练方法

循环换气的正确训练方法

循环换气的正确训练方法循环换气是一种有效的呼吸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呼吸肌肉,增加氧气摄入,改善身体机能。

下面是一种正确的循环换气训练方法,详细介绍如下。

1.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练习,确保身体舒适放松。

2.采取坐姿或站姿,放松身体,调整呼吸。

3.可以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过程中。

4.开始深呼吸,慢慢吸气,使胸腔膨胀,然后缓慢呼气,将空气排出体外。

5.吸气和呼气应很慢而平稳,保持呼吸过程的连贯性。

6.开始时可以计数呼吸次数,逐渐增加到10次一个循环。

可以通过移动手指或计数器来记录每次呼吸次数。

7.保持循环呼吸的节奏和深度,保持均匀的呼吸。

不要让呼吸变得急促或用力。

8.注意吸气的同时,腹部应该逐渐鼓起,呼气时腹部逐渐收缩。

这样有助于调整呼吸节奏和深度。

9.缓慢放松身体各个部位,在呼吸过程中感受到身体的放松和轻松。

10.练习10-15分钟,每天进行2-3次。

此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和提醒:1.在练习之前,建议先放松身体,可以进行几分钟的舒展运动或放松训练,以帮助松弛肌肉和集中注意力。

2.初学者可以适当增加练习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以逐渐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3.当感到呼吸困难或不适时,应暂停练习,放松身体,有需要时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4.循环换气的效果通常在长期练习后才会显现,需要保持耐心和坚持。

5.循环换气可以配合其他运动训练,如瑜伽、太极等,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循环换气训练可以帮助平衡呼吸,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增加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通过坚持练习,您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从而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

笛子怎么循环换气

笛子怎么循环换气

笛子怎么循环换气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一先决条件呼气循环通气技术的灵感来自长声循环通气技术。

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

要学习呼气循环通风技术,首先必须掌握长声循环通风技术。

这是学习呼气、循环和通气技能的先决条件。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二要有扎实的吐音基本功一些球员可以自由使用长声循环通气技能,但吐痰的基本技能较差,因此吐痰循环通气很难学习。

因此,有必要加强吐痰基本功的练习,使吐痰的力量、速度和清晰度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为学习和掌握吐痰循环和通气技巧奠定必要的基础。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三掌握要领学习呼气循环通气技术的关键在于,呼吸节拍的位置只能是“吐、补、吐痛”的“补”音,而不是其他任何声音。

这是掌握这项技能并使其应用达到理想水平的关键。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四要有很足的口劲及风门大小变化的控制能力知道了要领,我们还应该注意,在实际演奏中,“不”这个词不能发声,只能用这个词的虚拟声音形成的口形来收缩和按压嘴唇和脸颊,缩小阻尼器。

此时,风门比在气管中吹气小。

为什么在循环通风中吹相同的声音时,会有不同尺寸的挡板?这是因为要发出笛声,呼吸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冲击力;二是实现一定的流量。

通常,吹奏长笛时,要利用肺部的空气。

通过腹部的收缩和压缩,吹出的气流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和流动性,从而发出笛声。

此时,阻尼器相对较大。

在实施循环通风时,由于使用了口中的空气,因此压力和呼吸量受到限制。

因此,吹笛子所需的最小冲击强度和流量只能通过减少风门来实现,以使空气束变小和集中,并加快流速。

然而,要想取得实际效果,还必须具有很足的口劲。

有的初学者在练习吐音循环换气时,往往会发出“补”的声音来。

究其原因,就是口劲不足。

这不但影响了演奏效果,而且想提高速度也很困难。

因为,发出了声音,风门就不是缩小了,而是无规则扩大,气流束也就分散、不集中。

这样,用气管里来的气所吐奏的音与换气所吐奏的音之间,就会出现轻重、强弱、高低的差别,从而使整个吐音循环换气的过程显得不圆满,有痕迹。

葫芦丝循环换气的技巧

葫芦丝循环换气的技巧

葫芦丝循环换气的技巧
葫芦丝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循环换气是指在演奏过程中不断换气,以保持连续的音乐表达。

