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合集下载

带你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带你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带你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合理协调,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兼顾了下一代的需求,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它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概念,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它意味着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和改善生产过程,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机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核心要素。

它涉及到人们的社会权益、福利和社会公正。

可持续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提供人们的基本需求,包括食品、水源、卫生设施、医疗保健、教育和住房条件等。

同时,还应重视社会公平和人权保护,打击贫困、不平等和歧视。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并提倡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人类的未来及地球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它旨在实现人类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健康、繁荣和公正的社会。

可持续发展能够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并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结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和长期性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作和行动,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确保我们的子孙能够继承下去的良好环境和资源。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普通高中地理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普通高中地理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普通高中地理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习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现路径。

3.了解可持续发展与地理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现路径。

3.可持续发展与地理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现路径。

2.可持续发展与地理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二、讲授新课(15分钟)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基本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要等方面的内容。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现路径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如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如和创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为例,让学生分析中国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发展状况,并讨论其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现路径。

四、解答疑问(5分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澄清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五、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地理学对其研究的意义。

六、课堂小结(5分钟)小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布置明天的课程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有了初步的理解。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进行分析和判断。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较紧凑,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产品产量 提高消费水平
强调环境承载能力 强调资源永续利用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
形成不可持续的生产 方式和消费方式,产 生资源、环境危机
实现清洁生产、文明消 费及生态、社会、经济 的全面协调发展
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浆料
发甲 酵烷 器
废 水
甜 加工过程 菜
作为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可以为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环境, 做些什么……?
积极参加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 育和培训活动; 购买环保标志的商品; 实行垃圾分类; 减少过度包装; 倡导简朴生活; 拒食野生动物; 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
随堂演练: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位: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内容(目的):
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 健康 水平,创造一 个人人享有平等 、自由 的社会环境。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地位: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内容:
包括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包括防治 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 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
发展、环境的观念 4.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年) 公平的观念 5. 地球充满生机(2002年) 发展、环境的观念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发展历程
1980年: 1987年: 1992年: 2002年:
概念提出 下定义 通过议程,从概念推向行动 审议执行情况,提出战略、措施
四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强调环境承载能力 强调资源永续利用
活动 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的经济发 展模式的目的、特征、结果有什么不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讲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讲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讲义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当今社会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全球发展的重要理念。

那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它又有着怎样的基本内涵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要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确保子孙后代也能拥有同样甚至更好的发展机会。

可持续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分别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它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过去,我们常常采取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过度依赖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比如,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大规模地开采矿产资源,导致资源枯竭;一些工厂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严重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这样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经济可持续发展倡导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它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

一个可持续的社会应该是公平、公正的,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发展,并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

比如,我们要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要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让人们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们能够通过劳动实现自身的价值。

同时,社会可持续发展还强调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减少贫困、犯罪等社会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将受到威胁。

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这包括保护森林、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防止物种灭绝。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公平的观念
同 代 人 之 代 际 之 间 间