以下是葫芦丝循环换气的一些技巧:
1. 合理利用气息:循环换气需要合理利用气息,控制呼吸节奏。

可以通过深呼吸,吸入足够的氧气并将其储存起来,以供演奏过程中使用。

2. 分段呼吸:将乐曲分段,每段呼吸时间不超过乐曲的节奏。

在每个合适的断奏之后,进行快速的呼气,然后再进行快速的吸气,以保持连贯的演奏。

3. 合理利用节奏:在乐曲中有些地方可以利用节奏来进行换气。

在一个节拍结束之后,进行快速的呼气,然后利用下一个节拍进行快速的吸气。

4. 利用音符间隙进行换气:在乐曲中有些音符之间存在较短的间隙,可以利用这些间隙进行换气。

在换气时,注意选择时间合适的间隙进行呼气和吸气。

5. 合适的姿势:保持正确的姿势可以帮助葫芦丝的换气。

保持身体的直立,背部挺直,上身放松,以便于呼吸。

总之,葫芦丝循环换气需要良好的气息控制和准确的换气时机。

通过合理利用气息、分段呼吸、合理利用节奏、利用音符间隙进行换气以及保持正确的姿势,可
以帮助演奏者实现连续的音乐表达。

循环换气教学示范

循环换气教学示范

循环换气教学示范循环换气是一种呼吸训练方法,通过控制呼吸的深浅、速度和节奏,能够有效改善身体的供氧和排二氧化碳的能力。

在运动、瑜伽、冥想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循环换气的教学示范。

首先,循环换气的基本动作是深呼吸和慢呼气,让呼吸变得更加有节奏和有意识。

可以坐下或站立,闭上双眼,放松身体,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吸气时尽量让腹部膨胀,然后慢慢呼气,尽量将所有空气排出体外。

可以尝试控制呼吸的时间,比如吸气4秒,停顿2秒,呼气6秒,循环进行。

其次,循环换气还可以结合体式动作进行,比如瑜伽的各种体式。

在练习瑜伽时,呼吸和体式是密不可分的,通过配合呼吸,可以更好地深入体式,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例如,在做下犬式时,吸气抬头向前,呼气将臀部抬高,尽量拉长脊椎,呼吸要平稳深长,呼气时尽量往下腹呼气。

另外,冥想也是循环换气的一种实践方式。

通过调节呼吸,可以让身心得到平静和放松。

在冥想时,可以尝试一些深呼吸的练习,比如吸气时数到4,呼气时数到6,让呼吸和数数的节奏保持一致,让自己的呼吸变得更加平稳和有规律。

总的来说,循环换气教学示范需要从基本的呼吸练习开始,慢慢引导学生掌握深呼吸和慢呼气的技巧,再结合不同的运动或冥想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呼吸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放松的音乐,让气氛更加轻松愉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呼吸练习的状态。

通过循环换气的教学示范,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通过呼吸来调节身心,让自己更加平静和放松,提高身体的供氧能力,减轻压力和焦虑,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对于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循环换气的练习,享受呼吸的乐趣和益处。

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

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

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竹笛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具有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竹笛以其独特的音色和简单的制作工艺,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在竹笛演奏中,循环换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它可以让演奏者在演奏时保持音乐旋律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同时减少演奏疲劳和呼吸不畅的问题。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竹笛循环换气竹笛循环换气是指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循环换气的技巧来保持笛音的稳定和连贯。

循环换气的基本原理是将一口气分成许多短呼吸(即吸息和呼息),在演奏过程中交替使用两个以上的不同气流,使演奏者能够在不间断地吹气的情况下保持长时间的演奏持续时间,并减少演奏时的疲劳和呼吸不畅的问题。

二、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对演奏者的呼吸控制和气息管理能力要求很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下面是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1、吸气:当演奏者吹完一个音符后,在呼息结束前迅速吸入一口气,并将气体储存在口腔中,同时舌头贴紧笛孔底部,用力压住口腔顶部,保持气道畅通。

2、呼气:当演奏者需要继续演奏下一个音符时,将舌头松开笛孔,同时用口腔内的气吹奏出下一个音符。

3、抖音:为了保持笛音稳定和连贯性,演奏者在吐气的同时需要通过用喉咙发出咳嗽般的声音来控制空气流速和量。

4、口形控制:竹笛循环换气需要演奏者根据所需要的音高来调整口形和口腔的大小,以保持音质清晰和准确。

5、循环换气:通过以上吸气、呼气、抖音和口形控制的技巧,演奏者可以循环换气,将口腔储存的气体不断用于演奏笛音,以保持演奏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三、竹笛循环换气的注意事项在练习竹笛循环换气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深呼吸:在开始演奏前,演奏者需要做好充分的深呼吸,以增加体内氧气的储备量,减少演奏期间的呼吸不畅。

2、练习时间:练习竹笛循环换气需要面对很高的技巧要求,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逐渐提高演奏者的呼吸控制和气息管理能力。

葫芦丝循环换气的学习方法

葫芦丝循环换气的学习方法

葫芦丝循环换气的学习方法用循环换气法来吹葫芦丝,音可以不断,那么这种技巧具体要怎么掌握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葫芦丝循环换气的学习方法,一起来看看吧!葫芦丝循环换气的方法掌握循环换气是比较难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违背了人的生理习惯,即呼和吸同时进行,如果我们要解决呼和吸的对立矛盾,就必须从口腔中想办法,因为人的口腔内部能储存少量的气体,循环换气就是通过口腔内部肌肉收缩方法把口腔的存气慢慢的挤出,同时鼻子吸气,腹部、腰部肌肉稳向外扩张,然后再把吸进的气吹出,就能循环反复,连续不断了。

开始训练可不必在葫芦丝上进行,而是以一根细小的管子,插入一装水的容器,口含管子往里吹气,在口中吹气的同时,鼻子吸气,要使容器中的水泡连绵不断,即使在鼻子吸气时冒泡也不中断,这样反复口中吹气、鼻子吸气地训练,直到能够轻松地达到换气时水中的冒泡连续不断时,再到葫芦丝上练习。

舌位变化对吐奏的影响吐奏就是我们说的吐音奏法,它是葫芦丝演奏中的一种常用的口内技巧。

吐奏形成的整个过程是在口腔中完成的,舌是完成吐奏时的主要器官之一。

吐奏时,舌尖在上牙床至上软腭中部之间触点位后移动变化叫舌位变化。

舌位的变化对形成吐音效果的多样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有着一定基础的演奏者,要想使自己的吐奏效果更加丰富多变,更加适合于不同的乐曲内容的需要,就必须控制好舌位的移动变化,这种变化是产生吐奏多变效果的关键。

稳定的舌位是进行舌位变化的基础。

在学习舌位变化技巧之前,首先应该解决好基础的吐奏,也就是吐奏时稳定的舌尖触及位置,它是学习舌位变化技巧的一个前提,不具备这个基础条件,舌位的变化技巧是掌握不好的。

舌尖在口腔中触及位置变化产生的吐音,会在听觉上产生不同硬度的效果。

在稳定的舌位基础上,舌尖触及的位置越靠前,吐奏出的效果就愈硬;舌尖触及的位置愈靠后,吐奏出的效果就愈柔和。

由此得知,这种听起来柔与硬的吐奏效果是由舌尖在口腔中触点的变化而产生的。

但在演奏的过程中,将吐奏笼统地划分为软、硬两部分是不能满足乐曲的需要的,应根据乐曲的需要做出更加细腻的划分和处理,才是产生多变吐奏效果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换气
循环换气在初学者看来是笛子技巧中最为神秘的一种,因为它能持续地吹奏很长时间。

它运用在笛子中的时间还不长,所以主要是采取言传身授的方式。

在网上和各种书面文件中基本上只是很粗略地介绍一下它的操作原理和练习方式,对于我们业余练习者来说有很高的门槛。

在各种机缘之下,我结合一些影像资料和书面资料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终于得以入门,现在将自己的一些心得系统地整理一下,希望对协会中酷爱笛子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同时希望在今后大家能根据自己在训练中的经验对其加以改正和充实,从而使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好的练习效果。

——刘德力
一、身体状态
练习之前,调整呼吸,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

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看书、走路、洗衣、睡觉。

(尤以睡觉时最佳,
因为睡觉时全身很放松,很清静。

我就是在睡觉时悟道的。


二、心理上
以一种极度藐视的态度对待之,不要把它当成一项艰苦的工作,把它当作一种用来把玩的东西。

只是为了好玩而已。

(不
过还是建议最好是长音能达到20秒以上的同学训练,因为它
是要以一定的功底为前提的)
三、各个器官的动作
1、口腔:口腔内尽量打开,以蓄积更多的气流。

大致是发
“嗷”音时的口型,如果口腔没有打开,那练习循环换
气时非常困难的。

2、舌头:在蓄积气流时,舌头向后缩,退回舌根处(记住
是往后缩,不是往后卷舌头。

练之前可以对着镜子检查一下);在往外挤压气流时,舌头由后往前伸,以帮助挤压。

3、两腮:刚开始练习时,可能因为不习惯,口腔中蓄积的
气流不够,这个时候可以通过鼓腮来辅助,在往外挤压气流时,两腮的脸部肌肉慢慢地用力向回加压,将气流慢慢挤压出来(注意腮只是辅助,不是主要动力)4、牙齿:因为口腔要打开,所以上下牙齿分得比较开。