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应给 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3)环境的观念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保持适度规模——人口 处理好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 经济活动 社会发展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之内
(4)权利的观念
1.上述两种生产致富方式,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 的生产方式,哪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为什么?
参考答案: 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第 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因为第一种生产方式只注重经济效益, 而忽略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资源 的不合理利用(掠夺式),造成了严重的 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对子孙 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威胁。
相关文件: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地 球问题首脑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有 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它是历史上规模最 大的政府间集会,会议的结果是一项促进可持 续发展的行动计划——《21世纪议程》。
《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议程》
二、可持续发展
1、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 , 又不对 后代人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组成: 可持续发展是由 经济、社会、生态 三大 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 一个 复合 系统
全人类
健康而富裕生活的权利。 平等发展的权利。
合理利用资源和享有清洁、
每个国家和地区
每个人
安全、舒适环境的权利。
活动四:
材料一:一个贫困山村的干部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想 出一个致富的办法:利用当地的草山草坡放养黑山羊, 把黑山羊养大后再卖掉。刚开始时,每家只养几只羊。 几年后,每家都有了一大群羊,经济收入比以前提高 了几十倍。村民手里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由衷地 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但是由于过度放牧,该村的 草场都被破坏了,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材料二:另一个山村,自然环境与前一个差不多,但该 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大力种植中草药,并引 进美国红提子在山脚下种植,中草药和红提子都获得 了丰收,村民收入比以前大幅度提高了,而且村里的 山仍是青的,水还是绿的。村民们纷纷说,这才是脱 贫致富的好路子。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追求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 个人得 各种需要得到满足,
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 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②公平的观念:强调人与人的平等权,从时间上,代际 公平的观念:强调人与人的平等权,从时间上, 人与人的平等权 之间应享有公平 从空间上,区际之间应享有公平 应享有公平; 应享有公平。 之间应享有公平;从空间上,区际之间应享有公平。此 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也应享有公平 也应享有公平。 外,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也应享有公平。 同代人之间 代 际 之 间 物 种 之 间 地 区 之 间
4.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标 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生活 质量, 水平. 质量,提高人类 健康 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 社会环境。 平等 、自由 的 社会环境。
社会系统 (目的) 目的) 经济可持续发 人口、科技) (人口、科技) 展是指不仅重 生态可持续发 视 经济数量 的 展强调发展要 增长, 增长,更追求 和资源和环境 质量 的改善和 承载力相协调 效益 的提高 管理调控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孤立追求经济持续必然 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 导致经济崩溃;孤立追求生态持续不能遏制全球的衰退。 导致经济崩溃;孤立追求生态持续不能遏制全球的衰退。 资源) 生产废物 (资源) 条件) (条件) 基础) (基础) 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环境资源 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经济、 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 稳定、健康发展。 续、稳定、健康发展。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北京麋鹿苑有个世界灭绝动物墓地。 墓碑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长长地排在一起, 每一块上面都写着一种动物的名字和其灭 绝的时间。墓碑两侧排列着工业革命后人 类的“遗产”:废弃的齿轮、轮胎、钢铁 铸件、塑料制品等等,反衬着这本沉重的 动物死亡档案,向人类诉说着动物灭绝的 原因。倒下去的墓碑的块数,每年都在增 加……
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 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 卢,通过了全球的 世纪议程》 《21世纪议程》 世纪议程 从构想到具体实践) (从构想到具体实践)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发展的观念: 第一位) (1)发展的观念:(第一位)
鼓励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鼓励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代际之间 区际之间 同代人之间 物种之间 经济活动 社会发展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能力之内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
农业社会:“天人相关论 天人相关论”、 天人相关论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萌芽) 因地制宜 二战后;“和谐论 和谐论” 和谐论 可持续发展” 20C80年代:“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确立并得到世界公认)
当今世界共同关心 的三大问题
4.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巨额悬赏
2005年 2005年3月,澳大利亚的 一家《公告》杂志宣布, 一家《公告》杂志宣布,如 果谁能够提供线索证明世界 存活, 上目前仍有袋狼存活,他 们将给予其125 125万澳元 们将给予其125万澳元 (983,000美元 的赏金。 美元) (983,000美元)的赏金。 长期有效
6、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环境的观念
7、发达国家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 重的企业,遭国际环保人士的强烈谴责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互动关系,追求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公平和环境的健康。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应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基础,追求全球和国家的经济繁荣。

但同时也应考虑资源利用的效率,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资源,寻求更加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2. 社会可持续发展:追求社会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意味着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取教育、健康和就业等基本服务,并能够参与决策过程。

同时还应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防止贫困和不平等现象的进一步加剧。

3.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过度污染和破坏。

这包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降低能源消耗、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以及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

4. 公平和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公平和包容性。

这意味着要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避免不平等现象的加剧,并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5. 长期观念和系统思维: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长期观念和系统思维,从整体上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互动关系。

这意味着要避免短期利益的追求,而要关注长期影响和后代的利益。

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和环境健康的目标。

它要求在经济活动中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影响,追求综合的、平衡的发展,以满足当前需求,并为未来世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讲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讲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讲义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这一在当今世界被广泛提及的理念,简单来说,就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它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追求的是一种长期、稳定和平衡的发展状态。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往往过于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例如,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产品,但同时也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为了纠正这种短视的发展模式,引导人类走向更加合理和健康的发展道路。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之一。

它并非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这意味着要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从依赖资源消耗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创新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同时,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不同的产业和领域中进行合理分配,以实现最大的产出和效益,是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例如,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等,应该更加谨慎地使用,并积极寻求替代能源;对于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则要加大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另外,经济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注重公平性。