个人认为在你的上下嘴唇能合在一起的情况下,上下门牙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夸张越好。

因为发“嗷”的时候可以使你的口腔后部打得很开,而上下齿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你整个口腔的容积。

5、嘴型:不要太向两边拉,嘴唇放松,自然闭合,力点稍
微向中间。

有一点撅嘴的感觉。

6、动力:挤压气流的动力是多方面结合起来的。

(1)上下
颌:向中间挤压(2)舌头:由后向前挤压(3)下颌肌肉:向上挤压(主要动力)(4)腮:由两边向中间挤压(起一个辅助加压和缓冲的作用,使气流压出的时间更长、气流更稳定)
四个部位同时用力,速度要慢而均匀。

四、训练步骤
1、徒手练习循环换气。

(1)挤压气流:全身放松,口腔打开(发“嗷”),蓄积一口气在口腔中,慢慢挤出
注意:a使用到的器官只局限于口腔,其余脖子一下部分都不使用b往外挤压气流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力求挤压出一口气的时间超过4秒钟。

这一步比较简单,只要风门足够小,挤出的气流足够少,口腔足够放松就可以很轻松做到。

c挤出的气流力求平稳,持久
d挤压时,嘴型不变。

这是练习中最难的地方,也是最关键的地方,掌握的关键就是口腔和嘴唇放松、放松、再放松。

切忌嘴唇过分向两边拉,上下嘴唇自然闭合即可,力量稍微向中间,有点撅嘴的感觉
(2)挤压同时吸气。

注意:关键和难点是挤压和吸气的同时进行。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放松。

如果挤压的时候太用力,吸气的过程就会受阻,挤压要慢而均匀。

自己练习时的感觉是很放松,只专注于吸气(非常轻地吸气,不要太快;不要太猛),挤压的过程是在下意识的过程中完成的。

当注意力只集中在一个方面,练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3)将吸进肺的气流和挤压的气流连起来
注意:这一步实际上是把往外挤压的气流和紧接着吹出来的气流连起来。

这就要求在气流挤压到一大半或更少的时候就开始往外呼
气,使气流由挤压变成吹。

如果等到嘴里已经没气了再吹就断掉了。

这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去找感觉,没有很现成的方法。

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是最佳的练习和领悟的时间。

2、吸管等辅助工具练习
这个阶段主要是要让气流出来的比较持续和平稳。

只要前面练得比较好,这一步就不难了。

只需要强化一下就行了。

常用的方法:
(1)吸管训练:盛半杯水,用一根器官向里面吹泡泡。

使泡泡不断,同时尽量使其出来的频率保持一致。

(务必使用比较干净的水,因为喝太多的脏水对身体不好,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可乐。

既练功又解渴,一举两得)
(2)对着手背循环吹气。

因为手背的皮肤十分敏感,当感觉气流很稳时就可以了。

这个方法既节约又能随时随地练习。

推荐使用。

(3)吹蜡烛。

让燃着的蜡烛火焰一直保持一定的角度即可。

不过安全起见,建议不用。

3、在笛子上操作
1)、笛子以D调为最佳。

F、C调也都可以。

只是练起来不太容易发好音。

2)、笛膜稍微紧一点。

3)、建议从中音开始练,1 2 3都可以,以 2 为最佳。

4)、刚开始循环吹奏时,有声音出来就可以了,不用强调音量。

先吹3——5秒再开始挤压,因为这样可以借用前面气流的惯性,挤压响笛子更容易。

如果直接挤压的话,笛子是很不容易响的。

注意:挤压时口型不能变。

否则无论如何都吹不响的。

要做到这一点,刚开始时,嘴唇要放松,不要太紧张。

等能吹响之后再加大难度。

要点:吸气时一定要放松,要轻,压的时候不要太用力,要注意连续性。

5、能勉强吹出循环换气后就可以加强其他音的练习了。

在练的时候用颤音加以掩饰基本上就可以了
6、提供两首曲子:《三五七》《鹧鸪飞》
天道酬勤,希望大家敢于突破,敢于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