不仅要在当代人之间实现公平的分配,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还要考虑到代际公平,为后代人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资源。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

这包括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提高教育水平、保障医疗卫生、促进就业等方面。

贫困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在许多地区,贫困导致人们无法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消除贫困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普及高质量的教育,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3)能够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三个基本原则。

(2)理解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实际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内化为自身的行为。

(2)运用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复杂的现实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环境恶化的图片,如雾霾笼罩的城市、被污染的河流、过度砍伐的森林等,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可持续发展的话题。

2、讲授新课(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向学生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强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模式,旨在实现长期的发展和平衡。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解释公平性原则的含义,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通过举例,如不同地区在资源分配和发展机会上的差异,以及当代人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对后代人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公平性原则的重要性。

②持续性原则阐述持续性原则的内涵,即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以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过度开垦导致土地沙漠化等为例,使学生明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③共同性原则说明共同性原则是指全球各国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举例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等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采取行动。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判断题:
√ • ( )全球气候变暖,要求全人类共同努力,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案例4
英国是最早的工业国家,其工业 是建立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的,第一 次工业革命以来,煤炭,钢铁工业的 发展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而一些 发展中国家,工业刚刚起步,在此过 程中,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他们承 担的责任是不是一样的呢?
案例2
按现在的开采速度,石油可以开 采45-50年,天然气50-60年,煤 炭200-220年。
土地资源使用不合理就可能出 现土地退化,水资源使用不合理会 出现严重水污染。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持续性原则 (1)核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
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 展的持续性。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共同性原则——从全球利益出发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球必须采取共同的
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在 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 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是单靠某一个国 家就能得到很好解决的,而是需要国际合作, 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获得解决。如:全球气候变 暖、酸雨蔓延、臭氧层空洞等。
(1)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全___球__变__暖,这一问题产
生 面的。人为原因主要包括_大__量__燃_烧__化石燃料和___森__林_的__破坏 两大方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共__同__性___ 原则和阶__段__性____原则。
材料1: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 德班召开,就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进行磋商,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 达国家态度有很大差异。“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直是中 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基础。 材料2:“发达国家人口和发展中国家人口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较图”。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说课稿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说课稿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高中地理必修 2 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所在的章节,是在前面学习了人口、城市、产业活动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续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材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图表,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可能理解得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同时,高中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3)能够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如何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 涵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 之路?
人口激增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5、基本内涵
(1)发展的观念
• 鼓励经济发展。没有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不可能消除贫 困,也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2)公平的观念
同代 人 之 间 代际之间
材料二:另一个山村,自然环境与前一个差不多,但该 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大力种植中草药,并引 进美国红提子在山脚下种植,中草药和红提子都获得 了丰收,村民收入比以前大幅度提高了,而且村里的 山仍是青的,水还是绿的。村民们纷纷说,这才是脱 贫致富的好路子。
1.上述两种生产致富方式,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 的生产方式,哪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为什么?
物种之间
地区之间
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应给 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3)环境的观念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保持适度规模——人口 处理好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
经济活动 社会发展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之内
(4)权利的观念
全人类
健康而富裕生活的权利。
每个国家和地区
B.共同性
C.持续性
D.差异性
2.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 A.要想富,上山去砍树 B.讲卫生,使用一次性饭盒
C.买菜去,自备菜篮子 D.过日子,多子多孙多福寿
3.下列人类发展的原则,属于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A.人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B. 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C. 解决全球大气环境问题,需进行国际合作 D. 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6
平等发展的权利。
每个人
合理利用资源和享有清洁、

安全、舒适环境的权利。
活动四:
材料一:一个贫困山村的干部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想 出一个致富的办法:利用当地的草山草坡放养黑山羊, 把黑山羊养大后再卖掉。刚开始时,每家只养几只羊。 几年后,每家都有了一大群羊,经济收入比以前提高 了几十倍。村民手里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由衷地 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但是由于过度放牧,该村的 草场都被破坏了,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参考答案:
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第 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因为第一种生产方式只注重经济效益, 而忽略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资源 的不合理利用(掠夺式),造成了严重的 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对子孙 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威胁。
课堂检测
1.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是
A.公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